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

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

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长白山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区境内,在安图、抚松、长白三县境内,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它与五岳齐名、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此次考察我们沿西坡乘车而上,由于时间和经费所限,与北坡失之交臂,只等下次再来吧!在亿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最初,这里被海水淹没,到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阳光、雨水、和气候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最后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摇篮、东北平原的生态屏障,满族的发祥地。

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关东第一山”的美誉。

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紀的时候,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在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玄武岩浆从上地幔出发,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隙不断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喷出地表,携有强大冲击力的岩浆,将原来岩石及岩浆中先期凝固的岩块及火山灰、水蒸气等喷向空中,然后在重力和风力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围或一侧堆积成各种火山地貌。

由于玄武岩浆粘度较小,在地表的流动速度较快,流淌的距离较远,所以形成了广阔的玄武岩台地。

在距今约60万年至1500万年(第四紀中—晚更新世)期间,长白山又经历了一个地壳活动的时期,地质上称为白头山期,这个时期发生了4次火山爆发,爆发方式以中心式为特点,地下岩浆沿着深断裂的交汇处形成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构成了火山椎体地貌景观。

以上四次火山活动,每一次喷出的火山物质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

同时,在主火山口周围,还形成了一些小的寄生火山口。

此后,长白山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在距今11000—15000年(第四紀全新世期间),火山再次复活,喷出了大量的灰白—淡黄色浮岩,厚度高达60米,使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状火山口。

长白山考察报告摘要

长白山考察报告摘要

篇一:长白山考察报告长白山考察报告为了探索加快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学习外地旅游开发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借他山之石攻玉,7月24日至28日,政协五组赴吉林学习考察。

所到之处,大家强烈感受到思想之解放、政策之开明、发展之迅猛、变化之巨大,强烈感受到旅游经济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得到深刻的启迪。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1、长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为19万多公顷。

森林生态系统完整,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十分丰富,非常罕见。

因天公不作美,所到之日阴雨绵绵,但我们带着对天池的神秘向往,历经四个小时,驶向长白山。

一路上,群山环抱,绵绵悠长,印象最深的是山脚下的美人松,或一枝独秀,或三五成群,让人不禁想起诗句“松袅袅,涧湍湍,无穷好景汇名山。

”来到天池脚下,坐巴士,盘山路,随着海拔的增高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植被种类在变化。

山脚是以阔叶林为主的参天大树,山腰是由于风的走向而向一面倾斜的灌木丛,山顶是苔藓地带,仅留下的一点点簿土长出一片片淡黄色的野花。

山顶气温只有10度左右,天空飘着小雨,风很大。

只见云雾蒸腾,往下望去雾蒙蒙的一片,风惨云暗,深不可测。

很遗憾没有领略到天池的风采,但我们感受到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神秘。

除了天池,长白山还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生态旅游的胜地。

2、防川具有“一眼望三国”的特殊地理位置。

防川,濒江临海,依山傍水,是我国唯一中、俄、朝三国鼎足地带,东南与俄罗斯哈桑镇包得哥尔那亚小镇接壤,西南与朝鲜的豆满江里隔江相望。

素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之美誉。

站在望海阁向南望,图们江缓缓远去,俄朝铁路大桥横架江上;顺江远眺,江海相连,景色壮观;转向西南,朝鲜豆满江市境内群山起伏,柳绿江蓝;俯视东南,俄罗斯境地近在咫尺;再向远望是一片平坦辽阔的濒海平原和湖泊沼泽,平原尽头,蔚蓝的日本海与天际相连,宛如一条银色丝带漂浮于天际。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合自然地理生产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生产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生产实习实习报告(个人)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09—1班组号:姓名:日期:2011年7月15日目录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路线及安排 (3)三、实习过程 (4)1、前期准备 (4)2、实习阶段 (4)(1)长春——通榆 (4)(2)向海——乌兰浩特 (5)(3)乌兰浩特——长春 (6)(4)长白山 (6)实习感受 (7)一、实习目的1、自然地理野外考察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生产实习,充分了解到吉林由南向西,阔叶林转变为针叶林的纬度地带性,以及从干旱地区到半干旱地区,到半湿润地区,再到湿润地区的经度地带性水分的变化情况,使我们加深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感性认识,让我们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让我们吃苦耐劳,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

