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育雏技术

合集下载

鹌鹑育雏技术要点

鹌鹑育雏技术要点

鹌鹑育雏技术要点
鹌鹑育雏技术要点:
1、准备工作:根据育雏季节对繁殖场内和外环境要求进行准备,以
便提供良好的育雏条件;。

2、把握育雏量:根据育雏技术和设施的类型,以及育雏期的大小,
把握育雏的数量,以便给鹌鹑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交叉污染;。

3、合理配置结构:根据育雏需求,合理配置笼、架、箱的结构,以
使鹌鹑舒适、自然的生长发育;。

4、明确育雏期:根据育雏时间和条件,确定育雏期,精确调节温度、湿度和亮度,以适应鹌鹑生长发育;。

5、饲喂管理:根据鹌鹑各个阶段的饲养量,安排合理的饲喂模式,
保证给鹌鹑提供营养均衡、恰当的食物;
6、合理健康管理:明确各类疾病的豫前防治措施,以便提前预防与
控制,做到“早日病,早治病”的原则;
7、科学繁殖:根据繁殖的需要,科学选育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母本
父本,以实现鹌鹑繁殖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8、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加强对母鸡、雏鸡期间的卫生管理,定期
清洁饲养场所,及时处理粪便和粘泥,以及动物尸体的处理;。

9、保护外部环境:严格管理饲养场所的空气和水污染,有效防控残。

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

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

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
鹌鹑育雏湿度
雏鹑在l0日龄前,要求室内相对湿度为60%~65%,2周龄以后调整为55%~60%。

鹌鹑育雏的温度
刚刚破壳而出的雏鹑,由于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对温度特别敏感,在出壳后最初换毛的5天内,尤其要做好保温工作,如果忽视管理,在出壳后3~5天,死亡率可高达50%。

雏鹑温度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总的原则是:小雏宜高,大雏宜低。

小群宜高,大群宜低。

早春宜高,晚春宜低。

阴天宜高,晴天宜低。

夜间宜高,白天宜低。

刚出壳的雏鹑需置于37℃的环境中,随着日龄的增长和体温调节机能的增强,每2天可逐渐下降约l℃。

育雏人员可根据育雏的表现和行为,正确掌握所需温度。

温度适宜时雏鹑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休息时睡得分散、均匀,互不挤压,而且安稳,不时发出尖声。

温度过高时,雏鹑张□呼吸,抢水喝,喘气,张开翅膀,夏季还容易中暑。

温度过低时,雏鹑拥挤在热源附近,缩立-隅,不大活动,羽毛竖起,夜间睡眠不稳,闭眼尖叫,拥挤扎堆,围在外面的往往向中间挤,而在中间的又往往被压死。

温度过高、过低或停电,都易发生疾病和死亡。

鹌鹑育雏的通风管理
鹌鹑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饲养密度大,因此,通风换气非
1。

鹌鹑育雏方法及攻略

鹌鹑育雏方法及攻略

鹌鹑育雏方法及攻略鹌鹑养殖户一般都会把1-20日龄的雏鹑称为育雏期,而这一时期也是鹌鹑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较难饲养的阶段。

毕竟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是比较差的,下面我们就鹌鹑育雏方法做出了一些养殖攻略,有养殖的朋友可以看看做下参考。

一、育雏期特点育雏期表现出红眼睛、视力差、采食能力差、采食动作异常,采食时饲料容易眯眼而瞎眼后饿死。

由育雏室转到成鹑笼时常因环境不适造成大批死亡。

成鹑性情温顺,蛋料比高不挑食,高产稳产,抗病力强。

二、日常饲养1、进雏前彻底消毒,高锰酸钾、甲醛密闭熏蒸。

2、采取平网单层育雏,由于白鹑视力差,易打堆,易湿毛,所以育雏笼只能单层育雏,并且密度越小越好,每平方米200只为宜,但要分成四个小组,每组50只,这将大大提高成活率。

3、育雏笼内铺的最好是粗布,太光滑的纸不能铺,易造成撇腿。

4、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洒料要薄厚适中,太薄采食困难易大批饿死。

太厚又容易迷眼而造成瞎眼,厚度以0.5厘米为宜。

5、饮水:1~7日龄饮凉开水,水温与室温相同,1日龄黄芪或优质电解自由饮用1天,除杀肠道菌外,因鸟类喜红色,亦可吸引雏鹑自由饮用饮水器型号越小越不易湿毛。

2~3日龄每天饮开口药。

5~10日龄为预防鹑白痢发生,每天饮肠道药。

6、温度:温度为育雏成败的关键。

1~3天38℃~39℃;4~5天36℃~37℃;6~10天35℃;10~35天 30~32℃;室内温度不能单看温度计所示温度高低,主要看幼鹑精神状态,打堆说明温度低。

