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关于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调研活动

XX市关于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调研活动
XX市关于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调研活动

XX市关于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调研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按照《XX省财政厅关于报送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典型经验相关材料的函》和《XX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X市财农〔2019〕41号)文件的相关要求。6月24日至27日,市财政局会同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对XX镇、XX镇、XX镇、XX镇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资金安排情况。

1.1-6月共安排农业财政资金26740.48万元,其中本级安排19910.54万元,上级资金6829.94万元。

2.1-6月完成支出12015.66万元,占预算指标的44.93%。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 惠农补贴兑付工作

加强惠农补贴资金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坚持公示制和“一卡通”发放方式。1-6月发放惠农补贴3591万元,其中兑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资金3591万元。

2.财政专项扶贫工作

(1)完成了财政专项扶贫实施方案的编制,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98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515万元、本级安排2483万元;另外上缴XX统筹786.39万元划转至

XX县财政局。目前扶贫到户项目已经进入公示阶段。

(2)截至2019年6月30日,四项基金规模1360.77万元,其中: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规模为501.9万元,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规模为508.87万元,均超过省厅要求规模。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规模为250万元,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规模为100万元。

(3)截至2019年6月30日,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发放343.25万元、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发放482.68万元、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信贷规模1984.13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借放贫困户13.3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1937户。

3.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投入资金1264万元,开展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项目于2018年9月开工,2019年3月完工。项目完成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18亩,新增年供水能力8.58万立方米,新增年节水能力8.01万立方米,治理中小河流长度13.444公里,受益人口1.35万人。该项目于6月15日完成XX市级绩效评价。

4.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1)筹集农村综合改革资金120万元,用于2019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2)完成了全市15个镇(街道)2018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考评验收工作,并将绩效结果运用于2019年的一事一议项目安排。

5. 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改革工作

(1)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相关工作。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8〕31号)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初稿)和《XX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初稿)已于4月底报市政府审定。

(2)改革资金使用方式,完善利益联结。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编制2019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项目中,探索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将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移交村委会,量化成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6.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创新财政支农机制

(1)农业信贷担保规模

截至目前,我市在保余额为1991万元,其中“政银担”出具担保确认函2830万元,在保余额(已放款)1690万元,“银担”在保余额(已放款)301万元,另外我市还有近2000万元担保业务正处于调查了解和资料收集阶段。

(2)农村产权交易

2019年XX市下达我市农村产权交易总额2.5亿元,截至6月21日,XX农村产权交易XX所XX交易中心已挂牌成交项目共45宗,累计交易金额5173.41万元。其中土地经营权项目19宗,流转面积3546.37亩,交易金额1774.83

万元;林权项目2宗,流转面积246.95亩,交易金额94.14万元;涉农项目2宗,交易金额2756.78万元;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项目3宗,交易金额31万元;集体资产处置项目19宗,交易金额505.56万元。

(3)主要经验做法

①“6+3”模式即整合6方面的力量,开展3项目措施,共同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6”:指政府、合作银行、省农担公司、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产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3”:指以农业信贷担保为基础,配套项目支持和农交流转交易。

②农业信贷担保由省农担公司、德阳、XX、合作银行按4:0.5:2.5:3的比例进行分险,XX市已注入风险补偿金1087万元。协会负责组织宣传推荐农业信贷担保推荐活动,如XX镇食用菌协会于5月初与XX市农业农村局、省农担公司XX办事处、农业银行XX市支行联合组织了一场推荐会议,宣传农担政策,XX镇川芎协会也积极配合宣传农担政策。行业龙头企业负责建立企业担保模式,为企业关联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担保贷款,增加担保融资渠道。如目前省农担公司XX办事处、XX市农业农村局正在与XX市XX镇黄背木耳生产加工企业—XX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洽谈企担模式。

③农交流转交易,指由XX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农业产业协会负责农交宣传,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具体实施,帮助产业经营主体回收流转资金。项目支持指由XX市农业农村局

牵头争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帮助产业进一步发展。如XX市农业农村局拟计划为XX镇XX村争取项目资金,帮助耳农补贴建设标准化生产耳棚。

二、主要做法

(一)着力规划编制,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下,由原市委农工委和市发改科技局牵头,通过对全市各镇(街道)的细致调研和周边县市的对标对比,参考《四川省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标准的指导意见》后,明确了“1+6+N”规划编制体系,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截止目前,《XX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完成第三稿。同时我市紧紧围绕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双圈层”产业环线发展战略,按照“特色小镇+农业园区+专合社”的思路,做好特色小镇规划,依托特色小镇打造实现乡村全域发展,充分挖掘历史和产业基础,不断形成独特镇域经济。

(二)聚焦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

我市以发展农业产业为重要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效和整体素质。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外环线建设。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区+专合社”模式,建设蔬菜、黄背木耳、川芎、大蒜、晒烟五大农业产业园区。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6.2万亩,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的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外环线建设。二是推进都市休闲农业内环线建设。我市X

