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核心课:2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合集下载

地理知识总结自然资源概括

地理知识总结自然资源概括

地理知识总结自然资源概括
地理知识总结自然资源概括
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新疆、内蒙古等地由于深处内陆,水气少,云雾少,光照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而青藏高原除上述原因外,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二者共同作用,使之成为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

年太阳辐射量最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该地区处在东南及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地区,年降水量多,云雾量大,造成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少。

【地理知识总结自然资源概括】。

科学课探索自然资源

科学课探索自然资源

科学课探索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产等。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特点自然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有限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人类的无限需求面前,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2. 多样性: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每一种资源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价值,不同的资源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3.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因此,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

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密切相关。

各种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河流、湖泊、海洋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有些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

2. 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多样性。

通过合理耕种和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3.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包括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有关,不同地区的矿产资源供应不同。

合理的矿产开采和利用可以满足人类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破坏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 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资源的含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3、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破坏和浪费严重。

4、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养,便能够可持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5、“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6、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付诸于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7、活动题P63第1题第二节土地资源1、分类:可利用土地: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难以利用土地:戈壁、沙漠、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山。

2、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2)地区分布不均(3)比例结构不合理(4)破坏严重3、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地区所在的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农业类型耕地水田东部(南方)湿润区平原、丘陵耕作业旱地东部(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高原、平原草地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牧业林地山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山地林业难以利用土地西部内陆干旱地区沙漠、戈壁、石山等-----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利用中存在问题A、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乱占耕地造成耕地减少;过度放牧使土地荒漠化B、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土地质量下降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知识点梳理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知识点梳理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知识点梳理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涵盖了地表的各种自然资源。

初中地理课程中,自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点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梳理初中地理中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

1.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满足人类需求且能够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内生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广泛存在于地壳或地下,是地球自身形成的资源。

1.2. 外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主要来自地球表面或大气层的自然环境形成。

1.3. 可再生资源:如水力能、太阳能等,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和再生的资源。

1.4. 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是指自然界不能迅速恢复的资源,存在一定的限量。

2. 自然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受地质、气候、生态等因素的影响。

主要分布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2.1.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下岩石中,受地壳构造和地质过程的影响,呈现出区域聚集的特点。

例如,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煤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美国。

2.2. 水资源: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地表和地下,受降水分布、地形地势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高山地区和湖泊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沙漠和干旱地区则缺乏水资源。

2.3. 草原和森林资源:草原资源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洲地区,森林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北欧、北美和俄罗斯等地区。

分布的原因与气候和植被有密切关系。

3.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直接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 合理开发利用: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采取科学的开发利用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一、引言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家园,其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全球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这一规律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资源。

本文将从地球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出发,系统探讨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的相关内容。

二、全球自然资源的类型1.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其分布规律受气候、地形、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其中湖泊和河流水资源的分布更为集中,世界上大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淡水资源比较匮乏。

另外,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则受地质构造和地下地层条件的影响,分布相对较为广泛。

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的宝贵财富,其分布规律受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澳大利亚、非洲等地区。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

3.土壤资源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其分布规律受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土壤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富饶的农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部、欧洲中部和北美洲的大平原地区。

4.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作用,其分布规律受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全球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南半球森林资源相对较少。

另外,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三、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1.区域差异全球自然资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在气候、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自然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在气候条件恶劣或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例如,北美洲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非洲的自然资源相对较为贫乏。

初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最基本特征课件

初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最基本特征课件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改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消耗。
倡导简约生活
鼓励人们过简约、绿色的 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 资源消耗。
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多种资源综合开发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多种 资源的综合开发,实现资源的互
补和协同利用。
废弃物资源化
将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 处理和再利用,变废为宝,减少资 源浪费。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空气、水、食物等基本条件,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 基础。
自然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也有所差异。
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
04
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
01
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
加,导致一些地区出现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
利用等。
02
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如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低、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这不仅加剧了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对生态环境造
自然资源的范围

中考地理自然资源知识总结

中考地理自然资源知识总结

中考地理自然资源知识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自然资源的研究。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和中考备考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中考地理自然资源知识的总结。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利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自然物质、能量和条件。

根据其来源、利用方式和形态,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生物资源:包括陆地植被、动物资源以及水产资源等。

2.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资源(如铁、铜、铝等)、能源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石灰石、石膏、盐等)。

