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课件(办公室必备)
合集下载
党政机关公文学习培训课件(ppt 128页)
![党政机关公文学习培训课件(ppt 1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3353f71125c52cc58bd6bea2.png)
种
条例》
《党的机关公文条例》
《行政机关 公文办法》
适用于向上级机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
报 关汇报工作、反 作、反映情况、提出建 汇报工作,反映情
告 映情况,回复上 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 况,答复上级机关
级机关的询问 问
的询问
适用于表彰先进、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 适用于表彰先进,
通 批评错误、传达 误、传达重要精神、交 批评错误,传达重
规定、函、会议纪要
意见、函、会议纪要
文件:特急、加急
文件:特急、急件
紧急程度 电报:特提、特急、加急、 电报:特提、特急、加急、
平急
平急,标右上角。
密级位置 份号下方(首页左上角) 右上角,信函在武文线下左 边。
成文日期 无规定,多用阿拉伯数字
汉字
三个“规范”主要变化对照表
文 《党政机关公文 《党的机关公 《行政机关 种 处理工作条例》 文处理条例》 公文办法》
通 知
机关执行和有 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 关单位周知或 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 者执行的事项, 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
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 公文,传达要求下级 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
批转、转发公 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 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
文
周知的事项
事项,任免人员
一、公文文种
文 《党政机关公文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 《条例》全文共8章42条
❖ 第一章 总则:目的、适用范围、概念、负责 机关等
❖ 第二章 公文种类:明确了15种党政机关公文 文种
❖ 第三章 公文格式:对公文的格式作出规定。 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 2012)作了详细规定。
公文处理培训PPT
![公文处理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595375fc4ffe473368ab98.png)
表述同原《条例》和原《办法》没有 变化的两个文种
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表述同原《办法》一致的四个文种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向同级人 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 议事项。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 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主要行文规则解读
(一)行文总规则
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
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 策和安排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 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 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 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 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15个文种适用范围
文种
新《条例》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 和规章、宣布施行重 大强制性措施、批准 命令 授予和晋升衔级、嘉 (令) 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旧《条例》
旧《办法》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 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 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 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 人员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 用 于 公 开 发布 重要 决
公报 或者重大事项
定或者重大事件
三、15个文种适用范围
文种 通告
新《条例》 适用于在一定范 围内公布应当遵 守或者周知的事 项
旧《条例》
旧《办法》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 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适用于发布、传 用 于发布党 内法规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
达要求下级机关 任免干部、传达上 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执行和有关单位 级机关的指示、转 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
周知或者执行的 发上级机关和不相 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学习材料2PPT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学习材料2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689e79647d27284a735136.png)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 〔2012〕14号,以下简称“新《条例》”)已经 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于2012年4月16日由中共 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并从 201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1996 年5月3日中办发布,以下简称“党《条例》”) 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2000年8 月24日国务院发布,以下简称“《办法》”)同 时停止执行。
(2)规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 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 关”。
《办法》对行政机关的要求只是“一般不 得越级请示和报告”,也没有必须“同时 抄送”被越过机关的规定。
(3)规定:“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 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 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党《条例》规定党委系统上行文则只抄 送“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
在新《条例》的指导下,我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 理工作必将又一次出现新的飞跃。
新《条例》
一、新《条例》学习体会
(一)增强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中规范 内容统一一致程度
党政机关地位、职能不同,具体活动方式也有区 别,必然给公文处理带来影响。
执政党地位,以及党组织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模式, 决定了党政机关在公文处理方面的客观共同点大 于它们之间的差别,它们之间公文往来最密切, 且经常联合发文。
在强调依法治国的情况下公文处理法规应适时地就所涉及一 些法律问题积极作出规定。 公文生效要件:制发者、内容、程序、外部形态等要件; 公文效力范围:公文时间、空间、机构、人员的效力范围; 公文效力等级:效力等级的划分、各等级间公文的关系; 公文生效的条件及其确认,失效公文的处置(撤销、废止、 中止等); 公文不同文稿、文本的效力; 公文附件效力; 一些特殊公文,如电子文件的效力认定、公文复制品的实际 效力认定,公开发布公文的效力认定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1996 年5月3日中办发布,以下简称“党《条例》”) 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2000年8 月24日国务院发布,以下简称“《办法》”)同 时停止执行。
(2)规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 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 关”。
《办法》对行政机关的要求只是“一般不 得越级请示和报告”,也没有必须“同时 抄送”被越过机关的规定。
(3)规定:“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 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 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党《条例》规定党委系统上行文则只抄 送“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
在新《条例》的指导下,我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 理工作必将又一次出现新的飞跃。
新《条例》
一、新《条例》学习体会
(一)增强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中规范 内容统一一致程度
党政机关地位、职能不同,具体活动方式也有区 别,必然给公文处理带来影响。
执政党地位,以及党组织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模式, 决定了党政机关在公文处理方面的客观共同点大 于它们之间的差别,它们之间公文往来最密切, 且经常联合发文。
在强调依法治国的情况下公文处理法规应适时地就所涉及一 些法律问题积极作出规定。 公文生效要件:制发者、内容、程序、外部形态等要件; 公文效力范围:公文时间、空间、机构、人员的效力范围; 公文效力等级:效力等级的划分、各等级间公文的关系; 公文生效的条件及其确认,失效公文的处置(撤销、废止、 中止等); 公文不同文稿、文本的效力; 公文附件效力; 一些特殊公文,如电子文件的效力认定、公文复制品的实际 效力认定,公开发布公文的效力认定等问题。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PPT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6027bd58fb770bf78a55c2.png)
起草
审核
签发
1.行文理由充分、依据准确;2.符合法规、准确体 现意图、与现行公文相衔接;3.所有涉及部门充分 协商一致;4.文种正确、格式规范,人名、地名、 引文、单位、标点规范;5.其它内容符合起草要求
1.签发公文应签署意见、 姓名、完整日期;2.圈阅或 签名视为同意;3.联合行文 由所有联署机关负责人会签
1.新增:份号、发文机关署名、页码。
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公文标注特急 (事关重大而又十分紧急,要求马上以最快速度形成、运转及办理)、
加急(5天内);电报标注特提(马上办、1天内办结)、特急(8小时内
办、3天结)、加急(24小时办、5天结)、平急(不超48小时、10天结)。
2.删除:主题词。
LOGO
一、《条例》对原《办法》的调整 (8.简化办理环节)
❖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
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 纪要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在“记载”
后删除“传达”)
LOGO
一、《条例》对原《办法》的调整 (3.调整公文要素)
❖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 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 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 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 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 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LOGO