2、社会调查农村,能真是的反应出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问题。

实习路线上对农村的社会调查,让我们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村民说出的一些情况,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二、实习路线及安排七月五日哈尔滨——长春七月六日长春——长岭——通榆七月七日通榆——向海——洮南——白城——乌兰浩特七月八日乌兰浩特——洮尔谷地——长春七月九日吉林省博物馆七月十日长春——洛河岭山头七月十一日洛河岭山头——敦化七月十二日敦化——二道白河——长白山七月十三日长白山脚下一号样地七月十四日白河——长春七月十五日长春——哈尔滨三、实习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实习之前刘辉老师给我们做了动员大会,对我们进行分组,并且讲解了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以及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让我们对这次实习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

随后,将我们每个组所负责的区域进行了划分,让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区域进行具体的了解。

最后,安排同学去购买实习所需的雨衣等必需品。

2、实习阶段在我们准备好之后,在刘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7月5日从哈尔滨出发前往长春,开始了我们的实习生活。

从长春前往通榆的路上,老师讲解了关于人文、社会、经济各种变化的相互影响。

长白山考察实践报告

长白山考察实践报告

长白山考察实践报告篇一: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地理系98级陈险峰2001年7月15日晚8:30我们一行20人由何老师带领乘坐北京开往长春的T59次列车,开始了为期7天的毕业实习考察。

本次实习考察设有两个地点:长春和长白山。

7月16日早7:00我们到达本次实习的第一站:长春。

长春的实习时间为两天,住在站前的天池宾馆。

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长春城市地理概况,并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驱车带领我们参观了长春市容,介绍了长春市发展的历史。

在短暂的参观过程中使我感到这座坐落在东北平原腹地的城市正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持续快速地发展着。

长春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建成历史200多年,现为吉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面积20571平方公里,人口713万人。

长春地处东北地区的中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中温带,土壤肥沃,属黑土带,年均温4—5摄氏度,地貌类型为长白山到北部平原过渡的山前地带,因此城市街道呈波状起伏。

在市区内的东部自南向北有伊通河流过,是长春地区的一条重要的水运线。

1894-1895年日俄战争以后,长春市区以二道沟为界形成沙俄和日本国的附属地,现都有遗址保留。

1931-1945年侵华战争期间,长春为伪满州皇都,成为殖民地城市。

日本人在此开发,形成以同心圆(单中心)为中心的放射状街道布局形式。

1948年长春市解放以后,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国家在此先后兴建了汽车厂、客车厂、机车厂、东北光学仪器厂等一批重点企业。

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

长春市的科教育事业发达,是全国知识密集区。

科研单位众多,力量雄厚,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市物理研究所,等成为全国研究中心。

吉林大东北师范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一批大专院校,均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发达的科技和教育,使长春蕴涵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长春有森林城的美誉,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列全国大城市前列。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盼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姓名:蒋涵学号:2012013157专业:地理科学一实习前言。

本次实习由许老师、殷老师、王老师,、靳老师、陶老师一起带我们进行了吉林省东西部土壤,生物,综合地理过程的实习。

路线西至白城、乌兰浩特,东至二道白河、长白山。

由于跨度较大,路途较长,其中多以车代步的形式进行考察研究。

本次报告以第二次实习路线展开,进行土壤生物等实习总结。

二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地理观测,观察植物,土壤,以及综合自然地理形成过程。

熟悉课本知识内容,增强地理知识的灵活利用。

多看多思考,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实习路线为:蛟河盆地→拉法山→敦化盆地→雁鸣湖湿地→二道白河→长白山。

具体路线为:6月20日长春至蛟河,途径吉林市6月21日蛟河至拉法山,拉法山至蛟河,晚至敦化6月22日敦化至雁鸣湖湿地,回敦化晚至二道白河6月23日二道白河至长白山风景区6月24日二道白河附近6月25日二道白河至长春一)蛟河盆地蛟河盆地属温带湿润性气候,出露岩石为花岗岩,晶体颗粒大,风化物透水性好,坡面侵蚀小,生长有灌木林。

