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https://img.taocdn.com/s3/m/06a867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1.png)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推荐文章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怎么写热度: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免费热度:关于竹文化毕业论文热度: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热度: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热度: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中,日本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篇1浅谈日本饮食文化摘要:日本的饮食是很独特的,在保持自己的风格的同时,又融入了中国和西方的色彩。
这也许和日本善于吸取他国长处的原因有关。
自古以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文化,有科学技术,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
这自然和当时中国的强盛密切相关。
日本的歌舞伎据说也是由中国传去的。
在现在的日本料理中不难发现很像中国菜的“野菜炒め”。
崇拜并学习强者似乎是日本的特色。
到了近代,中国逐渐没落,西欧逐渐强盛的时候,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改革,大量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
在日本科技逐渐发达的同时,日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吃熟菜变为吃生菜沙拉。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海鲜; 寿司;1、日本饮食生活特点日本料理有清,新,淡,雅四大优势1.1、清。
清就是干净的意思。
日本菜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干净。
一种料理,如果不干净的话,怎么能放下吃呢? 即使吃了,也心存芥蒂,食之无味。
日本料理制作过程,对卫生的要求近乎苛刻,能够让顾客吃得放心,随意的品尝料理的美味。
而中国料理在卫生方面确实不及日本料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从食品卫生角度,日本料理更胜一筹。
1.2、新。
新就是新鲜的意思。
日本料理无论从取材,制作,储藏等流程都严格遵循了食品的新鲜原则。
日本料理是没有过夜的习惯的,一般是当天做,当天吃。
这样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利。
而中国料理一般都有隔夜菜的说法,所谓隔夜的味道比新鲜的更好,回锅肉更加美味。
但是从健康角度,新鲜的食品总是比过夜的更好一点。
因此,从新鲜角度,日本料理还是更胜一筹。
1.3、淡,顾名思义,就是味道清淡和温度教低。
日本文化论文
![日本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1ff47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4d.png)
日本文化论文西安工业大学日本文化姓名学号专业院系2022年5月通过上选修课――现代日本社会与文化,我爱上了这个有着很浓郁民族特色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的国家――日本。
而谈起日本,就不得不说说它那别具一格的文化。
下面我就就日本文化的饮食文化、企业文化、日语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我的论述吧。
一、日本文化之饮食文化1.日本饮食文化的三大特点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
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绳文时代,日本已经有了明确的两性分工:妇女采撷坚果,男子打猎捕鱼。
以后,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杂食这一基本特性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相反,他们的食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丰富。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的畜牧业曾经不太发达。
同时,在历史上,由于牲畜主要用于耕地拉车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杀生,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本人的肉类摄入量一直不足。
但是,最近几十年,这种状况已有改变,肉类作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与鱼类“分庭抗礼”――日本四面环海,在日本可以品尝到的海鱼达三百种以上,日本人自称“彻底的食鱼民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产品而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和身高、体重均有显著的增长。
产生这种状况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按照赖肖尔的说法,就是“食物更加丰富多彩。
”日本人在饮食中兼收并蓄的特性,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万事万物均以“平衡”为第一要义。
由于各种食物均有“阴阳”之分,自古以来,日本人始终贯彻杂食的原则,以保证“阴阳”的平衡。
正是这种观念,使杂食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饮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鲜”。
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
日本的饮食文化论文
![日本的饮食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36d0b9a5e9856a561260a2.png)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日本的饮食文化---- 00000000000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日本的饮食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是,伴随着几千年政治、历史、文化的发展,它又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传统饮食;日本料理“饮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饮食中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
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大米是主要食物之一,但受到地理、文化、宗教、历史各方面的影响,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改良,日本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虽然同为东方国家,吃饭时同样使用筷子,恐怕还是有很多人对日本的饮食文化不太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日本饮食的基本特征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