一、《条例》对原《办法》的调整 (6.行文规则调整)
《条例》删除:原《办法》“行文规则”一章
1.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办法》只对请示作规定)
条 2事项,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与《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学习培训课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与《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学习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073589960590c69ec3765a.png)
行,即空二行。 第二条红色双线(下面的那一条)上一行如 有文字,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 首页不显示页码。 版记不加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分隔线,位 于公文最后一面版心内最下方。 按照理解,广政函、广政办函暂时不用此格 式;第2页以后接着编排页码;版记部分按正 规排版,但不加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分隔 线(粗、细均不要)
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一、字体、字号
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需要说
明的是,继续使用的是方正系列的字体。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 页码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与原来相同
。
标题 一般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公文主题和文 种组成,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位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标题字体为2号小标 宋体字,排列分行合理、美观、醒目。 多行标题排列为梯形或菱形,不采用上下长度一样 的长方形和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型。
成文日期
(1)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 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2)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 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 ,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 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 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 件说明)一行之内。
黑体字(包括数字)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空1行
标题同正文 一样要求
附件之后才是版记,不能在前。
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页码: 除了字号改为4号字外,要求与原来基本一致, 用“抄报、抄送、印发”。
再强调: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
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公文处理培训课件(2012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资料
![公文处理培训课件(2012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21822c6998fcc22bcd10d63.png)
主体: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
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
包括: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
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
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1、公文格式要素划分
版记: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
包括:
版记中的分隔线、
抄送机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页码
(1)版头部分
1.发文机关标志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五、各文种适用范围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六、易混文种区别
公告与通告:
公文处理基本知识
2013年5月
目
一、公文的概念
录
二、公文的特点
三、公文的作用 四、公文的种类 五、各种类公文的适用范围 六、易混文种的区别
七、公文的格式
一 、公文概念
党政机关公文就是指党政机关实施领导、
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
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
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
情况。
五、各文种适用范围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 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
包括: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
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
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1、公文格式要素划分
版记: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
包括:
版记中的分隔线、
抄送机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页码
(1)版头部分
1.发文机关标志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五、各文种适用范围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六、易混文种区别
公告与通告:
公文处理基本知识
2013年5月
目
一、公文的概念
录
二、公文的特点
三、公文的作用 四、公文的种类 五、各种类公文的适用范围 六、易混文种的区别
七、公文的格式
一 、公文概念
党政机关公文就是指党政机关实施领导、
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
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
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
情况。
五、各文种适用范围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 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解读培训幻灯课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解读培训幻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07492dc5da50e2524d7f81.png)
切忌把公文写作当作文学创作。
二、准确规范原则
准确规范是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原则。准确就
是对公文的思想内容、文字表达、运转环节等方面 提出的质量要求。规范就是指公文在表现形式、行 文规则和行文方式等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必须遵循 的程序和规则。
一是要认真把好公文的质量关。把质量第一
的要求贯穿于公文办理全过程,不仅公文内容要正 确,文字表达要得体,而且处理要恰当。如果一份 公文的词语含糊笼统、表述不清,或者前后互相矛 盾,受文机关收到后就不知如何理解贯彻。如果印 制、校对工作不认真,不细致,文字错漏颠倒,也 会给受文机关造成误解、费解、误时费事,一宇之 差,谬之千里。
三、精简高效原则
精简公文是改进机关作风的要求。高效运转是
公文办理的时效性要求。大力精简公文、提高公文 效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也是减少 “文山会海”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坚持少而精的标准。精简公文包含两层
意思:一层意思是发文数量要少,另一层意思是公 文篇幅要短。公文虽然是党和国家管理各项事务的 重要工具,但并不是唯一工具,决不能把制发文件 当作指导工作灵丹妙药。这些年来,按照中央、国 务院办公厅,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整治文风、 精简文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的要求,各地 区各部门在精简公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 积极进展。但文件过多过滥问题仍然存在。针对这 一情况,2012年5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进 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意见》(中办发〔2012〕16 号),省委办公厅也下发了相应的规定,对减少文件、
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与旧的 《条例》和《办法》相比,其创新的亮点可以概括为4个关键 词:
一是“统一”,针对党政机关公文不统一的状况,对党
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作出统一规范,建立起统一的 党政机关公文标准。
二、准确规范原则
准确规范是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原则。准确就
是对公文的思想内容、文字表达、运转环节等方面 提出的质量要求。规范就是指公文在表现形式、行 文规则和行文方式等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必须遵循 的程序和规则。
一是要认真把好公文的质量关。把质量第一
的要求贯穿于公文办理全过程,不仅公文内容要正 确,文字表达要得体,而且处理要恰当。如果一份 公文的词语含糊笼统、表述不清,或者前后互相矛 盾,受文机关收到后就不知如何理解贯彻。如果印 制、校对工作不认真,不细致,文字错漏颠倒,也 会给受文机关造成误解、费解、误时费事,一宇之 差,谬之千里。
三、精简高效原则
精简公文是改进机关作风的要求。高效运转是
公文办理的时效性要求。大力精简公文、提高公文 效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也是减少 “文山会海”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坚持少而精的标准。精简公文包含两层
意思:一层意思是发文数量要少,另一层意思是公 文篇幅要短。公文虽然是党和国家管理各项事务的 重要工具,但并不是唯一工具,决不能把制发文件 当作指导工作灵丹妙药。这些年来,按照中央、国 务院办公厅,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整治文风、 精简文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的要求,各地 区各部门在精简公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 积极进展。但文件过多过滥问题仍然存在。针对这 一情况,2012年5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进 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意见》(中办发〔2012〕16 号),省委办公厅也下发了相应的规定,对减少文件、
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与旧的 《条例》和《办法》相比,其创新的亮点可以概括为4个关键 词:
一是“统一”,针对党政机关公文不统一的状况,对党
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作出统一规范,建立起统一的 党政机关公文标准。
公文写作《条例》讲座.ppt
![公文写作《条例》讲座.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db651e1ed9ad51f11df263.png)
附件如离开主件装订,应在左上 角标出主件文号。
5.发文机关署名
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 规范化简称。
6.成文日期
标于公文结尾左下方。 党委公文,用阿拉伯数字标示;
行政公文,用汉字标示。年、月、 日应完整。 成文日期与正文最末一行之间的 距离,以能容下印章位置为准。
.
