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一、新的教学观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1〕双基观:传授根底知识和训练根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根底,开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根底,增强能力,开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教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些在的开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涵——新的教学价值观〔1〕重外在价值轻在价值。
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效劳于社会的价值。
教学的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2〕外价值并举。
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开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安康开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
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开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
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开展观——学生是处于开展中的人①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
试论现代教学论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现代教学论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学论在体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日渐明显。
文章在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弊端和现代教学改革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论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现代教学论体育教学运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过程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思想的转变从内部和外部都对教学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代许多教育家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根据教学理论改革实验和研究成果,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点、主张。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新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多层次、多维度的进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现代教学改革对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日渐呈现出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和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形成了从开始到准备、从整队到编队、从讲解到示范、从学习到复习这样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也忽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自主学习,教学效率低。
这种固定的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之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难以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
2.在教学目标任务上,过分强调社会的需要,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需要。
在传统的学科中心论的影响下,体育课必然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地位,忽视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不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这与时代所赋予的体育教学任务是不相符的。
3.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运动技术微观的学习。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以运动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模式,教师讲解、示范成为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9、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 技能的是( D ) A 识字 B。推理 C。计算 D。写字 10、直观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拟直 (C) A.录象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11、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 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各自的专长,这一个教学原 则是( 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2、学生的知识学习包括选择、领会、保持和 ( D) A.观察 B.反思 C.提问 D.应用
博文大理 4、直观性原则
厚德笃行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典型性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注意运用语言直观 (4)提倡自制教具
博文大理 5、循序渐进原则
厚德笃行
(1)按课程的系统进行教学 (2)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3)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6、巩固性原则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复习 (3)通过作业和检查促进巩固 (4)在知识的扩大改组中巩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定义教学的三个角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二 者的相互关系。)
教学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特定的环境中, 借助预成课程这一框架,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有 目的、有计划地交流与互动,实现课程创生,促进 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门活动。
博文大理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反 馈
教学内容 教师 教学手段 学生
人格的影响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通过外界刺激和反馈来促进学习。
行为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接受刺激和反馈,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结果。
在行为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控制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二、认知主义教学论认知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通过个体的思维、记忆和理解来建构知识。
认知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形成新的理解和意义。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在认知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则是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体。
三、建构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个体的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参与具体的实践和情境,共同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促进,强调学习者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成员。
四、社会文化教学论社会文化教学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通过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社会文化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逐渐掌握和运用文化工具和符号系统。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塑造,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