一、日本饮食的特征(日本食の特徴)日本饮食文化有三大特点。
第一,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
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第二,日本饮食特色是“生”和“鲜”。
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
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
第三,其饮食特点是“追求造型美”。
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
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以及州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等等。
最近几十年,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剧烈的变化莫过于日常饮食。
今天的日本,随着人们口味的多样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各种食品充斥市场,烹调方式也各有千秋。
二、日本料理的种类(日本料理の種類)日本料理,有关西菜和关东菜之分,关西料理是以京都和大阪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菜系。
中日饮食文化对人文与自然注重的差异论文
![中日饮食文化对人文与自然注重的差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e6f8d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4.png)
中日饮食文化对人文与自然注重的差异论文中日饮食文化对人文与自然注重的差异论文一、食材的获取与处理早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受限,在食材选择上多是就近原则。
中国土地肥沃,即使是就地取材,供选择的种类也很多。
铁器牛耕运用的时代早,有长期累积的耕作经验。
耕作业发达使“五谷杂粮”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肉类以猪、牛、羊肉为主。
古代道家讲求“天人合一”,便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人类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自古以来,正是因为人的劳动才给自身带来丰衣足食,所以经人辛苦种植出的食物才是最美味的这一思想,在以土地为生的中国人脑海中保留下来。
而日本一方则大相径庭。
他们以水稻为主食,但供种植的平坦地形并不多。
四面环海,使他们把海洋当做获取食材的地方。
且早期缺乏养殖经验,必须依靠自然。
而慢慢得,日本人似乎喜欢上了这种野外的风味,在饮食中开始追求“生鲜美”。
如生鱼片、生鱼寿司等生食,在日本颇受欢迎。
日本是“食鱼大国”,据有关调查,日本每人每年平均会吃掉70公斤生鲜鱼类。
我从诸多日本影视作品中看到过演员在食用生鲜食物之后,会赞叹道“生食美味,生为日本人真好”之类台词。
日语中有表示海产一词海幸(うみさち)。
单从“幸”字,就足以体现出日本人认为被自然赐予食物的他们是幸福的,自然心怀尊重与感激。
另外在食材处理方面。
中国讲究炒、炸、烤等手法,而在日语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
因为日本料理中的处理方式十分简单,有的只是用水煮一下就算完成了。
「和食」は、新鮮な食材を使う、栄養のバランスが良い。
自然の美しさを生か、正月などの年中行事と関わっいる、などが特色だ[1]。
其中“自然の美しさを生か”,意思是让食材的自然感继续保留。
中国菜是使用最合适方法处理食材,让美妙的味道更好为人享受。
而日本人认为只有少加工,才能吃出食物最根本,最自然的味道。
二、调味料种类与运用调味料在中国菜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樣的。
中国的调味料不仅种类五花八门,甚至同一种调味料,譬如酱油,在市场上可以找到“生抽”、“老抽”等不同的产品。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2)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ebcc156249649b6648d747fe.png)
河南理工大学日本饮食文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班级:12-3班姓名:韩洁学号:311210070303日本饮食文化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可以说,日本列岛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饮食种类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
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
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
日本饮食被称为料理,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
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怀石料理。
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石头。
据说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顿饭。
到了晚上就会又饿又冷、饥寒交迫。
所以和尚们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加热的石头(温石)抱在怀里。
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体的轻淡的素食和简单少量的食品叫做怀石料理。
实际上这是从禅宗那里来的想法,因为禅宗和茶道又有深远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简单的饭菜叫做怀石料理。
卓袱料理。
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
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
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
因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
茶会料理。
日本的室町时代(14世纪)盛行茶道,于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
最初的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1bba2ebc8d376eeaeaa31a1.png)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运转,日本岛国日益成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
日本的饮食文化成为大众追捧的潮流,可以说已从追求饱食进入追求美食,进而发展成追求愉悦的心情阶段。
日本料理不仅博得大和民族的深深喜爱,在世界饮食文化中也独树一帜。
本文简要的介绍几种具有特色的日本料理及一些饮食习惯。
关键词:日本料理;折筷子;饮食习惯谈到日本的饮食文化,可以说已从追求饱食进入追求美食,进而发展成追求愉悦的心情阶段。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季节变得越来越不分明,然而日本人珍惜季节风味的心却始终不变。