都爬成一片昏睡说明温度高,有吃的有休息的说明温度正合适,温度计底部要挂的与鹌鹑高低相同,挂在育雏笼中间位置不能靠近墙壁。

温度计最好用体温表校正。

7、开产后以25~35℃为宜,30℃产蛋量蛋料比最高。

8、育雏期温度严禁忽高忽低,要求高而稳定。

9、室内炉火一定要安装烟筒以防煤气中毒,注意通风换气。

当发生煤气中毒时雏鹑先叫成一片,随后叫声消失,成昏睡状态,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全军覆没,中煤气症状为死后脚爪出血充血喙部出血充血,心脏肺部严重愈血,当发生煤气中毒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迅速通风换气,二是饮高浓度葡萄糖水以缓解中毒症状。

鹌鹑怎么育雏

鹌鹑怎么育雏

鹌鹑怎么育雏鹌鹑是一种养殖价值很高的项目,在养殖过程当中,我们也要重视日常的饲养管理技术,特别是育雏在养殖当中特别关键,那么,鹌鹑怎么育雏?快来了解一下吧。

一、接雏前消毒1、进雏前十天,必须彻底打扫场区和舍内外卫生,清除育雏舍周围污物,用水枪清洗顶棚、网箱和地面,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育雏舍冲洗干燥后,用百毒杀、过氧乙酸、或其它消毒剂,彻底消毒一次,喷雾时,顺序是先顶棚后地面,先内墙后外墙。

2、进雏前五天,把冲洗过的饮水器、开食盘、料桶、摆放在网箱内、熏蒸消毒。

用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按1∶2比例配制,每立方米用量是高锰酸钾10克和福尔马林20毫升,熏蒸时先提高育雏舍温度到20∶左右,相对湿度60%~80%为宜,要关闭门窗。

熏蒸后封闭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及通风口,让舍内气味散去,准备接雏。

二、饲养密度密度过大,妨碍雏鹑采食、饮水和运动,雏鹑受的影响更大。

密度过小,设备利用率低,增加饲养成本。

合理的饲养密度,既可减少饲养成本,又能促进鹌鹑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和啄肛、啄羽等恶癖的发生,提高雏鹑的成活率,生长发育整齐。

一般在同样的饲养面积内,冬季可多养一些,夏季要少养一些,通常可有10%~15%的增减幅度。

三、育雏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鹑成活率。

由于雏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雏鹑对温度十分敏感。

温度过低,雏鹑易打堆,容易挤压造成伤亡。

温度过高,雏鹑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伏地,雏鹑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鹑脱水,影响雏鹑的生长发育。

严禁温度忽高忽低,以群体分布均匀为止。

四、育雏湿度为防止雏鹑脱水,1~5日龄育雏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保持在50%~60%即可。

如室内湿度过高易引起病原微生物孳生,饲料霉变造成肠道疾病发生。

湿度过低易引起雏鹑脱水和呼吸道病症,可通过地面洒水的方式来调节湿度。

五、饮水雏鹑一般是先饮水,后喂料。

在1~7日龄,可在饮水中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促进雏鹑卵黄的吸收,添加抗生素预防白痢,伤寒,水温最好是25∶左右的温开水。

鹌鹑的繁殖技术:孵化

鹌鹑的繁殖技术:孵化

鹌鹑的繁殖技术:孵化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鹌鹑,每产一窝蛋就停止产蛋,开始抱窝。

人工饲养的鹌鹑,由于人们的驯化和定向选育,产蛋量大大提高,但也丧失了就巢性。

必须通过人工孵化或由家鸡代孵才能繁殖。

1.自然孵化家庭小规模饲养鹌鹑,可采取自然孵化法。

常用体型较小、就巢性能好的母鸡代孵。

用母鸡代孵,一次可入孵种蛋30-35枚。

母鸡代孵时,在早、晚各喂一次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在孵化前期,母鸡离巢吃食排粪时,如气温较低,在巢上应盖毯子,以保温;如气温较高,或在孵化后期,可不盖,以起到凉蛋作用。

也可用鸽子代孵,每次6-8枚。

鹌鹑出雏后,应及时把雏鹌鹑取出,放到育雏器中育雏。

如不及时取走,可能会被代孵母鸡压死或踩伤。

如气温低,也可能被冻死。

2.人工孵化规模化饲养鹌鹑,一般采用人工孵化方法。

人工孵化鹌鹑的方法和所需条件,大致与孵化家鸡蛋相似。

但因鹌鹑蛋的蛋壳较薄,质地较脆,在孵化过程中,要细心操作。

人工孵化的关键是严格控制和灵活掌握好温度、湿度、翻蛋、凉蛋、通风、出雏等几个环节。

在孵化过程中,对这些环境都不能忽视,如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出问题,就可能造成损失。

(1)孵化方法人工孵化方法有炕孵法、缸孵法、煤油灯孵化、孵化器孵化等几种。

这些孵化方法,孵化原理基本一样,只要操作得当,都可获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孵化器孵化比较方便,有电源的地方,大多采用此法。

