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 王兴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及对策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及对策数学学习中常常会遇到思维定势,即固定的思考模式或方法。
这些思维定势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学习效果,使我们陷入困境。
为了克服这些思维定势,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思维定势及对策,以便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1.盲目套用公式定势许多数学问题都需要采用特定的公式进行解答。
然而,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可能会陷入盲目套用公式的定势中。
这样做会导致我们无法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且会在更复杂的问题中遇到困难。
对策:-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仅要记住公式,还要理解公式的背后原理和推导过程。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运用公式。
-分析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要深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盲目套用公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2.过于依赖计算工具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我们常常借助计算器、电脑或数学软件进行计算。
然而,过于依赖这些工具可能会导致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并且在没有这些工具时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对策:-手工计算:在学习数学时,尽量使用手工计算来巩固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计算过程和思路。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解决,而不仅仅依赖于计算工具。
这样可以培养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不强对策:-正视失败:接受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要正视自己的失败,并从中学习和提高。
-寻求帮助:在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
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缺乏实际应用的视野对策:-寻找实际例子:尝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或实际问题中。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习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总之,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应用分析数学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中的科学运用,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注重自主思考和创新发展。
基于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要注重思维定势在其中的合理运用,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进而实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目标。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定势;应用前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由此产生的心理惯性被称之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譬如:学习方式、经验积累、学习习惯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思维定势,有难道学生科学利用思维定势,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固执己见等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及习惯。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发挥思维定势在其中的价值,以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形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和落实,对我国学科教学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纵观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可知在实际教学中尚存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滞后的教学方式长期存在,教学模式中鲜少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得不少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若此类问题长期未得到改善,学生长期处于此种教学模式下,会导致学生思维方式走入固定模式,学习方式以教师讲什么自己便学什么为主,甚至会影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及解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僵化固定的思维模式会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错误认知,甚至对数学学科丧失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的过程中兴致缺缺。
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应试成绩上,未能将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提升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浅议“思维定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突破
浅议“思维定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突破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突破有利于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的提升,要积极探索多种策略服务教学,培养中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打造创新数学课堂。
在具体实践中,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策略,优化教学,打破“思维定势”。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定势一题多解思维定势本身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学概念,主要是用来形容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惯性思维态势。
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主要以解题思维、思考模式千篇一律或者容易进入思维盲区等为主,对于学生个人能力与思维上的进步十分不利,也容易给初中数学教师授课造成障碍。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突破思维定势的策略无论是对培养锻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一、巧妙利用新旧比较,突破思维定势初中学生在接触、学习全新的数学概念、知识、公式、法则等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些与以往学过知识较为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教师可通过新旧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更加清晰、准确的方式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异同。
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切圆、内心这一概念时,可直接与外切圆、外心等进行比较,方便学生理解并巩固不同知识点。
又如学生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概念时,可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在理解方程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一次函数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其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并将几何图形与方程建立联系,成为研究数形结合的重要桥梁,引导学生们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教师在完成一般部分的教学之后,可给出明确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点的对比,如“利用不等式x2+4x-5<0与y=x2+4x-5这一方程组求出直角坐标系上抛物线y与x轴的交点坐标”。