一般西方人的观念,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锅或样子古怪之寿司,而日本食品于近年来已人所皆知世界闻名了。
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尝新鲜的生鱼及肉质鲜嫩之炸虾,更有部分游客已做好准备去日本享用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的打算。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概况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
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
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
现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许多西洋料理或中华料理的搭配。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
日本饮食文化。
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稻米自古以来作为日本人的主食,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目前日本全国各地都可以种植水稻,主要产地在日本关东与东北地区。
每年春季开始种植水稻,到了10月中旬,当年产的稻米便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这在日本被称为“新米”,著名的品种有“越光”、“竺锦”等。
二、料理系列(一)怀石料理怀石料理是比较有名的日本料理。
选修课——日本文化结课论文
![选修课——日本文化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70c98f83d049649b66586e.png)
日本饮食文化简析院系:测绘工程系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众所周知,中日有着紧密的文化血缘,很多人把中国文化当作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作一种“子文化”。
饮食文化作为日本文化重要部分之一也源于中国,所以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但经千年发展,日本已然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的、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调方式。
本文主要从主食与菜肴、餐桌礼仪、饮食习惯和风俗、茶酒文化四个方面简要介绍日本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日本饮食礼仪风俗茶酒文化一、日本的主食与菜肴自古以来,日本人的主食就是大米。
他们用大米做成各式的米饭、盒饭、饭团儿、寿司、盖饭。
用糯米做成精美的日式点心果子和年糕。
寿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然后将醋饭和配料(通常是用海苔)卷在一起做成寿司卷,或者直接将配料洒在盛在碗里的米饭上做成,寿司制作简单天然,味道鲜美。
日本人也食用小麦粉,主要做成面包和面条。
日本的面条主要有三种:荞面条、汤面和切面。
荞面条是日式面条的代表,也是日本关东地区受欢迎的大众食品。
荞麦面是用荞麦面粉和水,和成面团压平后切制的细面条,煮熟后蘸“つゆ”(一种酱油卤)食用,分冷食,热食两种。
吃完荞麦面条后,还要喝煮荞麦面条后的白浊汤。
这个白浊汤里的荞麦包含有维生素B等,营养非常丰富。
而日本关西地方吃切面的人比较多,据说切面对重病、手术后病人有补虚作用。
日本的汤面和中国的差不多,比如拉面其实就是发源于中国,但后来日本人逐渐用本没有使用过的干鲣鱼和海带等材料做拉面汤,发明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拉面。
另外日本吃汤面的碗要大得多,大概是为了和热气一起造出一种吃汤面的氛围吧。
总之,日本的人主食,“和食”以米饭和面条为主,“洋食”则以面包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受惠于海的国家,又有着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鱼也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主菜”之一。
日本人制作菜肴时更多的使用“分”地方法,即将几种材料先各自进行简单的加工,然后摆在一起,做菜时也很少使用调料,所以日本菜味道清淡、色泽自然,较多的保留了原色原味营养破坏也较少。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论文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2cee6caf1ffc4ffe47ac19.png)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11级日语2班孙小雪学号:201114530202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饮食方面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发展历史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c378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4.png)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日本饮食文化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一种饮食文化。
它非常讲究食材的新鲜、色彩的搭配和味道的独特。
同时,日本饮食文化也十分注重餐桌礼仪和食用方式的规范。
在这篇论文中,将会探讨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影响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和食”(Washoku)的传统。
和食是指传统的日本饮食模式,它由主食(通常是大米)、汤、主菜和副菜组成。
这种饮食模式强调平衡、多样性和节俭,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营养均衡。
此外,和食还强调食物的季节性和新鲜度,以确保最佳的食用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餐桌礼仪和食用方式的规范也是该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在日本,人们会用筷子来进食,同时会有一些特定的规矩来遵循,比如不把筷子插进饭中、不直接用筷子拿食物等等。
这些规矩体现了对食物和食用过程的尊重,也给人们的用餐带来了一种仪式感。
日本饮食文化不仅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寿司、天妇罗、炸鸡等传统的日本料理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美食。
其次,日本饮食文化的影响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的饮食中看到。
比如,在许多国家的餐厅中,人们可以找到日本风味的菜肴。
此外,日本饮食文化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日本人注重优雅和清洁,这也体现在他们对饭菜的处理中。
日本饭店的入口处会摆放洗手岩,以及放有纸巾和漱口杯。
