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技术_王平华

合集下载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树脂开环后引入到大分子链上后得到的改性水性聚
表 2 环氧树脂改性后水性聚氨酯乳液的贮存稳定性
氨酯树脂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 ,特别是耐水 、耐溶剂
乳液
贮存时间 (天 )
性能得以明显提高 。比较 PUER 21 与 PUER 22 树脂
PUV
> 60
涂膜的性能可以看出 ,自由基聚合前后的树脂性能
EPU PU ER 21
将乳液密封后放置于 50℃烘箱中 ,记录乳液出 现沉淀的时间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 1 红外测试结果 VER、EPU、PUER 22树脂的红外光谱图见图 1。
1—VER; 2—EPU; 3—PUER22
图 1 不同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红外谱图 VER由环氧树脂 E244的环氧基团与丙烯酸的 羟基反应制得 , VER的红外光谱图中并没有发现环 氧基团在 830 cm - 1的特征峰出现 ,说明 E244已经参 加反应 , 1820 cm - 1 、1640 cm - 1 、910 cm - 1处的吸收 峰说明 C C 的存在 [ 7 ] , 1720 cm - 1为反应得到的 酯键基团吸收峰 , 3500 cm - 1处左右的宽峰为反应得 到的仲羟基峰 , 1510 cm - 1和 1600 cm - 1处为 E244引 入的苯环的特征吸收峰 。 PUER 22 为 PUV 与 VER 之间经自由基聚合后得到的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 酯树脂 ,从它的红外吸收图中没有发现 C C 吸收 峰 ,说明自由基聚合反应后 , PUV 与 VER 分子链两 端的双健已经参加了反应 ,环氧树脂成功嵌段或者 接枝到 具 有 亲 水 性 的 聚 氨 酯 大 分 子 链 上 。 3200 cm - 1的宽峰为氨基甲酸酯中 NH、形成氢键的仲羟 基吸收峰 , 2200 cm - 1无吸收峰存在 ,说明 NCO 已经 完全参加反应 [ 8 ] 。 EPU 树脂主要是通过环氧树脂 的仲羟基与聚氨酯分子链末端的异氰酸酯之间的反 应 ,将环氧树脂引入到亲水性的聚氨酯分子链上 ,达 到环氧改性的目的 。在 EPU 的红外光谱图中可以 发现环氧基团在 830 cm - 1左右的特征吸收峰 ,说明 环氧基团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 ,环氧基团在带有亲 核基团的化合物或者基团的作用下进行开环聚合或 自聚反应 ,导致乳液在贮存的过程中胶束之间发生 桥连反应 ,到一定程度后便发生沉淀 ,直至发生相分 离。 3. 2 透射电镜分析 采用不同分子设计制备的几种水性聚氨酯乳液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一、水性聚氨酯的合成1.单组分法单组分法是指将所有原料一起混合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通常,该方法采用预聚氨酯作为单组分,并经过链延长反应形成最终的聚合物。

预聚氨酯的合成通常采用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带有亲水基团的链延长剂,如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乙二醇醚等,以增加水分散能力。

2.双组分法双组分法是指将异氰酸酯等预聚物和含有亲水基团的聚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通过链延长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该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然而,由于异氰酸酯对湿气敏感,合成过程需要在惰性气氛下进行。

二、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进行各种改性研究。

以下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1.共聚改性共聚改性是指将其他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引入水性聚氨酯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通过与聚醚二醇共聚合,可以增加水性聚氨酯的柔韧性和弹性。

此外,与丙烯酸树脂、聚合物胶乳等共聚合也可以改变聚氨酯的性能。

2.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指在水性聚氨酯中添加一定量的功能性添加剂,以改善其性能。

例如,加入填料可以增加聚氨酯的强度和硬度;加入交联剂可以提高聚氨酯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能。

