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 编写日期:2014年9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1712L2001
2. 课程名称(中文):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 课程层次/性质:专业平台课/必修
4. 学时/学分:16/1
5. 先修课程:无
6. 适用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综合介绍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工业技术,系统概述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其技术的进展。主要内容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资源循环科学基本原理与工程技术基础,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生物质材料的再生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能源循环利用与低碳技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新入学的大学生提高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和认识,激发起对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热爱和的兴趣。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绪论
基本要求:了解资源、再生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了解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掌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定义及相关概念,了解学科的来源及其体系、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概念,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定义及其体系。
难点:介绍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资源循环科学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了解资源循环科学的理论基础,了解减量化与多重利用原理,了解基于产业循环的资源利用原理,了解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学原理。
重点:资源循环科学的理论基础。
难点:了解基于产业循环的资源利用原理。
3 金属材料的再生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金属材料的含义及分类,了解钢铁材料及其回收利用,了解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回收利用。
重点:废钢铁的回收利用,废有色金属的回收利用。
难点:废有色金属的加工处理。
4 无机材料的再生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无机材料的定义、分类与发展,了解废陶瓷及其再生利用,了解废玻璃及其再生利用,了解建筑垃圾及其再生利用,了解耐火材料及其再生利用。
重点:建筑垃圾及其再生利用。
难点:建筑垃圾及其再生利用。
5有机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与发展,了解塑料及其再生利用,了解合成橡胶及其再生利用,了解纤维及其再生利用。
重点: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以及其他资源化利用途径,废旧橡胶的再生加工技术,废纤维的再生利用技术。
难点:废旧塑料的裂解技术,废旧塑料的热能再生技术,废纤维化学再生利用技术及应用。
6 生物质材料的再生利用
基本要求:了解生物质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了解生物质材料的定义、种类、特点、应用和发展发现方向,了解纤维素及其再生利用,了解半纤维素及其再生利用,了解木质素及其再生利用,了解淀粉及其再生利用,了解甲壳素及其再生利用。
重点:生物质材料的基本定义,纤维素的再生利用。
难点:木质素的分离和精制。
7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生物质能的来源、地位和开发利用现状点,了解生物质能利用转化技术。重点:生物质能的概念,生物质物理转化,生物质化学转化,生物质生化转化,生物柴油。难点:生物质化学转化,生物质生化转化。
8能源循环利用与低碳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节能减排的基本概念,了解热能循环与二次能源回收利用,了解能源利用中的低碳技术。
重点:节能减排的基本概念,热能循环与二次能源回收利用。
难点:能源利用中的低碳技术。
四、课程教学安排
1 绪论2学时
2 资源循环科学基本原理2学时
3 金属材料的再生利用2学时
4 无机材料的再生利用2学时
5 有机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2学时
6 生物质材料的再生利用2学时
7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2学时
8 能源循环利用与低碳技术2学时
五、课程的考核
考试采取撰写论文形式考试。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业、平时课堂小测验、听课率等)由教员公平地给出,它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30%;论文成绩(一学期教学内容)占学期总成绩的70%。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刘明华,林春香主编. 再生资源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
[1] 周启星主编.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2] 金涌,[荷]阿伦斯编. 资源·能源·环境·社会:循环经济科学工程原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