这些细致的设计和关注细节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对饮食的态度,也反映了日本人生活中的传统价值观。
综上所述,日本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闻名于世。
和食的传统模式、对食材的尊重和做工的精细、餐桌礼仪和食用方式的规范,都是日本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日本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并将其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fc181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1.png)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拥有丰富独特的饮食文化。
日本饮食文化以新鲜、简约、精致的特点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日本饮食文化的浅析。
首先,日本饮食文化强调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
日本人注重食物的原始滋味,追求一种自然的食欲。
他们追求食材的新鲜度,尽可能只在最好的季节食用特定的食物,以确保食物的原汁原味。
例如,日本人烹饪海鲜时,他们一直坚持使用最新鲜的海鲜,以确保食物的味道和质量。
其次,日本饮食文化注重餐具和摆设的精致。
日本人认为吃饭是一种艺术,食物的摆设和餐具的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的餐具通常是精致而古雅的,例如用于盛放饭菜的盖碗和木碗等。
此外,日本餐桌上还经常摆放一些精美的花朵和盆栽,以增添餐桌的美感。
再次,日本饮食文化非常注重平衡和谐的饮食。
日本人认为饮食应该是新鲜、简约、均衡的。
他们尽量保持膳食的平衡,融入多种食材,并确保膳食中含有适当的营养。
日本人通常在餐桌上摆放各种颜色鲜艳的食物,以确保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同时,日本人注重餐前餐后的清洁,认为这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内外平衡的重要一环。
最后,日本饮食文化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传统料理。
寿司、刺身、日式火锅、烧肉等都是代表日本口味的传统料理。
这些料理不仅在日本本土享有盛誉,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总体而言,日本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新鲜、简约、精致的特点闻名于世。
对于日本人来说,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更是一种追求艺术和精神满足的途径。
通过对食材的选择、餐具和摆设的精致、饮食的平衡和谐、传统和仪式感的注重,日本人将饮食文化打造成了一门艺术。
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珍视。
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作文
![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a471e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b.png)
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作文
说到日本的饮食文化,那可真是讲究得很!日本人超级尊重自然和季节,吃东西都得看时节。
春天的竹笋嫩得能掐出水来,夏天的冷面凉得透心,秋天的红叶寿司,看着就美,冬天的火锅更是暖心暖胃。
他们对食材的珍视程度,简直让人佩服。
再来看看咱中国的餐桌文化,那可真叫一个热闹!吃饭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社交活动。
大家围坐一桌,敬酒、夹菜,聊天笑声不断,气氛特别融洽。
相比日本那种一板一眼的餐桌礼仪,我们这儿可是随和多了。
口味方面,中日两国也是大不相同。
日本料理嘛,就是清淡、原汁原味,简单中透着精致。
而咱们中国菜,那就复杂多了,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各种烹饪手法、调料,都是为了把食材的味道发挥到极致,让人吃了回味无穷。
日语饮食文化演讲稿范文
![日语饮食文化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be7f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d.png)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充满魅力的主题——日语饮食文化。
日本,这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一种既精致又富有内涵的饮食文化。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领略日本饮食文化的魅力。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起源日本饮食文化起源于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
日本四面环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为日本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古以来,日本人民就十分注重饮食健康,追求食物的新鲜和营养。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1. 注重食材的新鲜在日本,食材的新鲜程度是评价一道菜好坏的重要标准。
日本渔民每天凌晨出海捕鱼,新鲜的海鲜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此外,日本的蔬菜、水果、肉类等食材也都以新鲜为首要条件。
2. 色香味俱佳日本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
日本料理在色彩搭配上讲究自然、和谐,以白色、绿色、红色为主色调,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在香气和口感上,日本料理注重食材的原始味道,避免过多的调味,让食客品尝到食材本身的美味。
3. 精致小巧日本料理在制作上追求精致小巧,每道菜都如艺术品般精美。
这种精致不仅体现在食材的挑选和烹饪上,还体现在餐具的选择和摆放上。
日本餐具多为瓷器、陶器等,简洁大方,与料理相得益彰。
4. 健康养生日本饮食文化强调健康养生,注重食物的平衡搭配。
日本料理中,鱼类、蔬菜、豆类、米食等食物种类丰富,营养均衡。
此外,日本料理还注重食物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既能保持食材的营养,又能减少油脂的摄入。
三、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美食1. 寿司寿司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起源于日本古代的渔业文化。
寿司以新鲜的生鱼片、醋饭、各种配料等为主料,通过巧妙的摆盘和搭配,呈现出独特的风味。
2. 天妇罗天妇罗是将新鲜的鱼肉、蔬菜裹上面糊,油炸而成。
天妇罗外酥里嫩,香气扑鼻,是日本传统料理中的经典之作。
3. 拉面拉面是日本最具人气的美食之一,遍布日本全国各地。
日本饮食文化演讲稿范文