3.表面改性表面改性是指在水性聚氨酯的颗粒表面涂覆一层功能性物质,以改变其表面特性。

例如,通过在颗粒表面引入疏水基团,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和耐候性。

4.环境友好改性近年来,环境友好改性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采用水性异氰酸酯、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原料,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采用可再生资源合成水性聚氨酯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总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单组分法或双组分法合成。

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对水性聚氨酯进行各种改性研究。

共聚改性、添加剂改性、表面改性和环境友好改性都是重要的改性方向。

展望未来,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以及与其他功能材料的复合应用。

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方法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WPU)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的聚氨酯树脂。

相比于传统的有机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水性聚氨酯具有环保、无毒、低挥发性、易操作以及涂膜性能优良等特点。

因此,在目前的涂料、胶黏剂、纺织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溶剂法和水分散法。

溶剂法是先将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混合,然后加入异氰酸酯单体进行反应,最后除去有机溶剂得到产品。

溶剂法制备的水性聚氨酯具有分散性好、颗粒细、粘度低等特点。

而水分散法是利用乳化剂或分散剂使聚合过程发生在水中,再通过蒸发水分形成聚氨酯分散体,最后通过过滤去除杂质得到产品。

水分散法制备的水性聚氨酯无需有机溶剂,更加环保。

1.交联改性:通过引入交联剂,如多异氰酸酯、多醇等,使聚氨酯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增强其耐磨性、耐化学品性、耐温性等性能。

2.聚合物分散法:将其他合成树脂或聚合物分散到水性聚氨酯中,形成复合体系,提高涂膜的性能,如增强耐候性、耐刮擦性、硬度等。

3.功能性改性:在水性聚氨酯体系中引入改性剂,如改善流平性和润湿性的表面活性剂、增强抗静电的导电剂等,以增强涂膜的特殊性能。

4.纳米增强:通过引入纳米颗粒,如氧化锌、氧化硅等,以增加涂层的硬度和耐用性。

5.共聚改性:将其他具有特殊功能的单体引入水的聚氨酯反应体系中,并进行聚合,以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共聚物。

综上所述,水性聚氨酯作为一种环保、优良性能的树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不同的改性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1.原料准备:制备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包括聚醚、聚酯、异氰酸酯、链延长剂、分散剂和稳定剂等。

聚醚和聚酯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则可以通过对二异氰酸酯与胺类化合物的反应制备得到。

2.排列反应:将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加入反应釜中,首先进行排列反应。

排列反应是将异氰酸酯与聚醚或聚酯进行反应,生成预聚体。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添加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3.中和反应:排列反应后,需要进行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将异氰酸酯和胺类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水性聚氨酯。

中和反应是将异氰酸酯中的异氰基与胺类化合物中的氨基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封链所需的尿素键。

中和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并添加催化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

4.分散:在中和反应完成后,需要将生成的聚氨酯溶液分散到水中。

可以通过机械剪切、超声波分散等方法将聚氨酯溶液细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系。

在分散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分散剂和稳定剂,以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5.改性:(1)添加改性剂:可以向水性聚氨酯中添加改性剂,如增塑剂、助剂等,以调节聚合物的性能。

(2)添加交联剂:可以向水性聚氨酯中添加交联剂,如异氰酸酯交联剂、聚醚二异氰酸酯交联剂等,以提高聚合物的耐磨性和耐化学性。

(3)添加填充剂:可以向水性聚氨酯中添加填充剂,如无机填料、有机填料等,以改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4)进行交联反应:可以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等方法对水性聚氨酯进行交联反应,以提高聚合物的耐磨性和耐化学性。

6.应用: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可用于涂料、胶黏剂、纺织品、皮革等领域。

在涂料领域,水性聚氨酯因其环保性能和优良的耐化学性能,逐渐取代传统的有机溶剂型聚氨酯涂料。

在胶黏剂领域,水性聚氨酯因其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耐候性,被广泛应用于胶水、胶带等产品中。