3.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如河流、湖泊、水库等)和地下水资源。

4.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5. 大气资源:包括空气、氧气、氮气等。

二、自然资源的分布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球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自然资源分布规律:1. 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球历史演变有关。

一般来说,大陆内部多矿产资源丰富,海洋中有一些特殊的矿产资源,如锰结核、海底油气等。

2. 水资源分布规律:水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河流和湖泊一般集中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地区,而水库则多建在山区,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条件。

3. 生物资源分布规律:生物资源的分布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关。

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较为丰富,而极地地区则资源稀少。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面的知识:1.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开采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矿产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3. 生物资源保护: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生物资源的过度捕捞、滥伐等,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地球是一个充满了丰富自然资源的行星,这些资源包括水、土壤、矿藏、森林以及各种动植物。

这些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探究全球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水资源分布规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要,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和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概括为“干旱地区少水、热带地区多水、高纬度地区冰雪覆盖”。

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等;而热带地区则拥有丰富的雨林和河流,如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等;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寒冷地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冰川和雪水。

因此,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相对不均衡,一些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另一些地区则水资源馈赠。

2.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粮食生产的关键。

全球的土壤资源分布规律主要受到气候、植被和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地区的土壤肥沃而富饶,如东南亚、南美洲等地;而寒冷干旱地区的土壤贫瘠且脆弱,如北非和澳大利亚内陆地区。

此外,全球各种类型的土壤资源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如黄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地区、黑土主要分布在东欧地区等。

3.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矿产资源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的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到地质构造、矿床形成和资源勘探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矿产资源的分布呈现出“沿山脉分布、重要矿区聚集”的规律。

世界著名的矿产资源区包括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此外,地球深海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海底沉积岩矿、海底热液矿等。

4.森林资源分布规律森林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的森林资源分布主要受到气候、植被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而寒冷地区的森林资源较为稀少。

世界著名的森林区包括亚马孙雨林、刚果雨林以及北美洲的混交林等。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是指在大学教育中常见的五类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关于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的介绍:
1. 人文与社会科学:这个模块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 自然科学: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艺术与审美: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创作。

这个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4. 语言与文化:涉及到多种语言的学习,包括英语、汉语、法语、德语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言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

5.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包括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的设置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课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初中地理资源分布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资源分布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资源分布知识点整理地理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并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与能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以下是初中地理资源分布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1. 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物质与能源,如水、土壤、森林、矿产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影响,例如,水资源的分布会受到降水量和地形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

2. 水资源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

大部分水资源集中在河流和湖泊中,如亚马孙河、尼罗河、长江等。

同时,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者地形特殊,水资源匮乏,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等地。

3. 土壤资源分布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

土壤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貌、岩石等因素有关。

例如,丰富的黑土适宜农作物生长,而贫瘠的沙漠土壤则不利于植物生长。

4. 森林资源分布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和木材来源。

森林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和地形有关。

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而寒带地区的森林覆盖相对较少。

5. 矿产资源分布矿产资源是人类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球内部的岩石分布有关。

例如,蕴藏着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地之一。

6. 人文资源分布人文资源包括文化遗产、历史遗迹、人力资源等。

人文资源的分布与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有关。

例如,中华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如长城、故宫等世界知名的文化遗产。

7. 能源资源分布能源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人类生活基本需求的重要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球的自然环境有关。

例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等国家,油田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

初中地理课程通常会涉及地理资源的分布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识核心课:2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47页PPT

通识核心课:2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47页PPT
通识核心课:2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和 规律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通识核心课:2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通识核心课:2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生 存 空 间 的 基 本 模 型
L f (V , R, E, ) A
i 1
n
p
j 1
m
2 ij
(n, m)
V:物理空间;R:资源系统;E:环境系统;:相 关系数;A:极限空间;Pij:人类对各系统 i中的不同 组分、过程 j 进行有效占据的程度;n、m分别为系数 及系统内组分、过程数。
生存空间的相对性度量(2)
狭义 生存空间及其 有限性 广义 生存空间和它 的扩展性
指物理空间、 自然资源和自 然条件。
特性: 有限性或绝对性 潜在性
以狭义生存空间 为基础,以生产 力水平为背景的 相对概念
特性: 扩展性或相对性
潜在性为扩展性提供物质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生存空间的基本类型(1)
类型划分 指标
时空联系
空间
不同地区的生物圈资源存 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一 般来讲,生态系统的生态 链越长,系统越稳定,自 身恢复的能力就相对比较 强;生态系统的生态链越 短,系统易遭受破坏,自 身恢复的能力很差。 因此,大陆两岸的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生态 链长所以生物资源就丰富。 大陆内部的荒漠、戈壁、 冰川等发布区,生态链短 所以生物资源就匮乏。
转换 断层

