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药管理

合集下载

12第八章中药

12第八章中药

第八章、中药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和方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数千年来,中药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在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节中药的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寒、凉--能治疗温热性疾病温、热--能治疗寒性疾病。

附:平性--即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中药平和的药物。

(二)五味1、辛: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如解表药、理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

用于治疗表证、气滞及血瘀证。

2、甘:能补、能和、能缓。

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

补益药、调和药、止痛药多具有甘味。

用于治虚证、脏腑不和、拘挛疼痛等证。

3、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缩尿、固崩止带药多具有酸味,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证。

4、苦:能泻、能燥,具有通泄、燥湿作用。

如清热燥湿药多具有苦味,用治实火、湿热等证。

5、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

如泻下药、软坚药、多为咸味,用治大便秘结、瘰疬、瘿瘤、癥瘕等证。

附:淡味:即无明显的味道,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尿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三)升降沉浮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

升:上升提举升阳发表,驱散风寒质地轻清空虚浮:向外发散涌吐开窍味辛甘淡升浮药:大多温热属性为阳降:下达降逆清热泻下重镇安神质地重浊坚实沉:向内,收敛利尿渗湿消食导滞熄风通络止咳平喘沉降药:大多寒凉味酸苦咸属性为阴附:有些药物存在双向性,或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显,如麻黄等。

(四)归经药物对机体的某些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如酸枣仁养心安神,归心经,麻黄止咳平喘,归肺经。

中药资源学 第八章 中药资源评价与管理

中药资源学  第八章 中药资源评价与管理

再生能力(R) (再生能力强弱及生长势)
1. 生长十分缓慢的小型植物或稀有植物 2. 生长一般的小型植物、中型植物 3. 生长迅速的大、中型植物
频度(F)
1. 稀有植物
(在一个自然或行政区域调查时根据见到次 2. 常见到,但不出现在整个调查区域
数评定)
3. 调查区域内的随遇种
多度(A)
1. 个体数量稀少,个体小
中药资源学
第八章
中药资源管理与评价
第八章 中药资源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评价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评价
中药资源评价是按照评价原则或标准对某区域的中 药资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和估价。
目的:为中药资源产业进行投入与产出平衡核算, 扩大社会再生,加强经济与生态管理,纳入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谋求产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
的方法。该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可以考虑某些数 学方法不易包括的非数量因子及其变化情况。缺点是 主观性较大,判定误差较大,不易进行横向比较。 评价项目划分等级标准(张朝芳,1984)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评价——中药资源的效益评价
(四)中药资源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 极限条件法:是将植物资源质量评定的最低指标
一、一 (2)明确评价系统的主要属性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6)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7)评价结果分析 (8)做出评价及结论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评价——中药资源的效益评价
(二)中药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
3、中药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一、一
方法
成本
结果
最小成本分析
货币值
结果相同

第八章 中药管理

第八章 中药管理

1、自然属性分类法
1、自然属性分类法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多系栽培。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地。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全草入药
2. 功能(功效)分类法
解表药--白芷(发散风寒)
对于风寒感冒,应该用辛温的解表药以宣肺散寒的药物,对于风热感冒 应该使用辛凉的解表药物,对于暑湿感冒则应该用清暑祛湿解表的药物 。
一、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中药的概念-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和 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经净选,切片或进行 特殊加工炮制后具有一定规格的制成品。最初,饮 片是指取药材切片作煎汤饮用之义。 广义 狭义 凡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全部 药材统称“饮片” 指切制成一定形状的药材
(二)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及采取的措施 1.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2.建立科学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 (1)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 范研究 (2)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 量控制技术研究 (3)大力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 加强中药产品研制开发 4.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怀 孕 妈 妈 不 能 闻 的 花 香
2.一品红。一品红花朵艳丽,绽放长久。一品红 全株有毒,其茎叶中白色乳汁,极容易沾在人手 和臂上,使皮肤产生红肿等过敏症状
怀 孕 妈 妈 不 能 闻 的 花 香
3.万年青。万年青叶子的颜色先是绿色,后变成艳红色,具 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其花叶内含有草酸和天门科素, 孕妇误食以后,会引起口腔咽喉、食道、胃肠肿瘤,甚至伤 害声带,会使人变哑,对胎儿的影响也很大。
2.促进民族药的研发和 产业化,促进民族药标 准提高; 3.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 护。