总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改性方法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排列反应、中和反应、分散和改性等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改性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水性聚氨酯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者简介 : 李凤妍 (9 2 ) , 1 8- , 天津市人 ,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丙烯酸酯乳液及水l聚氨酯合成与改 陛。E m i f ga 12 2 e. m 生 - a : nyn 1@ 1n o le e 通讯作者 : 王平华。E m i p w n @ a . a. - a :h ag m i h n l l c维普资讯 20 源自 7月第 1 卷第 7期 07 6
Vo.6 N . J 1 0 7 11 o7,u. 0 2
中 国 胶 粘 剂
CHI NA ADHE I S SVE 一3 一 7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 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 能研究
李凤妍 ,刘春华 ,彭二英 ,王平华
晴 ( IN)分 析 纯 , 海 试 剂 一 厂 ; AB , 上 乙二 胺 ( D 、 E A)
1 . 固含 量 的 测 定 .4 2
按 G 7 1 19 B1 2 —9 5进行 测量 , 在烘箱 中于 10o 0 C
下烘干至恒重。
1 . 透射 电镜 分析 .5 2
甲基丙烯酸 甲酯 ( M )分析纯 , M A, 中国医药 ( 团) 集
对 不 同 改 性 方法 制 得 的乳 液 及 涂 膜 的 性 能 进 行 了 初 步探 讨 。 I . 预聚 体 中- .2 2 NCO 含量 测 定 甲苯一 正 丁胺法㈣。 二
1 . 胶 膜 吸 水率测 定 .3 2
从胶膜上剪取 3 m 3 m的试样 , 0  ̄0 m m 称其质量 为m, 。 室温下浸泡在去离子水中 , 后取出胶膜 , 2h 4 用滤纸迅速擦干表面的水分 , 称其质量为 m 。按下
1 . 热失 重分析 ( G .8 2 T A) 用 S iaz 公 司的 D G 6 H热失 重 仪进行 测 hm du T 一0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水性聚氨酯树脂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在涂料、胶水、气垫材料以及橡胶制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与传统有机溶剂型聚氨酯树脂相比,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低挥发性、无毒、可溶性好等优点,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因此,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的变化,并进一步优化该材料的合成工艺和改性方法,为该材料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1.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方法研究;2. 合成水性聚氨酯树脂过程中各因素的优化研究;3.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4.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研究;5. 综合评价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性能。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2. 实验室制备法:按照合成方法设计合成实验,考察各因素对水性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3. 物化测试法: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样品的粘度、固含量、干燥时间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确定其性能指标;4. 应用测试法:对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在涂料、橡胶制品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测试。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1. 建立高效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工艺;2. 发现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中各因素的优化方法;3. 评估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明确其应用特性;4. 创新性地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提高其应用价值;5. 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在涂料、胶水、气垫材料以及橡胶制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六、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个月):完成文献调研,确定研究方向;2. 第二阶段(2个月):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优化;3. 第三阶段(1个月):测试水性聚氨酯树脂性质,获得实验结果;4. 第四阶段(1个月):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实验;5. 第五阶段(1个月):综合评价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性能,撰写毕业论文。

水性聚氨酯建筑涂料的发展及改性分析

水性聚氨酯建筑涂料的发展及改性分析

水性聚氨酯建筑涂料的发展及改性分析作者:计少妮来源:《粘接》2022年第07期摘要:为有效解决水性聚氨酯材料存在耐水性差、机械强度低等问题,采用交联改性及复合改性方式对水性聚氨酯材料进行结构的改变,形成耐久性、相容性、力学性能更优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建筑涂料。

