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 5= 21 3=13 7=70 14=63 3=91 7=70 5= 63 21= 91 13=32 4= 12 6=15 8=128 4=72 6=120 8=128 32= 72 12= 120 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 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 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 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 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 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 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 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 256 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 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 a=b或c 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2(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

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难点:学生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物道具,如尺子、面积板、体积容器等。

2. 准备幻灯片或者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定义和单位。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不同量的概念。

3. 教师进行单位换算的讲解,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重量单位换算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量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各种量的意义,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计量单位,从而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量单位转换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及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转换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单位之间的转换。

2.针对难点,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各种计量单位的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各种计量单位。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模型。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付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量。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有什么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常见的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结合详细情境,使同学进一步掌控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掌控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娴熟的进行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2、数学思索与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同学体验到收获知识的欢乐。

3、情感立场: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同学体验到收获知识的欢乐,在解决问题中加强同学的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娴熟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法、争论法、练习法、合作复习法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课本中的信息,让同学自由阅读这些信息。

2、说说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单位?哪些是人民币单位?〔或者让同学把这些量进行分类〕3、对于这些单位,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对常见的`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引导同学复习常见的质量单位。

〔1〕说说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吨。

让同学进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吨的实际大小。

〔3〕说说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复习常见的时间单位。

〔1〕说说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2〕说说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3、复习常见的人民币单位。

〔1〕说说常见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2〕说说常见的人民币的进率是多少?4、让同学依据回答,对这部分知识自己进行系统整理。

5、沟通整理的结果。

形成下面的知识网络。

〔1〕常用质量单位:吨〔t 〕千克〔kg 〕克〔g〕〔2〕单位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常用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常见的量》教案2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精确率。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18篇)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18篇)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18篇)篇1:数学教案设计数学教案设计亿以内数的写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二的:8~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4、学生写数:十二万写作:10三百零五万写作:3050000四千零六万五千写作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2、写出下列各数:四千二百万、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十二万五千、一百七十万、四十九万一千三百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三、游戏:同桌两人在零、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插入一些数字,请同桌写出这个数。

看谁会写?四、作业:练习二: 10、11篇2:初一数学教案设计初一数学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1、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

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学习1.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1.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3 练习题:填写长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长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学习2.1 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面积单位。

2.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练习题:填写面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学习3.1 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体积单位。

3.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练习题:填写体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体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四章:重量单位的学习4.1 引入重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克、克、毫克等重量单位。

4.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3 练习题:填写重量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重量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学习5.1 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

5.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3 练习题:填写时间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时间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六章:温度的学习6.1 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温度单位。

6.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6.3 练习题:填写温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温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七章:货币的学习7.1 引入货币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角、分等货币单位。

7.2 通过实际购物和计算,让学生掌握不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7.3 练习题:填写货币单位换算表,解答与货币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速度的学习8.1 引入速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秒、千米/小时等速度单位。

一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强调计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量的计量,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常见的量》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
-请学生与家长一起,选择家中的物品进行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标明所使用的计量单位。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刚才比较了两个水果的重量,这是计量的一种。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计量哪些量呢?”
-学生回答,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量》这一课,了解计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介绍长度、重量、容量等常见的量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有趣、有益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针对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初步接触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简单的计算能力。然而,对于“常见的量”这一概念,大部分学生仍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对于量化描述和计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在此基础上,我分析以下学情:
1.知识与技能: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数的概念,但对于量的概念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巩固。他们对于长度、重量、容量等单位的认识还不够系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3.家长辅助作业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促进亲子关系,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计量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等常见量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计量单位换算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但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学习难度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发展不均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计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测量物体、制作计量工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量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效果。
2.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1)填空题:补充完整计量单位或换算关系。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计量单位或换算方法。
(3)应用题: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量方法和解题思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常见量的计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复习教案设计(精选3篇)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复习教案设计(精选3篇)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复习教案设计(精选3篇)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量和量的单位。

2. 能够准确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不同物体的常见量及其单位。

2. 能够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复习常见的量和单位,同学们交互讨论解答问题。

2.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的量和单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物体的观察和测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量的概念。

四、巩固提高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各种常见量及其单位。

2.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温习知识。

2.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梳理总结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五、课堂小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

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的量和单位。

2.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问题回答和练习题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入新知识。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常见的量小学数学教案

常见的量小学数学教案

常见的量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题:认识数字1-5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数字1-5,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2.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字1-5进行计数和比较大小。

3.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1-5,掌握对应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数字1-5,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具准备:
1.数字卡片1-5
2.计数棒或计数豆
3.教学PPT或图片资料
4.绘本《数数》或类似绘本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1-5,让学生快速认识这几个数字,并询问学生1-5的顺序。