![日本饮食文化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8a357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d.png)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日本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日本,一个四季分明、自然风光旖旎的国家,其饮食文化同样独具特色,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接下来,我将从日本饮食的历史、特色、礼仪以及影响等方面,为大家展开一场关于日本饮食文化的盛宴。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日本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深受古代中国、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的影响。
早在绳文时代,日本的先民就开始了农耕生活,逐渐形成了以稻米为主食的饮食习惯。
在奈良时代,日本开始学习唐朝的文化,包括饮食文化,这一时期被称为“唐化时期”。
平安时代,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更加频繁,饮食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江户时代,日本饮食文化开始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以和食为主流的风貌。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特色1. 和食:和食,即日本传统饮食,以其精致、清淡、营养均衡而著称。
和食的主要食材包括稻米、鱼类、海鲜、蔬菜、豆制品等。
其中,寿司、天妇罗、生鱼片等美食更是享誉世界。
2. 料理艺术:日本料理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烹饪手法讲究火候和调味,力求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日本料理的摆盘也极具美感,常常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
3. 茶道:茶道是日本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后在日本发扬光大。
茶道强调“和敬清寂”的四个字,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追求。
三、日本饮食文化的礼仪日本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体现了日本人对生活的尊重和感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日本饮食礼仪:1. 餐具使用:日本餐具包括筷子、勺子、叉子等。
使用筷子时,应避免直接从盘子里夹取食物,而是用勺子或叉子将食物送至筷子。
2. 用餐顺序:通常先喝汤,再吃主食,最后吃配菜。
3. 敬酒:在日本,敬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
敬酒时,应微笑、鞠躬,并将酒杯举至眼睛高度。
4. 残渣处理:日本饮食文化中,残渣的处理非常讲究。
通常将残渣放在特定的容器中,而不是直接倒进碗里。
四、日本饮食文化的影响日本饮食文化不仅在日本国内深受欢迎,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
从寿司看日本文化论文
![从寿司看日本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de5b1b6bd97f192279e9d2.png)
从寿司看日本文化摘要:寿司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从寿司中可以窥视出日本很多的文化。
历史虽不渊远的寿司,却是聪明的日本人通过思考发明创造出来的,起初只是为了保存食物,而今发展到种类繁多,和中国的饺子很相似,既保留了传统又不乏创新。
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在如今讲求效率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寿司;勤于思考;传统;创新序论日本不仅在地域上与中国是“一衣带水”,而且在文化上也是“一脉相承”。
“很难用几句话去勾勒日本社会的特点,那种勾勒容易漫画化。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文化的博采众长和实用主义。
”这是作家李培林先生的一句话。
日本文化几乎就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既重视传统又善于创新,正因如此日本文化中的茶道、花道,都是世界各国人津津乐道研究的对象,而作为日本饮食文化当之无愧代表的寿司,研究的人还尚少。
在马凤鸣的《现代日本的生活习惯》中,作者对日本饮食文化做了概括性的分析,简单地介绍了日本料理的种类,以及饮食习惯。
我认为:饮食文化也是文化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反映民族发展的一面镜子,本文就是从细处着手,从日本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寿司谈起,逐渐深刻地分析寿司中所展现的日本文化。
寿司的历史虽不渊远,起初只是为了便于保存而发明出的一种食物,形式上与中国的传统食品饺子很相似,现如今寿司的种类异常繁多,这都是因为聪明的日本人通过思考而发明创造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既保留了传统又不乏创新。
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每一块寿司都是一个精致的小艺术品,这是日本人所追求的料理美。
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从小小的寿司中反映出日本文化的很多优点,这都是值得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今后学习和借鉴的。
1 从寿司的起源看日本1.1寿司的起源追溯寿司的起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历史渊源并不远。
在江户时代的延宝年间(1673年至1680年)。
京都的医生松本善甫把各种海鲜用醋放在一起。
日本の食文化
![日本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e3dd93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6.png)
日本の食文化姓名:张晓学号:20110203331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人们常说,饮食是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特性的象征。
饮食结构体现了民族的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经济体制等。
日本菜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日本料理借鉴了一些中国菜肴传统的制作方法并使之本土化,其后西洋菜也逐渐渗入日本,使日本料理从传统的生、蒸、煮、炸、烤、煎等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菜系。
日本料理即“和食”,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多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酒。
和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刺身、寿司、天妇罗、火锅、石烧等。
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卓袱料理、茶会料理、修行料理、本膳料理等日本料理特色:清淡、不油腻、精致、营养、着重视觉、味觉与器皿之搭配,是为日本料理的特色。
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
