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7025数据通信与网络

合集下载

自考 07025 数据通信与网络

自考 07025  数据通信与网络

高纲1498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7025 数据通信与网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系统地讲授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概念,对各个网络功能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通信规程,数据通信技术、广域网和局域网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和发展都作了详细介绍。

配合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将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和实现方法,加深学生对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网络应用技能。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机构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辅以精心设计跟踪实际应用的实验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通信基础内容和计算机网络部分的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掌握较新的内容。

另外本课程工程性较强,学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本课程先修课程应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后继课程有网络操作系统、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为:本课程立足于理论,与实际环节紧密结合,需要更多关注各种网络应用及新技术。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之一是网络通信的有关技术,包括数据通信技术、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流量控制技术、差错控制技术;重点之二是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重点之三是局域网技术。

2021年7月江苏自考科目安排考试时间表

2021年7月江苏自考科目安排考试时间表
00839第二外语(俄语)
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841第二外语(法语)
03412第二外语(韩语)
A2050302
广告学
27623广告设计实务
00641中外广告史
27412市场调研与统计
27016日语
27413广告策划与创意
27418广告媒介实务
27017法语
27018俄语
A2050305
新闻学
02115信息管理基础
02124信息分析方法
A2090115
园林
00293城市生态学
04045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二)
01437园林工程预算
11216园林工程学(二)
11235造园史
A2090403
畜牧兽医
30457兽医病理学
02678农业推广学
02798畜牧微生物学
02787兽医药理学
02799兽医临床医学
02485化工热力学
06116化工分离过程
27063工厂设计概论
A2081308
食品科学与工程
03281食品微生物学(二)
03286食品营养学
03283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03284食品原料学
04175食品添加剂
03285食品工厂设计(二)
A2081726
汽车维修与检测
08315控制工程基础
30459汽车维修技术与设备
06072企业财务审计
A2020120
金融管理
27090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27089公司财务
04009国际金融市场
27016日语
27309税收学
27017法语
27018俄语
27087金融企业会计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程 05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程 05

