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枣庄旅游业现状

枣庄:培育"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壮大鲁南经济带旅游产业山东统计信息网2007-09-29--鲁南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总体部署和枣庄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积极推进鲁南经经济带的旅游行业规划建设,实现我市城市转型,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找准位置,突出旅游行业特色,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业发展现状我市旅游业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围绕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链,依据枣庄"原生态"山水比较突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加之水系发达、古文化底蕴丰厚,勘探部门勘探出温泉,枣庄居于南北过渡带的中间区位优势等实际,着力在景区景点差异化、个性化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枣庄旅游由初级阶段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叫响"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品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旅游功能不断强化,旅游业基本柜架初步形成。
打造了红色旅游片区、亲水旅游片区、休闲度假旅游片区、农业生态旅游片区、古文化旅游片区。
开发建设了以冠世榴园、微山湖湿地红荷公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龟山风景区、莲青山风景区等为代表的10大景区。
申报了6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拥有12家星级酒店,40家旅行社。
直接从业人员9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
近几年来,枣庄旅游业由小到大、由大趋强,已在枣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为:1、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枣庄旅游经济近几年发展迅猛,"十五"期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高于其它行业的年均增幅,是第三产业中带动力非常强的产业。
200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43.29万人次、海外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29亿元,同比增长23%,超出GDP增幅6.6个百分点。
红色旅游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范文

红色旅游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范文》。
8.印制枣庄红色旅游一票通门票,作为市委、市政府及机关事业单位招待客人和赠送客人的礼物。
一票通可以底价或廉价委托全国旅游社代销。
一票通可以设定有效期两年。
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事业方兴未艾,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开发利用,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灵活促销,相信不久的将来,枣庄的红色旅游事业一定会在全国打出一个响亮的品牌。
四、枣庄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不足,旅游产品类型不够丰富,客源市场不够稳定等问题,下一步,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努力。
一是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
将旅游业的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制定地方性引导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力度。
二是加快发展高端旅游产品。
打造参与型旅游项目,增强游客参与度,丰富旅游购物和娱乐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综合消费。
真正将枣庄打造成集自然山川,生态园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城市。
三是合理处理旅游发展和煤化工基地建设的协调问题。
尽快实现煤化工等高污染企业的区域布局调整和园区集聚式发展。
迁建位于市区的污染企业,将企业布局在远离城市建成区和旅游区的工业园区。
五、枣庄市旅游业发展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借鉴意义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第三产业欠发达、就业压力较大和城市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因地制宜的发展旅游业,并将旅游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切入点,将对城市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枣庄市的以下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
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建立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多部门共同参与,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有清晰的战略谋划。
充分考虑地方特色,明确发展旅游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把旅游业纳入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范围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中。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山东枣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解山东枣庄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色产业,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参考和指导,我们对山东枣庄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综合调研。
2. 调研过程:(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山东枣庄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历程及产业结构。
(2)问卷调查:对山东枣庄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困难等情况。
(3)实地观察:实地考察山东枣庄的重点产业,包括枣业、食品加工等,了解该地区的优势产业和发展潜力。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经济概况:山东枣庄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经济以农业为主,枣业是该地区的特色产业之一。
2. 特色产业:(1)枣业:山东枣庄枣产量大,享有“中国枣乡”的美誉。
枣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2)食品加工:枣庄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一批专业化的食品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 市场需求:(1)国内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山东枣庄的枣产品适应了这一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2)国际市场:山东枣庄的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主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等地。
4. 发展困难:(1)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枣业的发展,市场上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
(2)基础设施不完善:尽管山东枣庄地理位置优越,但一些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四、建议1. 加强市场营销:企业要针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2. 加强技术创新: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3. 支持政策:政府在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和创新。
4. 加强合作: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枣庄景区调研报告

枣庄景区调研报告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处胶济铁路和济徐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枣庄市境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区、历史文化景区和民俗风情景区。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枣庄市的景区资源进行,旨在了解景区的特色、游客数量及满意度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和提升旅游业做出指导性意见。
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枣庄景区的现状,包括景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风景特色、游客数量及满意度等,为进一步开发和改善景区提供参考意见。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游客了解他们对枣庄景区的认知程度、游览时间和目的、满意度等信息。