孵化鹌鹑的孵化器,与孵化禽蛋的孵化器基本相同,因此可用禽蛋孵化器来孵化鹌鹑,区别仅是因鹌鹑蛋较小而用不同的蛋盘。

市售的孵化器的种类和型号较多,根据蛋容量的大小可分为小、中、大、超大型等4类;按箱体的形状,分为平式、平面分层式、柜式等几种。

各饲养者根据饲养规模选购。

(2)孵化前的准备种蛋的选择:种蛋应新鲜,一般应选用5天以内所产的蛋,最多不能超过7天。

种蛋的大小要适中,蛋形正常。

蛋用型鹌鹑种蛋重10.5-12克,肉用型种蛋重14-17克。

不能选各种畸形蛋。

种蛋蛋壳应坚实,壳色正常。

最好选用开产后4-8个月的种蛋。

饲养鹌鹑的方法是什么

饲养鹌鹑的方法是什么

饲养鹌鹑的方法是什么鹌鹑的肉、蛋营养丰富,既是良好的食品,又是食疗中的珍品。

饲养鹌鹑是一项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养殖项目,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鹌鹑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鹌鹑的方法一、鹌鹑的育雏鹌鹑各阶段的划分,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根据其生理特性,大至可分为:1-15日龄为雏鹑,15-40日龄仔鹑,40日龄以后为成鹑。

鹌鹑的育雏是指1-15日龄的饲养管理。

鹌鹑的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羽毛脱换、生长速度很快。

初生重平均7-8克,1周龄时可达20-23克,平均日增重1. 86克左右,料重比1.4:1左右。

2周龄时可达40-42克,料重比2:1左右。

其羽毛的生长是伴随体重的增长而显示的。

一般1周龄时雏鹑体表的初级羽开始着生,主翼羽毛变粗,尾羽开始萌发。

4月龄雏鹑的主翼羽毛色呈芝麻状。

10日龄的雏鹑除腹部外,全身各处不易见到胎毛。

15日龄时,雏鹑的胎毛逐步变成初级羽。

30日龄时,家鹑的羽毛能换成永久羽,但脸颊下颌部的羽毛要到60日龄方能长好。

(一)育雏前准备工作育雏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食槽、水槽及育雏室的清洗与消毒,饲料、药物及用具准备,保温设备及试温。

从外地购进时,还需考虑购进量及运输设备等。

其各项准备工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考其它禽类。

(二)雏鹌鹑的饲养管理1、保温。

雏鹌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幼雏个体很小,相对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量较成鸡多,所以雏鹑对温度非常敏感。

保温条件比雏鸡要求更为严格。

育雏时在头三天内中心温度应达到38-40℃,在第一周内逐渐降至35-33℃,第二周32-29℃,第三周为28-25℃,第四周为24-21℃。

育雏器内温度和室温相同时,即可脱温。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为宜。

温度掌握不仅仅依靠温度计,更主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

同时,还应注意天气变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阴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2、饮水。

雏鹑经过长途运输或在孵化器内呆的时间过长,增丧失不少水分,应及时供给温水,使雏鹑恢复精神,否则会使雏鹑绒毛发脆,影响健康。

鹌鹑的饲养管理方法

鹌鹑的饲养管理方法

鹌鹑的饲养管理方法1、饲养管理育雏期鹌鹑1)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

远距离引种是,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

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

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

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龄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

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③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④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

⑤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

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

⑦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2、饲养管理育成期鹌鹑指15~35日龄(蛋用鹑)或40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

种用仔鹑均实行限制饲喂。

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成期结果(有时经育肥)时上市。

公鹑性成熟早于母鹑10~14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40日龄左右便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还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

种用仔鹑多在5~6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

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其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

欧美国家采用“平-笼”结合方法,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25日龄后再转入育肥笼育肥。

其笼高12厘米,80只/米2,暗光照,笼顶采用纱布或塑料网。

饲粮中可适当掺加能量与油脂饲料。

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防各种应激而致惊群,公母鹑应分笼饲养。

定期饲喂,喂后遮暗,为此可采用间歇光照制,即1小时照明、3小时黑暗,可获得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适时上市可获较低的料肉比。