利用性能测试的方式,观察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是否存在沉淀,以此判断该材料的稳定性,并利用环氧树脂(E-54)的质量分数及加料顺序对涂料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E-54质量分数为6%时,乳液性能较好。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建筑涂料;性能测试;改性中图分类号:TQ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22)07-0073-04Development and modification analysi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rchitectural coatingsJI Shaoni(Architecture Zabor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68,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poor water resistance and low mechanical strength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materials, crosslinking modification and composite modification were used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materials to form modifi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rchitectural coatings with better durability, compati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By means of performance test, the precipitation of modifi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emulsion was observed to judge the stability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ent of epoxy resin E-54 and the feeding sequence on the coating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epoxy resin E-54 is 6%, the performance of lotion is better.Key words: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rchitectural paint; performance test; modified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外观、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建筑涂料不但要满足人们对于装饰功能的要求,还要满足建筑物防水、防火、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碳纳米管_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碳纳米管_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第24卷第12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l.24,N o.122008年12月POLYMER MAT 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c.2008碳纳米管/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王平华,李凤妍,刘春华,杨 莺(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09)摘要:采用可逆加成 断裂链转移(RA FT )聚合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 WN T P(MM A b St),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

采用直接共混法制备碳纳米管/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红外光谱(FT IR)和透射电镜(T EM )对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碳纳米管加入对乳液成膜性影响不大。

热失重分析(T GA )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含量为聚氨酯固体份的0.75%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较聚氨酯有所提高。

关键词:可逆加成 断裂链转移;碳纳米管;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 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7555(2008)12 0184 04收稿日期:2007 10 23;修订日期:2007 12 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3016)联系人:王平华,主要从事高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纳米复合材料,塑料加工改性研究,E mail:phw ang@碳纳米管[1,2]自1991年发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碳纳米管广泛应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4]、聚苯乙烯[5]、环氧[6,7]、聚氨酯[8]等聚合物。

由于碳纳米管表面的特殊结构和纳米管间的强范德华力,致使其与聚合物基体复合时很难取得良好的分散,因此需要对碳纳米管进行各种物理、化学表面修饰。

本文基于RAFT 聚合方法[9]在碳纳米管的管壁接枝嵌段共聚物链,以增加与聚氨酯基体的相容性,采用直接共混法制备碳纳米管/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一、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1.原位聚合法:通过在聚醚、聚酯等官能化的基料中,加入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经过聚合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2.分散聚合法:将异氰酸酯类物质预分散于水中,再与聚醚、聚酯等官能化的基料发生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二、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
1.溶剂改性:将溶解介质(如乙醇、丙酮等)加入到水性聚氨酯中,通过调整溶解度和离子强度,改变聚氨酯的粘度、干燥速度等性能。

2.聚合物改性:将其他合成树脂(如丙烯酸乳液、聚酯树脂等)与水性聚氨酯混合进行共聚反应,以改善聚氨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等性能。

3.环氧树脂改性:将环氧树脂加入水性聚氨酯中,通过交联反应,提高聚氨酯的耐磨性、耐溶剂性和耐冲击性。

4.硅橡胶改性:将硅橡胶加入水性聚氨酯中,形成混合胶,可以提高聚氨酯的耐候性、耐油性和抗拉强度。

5.纳米填料改性:引入纳米颗粒(如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铁等)到水性聚氨酯中,通过增加界面层面,提高聚氨酯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三、水性聚氨酯的应用领域:
1.涂料与胶粘剂:水性聚氨酯可以用于木材涂料、金属涂料、塑料涂料、地板涂料、汽车涂料等领域。

2.印刷油墨:水性聚氨酯可以用于纸张印刷油墨、塑料印刷油墨等领域。

3.纤维与皮革:水性聚氨酯可以用于纺织面料的涂层、皮革的涂层和胶粘剂等领域。

4.胶黏剂与密封剂:水性聚氨酯可以用于建筑胶黏剂、汽车密封剂、电子胶黏剂等领域。

5.防腐与防护:水性聚氨酯可以用于防水涂料、防腐涂料、建筑涂料等领域。

总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应用领域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获得理想的性能和性质。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综述【范本模板】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综述【范本模板】

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进展摘要:介绍了水性聚氨酯的发展背景、成分、性能的影响因素及一些改性进展和改性手段,并指出现阶段水性聚氨酯的改性要求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的机械耐磨性、软硬可调性、耐介质性和优良的装饰性能的材料。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性聚氨酯(WPU)以其无毒、价廉、安全、不燃等优点表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并有逐步取代溶剂型产品的趋势。