然后,我们组织了实地考察,亲自到枣庄的几个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景区的自然环境、服务设施、旅游产品等情况。
3. 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景区位置:枣庄市的主要景区集中在市区和周边地区,其中包括马山风景区、峄山风景区、薛城古镇等。
(2)景区历史背景:枣庄的景区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一些景区还有着重要的文化遗产,如马山风景区是中国古代军事城池的典型代表。
(3)景区特色:枣庄的景区以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其中马山风景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
(4)游客数量:调查结果显示,马山风景区是枣庄游客最多的景区,其次是峄山风景区和薛城古镇。
(5)游客满意度:大部分游客对枣庄的景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景区的风景优美、服务设施完善,但也有些游客对景区的管理和宣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4. 意见建议结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向枣庄市旅游部门提出以下意见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景区知名度:枣庄的景区资源丰富,但知名度不高,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加强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旅游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景区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枣庄台儿庄调研报告

枣庄台儿庄调研报告枣庄市台儿庄区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鲁西南,南临泰沂河,东邻临沂市,西靠济宁市,北接滕州市。
台儿庄区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台儿庄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其发展进行分析。
一、台儿庄区的经济发展台儿庄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并以果蔬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
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具有很高的市场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台儿庄区的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都有了较大的增长。
在农业之外,台儿庄区也发展了一些工业和服务业。
目前,汽车零部件、纺织品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在台儿庄区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旅游业也是台儿庄区的特色行业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二、台儿庄区的文化发展台儿庄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该区域曾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因此拥有许多红色文化资源。
台儿庄的抗战遗址、纪念馆等都是历史爱好者和红色旅游者的必去之地。
除了红色文化,台儿庄区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
例如,台儿庄的腔调、剪纸和剪纸艺术等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台儿庄区的旅游发展台儿庄区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台儿庄的抗战遗址,感受历史的厚重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同时,台儿庄还发展了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民俗体验和乡村旅游等。
这些项目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为台儿庄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台儿庄区的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亟需提升,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挑战。
因此,台儿庄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综上所述,台儿庄区在农业、文化和旅游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该区域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同时保护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擦亮城市名片——枣庄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综述

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历史悠久,建国以来累计生产原煤约5亿吨,为国家贡献近64亿元,这是“鲁南煤城”——枣庄;
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颂了支具有传奇般英勇事迹的抗日武装队伍。这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
中国军队三万爱国将士用鲜血换来中华民族八年抗战正面战场的第一场胜利,这是“台儿庄大战”所在地——枣庄。
发展文化旅游不可能凭空臆造,枣庄市的旅游资源如同矿产资源一样得天独厚,同时也需深挖。在自然资源方面,枣庄市有中国最大国家级湿地公园——微山湖湿地公园、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冠世榴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人文资源方面,枣庄市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同时,枣庄又是奚仲、墨子、鲁班、孟尝君、匡衡、贺敬之等众多古今名人的故乡。林林总总的旅游资源为枣庄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从旅游品牌建设到城市品牌推广
枣庄市旅游资源丰富,但一个城市的旅游品牌只能有一个,而这个品牌只有通过挖掘、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2009年,枣庄市拉开了“千年运河古城台儿庄”的重建序幕,并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这一城市名片叫响国内外。
运河古城台儿庄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乾隆皇帝“入夜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堪称天下第一庄。”描绘的就是当年台儿庄的繁荣景象,因而台儿庄也有“天下第一庄”的美誉。同时,台儿庄大战又为这“天下第一庄”赋予了新的内涵。运河文化是枣庄软实力的一个主要方面,“运河古城”是展示运河文化的一个很好平台。5月4日,台儿庄运河古城A区正式开放,同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标志性建筑——泰和楼在此奠基。这就更巩固了“天下第一庄”作为枣庄市文化旅游一级品牌的地位,“江水水乡·运河古城”这张枣庄的名片更加亮丽夺目。
枣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枣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随着旅游业
的兴起,枣庄的乡村旅游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枣庄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枣庄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枣庄市拥有着大片的田园风光和优美的
自然环境,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枣庄还有许多传统村落和古老民居,这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其次,枣庄的乡村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枣庄市政府加大
了对乡村旅游设施的投入,修建了许多景区和农家乐。
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再者,枣庄的乡村旅游宣传工作不断加强。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枣庄市政府加
大了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枣庄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
最后,枣庄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为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枣庄市政
府加强了对乡村旅游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推动乡村旅游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枣庄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努力将枣庄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为枣庄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枣庄的乡村旅游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枣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枣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枣庄市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南部,是全省重要的制造业和工业基地之一。
