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一. 教材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3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掌握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1 旋转》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1 旋转》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1 旋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1 旋转》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旋转的定义,了解旋转的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变换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旋转这一变换形式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巩固。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旋转。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学会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和性质;2.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2.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旋转过程,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旋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画板软件;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案例;3.准备旋转的相关题目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旋转?2.呈现(15分钟)讲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旋转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亲自操作旋转,加深对旋转性质的理解。

教师可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解答。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些与旋转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旋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师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旋转还有哪些应用场景?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2023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沪科版大全(6篇)

2023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沪科版大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沪科版篇一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3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4.3 圆周角 (2份打包)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4.3 圆周角 (2份打包)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4.3 圆周角 (2份打包)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圆的基本性质之一,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4.3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角的基本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的性质,能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2.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案文档。

2.PPT课件。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什么是圆周角?圆周角有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圆周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

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

例如,根据圆周角定理,计算一个扇形的面积。

通过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切线长定理》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圆”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切线与圆之间的性质。

通过学习切线长定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长定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切线长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切线长定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切线长定理,学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切线长定理。

2.难点:如何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道具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如自行车轮子、硬币等,引导学生思考:圆上的一点到圆外的一点的连线段有哪些性质?从而引出切线长定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PPT,详细介绍切线长定理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切线长定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切线长定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与切线长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4圆的确定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4圆的确定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通过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欣赏他人和批判性思维。
5.作业小结: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纠错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途径,自主探索圆的确定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圆的确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倾听、交流、反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确定一个圆的位置和大小。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的确定方法。在学生理解圆的确定方法后,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和提高对圆的确定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圆的确定的目的。同时,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确定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圆的确定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1 投影教案1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1 投影教案1 (新版)沪科版

投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实例,理解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难点重点: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运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知识解题。

教学过程一、创情导入(3min)通过生活实例如手影和皮影的图片及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引入投影的概念。