成文日期,以机关负责人签 发的日期为准。 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 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 决议.决定以会议通过日期为 准。
14.函(平行文)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 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 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 批事项。
15.纪要(下行文)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 情况和议定事项。
三、公文格式规范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 (又称:国标) 是全国各级 各单位必须统一遵循的公文 格式标准。
(注:在新《格式》颁发前,暂按原规定)
4.公报(下行文)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 或者重大事项。
5.公告(下行文)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 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下行文)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意见(上行、平行、下行文)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 提出见觧和处理办法。
8.通知(下行文)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 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 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批 发文件。
.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 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 用标点符号。
.
党委公文, 如用红色版头, “三要素”中可省去发 文机 关;行政公文一般不应省略 发文机关名称。
2.主送机关
指受文单位。 在标题下空一行, 左侧顶格书写。
请示性公文,只能标一个主送机 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也只能 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抄送另一上 级机关。
5.发文机关署名
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 规范化简称。
6.成文日期
标于公文结尾左下方。 党委公文,用阿拉伯数字标示;
行政公文,用汉字标示。年、月、 日应完整。 成文日期与正文最末一行之间的 距离,以能容下印章位置为准。
.
成文日期,以机关负责人签 发的日期为准。 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 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 决议.决定以会议通过日期为 准。
14.函(平行文)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 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 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 批事项。
15.纪要(下行文)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 情况和议定事项。
三、公文格式规范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 (又称:国标) 是全国各级 各单位必须统一遵循的公文 格式标准。
(注:在新《格式》颁发前,暂按原规定)
4.公报(下行文)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 或者重大事项。
5.公告(下行文)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 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下行文)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意见(上行、平行、下行文)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 提出见觧和处理办法。
8.通知(下行文)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 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 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批 发文件。
.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 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 用标点符号。
.
党委公文, 如用红色版头, “三要素”中可省去发 文机 关;行政公文一般不应省略 发文机关名称。
2.主送机关
指受文单位。 在标题下空一行, 左侧顶格书写。
请示性公文,只能标一个主送机 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也只能 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抄送另一上 级机关。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版)ppt课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09afa15901020206409c4b.png)
ppt课件
28
5.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较为复杂,简单了解即 可)
1、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
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
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中、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
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
位置。
ppt课件
22
标题存在问题(很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标题是“门面”,看文先看标题,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标题语句不通,结构杂糅,冗长拖沓。如关于落实区
领导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第234期》“青羊 区蝉联第3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信息上批示情况 的报告;“关于落实区委领导批示交办事项”整改情况的 报告等 二、断行不规范,不美观。
件”居右侧,上下居中排布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5.发文字号(很多单位发文字号不规范,如机关代字过简过长,“发”、 “报”、“函”混用)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
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 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 数字后加“号”字。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
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
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
联合行文时,如需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
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 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也可单独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讲座 PPT课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讲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eec5674431b90d6d85c76e.png)
◆删除原《条例》中一直没有使用过的“指示”文种。 ◆删除原《条例》中“条例”、“规定”文种。 ◆原“会议纪要”文种改为“纪要”。 ◆新《条例》原则上不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象。
三、文种选用的基本依据和要求
(一)依据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二)依据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正确选用文种。
(三)按照文种的适用对象正确选用文种。
• 法》增加3个要素:“份号”、“发文机关署名”、 “页
• 码”,减少1个要素:“主题词”。
• (四)行文规则更加清晰具体 • 系统说明了行文的总原则,并分类归纳了上行 • 文、下行文、联合行文以及其他有关的行文规则
• (五)公文拟制的程序更加规范
• “公文拟制”是新《条例》提出的新概念,包 括:
4.联合发文的标题
公文格式新标准明确:三个和三个以下机关联合发 文时,应在标题中列出所有发文机关的名称,四个及四 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可以采用排列在前的发文机关 名称加“等”的方式。
例如:
《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的意见》
《市财政局等4个部门关于提高群众生活补贴的意见》
5. 标题常见错误
2. 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的问题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 般不用标点符号。在实际工作中,标题中确有除 书名号之外的其他标点符号存在,如顿号、括号、 引号、破折号。因此,在特殊情况下确需使用上 述标点符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标题在事由部分出现多个机关、人名等并列时,每个 机关名称、人名之间应用顿号分开,不使用空格。
目前我市印发的公文,除“电报”和“会议纪 要”不盖印章外,其他均加盖印章。
2. 不得出现空白印章,要求发文机关署 名、成文日期、印章三个要素构成公文生 效标志。
三、文种选用的基本依据和要求
(一)依据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二)依据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正确选用文种。
(三)按照文种的适用对象正确选用文种。
• 法》增加3个要素:“份号”、“发文机关署名”、 “页
• 码”,减少1个要素:“主题词”。
• (四)行文规则更加清晰具体 • 系统说明了行文的总原则,并分类归纳了上行 • 文、下行文、联合行文以及其他有关的行文规则
• (五)公文拟制的程序更加规范
• “公文拟制”是新《条例》提出的新概念,包 括:
4.联合发文的标题
公文格式新标准明确:三个和三个以下机关联合发 文时,应在标题中列出所有发文机关的名称,四个及四 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可以采用排列在前的发文机关 名称加“等”的方式。
例如:
《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的意见》
《市财政局等4个部门关于提高群众生活补贴的意见》
5. 标题常见错误
2. 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的问题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 般不用标点符号。在实际工作中,标题中确有除 书名号之外的其他标点符号存在,如顿号、括号、 引号、破折号。因此,在特殊情况下确需使用上 述标点符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标题在事由部分出现多个机关、人名等并列时,每个 机关名称、人名之间应用顿号分开,不使用空格。
目前我市印发的公文,除“电报”和“会议纪 要”不盖印章外,其他均加盖印章。
2. 不得出现空白印章,要求发文机关署 名、成文日期、印章三个要素构成公文生 效标志。
公文处理培训课件(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
![公文处理培训课件(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7383e2aff00bed5b8f31d16.png)
印章
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 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 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 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 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 可以不加盖印章。
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 除会议纪要和印 形式发出的以外,应 制的有特定版头 当加盖印章,联合上 的普发性公文外, 报的公文 ,由主办 公文应当加盖发 机关加盖印章;联合 文机关印章。 下发的公文 ,发文 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正文
附件说明 发文机关署名
格式要素
《条例》
原《条例》
原《办法》
份号
无定义。“绝 有定义。秘密公 密”、“机密” 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 文应当标明份号。 级公文标明份数 号。 标注于版心左上 序号。标注于版 角。 心左上角。 定义和要求基本 涉密公文应当分别标 一致,标注于版 注密级与保密期限。 心左上角,份号 下。 紧急公文分别标 紧急公文分别标注 注“特急”“加 “特急”“加急”, 急”,电报分别 电报分别标注“特 标注“特 提”“特急”“加 提”“特 急”“平急” 急”“加 急”“平急” 定义和要求基本 一致。标注于版 心右上角。 紧急公文分别标 注“特急”“急 件”,电报分别 标注“特 提”“特 急”“加 急”“平急”
三、规范公文格式的必要性
(一)是公文特定效力的必然要求。 不同于文学作品,具有特定效力,必须庄严、统一,格式化、 标准化。 (二)是公文特定形式的必然要求。 规范与否,影响质量和美观,进而影响效力的发挥,有时甚至 会发生重大失误。损害了单位形象,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 (三)是公文处理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格式的标准化推动公文处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各国和国际组织均普遍使用A4型纸制作公文。 (五)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现代化的文印设备已经 普遍进入办公室。如果不规范公文格式,用计算机排版打印出 来的公文就会五花八门、风格各异。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课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e2e63fda38376bae1fae70.png)
银川市交通运输局转发市委组织部等部门 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非领导职数职员
等级晋升工作实施方案的Hale Waihona Puke 知□ 菱形结构: ××××××
××××××××××××××× ×××××××××××
问题8:怎么标注公文的结构层次
公文结构分为6个层次,标注办法是:
第一层为“一、” 第二层为“(一)” 第三层为“1.” 第四层为“(1)” 第五层为“①” 第六层为“a.” 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第三层次。文中第一层次标题后不加标点符 号,第二层次(包含第二层次)以下的标题后均应加标点符号。
顿号。如:“七八个月时 间”、“两三年”;“一、
二、三产业”。
问题11:公文中要准确标注时间
1.会议时间应使用24小时制。
不规范用法:上午8点、下午3点。
2.避免表示时间的词产生歧议 。
如“20世纪80年代”,不要表示为“上世纪80年代”。
问题12:公文中要规范使用机关名称
公文中可根据情况使用机构全称或简称,但必须前后一 致。 机构简称必须规范,要按照《国务院机构简称》、《自 治区政府机构简称》的规定使用 。
规则二
请示公文要坚持一文一事的规则。
行文规则
规则三
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的 规则。
规则四
上行文原则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不得多头行文的规则。
规则五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 既不得直接向上级领导个人直接报送 公文,也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 上级机关行文。
问题6:如何选用文种
01
02
识别二维码进入精品资料群下载更多精品资料
6.“暂行”和“试行”有何区别?
都可以。但要注意在一篇文章中,采用汉字 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前后要一致。
等级晋升工作实施方案的Hale Waihona Puke 知□ 菱形结构: ××××××
××××××××××××××× ×××××××××××
问题8:怎么标注公文的结构层次
公文结构分为6个层次,标注办法是:
第一层为“一、” 第二层为“(一)” 第三层为“1.” 第四层为“(1)” 第五层为“①” 第六层为“a.” 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第三层次。文中第一层次标题后不加标点符 号,第二层次(包含第二层次)以下的标题后均应加标点符号。
顿号。如:“七八个月时 间”、“两三年”;“一、
二、三产业”。
问题11:公文中要准确标注时间
1.会议时间应使用24小时制。
不规范用法:上午8点、下午3点。
2.避免表示时间的词产生歧议 。
如“20世纪80年代”,不要表示为“上世纪80年代”。
问题12:公文中要规范使用机关名称
公文中可根据情况使用机构全称或简称,但必须前后一 致。 机构简称必须规范,要按照《国务院机构简称》、《自 治区政府机构简称》的规定使用 。
规则二
请示公文要坚持一文一事的规则。
行文规则
规则三
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的 规则。
规则四
上行文原则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不得多头行文的规则。
规则五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 既不得直接向上级领导个人直接报送 公文,也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 上级机关行文。
问题6:如何选用文种
01
02
识别二维码进入精品资料群下载更多精品资料
6.“暂行”和“试行”有何区别?