土壤生物累积表聚,颜色暗,原生母质上粉末为次生粘土。

粘化层棕色为土层,铁向下淋溶。

蛟河盆地东侧台地上,温带湿润气候,盆地与山体相交教平直,为断裂,对面也是一个台地,中间被流水切割,断裂中间沉积呈弧状,排列较平整,为白垩纪沉积。

高台地上由于距地下水高,且有上层滞水,发育白浆土。

河边漫滩上为水稻土。

水下距地表近,土壤水分充足,为冲积性草甸土,植被为湿生植被。

关于蛟河盆地的地形剖面图,如下图:蛟河盆地的地形剖面图二)拉法山概况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吉林省东部,蛟河市境内,1995年11月经国家原林业部批准建立,为国内目前面积较大的森林公园之一。

公园地处松辽平原向长白山区的过渡地带,松花江的上游,东隔张广才岭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相邻,南隔新开岭与桦甸市接壤,西隔松花湖与吉林市相望,北隔呼兰岭与舒兰市和黑龙江省五常县毗邻。

野外动植物实习报告

野外动植物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野外动植物实习于2023年8月15日至8月21日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

实习队伍由来自我国XX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名学生和2名指导老师组成。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白山的自然生态环境,掌握动植物野外调查和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实习,将课堂上学到的动植物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动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2. 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动植物野外调查、观察、采集、鉴定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科学素养: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丰富知识储备:使学生了解长白山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实习内容1. 动植物资源调查:对长白山地区的植物群落、动物种类、生态环境等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地区的动植物分布特点。

2. 动植物采集与鉴定:学习动植物采集、标本制作、鉴定等基本技能,掌握常见动植物的特征。

3. 生态环境观察:观察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了解生态环境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4. 动植物生态习性研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生态习性研究,如繁殖习性、食性、迁徙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指导老师对实习内容、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进行详细讲解,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资料。

2. 野外调查:实习期间,学生分组进行野外调查,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对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采集和鉴定。

3. 动植物采集与制作:在野外采集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动植物采集、标本制作、鉴定等基本技能,掌握了常见动植物的特征。

4. 生态环境观察:学生观察了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了解了生态环境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5. 动植物生态习性研究:部分学生选择了对部分动植物进行生态习性研究,如繁殖习性、食性、迁徙等。

五、实习成果1. 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学生根据野外调查结果,撰写了长白山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你好!下面是一份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发育过程,探索自然地理的规律和原理。

具体实习内容包括地层观察、地貌分析、地震勘测等方面。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的地点为xxx国家地质公园,实习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过程1. 地层观察在实习地点,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地层观察,选择了一处典型的岩层剖面进行研究。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演化的历史。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地质锤等工具,对岩石进行了取样分析,以进一步研究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2. 地貌分析在实习地点,我们还通过地貌分析的方式,对地表特征进行了研究。

我们使用望远镜和测量仪器,对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进行观测和测量,进一步了解了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地震勘测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与了一次地震勘测活动。

我们使用了地震仪和其他相关设备,测量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我们对地层的构造和地貌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深了对自然地理规律的理解。

其次,我们学会了使用一些地质工具和测量仪器,提高了我们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能力。

最后,我们还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将我们的实习经历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示。

五、实习心得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我认识到自然地理研究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发育过程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和利用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们提供了保护地球和自然环境的基础。

长白山野外实习报告

长白山野外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书实习地区: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专业:地理教育年级:学号:姓名:成绩:实习目的:地学基础实习是地质学、地貌学、环境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气象气候学和水文学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实习的方法和基础技能;了解和发展生产上存在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与分析自然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地区及实习内容:实习经由地及预计时间:9月7日5:00AM从延边大学正门出发→朝阳川镇→老头沟镇→石门镇→安图→明月湖→松花镇→二道白河→和平营子→长白山山门(北坡)→温泉→瀑布→天池→返回温泉→小天池→地下森林→返回二道白河→返回延吉一、长白山概况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为欧亚大陆东端的最高山系,是朝鲜民族的圣山。