在社会文化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学生则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参与者。
五、个性化教学论个性化教学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个体差异的过程,通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和支持来促进学习。
现代教学论纲要
现代教学论纲要
现代教学论简介
现代教学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
教学实践加以结合,研究是如何让学生从知识的传授、吸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研究理论是基于教学者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学习者的特性、学习规律以及教学反馈的探究研究。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社会学与教学心理学,主要围绕教育社会性质
探究学习行为变化、学习者与社会环境如何相互影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究学习行为的背景及其在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反应如何影响教育成效;教学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如何应用比较各学科不同教学法及其细节去提高学习效能,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这些方法可以更有效的运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电子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及设备在促进学习和改善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其他教育专业学科理论。
重要性
现代教学论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习者的能力、信心和
社会公平意识。
它通过探究学习行为的机制、研究个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汲取丰富的经验,使学习者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知识,发挥价值、实现目标。
以现代教学论指导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开放性、空间性;不仅可以增强学习促进学习,而且可以增强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习者学习过程更有趣,学习效果更好。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观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是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要求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下面本节对现代教学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教学以及教学观含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
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采取的态度。
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首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KCB齿轮油泵教学的中心和惟一任务。
教师忽视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应付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其次,教师直观主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
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活动的反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扮演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消化知识ZYB-B可调压齿轮泵的时间,从而占据了学生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以练代讲”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上述保守、片面的教学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更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悖。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观的革命,树立现代教学观。
二、现代教学观基本主张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和区别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和区别1.传统教学论的主要观点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罗夫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的特征如下:(1)传统教学论主要是由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个因素组成。
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懂。
重视课本的讲授,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
进行注入式教学。
这种方法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传统教学论在师生关系方面,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
强调教师权威至上,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像夸美纽斯比喻的那样:“教师的嘴就是知识的源泉,知识的溪流源源不断地从教师的嘴里流出来,学生就是要象水槽一样地接受知识的注入”。
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主要任务是学会,其实质是教师决定论,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3)传统教学论提倡三中心论。
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4)传统教学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机械地操练巩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得到开发和发挥,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重讲轻练,学习不是通过老师大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大量练习,在实践中学会“游泳”。
(5)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的安排设计主要从“教”的视角考虑。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有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6)在教学任务方面,以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为核心。
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学的教育性。
目的在使学生毕业工作后,能有效地为其政治和经济利益效劳。
在教师作用方面,强调教师的权威至上,学生必须服从,崇尚高压和体罚,无视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对立,学生十分被动。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之一)一、百年来教学论的改革与发展l、强调传授知识的教育改革运动(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强调学校应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提出学校的一切措施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旋转——儿童中心主义。
人们又把他的课程理论称之为经验课程、设计课程。
可见,杜威是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让儿童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他还主张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与周围区域生活的联系。
基本评价:杜威的理论和实践,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压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是一种进步。
反对班级授课制,反对传授系统知识和分科教学,降低了理论的作用,破坏了系统的普通知识的学习。
(2)、觊洛夫的传统教育学思想时代需要,就决定了其教育学必然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张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主张贯彻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量力性、巩固性原则。