同时应选择高产良种,完善饲粮配方与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鹌鹑育雏管理

鹌鹑育雏管理

鹌鹑育雏管理l.饮水管理1~35天为育雏期,雏鹑在喂料前一般是先饮水。

第1次饮水的水温最好是40℃左右的温水。

水槽要浅,以防止雏鹌鹑掉入水槽弄湿羽毛或被淹死。

如果用塑料饮水器,在水槽里加放小石子,填平槽沟,3~4天后即可把小石子撤去,或水槽面加铁丝网阻拦,只让鹌鹑伸头进去饮水。

每天换水2次,自由饮水,切忌断水。

2.喂料管理饮水之后,或饮水的同时喂料,一般在出壳20~24小时开食。

把料放在料槽让雏鹌鹑自由采食,有-部分雏鹌鹑啄食后,其他的雏鹑就会跟着寻觅采食。

以后每天加料二三次,自由采食,不得断料。

要保证有足够的吃料位置。

用巿场上的鸡花破碎料时,颗粒大,头几天的雏鹌鹑吞不下,要经粉碎才能进食,经l.5~2.0毫米筛的粉料可以进食。

3.垫料管理育雏笼育雏,头几天网上要垫l块编织袋,增加保暖效果。

尤其是气候寒冷的季节,必须垫编织袋或其他包装袋,防止冷风从承鹑网进入育雏笼。

鹌鹑就在垫袋上采食、活动和休息,不接触铁丝网。

4.温度和通风管理笼子网上育雏的保温方式多为电灯泡保温,每平方米的面积用l 只或2只40~l00瓦的电灯泡,根据雏鹌鹑的表现减少或增加瓦数,升高或降低灯泡的高度来调节育雏温度。

增加或减少通风换气的时间或次数控制笼温,即以打开顶板的宽度和时间来控制暖气的排出量,达到换气和散热的目的。

5.清除粪便管理第l周,3天清除粪便1次,以后每2天清粪1次,防止久不清粪发臭生虫,产生氨气和臭气。

6.光照管理在鹌鹑约3周(夏季2周)保温期间,用灯泡供暖,同时也照明,不必另加照明灯。

如用发热管或板供热时,要加照明灯,每层笼l只。

头5天光照强度稍大些,以便雏鹑采食,以后可以用弱光。

过了保温期,白天不用照明,但晚上要照明,如不照明,由于鹌鹑易受惊乱窜,挤压死亡是常见的事故。

有照明时,鹌鹑不易受惊,即使受惊挤压在-起,也会自然散开,不会压死。

同时,有照明也便于鹌鹑采食、饮水。

如果几小时不给鹌鹑饮水,对鹌鹑的生长影响很大。

鹌鹑的育雏综合技术

鹌鹑的育雏综合技术
问题。
记录产蛋量和蛋重
正常健康的鹌鹑产蛋量较高,蛋重 适中。如出现产蛋量下降或蛋重过 轻等现象,可能提示健康问题或其 他环境因素。
记录死亡率
如果死亡率过高,可能提示饲养管 理不当、环境恶劣或其他疾病等问 题。
保持卫生和消毒
定期清理粪便和更换垫料
01
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定期消毒
02
使用适宜的消毒剂对鹌鹑舍、饮水器、食槽等进行定期消毒,
温度和湿度管理
温度
雏鹌鹑对温度要求较高,刚出壳的雏鹌鹑要在35-37℃的保温箱内进行保温,随着日龄的增加,每周 可降低2-3℃,直到常温为止。
湿度
育雏前期的湿度一般保持在60%-70%之间,后期保持在50%-60%之间。湿度过高会使鹌鹑羽毛潮湿 ,容易引发疾病;湿度过低则容易导致鹌鹑脱水。
光照和通风管理
药物等。
寄生虫病
如蛔虫病等,症状包括食欲不振 、消瘦等。防治方法包括保持饲 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定期驱虫
等。
用药安全及注意事项
1 2
选用安全、高效的药品
选用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药品,避免使用禁药或 非法药品。
合理使用药物
根据病情和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过量 或滥用药物。
3
注意药物残留
选用低残留或无残留的药物,避免对环境和人体 造成危害。
确定养殖方式
根据鹌鹑的品种、生长阶段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如笼养 、平养、网上养殖等。
备好养殖场地和用具
01
02
03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通风向阳、无污染的场 地,同时要远离噪音和污 染源。
建设育雏室
根据养殖规模和方式,建 设适宜的育雏室,要求保 温、通风、透光、防潮、 易清洗消毒。

鹌鹑的育雏综合技术

鹌鹑的育雏综合技术

设备成本养殖所需设Fra bibliotek如孵化器、 饮水器、料槽等也是一笔 不小的开支。
防疫成本
为了保持鹌鹑的健康,防 疫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 开支。
养殖收益的计算
要点一
销售收入
鹌鹑养殖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销售鹌鹑及其产品,如鹌鹑蛋 、鹌鹑肉等。
要点二
附加收入
如利用鹌鹑粪肥销售、提供鹌鹑养殖技术咨询等也能带来 一定的附加收入。
产蛋期的管理
光照管理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促进种鹌鹑 产蛋。同时,注意光照强度的调
节,避免对种鹌鹑造成伤害。
饲料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种鹌鹑 的营养需求。同时,注意饲料的品 质和新鲜度,避免对种鹌鹑的健康 造成影响。
饮水管理
保持饮水清洁,满足种鹌鹑的饮水 需求。同时,注意饮水量的控制, 避免对种鹌鹑的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
提高养殖效益的途径
规模化养殖
通过规模化养殖,降低 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
养殖效益。
提高饲料转化率
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和 饲养管理,提高鹌鹑对 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
料成本。
防疫保健
加强鹌鹑的防疫和保健 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和死亡,提高养殖效益