长白山以独有的原始状态、科学品味和历史价值屹立于世界名山之林。

其核心部分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于1980年1月1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被确定为世界自然保留地,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地质:长白山一座活火山,现在仍在活动。

根据天池地震站不定期的检测资料,天池区每年发生的小震可达200次左右,属地震活动异常区。

地貌:长白山地势的总的特征是以长白山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长白山区的地貌以火山地貌和构造地貌基础上经过冰川以及流水,风力,温差等外营力作用下应承了火山地貌,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坡地重力地貌,风蚀地貌等多种地貌类型。

气候:长白山辖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气候的特点外,还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

土壤分布规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分布规律是伴其地貌,植被,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大体可分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森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和沼泽土,草甸土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范文5篇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篇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系__地理__ 第x组)一、实习时间20__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长白上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长白上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长白上野外实习考察报告报告名称: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报告日期:2021年X月X日一、实习目的和意义长白山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野外实习旨在深入了解长白山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提升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为长白山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长白山自然环境考察实习团队首先对长白山的地理环境进行了考察,包括地貌、气候和水文资源等。

同时,还了解了长白山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团队了解到长白山拥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高原湖泊,气候温润湿润,水资源丰富。

2. 生物多样性调研实习团队对长白山的植被、动物和微生物进行了调研。

在植被方面,团队发现长白山拥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包括阔叶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等。

在动物方面,团队记录下了鸟类、兽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此外,团队还进行了微生物的采样和分析,了解了长白山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

3. 生态系统研究实习团队选取了长白山的几个典型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湿地、山地和原始森林等。

团队进行了生境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了土壤环境因子和生物群落特征。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团队了解到长白山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生态问题需要解决。

三、实习成果和总结1.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实习团队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样本,形成了详尽的调研报告和数据报告。

实习团队还参与了长白山的生态保护工作并提供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2. 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升实习团队深入了解了长白山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近距离接触自然,团队成员对环境污染和生物破坏等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提升了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3. 对长白山保护的建议和参考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实习团队提出了一些对长白山保护的建议和参考,包括加强生态监测和环境管理,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长白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长白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长白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一行来到了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围绕长白山的地质地貌、植被分布、土壤类型等方面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和观测,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长白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长白山自然地理环境概况1. 地理位置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56'—128°06'、北纬41°58'—42°06'。

长白山涉及范围较广,跨越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

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延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

在我国众多名山中,长白山的纬度最高,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2. 地质地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

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火山地貌。

长白山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地质公园。

3. 植被分布长白山植被丰富,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不同类型的植被。

其中,长白山特有的长白松自然林是实习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长白松亦称美人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属长绿乔木,因形若美女而得名。

美人松纯林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长白山北坡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

4. 土壤类型长白山土壤类型多样,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暗棕攘、黑土、灰化土、高山草甸土等。

土壤质地细腻,肥力较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观测、植被调查、土壤采样分析等方面。

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植物识别、土壤剖面观测等基本技能。

2. 实习方法实习采用现场观测、实地讲解、样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长白上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长白上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长白上野外实习考察报告长白上野外实习考察报告朝鲜一中吴恩花一、长白山概况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

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而长白山最高峰是位于朝鲜境内的将军峰。

1、地理位置:其位于东经100°10’——100°20’,北纬40°10’——100°20’之间的地带。

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

它还是图们、鸭绿、松花三江之源。

长白山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式火山。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典型完整的动植物资源,富有北国情趣的冰雪风光。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长白山海拔约2700多米,由于气候高差悬殊及奇特的地质地貌,自下而上形成四个明显的垂直景观带,是实习植被和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理想场所。

2、地质概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单元,大致围绕火山中心,呈同心环状分布。

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中部,海拔高度1700米以上,锥底部半径20公里左右,是一座复合式休眠火山。

围绕长白山天池有16座山峰它们分别是:白云峰、天豁峰、天文峰、龙白峰、芝盘峰、玉柱峰、梯云峰、卧龙峰、三厅峰、玉雪峰、华盖峰、白岩峰、孤隼峰、紫霞峰,冠冕峰和织女峰,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其中白云峰为最高,海拔2694米也是我国东北部最高的山峰。