二、学习目标(1min)1.了解投影、投射线、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能够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自学提纲(8min)阅读课本70-72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投影、投影面、投射线?2.什么是平行投影,什么是中心投影?3.投影中对应点的连线与投射线有什么关系?4.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有什么区别?四.探究新知(10min)1.投影、投影面、投射线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强调:投影的三要素是:物体、投射线、投影面.2. 平行投影,中心投影(1)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2)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平行投影3.投影中对应点的连线与投射线的关系如图.(1)直线L1上的三点A,B,C被平行投影到直线L2上,对应的点为A1,B1,C1,对应点的连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直线L1上的三点A,B,C被中心投影到直线L2上,对应的点为A1,B1,C1,对应点的连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自主备课记录AA1B1C1CBl2l1l1ABCB1C1A1教学过程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五.理解应用(10min) 例 如图的两幅图表示两根标杆在同一时刻的投影.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投影的光线.它们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并说明理由. 解:分别连结标杆的顶端与投影上的对应点 ,很明显,图(1)的投射线互相平行,是平行投影.图(2)的投射线会相交于一点,是中心投影. 2、练一练: 同一时刻,两根木棒的影子如图,请画出图中另一根木棒的影子。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4.1 旋转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1 .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 重点 ) ;2 .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 ( 难点 ) .一、情境导入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类型一】旋转的概念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 ( )A .小明向北走了 4 米B .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C .电梯从 1 楼上升到 12 楼D .一物体从高空坠下解析: A. 是平移运动; B. 是旋转运动; C. 是平移运动; D. 是平移运动.故选 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1 题【类型二】旋转的性质如图,△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80 °得到△ AEF ,若∠ B = 100 °,∠ F =50 °,则∠ α 的度数是 ( )A . 40 °B . 50 °C . 60 °D . 70 °解析:∵△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80 °得到△ AEF ,∴△ ABC ≌△ AEF ,∠ C =∠ F = 50 °,∠ BAE = 80 ° . 又∵∠ B = 100 °,∴∠ BAC = 30 °,∴∠ α =∠ BAE -∠ BAC = 50 ° . 故选 B.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 定点——旋转中心;② 旋转方向;③ 旋转角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4 题【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在图中,将大写字母 A 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同时作出字母 A 向左平移 5 个单位的图案.解: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以及平移变换,得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7 题探究点二: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一】认识旋转对称图形下图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 ( )解析: A.360 °÷ 5 = 72°,图形旋转 72 °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 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C.360 °÷ 8 =45°,图形旋转 45°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360 °÷ 4 = 90°,图形旋转 90 °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 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把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可据此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二】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 ( )A . 30 °B . 60 °C . 120 °D . 180 °解析:图形可看作是正六边形被平分成六部分,故每部分被分成的角是 60 °,故旋转 60 °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故选 B.方法总结:解题关键在于对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角的概念的理解,通过计算旋转角可得出答案.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6 题三、板书设计1 .旋转的概念(1) 旋转中心; (2) 旋转角; (3) 对应点.2 .旋转的性质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线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3 .旋转对称图形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概念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软件,形象生动的展示旋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4.1 旋转第2课时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 .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 重点 ) ;2 .能够依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 难点 ) .一、情境导入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 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中心对称的性质如图,已知△ AOB 与△ DOC 成中心对称,△ AOB 的面积是 12 , AB = 3 ,则△ DOC 中 CD 边上的高是 ( )A . 3B . 6C . 8D . 12解析:设 AB 边上的高为 h ,因为△ AOB 的面积是 12 , AB = 3 ,所以 × 3× h = 12 ,所以 h = 8. 又因为△ AOB 与△ DOC 成中心对称,△ COD ≌△ AOB ,所以△ DOC 中 CD 边上的高是 8. 故选 C.方法总结: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3 题探究点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识别【类型一】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标志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解析: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选项 A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 B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选项 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 D 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 B.方法总结: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5 题【类型二】与中心对称图形有关的作图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 请你分别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 O 的中心对称图形;(2) 将 (1) 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解: (1) 如图所示;(2) 这个整体图形的对称轴有 4 条;此图形最少旋转 90 °能与自身重合.方法总结:作中心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 1) 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点 ( 如线段的端点 ) ; (2) 作出每个代表性点的对称点; (3) 按照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5 题【类型三】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如图,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 ,过点 O 的直线分别交 AD 和 BC 于点 E 、 F , AB = 2 , BC = 3 ,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观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解:因为矩形 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 BOF 与△ DOE 关于点 O 成中心对称,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 ADC 中.又因为 AB =2 , BC =3 ,所以 Rt △ ADC 的面积为 × 3 × 2 = 3 ,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3.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将阴影部分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来解决更简单.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4 题【类型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已知:如图, E ( - 4 , 2 ) , F ( - 1 ,- 1) ,以 O 为中心,作△ EFO 的中心对称图形,则点 E 的对应点E ′ 的坐标为 ________ .解析:由中心对称可得到新的点与原来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E ( - 4 , 2 ) ,∴ 点 E 的对应点E ′ 的坐标为 (4 ,- 2) ,故答案为 (4 ,- 2) .方法总结:两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6 题三、板书设计1 .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 .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定点旋转 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是对称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去探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24.1 旋转第3课时旋转的应用1 .