5.2 基本流量控制
5.2.1 信令法 本节介绍在简单通信系统中有用的流量控制的相对基本的方法。第一种方法, 信令法 (signaling) ,是很直观的(见图 5-1) 。只要接收方可接收,发送方就传输数据。然而,接收方 不可能一直接收数据。例如,暂存接收数据的缓冲区可能装满,或者若接收方正在做别的事则 它可能尚未就绪。这些情形下,接收方发一个信号到发送方。接收到该信号后,发送方停止传 输。当接收方再次就绪可接收更多的数据时,该协议也允许发送另一个信号。这类似于一个无 聊的争论,一人说, “停!我不想再听了。 ”
下载
第5章 协 议 概 念
191
5 . 3节阐述了一种更复杂的方法,该方法对帧编号,并一次只发送几帧。然后发送方在发 送更多帧之前等待应答。 5.3节中讨论的回退 n帧协议,假设帧的到达顺序与发送顺序一致。在 5.3节中也讨论的选择重传协议,考虑到帧可能延迟到达和失序到达的情形。 讨论协议及它们如何工作是一回事。验证它们的正确性又是另一回事。对于简单的协议, 通常易于验证,但对于复杂的协议,要求一些特殊的工具。 5 . 4 节讨论一些验证工具,如 P e t r i 网和有限状态机模型。它的方向更具理论性,可略过而不失连续性。 最后两节引用一个实际的方法,并讨论当今使用的实际协议。 5.5节讨论数据链路协议,如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 HDLC)和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 (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s BSC) 。5.6节讨论一种通用文件传送协议,即 Kermit协议。
192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程
下载
查找它必须响应的特殊信号。 A S C I I字符集为流量控制定义了两个控制字符(见 2 . 3 节表 2 - 4 ) :符号 D C 3 (A S C I I 码 1 9) 和DC1(ASCII码17) ,也分别称为 X-OFF和X-ON 。常用于终端和主机间的流量控制中。图 52说明了这是如何工作的。 该图假设全双工通信,所以无发送方和接收 方的区别。 A站和B站均可发送和接收。若 A站缓冲 区将满,它就可在发送到 B站的数据中插入 X - O F F 站点A 站点B 字符。当X-OFF字符到达时, B注意到X-OFF字符, 就停止向 A 传输数据(注意, A 仍向 B 发送数据) 。 X - O F F 字符 ( A S C I I 码 D C 3 ) 。 若后来缓冲区有空间, A可向 B发送X-ON 字符,指 当B得到它时将停止传输 示B可恢复传输数据。 图5-2 用带内信令进行流量控制 当某一站发送 X-OFF 字符时,由于 X-OFF字符 发送的时间和另一站的响应时间之间的短暂延迟,它继续接收一小段时间的数据。因此,通常 某一站在缓冲区内的数据超过某一阈值时将发送 X-OFF。 你可能是由于意外而首次接触到该协议。例如,程序设计课中一种经常的动作就是在显示 屏上列出文本文件。由于偶然失误或不小心,你可能会试图列出二进制文件如可执行文件。结 果通常是在显示屏上出现一些奇怪的字符、一些蜂鸣声和光标的随机游走。有时终端不再响应 键盘击键,也就是键盘被锁住了。由于二进制文件中的大部分比特都不对应可显示字符,终端 以不可预料的方式对它们的内容作出反应。换行、垂直制表符或水平制表符使得光标随机游走。 字符可能也包含 BEL码(十六进制码 07) ,使得扬声器发声。 (这会否定这样一种信念,即蜂鸣 是终端即将自毁的一种警告。 ) 若文件中的一个比特包含 X-OFF字符,就会出现键盘锁定问题。因为终端接收到 X-OFF字 符后的反应是不再将数据传回计算机。这样,若你随后敲击键盘,它们不被发送,终端被锁定。 解决办法可以是关闭终端,或进入终端的本地模式并停止通信。 该协议另一个常用场合是在显示屏上显示大的文件时。为防止信息滚出显示屏,你可以敲 入Ctrl-S(按住 Ctrl键并敲 S)锁定显示屏。 Ctrl-S发送一个 X-OFF字符,停止文件传输。阅读完 毕后,你可敲入 Ctrl-Q,它发送 X-ON字符并允许文件重新传输。 5.2.2 面向帧的控制 像X - O N / X - O F F这样的协议是面向比特的,是典型的异步通信( 3.1 节) 。也就是传输可在 任意给定的比特开始和暂停。同步通信( 3 .1 节)是面向帧的,要求更多的组织。信息以更大 的单位发送和还原,而不是作为比特串。因为站必须缓冲接收到的一帧中所有比特,因此,使 用不同的协议限制可发送的帧数。当然,限制是如何应用的则各不相同。 另一个考虑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通常并不关心帧及其结构。确实,若你通过调制解调器 将文件从 PC发送到主机,你并不想被这些细节所困扰。你只想简单地敲入一个命令传输文件, 而让软件考虑这些细节。因此,大部分协议都将待发送信息分割成适当的格式并发送。图 5 - 3 说明了在一个典型的情况下,这是如何实现的。 如果某人或某物必须发送给对方信息我们称其为顾客( Patron) 。典型情况下,顾客为一个 用户或多层协议中的较高层。发送方从顾客处获取足够的信息( 分组 Packet)组合成帧,并将