同时,枣庄也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景名胜闻名于世,因此旅游业对于枣庄市的发展意义重大。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光理念和旅游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枣庄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和文化挖掘四个方面分析枣庄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随着人们的观光经验的增加,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首先,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景点和风景要求更高,他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独特、原汁原味的风景和景点。
其次,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多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参观博物馆、品味美食、体验民俗等。
最后,人们对于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享受更舒适、方便的旅游服务,比如高品质的酒店、便捷的交通工具等。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枣庄旅游产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不断开发更多独特、原汁原味的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
同时,旅游服务业也要不断改进服务品质,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满足人们对于旅游多样性的要求。
此外,枣庄旅游产业也应该加强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提供更多出行选择,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旅游成为可能。
比如,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
另一方面,科技的应用也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比如,手机APP可以方便地预订酒店、机票等服务;无人机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拍摄角度和视角;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不同的旅游景点。
对于枣庄旅游产业来说,科技创新是提升旅游品质和竞争力的关键。
山东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山东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山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
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发展山东的文化旅游产业,我们进行了一次工作调研。
一、调研目的和内容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山东的文化旅游现状,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山东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和旅游知名度等方面。
二、调研情况1. 文化旅游资源山东拥有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儒家文化、孔子文化和封建文化等。
孔子故里、曲阜、泰山、泰安等景点是山东文化旅游的重要代表。
然而,目前山东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2. 旅游产品山东的旅游产品种类丰富,旅游线路也较多,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但是,一些旅游产品还存在差异化不明显,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此外,一些旅游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也有待改进。
3. 旅游市场山东的旅游市场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但目前对外宣传推广还不够充分,缺乏创新的营销策略。
此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4. 旅游知名度山东的旅游知名度较高,但与一些其他旅游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调研发现,山东的文化旅游知名度有待提高。
三、建议和措施1. 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改善旅游景点的环境和设施,并加强景点的保护工作。
2. 优化旅游产品,增加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设计,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3. 加强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山东的旅游知名度。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
4. 建立文化旅游协作机制,加强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5. 加强旅游服务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游客体验,建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山东的文化旅游产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只要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市场推广工作,山东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枣庄旅游发展报告

枣庄旅游发展报告概述枣庄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近年来,枣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枣庄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估。
1. 历史文化资源枣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庙和孔府。
作为孔子的故乡,孔庙和孔府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游客。
此外,枣庄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如花岗岩古城墙、大明湖和百泉亭等,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2. 自然景观除了历史文化资源,枣庄还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大明湖是枣庄最知名的自然景点之一,四季景色迷人。
此外,还有龙山风景区、南梁官庄和草堰风景区等,供游客观赏自然美景,放松身心。
3. 旅游基础设施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枣庄建设了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城市中有许多高档酒店和旅游景区周边设施,提供各种类型的住宿选择和美食。
此外,公共交通也十分便利,游客可以方便地到达各个景点。
4. 旅游活动和节庆枣庄每年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和节庆,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吸引力。
其中最著名的是枣庄葡萄节和樱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演出和民俗活动,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枣庄的传统文化。
5. 旅游发展潜力尽管枣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力和挑战。
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枣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需要加大对旅游景区的保护和改造力度,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同时,还需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结论枣庄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旅游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枣庄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简要报告,希望对枣庄旅游业的发展和规划有所帮助。
关于枣庄、临沂农业旅游考察报告

关于枣庄、临沂农业旅游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武治成王明波王德基转贴自:点击数:327一、枣庄、临沂两市发展农业旅游的基本情况两市都为山东省的农业大市,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已形成了一些农业观光景区、景点,对于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旅游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对发展农业旅游的认识比较明确。
农业旅游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高效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基层管理部门,对发展农业旅游的认识正在得到不断更新。
提高认识的突出表现是,无论是在工作的安排上。
资金的投入上还是对外宣传的力度上,农业旅游都占有了一定的位置,这和几年前农业旅游是一个空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使我们感受较深的是,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业旅游有了新的认识,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许多农民主动向旅游部门进行咨询,并开办家庭农业旅游项目。