第八章 中药管理

第八章 中药管理

“东阿”牌阿胶
以优质纯驴皮,得天
独厚的东阿优质地下 水,采用精湛科学工 艺熬制浓缩而成。科 学研究表明:东阿阿 胶含有十八种氨基酸, 20多种益于人体微量 元素。
3. 申请程序 4. 保护措施 1) 保密 2) 专属生产, 不得仿制
保护期限

5.
一级:30年、20年、10年 二级:7年 延长:一级小于等于第一次, 二级:7年
第四节

GAP
1. 我国目前存在问题 2. GAP概况 3. GAP介绍


课后题: 思考1、5、6、7
同仁牛黄清心丸 —— 98年被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为北京同仁堂十大名
药之一。 同仁牛黄清心丸 处方来源于宋代《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 同仁堂在此古方基础 上加减化裁,使之成 为治疗风痰病的著名 成药。
国公酒
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功能与主治:散风祛 湿,舒筋活络。用于 经络不和、风寒湿痹 引起:手足麻木、半 身不遂,口眼歪斜, 腰腿酸痛,下肢痿软, 行步无力。
第八章
中药管理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中药现代化

2 熟悉中药管理相关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药概念;
中药现代化; 中药管理规定
第一节
包括 中药材 中成药 民族药
中药管理有关规定
一.中药概念:
鸡血藤─密花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密 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茎藤。 性味 性温,味苦、甘。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 通络。用于月经不调、 血虚萎黄、麻木瘫痪、 风湿痹痛。
等级划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药品种,可以申请一级保护:

中药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中药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中药储存养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保护中药材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药材生产、经营、使用等单位。

第三条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四条中药材的储存养护工作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中药材质量和使用效果。

第五条中药材储存养护工作的具体事项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中药材的储存养护应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遵守节能减排的要求。

第七条中药材应储存于专用储物间、仓库等地方,不得与有毒物品等混存。

第八条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第二章中药材储存环境管理第九条中药材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防潮,温度、湿度适宜。

第十条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避免暴晒、受潮、受热,避免与有毒气体接触。

第十一条中药材库房应保持整洁,库房内温度、湿度应符合储存要求,应有专人定时清洁、检查。

第十二条中药材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应使用专用仪器定期检测。

第十三条中药材储存环境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潮湿地区应加强防潮措施。

第十四条中药材库房应禁止烟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第十五条中药材库房内不得存放食品、化学品、荧光剂等有害物品。

第十六条中药材储存环境应安全可靠,设有防火设施和防雷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七条中药材库房应定期清理油污,加强防火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第三章中药材的分类储存第十八条中药材应按照不同的性质、用途分类储存,避免混存造成交叉感染。

第十九条中药材应分类存放于专用货架、货柜等设备上,标明名称、数量等信息。

第二十条中药材的分类应根据其化学成分、药效等特性进行,保持分类明确、整齐有序。

第二十一条中药材存放时应避免摞放过高、过密,以免压坏变形,影响品质。

第四章中药材的养护管理第二十二条中药材的养护工作应加强日常监测,检查变质情况,及时处理。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八章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第一节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一、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一)虫蛀虫蛀,是指饮片被虫蛀蚀,从而降低疗效或失去药用价值的现象。

虫蛀对中药的危害较为严重,是常见的一种质量异常现象。

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蛀虫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故含上述成分较多的饮片最易生虫,如白芷、北沙参、薏苡仁、柴胡、大黄、鸡内金等。

(二)霉变当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遇到适宜的温度(20℃~35C),即可萌发菌丝,并分泌酵素。

凡含有糖类、黏液质、淀粉、蛋白质及油类的饮片较易霉变,如牛膝、天冬、马齿苋、菊花、蕲蛇、五味子、人参、独活、紫菀等。

(三)泛油泛油习称“走油”。

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外界作用下形成泛油变质,如当归、苍术等;含糖量多的饮片,常因受潮而造成返软而“走油”,如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等。