但是单一水性聚氨酯在其应用上存在固含量低、自增稠性差、硬度低、成膜光泽低、成膜时间长、耐水性差的缺陷。

目前水性聚氨酯研究的热点是通过改性,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1.水性聚氨酯的发展背景聚氨酯是氨基甲酸酯的简称,通常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逐步聚合而成。

在实际制备的聚氨酯树脂中,除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外,还含有脲、缩二脲等基团。

所以,从广义上讲,聚氨酯是异氰酸酯的加聚物。

1937年德国化学家拜耳教授首先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发生加聚反应制得聚氨酯树脂,随后英、美等国家于1945~1949年从联邦德国获得了有关聚氨酯制造技术,并在1953年相继实现工业化.日本从德国拜耳公司和美国引入技术后于1955年开始聚氨酯工业化生产。

我国聚氨酯工业化生产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

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及其生产几乎与聚氨酯树脂的工业化同时进行。

1943年德国另一位化学家斯克拉克在乳化剂及保护胶体的存在下,将异氰酸酯在水中乳化,并在剧烈搅拌下添加二胺,第一次成功地制备出聚氨酯乳液.1953年Du Pont公司Wyandotl将由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制成的—NCO预聚体用苯溶液分散于水中,此后又用二胺扩链合成了水性聚氨酯,并在1967年首次工业化。

1972年德国拜耳公司正式将聚氨酯水分散体作为皮革涂料,引起各国的极大重视。

1975年德国拜耳公司科研人员将聚氨酯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成分,让其在水中自乳化,从而得到高性能乳液,应用领域也逐步拓展。

水性聚氨酯树脂改性方法评述

水性聚氨酯树脂改性方法评述

水性聚氨酯树脂改性方法评述金志来*杨建军**王月菊张建安吴庆云吴明元刘楠楠(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主要从合成工艺改性和功能型化合物改性2个方面,对当前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包括环保型辐射工艺)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在各种改性方法之间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今后水性聚氨酯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工艺改性;综述中图分类号TQ31文献标识码AM odifiedM ethod ofW ater-based Pol yuret hane Resi n J i n Zhilai,Yang Jianjun,Wang Yueju,Zhang J i an.an,Wu Q i ngyun,Wu M i ngyuan,L i u Nannan(School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l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H efei230039,China) Abstract:The m odifi ed m ethod of water-based polyurethane fr o m synthestic tec hno l ogy mod ificati on(i ncl uding the Env ir on-m e nt-fri endly m odification m ethod of radiati on technical)and f unct i ona l co mpound m odif i cat i on were revie wed by co mparison of different m odification methods,poi nte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water-base d po-l yurethane w as disc ussed also.K ey words:water borne po l yuret hane;technical m odification;revie w前言近十年来,保护地球环境的舆论压力与日俱增,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有害空气污染物(HAP)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聚氨酯涂料由于VOC含量高而受到挑战,低VOC 的水性聚氨酯树脂乳液的开发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

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方法

随着各国环保法规的确立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溶剂型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越来越受到限制。

因此,开发低污染环保型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含量涂料和光固化涂料已成为开发的主要方向。

水性聚氨酯(PU)涂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优良的耐寒性。

但是,由于单一PU乳液存在自增稠性差,固含量低,乳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差,机械强度不及丙烯酸树脂,且成本较高等缺陷,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聚丙烯酸酯(PA)乳液具有较好的耐水性、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候性能,故PU和PA在性能上具有互补性。

所以将聚氨酯乳液与聚丙烯酸酯乳液复合制备水性聚氨酯一聚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兼有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的优良特性,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利用有机硅和有机氟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将各自优点融合起来,突出了环保和高效的特点,获得了更优的特性,因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快速发展。

有机硅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耐老化、耐臭氧、电绝缘耐燃、无毒、无腐蚀和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因而是聚氨酯改性产品的理想材料。

