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评价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2466dd8f78a6529657d5395.png)
22
曲霉菌病诊断面临的挑战
目前曲霉菌病诊断主要基于患者高危因素(免疫状态)、 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微生物学证据综合考虑。 X线表现无特异性且滞后,不适合早期诊断;胸部 CT典 型早期表现如“晕轮征”,非粒缺患者较粒缺患者少见。 曲霉病患者往往有血小板减少倾向,组织活检受限,即使 做组织病检,区分曲霉菌和其他丝状真菌也很困难。 BAL 、痰等分泌物培养敏感性不高,且曲霉菌属生长缓慢 ,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得到阳性培养结果,阳性培养结 果要注意与定植区分。
24
念珠菌血症的诊断 临床中被延误23-52小时
首发症状到血培养的获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获取数据;估计时间: 0-2 小时)
血培养的配送及实验室
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率
Crit Care Med. 2008;36(7):1993-8.
12
ICU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患者死亡率高
40
35
(%) 30 率 25 亡 20 死
15
10
5
0
36.2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8.9 同期入住ICU 患者
13
我国肺真菌病现状 十年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研究组织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组织
70
60
50
例 (%) 40 比 占 30 所
20
10
鼻窦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鼻窦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b3ad4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9.png)
细胞因子等。
营养支持
02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
抗力。
心理干预
03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和
疏导。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01
02
03
04
综合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 况、治疗期望等因素。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鼻内镜检查
直接观察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病变 情况,获取病变组织样本。
真菌培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真菌培养方法
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真菌培养。
注意事项
在采集样本时避免污染,注意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条件的控制,以提高真菌培养 的阳性Hale Waihona Puke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测中应用
PCR技术
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DNA片段, 实现快速、灵敏的真菌检测。
给予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 药等。
发热
给予物理降温、补液等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抗 生素预防感染。
06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建议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病变范围
鼻窦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变范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病变范围 越广,预后越差。
治疗方式
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不同,手术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更能彻 底清除病灶,改善预后。
MRI信号特点有助于与鼻窦其他病变 进行鉴别诊断。
明确软组织受累情况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明确显示 病变对软组织的侵犯情况。
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
鼻窦炎
与鼻窦侵袭性真菌病影像学表现 相似,但鼻窦炎骨质破坏较轻,
无死骨形成。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8f611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6.png)
聚合酶链反应(PCR)
循环 n
循环 2
循环 1
合成 延长
n循环后的基因丝链数量 = 2n
由基因组开始= DNA
杂交引物 ( )
变性 DNA
检测 探针 可视的增亮剂
2007
高危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患者
IFD临床证据
是
否
培 养 + 半乳甘露聚糖 +
IFD微生物证据
是
否
是
否
“拟诊” IFD
“疑似” IFD
抗真菌治疗
“不像” IFD
主要内容
EORTC/IFICG和NIAID/MSG对 IFI(IFD)的诊断 标准
我国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变迁 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
2
3
4
半乳甘露聚糖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 过氧化酶
色原体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血液标本中真菌细胞壁成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GM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 达阳性, 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 值
GM检测需连续2次阳性 同样的试剂与方法测定曲霉抗原, 美国判定的阳性结
临床特 征
真菌学
组织. BAL or 痰培养霉菌 窦吸物培养霉菌 组织或无菌体液可检测真菌 血液、BAL、CSF 真菌抗原 BAL、CSF、血液,Beta-D-glucan
2007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和治疗策略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3adae1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0.png)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侵袭性真菌病是一种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感染。
诊断这种疾病对于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非常关键。
实验室诊断操作在确定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体和提供治疗指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的一般操作流程。
1. 样本采集与处理:1.1 采集样本:侵袭性真菌病的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血液、呼吸道、皮肤和组织等。
根据患者症状和病灶位置,选择适当的样本进行采集。
例如,可以采集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皮肤刮擦物或活体组织标本。
1.2 样本处理:对于血液样本,应使用无菌技术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对于其他类型的样本,可以先进行显微镜检查,然后选择适当的培养方法。
2. 微生物学检测:2.1 直接检测:可以使用显微镜检查样本制片,进行真菌形态学观察。
采用染色方法如格罗科托菲洛玛抗体染色或维尔森染色,可以更好地观察到真菌的特征结构。
2.2 培养方法:将样本接种于适宜的真菌培养基,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如颜色、形态、菌落特点等,判断是否有真菌的生长。
2.3 生物化学鉴定:对于培养出的真菌菌株,可以使用生物化学鉴定方法,如API脂多糖、API快速20C系统等,对菌株的生化特征进行鉴定,以确定病原物种。
3. 分子生物学检测:3.1 核酸提取:根据样本类型,选择适当的核酸提取方法。
例如,对于血液样本,可采用商用核酸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提取。
3.2 PCR扩增:设计合适的引物和探针,选择特异性基因进行PCR扩增反应。
常用的基因包括ITS rDNA、18S rDNA和内转录间隔区等。
3.3 扩增产物检测:利用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扩增产物,并根据产物大小和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
4. 药敏试验:4.1 药敏试验建立:对分离得到的致病真菌菌株,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9320b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7.png)
诊断标准
2、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抗 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需要时间较长,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和现 行感染。
诊断标准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确定感染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对于肺感染、尿路感染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早 期感染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
3、联合治疗