(四)变色由于保管不善,某些饮片的颜色由浅变深,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有些饮片由深变浅,如黄芪、黄柏等;有些饮片由鲜艳变暗淡,如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花类药。

(五)气味散失环境温度过高,使含挥发油的药物如肉桂、沉香等,温度越高挥发油挥发的越快;豆蔻、砂仁粉碎后气味会逐渐挥发散失。

(六)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药物。

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七)潮解潮解,习称返潮、回潮,是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

如青盐、咸秋石、芒硝等。

(八)粘连粘连,如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天冬、熟地等。

(九)腐烂如鲜生姜、鲜生地、鲜芦根、鲜石斛等。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常见的变质现象有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等。

(一)虫蛀易虫蛀的常见剂型有蜜丸、水丸、散剂、茶瞌剂等。

(二)霉变易霉变的常见的剂型有蜜丸、膏滋、片剂等。

(三)酸败易发生算呗的剂型有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等。

(四)挥发高温下中成药所含挥发油或乙醇的散失,如芳香水剂、酊剂等。

药事法规第八章 中药管理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中药饮片和中药品种保护

药事法规第八章 中药管理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中药饮片和中药品种保护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对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划分为一级和二级进行管理。
中药一级保护品种
中药二级保护品种
申请一级保护品种的应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①对特定疾病有特 殊疗效的;②相当于国家一级保 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 ③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 保护期限:分别为30年、20年、 10年
申请二级保护品种的应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①符合上述一级保护的品 种或者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 ②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③从 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及特殊 制剂 保护期限: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保 护期限为7年;期满后可以延长7年
1.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3)医疗机构中药饮片
采购
加工
使用
严禁医疗机构从 中药材市场或其 他没有资质的单 位和个人,违法 采购中药饮片调 剂使用
医疗机构如加工少 量自用特殊规格饮 片,应将品种、数 量、加工理由和特 殊性等情况向所在 地市级以上食品药 品监管部门备案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 《医院中药饮片管 理规范》的规定使 用中药饮片,保证 在储存、运输、调 剂过程中的饮片质 量
1.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1)中药饮片生产的管理
1.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
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
GMP证书》
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
中药饮片生
管理部门要求炮制
产的管理
2.必须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使 用符合药用标准的中药材,并 应尽量固定药材产地
4.严禁生产企业外购中药饮片半 成品或成品进行分包装或改换包 装标签等行为
1.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2)中药饮片经营的管理
中药饮片经营企业必须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 GSP证书》,必须从持有《药品GMP证书》的生产企业或持有 《药品GSP证书》的经营企业采购。 严禁经营企业从事饮片分包装、改换标签等活动。 严禁从中药材市场或其他不具备饮片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或 个人采购中药饮片。

第八章药品的保管与养护

第八章药品的保管与养护

第八章药品的保管与养护【掌握】一.影响药品质量的基本因素(1)环境因素:①日光日光中的紫外线对药品变化起着催化作用,加速药品的氧化、分解。

②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药品质量影响较大。

氧气易使某些药物发生氧化作用而变质。

二氧化碳被药品吸收,发生碳酸化而使药品变质。

③湿度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叫湿度。

湿度太大能使药品潮解、液化、变质或霉败,湿度太小,也容易使某些药品风化。

风化后的药品,其化学性质一般并未改变,但在使用时剂量难以掌握,特别是剧毒药品,可能因超过用量而造成事故。

易风化的药品有硫酸阿托品、硫酸可待因、硫酸镁、硫酸钠及明矾等。

引湿大多数药品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引湿。

结果使药品稀释、潮解、变形、发霉等。

易引湿的药品有胃蛋白酶、甘油等。

④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使药品变质。

温度过高与药品的挥发程度、形态及引起氧化、水解等变化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大关系。