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日本受儒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
日本人崇敬的圣德太子就极为重视"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句话就是"和为贵"。
有鉴于此,日本人对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
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难于饲养,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
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
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
这种比喻形象地道出了日本料理的特点。
日本菜首先吸引人的就是它清爽的颜色和独特的造型:用鲜嫩的蔬菜和肥美的海鲜制成的各式各样的精巧食品,保持着原料天然的色彩,每一款都像一件精巧的艺术品,让人久看不厌,迟迟不忍动口。
日本料理文化论文
![日本料理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5bc4fe998fcc22bcd10d88.png)
日本料理文化【摘要】:日本料理(にほんりょうり)泛指日本的飲食文化,又称和食(わしょく;更侧重日本大和族的饮食),是日本文化重要的一环。
「日本料理」在日语解作「日本式烹饪」,但是此词语也在部分地区的现代汉语中用以代表日本菜。
日本料理是日本人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別是在明治时代(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和习惯。
和食在2013年12月4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組所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料理日本文化传统饮食日本料理特色是生、冷、油脂少、份量少,种类多与注重卖相缯及装饰.日本料理又称「五味、五色、五法」料理,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黄、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
而品尝日本料理的准则在于香、丰、熟、甘、嫩。
日本菜强调的是卖相和质感,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质素却无与伦比。
日本菜强调的一点是新鲜,米饭米粉是主食,而传统的日本甜食都是简简单单用芝麻或绿茶制作的。
吃日本料理时,在菜牌上看到有「盛合」的供应,即所谓杂锦,通常店主会特定几种口味的杂锦供应,并用松、竹、梅来代表大、中、小,多以份量及材料来划分,松是超级装,竹是特级装,梅属普通装。
由此可见日本料理是非常考究。
一、日本地理位置对饮食习惯的影响日本由九洲、本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周围数十余小岛组成。
由于处在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替的地带,鱼类资源十分丰富。
因此,海鱼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鱼类料理中,生鱼片最为常见。
日本人好吃生食也与其文化观念有关。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因此尤其具有环保和崇尚自然的意识。
日本人认为生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鱼类的鲜味,只有新鲜、未经加工的食品,才具有天然的色泽,红是红,绿是绿,黄是黄,从色彩学讲,它们都是原色,原色最具色彩生机,搭配到一起,互相衬托,格外提神,叫人欲罢不能。
这令人联想到赏心悦目的日本自然景观:放眼望去,整个东瀛列岛沐浴在大自然丰沛的阳光雨露中,蓝天、绿海、白云,到处郁郁葱葱,那里的每一片树叶绿得发亮,一切都显得那样本色,堪称一个“自然”的乐园。
浅谈日本史饮食文化
![浅谈日本史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2d73a387375a417866f8ff2.png)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的各种美食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中日本的寿司、料理等美食就在其中。
本文就日本的饮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日本饮食文化特色及文化内涵,意在更深入了解日本饮食文化,同时更好地体会日本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文化起源文化特点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从其变化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发展。
自古有云“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最基本而本能的行为表现,最先得到认知和解决的就是“食”,可见食是一切事物的基础,食物中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饮食文化总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如果说中国饮食热情洋溢的话,那么日本饮食则含蓄朦胧。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起源日本饮食与中国饮食都属于东方文明产物,日本文化很大一部分承袭于中华文明,饮食也不例外。
奈良时代,生食及同样的食材用器具来烧、烤、煮烹饪方式,食材以鱼类、海藻类、蔬菜、鸟兽类繁多,从古代经平安时代至今,使用上无很大变化。
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很是频繁,有了很多的新技法加入,此时日本油炸品的出现,奠定了制作基础。
镰仓时代,佛教的不杀生思想的影响,因此多以植物、蔬菜类、海藻类为主。
室町时代,在材料和技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产生了种种形式与流派,因此出现了“本膳料理”。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出现“怀石料理”。
明治以后,随着西洋文化的传入,日本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影响至今。
但是日本是一个富有创造思维的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进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一)多生鲜海味日本人认为火是破坏树木森林的元凶,应该避免使用,提倡用生食来训练自己与生俱来的味觉; 同时日本人尊崇“万物有灵”,对屠宰牲畜食用,以为大不敬。
而且平原较少不适宜饲养牲畜,因而日本人不大食用牛羊肉; 另一方面,日本资源匮乏,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资源自始而终的危机意识———浪费资源可能会导致民族灭绝。
从料理仙姬看日本饮食文化论文(全文)
![从料理仙姬看日本饮食文化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498edbeefdc8d377ee325f.png)
从料理仙姬看日本饮食文化论文(全文) 一、当代日本的饮食生活饮食内容随经济的发展而多样化。
在大多数的日本家庭的餐桌上,不仅仅有日式料理,也有西餐、中餐丰富的食物。
到了街上,和寿司、天妇罗、荞麦面、乌冬面一起,以中国料理、法国料理为首,德国、印度、泰国、越南等世界各国的料理丰富多彩,供人选用。