2.学习: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用计数棒或计数豆进行数数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每个数字对应的数量。

3.练习:提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数量匹配,巩固数字1-5的认识。

4.拓展:教师读绘本《数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应用数字1-5,比如数学板书上的数字,班级里的学生数量等。

5.总结:通过小结活动,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数字1-5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数字1-5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这几个数字,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字的初步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2. 学习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天平等。

3. 学习换算单位:如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2. 难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量的特点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各种量的定义和特点,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如测量课本的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

4. 换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常见量的理解和测量工具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测量和换算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他们的计算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换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课本及相关辅导书。

2. 教具:尺子、量角器、天平、实物等。

3. 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认识常见量,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

2. 第3-4周: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

3. 第5-6周: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第7-8周:进行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辅导。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常见的量,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长度: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了解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了解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体积: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了解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温度: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常见的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常见的量。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常见的量。

2. 新课导入:分别介绍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量的概念及单位。

3. 实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量来解决。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常见量的理解和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常见量的认识和应用方面的表现。

2. 结合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评价学生对常见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常见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常见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常见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化学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化学计算中的常见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 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摩尔及其单位的关系;
3. 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
2. 化学计算中常见的量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教材;
2. 工具:计算器、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中常见的量有哪些?它们的概念是什么?有何单位?
二、讲解(15分钟)
1. 化学中的常见量:质量、摩尔、体积等;
2. 摩尔的定义及单位;
3.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及示例;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针对不同的题型、难度层次设置不同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化学思维。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1.1 毫米、厘米、分米和米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尺子、量角器、实物等。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新课:讲解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实物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1.2 千米和公里教学目标:了解千米和公里的概念,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和公里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千米和公里换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地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地图,认识千米和公里。

(2)新课:讲解千米和公里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距离,进行千米和公里的换算。

第二章:面积单位2.1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教学目标:了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面积模型、尺子等。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面积模型,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新课:讲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实物面积,并进行单位换算。

2.2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目标: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公顷和平方千米换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地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地图,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2)新课: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面积,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

第三章:体积单位3.1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教学目标: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间的换算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正确理解量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数量词描述同类物品的多少;•能够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使用秒表来测量时间,能够读取钟表上的时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以上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1.常见的量2.时间的测量3.长度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2.实践法3.演示法4.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常见的量1.引入先让学生们回忆一下“量”的概念,回答下面的问题:–什么是量?–量有哪些种类?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常见的量,比如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

接着,通过PPT展示、图示等方式,向学生们介绍常见的量,并讲解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和描述,确定物品的量,并正确使用数量词描述它的多少。

3.实践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测量的方法,比如使用直尺或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4.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演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时间的测量1.引入通过PPT展示和解释,让学生们了解秒表和钟表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实践法让学生们使用秒表来测量时间,教授他们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3.讨论法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分享在生活中使用时间的经验和方法,并帮助他们了解时间在不同场合的表达方式。

3. 长度的测量1.引入通过PPT展示和解释,让学生们了解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实践法让学生们使用直尺或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他们口头描述、用图形表示和写数字等不同的方式表述所得到的测量结果。

五、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后,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量的概念,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2.学生们能够正确使用数量词描述同类物品的多少,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学生们能够使用秒表和钟表来测量时间;4.学生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上述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量及其应用。

2.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五种基本计量单位的掌握。

2.常见的量之间的换算。

3.应用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1.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

2.运用量进行数学计算。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学生用书3.学生练习题册五、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生动的场景或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法:在介绍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时,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记忆。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4.综合法:课后让学生复习、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讲解:1. 数量和量(1)定义:数量是指用数码来表示一个个体数目大小的概念。

量是指具有数量和单位的概念。

(2)形象化的理解:如果把数量比做一个人的话,那么量就是这个人的身高、年龄或重量等属性。

2.量的种类(1)定义:量的种类是按照物理世界的分类,分成基本量和导出量两种。

基本量是人们直接感知得到的量,其单位是国际制度单位的基本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

导出量是由基本量经过运算或组合而得到的量,其单位是国际制度单位的导出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功等。

(2)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时间量秒(s)长度量米(m)重量量千克(kg)电量量安培(A)温度量摄氏度(℃)面积量平方米(m²)体积量立方米(m³)速度量米每秒(m/s)二、教学内容讲解1.五种基本计量单位(1)秒( s):时间单位。

(2)米(m):长度单位。

(3)千克(kg):重量单位。

(4)安培(A):电流单位。

(5)摄氏度(℃):温度单位。

2.常见计量单位的互换(1)长度量单位互换: 1km = 1000m,1m = 100cm,1cm =10mm,1m = 1000mm。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常见的量教案《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正确认识质量单位,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