产品深加工
对鹌鹑及其产品进行深 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加销售收入。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同时,根据当地疫情和鹌鹑生长情况 ,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提高鹌鹑的免疫力。
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鹌鹑患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观察鹌鹑 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用药的原则,避免滥用药物和过度治疗 。

鹌鹑育雏期饲养管理

鹌鹑育雏期饲养管理

2023-11-06contents •育雏前准备•育雏期饲养•育雏期疾病防治•育雏期日常管理•育雏期转栏和出栏管理•育雏期饲养管理总结与展望目录01育雏前准备鹑舍选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环境安静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屠宰场、化工厂等污染源。

鹑舍建造建造保温、防潮、通风良好的鹑舍,配备育雏室、饲养笼、饮水器、食槽等设施。

设施准备准备全价配合饲料,包括玉米、豆粕、麦麸、鱼粉等,同时备好添加剂和多维素。

饲料种类保证饲料新鲜,避免发霉变质,贮存于干燥、通风好的地方。

饲料贮存饲料准备消毒制度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鹑舍、饮水器、食槽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防疫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接种计划,并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消毒防疫准备02育雏期饲养育雏期间,应确保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以避免细菌感染。

保证饮水清洁饮水器选择饮水温度控制选择容量适中、方便取水的饮水器,并且要定期检查饮水器是否正常运行。

育雏初期,应将饮水温度控制在与室温接近,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饮水温度。

030201选择高质量的鹌鹑饲料,以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

饲料选择根据日龄和生长需求,合理安排每天的饲料喂养量,并逐渐增加喂食量。

饲料喂养保持饲料新鲜、无霉变,定期清理饲料槽,以确保鹌鹑健康。

饲料卫生育雏期间,应保持育雏室内温度稳定在35℃-37℃,以利于鹌鹑生长。

温度控制育雏室温度使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精确控制室内温度,并根据需要调整。

温度控制设备定期检查育雏室内温度是否适宜,以及鹌鹑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温度监测03育雏期疾病防治常见疾病及症状病症包括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等。

雏鹌鹑病毒性肠炎雏鹌鹑流行性感冒雏鹌鹑白痢病雏鹌鹑营养性贫血病症包括发热、呼吸困难、羽毛松散等。

病症包括腹泻、脱水、消化不良等。

病症包括生长缓慢、精神不振、羽毛松散等。

定期清洁鹌鹑舍,消毒笼具和饮水器等。

保持环境卫生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使用说明,定期为鹌鹑接种疫苗。

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八项措施(1)

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八项措施(1)

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八项措施(1)
一、加强种鹑饲养管理,提高种蛋质量。

加强孵化过程中的管理,严格控制孵化条件,并在孵化过程后期适时凉蛋,以提高健雏率。

另外,养鹑户进雏时应严加挑选,以减少弱雏的数量。

二、进雏前三天,育雏室要提前预温,使育雏室温度达到39摄氏度。

如采用煤炉供温,应安装烟囱,以防煤气中毒。

也可采用火道、火墙或暖风提温。

三、改多层立体育雏为单层平网育雏,网底距地面120厘米,密度为200只/平方米,分成4组,每组50只,以免密度太大造成挤压死亡。

此外为防止蹩腿,刚开始可在育雏笼内铺上粗棉布或麻袋布,不能用太光滑的纸或塑料布,以免雏鹑运动时因打滑而扭伤关节。

四、饲喂与饮水。

雏鹑一般出壳20小时开食,饮水在开食之前。

所以进雏后马上让其饮水。

一般1~10日龄前饮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

1~2日龄可自由饮0.01%高锰酸钾水,这主要是因为雏鹑喜红色,可增加雏鹑饮水量、防止脱水,还可起到杀灭饮水及部分肠道中的细菌哟作用,提高机体抗病力,增力健雏率。

同时要供给雏鹑易消化、营养全面的日粮。

一般1日龄喂4次,2~5日龄喂8次,6~20日龄喂6次。

另外注意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

撒料要厚薄适中,以0.5厘米为宜,太薄采食困难易吃不饱饿死,太厚又容易眯眼,造成瞎眼。

7日龄后换用
雏鸡料塔饲喂。

鹌鹑的繁殖技术:孵化

鹌鹑的繁殖技术:孵化

鹌鹑的繁殖技术:孵化简介鹌鹑(学名:Coturnix coturnix)是一种小型的候鸟,常见于亚洲和欧洲地区。

鹌鹑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鹌鹑养殖过程中,孵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鹌鹑的孵化技术,包括孵化环境、孵化设备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等。

孵化环境温度鹌鹑的孵化温度是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适宜的孵化温度为37.5摄氏度。

孵化箱中应使用恒温器来调节温度,并保持稳定。

在孵化箱中,可以使用温度计来监测温度,确保始终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湿度湿度对于鹌鹑的孵化也非常重要。