都可以。但要注意在一篇文章中,采用汉字 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前后要一致。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解读PPT(共 81张)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解读PPT(共 81张)](https://img.taocdn.com/s3/m/44e42e9bd5bbfd0a7956737e.png)
询问答复函
请示批准函与请示区别 :一是类型不同 ;二是 主送机关不同 ;三是内容范围不同 ;四是受文机 关复文方式不同
按文面规格分:公函和便函 按行文方向分:去函(又称来函)、复函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 定事项。 办公会议纪要、其他会议纪要 纪要与决议区别: 一是适用范围不同 二是涉及内容重要程度不同 三是形成程序不同 四是涉及内容范围不同 五是作用不同 六是发布方式不同
第三章 公文格式 一、用纸格式
(二)文面格式和排版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 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 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 等组成。
版头、主体、版记
版头由公文份数序号、秘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 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版头中的分 隔线等组成。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 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 的发文字号。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 排布。也就是说发文机关标志下边沿距版头中 的分隔线约30 mm,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 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 虚位,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上行文的 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 姓名处在同一行。
文书 :公务文书 ;私人文书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二)什么是党政机关公文
二、公文的特点 (一)作者的法定性 (二)特殊的工具性 (三)法定的权威性 (四)体式的特定性 (五)严格的程序性
三、公文的作用 (一)规制令使作用 (二)明事通情作用 (三)参谋决策作用 (四)宣传舆论作用 (五)商洽联络作用 (六)存储凭证作用
请示批准函与请示区别 :一是类型不同 ;二是 主送机关不同 ;三是内容范围不同 ;四是受文机 关复文方式不同
按文面规格分:公函和便函 按行文方向分:去函(又称来函)、复函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 定事项。 办公会议纪要、其他会议纪要 纪要与决议区别: 一是适用范围不同 二是涉及内容重要程度不同 三是形成程序不同 四是涉及内容范围不同 五是作用不同 六是发布方式不同
第三章 公文格式 一、用纸格式
(二)文面格式和排版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 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 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 等组成。
版头、主体、版记
版头由公文份数序号、秘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 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版头中的分 隔线等组成。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 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 的发文字号。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 排布。也就是说发文机关标志下边沿距版头中 的分隔线约30 mm,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 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 虚位,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上行文的 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 姓名处在同一行。
文书 :公务文书 ;私人文书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二)什么是党政机关公文
二、公文的特点 (一)作者的法定性 (二)特殊的工具性 (三)法定的权威性 (四)体式的特定性 (五)严格的程序性
三、公文的作用 (一)规制令使作用 (二)明事通情作用 (三)参谋决策作用 (四)宣传舆论作用 (五)商洽联络作用 (六)存储凭证作用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学习材料(PPT 43张)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学习材料(PPT 43张)](https://img.taocdn.com/s3/m/de011432227916888586d701.png)
(5)规定“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 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 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 转报上级机关”。
(6)规定“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 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注意与“亲启件”、“签报”的区别
(7)上行文不直接送机关负责者个人的限制 文种范围更宽泛,直接规定为“不得以本 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 党《条例》仅限制“请示” ; 《办法》限制的是“请示”、“意见”和 “报告” 。
“简单就是可靠”“便利更有生命力”已经被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认同。超过实际需要的多样 性从来都是公文质量与公文处理效能的大敌。 机关内部几乎人人参与公文活动,不能期望都 能成为专家,因此有关制度、方法、程序应尽可 能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化繁为简。只有简单方便, 才易于有效掌握和推行,才可以对所有人严格要 求;才可以降低操作难度,减少中间转换环节, 少出差错,提高公文质量。
2.《公文办理》1章5条内容安排: (1)总述 (2)收文办理主要程序(含7项内容) (3)发文办理主要程序(含4项内容) (4)涉密公文的传递传输 (5)归档公文整理 条理清晰,概念明确 表述规范,语言简洁
3.《公文办理》主要新内容如下:
(1)收文办理主要程序 签收——登记——初审(退文)——承办(分 办、拟办、批办、注办)——传阅——催办—— 答复
(8)规定“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 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9)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 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原仅《办法》有此规定; 党《条例》则规定党委系统的“上级机关 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当抄送 其另一上级机关”,一概如此,没有例外。
第五章 《公文拟制》新旧规定比较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版PPT课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917923f242336c1fb95e0c.png)
.
2
一是公文格式 二是公文办理 三是几点感受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 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是文 秘人员必须学习的知识。
.
3
第一部分 公文格式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已经统一,对基层单位的公 文格式可有一定的“容忍度”)
.
4
一、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密、机密、秘密间不空格;如果只标密级不标 保密期限,绝密、机密、秘密两字之间空一字。 密级与保密期限位置从右上角移到了左上角 密级和保密期限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
.
12
3、紧急程度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定格编排在版心左 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 份号、密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部分 主体: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 上部分 版记: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部分
.
9
版头示意图
.
10
(二) 版头(一次调好,以后就照搬使用) 1.份号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
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说明: 份号:指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说明:99版: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分别标注“特急”、“加
急”。编排有三种情况: 1、只有份号,无密级和保密程度,编排在版心左上角
第二行; 2、有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三
行; 3、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都没有,编排在版心左上角
第一行。
.