在开展旅游的农户中,其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这对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两市的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农业兴旺,民风淳朴。
各地充分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高起点的农业旅游规划。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两市都有了一些农业旅游产品雏形。
应该说,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三)发展农业旅游已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
两市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1.利用果木园林发展观光旅游。
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临沂、枣庄两市近年来广泛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大面积种植果木经济林,比较集中的如枣庄峰城区的万亩石榴园、山亭区的万亩梨园和正在建设的万亩枣园,临沂郯城县的万亩板栗园和正在建设的万亩银杏园、费县的万亩梨园、蒙阴县的百里果乡园等,并出现了许多无粮村、无粮镇,还出现了一些远近闻名的葡萄村、银杏村、苹果村、梨村等。
枣庄问题调研报告

枣庄问题调研报告枣庄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城市——枣庄市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发展机遇的城市。
然而,与快速经济增长相比,枣庄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枣庄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报告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枣庄市的不同地区随机选择了一些居民和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深入交流,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我们还实地考察了枣庄市的一些重要场所和社区,以更全面地了解该市的问题。
三、问题分析1.经济结构单一枣庄市的经济主要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煤炭和化工产业,而这些行业在当前环境下面临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
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枣庄市在应对国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显得脆弱。
因此,枣庄市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更多高新技术和知识型产业,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资源环境压力大由于过去几十年发展重工业导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枣庄市面临着重要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环保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同时,需要加大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枣庄市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仍然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特别是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不完善的情况。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枣庄市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的硬件条件。
4.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尽管枣庄市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资源仍然不足。
教育供求矛盾突出,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不够,医疗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枣庄市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四、解决方案1.调整产业结构枣庄市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向高新技术和知识型产业转型,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1. 引言本调研报告是对山东枣庄市进行的一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该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枣庄市的情况,我们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2. 调研背景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枣庄市位于鲁南地区,地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枣庄市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枣庄市的经济基础和潜力,为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 经济概况枣庄市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导,钢铁、化工、能源等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此外,枣庄市还以农业为基础,盛产苹果、梨子、葡萄等水果。
在近年来,枣庄市政府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如旅游业、金融业等。
这些措施逐渐改变了枣庄市的经济结构,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4. 产业分析4.1 工业枣庄市的工业产值一直处于山东省的前列,特别是钢铁、化工和能源行业在该市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
钢铁产业是枣庄市的支柱产业,市内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产能庞大。
化工行业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具有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枣庄市还积极发展新能源行业,如太阳能、风能等。
4.2 农业枣庄市的农业以果业为主导,主要种植苹果、梨子、葡萄等水果。
枣庄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果树种植,这为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枣庄市还有一定规模的粮食种植和养殖业,为市民提供了粮食和食品的基本保障。
4.3 服务业近年来,枣庄市政府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和金融业。
枣庄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乌山、卧龙山、北召山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金融业也逐渐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
5. 市场前景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枣庄市的市场前景也非常乐观。
首先,枣庄市的工业产能庞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其次,枣庄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服务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消费。
然而,枣庄市也面临一些挑战。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调研背景】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
枣庄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石化和装备制造基地,同时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枣庄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农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发展现状】一、工业枣庄市的工业发达,主要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
其中,枣庄石化集团是全国重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其产值占枣庄市工业总产值的相当比重。
此外,枣庄市的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等行业也有一定规模的发展。
工业发展带动了就业机会增加,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
二、农业枣庄市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也种植了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苹果、葡萄等。
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市场需求旺盛。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在农村地区,农民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等途径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农业发展情况】一、水稻种植枣庄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广大,水稻产业链相对完整。
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发展水稻种植,如提供种子、农药等农资补贴。