(3)监测不良反应:联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入院。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影,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选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肺部病变明 显吸收。但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考虑为药 物副作用引起,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症状好转。
谢谢观看
概述
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 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疾病谱非常广泛,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真菌感染等。医院感染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样本进行培养、检测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病原学检测是医院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但 需要一定时间,且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诊断标准
1、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肺组织活检等标本中,通过培养、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存在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需注意以下几点: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c818e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d.png)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如重症肝炎、肿瘤等患者。
该感染的致病菌数种,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均为普通环境微生物。
重症患者因身体免疫力差,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困扰,提高了治疗难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本文将介绍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该疾病进行诊治。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重症患者因抵抗力较弱,更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侵袭,医生在病史采集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高危因素,如免疫抑制,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
临床表现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等。
医生需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同时也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表现相似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主要侧重穿刺刮取病灶等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PCR检测,以确定病种并确定真菌感染的病灶。
治疗指南治疗方案权威机构如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等已制定了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指南,包括选择治疗药物等方面的内容。
治疗原则是尽早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抗生素等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例如曲霉菌侵袭者需要选择伊曲康唑、氟康唑、甲氧苄啶等治疗药物,白色念珠菌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感染症状、细菌药物敏感性及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抗真菌药物及联合其他药物一起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非常重要。
针对重症患者,建议加强住院环境的消毒清洁等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较为困难,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治疗指南进行个性化治疗,且患者的各项指标也需要时刻监测。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dcb0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0.png)
药物治疗:使用 抗真菌药物进行 治疗,控制病情 发展
预防措施:加强 个人卫生,避免 接触真菌感染源
教育宣传:提高 公众对侵袭性真 菌病的认识,加 强预防意识
检测时间:部分方法需要较 长的检测时间,影响诊断效 率
诊断准确性:现有方法存在 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检测成本:部分方法成本较 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
01 02
03 04
05
加强临床医生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推广应用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建立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规范化流程和标准
加强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科研和临床合作,推动诊断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准确率有望进一 步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XX,
汇报人:XX
01
03
05
02
04
侵袭性真菌病是 一种由真菌引起 的感染性疾病
主要影响免疫功 能低下的患者
常见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 困难等
诊断方法包括临 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等
浅表真菌病:如 皮肤癣、足癣等
深部真菌病:如 肺真菌病、肝真 菌病等
机会性真菌病: 如艾滋病患者、 肿瘤患者等免疫 力低下人群易患
症状:发热、 咳嗽、呼吸困
难等
体征:肺部浸 润、胸腔积液
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
免疫学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 MRI等
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细
胞学等
诊断标准:符 合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 果,结合病理 学检查结果进
行诊断。
显微镜检查:观察真菌形态和结构 培养法:培养真菌,观察生长情况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清中真菌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真菌DN或RN,进行基因诊断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689b7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e.png)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定期开展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预防宣传活动,扩大 知识普及面。
05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
感染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等。
案例分析
感染病原体
04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以降低菌群失调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 通,减少病菌传播。
预防管理
01
02
03
建立预防制度
制定并执行针对重症患者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管 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微生物学证据
血液、痰液等标本培养出真菌,或组织病 理学检查发现真菌侵犯。
诊断方法
血液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 行真菌培养,是诊断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痰液培养
对于疑似肺部感染的患者 ,采集痰液进行培养有助 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病变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明确真菌侵犯的组织类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 和治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引言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
断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
疗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
防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PPT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95e4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a.png)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 难
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尸检检出率高达59%,远 高于临床所见。
Meersseman W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70:621–625
10
百分比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需及时治疗
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10):1152-1156.