温度过低又易引起冻结或析出沉淀。

⑤时间有些药品因其性质或效价不稳定,尽管贮存条件适宜,时间过久也会逐渐变质、失效。

(2)人为因素:①人员设置;②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情况,如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施及监督管理状况;③药学人员药品保管养护技能以及对药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责任心的强弱,身体条件、精神状态的好坏等。

(3)药物本身因素:水解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属于这类降解药物的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如硝酸毛果芸香碱,华法林钠均有内酯结构)、盐酸普鲁卡因的水解可作为这类药物的代表,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与二乙胺基乙醇,此分解产物无明显的麻醉作用。

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水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稀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氧化也是药物变质最常见的反应。

具有酚类(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烯醇类(代表药物是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两个烯醇基,极易氧化,且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易氧化。

)、芳胺类(代表为丁卡因)、吡唑酮类(安乃近、保泰松)、噻嗪类(氢氯噻嗪)结构的药物较易氧化。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第八章中药的贮藏与养护1、引起中药酸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油脂B:皂苷C:色素D:有机酸E:生物碱【答案】A2、最易散失气味的中药饮片是A:大黄B:肉桂C:乳香D:泽泻E:山药【答案】B3、易吸潮变软发黏的饮片是A:酒当归B:醋香附C:炒白术D:炙甘草E:煨葛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药饮片贮藏中常见的质量变异。

易吸潮中药饮片:中药饮片遇水吸潮变软的很多,蜜炙的如炙甘草、炙黄芪、炙枇杷叶等;含黏液质多的中药饮片如枸杞、黄精等;含糖类多的中药饮片如党参、玉竹等;盐炙的盐附子、盐苁蓉等;此外,还有树脂类,如乳香、没药等都易吸潮变软。

4、下列易泛油的中药饮片是A:大黄B:黄柏D:黄芪D:白芍E:当归【答案】E5、中药饮片变色的内因是A:氧气B:成分C:氧化D:温度E:湿度【答案】B6、下列属中药变质现象的是A:水分多B:杂质多C:破碎多D:结块E:变色【答案】E7、下列易虫蛀的中药饮片是A:黄柏B:商陆C:白芷D:龙胆E:牛膝【答案】C8、引起花类药材变色的主要因素是A:日光B:空气C:温度D:湿度E:霉菌【答案】A9、最利于蛀虫生长繁殖的温度是A:15℃~25℃B:20℃~30℃C:25℃~36℃D:18℃~35℃E:20℃~3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蛀虫生长繁殖的条件。

蛀虫生长繁殖的条件:温度18℃~35℃,中药饮片含水量在13%以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0%以上,含淀粉、脂肪、糖类、蛋白质类的中药饮片就会被虫蛀。

蛀虫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饮片的含水量和成分等。

10、最易霉变的剂型是A:丸剂B:合剂C:酊剂D:针剂E:糖浆剂【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成药贮存中常见变异现象的掌握。

中成药品种、剂型很多,对其养护不当,也会发生变异,并往往与其剂型有关,特别是丸剂易生虫、霉变,尤其是蜜丸,极易吸空气中的水分而发霉、虫蛀。

其次是水丸、糊丸,是我们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11、饮片的水分一般不宜超过A:7%B:9%C:11%D:13%E:15%【答案】D12、极易霉变的环境条件是A:温度20℃~35℃,相对湿度75%以上B:温度20℃~35℃,相对湿度75%以下C:温度10℃~20℃,相对湿度75%以上D:温度10℃~20℃,相对湿度75%以下E:温度20℃~35℃,相对湿度60%以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药饮片贮藏中常见的质量变异。

2024.7《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2024.7《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药标准管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管理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的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和省级中药标准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经验,体现中药特点,鼓励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标准中应用,支持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提高中药质量可控性。

第四条坚持科学、严谨、实用、规范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制定中药标准,兼倾标准的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五条坚持以临床为导向,加强中药监管科学研究,科学设置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联的项目和指标。

第六条坚持对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根据关键质量属性及产品特点,建立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控制项目、方法和指标,保障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第七条关注中药质量安全风险,结合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外源性有害成份及内源性有毒成份等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置必要的控制项目和限量要求。