另外,由于氟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强、碳氟键键能高,因此赋予了氟涂料极好的利紫外线和核辐射性、柔韧性,优良耐磨性,低表面能,高抗张强度,高电阻率和高耐候性,含氟的聚氨酯树脂涂料就是一种可常温固化的具优异性能的涂料品种。

1.2 水性聚氨酯概述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

凡是在高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NHCOO-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通称为聚氨基甲酸酯(Ployurethnae,简称PU)。

通常所说的聚氨酯系由二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与二元或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相互反应而得的,其大分子主链是由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的柔性链段和玻璃化温度高于室温的刚性链段嵌段而成的依据聚氨酯材料的本身结构,可以分为体形与线形,一般由于所用原料官能团数目的不同,可以合成体形或线形结构的高分子,如当有机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化合物均为二官能团时,即可得到线形结构得高聚物,若其中之一种或两种,部分或全部具有三个及三个以上官能团时则得到体形结构的聚合物,由于聚合物的结构不同,性能也不一样,利用这些性质,聚氨酯类聚合物可以用在橡胶、塑料、纤维、涂料、猫合剂、皮革、染整纺织等方面[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可将其分为内交联法和外交联法。 1. 1 内交联法
内交联法合成水性聚氨酯的方法, 一种是在聚氨 酯大分子中引入含有 3个或 3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 生成具有部分交联或者支化分子结构的聚氨酯胶束; 另一种是在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加入可以与乳液稳定 共存的内交联剂, 而这些内交联剂只有在使用时由于 乳液体系的 pH 值、温度、外部能量如紫外光辐射等 因素的变化才与聚氨酯树脂中的官能团发生交联反 应, 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热固性聚氨酯树脂。
光固化型水性聚氨酯通常是由含有 2个或 2个 以上 C C 的聚氨酯胶束与光引发剂、光敏助 剂组 成乳液复合体系, 当乳液体系使用时受到一定波长的 光照射时分解产生初级活性种, 继而引发分子链中的 双键发生反应产生交联结构。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反 应可由不同途径发生, 一是由光直接激发单体或带有 发色基团的聚合物分子而产生的反应活性种引发聚
醇, 是制备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理想的多元醇分散 体系。通过控制水性多元醇的种类和性质可以制备 出不同性能要求的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 而选择合 适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是制备高性能双组分水性聚 氨酯树脂的关键。为了提高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在水 性多元醇体系中的分散性, 现在使用较多的是经过亲 水改性的新型固化剂, 陈鹏等 [ 12] 研究了由拜尔公司 生产的几种不同型号 ( AQ210、2336、2102、3300) 的水 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对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性能 的影响, 结果发现水性聚氨酯涂料的黏度随固化剂亲 水改性程度的增大 而增加, 且涂膜的 硬度也随之降 低, 但经过亲水改性后的固化剂不需高速搅拌设备便 可很容 易分 散 于 水系 中, 可 提 高 施工 效 率。 瞿金 清 [ 13 ] 等采用 B ayer公司生产的 D esm odur DN 型水性 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制备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 其 中固化剂与含有 TMP 的具有一定内交联结构的羟基 树脂的 n( ) NCO) Bn ( ) OH ) 为 110~ 112, 其涂膜性 能与溶剂型产品相当。季永新 [ 14] 采用自行合成的水 性聚氨酯固化剂及水性丙烯酸酯树脂为多元醇体系 制备了高硬度双组 分聚氨酯, 并优化 了合成工艺参 数, 产品性能优良。也有研究者为了减少固化剂加入 到水系中由于 ) N CO 与水反应产生 CO2气体从而影 响涂膜质量, 选用反应活性较低的叔异氰酸酯为固化 剂, 如 Cytec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 Cy thane 3174 的三 羟甲基丙烷与四亚甲基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 TMXD I) 的加成物等。