理解并掌握旋转变化的特点,能够解决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问题 ( 重点,难点 ) ;2 .能够运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 难点 ) .一、情境导入2016 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是由三人牵手相连的标志,以代表巴西的著名景点“ 面包山” 作为图形的基础,融合充满激情的卡里奥克舞,并且呼应了巴西国旗的绿黄蓝三色.标志象征着团结、转变、激情及活力,在和谐动感中共同协力,同时也体现了里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多样的文化,展示了热情友好的里约人和这座美丽的上帝之城.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类型一】坐标平面内图形的旋转变换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 ABO 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得△ A ′ B ′ O ,则点A ′ 的坐标为 ( )A . (3 , 1 )B . (3 , 2 )C . (2 , 3 )D . (1 , 3 )解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 A 、 B 旋转后的对应点A ′ 、B ′ 的位置,然后与点 O 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 ′ 的坐标.如图,点A ′ 的坐标为(1 , 3 ) ,故选 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旋转,根据网格结构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2 题【类型二】坐标平面内线段的旋转变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B 的坐标是 (1 , 0 ) ,若点 A 的坐标为 ( a ,b ) ,将线段 BA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线段BA ′ ,则点A ′ 的坐标是__________ .解析:过点 A 作 AC ⊥ x 轴,过点A ′ 作A ′ D ⊥ x 轴,垂足分别为 C 、 D ,显然Rt △ ABC ≌ Rt △ BA ′ D . ∵ 点 A 的坐标为 ( a , b ) ,点 B 的坐标是 (1 , 0 ) ,∴ OD = OB + BD = OB + AC = 1 + b ,A ′ D = BC = OC - OB = a -1. ∵ 点A ′在第四象限,∴ 点A ′ 的坐标是 ( b + 1 ,- a + 1) .故答案为 ( b + 1 ,- a +1)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线段的变化,作出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点A ′ 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书写坐标时要注意点所在的象限.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5 题探究点二: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类型一】图形的变换用四块如图 (1) 所示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 (2) 、图 (3) 、图 (4) 中各画出一种拼法 ( 要求三种画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 .解:解法不唯一.例如:方法总结:求解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另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身边的各种形状的图案,这样才能在具体求解问题时如鱼得水,一蹴而就.【类型二】图案设计如图,是一个 4 × 4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请你在网格中以左上角的三角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设计一个精美图案,使其满足:①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以点 O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② 所作图案用阴影标识,且阴影部分面积为 4.解析:所给左上角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1 × 1 =,故设计图案总共需要三角形 4÷ = 8( 个 ) ,以 O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同时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答案:答案不唯一,以下各图供参考:方法总结:在读清要求后,进行方案的尝试设计,一般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使问题在修正中得以解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8 题三、板书设计1 .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2 .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过程,体会图形的欣赏与设计的奇妙 .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 1 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 .认识圆及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重点 ) ;2 .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 重点,难点 ) .一、情境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与圆相关的概念【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下列五个说法:① 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 直径是弦;③ 弦是直径;④ 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 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 )A . 1B . 2C . 3D . 4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C.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2 题【类型二】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线段的证明如图所示, OA 、 OB 是⊙ O 的半径,点 C 、 D 分别为 OA 、 OB 的中点,求证: AD = BC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 同圆的半径相等”“ 公共角” 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 AOD ≌△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 AOD ≌△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证明:∵ OA 、 OB 是⊙ O 的半径,∴ OA =OB . ∵ 点 C 、 D 分别为 OA 、 OB 的中点,∴ OC = OA , OD = OB ,∴ OC = OD . 又∵∠ O =∠ O ,∴△ AOD≌△ BOC ( S AS) ,∴ BC = AD .方法总结:“ 同圆的半径相等”“ 公共角”“ 直径是半径的 2 倍” 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问题迎刃而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7 题【类型三】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角的计算如图所示, AB 是⊙ O 的直径, CD 是⊙ O 的弦, AB ,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 E . 已知 AB = 2 DE ,∠ E = 18 °,求∠ AOC 的度数.解析:要求∠ AOC 的度数,由图可知∠ AOC =∠ C +∠ E ,故只需求出∠ C 的度数,而由 AB = 2 DE 知 DE 与⊙ O 的半径相等,从而想到连接 OD 构造等腰△ODE 和等腰△ OCD .解:连接 OD ,∵ AB 是⊙ O 的直径, OC , OD 是⊙ O 的半径, AB = 2 DE ,∴ OD = DE ,∴∠ DOE =∠ E = 18 °,∴∠ ODC =∠ DOE +∠ E =36 ° . ∵ OC = OD ,∴∠ C =∠ ODC = 36 °,∠ AOC =∠ C +∠ E = 36 °+ 18°= 54°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圆的相关概念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运用半径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探究点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类型一】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图,已知矩形 ABCD 的边 AB = 3 cm , AD = 4 cm.(1) 以点 A 为圆心, 4cm 为半径作⊙ A ,则点 B , C , D 与⊙ A 的位置关系如何?(2) 若以点 A 为圆心作⊙ A ,使 B , C , D 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 A 的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 ∵ AB = 3 cm < 4cm ,∴ 点 B 在⊙ A 内.∵ AD = 4 cm ,∴ 点 D 在⊙ A 上.∵ AC == 5 cm > 4cm ,∴ 点 C 在⊙ A 外;(2) 由题意得,点 B 一定在圆内,点 C 一定在圆外,∴ 3cm < r < 5 cm.方法总结:平面上一点 P 与⊙ O ( 半径为 r ) 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1) 点 P 在⊙ O 上, OP = r ; (2) 点 P 在⊙ O 内, OP < r ; (3) 点 P 在⊙ O 外, OP > r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8 题【类型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如图,点 O 处有一灯塔,警示⊙ O 内部为危险区,一渔船误入危险区点 P 处,该渔船应该按什么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试说明理由.解:渔船应沿着灯塔 O 过点 P 的射线 OP 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理由如下:设射线 OP 交⊙ O 与点 A ,过点 P 任意作一条弦 CD ,连接 OD ,在△ ODP 中,OD - OP < PD ,又∵ OD = OA ,∴ OA - OP < PD ,∴ PA < PD ,即渔船沿射线 OP 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应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结合所学知识求解.本题应用到的是点和圆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相关知识.三、板书设计1 .与圆有关的概念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2 .点和圆的位置(1) 点 P 在⊙ O 上, OP = r ;(2) 点 P 在⊙ O 内, OP < r ;(3) 点 P 在⊙ O 外, OP > r .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探究圆形成的过程,同时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圆的有关性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探究能力 .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 2 课时垂径分弦1 .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重点,难点 ) ;2 .