有人喜欢炸鸡汉堡等快餐,自然食品、瘦身食品、手工料理等健康饮食也很受欢迎。
总之,有人说当今日本处在食物丰裕的时代。
二、以《料理仙姬》为引介绍日本传统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反映了其所出现地域社会的文化和特征。
日本人在饮食方面不允许出现浪费,因此大部分“日本料理”的菜谱和制作成本都很重视节约。
《料理仙姬》中的“一升庵”,有这些料理方式:用5个小时细致地煮熟白萝卜、一颗一颗地挑选黄豆制作味增(一种酱料)、用麦秸秆作蒸米饭的燃料这家祖传百年的餐馆不使用任何宣传手段,用日复一日为客人制作传统美食。
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厨房神话,这个仿佛只属于过去的“一升庵”在工业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浪潮前岌岌可危。
《料理仙姬》中有这样的情景:珍贵食材过去的手工制作工序因繁琐费时而逐渐被更快捷的制作方法所取代,在行家嘴里,成品的味道自然达不到过去的水准。
长此以往,若干年后传统的美味将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种再也品尝不到的记忆。
因此,饮食文化不是仅仅写在纸上就能记录,而是必须通过味觉来传承。
如今,日式饮食又被称作“和食”。
2000多年前以亚洲传来的水稻种植为契机,以大米为中心的饮食文化在日本生了根。
米饭和时令蔬菜、鱼贝类一起食用的传统,以江户时期为最盛,至今仍是日本料理的根本。
但是,自从150年前再次对西方打开国门,除日本传统料理之外,大量的外国料理以符合日本人审美的形式出现,形成了更丰富的饮食文化。
年代不同,人类的主食也随之不同。
通过对考古发掘出的绳文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骨的研究,发现当时人类血液酸度较低,食盐也还没有出现,所以动物性食物方面,较之于肉更喜欢吃内脏和骨髓这些能提供有机盐的食物来获取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日本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现状与传承》期末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序号:0052 授课教师:王德发姓名学号-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成绩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课程论文目录前沿 (3)一、日本饮食的特点 (4)(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4)1.所谓“精”。
(4)2.日本料理的“少”。
(4)3.“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
(4)(二)日本文化之“生”和“鲜”。
(5)二、日本的美食 (6)(一)怀石料理 (6)(二)寿司 (6)(三)茶道 (7)三、日本饮食的习惯 (8)(一)简约的饮食风格 (8)(二)分餐不怕盘子多的日本人 (8)(三)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 (8)参考文献 (11)前言“日本料理”在八十年代初进入广州,是日语中“日本式烹饪”的意思。
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是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的怀石料理。
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日本料理是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末期所形成的饮食。
日本料理店最初只是一些高档酒店开办,主要的客户是日本商社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日本访问团、还有少数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
随着国内对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传播,日本料理店在全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越开越多。
为什么日本料理能得到中国人的追捧?日本饮食的特点在哪里?日本的饮食文化又是怎样的?借由这次论文,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跟大家一起探索日本的饮食文化。
一、日本饮食的特点自古以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文化,有科学技术,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
这自然和当时中国的强盛密切相关。
日本的歌舞伎据说也是由中国传去的。
在现在的日本料理中不难发现很像中国菜的“野菜炒め”。
崇拜并学习强者似乎是日本的特色。
到了近代,中国逐渐没落,西欧逐渐强盛的时候,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改革,大量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
在日本科技逐渐发达的同时,日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吃熟菜变为吃生菜沙拉。
(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1.所谓“精”。
就是无论什么料理,都很好看,至于味道怎么样,那是其次。
中国菜可以不同的菜放在同样的盘子里,但是日本料理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不同的菜是放在不同的盘子里的,而且盘子是奇形怪状,摆放的方向也是有讲究的。
做出来的菜基本上都是一个样。
如果不考虑味道的话,日本料理确实很好看。
2.日本料理的“少”。
中国人吃饭讲究的就是个实在。
要吃好,并且还要吃饱。
吃好自然不必说,要吃“饱”,这在吃日本料理时就有点困难了。
中国人吃菜是一筷子,一勺子地吃。
日本人是一片菜叶一片肉地吃。
往往一顿饭吃下来,只有6分饱,过两个小时又想吃饭了。
在日本花400日元买的便当,也就是盒饭,往往里面就是3块炸鸡和一片黄瓜,几片腌萝卜。
可别以为有3块鸡肉就很合算了,鸡肉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白菜都比它贵。
正因为蔬菜价格很高,所以日本料理里蔬菜的分量不多。
也不光蔬菜,其它的东西一样很少,往往一样菜是一小口就结束了。
3.“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
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估计也和他们饮食的清淡有关。
中国菜基本上每样菜下锅之前都要先往锅里倒油,没有油,也就不会有美味的中国菜。
可是油吃多了有什么后果大家都很清楚。
而传统的日本料理则很少用油,寿司,生鱼片,都是十分清淡的食品。
刚吃的时候也许会感到精淡无味,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很爽口,和中国菜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不过就健康角度来说,我认为还是日本料理更好一些。
(二)日本文化之“生”和“鲜”。
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
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蔬菜和各种植物,而且生吃鸡蛋,生吃鱼,生吃肉。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新鲜有助于卫生,时鲜则有助于健康。
因为,“时鲜”之际,生长激素最旺盛,营养价值当然最高。