第八条倡导绿色低碳的标准发展理念,提倡使用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

减少使用有毒试剂,鼓励开展有毒试剂的替换研究,降低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和危害。

第九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的药品标准在质量控制理念、技术要求、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应当保持协调,注重彼此之间内在质量的关联性。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中药标准的研究和提高,加大信息、技术、人才和经费的投入,并对中药标准提出合理的制定或者修订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十一条中药标准的起草单位应当合理评估制定标准所需样品的批次及数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符合要求;应当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提取物标准研究用样品所用中药材基原进行鉴定或者追溯,保证基原准确。

第八章 现代中药养护新技术

第八章 现代中药养护新技术
雄鸽的的精子畸变而产出残疾的鸽子
第一节 无污染药材对抗 同贮养护
对抗同贮:对抗同贮也称异性对抗驱虫养 护,是利用不同品种的药材所散发的特殊 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去霉化学成分 来防止另一种药材发生虫蛀、霉变等变质 现象的一种贮存养护方法。 简言之,就是利用不同性能的中药具有相 互制约虫害的作用来进行药材贮藏保管的 一种养护方法。
4、除氧剂封存养护技术 :除氧剂是由
经过特殊处理的活性铁粉制得的化学物质,它和空 气中O2接触就起化学反应,达到除O2的目的。 优点:效果可靠、操作简便、性能安全。
使用注意事项
(1)除氧剂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一次使用后, 不要再次使用。
(2)除氧剂沾上油和水,吸O2能力就会下降。 (3)暂不使用的除氧剂应保存于冷暗干燥处。
一、泽泻、山丹存药鹿皮茸与山花丹药椒护皮两法相同宜贮能防虫保色
泽泻和山药易桂生圆拌虫蜜,色丹不变皮易变色,三者交互层层存放,或泽
泻与山药分别与丹皮存放,可防止泽泻、山药生虫,丹皮变色。
二、藏红花与冬虫芡实夏巧草与大藏同蒜红放贮花巧能贮冬防虫虫夏草
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于低温干燥的地方,可使冬虫夏草久
7、核辐射灭菌
应用放射性60钴产生的γ射线或加速产生的β射 线辐照药材与物质时,附着在物质上的霉菌、害虫 吸收辐射能和电荷,很快引起分子电离,从而产生 自由基。这种自由基经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反应过程 诱发射线化学的各种过程,使机体内的水、蛋白质、 核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发生不可逆转变化,导 致生物酶失活,生理生化反应延缓或停止,新陈代 谢中断,霉菌和害虫死亡,故能有效地保护药材和 物质的品质,相对地延长贮藏期。
算一算帐
降低成本:甲苯价格最低,7元/kg;异丙醇、 醋酸乙脂12元/kg;用甲苯生产一个月,需 一万元;用异丙醇等,需一万八,差价八千。

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

附件 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质量管理2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4第三章机构与人员4第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5第五章生产基地6第一节选址要求6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7第六章种子种苗与种源7第一节种子种苗或者种源要求7第二节种子种苗与种源管理8第七章种植与养殖9第一节种植技术规程9第二节种植管理10第三节养殖技术规程11第四节养殖管理13第八章采收与产地初加工14第一节技术规程14第二节采收管理15第三节产地初加工管理15第九章包装、放行与储运16第一节技术规程16第二节包装管理17第三节放行与储运管理18第十章文件18第十一章质量检验20第十二章自检20第十三章投诉与召回21第十四章附则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合用范围) 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种植、养殖或者野生抚育中药材的全过程。

第三条(发展理念)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组织中药材生产,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第四条(诚信原则) 企业应当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五条(风险管理)企业应当根据中药材生产属性开展质量风险评估,明确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质量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生产与质量控制、预防措施。

第六条(规范管理) 企业应当对基地规划,种子种苗或者种源、农药与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田偶尔饲养管理措施,采收加工,包装储运和质量检验等各环节实行规范管理。

第七条 (基本条件) 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人员、设施、设备等,确保生产和质量管理顺利实施。