认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难点 ) .一、情境导入你知道赵州桥吗?它又名“ 安济桥” ,位于河北省赵县,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距今已有 1400 多年了,是隋代大业年间 ( 公元 605 ~ 618 年 ) 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的,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全长 50.82 米,桥宽约 10 米,跨度 37.4 米,拱高 7.2 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你知道主桥拱的圆弧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垂径定理及应用【类型一】利用垂径定理求线段长如图所示,⊙ O 的直径 AB 垂直弦 CD 于点 P ,且 P 是半径 OB 的中点, CD = 6 cm ,则直径 AB 的长是 ( )A . 2 cmB . 3 cmC . 4 cmD . 4 cm解析:∵ 直径 AB ⊥ DC , CD = 6 cm ,∴ DP = 3 cm. 连接 OD ,∵ P 是 OB 的中点,设 OP 为 x ,则 OD 为 2 x ,在 Rt △ DOP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 3 2 + x2 = (2 x ) 2 ,解得 x =. ∴ OD = 2 cm ,∴ AB = 4 cm. 故选 D.方法总结:我们常常连接半径,利用半径、弦、垂直于弦的直径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然后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2 题【类型二】垂径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 ( 图中的 ) ,点 O 是这段弧的圆心, C 是上一点, OC ⊥ AB ,垂足为 D , AB = 300 m , CD = 50 m ,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 ________ m.解析:本题考查垂径定理的应用,∵ OC ⊥ AB , AB = 300 m ,∴ AD = 150 m. 设半径为 R ,在 Rt △ ADO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 R 2 = ( R - 50) 2 + 150 2 ,解得 R = 250. 故答案为 250.方法总结: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我们学过的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进行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7 题【类型三】动点问题如图,⊙ O 的直径为 10 cm ,弦 AB = 8 cm , P 是弦 AB 上的一个动点,求 OP 的长度范围.解析:当点 P 处于弦 AB 的端点时, OP 最长,此时 OP 为半径的长;当 OP ⊥AB 时, OP 最短,利用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可求得此时 OP 的长.解:作直径 MN ⊥弦 AB ,交 AB 于点 D ,由垂径定理,得 AD = DB = AB = 4 cm. 又∵⊙ O 的直径为 10 cm ,连接 OA ,∴ OA = 5 cm. 在 Rt △ 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 OD ==3 cm. ∵ 垂线段最短,半径最长,∴ OP 的长度范围是3 cm ≤ OP ≤ 5 cm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 OP 最长、最短时的情况,灵活利用垂径定理求解.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能确定最值时的情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5 题探究点二:垂径定理的推论的应用【类型一】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角如图所示,⊙ O 的弦 AB 、 AC 的夹角为 50 °, M 、 N 分别是、的中点,则∠ MON 的度数是 ( )A . 100 °B . 110 °C . 120 °D . 130 °解析:已知 M 、 N 分别是、的中点,由“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得 OM ⊥ AB 、 ON ⊥ AC ,所以∠ AEO =∠ AFO = 90 °,而∠ BAC =50 °,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 MON = 360 °-∠ AEO -∠ AFO -∠ BAC = 360 °- 90°- 90°- 50°= 130°. 故选 D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4 题【类型二】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边如图,⊙ O 的直径 CD 过弦 AB 的中点 E ,且 CE = 2 , DE = 8 ,则 AB 的长为 ( )A . 9B . 8C . 6D . 4解析:∵ CE = 2 , DE = 8 ,∴ CD = 10 ,∴ OB = OC = 5 , OE = 5 - 2 = 3. ∵直径 CD 过弦 AB 的中点 E ,∴ CD ⊥ AB ,∴ AE = BE . 在 Rt △ OBE 中,∵ OE =3 , OB = 5 ,∴ BE ==4 ,∴ AB = 2 BE = 8. 故选 B.方法总结:垂径定理的推论虽是圆的知识,但也不是孤立的,它常和三角形等知识综合来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把知识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7 题三、板书设计1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2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 ( 不是直径 ) 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强调垂径定理的得出跟圆的轴对称密切相关.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垂径定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 3 课时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1 .结合图形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圆心角的相关性质;2 .能够发现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并会初步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 重点,难点 ) .一、情境导入人类为了获得健康和长寿,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到十九世纪末才提出“ 生命在于运动” 的口号.要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每天要摄取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和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 ,每人每日摄取量如图.你能求出各扇形的圆心角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类型一】圆心角与弧的关系如图,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C 、 D 是的三等分点,∠ AOE =60 °,则∠ COE 的大小是 ( )A . 40 °B . 60 °C . 80 °D . 120 °解析:∵ C 、 D 是的三等分点,∴ ==,∴∠ BOC =∠ COD =∠ DOE . ∵∠ AOE = 60 °,∴∠ BOC =∠ COD =∠ DOE = × (180 °-60 ° ) = 40 °,∴∠ COE = 80 ° . 故选 C.方法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6 题【类型二】圆心角与弦、弦心距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 O 中,=,∠ B = 70 °,则∠ A = ________ .解析:由=,得这两条弧所对的弦 AB = AC ,所以∠ B =∠ C . 因为∠ B = 70 °,所以∠ C = 70 ° .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A 的度数为 40 ° . 故答案为 40 ° .方法总结:在应用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时,注意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有关部分,本题只需由两弧相等,得到两弦相等就可以了.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1 题【类型三】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如图所示,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M , N 分别是 OA , OB 的中点, CM ⊥ AB , DN ⊥ AB ,垂足分别为 M , N . 求证:= .解析:根据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可先证明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或它们所对的弦相等.证法 1 :如图所示,连接 OC , OD ,则 OC =OD . ∵ OA = OB ,又 M , N 分别是 OA , OB 的中点,∴ OM = ON . 又∵ CM ⊥ AB , DN ⊥ AB ,∴∠ CMO =∠DNO =90 ° . ∴ Rt △ CMO ≌ Rt △ DNO ,∴∠ 1 =∠ 2 ,∴ = .证法 2 :如图① 所示,分别延长 CM , DN 交⊙ O 于点 E ,F . ∵ OA = OB ,OM = OA , ON = OB ,∴ OM = ON . 又∵ OM ⊥ CE , ON ⊥ DF ,∴ CE= DF ,∴ = . 又∵ =,=,∴ =.图①图②证法 3 :如图② 所示,连接 AC , BD . 由证法 1 ,知 CM = DN . 又∵ AM = BN ,∠ AMC =∠ BND = 90 °,∴ Rt △ AMC ≌ Rt △ BND . ∴ AC = BD ,∴ = .方法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要证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通常是转化成证明另外三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9 题三、板书设计1 .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2 .圆心角定理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以及这两个角所对的弧、所对的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弧、弦、圆心角及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其体会数学中转化思想的魅力之处,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 4 课时圆的确定1 .理解并掌握确定圆的条件;2 .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心的概念,能够运用其性质进行计算 ( 重点,难点 ) ;3 .理解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 难点 ) .一、情境导入小明不慎把家中的一块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了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应该是哪一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圆的条件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 A , B , C ( 如图 ) ,求作:⊙ O ,使它经过点 A , B , C .。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教案第24章圆24.2圆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教案第24章圆24.2圆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