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 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
31
结果判读
➢ 阳性:GM≥0.95μg/L ➢ 阴性:GM<0.75μg/L ➢ 灰区:0.75≤GM<0.95μg/L,建议连续多
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
32
GM试验干扰因素
念珠菌甘露聚糖 (Mannan, Mn试验)
曲霉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念珠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真菌筛查 曲霉菌 隐球菌 念珠菌 曲霉菌 念珠菌
14
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为圆形菌体,外周有荚膜, 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
隐球菌属已知有37个不同的种, 但具致病性的多为新型隐球菌, 其特点是菌体由一层很厚的多糖 荚膜所包被。
确诊需侵入性手段获得组织标本 但侵入性操作常常难以实施
真菌检测项目开展相对不足或滞后
12
真菌传统检测方法及局限性
13
基于血清学的非培养检测技术
抗原 检测
血清学检测
抗体 检测
(1-3)-β-D葡聚糖 (Glucan, G试验)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 (Galactomannan ,GM试验)
隐球菌荚膜多糖 ( GXM试验,ELISA,胶体金)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071c1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47.png)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水平,我们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了此共识。
本共识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方法的应用人群、送检要求、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议,强调对于侵袭性真菌病高危患者,应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正确取材送检、提高结果解读能力、了解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以便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和毛霉等。
这些致病真菌引发的疾病临床特征迥异;新发致病菌及多药耐药菌种不断出现,增加了诊疗难度。
侵袭性真菌病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国内外近期推出的针对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或共识指出,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均需依靠适宜的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方法[1, 2, 3, 4]。
2020年,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和真菌病研究组教育研究协会(MSGERC)发布侵袭性真菌病诊疗共识修订版,该版共识除上述常规方法外,更强调分子生物学诊断的价值[1]。
我国医院内进行真菌相关微生物检查的实验室主要为检验科微生物室。
近期对全国348家医院微生物室真菌检验能力的调查显示,我国常规真菌检验项目(真菌涂片染色、真菌培养)及部分血清学检查(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覆盖率在70%以上,但真菌其他检验方法以及整体诊断能力较为欠缺,与国外差距较大[5]。
在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基础上,也需要将有重要价值的诊断方法介绍给广大临床医师,帮助大家加深认识,合理应用,提高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水平。
为此,我们邀请来自感染、呼吸、血液、重症等领域专家与医学真菌和临床微生物专家们共同参与制定本共识。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473d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7.png)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侵袭性真菌感染,如 肺部真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感染等,手术治疗也是一 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病灶、 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以及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手术治疗需在合适的时机进行, 同时需结合药物治疗和其他支 持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支持治疗与护理
支持治疗与护理在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治疗中同样重要,包括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控制体温、改善
质和免疫力。
充足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
力提升。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 间,避免长期过度劳累
导致免疫力下降。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对于已经存在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应积极预防和控制, 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问 题。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洗澡等,保持个 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污染环境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存在真菌的环境, 如潮湿、霉变等地方。
做好家庭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 消毒和清洁工作。
06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还 可以进行脑脊液、胸腹水等体液样本 的培养,以明确诊断。
呼吸道分泌物培养
采集患者的痰液、支气管灌洗液等呼 吸道分泌物样本进行培养,检测呼吸 道中的真菌成分。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 察组织中是否存在真菌成分,是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 准。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治疗医学PPT【79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治疗医学PPT【79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ee94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1d.png)
病例四
• 患者苗西平,女性,52岁,主因发热3天入 院 。入院时查体:T 39.2℃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口腔内可见多处白 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11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 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 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1.60×109/L,尿常规 示:红细胞:94.40/ul,蛋白质:+1,便常规未 见明显异常,血沉示:96mm/h,肝功能示:ALT: 203U/L,AST:94U/L,TBil:36.6umol/l,DBil: 17.4umol/l,IBil:19.2umol/l,Glu:6.68mmol/l。 肺CT示:1.左肺上叶及右肺中叶纤维索条;2.两 侧胸膜肥厚。口腔分泌物涂片示:可见大量真菌