第八条(五统一) 结合中药材生产特点,企业应当统一规划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与种源、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统一种养场地管理措施,统一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方法,统一包装与贮藏方法。

第八章-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第八章-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冰片
亦有用松节油经一系列化学方法 工艺而得。其可用于闭证神昏、 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 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有毒慎 用
芒硝
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 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常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 便燥结,肠痈肿痛等病症的治疗; 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明矾
抗菌作 用、收 敛作用 等,可 用做中 药
咸秋石
用食盐 与泉水 煎熬而 成
功效: 滋阴退 热
青盐
治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痛, 风眼烂弦,牙痛
是从盐湖中 直接采出的 盐和以盐湖 卤水为原料 在盐田中晒 制而成的盐。 可作食用盐、 食物防腐剂, 也是制碱、 盐酸和氯气 的原料,还 可提炼金属 钠
硇砂
破消 瘀积 散软 结坚

乳香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猪砂
猪辰砂,是猪 胆囊、胆管、 肝管等脏器中 的结石
功效:用于清 热、解毒、化 痰、定惊
狗宝是生长在狗 胃里一种石头样 的东西
医认为具有降逆 风、开郁结、解 毒之功能。主治 胸肋胀满、食道 癌、胃癌、反胃、 疔疮等,是多种 良药的重要原料
泽泻功效
全株有毒,地下块茎毒性较大 生于湖泊、河湾、溪流、水塘的
苦杏仁
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 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 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柏子仁
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 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天冬
养阴生津,白喉(由白喉杆菌所
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 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 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 )。败毒 抗癌,、清热化痰、滋阴润燥
中药: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 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 药。

中药管理制度范本

中药管理制度范本

中药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药的管理,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维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药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内中药的采购、储存、配制、使用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中药管理单位的责任: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中药管理部门,负责中药管理工作,并明确中药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四条中药管理部门的职责:负责中药的采购、储存、配制、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并做好质量控制、药品追溯等工作。

第五条中药管理人员的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严格遵守中药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六条中药管理的原则:依法合规、安全有效、质量控制、严格管理。

第二章中药采购管理第七条采购计划的编制:中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中药采购计划,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第八条采购渠道的选择:医疗机构应当选择合法合规的中药供应商进行采购,并保留相关采购资料。

第九条采购资金的管理: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保障中药采购资金,确保中药采购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采购过程的监督:中药管理部门应当对中药采购过程进行监督,确保采购程序规范、合法。

第十一条采购环节中的质量控制:中药管理部门应当对采购的中药进行质量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反馈。

第三章中药储存管理第十二条储存条件的要求:医疗机构的中药储存室应当符合相应的储存条件要求,确保中药质量不受影响。

第十三条中药储存环境监测:中药管理部门应当对中药储存室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第十四条中药储存的分类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将中药按照不同品种、剂型等进行分类管理,确保中药的安全使用。

第十五条中药储存的整理管理:中药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中药进行整理、清理、保养,防止中药的过期、变质等情况发生。

第十六条中药储存的安全防护:中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药储存室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盗窃、火灾等意外发生。

第四章中药配制管理第十七条配制责任人的落实:医疗机构应当明确中药配制的责任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中药的配制。

中草药处方管理规定

中草药处方管理规定

中草药处方管理规定中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为了保障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中草药处方管理的规范,特制定本《中草药处方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草药处方管理,加强对中草药使用的监管,本规定适用于中草药处方的书写、存储、调配、使用等环节。

第二条中草药处方的书写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明确病名和证候;(二)病症描述准确完整;(三)处方组成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际需求;(四)剂量、用法用量明确。

第三条中草药处方的书写应使用规定的书写格式,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眉等。

第四条中草药处方应当由中医执业医师或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书写。

第五条中草药处方应当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时间、医师签名等内容,并进行必要的审核和审查。

第六条中草药处方应当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进行保管,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归档。

第七条中草药处方的使用应当符合中医药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章处方书写第八条中草药处方书写应使用规范的字体,建议使用宋体或楷体字。