再如教师讲解梯形概念这一知识点时,可与学生过去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对照,让学生对两种典型图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与总结,寻找相似点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平行边与不平行边的异同让学生抓住理解梯形概念的本质,并联系以往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解题知识去尝试将梯形分解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进行解题,从而获得自行添加合适的辅助线这一知识点,无疑帮助学生顺利掌握了解题诀窍,有助于他们突破思维定势,降低解决特殊图形问题的难度。
浅议如何突破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浅议如何突破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作者:孙忠慧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3期【摘要】本文根据思维定势的作用,结合小学数学低段学习特点,以具体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具体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定势;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一、思维定势的涵义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①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同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消极的引导作用。
②二、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1.积极影响,加速问题解决(1)思维“惯性”,自发解决问题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
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是人的一种特别本能和内驱力的表现。
③在数学学习中,这种“惯性”体现尤为明显。
(2)合理“转化”,加速解决问题定势思维对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学生能够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问题,通过将新问题旧问题特征的比较,抓住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将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心理准备。
2.消极影响,误导问题解决当学生仅凭已有知识经验去判断与解答问题,忽视了隐藏条件和信息,即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学生却用相同属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会影响解题的准确率。
这就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三、突破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有效策略(一)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自主避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随着认识结构的扩充和更新而产生,并又随着认知结构的更新与完善逐渐得到克服。
浅谈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定势思维
浅谈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定势思维[摘要]定势思维是指人们以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也称习惯性思维,它既表现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又表现为思维的一种惰性和呆板性,因此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
在教学中,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避免或转化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定势思维质疑习惯定势思维是指人们以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也称习惯性思维,它既表现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又表现为思维的一种惰性和呆板性,因此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
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正面的影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反之,若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尽相同时,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样会造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学生的思路陷入误区。
在教学中,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避免或转化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当习惯性思维与解题途径一致时,定势思维就起积极作用,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和解题技能的培养。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通过对经验、事实或特殊事例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的特征,使得问题解决。
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来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以旧带新,如在学习有理数运算时,复习自然数、正分数的混合运算;在引入乘法公式时,结合有关形、体计算公式,加深理解,在引入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就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小学中分数通分、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的。
运用天平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的性质,运用天平的不平衡条件得出不等式的有关性质,在学习方程及不等式的移项,学习线段的和、差、倍、分及角的和、差、倍、分时都应渗透类比联想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迁移,这也是“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的体现。
1.定势思维导致思维的惰性在解题中,习惯于某种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并取得成功时,这种思维模式就会被牢牢记住,会习惯于用这种模式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容易闭塞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讨【摘要】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思维定势往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
文章还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师和教育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重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定势、巧妙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创新思维、挑战、机遇、未来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何巧妙地应用思维定势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深入了解思维定势的概念和影响,探讨如何有效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并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我们将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既面临着挑战,也蕴藏着机遇。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启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2. 正文2.1 思维定势的概念和影响思维定势是指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或面对挑战时,往往受到过去的经验、偏见或固有的想法束缚,导致思维变得僵化,难以面对新的情况或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也会出现思维定势的情况,影响其学习和创新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对思维定势
3 如 何 帮助 学 生 打 破 束 缚 他 们 的 思 维
定 势
当 一 种思 维 定 势 成 为 学 生 前 进 道 路 上
的 阻 碍 时,教 师 就 要 帮 助 学 生 来 打 破 这 种 思维模式, 让 他 们得 以 解 放 , 更 加 轻 松 地 去
接 下 来 就 是 根 据 学 生 来 进 行 实 际 分 的条 件下 , 思 维定 势 使 人能 够 应 用 已掌 握 的 过 程 ,
思 维 定 势 有 的 时 候 能 为 学 生 带 来 帮
在 有些 情 况 下, 学 生在 总 结 一 些 习题 的 采 取 多种 不 同 的方 法 , 是 否 要 摆 脱 这 种思 维 , 如何摆脱。 总 之, 应 助 , 当 然适 合 自己 的 或 者 基 础 上得 出关 于 这 些习题 的 解 题方 法 , 之 后 最 明晰 透 彻 的 方 法 对 他 们 来说 才是 最 恰 当 接 触 到 这 些 习题 时 脑海 里 就 浮 现 出 关 于 这 的 方 法 。 教 师 也 要 鼓 励 学 生 尝 试 不 同 的 思
!
: !