第24章圆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圆的定义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认识圆,理解圆的本质属性.2.理解弦、弧、直径、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会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解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理解圆的本质属性.难点:理解弦、弧、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情境:观察下列图片,从图片中找出共同的图形.教师追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圆形吗?师生活动: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教师适当引导.思考: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做成三角形、正方形可以吗?师生活动:如果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装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滚动的时候,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长.因此车厢里坐的人都将平稳地被车子拉着走.假设车轮是个破的,已经不成圆形了,轮缘上高一块低一块的,也就是说从轮缘到轮子圆心的距离不相等,那么这种车子行驶起来一定很颠簸.同样道理,如果车轮设计成三角形或是正方形,因为其中心点到周边各点的距离不等长,所以行驶起来也一定会很颠簸!探究新知1.圆的定义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画一个圆吗?你有哪些方法?师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圆规演示画圆的过程,总结圆的定义.1.定好半径长(即圆规两脚间的距离);2.固定圆心(即把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教学反思3.旋转一圈(使铅笔在纸上画出封闭曲线);4.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归纳总结】圆的旋转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问题情境:1.以1 cm为半径能画几个圆,以点O为圆心能画几个圆?2.如何画一个确定的圆?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教师追问:从画圆的过程可以看出什么呢?【归纳总结】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半径.②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归纳总结】圆的集合定义:平面内到定点(圆心O )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r)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探究:确定一个圆的要素.教师提问:当圆的圆心确定时,这个圆唯一确定吗?当圆的半径确定时,这个圆唯一确定吗?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举出反例,思考确定圆的要素,教师引导.①②【解】如图①,圆心相同,半径不同,能画出无数个同心圆;如图②,半径相同,圆心不同,能画出无数个等圆.【归纳总结】确定一个圆的要素一是圆心,圆心确定其位置;二是半径,半径确定其大小.圆的基本性质:同圆的半径相等.【新知应用】例1 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求证:A ,B ,C ,D 四个点在以点O 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引导)要使A ,B ,C ,D 四个点在以点O 为圆心的同一圆上,结合圆的集合性定义,点A ,B ,C ,D 与点O 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证明】∵ 四边形ABCD 为矩形, ∴ OA =OC =12AC ,OB =OD =12BD ,AC =BD ,∴ OA =OB =OC =OD ,∴ A ,B ,C ,D 四个点在以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上.【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由圆的集合性定义可知,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 )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的集合.请你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下面的两个概念:(1)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r 的所有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r 的所有点的集合. 【新知讲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P 在圆上⇔OP =r (如图①). 2.点P 在圆内⇔OP <r (如图②). 3.点③练一练: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 cm ,以A 为圆心,3cm 长为半径作⊙A ,则点A 在⊙A ,点B 在⊙A ,点C 在⊙A ,点D 在⊙A .2.一点和⊙O 上的最近点距离为4 cm ,最远距离为10 cm ,则这个圆的半径是 cm.3.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如图中的AB )叫做弦.图中的弦还有 .经过圆心的弦(如图中的AC )叫做直径.注意:①弦和直径都是线段.②直径是弦,是经过圆心的特殊弦,是圆中最长的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 (2)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 ,B 为端点的弧记作AB ,读作“圆弧AB ”或“弧AB ”.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教学反思(4)劣弧与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中的AC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图中的ABC .(5)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等圆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圆. (6)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3.概念辨析(1)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长度相等的弧才是等弧.(2)直径是弦吗?弦是直径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只有在弦经过圆心时,这条弦才叫直径,因此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3)半圆是弧吗?弧是半圆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只有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的两条弧才是半圆.【新知应用】例2 下列说法:①弧分为优弧和劣弧;②半径相等的圆是等圆;③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④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⑤半径是弦.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师生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优弧、劣弧、等圆、直径、等弧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圆上的弧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案】②【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由圆的有关概念可知,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是弦;过圆心的弦是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是等弧;圆上的弧分为优弧、半圆、劣弧.例3 如图.(1)请写出以点B 为端点的劣弧及优弧; (2)请写出以点B 为端点的弦及直径; (3)请任选一条弦,写出这条弦所对的弧.师生活动:发对优弧、劣弧概念的思考.【解】(1)劣弧:BD ,BF ,BC ,BE .优弧:BFE ,BFC ,BCD ,BCF .(2)弦BD , AB , BE .其中弦AB 又是直径.(3)答案不唯一.如:弦DF ,它所对的弧是DF 和DEF . 【归纳总结】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不要遗漏.【拓展延伸】 例4 下列说法:①经过点P 的圆有无数个;②以点P 为圆心的圆有无数个;③半径为3 cm ,且经过点P 的圆有无数个;④以点P 为圆心,以3 cm 为半径的圆有无数个.其中错误的有(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师生活动:(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圆的定义分析怎样确定一个圆?确定一个圆的条件有哪些?【答案】A教学反思【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要素:一是圆心,确定圆的位置;二是半径,确定圆的大小.两者缺一不可.例5A,B是半径为5的⊙O上两个不同的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A.AB>0B.0<AB<5C.0<AB<10D.0<AB≤10师生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是弦,求弦AB的取值范围,就要知道连接圆上任意两点构成的最长线段和最短线段分别是什么.【答案】D【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圆上最长的弦是直径,则圆上不同两点构成的弦长大于0且小于等于直径长.课堂练习1.填空:(1)______是圆中最长的弦,它是______的2倍.(2)如图所示,图中有条直径,条非直径的弦.2.一点和⊙O上的点最近距离为6 cm,最远距离为12 cm,则这个圆的半径是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弦是直径. ()(2)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3)半圆是弧. ()(4)过圆心的直线是直径. ()(5)直径是最长的弦. ()(6)半圆是最长的弧. ()(7)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8)同心圆也是等圆. ()4.给出下列说法:①直径是弦;②优弧是半圆;③半径是圆的组成部分;④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中,大的半圆的弧长小于小的半圆的周长.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5.如图,点A,B,C,E在⊙O上,点A,O,D与点B,O,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图中有几条弦?分别是哪些?第5题图6.如图,点A,N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和四边形DNMO均为矩形,求证:BC=MD.参考答案1.(1)直径半径(2)两三2.9 cm或3 cm3.(1)×(2)×(3)√(4)×(5)√(6)×(7)×(8)×4.①5.解:图中有3条弦,分别是弦AB,BC,CE.6.证明:如图,连接ON,OA.∵点A,N在半圆O上,∴ON=OA.∵四边形ABOC和四边形DNMO均为矩形,∴ON=MD,OA=BC,∴BC=MD. 教学反思第6题答图课堂小结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总结,教师补充概括. ⎧⎧⎪⎪⎨⎪⎩⎪⎪⎧⎪⎪⎪⎧⎪⎪⎨⎪⎪⎨⎪⎪⎨⎪⎪⎩⎪⎪⎪⎪⎪⎪⎪⎪⎩⎩圆的旋转定义圆的定义圆的集合定义弦—直径劣弧圆弧半圆圆的有关概念优弧等圆等弧 布置作业教材第14页练习板书设计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 圆的定义及与圆有关的概念1.圆的定义(1)圆的旋转定义 (2)圆的集合定义2.与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弧;半圆;等圆;等弧.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P 在圆上⇔OP =r ; 点P 在圆内⇔OP <r ; 点P 在圆外⇔OP >r. 教学反思。

