“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问题教学法的定义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背后的规律与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1.2 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引言: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想法,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教学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问题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探索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与挑战,提出改进和展望,以及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这一研究,希望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研究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 正文2.1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定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让学生参与问题制定和解决的过程,使他们能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而不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知识理解和能力提升。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细致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反馈。
教师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正文到此结束】2.2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特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实际问题: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用性。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 能力就是 “ 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 在数学 教育 领域的具体 体现 , 是一种重要 的数学 素质。学习发现 问题 的方法 , 开掘创造性思维 潜力 , 培养主动参 与 、 团结协作 精神 , 进师生 、 增 同伴 之间 的情感 交流 , 形成 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 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和意识 。而在高 中数学教学 中, 问题解决 ” “ 课堂教学模式 的 目标具体表现 为是树立学生 6方 面的能力 : () 1 会审题——能对 问题情境进行 分析 和综合 。 ( ) 建模——能把实际 问题数学化 , 2会 建立数学模型 。 ( ) 转化——能对数学 问题进行 变换化归 。 3会 () 4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 或 多题 一解 , 能 进 行 总结 和 整 理 。 并 () 5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 和评价 。 () 6 会编题——能在学 习新知识 后 , 在模仿 的基础上 编制练 习题 ; 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 系起来 , 编制数学应用题 。 2 “ 题 解 决 ” 堂教 学 模 式 的 应 用 、问 课 21 . 创设问题情境 ,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 创设 问题情景, 以将抽象 的数学 问题具体化和生活化 。教师通过 可 创建与题 目相关的生活情景, 把抽象的理论融入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情境 中 。这 有 利 于 学 生 对 问题 的理 解 同 时 激 发 学 生 探 究 兴 趣 。 案例 1在高中数学必修一 中有这样一道题: : 下列所 给 4个 图像 中 , 与所给 3件事吻合最好的顺序为 ( )
甲地 以 6 k / 0 m h的速度匀 速行驶 1 时到达 乙地 ,在 乙地停 留了半小 小 时, 然后 以 8 k / 0 m h的速度 匀速行驶 1 小时到达 内地 。上述描述客车从 甲地 出发 , 经过乙地 , 后到达丙地 所经过 的路 程 s 最 与时 间 t 间关系 之 的 图 像 中 , 确 的是 ( ) 正 在解决 这道题 目之前首先 回顾案例一所 学的分段 函数的知识 , 引 导学生在 此基础上 独 自对该 问题进行联 想 、 推理 , 从而得出答案 , 最终 由小组讨论得 出最后正确答案 。 最后 由老 师提 出问题 : 你能结合实际编 出类似的数学题吗 ? 2 - 3自主解决 , 把能力培养作 为教学 的长远利益 。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 问题解 决的思维方法 ,需要 让学生反复经历多 次 的“ 自主解决 ” 过程 , 就需要教师 把数学思想方 法的培养作 为长期 这 的任务 , 在课堂教学 中加强这方 面的培养 意识 。 对于 比较简单 的问题 ,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 体会到运用数 使 学思想方法解决 问题 的快乐 。 于有一定难度 的问题 , 对 应该让学生有充 足的时间独立思考 , 再进行尝试解 决。对于思维力度较 大的问题 , 应在 学生独立思考 、 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的基础上 , 通过合作共 同解决 。 案例 3: 先让学生做一 道 20 年的高考题: 图, 09 如 这是 某汽车维修 公司 的维修点环形分布 图 , 司在年初分配给 A、 、 D四个维修点某 公 B C、 种配件各 5 O件 ,在使用前 发现需将 A、 c、 B、 D四个维修 点的这批 配件 分别调整为 4 、5 5 、 1 , 调整只能在相邻维修点 之间进行 , 0 4 、4 6 件 但 那么 要完成上述 调整 , 最少的调 动件次 ( 件配件从一 个维修点调整 到相 邻 1 1 维修点的调动件次为 n 为 )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引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学生自己对问题产生兴趣,并且带着对问题的兴趣主动地对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这是教育历史上曾经应用千百年的方法.但是,这种带着问题进行探讨的教学模式却是在近几十年来教育学理论逐渐健全的背景下才慢慢出现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不同于以前的学习内容,并且高中数学教学也不同于别的科目的教学,因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设计怎样的教学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度,进而进一步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最后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果想要进一步在课堂上展开“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来提升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深度.在此,笔者将结合现在的数学教学课堂“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简要地探讨一下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展开“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理论框架“问题解决”教学法主要是在近二十年才开始出现并且引用到了课堂教学汇总的,其理论上的框架在于:首先,在一定的问题带动下,学生可以充分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其手头上所具备的资料就会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借助教师指导以及小组成员共同的帮助下,学生就可以通过慢慢地理解这个问题,进而得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在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情况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然后利用所获得的知识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这个过程的基础就是学生对整个数学课本的知识系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学生如果不能对已有的知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的话,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数学知识之间根本就不能连接起来.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的话,就应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因为只有成员之间的协作才能让成员之间的知识结果得到良好的补充.第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一个指导与帮助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已经慢慢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变成一个主导的地位,教学活动应该按照学生的需要展开.在问题的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完成问题的解决.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虽然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是自主解决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不管不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解决”的精髓所在就是一种带着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二、“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的展开1.“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切入点在“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切入点就是要发现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如果单纯是一个很抽象的数学问题,那么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不会引起很大的兴趣的.在一般的问题切入的时候,可以将这个问题所涉及的领域的一些实际的应用性的问题进行引入,比如引入一个倒序相加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将“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然后再根据这个故事展开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的研究.2.“问题解决”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配合来代替单个人的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是针对一个问题探讨的话,那么单个人探讨的效果是远远没有小组探讨的效果好的.尤其是现在的高中生的知识面在不断的拓宽,而且现在的社会要求人才要有团队协作以及配合的能力.那么,在教学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配合能力都在慢慢提高,并且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会慢慢体会到,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获得新知识的必需的过程,那么在学生的意识里就会慢慢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比如在讲解30°角和45°角的正弦和余弦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正弦和余弦的问题进行自主探讨,在此基础上,看能否引导他们求出正切和余切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尝试引导他们进行75°角和15°角的探究.3.在“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跟着老师的问题来被迫地进行问题探究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持有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已经出现在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存在于现在的正在探究的教学问题中的隐藏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也可以刻意安排一定的隐藏的问题等着学生发现和解决.并且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引导进入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发现这其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逐渐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进而慢慢地培养出自己独立创新和思考的能力.。
“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整个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可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首先说明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模式”期望达到的目的,进而重点阐述了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后简单分析了其在应用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问题解决模式”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31-02一前言“问题解决模式”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和交流,对数学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实施,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双方互动。
而“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建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以问题形式围绕教学的展开,也可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
为此,结合笔者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浅要阐述,以供同行交流。