染治疗无效
• 高分辨CT的影像学特征(对肺曲菌诊断意 义较大)
晕轮征
空气新月征
浸润及空洞
空洞病变
团块及空洞
贴胸壁块状影
贴胸壁块状影、空洞
肺感染 CNS感染
鼻窦感染
鼻窦感染
1例VSAA患者
左上颌窦鼻内开窗、左筛窦开放、左中甲部分切除术 手术病理回报:见大量霉菌及坏死组织 培养:曲霉菌属
• 患者王xx,女,20岁,学生,住院号 D016465 , 主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20天,高热2周于2011-9-7入院。
• 2011-8-17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 液病医院”确诊“ALL伴髓系表达”, 予VTCP方案化疗第七天(8月24日)出 现高热,先后予舒普深、去甲万古霉素 等药物静点无效。
• 血液科侵袭性真菌经验性治疗首选 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
病例一
患者亢XX,男,34岁,诊断AML-M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vasive Aspergillosis: 567-1601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侵a袭na性gem真e菌nt 病in 诊断及其应用
环境是IA危险因素之一
•Praz-Christinaz SM, Lazor-Blanchet C, Binet I,et al. Occupational risk assessment of aspergillosis after renal
•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 菌、孢子丝菌、着色真菌、马洛菲青霉菌等。
•曲霉属:烟曲霉菌最多见,黄曲霉次之,尚有土曲霉、 黑曲霉和小巢型曲霉等。
•接合菌属(毛霉科):毛霉、根霉和犁头霉等。
•放线菌属:衣氏放线菌、牛放线菌、奈氏放线菌、粘放
线菌。
•诺卡菌属:星状诺卡菌、巴西诺卡菌和豚鼠诺卡菌。
•
•1978•
德 国
• ︱• •1992••
德国一项回顾了1978年至1992年 11000例尸检结果的研究显示, IA感染增加了17-60%
•
1. Kullberg BJ, Oude Lashof AM. Epidemiology of opportunistic invasive mycoses. Eur J Med Res. 2002 May 31;7(5):183-91
•
the SEIFEM-2004 study. Haematologica 2006;91:1068-1075.
2. Chamilos G, Luna M, Lewis RE,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a tertiary care cancer center:
P•PT文档演模板 an autopsy study over a 15-year period (1989-2003) Haematologica. 2006;91;986-989.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 真菌分类 • 概述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内容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 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4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 真菌分类 • 概述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内容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现代诊断观念倡导分级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念珠菌血症的高危因素
•Tortorano AM, Biraghi E, Astolfi A, et al. European Confederation of Medical Mycology (ECMM) prospective survey of candidaemia:
PPTr文ep档o演rt模fr板om one Italian region. J Hosp Infect. 2002;51(4):297-304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IA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Georg Maschmeyer,1Antje Haas, Oliver A. Cornely. PImPTm文u档n演oc模o板mpromised Patients. Drugs 2007; 67 (11):
PP2T.文档演刘模正板印,盛瑞媛,李旭丽等. 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3月第83卷第5期399-402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IA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P•PMTa文rt档in演o模R板, SubiràM.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hematology: new trends. Ann Hematol. 2002 May;81(5):侵23袭3-4性3 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病因分类 按生长形态分五组
•生长特性
•致病性真菌
•1.酵母菌组
•隐球菌属(新型隐球菌)
•2.酵母样真菌组
• •
•3.双相菌组
•
•4.霉菌组
• •
•5.细菌样菌组
PPT文档演模板
•假丝酵母菌(念珠菌)属: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其 次热带假丝酵母菌,其他少见有假热带、克柔、光滑、 近平滑、葡萄牙、挪威、吉利蒙德、星状、都柏林假丝 酵母菌等。
PInPfTe文ct档D演is模. 2板001 Sep 1;33(5):641-7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曲霉已成为最重要的致病真菌
• • •
•近
中 国
•20 •年
• 中国医院内SFI发病率在近20年也日趋增高
•
•1980
美 • ︱ • 因IA导致的死亡率增长了近4倍, 国 •1997 • 其中骨髓移植患者IA感染死亡率最高,达87-90%
HSCT和SOT为IA高发人群
TransNet 项目2001-2006年间1181位移植患者IFI调查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体器官移植
(n=829)
(n=292)
曲霉菌感染44%
念珠菌感染53%
念珠菌感染29%
曲霉菌感染19%
其它霉菌感染11% 接合菌感染6%
隐球菌感染8% 其它霉菌感染6%
地方性真菌感染5%
•卡氏肺孢菌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 真菌分类 • 概述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内容
PPT文档演模板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IFI导致的死亡率不断攀升
•McNeil MM, Nash SL, Hajjeh RA.et al. Trends in mortality due to invasive mycotic dise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0-1997. Clin
接合菌感染2%
•Pappas P., et al. ICAAC 2007
PPT文档演模板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应用
•传统诊断率低下易导致IFI漏诊
1. Pagano L, Caira M, Candoni A,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