第九条中草药处方的字号应当适中,一般使用小四号字。

第十条中草药处方的行距应保持统一,一般为1.5倍行距。

第十一条中草药处方的页眉应包含医院名称、科室、医师姓名和出处日期。

第十二条中草药处方应明确病名和证候,可以采用拼音、汉字或拼音与汉字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三条中草药处方对病症的描述应准确完整,包括病程、病情、主要症状等信息。

第十四条中草药处方的处方组成应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际需求,包括总方、各方、各味药的名称、用量等。

第十五条中草药处方的剂量、用法用量应明确,包括用药方法、用药频次和服用量等。

第十六条中草药处方书写应遵循书写规范,包括文字工整、清晰可辨等要求。

第三章处方审核第十七条中草药处方应当进行审核,审核人应具备相应的中医药知识和执业资格。

第十八条中草药处方的审核应包括对病症的判断、处方的合理性、药物的安全性等方面。

第十九条中草药处方审核应注重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有资源
医疗资源—— 医疗资源—— 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682所,中医人员33万人,中 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682所 中医人员33万人, 万人 西医结合医师1.5万人 全国95% 万人。 西医结合医师1.5万人。全国95%以上的综合医院设有 中医科。 中医科。 在农村基层100万乡村医院中 万乡村医院中, 在农村基层100万乡村医院中,约有半数人员应用中医 或中西医两种方法进行医疗保健服务。 或中西医两种方法进行医疗保健服务。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全国共有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 在校学生8.3万余人 万余人, 全国共有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在校学生8.3万余人, 学科层次有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58所高等院校设 学科层次有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58所高等院校设 有中医、中药类专业。另有50所中等中医药学校 所中等中医药学校。 有中医、中药类专业。另有50所中等中医药学校。
中药现代化的内涵及演变
1998年
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与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接轨
中药现代化的内涵及演变
2002年
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医现代诊疗体系 制定出现代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 形成有效的提高生存质量的养生保健体系 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的完整方案和评价体系
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观点
包装标签
《中共中央、国务资源 中药生产 ——集约化、规模化 中药经营 ——少环节、多形式、渠道清晰、行为规范 中药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开展中医药专家经验和技术继承 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扶持濒危 动植物中药材人工代用品研究开发
废医存药论 传统发展论
形态结构和实证方法,重思辩轻 “只有返本才能创新,无论是 解构派—— 留方剂、中药等临床经验。 逻辑,重实用轻理论,理论高度 通过全面整理,利用扬弃的方法,剔除其 中医药现代化还是中医药创新, 中医药学理论言必称经旨,法 泛化,能自圆其说而无法突破 粗糙甚至荒谬的部分,继承发扬其合理科 只有与五千年的传统一脉相承, 必效先哲,真伪不辨、以讹传讹、 学的部分,以期获得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 中医药学应该象西医药学一样, 只有在中医药学自身的规矩准绳 谬说混杂,必将被现代科学发展 性。 经过科学革命,运用西方科学公 内发展,中医药的现代化才能真 解体派—— 的大势抛弃,保留下来的可能只 认的科学方法,中医药引入现代 正开花结果,中医药的创新才能 将中医药学中的有效治疗方法或有效治疗 是临床用药的经验。 科学技术,融入现代医药学 真正落到实处” 药物脱离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而被现代医药
第八章 中 药 管 理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本章主要内容
中药概念及相关中医药理论介绍 中药现代化及行业发展规划 中药管理的有关规定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 GAP
二、中药的种类
1、中药材(Herbal drugs): 、中药材(Herbal drugs): 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是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 的原料。 2、中药饮片(Prepared slice of herbal drugs): 、中药饮片(Prepared drugs):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 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是中 成药的原料。 3、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 、中成药(Chinese medicine): “成药”:根据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泛的处方、 成药” 验方或秘方,具备一定质量规格,批量生产供应的药 物。 4、民族药(Ethnic drugs): 、民族药(Ethnic drugs): 我国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经长期医疗实践的积累并用少 数民族文字记载的药品,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地域性。
(一)中药现状 我国中药在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 我国中药在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5%, 而且以原料中药材和中药的提取物为主,1999- 而且以原料中药材和中药的提取物为主,1999- 2004年间两者出口份额始终占全部中药出口份额 2004年间两者出口份额始终占全部中药出口份额 的80%以上。 80%以上。 1998年以来,我国中药提取物的出口大幅度增长, 1998年以来,我国中药提取物的出口大幅度增长, 2004年提取物出口2.2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 2004年提取物出口2.2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 的30.76%。相反中成药的出口却始终处于低落状 30.76%。相反中成药的出口却始终处于低落状 态,仅占15%-20%,而1998年起“洋中药” 态,仅占15%-20%,而1998年起“洋中药”的进 口额连年大幅度增长 目前我国中药没有摆脱原料输出的地位。
(三)中药管理的特殊性
1、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的特殊性 2、中成药处方、生产工艺的保密性 3、医疗使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中药管理的必要性
1、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2、保护中药名优产品 3、规范中药生产、流通秩序 4、与国际接轨,促进中药对外贸易 5、控制特殊中药品种
四、 中药管理的现状与任务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展
现行国家中药标准9600多个:
2005版《中国药典》中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551个 中成药564个