适宜的湿度可帮助维持鹌鹑胚胎的健康发育。

通常,孵化箱内的湿度应控制在50%到60%之间。

可以通过在孵化箱中放置一盘水来增加湿度。

同时,应定期检查湿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通风良好的通风对于鹌鹑的孵化非常重要。

合适的通风可以保持空气新鲜,帮助鹌鹑幼鸟更好地呼吸。

为了确保适当的通风,可以在孵化箱中设置通风孔,或使用风扇进行通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通风过强可能导致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孵化设备孵化箱孵化箱是鹌鹑孵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它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并保护鹌鹑胚胎的健康发育。

孵化箱应具备以下特点: - 保温性能良好,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 - 具备适当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 - 容纳鹌鹑蛋的能力,并提供合适的孵化格栏。

孵化器孵化器是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关键设备。

现代孵化器通常配备了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能够提供稳定的孵化环境。

一些高级孵化器还具有自动翻蛋功能,以保证鹌鹑胚胎的正常发育。

选择孵化器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来进行选择。

孵化器备用电源在孵化过程中,稳定的电源供应非常重要。

一旦停电,温度和湿度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孵化失败。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使用备用电源,例如UPS(不间断电源)。

备用电源可以在停电时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维持孵化箱的正常运转。

孵化过程鹌鹑蛋的选取在孵化之前,需要仔细检查所选的鹌鹑蛋是否健康。

鹌鹑怎么养殖方法,养多久开始产蛋

鹌鹑怎么养殖方法,养多久开始产蛋

鹌鹑怎么养殖方法,养多久开始产蛋1、育雏:在木箱中安装灯泡,使温度上升至36°C,然后放入小鹌鹑,前3天要注意保持24小时的光照时长,待喂食时将碎米、麦粉调成糊状,饲喂2-3天后改喂混合饲料。

2、产蛋:鹌鹑年龄达到40天左右便可性成熟,此时要饲喂富含营养的饲料,并提供16小时/天的光照时长,光照不足时要补光。

3、卫生:做好卫生、疾病预防工作,养殖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

一、鹌鹑怎么养殖方法1、育雏(1)在木箱内吊一些灯泡,使箱内温度达到36°C左右,待小鹌鹑孵化出来且羽毛干燥后,将其放入箱中(养殖规模较大时应使用保温设备)。

(2)饲养前3天要全天保持光照,待小鹌鹑适应环境后可降低光照时长。

(3)喂食时,可将碎米、麦粉和水搅拌在一起,调成糊状,然后开始饲喂。

饲喂量不宜过多,避免食物变质。

(4)饲喂2-3天后可投喂混合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

15天后,小鹌鹑逐渐出现进食规律,此时每天可饲喂6次,30天后每天饲喂4次。

2、产蛋(1)鹌鹑的年龄达到40日龄左右即可性成熟,此时要为母鹌鹑提供营养充足的饲料,以保证其营养需求。

(2)每天要确保母鹌鹑接受到16小时的光照时长,若光照不足,需进行人工补光(弱光即可)。

3、卫生(1)鹌鹑不易患病,但养殖期间依然要做好卫生工作,并做好疾病的预防措施。

(2)定期消毒,让鹌鹑生活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二、鹌鹑养多久开始产蛋1、产蛋时间(1)鹌鹑被饲养42-45天左右即可开始产蛋,产蛋时间一般是下14点至晚上20点,经过8-10个月后产蛋量就会下降。

(2)产蛋期间要确保饲料里面的粗蛋白质含量达到28%左右,而且要添加磷元素、钙元素。

\2、产蛋数量(1)中国白羽鹌鹑:年产蛋量一般为265-300枚左右。

(2)日本鹌鹑:年产蛋量一般为250-300枚左右。

(3)朝鲜鹌鹑:年产蛋量一般为260-280枚左右。

(4)爱沙尼亚鹌鹑:年产蛋量一般为315枚左右。

鹌鹑五个孵化方法

鹌鹑五个孵化方法

鹌鹑五个孵化方法鹌鹑是最小的家禽之一,既产肉也产蛋,具有一定的养殖前景,为了满足养殖需求,对鹌鹑可以采取人工孵化,现将鹌鹑五个孵化方法介绍如下:一、自然孵化法1、选择体型小、抱窝性强的母鸡代孵,一次可孵种蛋30~40枚。