这比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2、强调发展智能的课程改革运动(1)教举论的新使命时代需要的推动之下产生了:现代教学论三大派别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西德――瓦·根舍因――范倒教学论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新体系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理论共同特征: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发展智能,从发展智能出发传授知识,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发展智能上。
(2)苏联和美国的教育改革美国教育的十年反过来又激发了苏联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组织了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进行中小学教学多方面的实验,成绩比较突出、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赞可夫领导的实验小组。
他选取的突破点比布鲁纳高明——不仅重视教什么,而且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
同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也受到了教育的广泛重视,在许多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3)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追求目标趋势:①各国日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试论现代教学论的生长点及其实质
s be t i st eg o n on f h d r e a o ia h o y u jci t a h rwigp it emo enp d g gclte r .Th d r e a o ia h o yt k h e eo me t f vy ot emo e np d g gc l e r Oma et ed v lp n t o
教 育学 从 哲 学 大 体 系 中分 化 出 来 , 展 成 为 教 育 科 学之 发 后 , 以 哲 学 作 为 理 论 基 础 。因 为 哲 学 是 世 界 观 、 生 观 、 仍 人 价 值观的基础 , 是认 识 论 、 法 论 的 基 础 , 以 , 学 是各 门 具 方 所 哲 体 科 学 的理 论 基 础 , 门具 体 科 学 的 分 支 学 科 理 论 则 是 相 对 各 而 言 的基 础 理 论 。 理 论基 础 指 导基 础 理 论 而 不 取 代 它 , 础 基 理 论 丰 富理 论 基 础 而 不 背 离 它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揭 示 了 自 然 、 会 和思 维 发 展 的 普 遍 规 律 。 学 性 与 革 命 性 在 实 践 的 社 科 基 础 上统 一 , 完 整 彻 底 的 唯 物 主义 理 论 , 现 代 教 学 论 提 是 为
“ 觉 ”指 新 观念 被 旧 观 念 吸 收 和 同化 的 过 程 ; 美 国杜 威 统 , 以 为 代 表 的 实 用 主 义 教 学 论 , 长 点 是 “ 验 ” 包 括 经 验 的 对 生 经 , 象 和 经 验 的 过 程 ; 美 国 罗 杰 斯 为 代 表 的 新 人 本 主 义 教 学 以 论 , 长点 是 “ 生 自我 ” 就 是 个 体 的 主 观体 验 以 及 这 种 体 验 的 。 内在 同化 机 制 。上 述 生 长点 及 其 生 成 的 教 学 论 。 有 其 时 代 各 的进 步 性 和 时代 的 局 限 性 。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为 理 论 基 础 的 现 代 教 学论 , 生 长 点 是 主 体 性 , 实 质 则 是 育 人 为 本 其 其
教学理论
二、几种典型的教学理论
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法 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法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4.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4.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5.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 5.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 6.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理论 6.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理论 7.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 7.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
⒈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和全面性; ⒈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和全面性; ⒉启发性原则——通过提问、设置情境、提供信息 ⒉启发性原则——通过提问、设置情境、提供信息 ⒊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⒊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⒋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⒋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⒌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⒌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⒍ 及时反馈原则——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反馈原则——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由于发现教学法存在的局限,因此一般不作为常规课的首选教学法。但 在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激发好奇心、鼓励自我指导的学习时它可作为 一种补充程序。 发现教学法实施过程的步骤: ①选择探究的问题,明确要发现问题的方向和目标; ②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兴趣; ③引导学生猜想、臆断等,教会探索的方法; ④归纳总结,上升为概念和原理,得出结论; ⑤将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 “四阶段说”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①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 必须解决的问题。 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 假设。 ③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 制定出具体要求。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 近发展区”。只有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只 要跳到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会得到发 展。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1当今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
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教师这职业还是深得社会人士的尊敬的。
家长们将孩子送进学校,便将自己的期待也一起送了进来。
对方赋予信任,校方便赋予责任。
做为教师,该怎样面对自己这种特殊而平凡的职业?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看了这本《现代教育理论》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把“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成长中的易出现的小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许多不足与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但我的学生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了我精心准备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
于是我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工作怎么了?我究其原因是我自我感觉太好。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的教育、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现代教学论;对象和课题
( etE u G i o oma U iesy G iag G i o 5 0 1C ia D p. d , uz uN r l nvri , uyn , uz u50 0 , hn ) h t h
A src: w i ieet i s x t nte h c o u yaoth o fec ig O eita t er sac e rhe bta t T o ndf rn e i j t f td bu er o ah . n th t o r erhspolm ma v w e so h o e s t y t n sh e h y e
断使 认 识 深 化 的 。同样 , 教学 论 研究 的对 象 也有 必要 予 以再 认 识 。 对
l 8世纪 新 人 文 主义教 育学 派 用 “ 养 ” 词来 概括 他 们学 习古希 腊 文化 遗 产 , 养像 古 , 赫尔 巴特在《 普通教育学》 10 ) 将完整的教育活 动区分为彼此相 (8 5 中,
l 纪 上半 叶 , 9世 由于 尼迈 耶 和赫 尔 巴特 等人 的 贡献 , 学 理 论 成 为 教育 学 理 论体 系 中 一 个 相 对 独 教 立 的组 成 部 分 。18 82年 , 国赫 尔 巴特学 派 的奥 托 ・ 德 维尔 曼发 表 了他 的 教 学论 专 著 , 之后 , 教学 论 成 为