水稻产业对枣庄市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二、特色农产品发展枣庄市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如苹果、葡萄、梨等。
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扶持等支持措施,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繁荣发展。
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对提升农民收入和促进枣庄市农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文化特点】一、枣庄市地处黄河流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市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王村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楮墩山遗址等。
这些文化资源为枣庄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枣庄市的民风淳朴,农耕文化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农村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年画、舞狮等得到广泛传承,并逐渐走向市场化发展。
【结论】枣庄市的工业发展较为成熟,农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枣庄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枣庄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枣庄位于中国山东省中西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当前,枣庄正努力推动产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在制造业方面,枣庄拥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如恒力集团、亿利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在相关行业中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为枣庄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其次,枣庄也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枣庄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近年来,枣庄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逐渐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枣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此外,枣庄也在积极发展服务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枣庄的餐饮、旅游、物流等服务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娱乐生活。
总的来说,枣庄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各具特色,互相促进,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未来,枣庄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支持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台儿庄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08年4月8日,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正式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着力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打造成为沿运独有、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2010年5月1日正式开城,5月4日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来台儿庄古城为泰兴楼奠基。其占地2平方公里,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八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城内拥有18个汪塘和7公里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古水城。同时这里也是国台办批准的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3、8月16日至8月20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为下一步攥写报告做准备。
4、8月20日至8月25日,攥写报告。
二、调查过程详细:
Ⅰ、实地调查阶段
1、台儿庄古城资料搜集与实地调查:
首先,我搜集了一些关于古城的资料,这些是我从台儿庄古城介绍馆中搜集的资料:运河古城坐落于枣庄市辖区台儿庄区,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遗存,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重建台儿庄古城,是几代台儿庄人民的梦想,古河道,古码头,一座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的东方水城,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目前已经成为煤城枣庄的新城市名片。国家AAAA级景区。
旅游考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提高旅游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实验组于2023年7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旅游考察活动。
本次考察以我国某著名旅游城市为对象,旨在通过对该城市旅游资源的实地调研,分析其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国某著名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概况。
2. 分析该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优势与不足。
3. 探讨该城市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1. 旅游资源调研本次考察主要围绕该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等方面展开。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该城市旅游资源的资料。
2. 旅游市场调研通过对旅游市场进行调查,了解游客的旅游需求、消费习惯、满意度等,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3. 旅游管理调研考察该城市旅游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政策法规等,分析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 旅游企业发展调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定位、产品开发等,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四、实验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验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制定了详细的考察计划,明确了考察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
2. 实地考察7月1日至7月7日,我们分批次对该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
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旅游景点、文化遗址、休闲度假区等,并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导游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3. 数据收集与分析考察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了初步的考察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旅游资源丰富该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等,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力。
2. 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长,该城市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3. 旅游管理存在问题旅游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政策法规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足等。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山东枣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了解山东枣庄市的发展情况,分析其经济特点、产业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了解山东枣庄市的发展潜力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调研,发现山东枣庄市经济基础较为稳固,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其中以玻璃制品、化肥、建材等行业为主要产业。
另外,农业也是山东枣庄市的重要产业,以种植和加工枣子为主要特点。