X镇结合“沐绿XX之旅”活动,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镇内XX寺、XXX景区、XXX水世界等200多家不同规模的景区乡村酒店、农家乐、集镇酒楼饭庄实现旅游销售收入2.1亿元,拉动全镇商贸、土特产山货、食品生鲜销售1000万元,纯利润达600万元,XX镇依托XX水库的建设,积极探索并发展民宿康养旅游,成立“XX市风景旅游协会民宿分会”,重点打造XX民宿品牌。同时,大力发展XX五彩油菜花等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培育特色产业品牌。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我市XX镇XX村以鑫和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川芎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

(三)改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按照“先点、后面、有序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全市123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持续创建“四好村”。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有序实施,截止目前,我市已创建32个省级“四好村”。二是持续开展“四大革命”。开展“垃圾革命”,鼓励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从源头减少垃圾量;建立完善了行政村常态化保洁运转机制,逐步实现了自然村专职保洁员全覆盖。开展“污水革命”,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成功探索了人工湿地和生态湿地协

同处理污水等有效模式。开展“厕所革命”,在调查摸清底数的情况下,扎实开展农户卫生厕所建设和旱厕改造,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彩钢棚整治,按照“拆改结合、分类处置”原则,对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彩钢棚坚决予以拆除,对为满足农户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彩钢棚,市住建局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补助标准进行改造。三是持续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化行动,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现已基本实现秸秆、畜禽粪便、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完成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四)健全领导机制,保障“乡村振兴”。

我市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乡村振兴指挥部,形成了统一领导、协调有力、分工明确的工作推进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了“部门为主,乡村振兴指挥部统筹”推进机制,明确了乡村振兴工作建设主体为各职能部门,乡村振兴指挥部负责统筹项目叠加、项目争取、部门资源,驻村指导和调度工作标准、工作效果、工作进度,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和把关的职能职责。

三、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相关部门争取的财政资金较为分散,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推进。扶贫移民与新农村建设项目交叉重复,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与

小农水项目也有重叠。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开展工作,客观存在多头管理、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等问题,不仅资金分散不能形成使用合力,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涉农资金损失浪费。

(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参差不齐,建设标准不统一。目前上级乡村振兴资金仍然存在资金渠道较分散,涉及部门多,导致建设内容相同或接近的项目在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不统一等问题,增加了基层整合项目的难度。

(三)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乡村振兴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推动了农业提档升级、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繁荣。但是,由于涉农资金覆盖面广、资出多门,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分散、项目杂乱、效益低下”等问题,在统筹整合中,常常受到体制瓶颈制约,很难实现“应统尽统”,真正达到实质性统筹的目的。例如:国土的土地治理项目、水利的沟渠建设,在项目申报建设、资金安排使用等方面出现重复和交叉,存在“撒胡椒面”现象。

(四)资金整合流于形式。部分乡村振兴资金下达时虽然没有指定项目,但资金绩效考核时仍然按原申报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及绩效评价,考核评价不过关的,下一年度的资金补助就会缩水或取消。部分专项资金从上自下,部门利益要求严重,地方很难从实质上进行整合,不能形成集中效应。

四、问题的原因

(一)乡村振兴资金从上到下主要实行条块管理,由于

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资金安排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使资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和交叉。由于多头申报与重复申报,项目计划不科学,以及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项目无法实施,验收结算受阻,资金滞留在主管部门或镇级,不能有效发挥涉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各项涉农资金下达时间不统一,无法编制资金整合方案。例如:当年度部分涉农资金在上一年度已提前下达,另一部分资金确定在年度内陆续下达,下达时间不一致,无法统计年度内可整合资金总量,无法编制实施方案,即使编制了方案,方案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强,达不到整合要求。

(三)权责模糊,监管难度较大。涉农项目牵涉多个涉农部门,内容涉及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在监管的过程中,由于整合牵头部门多且不明确,各部门为了维护本部门的权利和利益,在项目实施、移交、管理、使用、监督等环节分头管理,各自为阵,缺乏统筹,会出现一些项目重复投资,一些项目无人问津的现象,实施监管模糊,会造成项目最终验收阶段出现相互推诿现象。涉农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自身无法实现全面有效监管。同时,部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沟通少,缺乏制约,监督机关组织的专项检查往往是事后督查,很难做到全

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涉农项目效益的发挥。

五、相关建议

(一)优化支农政策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保持大专项的相对稳定性,增强任务清单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和地方实施情况及政策评估结果及时更新任务清单,建立支农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以基层整合实践完善国家支农政策顶层设计,促进支农政策供给侧的改革和优化,提升国家农业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统筹使用。为推进涉农资金统筹使用,上级部门可以明确哪些资金可以整合,极大放权,让地方各级将财政安排的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纳入同一资金池,统一设计方案、统一资金拨付、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考核验收,形成政策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规范管理,明确涉农项目责任主体。建议出台文件,改变目前主管部门、镇级政府、村委会等多业主、权责空置,以及“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状,涉农项目统一由土地、物业所有权人和项目实际使用人、受益人,即村民自治组织的监委会担任项目法人业主和后期管护责任主体。

(四)强化监督考核,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政府督查部门对各职能部门的整合资金到位、资金拨付、项目安排、工

程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督办和通报。审计部门加强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健康、有序运行。纪检监察机关对各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履行监管职责、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行为严格问责。

XX市财政局

2019年7月4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