关 的两 个 侧 面 , 教学 和教 育 或 训育 。在他 看 来 , 教学 是 “ 思想 范 围 ” 教 养 而 与 可 能 的 教 育 目的直 接 联 的 系 , 就是 发 展学 生 的 “ 这 多方 面的兴 趣 ” 即实现 “ 一切 能力 的和 谐发 展 ” 【( I ’ 育 的 必要 目的是 形 。2 2 教 j
现代教学论
读书笔记
教学模式: 1学生的认识能力为目的,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发现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探究训 练教学模式、累积学习模式、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模式等。
目录分析
1
第1章教学的基 本概念
2
第2章教学论概 述
3
第3章教学论的 历史发展
4
第4章人的发展 概述
5
第5章教学与发 展的学说
1
第6章学生的个 性与教育
第31章参考资料 第32章后记
作者介绍
这是《现代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现代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现代教学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目标
教师
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
课程
第章
艺术
现代
学生
评价 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
学生
策略
理论
评价
教育
发展
内容摘要
本书论述了教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发展与教育,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及其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 学目标与评价,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内容。
第17章教学模式类 型
第19章教学目标
第20章当代教 1
学目标分类理 论
2
第21章教学目 标的设计
3
第22章教育评 价
4
第23章学生的 学业评价
5
第24章教师评 价
第25章课程论概述 第26章课程设置理论
现代教学论流派课件
主要思想
教学过程观—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理论依据: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程序教学的原理:强化 程序教学的应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程序教学和 “教学机器“热潮 (1)适合学生既有水平的原则; 教学原则观:
(2)有学习程序目标或目的的原则; (3)学生积极反应的原则 (4)小步子逻辑序列的原则 (5)及时强化的原则 (6)自定步调的原则 (7)最低错误率的原则
学习动机理论
基础: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教学方法观
非指导性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 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 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 划和抉择、整合。 教学目标: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 教师观: 教师的角色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蜕变为 “学习的促进者”
主要思想
学习观 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机械 动作
定义: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1)新材料必须具有潜在的意义 (2)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材料和有关旧知识 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 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教 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 (以最少的时间和努力达到最大的效果) ?衡量最优化的标准: 一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 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 格水平); 二是学生和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 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一、概念界定
教学论流派
定义:它是各种教学理论的派别,
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存在形态。
现代教学论流派综述
现代教学论流派文献综述现代教学论是20 世纪50 年代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所产生的现代教育意识。
它是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意识地变革传统教学论, 不断地选择、融合、重组、整合世界改革潮流和教学实践形成的先进教学理论。
它既蕴含了原有教学论中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检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合理部分, 又在应答时代的挑战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而具有变革、创新的特点。
教学论流派是各种教学理论的派别,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存在形态,具有独特性、群体性和实践性。
现代教学论流派主要是指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各种教学论派别。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率先进行改革的是美国和苏联,接着扩散到日本与英、法、意、系、德等国,以至影响到全世界。
这场波及世界的教学改革运动涉及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引起了教学理论、观念和方法的更新。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教育家根据教学实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论流派。
在众多的教学论流派中,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为现代教学论流派的三大代表。
主要综述如下:一、结构主义教学论(一)认知结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力量的较量日趋激烈。
在此背景下,1957 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美国朝野,一种危机意识弥漫着整个国家。
美国人把科技领先地位的动摇归因于教育的失败。
美国之所以在科技和军事方面落后于苏联,其原因归结为教育的落后。
于是在1958 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联邦政府斥巨资开展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
在此期间,美国科学院召集了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马萨诸塞的伍兹霍尔开会杰罗姆.布鲁纳作为该次会议的主席,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普遍的响应和认同。
(二)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布鲁纳阐明了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实质: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就是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一,教学本质的含义(一),教学本质的定义1是一种活动过程:活动主体(教师),活动对象(教学中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过程、发展方向、最终归宿)2是一种固有存在:性质(逐步为我们所掌握的隐藏在教学之后的观点),作用(提升教学认识能力)(二)教学本质的相关概念1、教学职能与教学本质教学本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