创 新 教 育
Sci en ce a n d Te ch no l o gy I n no va t i o n Her al d
浅 谈 高 中数 学教 学 中如 何 应 对思 维 定 势
田学宁
( 河北省乐亭县第一中学
河北唐 山 0 6 3 6 0 0 )
摘 要: 作为一 门在逻辑和操 作上都有着严格要 求的学科, 高中 数 学对学生提 出了 较 高的要求。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往 往可能由于多 种原因形成 定势思维 , 在为 自己带来 经验的 同时也 出现 了 在情况多变的情况下很 难变通的情景, 进 而影响学生对谈门学科 的进一步学习。 教 师在教学时要帮
初中数学 数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对定势思维的一些思考
解决法二:从读法上改变来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 一般读作“负7减去3得”,所以造成了错误的结果出现,然而要想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几乎不可能的,顺应他们的思维,采取换一种读法去讲解,读作“减去7再减去3得”,很显然结果很容易就出来了。同理可得 读作“减去7加上3得”。
混淆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特征,形成思维定式。数学概念常涉及的内涵较少,久而久之,思维中就有可能把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包括到事物的内涵中,或忽视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造成概念外延的歪曲扩大或缩小。
类比不当,形成思维定式 。如数字的运算是10进制,有学生由此认为1公里=10千米,1平方米=10平方分米等;整数的加减法笔算常是末尾数对齐,久而久之,在学习加减法时,学生易习惯按末尾对齐的方法笔算,而改变了同位数对齐的本质。
数学教学中对定势思维的一些思考
定势思维的限制禁锢着我们正确的去思考问题,有时反而知识越多越容易被禁锢,思维定式形成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受狭隘的知识经验范围所限,或是事物的背景发生了变化,而仍以原来的思维模式处理问题,就易形成思维定式,造成对事物错误或歪曲的判断和理解。
混淆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特征,形成思维定式。数学概念常涉及的内涵较少,久而久之,思维中就有可能把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包括到事物的内涵中,或忽视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造成概念外延的歪曲扩大或缩小。
关于 的方程 有整数解,则满足条件的 的值为:( )
A. 2 B. 3 C. 1或2 D. 2或3
显然,这个题也是没有答案的,可见本题的出题人也是默认了 的值为整数,这很显然是不严密的,甚至是错误的。作为老师或教育研究者我们都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尤其要注意不要将这种思维定势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了,只希望我们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要误导了孩子。注意思维定势的优势利用,取优补短。
浅谈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 王兴
浅谈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王兴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定势,一方面对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有消极作用。
但不能简单的把思维定势同创新意识对立起来,两者是“立”与“破”的关系。
关键词:思维定势;创新意识;主动建构;双基。
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定势。
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固定倾向。
这种趋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学生倘能将已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运用合理的类比、想象和推理,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则思维定势在这时所发挥的影响是积极的;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之中,久久不能解脱,这种影响使消极的。
一、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在帮助思维者确定思考方向上,起着直觉定向作用.也就是说,依靠思维定势的趋向性,思维者能迅速地将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熟悉的情境,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收缩,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所积累的知识经过加工,对数学问题进行化归,会得出有长久保存价值或基本重要性的典型结构与重要类型——思维定势模式,将其有意识地记忆下来,并作有目的的简单编码。
当遇到新问题时,我们可以辨认它属于哪一类基本模式,联想其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以此为索引,在记忆贮存中提取相应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是发挥思维定势作用的一个解题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也是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元素。
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分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概念之间的联系,要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式表达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面主动建构教育原理,才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产生思维定势;所传授的定理、公式、法则,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也才能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所以教师可结合例题、习题教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领会定理、法则的适用范围,明确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把握应用定理、法则所要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要重视公式的意义,掌握公式的推导,要阐明公式的由来,指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变形和逆用,要根据公式的外形和特点,指导学生记忆公式。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对思维定势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对思维定势作者:田学宁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2期田学宁(河北省乐亭县第一中学河北唐山 063600)摘要:作为一门在逻辑和操作上都有着严格要求的学科,高中数学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形成定势思维,在为自己带来经验的同时也出现了在情况多变的情况下很难变通的情景,进而影响学生对该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去摆脱存在的思维定势,让他们充满挑战地去灵活应对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形成原因分析作用阻碍打破课堂授课习题训练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111-02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既可以帮助学生应对某项典型题目,积累经验并提升效率,同时也可能让学生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无法自拔,不利用应对新出现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重视定势思维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帮助学生利用这种思维的同时要避免学生一味依赖它,必要时还要帮助学生摆脱一些定式思维,让他们以灵活多变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去客观判断某一个思维定势在他们的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再根据这一判断去决定学生是否要摆脱这种思维,如何摆脱。
总之,应对定式思维,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
1 了解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应对思维定势之前,教师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存在的定式思维是如何形成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因、洞察形成这种思维的过程,教师才算挖掘出学生陷入这种思维的根源,才能在发现问题需要解决时对症下药,达到理想效果。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与突破方法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与突破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学习环境的差异,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思维定势,导致学习困难。