自考试卷数据通信与网络07025-1504

自考试卷数据通信与网络07025-1504

C 136㊃07025复核总分复核人2015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7025数据通信与网络总 分题 号一二三四五题 分2510153020合分人得 分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一㊁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㊂1.在O S P F 中,每一个路由器可以算出自己的路由表,它使用的数据来自( )A.节点状态数据库B .网络中心数据库C .差错状态数据库 D.链路状态数据库2.T e l n e t 基于三个原理:N V T ㊁协商原理和( )A.轮询B .隧道C .终端和进程的对称观 D.广播3.D H C P 的前身是( )A.A D S L B .B O O T P C .I S D N D.P 2P 4.电话线理论上的带宽接近( )A.8K H zB .1MH zC .2MH zD.10MH z5.当本地网络中的某个主机有D N S 解析请求时,首先对其处理的是( )A.本地域名服务器B .根域名服务器C .授权域名服务器 D.代理服务器6.U R L 中,指明了访问U R L 的方式的部分为( )A.协议B .主机C .端口 D.路径7.广域网技术主要体现在O S I 参考模型的( )A.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 D.低三层8.R A R P 协议属于( )A.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互连层 D.传输层9.A D S L 接入方式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标准是( )A.X.25B .P S T N C .W I F ID.P P P o E)页8共(页1第 卷试络网与信通据数 52070㊃631C10.在I P 数据报中,首部校验和占的位数是( )A.2位B .4位C .8位D.16位11.应用进程为用户提供最终服务是通过( )A.物理层协议B .网络层协议C .传输层协议 D.应用层协议12.D H C P 工作时使用的协议是( )A.U D PB .TC PC .P 2PD.B O O T P13.在F D M 中,为了防止各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相邻两个子频带之间要有一定的( )A.时延差B .通信协议C .同步过程 D.保护带宽14.通常把数-模转换器称为( )A.调制解调器B .控制器C .编码器 D.解码器15.下列选项中,最典型的电路交换是( )A.电话系统B .因特网C .广播网 D.电视网16.10B a s e 5网络使用的传输介质是( )A.阻抗为50欧姆的同轴电缆B .阻抗为75欧姆的同轴电缆C .双绞线 D.光纤17.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 )A.I P 数据报B .帧C .比特 D.报文流18.I P v 6中无效的目的地址类型为( )A.单播B .组播C .广播 D.任播19.在香农公式中,与信道容量密切相关的因素为信号功率㊁噪声功率及( )A.信道带宽B .时延C .丢包率 D.时延带宽积20.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是( )A.c a B .u kC .c nD.j p21.H D L C 中用于实现链路层透明传输的方法是( )A.零比特填充法B .字节填充法C .帧校验法 D.前同步码22.O S I 模型将网络的功能分成了( )A.两部分B .四部分C .七部分 D.十部分23.信号传输速率的单位为( )A.b /sB .H zC .b i tD.B a u d)页8共(页2第 卷试络网与信通据数 52070㊃631C24.下面编码方式中,从接收的码元中能够提取出时钟信号进行同步的是( )A.差分N R Z 码B .单极性N R Z 码C .双极性N R Z 码 D.差分曼彻斯特码25.对于MA C 帧,发送帧时在帧前插入的8个字节分隔字符中,前同步码是( )A.第一个字节B .前三个字节C .前六个字节 D.前七个字节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二㊁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链路层经常使用的流量控制方法有X O N /X O F F 方案和 ㊂27.I P v 6的分片限制由 来完成㊂28.分组交换仍采用报文交换的 技术㊂29.漏洞扫描技术建立在 技术的基础之上㊂30.帮助发现错误并能自动纠正错误的有效手段是对数据进行 ㊂31.在I P 数据报中,标志字段的最低位为 ㊂32.A R Q 协议是一个实用的 层协议㊂33.网际层的基本传输单元叫做I n t e r n e t ㊂34.数据通信的基础是 ㊂35.广域网在给接入到网络的每一台计算机编址时,采用 结构的编址方案㊂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三㊁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写出下列名词的中英文全称㊂36.D D o S得分37.F C S得分)页8共(页3第 卷试络网与信通据数 52070㊃631C38.R F C得分39.O S P F得分40.N I C得分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四㊁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理想的路由算法应具备哪些条件?得分)页8共(页4第 卷试络网与信通据数 52070㊃631C42.简述B O O T P 的缺点㊂得分43.简述N A T 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范围㊂得分)页8共(页5第 卷试络网与信通据数 52070㊃631C44.简述电路交换及其通信过程㊂得分45.在T C P 的确认机制中,丢失的确认甚至不会被源T C P 发现,简述其原因㊂得分)页8共(页6第 卷试络网与信通据数 52070㊃631C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五㊁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㊂得分)页8共(页7第 卷试络网与信通据数 52070㊃631C47.试述拥塞控制涉及的不同层次所对应的拥塞控制策略㊂得分)页8共(页8第 卷试络网与信通据数 52070㊃631C。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件: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件:数据通信基础
1.采样:采样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把模拟信 号的值取出来,获得幅度采样值,用它作为样本代表 原信号。
根据奈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在进行模拟/数 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当采样频率大于信号中最高频 率2倍时,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 号中的信息频率。
fs 1 2 fm Ts
2.3.3 模拟数据用数字信号表示
这种用起始位开始,停止位结束所构成的一串信 息称为一帧。
第n个字符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第5~8个数据位





第n+1个字符
2.2.4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基带传输。数字数据被转换成电信 号时,利用原有电信号的固有频率和波形 在线路上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数据传输速率和波特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C
B
log
n 2
2.1.3 基本概念和术语
2.误码率 是指二进制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 概率。 若传输总位数为N,传错位数为Ne,则 误码率Pe为:
Pe N e N
2.1.3 基本概念和术语
3.信道带宽 在模拟系统中,“带宽”(handwidth) 是指信号所占用的频带宽度。 对于数字信道,虽仍然延续了“带宽” 这个词,但却是指数字信道的数据传输速 率,单位为比特/秒。
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来表示,并以这些形式进行
传输。
模拟数据
电话
模拟信号
数字数据
调制/解调器
模拟信号
模拟数据
编码/解码器
数字信号
数字数据
数字变换器
数字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目前该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双语选修课,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的通信方法和关键技术、通信网协议体系结构,能够从事组网、网络通信软件设计和工程中数据通信网维护等相关工作、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相关行业的国际状况和最新动态,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从事网络通信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够针对通信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通信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的重要途径,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针对通信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就通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多媒体技术获取信息和通信等领域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导读即课程简介通过导读部分理论学习和课外查阅网站资源向学习者展示出一张数据通信与网络的“总体图”,了解该课程教材提供的万维网网站资源以及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网站以及相关发布标准的组织,包括Network world,IETF,Vendors,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ACM的通信特殊兴趣组,ITU-T,ISO、因特网协会等,以此帮助学生紧跟这一领域的发展,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探索未来通信技术前沿发展,通过了解通信及协议标准发布的相关国际组织,激励学生树立向世界看齐的信心,增强学生对国家自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方法:理论学习和自学。