日本人很久以前就已认识到这一点,在《万叶集》中屡屡可见的食用“时令”物的叙述,无疑就是一种证明。
二、日本的美食日本列岛的食物可能是世界上最为兼容并蓄的,花样品种繁多,制作精细,讲究营养,体现烹饪美学。
日本的烹饪既有区域性又有季节性。
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品尝各地风味是旅行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论是火车站卖的便当,还是远郊旅馆里的精美正餐,都是游客们孜孜以求的。
(一)怀石料理怀石料理,最早起源于禅道,从日本京都的寺庙中传出。
僧人的饮食清淡,而且过午不食,饥饿难耐之时便想到将石头加热后抱在怀中,抵挡些许饥饿感,后来渐渐有了“怀石”的说法。
演变到今天,怀石料理将最初简单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保留了下来,并最终完善成一套精致复杂的用餐程序。
怀石料理通常是三菜一汤,当然也有种类很丰富的时候。
怀石料理的季节性强,每个季节的食品搭配都不一样。
以春季怀石料理为例,包括生鱼片、大酱汤、白饭,用完后再端出的是煮菜、烤食。
现在通常又多一道小菜叫“寄放钵”。
用完了汤、饭,可饮一杯清酒,再进“寄放钵”。
在怀石料理中,器皿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料理本身。
怀石料理的器皿以木器、陶器、瓷器和金属器为主,无论何种材料,精致的做工和流畅的线条是一定要的。
“一个好的怀石料理厨师,会从拿到手的器皿的材质和外形,思考应该用它来盛放什么食物。
比如,夏天用玻璃器皿会让人觉得清凉,用锡器做汤碗会比陶瓷器更加贴合唇部……不要求固定的食物对应固定的器皿,大多由厨师的审美观决定,所以用器皿搭配食材也是怀石料理的难度之一。
”(二)寿司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寿司”是它的汉语译音,它在日语中的发音为“sushi”。
其以简单为美味,以自然为美味,日本料理之所以逐渐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原因在此。
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种类也很多,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生、熟寿司、压寿司、握寿司、散寿司、棒寿司、卷寿司、鲫鱼寿司等等,而其中鲫鱼寿司被看作是日本料理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寿司。
说到寿司,可以说说品尝寿司的顺序。
吃的次序,当然可按个人喜好,但若想品尝到每款寿司的真正鲜味,最好先吃白肉,後吃红肉;先吃刺身後吃熟食;先吃味淡而後吃味浓的寿司;而每吃一件,都可以一薄片来清清口腔食物的馀味,以令吃下一件寿司时品尝到最真实的鲜味。
(三)茶道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
原称为“茶汤”。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三、日本饮食的习惯(一)简约的饮食风格日本的饮食比较简约,但讲究营养搭配。
早餐面包、红茶或绿茶,午餐在外头吃一份套餐,多是一块鱼或是一两块肉、蔬菜和酱汤,晚餐在家吃,三菜一汤足矣。
其实日本人吃的菜花样也不少,但是每样量少,不像中国人那样把菜装在大盘子里,他们是把菜装在小巧的碟子里。
高级日本料理店里的料理也是一样一点儿,摆得很有艺术性,仅让你尝个鲜的。
日本人长寿,与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很大的关系,据说酱汤、纳豆、梅干是日本人长寿的三宝,这三样东西都富有营养价值,有了这三样宝,再加一碗米饭,营养就差不离了。
吃中国菜感觉味道特别重,而日本料理就比较清淡,平时煮菜用的调料不多,基本上是盐、日本特制的调味料和调味酒。
(二)分餐不怕盘子多的日本人日本人用餐时实行严格的分餐制。
日本人的分餐习惯是从小培养的。
二战后,日本的小学开始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一律实行分餐制,公用餐具与个人餐具分开,学生餐具每天严格消毒。
孩子们养成了这个习惯,回家后实行分餐制也就很自然了。
从20世纪80年代起,分餐制在日本家庭已相当普及了。
日本人家里盘子、碟子特别多,几乎所有日本人家庭都有餐柜,不同花色、样式的餐具摆满餐柜。
日餐花样多分量小,一次在朋友家中用餐时,记者发现,女主人将每份菜都分成小盘,每人一份,所以4个人吃5道菜,盘子就已经占去了20个。
(三)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息息相关。
去中国旅游、体验过中国人饭局的日本人回来后就十分感叹:“中国人真不可思议,端出那么多菜,每道菜都吃不完,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没有剩下菜好像就是菜不够似的,就好像是对客人不热情。
”日本有个黑乌龙茶的电视广告,画面上先是一群中国干部模样的人在大吃大喝,然后他们开始喝乌龙茶,据说这样就能消解脂肪了。
从这个广告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的印象里,中国人就是吃得太多了。
日本人就算请客,也不会做太多的菜,让你吃得六七分饱而已。
典型的日本食谱:一块红鲑鱼,一盘生菜,一碗豆腐和蔬菜酱汤,再加一杯水果汁或者蔬菜汁,据说这是世界上最营养的日本料理了,能制造世界级的美女。
在日本,节食是很普遍的现象,七分饱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曾有一大学老师告诉笔者:为了防止发胖,晚上9点后决不吃任何事物,几十年如一日。
在日本,胖人比较少见,大部分人身材都较均衡。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人类文明始于饮食。
饮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进步,饮食超越了单纯的生理需要,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自身内涵,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
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饮食文化”。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
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
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
在整个日本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
而重视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漏地继承了来。
为此,把烹饪出来的菜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1] 孙璐.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 (04) .[2] 徐静波. 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 日本学刊, 2008, (05) .[3] 方海燕. 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04) .[4] 日本的饮食文化[J]. 健身科学, 2004, (12) .[5] 尹文华. 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4) .[6] 谭玲著,《饮食文化对比》[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20页[7] 边冬梅,《日本食文化刍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02期)[8] 徐静波.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