本文将探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一、思维定势的产生原因1.1 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利因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性思维,只会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解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1.2 学习方法的问题一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机械运算,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这种记忆性的学习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思维定势。
1.3 自我能力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持有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天生就没有数学天赋,或者觉得自己很笨、不擅长数学。
这种自我认知的负面影响会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思维定势。
二、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2.1 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探索。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的整合。
2.3 建立正面的学习态度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扬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错误,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打击自信心的绊脚石。
2.4 拓宽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材料。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作者:张志军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7期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过去都是很注重对知识的规律的总结,重视思维定势的作用,从而产生一些误区,本文主要对在中学数学中如何正确认识思维定势以及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几点阐述。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定势;两重性在数学教学中,过去都是很注重对知识的规律的总结,重视思维定势的作用。
近几年来,许多有志教学改革的教师都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思维定势进行了批判。
本文就中学数学如何正确认识思维定势及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作用与影响浅谈几点看法。
一、思维定势的含义所谓的思维定势,就是指人民犹豫对同一类问题多次用相同的思维方法获得成功的解决,因而再遇到相似问题(这种相似有的是表面的,非本质的),就不作新的探讨,而倾向于按某一种固定点思路去考虑问题,作出习惯性反应。
思维定势的作用属于只是迁移范畴。
只是有正负之分。
思维定势作为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新只是、新问题的影响也有两方面的作用。
当我们以同化的方式发展认识结构时,思维定势往往为解决问题起积极作用;当我们以调整的方式发展其认识结构时,思维定势往往起干扰的消极作用。
前者起积极作用是因为认识结构本质上的一致,后者起小鸡作用是因为认识结构表面相似但本质上不一致。
二、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人人都存在,在某种条件下的思维定势对知识的迁移的影响效果明显。
比如在教学中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若给学生提出几条建议金星启发阴道,促使学生已有的与新问题有密切联系的思维定势发生作用,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学习分式性质与运算,注意发挥学生所熟知的分数只是和经验的作用;学习负整数指数及分数指数的运算,就要发挥正整数指数训练中形式的定势作用;学习二次不等式就要提醒学生注意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从而利用后“三个二次”运算中的思维方法和技巧的定势作用;解立体几何较难的“切法”,“补法”的题目,注意利用三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定势作用。
浅谈思维定势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 词 :思维定 势 ; 心理 准备状 态 ; 学 学习 ; 用 数 作 中图分 类号 : 2 0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10 3 3 2 1 ) 1— 0— 2 0 8— 4 X(0 1 O 7 0 经解 决 的类 似 的问题 , 新 问题 的特 征 与 旧问题 进 将 行 比较 , 然后抓住 新 旧问题 的共 同特 征 , 已有 的知 将 识 和经验 与 当前 问题 情 境建 立 联 系 , 用处 理类 似 利
数 , 该变量 求导 , 对 这样求 导过程 又 回到一元 函数上
来 , 就可 以用一 元 函数 求 导 的 知识 很 顺利 地 去 我们 对二元 函数求 导 , 这样 很 自然 地 就 引 出二 元 函数 偏
导数 的概念 。这样 的教学 有 助 于学 生 理解 新 知识 ,
巩 固旧知识 。
势 的消 极 作 用 。在 高 等 数 学 学 习 中 , 维 定 势 的 思 “ 双面 ” 作用非 常 明显 。
一
、
思 维定 势在高等 数学 学 习中的积极 作用
二、 思维定 势在高等 数学 学 习中的消极作 用 思 维 定 势 所 强 调 的是 事 物 问 的相 似 性 和 不 变
当我们 面 对一 个 问题 时 , 自然地 会 联想 起 已 很
摘
要 :思维 定势是 由先前 的活动造 成的一 种对 活动 的特 殊的 心理准备 状 态或 日 活动 的倾 向
性 。在数 学学 习 中, 在条件 不 变的情 况下 , 势使 人 能 够应 用 已掌握 的 方 法迅速 解 决 问题 ; 定 而在 条
件发 生 变化 时, 它则会妨碍 人采 用新 的方 法 、 的 思路 去 思考 问题 。 它在 数 学 学 习中有 “ 面” 新 双 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应用思维定势,通过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利用实例讲解数学问题。
首先分析了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接着介绍了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和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实践。
强调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实例讲解数学问题的有效性。
总结了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思维定势,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定势、巧妙应用、拓展、引导、自主思考、实例讲解、重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导言思维定势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的固定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往往会让学生陷入“模式化思维”,导致他们无法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如何巧妙运用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并提出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实践、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利用实例讲解数学问题等具体措施,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实现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陷入思维定势,就会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会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能按照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去思考,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当遇到一个看似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学生可能会机械地套用公式,而忽略了题目的整体分析和思考过程。
谈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谈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任红梅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的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决定了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任红梅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谈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J], 任红梅