从锥体低部向下,地势呈台阶状向下倾斜,高度渐低,坡度渐缓。

向下过度到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

3、气候概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

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多雾凉爽。

长白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长白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长白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长白山,素有"东北第一神山"之称,以其雄浑险峻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湖泊和蜿蜒曲折的溪流而闻名。

2019年,我所在的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决定以长白山为调研对象,对当地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长白山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调研背景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是吉林、辽宁两省的交界处,总面积约为6,189平方公里。

长白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长白山景区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与此同时,长白山也面临着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决定前往长白山进行实地调研,真实了解当地的社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状况(2)长白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3)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2. 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前往长白山景区,观察当地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和市场状况。

(2)访谈调查:与当地政府部门、旅游机构、企业家、居民等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长白山社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我们得到了以下调研结果:1. 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状况长白山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要产业。

由于地处东北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工业、商业相对落后,因此就业机会比较有限,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 长白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长白山景区作为自然保护区,一直以来都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逐渐凸显。

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一些游客随意丢弃垃圾,破坏植被,严重影响了长白山的生态环境。

3.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长白山景区的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长白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长白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长白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前言在2009年春季学期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了综合自然地理课程,对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此次实习,我们通过路线考察的方式,从大兴安岭地区西麓到长白山一线实地观察了东北大平原的自然结构,并对长白山的山地垂直结构有了切实的体验。

此外,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还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方法,为将来继续深入开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着重记录长白山方面的实习内容。

二、长白山的自然地理概况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º56′—128º06′、北纬41º58′—42º06′它涉及范围较广,跨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

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沿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长白山天池位于北纬42º00′,东经128º03′),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

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堆。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

纵观长白山,可按高度和地貌部位将其分为三大部分,即火山锥体、山前熔岩高原和山前熔岩台地三个环状地带。

长白山生物资源亦是非常丰富,其中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及药用价值。

三、实习内容1.长白山地质构造情况长白山为中央裂隙式喷发所形成,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三裂隙交叉处即为长白山山体。

俯瞰长白山呈现盾形,说明岩浆为中性,介于酸性和基性之间,进一步反应了长白山山体的形成是多次喷发的结果。

长白山的地质构造情况绘图如下:图1.长白山地址构造剖面图如图所示,长白山的地质构造与长白山多次喷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白山植被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康凯

长白山植被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康凯

长白山植被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08508008 康凯2010年7月长白山植被土壤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2010年7月在刚刚考完试的时候作为地理科学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迎来了前往长白山的野外植被土壤实习考察。

当天下午我们从天津站坐上了火车开始了我们这次为期7天的野外实习考察。

经过了将近两天的车程在第三天凌晨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的主要实习地长白山二道白河。

在经过一个上午的休息后,与第三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长白山博物馆参观,从这里了解整个长白山的历史地理概况,为之后的考察做铺垫。

在之后的第四日,第五日和第六日分别前往了几个具有特色的自然带代表地(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

并逐一进行了对其植被和土壤的考察。

二、长白山概况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

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而长白山最高峰是位于朝鲜境内的将军峰。

1、地理位置:其位于东经100°10’~100°20’,北纬40°10’~100°20’之间的地带。

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

它还是图们、鸭绿、松花三江之源。

长白山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式火山。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典型完整的动植物资源,富有北国情趣的冰雪风光。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长白山海拔约2700多米,由于气候高差悬殊及奇特的地质地貌,自下而上形成四个明显的垂直景观带,是实习植被和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理想场所。

2、地质概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单元,大致围绕火山中心,呈同心环状分布。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自然地理学的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让我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实践锻炼了自己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首先,实习让我对自然地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通过实习,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实习中,我们实地考察了各种地貌,观察了土壤、植被的分布情况,并且了解了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这些都使我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且激发了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其次,实习培养了我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活动,例如观察地质结构、测量地貌形态、采集土壤样本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让我学会了使用一些专业的自然地理学仪器,如GPS、罗盘等。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实习还让我意识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的重要性。