孵化前期,当母鸡离巢吃食时,如果气温较低,应在窝上加盖棉毯等保温。

孵化过程中要防止母鸡踏破种蛋。

2、用鸽子代孵,每次可放入孵种蛋6~8枚。

方法:在鸽子下蛋后准备孵化时将鸽蛋取出,放入鹌鹑蛋即可。

雏鹑出壳后,要及时将其取出放入育雏器内。

二、热水缸孵化法用口径一致的水缸、铝盘各1只和保温用的棉被等进行孵化。

将种蛋每30~40个放入一小网袋,然后放入铝盘内。

水缸外用棉絮等包紧保温,内放入50℃~70℃的温水,水量以不会接触放入的铝盘底为准。

将铝盘放在水缸上,再盖上棉被。

开始入孵时缸内温度可略高些,同时盘内边上蛋与中间蛋温差较大,要多进行几次翻蛋,使蛋温基本一致后,每4~6小时翻蛋1次。

缸内的水一般每天换1~2次,每次只换一部分水。

孵化时可在铝盘内放一支温度计以便掌握温度变化。

三、电热毯孵化法在电热毯的下面先铺一层棉絮,毯上再盖一层棉毯,上面再平放数根3~5厘米见方的方木棍,将蛋盘放在方木上,可叠放2~3层,上盖棉被,然后通电加温。

入孵后10~12小时,每隔30分钟检查1次温度,以后可通过电热毯的开、关,翻蛋,晾蛋,盖被的厚薄等控制温度。

每天翻蛋5~6次。

四、火炕孵化法是适宜于在北方地区采用的一种孵化法。

做一土坯火炕,然后在炕床上进行孵化,方法基本上与电热毯法相似。

五、机器孵化法市售的孵化机种类很多,凡用于禽蛋的孵化机均可用来孵化鹌鹑,只是将蛋盘的承蛋间距改为2.6厘米即可。

鹌鹑育雏的关键技术

鹌鹑育雏的关键技术

鹌鹑育雏的关键技术鹌鹑体形小,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上好的营养补品。

现就鹌鹑育雏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育雏前准备用生石灰消毒场地,清洗用具和栏舍,然后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最后把清洗好的用具、垫物放进栏舍,每立方米用12克高锰酸钾和20毫升福马林(另加水20毫升)密闭熏蒸消毒。

进雏前两天,进行通风换气,把舍温升高至30~32摄氏度,并保持恒定。

2 先饮水后开食出壳后先把雏鹌鹑放在育雏室里1小时后开始饮水,第1天饮5%~8%的葡萄糖水,连饮两天,饮水后1小时用纯玉米粉,按每100只鹌鹑加入4个鸡蛋黄。

饲料配方(%)为:玉米52、豆饼28.4、鱼粉10、麸皮5、骨粉1、多种维生素1、微量元素1、细砂1.6,自由采食。

必要时,另加药物防病。

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16~18克。

3 保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育雏的温度:1~3日龄为38~36℃;4~6日龄为36~35℃;7~12日龄为34~31℃;13~15日龄30~28℃;16~40日龄为28~20℃。

一般21~28日龄后视天气情况脱温饲养,育雏施温要看温度计、群体大小、天气变位和鹌鹑状态。

头1周的湿度控制在65%~70%,以后控制在50%一60%。

第l周的光照时间为24小时,8~14天为16小时,15~40天为10小时,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光源用白炽灯,在自然光照时间较长的季节,要把窗户遮好,保持光照时间和照度。

4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1~7日龄120只,8~14日龄100只,15~21日龄80只,22~30日龄50只,31~40日龄40只,根据鹌鹑群体的情况调整饲养密度,夏天要低一些,冬天可以高一些,一般可以有10%的增减幅度。

5 分群与限饲 3周龄时,根据外貌特征进行雌雄分群饲养,并结合育雏饲粮向蛋用饲粮混合过度的方法进行,适当限饲。

6 适时转栏 40日龄左右,大约有2%的鹤鹑开产时转栏。

鹌鹑幼雏养育方法与技术要点

鹌鹑幼雏养育方法与技术要点

鹌鹑幼雏养育方法与技术要点刚出壳的雏鸟腹内的蛋黄还没有被吸完,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还不健全,自己几乎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保温很重要。