教学本质:是人类对于使得教学之为教学的实体、关系、过程与活动的追问,是一个本体问题教学职能:人类在感受教学自在价值的基础上,对教学所应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的期待,是一个价值问题二、教学本质研究范式扫描(一),教育范畴的教学本质研究范式:1,注重教育个体价值的“发展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优点:体现了教育最直接的价值缺点:以社会期望发展取代个体可能发展,追求发展的最终结果,忽视了社会的发展2,注重教育中教师活动的“传递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优点:体现了教育的教育性、发展性缺点:忽视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3,,注重社会—个体价值的价值增值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接受社会委托取得学生全面的教育价值增值优点: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缺点:容易迷失个体价值(二),认识范畴的教学本质研究范式1,教学本质的“认识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优点:为教学寻找到了哲学依据缺点: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品德、心理、能力等方面2,教学本质的“学习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优点:重视“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得教学本质观更加丰富缺点:无法涵盖“教学”的整个过程(三),实践活动的教学本质研究范式1,教学本质的“实践说”主要观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优点:概括性与理论层次较高缺点: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无法做出清晰的解释2,教学本质的“认识——实践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优点: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点:理想价值上对教学本质的解释具有个人主义取向的色彩3,“统一说”主要观点: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优点:体现了教与学的统一,缓和了“认识说”与“实践说”的矛盾,立足现实教学缺点:无法真正寻求到教学本质的统一三,教学本质的一般价值:教学本质的一般价值是在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不断交往中,获得未来公民的现代性学习,以及他们依赖这种学习对人类文化的推动一,教学目的1,教学目标的功能: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规范和标准功能,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对教学结果具有诊断功能和评判功能。
21世纪教育科学系列教材:现代教学论基础
21世纪教育科学系列教材:现代教学论基础《21世纪教育科学系列教材:现代教学论基础》是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继存,赵昌木。
内容简介:要真正地把握和理解教学论,对教学论形成明确的观点并非易事。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越来越复杂,人们对教学的理解的差异性就越大。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性质各不相同的教学理论从来没有如此多样和丰富,人们关于教学论的彼此分歧与冲突的看法和观点从来没有如此众多。
在这些纷繁复杂、观点各异的教学论思想和观念中,我们可以相信谁的看法和观点?我们又应当依凭哪种教学论观念去认识和把握教学论,从而去理解和对待教学论?这些问题直接关涉我们对待教学论的立场、态度和方法,影响着我们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犹如我们对“教学论是什么”这种追问方式的置疑,我们的确难以确切地回答“正确的教学论观念是什么”。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基于我们自身的感觉和认识,指出目前人们对教学论不可取的几种不同的理解、看法和评价。
概括起来,这些不同的认识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按照科学性学问(主要以经典的自然科学为范本)以及知识体系的标准衡量教学论,认为教学论的不确定性现象意味着教学论的不规范、不科学、不可信,从而试图改变教学论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论向科学看齐,用科学的标准衡量和制定教学论的科学化体系;二是按照其他文化的样式和状态来看待教学论的可变性,认为教学论的学科不成熟、不正常、不可用,从而着眼于改变教学论的现状,使教学论向成熟、正常的文化发展;三是按照意识形态的意志和观点来看待教学论的多义性,认为教学论的各种流派和观点都是批判和否定的对象,都是不正确、不先进、不可取的,从而致力于维护某种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论,以此贬损和反对其他教学论。
要克服和消除对教学论的这些不可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论观念,我们首先应当把这些认识作为“真问题”来认真对待。
按照教学论的“科学化”、“常规化”和“政治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可能会从根本上否认这些认识的真实性及其危害,或不把这些_认识当做什么了不起的问题。
行为主义在教学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在教学中的作用摘要:行为主义不再是现代教学论中流行的理论,但它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且不可缺少。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编制都会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体现。
本文从教学情境,强化理论在课堂管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说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学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情境强化一、简释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是适应二战后信息革命时代与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论。
在它引导下,人才的培养是智能型的,教学内容是系统综合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电视广播教学和自学等相互配合;理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教学,教学管理主要靠集体智慧、科学管理和强调融洽的师生关系等。
二、行为主义在教学理念中的体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1)学习是在外部环境作用下不断地刺激反应的结果,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
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 代表反应);(2)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由部分到整体;(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我国教育部所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在对中小学具体目标描述时,都是先描述听和说的。
学生先是反复听录音,然后模仿发音。
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提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这是从政策上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鼓励为主,这体现了正强化的作用。
对成年人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培养,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这不仅让我们想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听说法、它提倡的反复操练以及重视环境因素和后来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理论。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运用(一)应用在教学情境中1.具体行为化教学目标教学的首要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论读后感
现代教学论读后感读了现代教学论,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新世界的大门,这里面既有让我恍然大悟的时刻,也有让我挠头思考的地方。
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可太重要了。
以前总觉得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乖乖听着就是教学的常态。
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学生才应该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角啊。
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如果教练一直在旁边指手画脚,球员都没机会发挥,那这比赛肯定没法看。
在课堂上也是一样,得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探索、去犯错、去发现。
比如说在数学课堂上,与其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摆弄那些小棒、图形啥的,说不定他们能想出一些超级有趣又独特的解题思路呢。
而且现代教学论还提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这让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感觉老师就那么几种教学方法,时间长了就觉得很枯燥。
现在才明白,原来教学可以像变魔术一样,今天是小组合作讨论,明天是项目式学习,后天又可以是情境模拟。
就拿历史课来说,如果只是照着课本念那些年代、事件、人物,学生肯定听得昏昏欲睡。
但要是搞个历史小剧场,让学生们扮演历史人物,演绎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那课堂气氛立马就不一样了。
他们既能深刻地理解历史,又能在表演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这多棒啊。
在现代教学论的理念下实践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说评价体系这一块吧。
我们都知道不能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可在实际操作中,考试成绩还是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在那里。