13
4.发文机关标志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课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49ee6826fff705cd170a21.png)
n 中央办公厅1989、1996年2次印发党的机 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先后7次 修订颁布公文处理办法。
PPT文档演模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
n 注重继承保留,文种数量相对减少。原《条例》 和原《办法》共18个文种;最终《条例》确定 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文种15个,去掉了“指示”、 “条例”、“规定”。
PPT文档演模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第五节 新《条例》的特点
n 新《条例》综合了旧《条例》和旧《办法》的 内容,适用于党的机关和政府机关的公文处理, 结束了多年来党政两套标准运行的状况,有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
n 新《条例》对公文和公文处理工作的涵义,及 15种文种适用范围界定更加科学。
4. 结构严谨:就是围绕主题表达的 需要,合理地安排和展开材料,公文层次、 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前后呼应、逻辑严密、 自然连贯、完整匀称。
5. 表述准确:就是观点和论述要符 合实际情况和机关意图,无虚假错漏,不 产生歧义。
6. 文字精练:就是公文语言要简明 扼要、准确贴切、严密规范。
PPT文档演模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PPT文档演模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n 增加审议前初核的规定。新《条例》针 对“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 稿”,明确规定“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 公室进行初核”。 在重要文稿提交审议 之前,由办公室先行进行初核,其审核 重点是发文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大 政策措施的协调一致性、可操作性。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 作条例》培训课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PPT文档演模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
n 注重继承保留,文种数量相对减少。原《条例》 和原《办法》共18个文种;最终《条例》确定 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文种15个,去掉了“指示”、 “条例”、“规定”。
PPT文档演模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第五节 新《条例》的特点
n 新《条例》综合了旧《条例》和旧《办法》的 内容,适用于党的机关和政府机关的公文处理, 结束了多年来党政两套标准运行的状况,有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
n 新《条例》对公文和公文处理工作的涵义,及 15种文种适用范围界定更加科学。
4. 结构严谨:就是围绕主题表达的 需要,合理地安排和展开材料,公文层次、 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前后呼应、逻辑严密、 自然连贯、完整匀称。
5. 表述准确:就是观点和论述要符 合实际情况和机关意图,无虚假错漏,不 产生歧义。
6. 文字精练:就是公文语言要简明 扼要、准确贴切、严密规范。
PPT文档演模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PPT文档演模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n 增加审议前初核的规定。新《条例》针 对“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 稿”,明确规定“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 公室进行初核”。 在重要文稿提交审议 之前,由办公室先行进行初核,其审核 重点是发文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大 政策措施的协调一致性、可操作性。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 作条例》培训课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 课件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课件PPT实用课件(共64页)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课件PPT实用课件(共6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717e04cf18583d049645978.png)
用合适的公文文种。
(二)正确把握公文的基本格式
公文格式分为版头(眉首)、主体 与版记三大部分。
公文首页版式
公文末页版式
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
上报公文首页版式
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
(三)严格遵守行文规则
1.上报的公文,不得报送领导同志个人。 2.上报的公文,应使用正式文件电报;不得以《请阅
一般是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或者有新举措,需要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 不同于工作报告,其结构应是某情况(事 项)发生的全过程以及处理意见(讲清工 作开展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委,事项的 起因和经过。说明理由、做法和反映。或 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 原因,或说明工作做法,或写出群众反映。 提出意见。写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建议 和办法),以便上级机关了解。
表彰性通报
涉及表彰事项大都用“通报”文种。 表彰通报主要有表彰先进事迹、向先 进单位授奖、推广典型经验等。主旨 是表明制发主体对先进事迹、先进经 验等的态度,因此,写作中应有事迹、 有经验(应简明扼要),主要应写制 发主体对此的态度,赞成什么,学习 什么,推广什么。一般不宜过长。切 忌写成事迹报道。
1.发文办理:公文起草、会商会签、 审核、签发、印制、传递和分发。
2.收文办理:签收、登记、审核、 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督办、注结。
3.公文管理:收发、保管、归档、 清退、销毁。
(三)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个目标:搞好文电服务,确保政府工作高效 有序运行;两条底线:零差错、零失误;三项理念: 规范严谨、和谐顺畅、优质高效。
件》、《呈阅件》和信函报请示性事项。 3.凡部门、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可以协商解决的
问题,不要报上级政府。 4.不超权行文,不越级行文,联合行文为同级。 5.部门、单位间未经协商一致的,原则上不能上报公
(二)正确把握公文的基本格式
公文格式分为版头(眉首)、主体 与版记三大部分。
公文首页版式
公文末页版式
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
上报公文首页版式
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
(三)严格遵守行文规则
1.上报的公文,不得报送领导同志个人。 2.上报的公文,应使用正式文件电报;不得以《请阅
