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国际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国际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国际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 课时)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小学生心理辅导》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初等教育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知

识,初步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和方法,在今后面对小学生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

能够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困惑,促使学生的自我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成以下教学任务,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心理辅导的基础 理论知识;二是初步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和方法,能开展简单的心理辅导工作。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一方 面要

加强理论的教学,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由于本课 程课时较少,因此理论教学必须是精讲;另一方面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 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和方法,同时通过案例, 要求独自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辅导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和实习作业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相互合规,两通过小组右缩的方式来进行首行缩

进2字符,段前段后0行,行距18磅

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平台, 开展师生互动,探讨学习过程的各 种问题。

小标题:宋体五号字,加粗,两端对齐,左右 缩进0

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间距 0.5 行,段后间

距0行,行距18磅。

大纲的使用说明: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陶勑恒主编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本大纲制定以此书为蓝本。该教材内容丰富,理论性、实践性强,但教学课时有限,对理论教学必须精讲,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学生的自学指导,明确自学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大纲正文

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课时:2 课时(理论教学 2 课时,实践教学 0 课时)

本章讲授要点:国际物流的概念与特征;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INCOTERMS20GG 》中FOB、CFR、CIF 的术语;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重点:国际物流的概念和分类;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INCOTERMS20GG》中FOB、CFR、CIF的术语。

难点: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INCOTERMS20GG》中FOB、CFR、CIF的

术语。

第一节国际物流的含义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L ):即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和转移,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

广义: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 ,是实现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及物品(如邮品、展品、捐赠物资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和转移。即“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件。

狭义:仅指为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而进行的物流活动。即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隔

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商品)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对流条件。

二、国际物流的特征

复杂性:各国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各国适用法律的不同、物流标准的差异、历史文化及人文风俗的千差万别也使国际物流受到了极大限制。

高风险性:政治风险(罢工、战争等)、经济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和自然风险(台风、暴雨等)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高:国际物流一般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国际物流要求有高效率的信息系统。

三、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国际物流过程离不开大量的中间人、业务机构或代理人,如进出口经纪人、国际货代、船务代理、装卸公司、理货公司、报关行、商检机构等,它们主要是接受企业的委托,代理与货物有关的各项业务。在国际物流系统中,很少有企业单独依靠自身力量办理和完成这些复杂的进出口货物的各项业务工作。

1. 完成周期长短不同

2. 作业复杂程度不同

1)语言方面

2)货物数目不同

3)单证数量方面

4)存货的物权和地点方面

5) 运输复杂性

3. 系统一体化

4. 战略联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