想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多元的评价体系,真的是要克服好多困难。
比如说,要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这可不像给考试成绩打分那么简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
这就好比你要评价一个画家、一个厨师和一个运动员,你不能用同一种标准,那肯定不合理。
现代教学论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教育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生命体。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去适应新的理念。
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你以为你抓住它了,其实它又在别的地方冒出来,给你新的挑战和惊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本质的含义(一),教学本质的定义1是一种活动过程:活动主体(教师),活动对象(教学中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过程、发展方向、最终归宿)2是一种固有存在:性质(逐步为我们所掌握的隐藏在教学之后的观点),作用(提升教学认识能力)(二)教学本质的相关概念1、教学职能与教学本质教学本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
教学本质:是人类对于使得教学之为教学的实体、关系、过程与活动的追问,是一个本体问题教学职能:人类在感受教学自在价值的基础上,对教学所应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的期待,是一个价值问题二、教学本质研究范式扫描(一),教育范畴的教学本质研究范式:1,注重教育个体价值的“发展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优点:体现了教育最直接的价值缺点:以社会期望发展取代个体可能发展,追求发展的最终结果,忽视了社会的发展2,注重教育中教师活动的“传递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优点:体现了教育的教育性、发展性缺点:忽视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3,,注重社会—个体价值的价值增值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接受社会委托取得学生全面的教育价值增值优点: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缺点:容易迷失个体价值(二),认识范畴的教学本质研究范式1,教学本质的“认识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优点:为教学寻找到了哲学依据缺点: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品德、心理、能力等方面2,教学本质的“学习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优点:重视“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得教学本质观更加丰富缺点:无法涵盖“教学”的整个过程(三),实践活动的教学本质研究范式1,教学本质的“实践说”主要观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优点:概括性与理论层次较高缺点: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无法做出清晰的解释2,教学本质的“认识——实践说”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优点: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点:理想价值上对教学本质的解释具有个人主义取向的色彩3,“统一说”主要观点: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优点:体现了教与学的统一,缓和了“认识说”与“实践说”的矛盾,立足现实教学缺点:无法真正寻求到教学本质的统一三,教学本质的一般价值:教学本质的一般价值是在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不断交往中,获得未来公民的现代性学习,以及他们依赖这种学习对人类文化的推动一,教学目的1,教学目标的功能: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规范和标准功能,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对教学结果具有诊断功能和评判功能。
2,教学目标的特点:时代性,多样性,主体性,主观性3,我国教学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明显的划一性特征,粗糙而不精致,定位不准,偏见与狭隘性并存,现代意识淡薄4,制定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等有机统一5,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体系):①知识与技能(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②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科学精神)一、知识与课程知识:知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进行某种言说的、有关内外部世界的种族和个体的认识、体验和操作经验二,课程的知识观基础1、学科课程的知识观基础基本观点:知识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特点:知识的客观性、独立性、静态性优点:稳定的教学组织,高效的文化传承缺点: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割裂知识的整体性;片面夸大“科学世界”2、活动课程的知识观基础基本观点:知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客观反映,而是个人积极创造的产物,服从于个人的解释特点:知识的独特性、个别性、动态性优点:强调知识的主体特征和经验的整体性质,关注儿童的兴趣、能力缺点:片面夸大知识的主观性质,否认系统知识学习的必要性3、综合课程的知识观基础基本观点:知识是息息相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特点:知识的综合性、动态性优点:强调全面的知识图景,避免学科知识的重叠或割裂,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缺点:难以呈现学科纵向联系,教材编写难度大,教师难以胜任三,知识特征与课程评价知识的多样性特征:知识的多样性、差异性存在方式及其价值的特殊性、不可取代性,决定了学校知识、课程类型的多样化;知识类型、课程类型及其价值的多样性、多维性,决定了课程评价的多元化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的领域应加以拓宽2、尊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个体差异3、关注质性课程评价4、让学生参与课程评价一、教学主客体关系主要观点1、教师唯一主体论主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一个主体,学生、教学内容等均是客体缺陷: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2、学生唯一主体论主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缺陷:夸大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教师的作用3、双主体论主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两个主体同时存在缺陷:模糊教与学之间的界限4、主导主体说主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缺陷:(正在使用过程中,尚未挖掘其缺点)5、三体论主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被教育者、客观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三角关系缺陷: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未明确6、主客体转化说主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被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是可以转化的缺陷:并未揭示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7、主客体转化说主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是交织在一起的,具有复杂性缺陷:并未揭示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8、过程主客体说主要观点:把教学过程理解为教与学两个不同的活动过程。