对刚孵化出壳的鹌鹑幼雏要加温保护,这有利于鹌鹑幼雏将腹内的蛋黄迅速吸收完毕和收脐良好的关键。

所以,接雏用的纸盒、纸箱里面要放有棉花或碎布才能有利于雏鸟保暖,能放个热水袋或热水瓶则更好。

同时,盛装鹌鹑幼雏的纸盒或纸箱里面不要垫光滑的纸,因为鹌鹑幼雏脚软无力,容易滑倒,或双足分开,造成人为的脚跛而影响成活率。

鹌鹑幼雏取回家后,应立即加温,使育雏箱内的温度达到38℃。

这个温度比孵箱内的温度略高些(雏鸟出壳的温度要求在37-37.6℃)。

育雏箱最好是用纸箱做。

若大批饲养,育雏箱一般还要分栖室及运动场地两部分,栖室可以纸箱代替,运动场可用木条或竹片钉成,底部用布垫好。

因为在自然育雏时,幼雏是在母鹌鹑腹下取暖的,所以幼鹑的头部对热和光较敏感。

因而育雏的温度最好从育雏箱的上方供给。

如果从下面供暖,往往会使鹌鹑的足趾变软。

在育雏期间,幼鹑整日寻食,在光照下才能发育,故一天要保持24小时光照,生活环境的温度也不能低于32℃。

两周龄后,一天有16个小时光照即可。

若想提早成熟,6周龄前仍要保持每天24小时光照。

总之,鹌鹑栖息时散卧则说明温度适宜,若打堆,挤成一团则说明温度不够。

育雏箱里的温度切忌忽高忽低,变化剧烈。

温度过低,幼鹑易蓉凉拉稀,发生感冒,幼雏腹中尚未吸收完的蛋黄也因为低温而不能继续正常吸收。

温度过高,则容易患呼吸器官病或引起啄脚、食羽等恶癖。

除了保温,开食对鹌鹑雏鸟的成活率关系也很大。

开食,顾名思义,就是第一次开始喂食料和水。

幼鹑出壳后约30小时内,主要还是靠吸收体内的蛋黄来维持身体的消耗,应选择出壳后的第30小时后开食较为合理。

开食前,育雏箱内光照要先暗30分钟,让幼雏得以休息复原,渐渐活动频繁,寻找食物,这时才第一次喂食。

为了补充幼雏出壳时所消耗的水分和利于排尿、继续吸收蛋黄等,应先给水饮,过一小时再喂饲料。

鹌鹑育雏期的饲养方法

鹌鹑育雏期的饲养方法

02
03
04
备足饲料、饮水器、食槽等饲 养用具。
准备温度控制设备,如加热器 、保温箱等,确保育雏温度适
宜。
准备好疫苗、药物、消毒剂等 防疫用品。
根据需要,准备适当的饲养人 员和工具,如饲料搅拌机、称
重设备等。
CHAPTER 02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饮水管理
01
02
03
饮水器选择
选择容量适中、易于清洗 和消毒的饮水器,确保水 源清洁卫生。
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
保持育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 高或过低,影响鹌鹑的生长和发
育。
湿度控制
合理控制育雏室内湿度,湿度过高 会导致鹌鹑呼吸困难,湿度过低则 会引起皮肤干燥等问题。
通风换气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避免有害气体积累对鹌鹑产生不 良影响。
CHAPTER 03
育雏期的疾病预防
免疫接种
02
考虑鹌鹑的繁殖周期,一般从出 壳到产蛋需要30-40天,因此育 雏时间应提前30天左右进行。
清理消毒育雏舍
将育雏舍内的杂物、垃圾和残留物彻底清理干净。 使用高压水枪冲洗舍内墙面、地面和设备,确保冲洗干净。
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育雏舍进行全面消毒,可采用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等方法。
备齐育雏所需物品
01
选用合适的饲料
为了提供足够的能量,需要选择含有适当能量水 平的饲料。例如,可以选择含有大量谷物和油脂 的饲料。
调整饲料配方
根据鹌鹑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变化,需要适时调整 饲料配方,以确保能量供应的平衡。
蛋白质需求
确定适当的蛋白质水平
01
为了满足鹌鹑的生长发育需求,需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如果
蛋白质不足,鹌鹑的生长速度会减慢,体重也会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鹌鹑的育雏技术
鹌鹑是公认的高产高效特禽,它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饲料报酬高,而且蛋、肉营养价值普遍高于鸡蛋、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新手在养殖时,育雏技术极为重要,下面和松鼠哥一起来了解了解鹌鹑育雏技术吧。

1、温度湿度
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前三天要保持在37-36度,4-10天保持在35-32度,之后每周要降低温度2-3度,直至脱温后,保持温度在22-25度之间。

在育雏前期,因为适温高,所以鹌鹑排泄小,室内也比较干燥,所以要在地面适当的洒水,控制相对湿度在60%-65%左右,随着鹌鹑排泄量增加,湿度也会变化,每天及时通风排湿,保持湿度在55%-60%左右。

2、饮水开食
在开食前2小时应该给鹌鹑苗饮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水,给肠道消毒,~3天饮温开水,水中加适量葡萄糖。

一般在鹌鹑出壳后24小时开食比较好,第一天喂开食料,将半熟小米混合蛋黄撒在食盘上或比较粗糙的纸上,绝不可以撒在塑料薄膜上;因为鹑苗腿细无力,很容易在塑料薄膜上面打滑,稍有不慎便会造成终身残废。

之后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28%的混合料,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

3、免疫注射
雏鹌鹑体质虚弱,所以要及时接种各种疫苗和预防用药,要根据当地疾病流行选择疫苗接种,而且不宜同一天接种两种疫苗。

在喂食饮水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预防药剂,预防疾病发生,使其安全生长发育。

4、公母分群
鹌鹑性成熟早,有些母鹌鹑35日龄就开户,如果公、母同笼饲养,不仅会造成饲料浪费,还会影响母鹑产蛋,不利于饲养。

所以在20日龄时,可根据叫声和颈下毛色是否发红来挑出公鹑单独育肥出售,而对准备留种的鹌鹑可按公、母1∶3的比例留种。

以上是鹌鹑的育雏技术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