2. 产业结构:山东枣庄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经济来源集中在几个主要产业中。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一旦主导产业出现问题,整个市的经济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因此,山东枣庄市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更多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以提高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城乡差距: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山东枣庄市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城市经济相对繁荣,人口流动量大,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低。
因此,山东枣庄市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4. 生态环境:调研中发现,山东枣庄市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
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山东枣庄市应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5. 社会发展:调研中了解到,山东枣庄市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不完善等。
为提高人民的福祉,山东枣庄市应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三、调研结论通过对山东枣庄市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山东枣庄市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但产业结构单一,亟需进行调整;2. 城乡差距较大,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城乡差距;3. 环境问题存在,应加强环境管理,推进绿色经济发展;4. 社会事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山东枣庄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增加经济增长点;2. 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3. 加强环境管理,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4. 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赴枣庄旅游发展考察组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枣庄实践”模式也成为各地竞相借鉴的新热点。
2011年8月4日至5日,市政府朱福林副市长、李国辉市长助理带队,由市规划局、国土局、旅游局、文物局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组成市政府考察团对枣庄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理念认识、工作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一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
枣庄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开发的各类景区景点2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
其中,以台儿庄运河古城(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古城)、微山湖红河湿地(国内最大的湖泊类湿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内最长的地震大裂谷)、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最具旅游吸引力。
从2006年起,枣庄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点战役,作为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路,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模式。
2008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41%。
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一)创新机制、高调定位,支撑旅游业强势发展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确立了“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高度重视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定位,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产业的先行建设发展上来。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彭远新
【期刊名称】《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19)3
【摘要】枣庄市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较快.但是同周边各地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原因在与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旅游产业关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对旅游产业加强协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客源.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彭远新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山东枣庄,277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京沪高铁对枣庄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初探 [J], 孟丹丹;郭志永;赵娟娟
2.基于SWOT分析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J], 李玉保
3.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J], 彭远新
4.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J], 彭远新
5.枣庄市山亭区大红袍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 许珂;隽伟;尚均虎;李阳;曹敬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赴枣庄旅游发展考察组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枣庄实践”模式也成为各地竞相借鉴的新热点。
2011年8月4日至5日,市政府朱福林副市长、李国辉市长助理带队,由市规划局、国土局、旅游局、文物局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组成市政府考察团对枣庄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理念认识、工作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一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
枣庄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开发的各类景区景点2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
其中,以台儿庄运河古城(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古城)、微山湖红河湿地(国内最大的湖泊类湿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内最长的地震大裂谷)、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最具旅游吸引力。
从2006年起,枣庄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点战役,作为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路,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模式。
2008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41%。
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一)创新机制、高调定位,支撑旅游业强势发展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确立了“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高度重视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定位,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产业的先行建设发展上来。
为此,枣庄市在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委员会”,进入政府行政序列,“旅服委”成为市政府三大综合部门,职责也由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扩展到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统筹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理顺旅游和服务业发展体制的同时,枣庄市还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发展机制改革创新。
通过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有实力的大企业、大景区接管国有景区的管理。
抱犊崮、熊耳山两大景区实施整合,整体移交给华邦集团公司;冠世榴园移交给福兴集团,仙坛山温泉小镇移交给中祥集团。
组建成立了台儿庄古城投资有限公司、微山湖湿地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基本完成了“涉旅、涉服”产业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枣庄市旅游服务业的强势发展夯实了制度支撑。