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缺陷:教与学并不能截然分开9、层次主客体说主要观点:把教学过程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的主客体皆不同缺陷:教学过程无法划分层次10、主客体否定说主要观点:没有必要用哲学中的“主客体”的概念来揭示与描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缺陷:不能揭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二、学生的主体命运学生主体地位低微问题的分析1、原因:①学生对社会期待与“主体”的意义不清楚,习惯依赖②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学生的“主体表达”③家长对孩子的控制2、表现:①教学目标上教师由极大的决定权②教学内容上教师由极大的解释权③教学过程上教师有 极大的控制权④教学方法上教师有极大的选择权⑤教学评价上教师有极大的裁决权三、学生不只是受教育者一、教学模式概述1,教学模式:试图系统的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2,教学模式的功能:①教学模式作为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的桥梁,有助于改变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对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调动作用3,教学模式的分类①心理学模式:背景(教育教学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思潮),代表(赫尔巴特“五段式”教学模式、杜威教学模式、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洛扎洛夫暗示教学模式)②自然科学模式:背景(自然科学对于教育学的渗透),代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加涅的积累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③社会科学模式:背景(对教育的重新审视),代表(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二、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式”教学模式1、理论依据:教育学建立在实践哲学和心理学假设体系之上。
教学是教师采取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的把知识和品德传授给学生的过程2、教学目标:形成人的德行——“善的意志”,即道德理念3、操作程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师)注意 →期待→ 探究→行动(学生)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4、师生组合:教师控制学生的行为5、实现条件:管理与训育6、优点:步骤清晰、易于操作7、缺陷: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刻板的程序化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学是教师自己发布信息的活动,“受教育者”是听众教师是设计的唯一主体,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对象 教师与社会包揽了整个评价活动 教师是向全体学生发布和传播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对知识进行理解、选择的主体 教学是教师发布信息的活动,学生是具有选择性的学习者 师生双方都参与教学设计教师传播信息的情况与学生的个人化情况都要接受评价 学生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主体,教师以教育资源的身份出现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真正发动者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促使学生成为获取教育者的状况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都要被评价受教育者 领受教育者 获取教育者师生关系 教学形态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评价(二)杜威的教学模式1、理论依据: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2、教学目标: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3、操作程序:问题感觉→问题界定→问题解决假设→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通过行动检验假设4、师生组合: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顾问或助手5、实现条件: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一致6、优点: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活动教学7、缺陷:忽视系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与教师的作用(三)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1、理论依据:认知学派,强调认识事物内部的结构、整体性的研究以及从系统功能中把握事物2、教学目标: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发展学生智力3、操作程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论4、师生组合:教师作为主导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5、实现条件:合理的教学顺序,适时强化6、优点:突出学生的体验过程,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7、缺陷:对师生要求过高(四)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1、理论依据:给予适当的学习条件与充足的学习时间,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2、教学目标:发展所有学生的个人品质和能力3、操作程序: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制定标准)→教学实施阶段(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成绩分等(以是否达标为依据)4、师生组合:教师作为主导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进度5、实现条件:师生双方抱有信心;确定学科内容、目标与测量手段;制定计划6、优点:体现了一种新的学生观——任何教师都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体现因材施教;目标明确7、缺陷: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不适合学业上表现优异的学生(五)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1、理论依据:主体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学会学习”学习观2、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3、操作程序:提出任务→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动机→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练习运用→及时进行总结评价4、师生关系:辅导者与学习主人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5、实现条件: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权力6、优点:关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7、缺陷:对师生的要求均过高(六)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1、教学理论:合作教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2、教学目标: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3、操作程序: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创造条件消除学生被提问时的顾虑→将“布置作业”改为“推荐作业”→让评价体现学生的发展前景4、师生关系:实事求是的师生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5、实现条件:多边活动;教师扮演“管理者”、“咨询者”、“参与者”的角色6、优点:强调促进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主张师生合作和发展学生个性、创造能力7、缺陷:对师生双方的要求均过高三、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一)教学模式的选择:1、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模式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选择教学模式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选择教学模式4、根据教师自身的条件和素养来选择教学模式5、根据教学所具备的物质条件来选择教学模式6、根据教学时间来选择教学模式(二)教学模式的运用:1、要避免受到不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2、要注意教学实践过程的变化、优化组合,变通运用,避免对教学模式的机械套用,实现教学模式应用的创新化和多样化3、要避免教学实践的“泛模式化”倾向一,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评价:依据一定标准,运用科学方法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结果及其有关因素进行综合价值判断的过程二、教学评价的种类(一)按照评价的功能划分1,诊断性评价:含义(教学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作用(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评价重点(素质、过程),手段(特殊编制的测验、学籍档案和观察记录分析),测试内容(预备性知识、技能、生理心理环境样本),试题难度(较低),分数解释(常模参照、目标参照),实施时间(学期学年开始之前),特点(灵活性)2,形成性评价:含义(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状况,对活动进行调整和提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作用(确定学习效果),评价重点(过程),手段(形成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测试内容(课题与单元目标样本),试题难度(依据教学任务而定),分数解释(目标参照),实施时间(每节课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特点(前瞻式)3,总结性评价:含义(对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总体结果进行的评价),作用(评定学习成绩),评价重点(结果),手段(考试),测试内容(课程总教学目标样本),试题难度(中等),分数解释(常模参照),实施时间(学期或教学过程结束后),特点(回顾式)(二)按照评价的参照标准划分1,绝对评价:含义(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优点(标准相对客观,鉴别性突出),缺点(绝对客观的标准很难确定,且易受影响)2,相对评价:含义(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优点(适用面广,操作性强),缺点(评价基准易发生变化)3,个体内差异评价:含义(把被评价者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优点(体现个体差异),缺点(评价无统一标准,差距性难以体现)(三)按照评价的主体划分1,自我评价:含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优点(易于进行,无时间限制),缺点(无参照系,客观性较差)2,他人评价:含义(被评价者自身室外的他人对被评价者的评价),优点(相对客观,要求严格),缺点(复杂,且带有某种程度上的个人主义色彩)(四)按照评价的对象和范围划分1宏观评价:以教学领域的全部问题或宏观决策方面的教学问题为对象进行的评价 