2.浅谈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J], 王俊红
3.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与创新思维之我见 [J], 张卫东
4.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消极思维定势的成因及对策 [J], 李亚
5.浅谈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J], 平光宇;常法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王兴
发表时间:2017-02-22T16:09:23.84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2月下作者:王兴[导读]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定势,一方面对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有消极作用。
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定势,一方面对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有消极作用。
但不能简单的把思维定势同创新意识对立起来,两者是“立”与“破”的关系。
关键词:思维定势;创新意识;主动建构;双基。
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定势。
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固定倾向。
这种趋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学生倘能将已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运用合理的类比、想象和推理,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则思维定势在这时所发挥的影响是积极的;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之中,久久不能解
脱,这种影响使消极的。
一、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在帮助思维者确定思考方向上,起着直觉定向作用.也就是说,依靠思维定势的趋向性,思维者能迅速地将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熟悉的情境,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收缩,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所积累的知识经过加工,对数学问题进行化归,会得出有长久保存价值或基本重要性的典型结构与重要类型——思维定势模式,将其有意识地记忆下来,并作有目的的简单编码。
当遇到新问题时,我们可以辨认它属于哪一类基本模式,联想其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以此为索引,在记忆贮存中提取相应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是发挥思维定势作用的一个解题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也是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元素。
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分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概念之间的联系,要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式表达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面主动建构教育原理,才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产生思维定势;所传授的定理、公式、法则,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也才能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所以教师可结合例题、习题教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领会定理、法则的适用范围,明确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把握应用定理、法则所要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要重视公式的意义,掌握公式的推导,要阐明公式的由来,指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变形和逆用,要根据公式的外形和特点,指导学生记忆公式。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定势正是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技能的标志。
比如,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多数学生能较熟练地利用三角形相似进行推理论证,形成强烈的思维定势,这无疑是学好平面几何的重要基础。
教师需要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摸准学生中已形成的定势和需要发展的定势之间的关系。
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联想,这样就可启发学生怎样把多边形分割成不重复的三角形的题目来解决,学生也就很快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从而完成了学习上的正迁移。
二、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架”的束缚,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在中学数学中,学生由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造成的解题错误,大致有以下表现:
表现一:由原有的解题思路或经验产生的思维定势,引起错觉而造成的错误。
案例1 有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互相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互相平行;④与同一直线成等角的两平面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分析:初学立几的同学,受平几思维定势的影响,思考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认为命题①正确的同学实际仍局限在平面中分析问题.对命题②③④不少同学不认真思考,凭经验判断,形成错觉.事实上,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四个问题都为假,应为。
表现二:由多次运用某种公式或法则产生的思维定势、墨守成规造成解题错误。
以上三例说明思维定势的消极因素是个陷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落入其中,排除由思维定势带来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正确解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特征,其中的流畅性,就是在一般性的思维定势上产生的,熟能生巧,“熟”是前提,是必经阶段.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时,总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得到规律,形成概念和技能,这项概念和技能的形成就不够牢固.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思维定势的“立”。
立了以后,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重新考虑类似问题,得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形成更丰富的技能,这就是对原先思维定势的“破”。
从学生的思维上来说,这一“破”,从另一方面更看清了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知识的联系,产生了新的思维火花,通过螺旋式上升,使学生对原先掌握的知识升华到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在《无理方程》教学时,某教师设计了以下一组练习:
从此例的解题过程看,先用常规方法解,使学生先确立基本的思维定势,掌握了一般方法(“平方法”解无理方程)是学生学习解无理方程的一种思维定势的“立”;而后去破这个定势,既将无理方程与以前学的二次根式内容相联系,又促使学生领悟这种运用直觉观察、判断等方法解数学问题也是数学中所必要的,这种在“立”的基础上的“破”显然比“立”更有意义。
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多看题目结构,根据题目的特点来选择较优解法(如换元法就是解无理方程的一种优化解法),使思维得到了升华。
总之,创新意识不是凭空而来,它扎根于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学生思维定势的“立”与“破”的联系,就能较好地把握创新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就应讲解得“透”而不“死”,“活”而不“乱”;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总结,通过更科学的学习方法,跳出“题海”,这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2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