除预聚体分散法以外, 还可采取丙酮法制备这类
39
王平华, 等: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技术
内交联型水性聚氨酯, 即在预聚体分散前就用部分三 官能度的单体如三羟甲基丙烷代替双官能团的单体 进行扩链反应, 用少量丙酮为溶剂解决由于预聚体扩 链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引起的黏度变大的问题, 在 分散形成乳液后再将丙酮等低沸点溶剂减压脱去, 采 用这种办法制备的水性聚氨酯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分 布窄、结构及粒径大小可变范围易控制、反应稳定性 好等优点, 但最大的缺点是制备的乳液的涂膜耐溶剂 特别是耐丙酮性能差且工艺复杂, 不利于工业化 生 产。闫福安 [ 6] 应用此工艺采用一种三官能度高光泽 单体制备出了内交联型水性聚氨酯皮革光亮剂。
第 35卷第 5期 2005年 5月
涂料工业 PA INT & COAT ING S INDU STRY
V o .l 35 N o. 5 M ay. 2005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技术
王平华, 伍胜利, 王文英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30009)
摘 要: 阐述了近年 来国内外用于水性聚 氨酯树 脂的交 联改 性、丙 烯酸 酯改 性与互 穿网 络改性 等相 关改性 的方 法、理论、聚合工艺及改性后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等。并 指出在 使用内交 联法制 备水性 聚氨酯 时, 采 用特殊 的分子 结构设计, 可以获得较高 交联密度的水性聚氨酯; 采用外交联法制备的双组分 水性聚氨酯, 具有优良 的机械性能、耐溶 剂性、耐候性、低温成膜性等性能; 在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中, 采用顺序的方 法可合成 出同时含有 聚氨酯和 聚丙烯酸酯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乳胶粒。
合; 二是由光断裂引发剂分子或激发光敏剂分子, 把 能量传递给单体或能够形成引发活性种的其他分子, 由这些活性种再引发聚合; 三是由光激发分子复合物 (大多为电荷转移复合物 ), 由受激分子复合物解离 产生自由基离子等活性种引发聚合。
光引发剂包括具有发色基团的有机羰基, 偶氮化 合物、硫化物、卤代物和卤素分子, 它们的感光波长区 域一般 在 300~ 450 nm, 常用的 光引发剂 有二苯甲 酮、米蚩酮 ( 4, 4- 双二甲胺基二苯酮 )、安息香、安息 香甲醚、安息香异丙基醚等。加入光敏剂的作用通常 是消除空气中的氧 阻聚效应, 常用的 光敏剂有三乙 胺、三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等叔胺类化合物以及苯 醌 [ 7 ] 。在水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考虑到需要用三乙 胺作为成盐剂, 它本身也可以在水中均匀分散, 与二 苯甲酮相互作用时能够生成三乙胺自由基, 这种自由 基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并产生新的自由基, 从而消 除了空气中氧的阻聚作用, 所以在合成光固化型水性 聚氨酯时, 经常采用二苯甲酮 - 三乙胺作为复合光引 发剂。沈效峰、郁建华 [ 8] 比较了几种 不同的光引发 体系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二苯甲 酮 - 三乙胺引发体系的水性聚氨酯各方面性能优良。
高温固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一般是指采用封 闭剂与聚氨酯大分子或交联剂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反 应使其失活, 保证两个组分能够在常温下共存, 成为 稳定的单组分乳液。当乳液经高温处理时, 这些被封 闭的活性基团能够再次分解出来并参与交联反应, 起 到内交联的作用。拜尔公司生产的 XP - 7063 型封 闭性异氰酸酯乳液及 Cytec公司开发的牌号为 Cym e l 303的三聚氰胺树脂等就可作为这种类型的内 交联 剂。
1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交联改性