轻微、碎 裂变质
个别转换断 层形成盆地 ,有沉积

与转换断层 有关的 矿床类型
矿床类型
实例
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
超基性—基性岩中的铜镍铂矿床 碱性岩—碳酸岩中的稀有—稀土矿床
西非、巴西、中国蒙阴、大连
塞拉里昂、埃及 巴西、纳米比亚、安哥拉 泰国 巴基斯坦 红海
板块内部 的矿床类型
伟晶岩型锡—锂矿床 热液作用有关的锑矿床 红海盐卤水作用形成的多金属软泥

地理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新ppt

地理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新ppt
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原本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地理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保护
在开发利用地理节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保护和环 境的修复,实现开发和保护的良性循环。
人类文明对地理节自然资源的影响
要点一
人类文明对自然资源 的开发利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 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也日益加深。
要点二
人类文明对自然资源 的破坏和污染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 过度开发、破坏和污染也日益严重, 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要点三
人类文明对自然资源 管理和保护的重视
地理节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均衡的影响
地理节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和区域均衡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类型会 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自然资源对人口分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地理节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会影响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方式,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和生活方 式的选择。
1 2 3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全球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 低,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均
全球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如中东地 区石油资源丰富,而可可、橡胶等资源在热带 地区分布较多。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全球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注重可 持续发展,如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 利用。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地理节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加强资源 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资源破坏和浪费问题。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44
(二) 地槽、地台和成矿作用
3. 中国地槽地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
中国地槽区: 天山-兴蒙地槽系 秦岭-昆仑地槽系 滇藏地槽系 滨太平洋地槽褶皱区
45
(二) 地槽、地台和成矿作用
3. 中国地槽地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下沉阶段:火山-沉积矿床,如铁、块状硫化物
褶皱回返时期的内生矿床:
47
§2 生物资源的分布规律
❖ 水资源
▪ 水系(长江、黄河) ▪ 湖泊(华东和西南) ▪ 海域(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冰川(我国西南部)
48
中国水系分布图
49
中国水系
50
图中黑色区域是湖泊
51
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
52
人间仙境:西藏纳木错湖
53
中国四大海区的面积和渔场面积
❖ 稀土有净化环境的功能。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是稀土应用量最大的项目之一。
❖ 以稀土制造的永磁材料,磁性能高出普通永磁 材料4到10倍。
9
2000年全球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分布
10
2000年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布
11
2000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分布
12
§1 地壳资源的分布规律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表层带 酸性花岗岩带
典型元素:氢、氮、锂、铍、硼、氧、氟、 钠、铝、(磷)、硅、钾、(铁)、(锰)、铷、、 锆、锡、钼、铯、稀土元素、钨、(金)、镭、 氡、钍、铀(括号中的元素不太典型)。
中部带 基性玄武岩带
典型元素:碳、氧、钠、镁、铝、硅、磷、 硫、氯、锰、溴、碘、钡、锶
深层带
超基性橄榄岩带
典型元素:钛、钡、铬、铁、钴、镍、铑、 钯、锇、铂

地理学中的自然资源分布

地理学中的自然资源分布

地理学中的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

地理学研究了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矿产资源的分布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各种矿物质,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它们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矿产资源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集中性和不均衡性。

首先,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地球上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壳的断裂和隆起,从而形成了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域。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是矿产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地区。

其次,不同的岩石类型也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分布。

一些含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岩石类型,如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往往成为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

例如,中国的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的沉积岩中,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最后,地形地貌也对矿产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

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如山地和高原地区,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是因为地形起伏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而地壳运动是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分布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地形和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是决定水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

气候干燥的地区往往水资源匮乏,而气候湿润的地区则水资源相对丰富。

例如,亚马逊河流域和刚果河流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则是世界上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