野外实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让我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

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能力,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这次自然地理学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白山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长白山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长白山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我一直对长白山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长白山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长白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对长白山的保护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长白山的自然风光让人叹为观止。

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进行了长途的徒步旅行,穿越了长白山的各个景点。

一路上,我领略到了长白山的壮丽山河、瑰丽湖泊和茂密的森林。

特别是观看到了长白山的最高峰白顶的壮丽景色,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俯瞰着整个山脉的壮丽。

而在白顶山上,我还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池,那如镜子般平静的湖水,让人心生敬畏和惊叹。

长白山的自然风光让我深深地被震撼和感动,我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多么的美好而重要。

其次,长白山的人文景观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参观了长白山的寺庙、村落和民俗村,体验了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

在寺庙中,我跪拜在神像前,默默地为自己和家人祈福,感受到了信仰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宽慰。

而在村落中,我与当地的居民交流,了解到他们对长白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和维护。

长白山的人文景观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珍贵性,也让我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张,长白山面临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的问题。

长白山是一个珍贵而脆弱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一些游客和旅行者对长白山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相对较差。

他们随意乱丢垃圾,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甚至采摘珍稀植物。

这种行为无疑给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而且,长白山的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和管理,一些不恰当的开发措施导致了水源的污染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

从这次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长白山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

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

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报告编号: CB2021-001报告主题: 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撰写日期: 2021年5月10日摘要:本次长白山资源考察报告旨在对长白山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调研和评估,为进一步开发和保护长白山地区提供参考和指导。

报告内容包括长白山地区的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概况和评价。

一、地理环境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744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峰,山势雄伟壮观。

长白山地区属于亚寒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较大,气候适宜。

二、生物多样性长白山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基因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地区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包括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东坡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珍稀濒危物种如东北虎、朝鲜秃鹫等。

三、矿产资源长白山地区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铜、金、银、锥石等。

其中,长白山铁矿蕴藏量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四、森林资源长白山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

长白山森林资源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等,森林植被茂密。

同时,长白山地区还拥有多种珍稀植物资源,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五、水资源长白山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长白山山脉上有多个湖泊,如长白山天池、长白山镜泊湖等。

这些湖泊水质清澈,景色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六、人文资源长白山地区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包括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

长白山地区还有众多文化遗址和历史遗迹,如石林、长白山天池神话等。

七、保护与开发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长白山地区的资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生态保护,建立更加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大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

2.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发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3. 发展生态旅游,加强长白山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在2009年春季学期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了综合自然地理课程,对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此次实习,我们通过路线考察的方式,从大兴安岭地区西麓到长白山一线实地观察了东北大平原的自然结构,并对长白山的山地垂直结构有了切实的体验。

此外,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还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方法,为将来继续深入开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着重记录长白山方面的实习内容。

二、长白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º56′—128º06′、北纬41º58′—42º06′它涉及范围较广,跨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

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沿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长白山天池位于北纬42º00′,东经128º03′),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

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堆。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

纵观长白山,可按高度和地貌部位将其分为三大部分,即火山锥体、山前熔岩高原和山前熔岩台地三个环状地带。

长白山生物资源亦是非常丰富,其中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及药用价值。

三、实习内容
1.长白山地质构造情况
长白山为中央裂隙式喷发所形成,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三裂隙交叉处即为长白山山体。

俯瞰长白山呈现盾形,说明岩浆为中性,介于酸性和基性之间,进一步反应了长白山山体的形成是多次喷发的结果。

长白山的地质构造情况绘图如下:
图1.长白山地址构造剖面图
如图所示,长白山的地质构造与长白山多次喷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次喷发为裂隙式,发生于在第三纪准平原的基底上,因为是中央裂隙式喷发,所以在第三纪准平原的基底上留下多层Q1时期的玄武岩,此次喷发范围较广,也导致了Q1期玄武岩的分布区域较为广泛。