交联改性是通过化学键的形式将线型的聚氨酯 大分子链接在一起, 形成具有网 状结构的聚氨酯 树 脂, 是将热塑性的聚氨酯树脂转变为热固型树脂较有 效的一种途径。交联后的水性聚氨酯涂膜可表现出 优异的耐水、耐溶剂及力学性能, 是提高水性聚氨酯 树脂性能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部分成熟的交联改性技 术制备的水性聚氨酯 ( 如双组分水性聚氨酯 ) 已基本 达到溶剂型聚氨酯树脂的性能。按照交联方法的不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 核壳结构; 互穿网络结构;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 中图分类号: TQ 630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4312( 2005) 05- 0039- 0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引 言
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 的新型聚氨酯体系, 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皮革 涂饰剂、织物整理剂等方面 [ 1] , 由于具备无毒、价廉、 安全、不燃等优点及自身性能的不断提高, 表现出巨 大的市场前景并有逐步取代溶剂型 产品的趋势 [ 2] 。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多以自乳化为主, 即在聚氨酯大分 子中 引 入 ) COOH、) SO 3、) OH、) O ) 等亲 水 性 基 团。但由于这些亲水性基团的存在及聚氨酯树脂本 身的一些不足之处, 使水性聚氨酯产品在耐水、耐溶 剂、耐候等方面表现较差,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产 品的使用范围 [ 3] 。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聚氨酯材 料研究者根据不同树脂之间性质上互 补性, 采用 接 枝、嵌段技术将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苯乙烯等树脂引 入到水性聚氨酯树脂大分子上, 制备出具有交联、核 壳、互穿网络结构的复合型树脂, 弥补了不同树脂之 间性能上的不足。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用于提高水 性聚氨酯使用性能的各种有效的改性方法。
在大分子中引入含有 3个或 3个以上官能团的 单体生成部分交联或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的合成 一般是采用预聚体分散法, 即将交联单体如 HD I三 聚体或三羟甲基丙烷等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氨酯 预聚体充分混合, 在水中分散后再加入扩链剂如乙二 胺进行扩链反应; 这种方法合成的具有部分交联结构 的水性聚氨酯相比于丙酮法制备的水性聚氨酯具有 不消耗溶剂 ( 丙酮 ) 且能同时获得高固含量等优点。 凌芳等 [ 4 ] 采用此种方法合成了性能较好的单组分自 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乳液; R icard G Coogan[ 5] 采 用 Bayer公司提供的 D esm odur N - 3300为内交联剂 采用此工艺方法制备出了这种水性聚氨酯乳液, 并研 究了不同的内交联剂的用量对乳液涂膜的力学性能、 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内交联剂用量的增 加, 涂膜对丙酮的溶胀率下降、拉伸断裂伸长率下降, 但耐溶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内交联剂用量与乳液涂 膜的耐溶剂性能呈二次曲线关系, 并且随着内交联剂 用量的增加乳液的黏度急剧增大。
室温固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原理主要是利用 乳液成膜时体系 pH 值发生 变化而产 生交联 反应。 如早期使用的碳化二亚胺、氮化环丙烷及甲亚胺等内 交联剂, 就是运用水性聚氨酯乳液在 水挥发成膜时 pH 值下降, 利用体系中的酸催化这些内交联剂与聚 氨酯大分子发生交联反应, 这些内交联剂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 就是在碱性条件下很稳定, 但在酸性环境中 具有很高的活性, 可以与水性聚氨酯树脂上的羟基、 羧基等亲水性基团反应, 这样在形成交联结构的同时 还可以显著改善水性聚氨酯涂膜的 耐水性。 R icard G Coogan[ 5 ] 研究了含有氮杂环丙烷、碳化二亚胺的内 交联型水性聚氨酯 的性能, 结果显示 使用氮杂环丙 烷、碳化二亚胺后水性聚氨酯涂膜的交联程度明显提 高, 并证明了是这些内交联剂与聚氨酯分子链上的羟 基、羧基进行反应的结果。 Chen Guannan[ 9] 等系统研 究了氮化环丙烷作为内交联对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及 其涂膜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体系的交联反应由 pH 值的变化而得以实现, 且反应是环氧丙烷开环后与聚 氨酯分子链上的羧基之间进行。除采用上述原理制 备室温固化型水性聚氨酯外, 余樟清 [ 10] 等采用半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