(二)培育龙头,建设精品,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枣庄市副市长陈爱莉介绍说,“发展旅游,必须以文化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以打造区域性龙头景区为支撑。
而精品是一个地区旅游形象的标志和龙头。
只有精品,才具有对区域内其他旅游产品的整合力、带动力,才能对游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
”为此,枣庄把旅游业发展的起跳板选在了重建台儿庄古城项目上,通过高水平创意、高标准实施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天下第一庄”,将台儿庄古城作为龙头加以打造,引领枣庄旅游腾飞。
2006年,枣庄市陈伟市长亲自叫停了在台儿庄投资5、6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本着“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和理念,用了3年多时间,走访了古城每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数百部史籍,从国内外搜集到380多张台儿庄的老照片。
在此基础上,邀请一流的规划、古建、文化、旅游专家,博采众长,依据史料,绘制出古城复原图,详细和清晰地勾画出古城古貌。
遵循古法,从全国筛选出30多家最好的古建队伍用真材实料建设古城,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的基因上复活起来,使之能够成为未来的文化遗产。
经过三年多的潜心挖掘、一流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建设施工,2010年5月1日,毁于炮火的台儿庄古城重现世人面前。
古城融“运河文化、鲁南文化、大战文化”为一城,集八种建筑风格、七十二庙宇于一体,科学保留和修复了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众多历史遗迹,再现了当年“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被誉为运河文化活化石和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
台儿庄古城作为精品龙头景区的成功打造,树立了品牌,成功整合了周边的微山湖湿地、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等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枣庄市推出并打响“枣庄二日游”旅游产品品牌,拉动旅游服务产业链各要素环节的发展增添了极大的动力。
(三)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开创旅游营销新局面旅游业发展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启动旅游市场,显现效益,带动市场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
为此,枣庄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旅游业,做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举全市之力抓旅游”的决策。
市里专门成立了“枣庄二日游活动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凝聚合力,组织全市58个责任单位,选派专人,面向全国80个重点客源城市开展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客源渠道。
如交通局为了开拓青岛市场,正副局长先后十余次亲自率团上门推介,先后招徕了4300多名游客;发改委专门抽出一名副主任专职抓“二日游”,还在对口城市无锡设立了枣庄旅游专卖店;总工会不仅把在莱芜召开的会议团成功引到了枣庄,还特别在当地媒体打出广告,欢迎在莱芜的枣庄同乡“春节、中秋回家看看”;市政府办公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更是进学校、下企业,想方设法建立渠道……。
在全市一盘棋“大旅游”运作格局下,各单位开展了高密度、地毯式、多层次宣传,在对口客源城市采取举办推介会、联谊会、座谈会、新闻发布会和发布广告等形式,推介枣庄旅游资源,开展“面对面”实地宣传。
据统计,枣庄市各部门共赴各客源城市宣传促销1000余次,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2000余场次。
在政府主导下,枣庄市围绕“建立渠道、完善功能、规范市场”三大重点,统筹全市核心旅游景区资源,把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公园、冠世榴园等主要景区打包销售,以统一价格的旅游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充分利用市场利益“杠杆”,配套出台旅游专列、旅游包机、旅游大巴车队、旅游自驾车队奖励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调动组团社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各责任单位以市场运作为中心,积极对接大型组团社,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开辟客源市场。
据统计,目前已有600家外地组团社开展了“枣庄二日游”业务,定期向枣庄输入客源的组团社有220家,初步建立了强有力的营销渠道,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三线齐动,专列、包机、直通车、自驾车“四位一体”的游客输入格局。
在这样的强力措施推动下,枣庄旅游发展迅猛,成效显著。
枣庄市通过政府主导培育市场,成功拉动了消费,2010年全市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大幅攀升,同比增长近3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9.9亿元,增长18.7%。
消费的增长带动了投资的增长,2010年,枣庄市三产投资完成304.3亿元,增长32.7%,高于二产投资增幅17.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2%。
投资的增长助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2010年,枣庄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26.1亿元,增长20%,占GDP比重达到31.3%,服务业地税收入占地方税收比重达到42.6%。
同时,老百姓极大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民生得以改善,据了解,目前枣庄全市300余家涉旅企业直接从业人员10万余人,其中通过二日游新增就业1万余人。
“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枣庄实践”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枣庄市旅游业发展对我市的启示从枣庄旅游发展的实践过程看,我们得到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枣庄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领导重视。
首先,领导重视体现在思想认识上。
陈伟市长指出,“我们常说要让外地人尊重枣庄,让枣庄人热爱枣庄,靠什么?靠的就应该是文化。
所以我们在打造文化旅游的时候,是把它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一种灵魂来凝聚市民的,希望通过这个来形成枣庄的城市精神,城市灵魂,让大家对这个城市有一种归属感,”,“文化是城市最引以自豪的软实力和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文化为引领,提升这座城市的品牌,用文化的金字招牌为老百姓带来长久的福祉”,“就产业结构调整而言,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将改变枣庄长期以来对二产的过分倚重,枣庄将由此步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其次,领导重视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陈伟市长亲自叫停了台儿庄的房地产项目,数十次深入台儿庄古城建设工地,与古城80岁以上的老人交谈、了解古城原有的文化、历史和风貌,亲自参与古城建设的规划、建设,带头组织开展“枣庄二日游”的宣传促销工作,等等,无一不从行动上显示了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第三,领导重视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保障上。
枣庄市“旅服委”的体制创新,56个部门联动促销责任考核的机制创新,充分体现了主要领导在保障旅游服务业发展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精品龙头项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基础旅游经济是吸引力经济、关注度经济,打造龙头精品项目是提升一地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基础条件。
陈伟市长介绍,“台儿庄古城不仅是枣庄打造的一个精品,更是我们量身定做的一件作品。
”在理念上,枣庄市秉承“为后人留下一笔世界文化遗产”精品理念来规划古城,历时三年多时间,充分挖掘、研究,高水平规划,使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在建设上,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在重建中融入文明进步的精华,使古城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在细节上,邀请最好的工匠用最精湛的工艺,精心打磨、建设每座庭院、每条河岸水道;精心设计、科学布局古城的整体风貌和特色业态,成功再现了台儿庄古城“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商贾云集,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建成了一个吸引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旅游精品景区。
通过台儿庄古城这一龙头精品景区的开发建设,成功整合了微山湖湿地等一批旅游资源,打开了“枣庄二日游”的客源市场,树立了枣庄旅游的品牌。
(三)合力兴旅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手段陈伟市长介绍,发展文化旅游,需要通过景区建设、渠道建设、环境建设“三位一体”来强力推动。
从价值理论分析,打造台儿庄古城这个龙头,是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这个价值与众不同、无与伦比;开展二日游建立渠道,是传递价值;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是让游客来享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