一般是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或者有新举措,需要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 不同于工作报告,其结构应是某情况(事 项)发生的全过程以及处理意见(讲清工 作开展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委,事项的 起因和经过。说明理由、做法和反映。或 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 原因,或说明工作做法,或写出群众反映。 提出意见。写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建议 和办法),以便上级机关了解。
表彰性通报
涉及表彰事项大都用“通报”文种。 表彰通报主要有表彰先进事迹、向先 进单位授奖、推广典型经验等。主旨 是表明制发主体对先进事迹、先进经 验等的态度,因此,写作中应有事迹、 有经验(应简明扼要),主要应写制 发主体对此的态度,赞成什么,学习 什么,推广什么。一般不宜过长。切 忌写成事迹报道。
1.发文办理:公文起草、会商会签、 审核、签发、印制、传递和分发。
2.收文办理:签收、登记、审核、 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督办、注结。
3.公文管理:收发、保管、归档、 清退、销毁。
(三)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个目标:搞好文电服务,确保政府工作高效 有序运行;两条底线:零差错、零失误;三项理念: 规范严谨、和谐顺畅、优质高效。
件》、《呈阅件》和信函报请示性事项。 3.凡部门、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可以协商解决的
问题,不要报上级政府。 4.不超权行文,不越级行文,联合行文为同级。 5.部门、单位间未经协商一致的,原则上不能上报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文种类
第一节 公文种类及其功能
2
公文种类概述
公文种类,即根据公文功能属性进行的 分类,简称文种。 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 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文种主要有14种。 (以下简称原《条例》) 1.决议 6.通报 11.规定 2.决定 7.公报 12.办法、细 则 3.指示 8.报告 13.函 4.意见 9.请示 14.会议纪要 5.通知 10.批复
1.决议 6.通告 2.决定 7.意见 3.命令(令) 8.通知 4.公报 9.通报 5.公告 10.报告
11.请示 12.批复 13.议案 14.函 15.纪要
5
公文种类的功用
体现公文性质 。如通报、通知属于告知性、周 知性文件。 反映行文方向 。如决定、决议是上级决策后要 求下级执行,行文方向自上而下。 表达行文目的 。如公告、通告均有告知的意思, 行文目的是向人告知某一事项。 揭示公文特点 。如请示、报告同为上行文,但 请示对上级有肯定性要求,报告没有。
公报
2018/3/21
•11
11
文 新《条例》 种
适用于在一 定范围内公 通 布应当遵守 告 或者周知的 事项
旧《条例》
旧《办法》
适用于公布社会 各有关方面应当 遵守或者周知的 事项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 的公文,转发上级机 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 公文,传达要求下级 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 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 事项,任免人员
14
第四节
• • • • • • • •
文种选用上存在的问题
缺少文种 使用非法定文种(如调查报告、建议 ) 文种重叠(如关于##的请示报告) 生造文种(如方案、规划) 文种作为公文标题(如公告、函) 文种混用(如请示、报告) 同类公文使用不同文种 错用文种
15
第五节
新《条例》的特点
新《条例》综合了旧《条例》和旧《办法》的 内容,适用于党的机关和政府机关的公文处理, 结束了多年来党政两套标准运行的状况,有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 新《条例》对公文和公文处理工作的涵义,及 15种文种适用范围界定更加科学。 新《条例》突出强调了公文处理方面的内容, 对公文管理要求更全面、严种数量相对减少。原《条例》 和原《办法》共18个文种;最终《条例》确定 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文种15个,去掉了“指示”、 “条例”、“规定”。 原则上不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象。只有命 令(令)(用于政府、军事机关)、议案(用 于政府向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 两个文种例外。 15个文种适用范围表述的变化。对决议、决定、 命令(令)、公报、通告、通知、通报、报告、 纪要等9个文种适用范围作出修改。
•10
文种
新《条例》
旧《条例》
旧《办法》 适用于依照有关 法律公布行政法 规和规章;宣布 施行重大强制性 行政措施;嘉奖 有关单位及人员
适用于公布 行政法规和 规章、宣布 施行重大强 命令 制性措施、 (令) 批准授予和 晋升衔接、 嘉奖有关单 位和人员 适用于公布 重要决定或 者重大事项 用于公开发布 重要决定或者 重大事件
3
2000年8月24日《国家行政机关公
文处理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文 种有13种。(以下简称原《办法》) 1.命令(令) 8.报告 2.决定 9.请示 3.公告 10.批复 4.通告 11.意见 5.通知 12.函 6.通报 13.会议纪要 7.议案
4
• 2012年4月16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 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
8
第三节
15个文种适用范围
《条例》中规定的15个文种,其中意见、 请示两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仍按原《条例》 和原《办法》中的内容表述,公告、议案、 批复、函4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亦仍按原 《办法》中的内容表述。其他9个文种,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实际,对适 用范围的表述作了适当修改,如下表:
9
文种适用范围表述主要变化对照表
16
二、公文拟制
第一节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
17
将原《条例》中“校核”和原《办法》 中“审核”的概念统一起来,统称为 “审核”,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党政 机关公文文稿审核工作的与时俱进。审 核与校核相比较,除了要对文稿的形式、 格式、表述等常规内容进行把关,更强 调从宏观的角度,在政治和政策层面进 行把关,从而更加体现办公室在公文拟 制方面不可替代的参谋助手作用。
旧《条例》
旧《办法》
用于向上级机关 适用于向上 汇报工作、反映 级机关汇报 情况、提出建议, 工作,反映 答复上级机关的 情况,答复 询问 上级机关的 询问
•13
通报:在原《条例》表述中“传 达重要精神”之后用“和告知” 3 个 字连接“重要情况”。
纪要:将原《条例》和原《办法》 中的“会议纪要”文种名称简化为 “纪要”;将原《条例》中“精神” 二字修改为“情况”,删去原《办法》 中“传达”二字。
适用于发布、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 传达要求下级 任免干部、传达上级 机关执行和有 机关的指示、转发上 关单位周知或 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 通 者执行的事项, 关的公文、批转下级 知 批转、转发公 机关的公文、发布要 文 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 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 周知的事项
•12
文 新《条例》 种 适用于向 上级机关 汇报工作、 报 反映情况, 告 回复上级 机关的询 问
文 种 新《条例》 旧《条例》
(1996年党委系列)
旧《办法》
(2000年政府系列)
决 适用于会议讨论 通过的重大决策 议 事项
适用于对重要事 项作出决策和部 决 署、奖惩有关单 位和人员、变更 定 或者撤销下级机 关不适当的决定 事项