其次,地形对水资源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山地地区通常降水较多,形成了许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相对较丰富。

相反,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最后,地质条件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分布。

一些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如断裂带和地下溶蚀带,往往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知识点汇总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它们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也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中关于自然资源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1. 有机资源:主要指生物性资源,如森林、土壤、动植物等。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有机资源,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食物、药物等各种资源,还对气候和土壤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2. 无机资源:主要指非生物性资源,可以进一步分为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

(1)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如水力能源、风能、太阳能等)。

能源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但不同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和气候带来的影响不同。

(2)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铜矿石等)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石灰石、硫矿石等)。

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二、自然资源的分布1. 森林资源分布: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副热带和温带地区,如北美洲、欧洲、东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和繁殖。

2. 矿产资源分布: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

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南部、澳大利亚等地;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东南亚等地;非金属矿产则分布于全球各地。

3. 水资源分布:水资源的分布与降水量有关,热带、赤道和高海拔地区降雨量较大,水资源丰富;而沙漠地区降水量极少,水资源非常匮乏。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包括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推广高效利用技术、节约资源等措施。

2.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等。

3. 生态补偿:对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持其生态平衡和功能完整性,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知识点:陆地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陆地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陆地自然资源特点数量──有限性,开发潜力──无限性,分布──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地带性规律、矿产资源──地质规律),自然资源组合──整体性。

3.陆地自然资源类型及分布陆地自然资源按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按照自我再生的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我国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人均资源少,质量不高,破坏和浪费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尖锐,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体系。

典型例题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和相对落后。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等能力。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引言自然资源是指人类所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资源的大国,其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

因此,在小学地理课程中,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特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在小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教授孩子们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第二部分: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1.水资源:水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中国的江河湖泊、海洋、降雨和冰川融水等成为了中国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部地区,这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包括煤炭、铁矿石、铜、铝、锌、金、银等多种金属矿产和石油、天然气等多种非金属矿产。

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地区。

3.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中国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之一,它涵盖了土壤、森林、草原、耕地等多种形式。

中国的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命体系。

中国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第三部分:小学地理教案在小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以上自然资源内容教给孩子们呢?下面是一份小学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中国资源的分布特点,明确各种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3.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理解各种自然资源在各自分布地区的分布特点。

2.让学生了解资源的优劣之分。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环境价值。

四、教学方法:1.展示类比法和图形法:通过比较、分类的方法理解自然资源。

2.演讲法:让学生充分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高中必修地理教案:认识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高中必修地理教案:认识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这是高中必修地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产和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与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一、认识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自然资源按来源可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大气、海洋等。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1)能源性。

自然资源大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能源。

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

(2)固定性。

自然资源是固定存在于地球上的,只有进行耕作、开采和利用,才能得到经济效益。

(3)有限性。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

2.自然资源的分布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因素都是影响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资源的分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地域性分布。

自然资源在地球上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资源种类和丰度存在明显差异。

(2)季节性分布。

一些自然资源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如农作物、水果等。

(3)随机性分布。

有些自然资源是随机分布的,如疫病、自然灾害等。

二、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有两个重点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环境保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1)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资源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生产和生存,更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生态环境。

(2)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监管。

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需要利用自然资源。

经济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水平的提高。

(1)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2)地域发展和利用。

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不同,可以根据地域的特点,发挥不同的经济优势。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福利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 克拉克值 矿物 镉 铝 铜 资源基础(t) 3.6×1012 2.0×1018 1.5×1015


49.52
25.75

铁 钙 钠
7.510
4.700 3.290 2.640

铁 铅 硫
84×109
1.4×1018 290×1012 9.6×1015


2.400
1.940

钾 银 锌 镍
28.8×1015
针阔混交林
国家
占全球森 林面积 (% ) 20.5 12.1 7.8 7.7 5.0
俄罗斯 巴西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澳大利亚
刚果民主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 秘鲁 印度 其他国家
4.1
3.4 2.2 1.7 1.7 33.8
经 度 地 带
北纬45度
垂 直 地 带
是由于地形和海拔造成 的水热沿高度的变化, 使得生物资源也发生了 相应的变化
408×1015 1.8×1012 2.2×1015 2.1×1012

钛 磷 碳 锰
0.880
0.580 0.120 0.087 0.080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 比称克拉克值。