最新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随机事件

最新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概率初步”一章的第一节课,教学中,首先列举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生动的、鲜活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

然后,通过演示试验,小组讨论,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的特点及定义的理性认识,这样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地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的安排,显得自然而又流畅。

本节课,没有纠缠在概念的具体文字上,而是通过经典的随机事件的例子,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doc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doc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掌握九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函数、圆、相似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引出圆和函数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新知:分别讲解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同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相关解题方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与圆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开放性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和相关试卷,重点掌握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2.开放性作业:搜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撰写一份报告。

六、教学建议1.在讲解新知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2.课堂活动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开放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圆周角第1课时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教案 2020-2021学年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圆周角第1课时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教案 2020-2021学年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4.3 圆周角第1课时圆周角定理及推论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学会识别圆周角;2.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能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难点:能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料无五、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你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你踢过足球吗?第六届东亚四强赛于2015年在武汉举行,共有来自亚洲的8支球队参加赛事,共进行24场比赛决定冠军队伍.比赛如图所示,甲队员在圆心O处,乙队员在圆上C处,丙队员带球突破防守把球传给乙,乙依然把球传给了甲,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下吗?【探究新知】【知识点解析】圆周角,本微课资源针对圆周角进行讲解,并结合具体例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探究1】圆心角、圆周角问题:我们已经知道,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那么当角的顶点发生变化时,我们能得到几种情况?图3-4-13处理方式:学生根据上图的几种情况,类比圆心角定义,得出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数学探究】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数量关系,通过探究的方式 ,定量地揭示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数量关系,同时根据圆周角和圆心角不同的分布,分类讨论,证明定理的正确性. 试一试:指出图3-4-14中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图3-4-14解:圆心角有∠AOB ,∠AOC ,∠BOC ; 圆周角有∠BAC ,∠ABC ,∠ACB .处理方式:图中圆里有3条半径和3条弦,当学生讲出正确答案后,则需要老师从旁总结寻找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方法.寻找圆心角关注的是半径,任意两条半径所夹的角就是一个圆心角,个数由半径的条数决定.寻找圆周角则应关注弦和弦与圆的交点,任意两弦和两弦的交点组成一个圆周角,数圆周角关键是看弦与圆的交点,看以这个交点为顶点能引出多少条弦,每两条弦所夹的角即是一个圆周角,数完一个交点后,再数另一个交点.这里要注意,因为半径AO 没有延长,所以∠OAB 严格来说还不算是一个圆周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说明一下,但以后在解题中,我们又往往会忽略这些角,因为只要把半径AO 延长与圆相交后,就会形成圆周角了,所以这里要特别注意.【探究2】 探究同一条弧所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画一个80°的圆心角,然后再画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动手画一画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你所画的这几个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如果改变圆心角度数,这个关系依然成立吗?问题2:通过上述问题,你有何猜想?问题3:对于有限次的测量得到的结论,必须通过其论证,怎么证明呢?说说你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几何画板展示)教师适时引导:能否考虑从特殊情况入手试一下.圆周角――→特殊一边经过圆心.由图3-4-15可知,显然∠ABC =12∠AOC ,结论成立.(预设学生口述,并展示)证明:∵∠AOC 是△ABO 的外角, ∴∠AOC =∠ABO +∠BAO .∵OA =OB ,∴∠ABO =∠BAO .∴∠AOC =2∠ABO . 图3-4-15即∠ABC =12∠AOC .如果∠ABC 的两边都不经过圆心(如图3-4-16),那么结果怎样?特殊情况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吗?你能将下图中的两种情况分别转化成上图中的情况去解决吗?(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图3-4-16如图①,当点O 在∠ABC 内部时,只要作出直径BD ,将这个角转化为上述情况的两个角的和即可证出.由刚才的结论可知:∠ABD =12∠AOD ,∠CBD =12∠COD ,∴∠ABD +∠CBD =12(∠AOD +∠COD ),即∠ABC =12∠AOC .如图②,当点O 在∠ABC 外部时,仍然是作出直径BD ,将这个角转化成上述情形的两个角的差即可.由前面的结果,有∠ABD =12∠AOD ,∠CBD =12∠COD ,∴∠ABD -∠CBD =12(∠AOD -∠COD ),即∠ABC =12∠AOC .问题4:还会有其他情况吗?经过刚才我们一起探讨,得到了什么结论?教师适时总结:这一结论称为圆周角定理.板书: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问题5:在上述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图3-4-17处理方式:学生通过从对特殊角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数量关系入手进行猜想,进而提出猜想、作图,然后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在讲台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圆心与圆周角的三种不同位置情况,配合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逐步演示分析.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通过回顾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体会探究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当中用到的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深加工.【探究3】 探究同弧或等弧所对圆周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回顾:如图3-4-18,当球员在B ,D ,E 处射门时,他所处的位置对球门AC 分别形成三个张角∠ABC ,∠ADC ,∠AEC ,这三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处理方式:通过回顾之前提出的问题,直接应用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然后推导出另一条圆周角与弧的定理.分析:如图3-4-18,连接AO ,CO ,∵∠ABC =12∠AOC ,∠ADC =12∠AOC ,∠AEC =12∠AOC ,∴∠ABC =∠ADC =∠AEC .图3-4-18由此得出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新知运用】 探究点一:圆周角定理【类型一】 利用圆周角定理求角例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为圆上两点,∠AOC =130°,则∠D 等于( )A .25°B .30°C .35°D .50°解析:本题考查同弧所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AOC =130°,∠AOB =180°,∴∠BOC =50°,∴∠D =25°.故选A .方法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和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类型二】 同弦所对圆周角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例2 已知⊙O 的弦AB 长等于⊙O 的半径,求此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解析:弦AB 的长恰好等于⊙O 的半径,则△OAB 是等边三角形,则∠AOB =60°.而弦AB 所对的弧有两段,一段是优弧,一段是劣弧,因此本题要分类讨论.解:分下面两种情况:如图①所示,连接OA ,OB ,在⊙O 上任取一点C ,连接CA ,CB .∵AB =OA =OB ,∴∠AOB =60°,∴∠ACB =12∠AOB =30°.即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等于30°.如图②所示,连接OA ,OB ,在劣弧上任取一点D ,连接AD ,OD ,BD ,则∠BAD =12∠BOD ,∠ABD =12∠AOD .∴∠BAD +∠ABD =12(∠BOD +∠AOD )=12∠AOB .∵AB 的长等于⊙O 的半径,∴△AOB 为等边三角形,∠AOB =60°.∴∠BAD +∠ABD =30°,∠ADB =180°-(∠BAD +∠ABD )=150°,即弦AB 所对的圆周角为150°.综上所述,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30°或15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要注意的是弦AB 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解题时可分别作图,结合图形求解,以免漏解.探究点二: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类型一】 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1解题例3 如图所示,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半径为1的⊙O 的圆心O 在格点上,则∠AED 的正切值等于( )A .55 B .255 C .2 D .12解析:根据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来求解,∵∠E =∠ABD ,∴tan ∠AED =tan∠ABD = AC AB =12.故选D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两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也相等.注意与三角函数的结合.【类型二】 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解题例4 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顶点在⊙O 上,AD 是△ABC 的高,AE 是⊙O 的直径,求证:∠BAE =∠CAD .解析:连接BE 构造Rt △ABE ,由AD 是△ABC 的高得Rt △ACD ,要证∠BAE =∠CAD ,只要证出它们的余角∠E 与∠C 相等,而∠E 与∠C 是同弧AB 所对的圆周角.证明:连接BE ,∵AE 是⊙O 的直径,∴∠ABE =90°,∴∠BAE +∠E =90°.∵AD 是△ABC 的高,∴∠ADC =90°,∴∠CAD +∠C =90°.∵AB ︵=AB ︵,∴∠E =∠C .∵∠BAE +∠E =90°,∠CAD +∠C =90°,∴∠BAE =∠CAD .方法总结:涉及直径时,通常是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随堂检测】1.如图,在⊙O 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直径,则∠ADB =________°,∠DAB =________°.2.如图,A ,B ,E ,C 四点都在⊙O 上,AD 是△ABC 的高,∠CAD =∠EAB ,AE 是⊙O 的直径吗?为什么?3.如图,在⊙O 中,直径AB 为10 cm ,弦AC 为6 cm ,∠ACB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求BC ,AD 和BD 的长.六、课堂小结1.圆周角的概念 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集中的梳理,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6.1 随机事件》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随机事件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概率初步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也是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随机事件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一个事件是否为随机事件。