2中观评价:以教学领域内部工作为对象进行的评价 3微观评价:以教学的某一方面或侧面为对象进行的评价(五)按照评价的层次划分1分析评价:将评价的内容分解成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 2综合评价:对评价内容的整体进行评价(六)按照评价的方法划分1、定性评价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1)等级法:事先依据某种标准把教学工作分成几个等级,然后把评估对象的教学工作归到某个等级中,依此来比较教师工作的质量(2)评定法:使用简明的评语记述评价的结果2、定量评价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搜集数据资料,然后用数学的方法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估(七)按照评价的内容划分:1对人的评价:评价教学过程中的人 2对事的评价:评价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事件 3对物的评价:评价教学中的条件与设施 4对评价的评价:对教学评价本身的评价(一)教学评价的一般过程1,教学评价的准备阶段:①确定教学评价的目的②选择评价对象和种类③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④选择评价的方法⑤制定评价方案2,教学评价的实施阶段:①搜集评价资料②处理资料信息③分析并作出评价④撰写评价结论3,评价结果的处理:①分析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进行评价信息反馈③进行相应的决策④对教学评价的再评价(二)教学评价常用的方法:①观察评分法②查阅文献资料法③等级计分法④静态评分法⑤动态评价法(三)影响教学评价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1、影响教学评价的心理因素:①从心理角度看,认知因素、情绪因素、人格因素、情境因素②从评价主体看,主评心理、被评心理2、评价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①影响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的理解②影响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③影响测定与评价④影响评价结果的解释⑤影响参评人员的合作关系3、影响教学评价的心理因素的调控:①对评价者进行一定的选拔和训练②评价管理调控③充分认识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④运用多中评价方式,控制评价效应⑤灵活多样的反馈评价结果四、教学评价模式和策略(一)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1、行为目标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泰勒基本程序: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目标达成程度特点:单向封闭局限:重视结果,忽视过程2、CIPP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斯塔弗尔比姆主要内容: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特点:全面科学局限:对辅助性资源要求过高3、外貌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斯太克主要内容: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特点:全面局限:对辅助性资源要求过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4、应答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斯太克主要内容:以直接从事教育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所提出的问题作为评价的先导特点:针对性强局限: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5、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主要内容:对自然背景下对社会行动进行现场研究并描述特点:注重自然情境下的个案研究局限:难以推广6、CSE总结性评价模式主要内容: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特点:关注动态的过程局限:投入较高7、目标游离模式代表人物:斯克里文主要内容:不把评价方案、计划制定者的预定活动的目的告诉评价者,注重实际成效特点:“创生”取向局限:评价标准无法统一8、差距评价模式提出者:普罗沃斯主要内容: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及造成差距的原因五个阶段:(设计阶段→组建阶段→过程阶段→成果阶段→成本效益分析阶段)特点:技术理性、控制性强局限:忽视了评价过程中的人的感受(二)常见的教学评价策略1、三角测量策略三角测量策略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教育评价策略,它主张运用多种理论、方法、人员和资料来源评价同一教育现象,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有效理论的三角测量;方法的三角测量;人员的三角测量;资料的三角测量2、档案袋评定档案袋(porfolio)是指对学生作品、学生进步记录和学生反思的有目的的收集,是使用者收集检查信息、使用信息以及促进教学合作的过程档案袋评价的优势:评价内容的丰富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开放性;评价结果的形成性档案袋评价的弊端:档案袋评价加重教师与学生负担的问题;档案袋评价针对不同学科的适用度问;档案袋评价的信度与效度问题;档案袋评价与大规模、高利害评价的关系问题3、苏格拉底研讨评定苏格拉底研讨评定法是指以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法为基础,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和积极参与研讨,以实现思想和价值理解扩展的质性评价活动主要步骤:①明确教育结果②选定并剪裁研讨的文本③教师要设计一个具有引发力的起始问题④选择记录研讨过程的方式⑤以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研讨评价优点: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足:对教师与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4、教育鉴赏与批评评价策略提出者:艾斯纳主要内容: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对教育事实进行鉴赏特点:关注评价过程中的个体感受,具有主观性与审美性局限:评价标准难以确定五、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一)我国教学评价存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1、教学评价功能上——甄别选拔为主2、教学评价主体上——政府、学校、教师3、教学评价内容上——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教学评价方法上——形式主义方法单一5、教学评价关注点上——重视终结性评价,误读形成性评价6、教学评价过程中——独白式评价7、教学评价标准上——标准呆板8、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改善教学评价的关键(二)我国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2、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化3、倡导采用情景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4、评价由一元走向多元5、更加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一、说课的含义: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二、说课的内容1,说学情:①学生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②学生的能知: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2,说教材:①该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安排意图②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作为该内容的基础③本课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④该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有怎样关系或者该内容在后续学习将得到怎样的深化等3,说教学内容:①教学目标是什么(三维目标体系)②重点难点是什么③教学过程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