后来的喷发多为中心式喷发,以Q2时期和Q4时期的为典型,如图中在Q1的基础上,主峰覆上Q2时期碱性粗面岩,天池周围的则为最新喷发所形成的Q4浮石火山灰。

Q2和Q4的岩层之间缺少Q3层,而在山麓附近发现了Q3时期的凝灰角砾岩,且此层岩石在地貌形态上与倒石堆相似,故此推测,Q3时期长白山亦有中心式的喷发,而且喷发后的成岩发生了较大规模的侵蚀和搬运,多使其堆于山麓附近,即呈现如图形态。

在离主峰稍远的地区则在堆积的Q1期的玄武岩后受主峰火山活动的影响较小,在河流的侵蚀搬运等运动中形成自然界中常见的河谷地貌。

2.长白山土壤类型分布情况
长白山土壤由基带向上依次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灰色土、森林草甸土和高山苔原土。

大致分布及海拔分界如下图所示。

图2.长白山土壤类型垂直分布图
长白山的垂直土壤带的形成主要还是由于海拔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带发生渐变。

海拔1100m—1700m之间主要发育着广袤的针叶林,然而其下的土壤却不是典型的灰色土,其主要原是受到长白山水体的影响,水中富含K+,呈碱性。

除此之外,火山活动对其土壤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长白山的多次喷发,植被亦是多次被火山活动所破坏,所形成的土壤多为幼年土,且植被处于演替的初期,土壤类型亦是不稳定的,随着植被的继续演替,土壤类型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3.长白山植被带分布情况
长白山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从下到上依次形成四个植被分布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即红松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

表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带
(1)红松阔叶林带
这一地带是长白山山地垂直带的基带,植物群落为红松阔叶林、土壤为白浆化暗棕壤,母质为黄土状沉积物。

由于这里属自然保护区范围,所以仍保保持原始森林的面貌。

部分地区外缘有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林。

它生长在红松阔叶林被砍伐的迹地上,山杨—白桦林掩体的结果,最终将被红松阔叶林代替。

(2)针叶林带
这一垂直带在海拔1100—1700m左右,底岩有多孔的玄武岩,粗面岩等,上部覆盖有火山灰,部分地区有火山砾和火山弹,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相对湿度较大。

由于本带海拔高度变化大,影响了植物种类成分的变化。

该带河谷地貌发育,且多为U型谷地,以长白瀑布和谷底森林为典型,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针叶林的分布形态。

(3)岳桦林带
这一地带位于海拔1700—2100m范围内,火山锥体下部,气温低,雨量丰沛,风力大,植被以岳桦林为主,灌木以高山牛皮杜鹃为主,草木植物比较发达。

通过徒步观察,岳华林中的下木多为其他树种的幼苗,由此推断,岳华林并非该带的演替顶级,而只是演替的初级阶段。

之所以岳华林长时期适应该带的自然环境并稳定生长,是因为该带为幼年土,岳华林可能为先锋树种。

(4)苔原带
分布在火山锥体中上部,海拔2100m以上,主要岩石有各种火山砾、火山灰,火山弹。

气候寒冷,降水多,风力强,植被主要为矮小灌木组成的灌木苔原,植株矮小,匍匐贴地,
强烈分枝,交织成网,枝上密生常绿革质,或具有白色绒毛的叶片,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

这种形态的构造具有防寒、防风的特征。

4.天池汇水面积问题
长白山天池为多条河流的源头,而通过
对降水量和湖口面积(S1)的相关计算,
天池的出水量比汇入量要多,然而天池却
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水位,这是因为天池的
实际汇水面积并非湖口所对应的S1,而是
S2,在火山口悬崖部分组成物质为疏松的
浮石火山灰,降水在该地多不形成坡面径
流,而是以下渗为主,汇入天池,这样计
算天池的汇水量便大于或等于出水量。


此,天池水位基本保持不变。

图3.天池汇水面积示意图
四、小结
通过在长白山的实习考察,在实践中观察到了山地垂直分布带和土壤类型分布的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对长白山体周边自然环境的观察,了解了长白山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构造情况。

此外还有,诸如天池汇水面积、岳华林演替问题、路缘效应等方面知识的了解。

总而言之,此次实习既是课堂知识的验证也是延伸,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