26.4×1012
地 壳 又可分三层
表层带是酸性的花岗岩带,拥 有下列典型元素:氢、氮、锂、 铍、硼、氧、氟、钠、铝、 硅、、钾、、铷、钇、锆、铌、 钼、锡、铯、稀土元素、钽、 钨、镭、氡、钍、铀 中部带是基性的玄武岩带,拥 有下列典型元素:碳、氧、钠、 镁、铝、硅、磷、硫、氯、锰、 溴、碘、钡、锶。 深层带是超基性的橄榄岩带, 拥有下列典型元素:铁、钡、 铬、铁、钴、镍、铑、钯、饿、 铂。 地核主要 矿物是亲 铁元素 地幔主要 元素是亲 硫元素
时空联系
空间
不同地区的生物圈资源存 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一 般来讲,生态系统的生态 链越长,系统越稳定,自 身恢复的能力就相对比较 强;生态系统的生态链越 短,系统易遭受破坏,自 身恢复的能力很差。 因此,大陆两岸的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生态 链长所以生物资源就丰富。 大陆内部的荒漠、戈壁、 冰川等发布区,生态链短 所以生物资源就匮乏。
ln Pn ln r q ln Pr
式中:Pr是第r级资源的资源量,q 是 某一常数。 累计概 率分布
x xc F ( x) 1 1 a
' 1 b

线
在矿产资源的分布研究方面,多用于探明 储量估算。
对生物资源的研究方面,开始注意生态位 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对资源分布的影响。
地壳主要矿物 是亲石元素 (硅酸盐类)
地 质 构 造 运 动 与 地 壳 矿 产 资 源 的 空 间 分 布 规 律
板块 运动 边界 类型
移动 形式 相背 离开
地质 构造 巨大正 断层
岩浆 活动 基性超基 性喷发侵 入
变质 作用 低中级热 变质,遍 布海底
沉积 作用 陆源碎屑为 主,多湖相 且厚度大
讲 授 提 纲
自然资源在地理空间的分布
是不均匀的,其分布特征因 种类而异:
生物圈资源的分布具有某种
地带性规律(如森林资源等)
而地壳资源分布则表现为非
地带性(如矿产资源等)。
地壳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地 壳 资 源 的 基 础
地壳中某种矿物 的元素丰度,乘 以地壳的总质量。 是矿产资源潜在 可得性度量的基 础。 矿产资源可得性 预测不采用资源 基础数字
内生矿物资源:多分布在比较活动的构造带或一个构造体 系中相对活动的部分。如三大纬向构造带、川滇经向构造 带、滇藏弧形构造带是我国内生矿物特别富集的地带,如 铬、镍、钴、和铂等。 外生矿物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地壳活动不太强烈的地区或 一个构造体系中相对稳定的部分。在我国各大构造带之间, 相对稳定的地台区是外生矿物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如:煤、 油、盐、沉积铁矿、铝、磷、锰等。 。 从南北向来讲,南部内生矿物占优势,北部沉积矿物为主;东 西向来讲,东部从太古代~古生代以外生矿物为主,中生代以 后,地壳活动剧烈,岩浆活动广泛,形成了许多内生金属矿物 如:江西的钨;西部地区,地槽地台相间分布,地槽型的成矿 作用占主要地位,如铬、镍、锌等,间有外生矿物,如煤、油、 汽等。
生存空间的相对性度量(2)
狭义 生存空间及其 有限性 广义 生存空间和它 的扩展性
指物理空间、 自然资源和自 然条件。
特性: 有限性或绝对性 潜在性
以狭义生存空间 为基础,以生产 力水平为背景的 相对概念
特性: 扩展性或相对性
潜在性为扩展性提供物质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生存空间的基本类型(1)
类型划分 指标
劳力、机械、化学能 外购饲料、牧工 动 商品外销 物 土壤 作物 人 类 农产品外销
社交外出
系统边界
3、将各种物质和能量 流进行单位转换和折算。
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示意图
能量转化 效率评价
①系统能量转化效率 = 总产出能 / 总投入能;
②人工辅助能效率 = 总产出能/人工辅助能投入; ③无机能效率 = 总产出能 / 无机能投入量
矿床类型 沉积煤、油矿床 沉积铁、锰、铝、磷矿床
实例 西伯利亚、中国华北 苏联、印度、巴西、中国
与蒸发岩有关的盐、铜、铀、钒矿床
大洋盆地中的锰结核矿床
欧洲中部、中国西部
太平洋、大西洋
地槽、地 台和成矿 作用
地槽区
以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为主 以沉积矿产为主,经变质后也有金属矿产
地台区
中 国 地 壳 矿 产 资 源 的 分 布 规 律
水平和垂直 变化联系
墨 脱
寒带西伯利亚
天山
长白山
水土气热组合
区域差异
时间
同一生态系统,或者 说同一地区生物资源 的丰富程度、类型都 随着人类活动和环境 变化而变化。 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就 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历史时期曾分布有 大面积的森林,由于 移民、战争等,破坏 了森林,造成了严重 的水土流失。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地壳矿产资源的成矿时间分布规律
成矿时代 太古宙 元古宙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距今年 38-25亿年 25-7亿年 7.0-2.27亿年 2.25-0.7亿年 0.70亿年-至今
据统计,全世界75% 储量的铁矿产于太 古一元古代;而 67% 石油储量集中在 中生代,这种规律对成矿预测有重要意 义。 我国的成矿时代主要在中生代,早期以 沉积和变质矿床为主,新生代后期以风 化沉积矿床为主。
一般规律
统计规律
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