中药材标准101个 民族药材(包括藏、蒙、维药)308个 民族药成药462个 中成药标准4052个
1 2 3 4 5
中药现代化 中药管理有关规定 中药品种保护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及采取的措施
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建立科学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 加强中药产品研制、开发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展
1、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2、野生动植物资源中药的代用品研究 3、明确了120余种中药材化学成分 4、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提高,推动工业 化生产 5、中药生产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 6、现代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研究 7、中药保健品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国家八部委发布《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2002年11月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和战略目标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指导 思想 基本 原则
发展 战略 目标
构筑国家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 制订和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 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范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 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 发展 产品 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共同推进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 总体布局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中药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大型企业或跨国集团
中药饮片
注 册
生产中药饮片,应当选用与药品质量 相适应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不符合 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须经国家 规定的中药饮片,不得销售。中药饮片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 包装必须印有或贴有标签(实施条例) 但是,生产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 材和中药饮片除外(31)。 质量标准 中药饮片的标签必须注明品名、规格、 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 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 明药品批准文号(实施条例) 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 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10)。
学吸收,成为现代医药学的治疗手段。
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瓶颈
1、中医基本理论(证候、阴阳、经络) 的实证化困难 2、以动物模型为基础的实验医学手段很 难用于中医药研究 3、中医药专用学术用语难以进行国际化 交流 4、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困难——中药有效 成分提取与方剂作用机制的矛盾
中药与西方植物药的比较
(二)中药管理的任务
整顿 提高 保护 创新
1 2 3 4 5
中药现代化 中药管理有关规定 中药品种保护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中药现代化的历程
科技部等八部委共同制订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制定, 明确四大发展目标,十大行动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中,“中药现代化” 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明确“中药现代化”概念,设 立“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理论改造论
修补派——
对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修补,通过建立中 中医药理论一方面缺乏定量化、 中医药现代化应该坚持走发展 中医药学应当重新构建,或者 照搬“西化论” 医形态学,最终达到机能辨证和形态辨证 客观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超越 传统中医药学的道路 抛弃哲学式的中医药理论,只保 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范式。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药材
政 策 中药材的注册 销 售
新发现和从国外引种的药材必须经国家药品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 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销售(46)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21) 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 国家鼓励培育中药材。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 培育中药材(3) 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 殖,质量可以控制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规定条件的中药材品种,实行批准文号管 明产地(19) 国家实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理(实施条例)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36) 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 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 企业购进药品;但是,购进没有实施 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 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34) 医药管理部门制定(31)
药品经营企业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管理规定 GSP、GSP实施细则:
中药饮片零货称取专库(区) 中药饮片专门分装场所 购进中药材标明产地 与其它药品分开 ……
药品零售企业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规定
采购 检验 保管 调剂
毒性中药饮片 定点生产管理和经营质量管理的规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毒性中药材 的饮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定点生产。 加强对定点生产毒性中药材的饮片企 业的管理。 毒性中药饮片的经营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