2、通过复习能认识时间单位,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

3、通过复习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的换算。

4、通过复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中国从一个体育大国逐渐成长为体育强国,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为国争光。

其中刘翔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他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世界跨栏史上第一人。

今天我们就以刘翔的事迹为例来复习《常见的量》。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小黑板)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正确认识质量单位,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

2、通过复习能认识时间单位,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

3、通过复习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的换算。

4、通过复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练一练。

(一)学生口述检测要求。

看书要认真,回忆要仔细,交流要虚心,做题要细心。

(二)出示检测题。

1、认真看教材48页“回顾与交流”内容。

(小黑板)圈出:上面的信息中的一些量,并想一想哪些是质量,哪些是时间,哪些是长度?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你还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进制是多少?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进制是多少?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进制分别是多少?(小黑板)(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板书,要按一定顺序写,改正时用彩色粉笔改。

)过渡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道题一道题来做)3、想好单位之间的进制,完成教材48页的第一题。

4、认真观察,仔细算算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教材48页2题)5、看一看,算一算,填一填。

相信你最棒!完成教材48页3题。

四、议一议。

(一)同桌交换对改3-5题。

教师公布答案,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刚才练一练的题,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常见的量(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常见的量(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常见的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总复习的重要性。

在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总复习中,我将重点关注“常见的量”这一主题,以确保学生们能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常见的量”的章节,具体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质量单位。

我将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这些知识点,例如米、厘米、千克、克、平方米、立方厘米等,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

2. 能够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与量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特别是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则是帮助学生们建立对“常见的量”的直观认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计算器、实物模型等,以便在讲解和练习过程中进行直观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为例,如购物时商品的计量单位,引出“常见的量”这一主题。

2. 知识点回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内容。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如长度单位换算、面积计算等,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运用“常见的量”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量”,以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点,方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教材中关于“常见的量”的所有章节和内容。

2. 请举例说明如何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认识1.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尺子、绳子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1.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1.4 作业:布置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认识2.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2.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2.4 作业:布置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认识3.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如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3.2 教学内容:讲解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3.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3.4 作业:布置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质量单位的认识4.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如克、千克、吨等。

4.2 教学内容:讲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4.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4 作业:布置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认识5.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如秒、分钟、小时等。

5.2 教学内容:讲解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5.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5.4 作业:布置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温度的认识6.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6.2 教学内容:讲解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6.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温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常见的量》素养教案

《常见的量》素养教案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认识年、月、日、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通过读信息和举例感受常见的量1.师:下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的量?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周璐璐在女子75千克以上级举重决赛中,以333千克的总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摘得金牌。

生读题再说出每个数据是哪些常见的量。

2012年是时间,16岁是年龄,400米是长度,4分28秒43是时间,75千克和333千克是质量。

2.师:举例说明4分大约有多长。

生:我一分钟大约能写20多个字,4分钟我大约能写80多个字。

这张纸上的古诗字数是86个字,我写这篇字大约是4分钟。

3.师:举例说明300千克大约有多重。

生:一袋大米10千克,30袋大米大约重300千克。

4.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

下面我们对这些单位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常见的量1.师:我们首先来回顾常见的质量单位生:我们学过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相邻的质量单位的进率是( 1000 )。

1吨=( 1000 )千克 1千克=( 1000 )克师:你知道质量单位如何用字母表示吗?吨 t 千克 kg 克 g2.师:我们再来回顾常见的人民币单位生:我们学过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相邻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是( 10 )1元=( 10 )角 1角=( 10 )分3.师:下面是常见的时间单位我们学过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的时间单位的进率是( 6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量》教案
教学内容
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加深学生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质量、时间、人民币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

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并能灵活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对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7﹙﹚+3﹙﹚=1﹙﹚8﹙﹚>8﹙﹚,提问:老师带来了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两个式子成立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师: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想办法整理。

学生活动:(1﹚小组整理。

﹙2﹚学生汇报。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复习进率。

各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

填完后同桌互相看一看填得对不对。

汇报:
(1﹚﹙出示进率表﹚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自己写的是否相同。

﹙2﹚你觉得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呢?
三、游戏感悟。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教师示范: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根据我的手势动作,或者语言提示,猜猜后面是什么单位?
师:大约有两节课的时间。

生猜:小时。

师:能买一块雪糕。

生猜:元。

师:有20袋大米那么重。

生猜:吨。

2.生生互动:谁愿意来做小老师?
(1)一学生描述,其他学生猜。

﹙2﹚提高要求:如果你猜出来了,请不要直接说出来,再用其他的形式表示。

(以千克为例进行示范)
小结:在游戏中,同学们对这些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哪些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