用于会议讨论 通过的重要决 策事项 用于对重要事 项作出决策和 安排 适用于对重要事 项或者重大行动 做出安排,奖惩 有关单位及人员, 变更或者撤销下 级机关不适当的 决定事项
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文种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我国党政机关共发 布了9个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规章,虽 然先后有调整,但基本上是“大稳定、小 调整”。 中央办公厅1989、1996年2次印发党的机 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先后7次修 订颁布公文处理办法。
7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
第一节 公文种类及其功能
2
公文种类概述
公文种类,即根据公文功能属性进行的 分类,简称文种。 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 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文种主要有14种。 (以下简称原《条例》) 1.决议 6.通报 11.规定 2.决定 7.公报 12.办法、细 则 3.指示 8.报告 13.函 4.意见 9.请示 14.会议纪要 5.通知 10.批复
1.决议 6.通告 2.决定 7.意见 3.命令(令) 8.通知 4.公报 9.通报 5.公告 10.报告
11.请示 12.批复 13.议案 14.函 15.纪要
5
公文种类的功用
体现公文性质 。如通报、通知属于告知性、周 知性文件。 反映行文方向 。如决定、决议是上级决策后要 求下级执行,行文方向自上而下。 表达行文目的 。如公告、通告均有告知的意思, 行文目的是向人告知某一事项。 揭示公文特点 。如请示、报告同为上行文,但 请示对上级有肯定性要求,报告没有。
公报
2018/3/21
•11
11
文 新《条例》 种
适用于在一 定范围内公 通 布应当遵守 告 或者周知的 事项
旧《条例》
旧《办法》
适用于公布社会 各有关方面应当 遵守或者周知的 事项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 的公文,转发上级机 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 公文,传达要求下级 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 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 事项,任免人员
14
第四节
• • • • • • • •
文种选用上存在的问题
缺少文种 使用非法定文种(如调查报告、建议 ) 文种重叠(如关于##的请示报告) 生造文种(如方案、规划) 文种作为公文标题(如公告、函) 文种混用(如请示、报告) 同类公文使用不同文种 错用文种
15
第五节
新《条例》的特点
新《条例》综合了旧《条例》和旧《办法》的 内容,适用于党的机关和政府机关的公文处理, 结束了多年来党政两套标准运行的状况,有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 新《条例》对公文和公文处理工作的涵义,及 15种文种适用范围界定更加科学。 新《条例》突出强调了公文处理方面的内容, 对公文管理要求更全面、严种数量相对减少。原《条例》 和原《办法》共18个文种;最终《条例》确定 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文种15个,去掉了“指示”、 “条例”、“规定”。 原则上不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象。只有命 令(令)(用于政府、军事机关)、议案(用 于政府向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 两个文种例外。 15个文种适用范围表述的变化。对决议、决定、 命令(令)、公报、通告、通知、通报、报告、 纪要等9个文种适用范围作出修改。
•10
文种
新《条例》
旧《条例》
旧《办法》 适用于依照有关 法律公布行政法 规和规章;宣布 施行重大强制性 行政措施;嘉奖 有关单位及人员
适用于公布 行政法规和 规章、宣布 施行重大强 命令 制性措施、 (令) 批准授予和 晋升衔接、 嘉奖有关单 位和人员 适用于公布 重要决定或 者重大事项 用于公开发布 重要决定或者 重大事件
3
2000年8月24日《国家行政机关公
文处理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文 种有13种。(以下简称原《办法》) 1.命令(令) 8.报告 2.决定 9.请示 3.公告 10.批复 4.通告 11.意见 5.通知 12.函 6.通报 13.会议纪要 7.议案
4
• 2012年4月16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 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
8
第三节
15个文种适用范围
《条例》中规定的15个文种,其中意见、 请示两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仍按原《条例》 和原《办法》中的内容表述,公告、议案、 批复、函4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亦仍按原 《办法》中的内容表述。其他9个文种,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实际,对适 用范围的表述作了适当修改,如下表:
9
文种适用范围表述主要变化对照表
16
二、公文拟制
第一节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
17
将原《条例》中“校核”和原《办法》 中“审核”的概念统一起来,统称为 “审核”,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党政 机关公文文稿审核工作的与时俱进。审 核与校核相比较,除了要对文稿的形式、 格式、表述等常规内容进行把关,更强 调从宏观的角度,在政治和政策层面进 行把关,从而更加体现办公室在公文拟 制方面不可替代的参谋助手作用。
旧《条例》
旧《办法》
用于向上级机关 适用于向上 汇报工作、反映 级机关汇报 情况、提出建议, 工作,反映 答复上级机关的 情况,答复 询问 上级机关的 询问
•13
通报:在原《条例》表述中“传 达重要精神”之后用“和告知” 3 个 字连接“重要情况”。
纪要:将原《条例》和原《办法》 中的“会议纪要”文种名称简化为 “纪要”;将原《条例》中“精神” 二字修改为“情况”,删去原《办法》 中“传达”二字。
适用于发布、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 传达要求下级 任免干部、传达上级 机关执行和有 机关的指示、转发上 关单位周知或 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 通 者执行的事项, 关的公文、批转下级 知 批转、转发公 机关的公文、发布要 文 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 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 周知的事项
•12
文 新《条例》 种 适用于向 上级机关 汇报工作、 报 反映情况, 告 回复上级 机关的询 问
文 种 新《条例》 旧《条例》
(1996年党委系列)
旧《办法》
(2000年政府系列)
决 适用于会议讨论 通过的重大决策 议 事项
适用于对重要事 项作出决策和部 决 署、奖惩有关单 位和人员、变更 定 或者撤销下级机 关不适当的决定 事项
用于会议讨论 通过的重要决 策事项 用于对重要事 项作出决策和 安排 适用于对重要事 项或者重大行动 做出安排,奖惩 有关单位及人员, 变更或者撤销下 级机关不适当的 决定事项
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文种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我国党政机关共发 布了9个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规章,虽 然先后有调整,但基本上是“大稳定、小 调整”。 中央办公厅1989、1996年2次印发党的机 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先后7次修 订颁布公文处理办法。
7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