二运用“问题解决模式”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模式”,旨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下,很好地培养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问题解决模式”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为:(1)能根据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准确地分析题意;(2)根据分析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并建立数学模型;(3)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使其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题目;(4)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步骤解决转化好的数学题目,进行归类运算;(5)反思自己解题的步骤,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及其不足之处。
三“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要求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陶行知说:“接知如接枝。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伟亮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9期摘要: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笔者认为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操作程序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问题解决;功能目标;操作程序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91-01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一、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流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法应用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应用探讨摘要: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问题教学法的价值理念;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运用的分析”论述了问题解决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最重要的资源已经由能源、矿产转到了人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相信人才资源紧缺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培养人才将成为一个历史重任。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着转变,并在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以数学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
一、问题教学法的价值理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得到了革新应用,要完成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就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它与探索能力,实践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在师生共同完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从数学案例或者数学模型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的分析数学模型和问题,再次,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归纳小结,以及结论的推广运用,做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问题解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价值体现是巨大的,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能够做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辅助分析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思想基础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相互反馈,共同进步的过程。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改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如何在问题驱动下设计新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话题。
本文从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一、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问题和疑惑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问题驱动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数学思维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问题驱动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1. 基于任务型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
而基于任务型教学的数学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引入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跨学科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通过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 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高中数学教学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数学学习更具趣味和挑战性。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初探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从提问入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途径。
如何实施这一模式,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力图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这一模式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24.1“问题解决”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教学模式的实施,可把传统教学中仅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讲,它是针对中国传统教学弊端而开辟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道路。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从解决问题中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是以主题教育为指导思想,在教师引导下,从问题探究出发,”再创造”知识为学习方式;以问题设计、学习指导为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其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可激发学习动机,很快使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思考状态。
利用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了解与特定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通过问题促成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维持”有效学习”的积极心态。
其二、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常常是教学材料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盲点,疑点,是新知识、新方法的增长点。
这些问题的提出、展开、分析、解决、深化、回顾、引伸,不仅促成学生领悟知识,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数学直觉和科学的数学教学思想方法。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设置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练习。
(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设置恰当的数学问题设置问题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学生能解决,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运用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刻不容缓。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教师占主要地位,以现成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提高学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为前提条件,通过师生间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形成数学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进行情感体验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相关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
”单纯的知识教学只会让教学更枯燥,使学生处于紧张与疲劳状态,而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求知。
一个成功的教学要具有情感性,没有情感就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真理的强烈追求。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控制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微笑来学习,使教学始终处于情感的有效沟通与知识的良性互动中,以使“问题—探究”模式得以有效开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问题的提出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一个具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探索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积极心态,并付诸实际行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调动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实现双边的互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该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维;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应该通过主动学习,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
因此应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帮助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是”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会审题,能够对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其二,学会数学建模,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其三,运用转化,将建好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题目;其四,学会归类运算,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已转化好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和总结;第五,学会反思,对已总结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反思,找出不足;最后,还应该学会自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了新数学知识后,应该学会在模仿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当前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问题教学法及其实质“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习者探索和研究他们所关心的特定问题,并同时发展他们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通常围绕一个来源于社会、科学和生活中需要探索的特定问题而展开,让学生参与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
这样教学活动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调查和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习和运用知识,获得技能并定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要明确并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收集可靠、准确的信息,了解问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分析和研究所有的可获取的与问题有关的资料,提出各自的方案,还要在此基础上比较几个可能的方案进行选择、决策。
这就让学生学会了调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决策能力,这正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二、问题教学法的特定问题的选择和提出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现象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来教学,老师要谨慎地选择那些既源于课程内容,又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他们的研究兴趣的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其具体应用、对学生的影响、实施策略、优缺点以及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比较。