2.掌握计算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计算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的掌握。

3.将概率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性质。

2.问题驱动: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通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和练习。

3.板书设计:设计好板书的结构和内容,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回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随机事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一、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1.本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1)圆有关的概念: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正多边形和圆.(4)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本章是在学习了这些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 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 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和正多边的有关计算.(4)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 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 了解概念,理解等量关系,掌握定理及公式.(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3)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 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归纳的数学思想.(4)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5)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的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二、教学重点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运用.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所对的弦也相等及其运用.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及其运用.4.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及其运用.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6.直线L 和⊙O 相交⇔d<r ;直线L 和圆相切⇔d=r ;直线L 和⊙O 相离⇔d>r 及其运用.7.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及其运用.8.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9.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及其运用.10.两圆的位置关系:d 与r 1和r 2之间的关系:外离⇔d>r 1+r 2;外切⇔d=r 1+r 2;相交⇔│r 2-r 1│<d<r 1+r 2;内切⇔d=│r 1-r 2│;内含⇔d<│r 2-r 1│.11.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 、边心距r 、中心角θ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应用这个等量关系解决具体题目.12.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180n Rπ,n °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 扇形=2360n R π及其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1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弧、弦、圆心有的之间互推的有关定理的探索与推导, 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有关圆周角的定理的探索及推导及其它的运用.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5.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及应用.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7.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运用.8.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运用.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运用.10.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 、边心距r 、中心角θ的关系的应用.11.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180n Rπ及S 扇形=2360n R π的公式的应用.12.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理解.四、教学关键1.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等数学活动探索定理、 性质、“三个”位置关系并推理证明等活动.2.关注学生思考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在观察、操作和推导活动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4.1旋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图中对应点有 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M与点M′,点N与点 ; N′ 图中对应线段有 线段CA与CA′、CB与CB′、AB与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对对应线段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相等
图中旋转角等于________. 45°
观察下图,你能 找到相等的角和 线段吗? A
E F B
C1 C
(1)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AB=BC,∠A=∠C.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A1B=AB=BC,∠A=∠A1=∠C,∠A1BD=∠CBF,
在△BA1D与△BCF中,
A1 C, A1 B BC, A BD CBF, 1
A
A1
D
E
F
C1 C
△BA1D≌△BCF.
C
练一练
一个菱形绕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使它和原来 的菱形重合,那么旋转的角度至少是 (C ) A.360° B.270° C.180° D.90°
解析:∵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把菱形绕它的中心 旋转,使它与原来的菱形重合,旋转角为180°的整数 倍,∴旋转角至少是180°.故选C.
当堂练习
5. 如图,正方形A′B′C′D′是由正方形ABCD按顺时针方向 旋转45°而成的. (1)若AB=4,则S正方形A′B′C′D′ ; 16 = (2) ∠BAB′= 45°,∠B′AD= 45° . (3)若连接BB′,则∠ABB′= 67.5° .
6. 如图,将 Rt△ABC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 角度得 Rt△ADE,点 B 的对应点 D 恰好落在 BC 边上.若 AC = 3 ,∠B = 60 °,则 CD 的长为 . 1 解析:∵Rt△ABC 中, AC = 3 ,∠B = 60 °, ∴ AB=1,BC=2. 由旋转得,AD=AB, ∴△ABD为等边三角形, ∴BD=AB=1, ∴CD=BC-BD=2-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24.1 旋转第1 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第2 课时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第3 课时旋转的应用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1 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2 课时垂径分弦第3 课时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第4 课时圆的确定24.3 圆周角第1 课时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第2 课时圆内接四边形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 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2 课时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第3 课时切线长定理24.5 三角形的内切圆24.6 正多边形与圆第1 课时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24.1 旋转第1 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1/ 131 .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重点) ;2 .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 难点) .一、情境导入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类型一】旋转的概念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 )A .小明向北走了4 米B .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C .电梯从1 楼上升到12 楼D .一物体从高空坠下解析:A. 是平移运动; B. 是旋转运动; C. 是平移运动; D. 是平移运动.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1 题【类型二】旋转的性质如图,△ 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80 °得到△ AEF ,若∠B =100 °,∠F =50 °,则∠α 的度数是( )2/ 13A .40 °B .50 °C .60 °D .70 °解析:∵△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80 °得到△ AEF ,∴△ABC ≌△AEF ,∠C =∠F =50 °,∠BAE =80 ° . 又∵∠B =100 °,∴∠BAC =30 °,∴∠α =∠BAE -∠BAC =50 ° . 故选 B.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 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 旋转角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4 题【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在图中,将大写字母A 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同时作出字母 A 向左平移 5 个单位的图案.解: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以及平移变换,得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7 题探究点二: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一】认识旋转对称图形下图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 )3/ 13解析:A.360 °÷ 5 =72°,图形旋转72 °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 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360 °÷ 8 =45°,图形旋转45°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360 °÷ 4 =90°,图形旋转90 °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 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把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可据此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二】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 )A .30 °B .60 °C .120 °D .180 °解析:图形可看作是正六边形被平分成六部分,故每部分被分成的角是60 °,故旋转60 °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故选B.