生存空间的概念 生存空间的相对度量 生存空间的基本类型 生存空间的位移和交换 生存空间的拓展途径
哈 勃 望 远 镜
生存空间的概念(1)

是指一定时间内,能够维持具有一定生活水准、 一定质量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的多维要素整体, 它是人类群体对生物圈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有 效占据。
生存空间的概念(2)

极限空间A: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个最大生存空 间。它是指在人类的智力水平下,使V、R、E等 都达到一种最大开发状态。
A lim f (V , R, E, ) V、R、E max , opt
但这一个极限,只能是接近,永远不可能达到。 人类对极限空间A的有效占据宽度B 永远小于1.
生 物 圈 资 源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生物圈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人类社会
正反两方面
科学技术

生物圈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人类社会
人类活动
纬度带北移 极端气候出现 灾难多发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流举例
太阳能
1、确定研究系统的边 界, 确定研究对象的系 统边界。 2、确定系统主要成分 及其关系并绘成物质和 能量流图。
中脊两侧深 海软泥,且 厚度薄
成矿 作用 基性、超 基 性岩浆矿 床; 火山热液 矿床
丰富多样, “聚宝盆”
大陆 裂谷
拉张 型 大洋 中脊 俯冲 带 地缝 合线
汇聚 型
相向 汇聚
强烈褶 皱推复 体
中酸性侵 入,安山 质喷发
双变质 带
蛇绿岩套、 混杂堆积、 浊流沉积 磨拉石建造
转换 剪切 断层 型
相互 错动
输出到系统外;当地木材;当地薪炭材; 当地林菌、林果
输出到系统外;当地居民食用
草地生产的饲料
输出到系统外;当地居民食用
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土壤一植物一牲畜库一土壤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统计规律
自然资源分布可以用三维坐标 系来表达,在垂直坐标系中, 用距特定参考点的空间距离(x、 y、z)来表达,而在球面坐标系 中,则可以用距特定参考点的 度数(经度,纬度)以及高 度(h)来表达 点 空 间 分 布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河流水资源 某种自然资源在一定地区被认为服从 一定的统计规律,其中 Zipf 定则是最 经典的,这一规律认为,不同等级自 然资源的资源量之间服从下列关系: 或
A:经济发展水平
B:人均资源量
A1经济发达 A2中等发达 A3经济欠发达
组 合 结果
B1高人均资源量 B2中等人均资源量 B3低人均资源量
生存空间的基本类型(2)
可以组合成9个类型
类型
A1B1
生存空间状况
经济发达,人均资源量高,人口生存条 件好,经济发展潜力大
地区、国家
美国、加拿大、澳大 利亚、俄罗斯
生 存 空 间 的 基 本 模 型
L f (V , R, E, ) A
i 1
n
p
j 1
m
2 ij
(n, m)
V:物理空间;R:资源系统;E:环境系统;:相 关系数;A:极限空间;Pij:人类对各系统 i中的不同 组分、过程 j 进行有效占据的程度;n、m分别为系数 及系统内组分、过程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