通过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启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应用分析、定义、特点、具体应用、影响、实施策略、优缺点、比较、实际效果、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的重要性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教学方法,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问题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
问题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发现性学习,通过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
问题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法还强调学生的合作性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和合作性学习等方面。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1-12T17:47:33.5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0月3期作者:刘棒兴[导读]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
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有效掌握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
而在数学的学习当中,“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便显示出了其重要意义。
本文便着重通过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刘棒兴湖南省平江县第四中学摘要: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
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有效掌握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
而在数学的学习当中,“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便显示出了其重要意义。
本文便着重通过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数学教育;问题导向;重要性;开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0-200-02引言: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结合现代化的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来看,对于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模式方面也要通过一定的创新设计以迎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发挥出了显著的效果,因此本文就此展开具体的策略性探究。
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意义(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通过教师直接将数学理论告知学生的模式来进行学习。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笔者从对问题解决教学的概述着手,分析了问题解决教学的效果,重点探析了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目的是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问题解决;高中数学;渗透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是采用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其中问题解决教学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书需要加强对问题解决法教学的学习,理解其本质,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概述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将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师提问,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住处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谈论和分析。
宁波市的历年高考形式分析得出,数学考试开始重视对问题解决的考查,例如2012年的高考题: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如图所示,abcd是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在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fb=x cm(1)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cm )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2)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cm )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可见,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需要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需要在教学中渗透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这里称之为第一定义 ) 有 何 关 系 ?课 堂 教学 中 , 如 果 教 师 对 这 些 疑 问 视 而不 见 , 不 理 不 睬. 则 与 新 课 程 标 准 所 倡 导 的三 维 目 标背道而驰 , 使学 生只见树木 , 不见森林. 掩 盖 了数 学 发 现 过
解之得 : x < 一1 或x > 3 .
目. 必 将 取 得 良好 的 效 果 . 5 . 思 想 方法 渗 透 的 策 略 数 学 思 想 和 方 法 是 数 学 知 识 在 更 高 层 次 的 抽 象 和 概 括, 具有 高度 的 概括性 、 隶属性、 层 次性 、 迁 移性 等 特点 . 数 学 教 学 中 ,要 特 别 注 重 对 基 本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的挖 掘 和 渗 透, 使学 生真正做 到既用 具体方 法解决 问题 , 又 用 相 应 思 想
4 . 新 知 发 现 的 策 略 实 际需 要 和数 学 知 识 的 内部 联 系 ,促 成 了 数 学 学 科 的 不
断 发 展. “ 温故而知新” ,数 学新 知 常 藏 在 旧知 之 中.数 学 教 学 巾. 教 师 要 特 别 善 于 引 导 学 生 透 过 旧知 发 现 新 知 , 揭 示 新 旧 知
建立方程 ( 组) 解 出a , d ( 渗透方程思想 ) .
圆” .在 解 决 有 关 椭 圆 的离 心 率 和 最 值 问 题 时有 广 泛 的 应 用 。
受 到 了 巾学 师 生 的 普 遍 重 视 . 但 该定义在教材 中 . 只是 以 一 个 例 题 的形 式 现 , 虽 然通 过 建 立 直 角 坐 标 系 。 建 立 轨 迹 方 程 并 化简 , 可 看 到这 样 的 点 的轨 迹 确 实 是 椭 圆 . 对此 , 学 生 并 不 难 接 受 .但 喜 欢 动 脑 筋 的 学 生 就 会 纳 闷 :怎 么 想 到 这 样 定 义 椭 网?这 个 定 义 与课 本 介 绍 的 另 一 定 义 : 平面 内到两个定点F . . F , 的距离 的和等于常数 ( 大于I F . F , J ) 的 点 的轨 迹 叫 做 椭 ( 我 们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
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旨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 教育理念滞后当前,教育仍然处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导致了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落后和不足。
2. 学生学习主体性不够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复杂而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往往束手无策,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方式单一,多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4. 评价方式局限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数学学科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应对措施1. 更新教育理念要改变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培养问题解决者的引导者和监督者,为学生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2. 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建模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
3. 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多样化教学,引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论文
浅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摘要】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实际运用中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本文从阐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原则出发,并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有多年了,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仍然是以传统的思维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和要求的。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素养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因此,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运用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与基本原则要想让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就必须要准确把握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原则,这也是笔者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的基本原则是: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除了要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更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以问题为核心的原则。
以问题为核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源头,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决定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原则。
3)以情感为依托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情感关系对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笔者认为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操作程序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问题解决;功能目标;操作程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91-01
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一、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
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
(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
(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
问题的快乐。
(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
(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
(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
(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
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
(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
(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
(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
(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
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问题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重视情景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
[1]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
[2]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4、师生双主体意识的体现:
[1]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旧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
[2]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地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学活动地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