方法总结:解题关键在于对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角的概念的理解,通过计算旋转角可得出答案.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6 题三、板书设计1 .旋转的概念(1) 旋转中心;(2) 旋转角;(3) 对应点.2 .旋转的性质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线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3 .旋转对称图形4/ 13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概念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软件,形象生动的展示旋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24.1 旋转第2 课时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 .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重点) ;2 .能够依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难点) .一、情境导入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 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中心对称的性质如图,已知△ AOB 与△ DOC 成中心对称,△ AOB 的面积是12 ,AB =3 ,则△ 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A .3B .65/ 13C .8D .12解析:设AB 边上的高为h ,因为△ AOB 的面积是12 ,AB =3 ,所以× 3 × h =12 ,所以h =8. 又因为△ AOB 与△ DOC 成中心对称,△ COD ≌△AOB ,所以△ 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8. 故选 C. 方法总结: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3 题探究点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识别【类型一】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标志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解析: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选项 A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 B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 D 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 B.方法总结: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5 题【类型二】与中心对称图形有关的作图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 请你分别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2) 将(1) 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6/ 13解:(1) 如图所示;(2) 这个整体图形的对称轴有4 条;此图形最少旋转90 °能与自身重合.方法总结:作中心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1) 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点( 如线段的端点) ;(2) 作出每个代表性点的对称点;(3) 按照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5 题【类型三】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 于点 E 、 F ,AB = 2 ,BC = 3 ,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观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解:因为矩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 BOF 与△ DOE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 ADC中.又因为AB = 2 ,BC =3 ,所以Rt △ ADC 的面积为× 3 × 2 =3 ,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将阴影部分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来解决更简单.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4 题【类型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已知:如图,E ( -4 ,2 ) ,F ( -1 ,-1) ,以O 为中心,作△ EFO 的中心对称图形,则点 E 的对应点 E ′ 的坐标为________ .7/ 13解析:由中心对称可得到新的点与原来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E ( -4 ,2 ) ,∴点E 的对应点E ′ 的坐标为(4 ,-2) ,故答案为(4 ,-2) .方法总结:两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 6 题三、板书设计1 .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 .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定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是对称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去探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24.1 旋转第3 课时旋转的应用1 .理解并掌握旋转变化的特点,能够解决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问题( 重点,难点) ;2 .能够运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难点) .一、情境导入8/ 132016 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是由三人牵手相连的标志,以代表巴西的著名景点“ 面包山” 作为图形的基础,融合充满激情的卡里奥克舞,并且呼应了巴西国旗的绿黄蓝三色.标志象征着团结、转变、激情及活力,在和谐动感中共同协力,同时也体现了里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多样的文化,展示了热情友好的里约人和这座美丽的上帝之城.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类型一】坐标平面内图形的旋转变换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 ABO 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得△A ′ B ′ O ,则点 A ′ 的坐标为(C .(2 ,3 )D .(1 ,3 )解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 A 、 B 旋转后的对应点 A ′ 、 B ′ 的位置,然后与点O 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 A ′ 的坐D.标.如图,点 A ′ 的坐标为(1 , 3 ) ,故选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旋转,根据网格结构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2 题【类型二】坐标平面内线段的旋转变换9/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的坐标是(1 ,0 ) ,若点A 的坐标为( a , b ) ,将线段BA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线段BA ′ ,则点A ′ 的坐标是__________ .解析:过点 A 作AC ⊥x 轴,过点 A ′ 作A ′ D ⊥x 轴,垂足分别为C 、D ,显然Rt △ ABC ≌Rt △BA ′ D . ∵点A 的坐标为( a ,b ) ,点B 的坐标是(1 ,0 ) ,∴OD =OB +BD =OB +AC = 1 +b ,A ′ D =BC =OC -OB =a -1. ∵点A ′ 在第四象限,∴点A ′ 的坐标是( b +1 ,-a +1) .故答案为( b +1 ,-a +1)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线段的变化,作出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点 A ′ 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书写坐标时要注意点所在的象限.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5 题探究点二: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类型一】图形的变换用四块如图(1) 所示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 、图(3) 、图(4) 中各画出一种拼法( 要求三种画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10/ 13解:解法不唯一.例如:方法总结:求解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另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身边的各种形状的图案,这样才能在具体求解问题时如鱼得水,一蹴而就.【类型二】图案设计如图,是一个4 × 4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请你在网格中以左上角的三角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设计一个精美图案,使其满足:①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以点O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② 所作图案用阴影标识,且阴影部分面积4.为需要三角形4÷ =8( 个) ,以O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同时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答案:答案不唯一,以下各图供参考:方法总结:在读清要求后,进行方案的尝试设计,一般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使问题在修正中得以解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8 题三、板书设计1 .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2 .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11/ 13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过程,体会图形的欣赏与设计的奇妙.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1 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 .认识圆及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 ;2 .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与圆相关的概念【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下列五个说法:① 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 直径是弦;③ 弦是直径;④ 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 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12/ 13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2 题【类型二】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线段的证明如图所示,OA 、OB 是⊙O 的半径,点C 、D 分别为BC .OA 、OB 的中点,求证:AD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 同圆的半径相等”“ 公共角” 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 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 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13/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