计算机数据通信与网络(实践)大纲

计算机数据通信与网络(实践)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计算机数据通信与网络(实践)课程代码:0807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计算机数据通信与网络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实验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网络应用技能。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实验,配合理论教学部分,使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组网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计算机数据通信与网络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它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和《通信原理》。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实验一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一、实验目的掌握如何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掌握文件共享的设置和使用方法;掌握如何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TCP/IP协议配置。

二、实验环境网络实验室Windows XP系统三、实验内容1、windows的网络配置2、windows网络协议TCP/IP配置四、实验步骤1、设置计算机名称及其隶属的工作组名称⑴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选择“控制面板”,打开“控制面板”对话框。

⑵在控制面板的经典视图中选择“网络安装向导”⑶在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下图对话框,写上“计算机名”,保留原名。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英文名称: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Technologie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代码:性质:选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讲授数据通信网络共性技术,包括体系架构、资源复用、分组交换、网络路由、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资源分配、网络管理,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现代数据网络的基础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另一部分则是结合不同类别的数据通信网络,介绍这些共性技术的具体应用,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

通过系统介绍数据通信网络的共性关键技术,并结合各种通信网络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讲解相应的技术方案选择,使得学生能够建立技术问题空间、解决方案空间的全局视图,深入理解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技术设计空间,从而具备现代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研究、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维护必需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分析和评估复杂和集成的数据网络系统技术方案的基本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数据通信网络共性技术对应的基本问题和主要解决方案;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业务需求及应用场景、基本原理、关键技术选项。

课程难点:数据通信网络共性技术各种选项的特点和限制;种类繁多的数据通信网络在现代电信网络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新型互联网架构。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课堂讨论教学手段:采用ppt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数据通信网络技术概览(教师课堂教学学时(2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教学内容:数据通信网组成元素、共性技术、分类、体系架构。

课后文献阅读:。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教学大纲 本专科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教学大纲 本专科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选修学分:4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应用原理与技术解决常见数据通信和网络问题的专业人才。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掌握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技术、无线网络等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了解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正确掌握各种数据传输技术,熟悉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体系结构,理解网络技术常见问题;能够应用数据传输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数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网络操作系统、组网技术与工程、网络运行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等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门人才。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理论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主要采用Systemview和Matlab仿真。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概述1、掌握通信系统模型。

2、掌握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3、理解数据通信系统及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模型。

4、了解国家标准及其制定及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掌握信息、信号、数据概念,理解传输方式和传输速率。

2、了解数据传输损伤额传输质量、通信编码。

3、熟悉传输信道及各种传输介质。

第三章数据传输技术1、掌握数字基带传输技术、数字频带传输技术、脉冲编码调制技术、信道访问技术。

2、掌握信道复用技术、扩频技术、同步控制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讲授数据通信网络的原理,及常用的数据网络设备及其互联,是基础理论课程的延续和应用,是一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铁路通信工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组建计算机网络及处理网络故障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这门课,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原理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数据网络设备及其互联,对数据网络规划、网络维护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数据网络未来的开展,为学生将来从事通信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通信原理、数字通信。

2.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独立学习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正确描述和分析用户需求的能力;具有独立查阅、分析资料并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独立制定工作计划与组织实施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交换机软硬件的组成系统;应能够合理设计网络物理结构,选择适当的网络设备;能够掌握子网划分、VLAN划分和IP划分的方法,合理设计网络逻辑结构;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规划网络服务能力;能够安装和配置各种基础的网络服务,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基本操作配置。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学习目标、活动、案例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多个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故障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工程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41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4.教学设计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和工程驱动的教学模式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设计依据确定工程任务;将课程的全部工程内容化为学习情境;以实际的工程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使工程任务具有综合性、实验性、可扩展性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CH0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CH0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传输媒体
地面微波 地面微波的工作频率范围一般为1~20 GHz,其特点是直线传播,因此只能在视距范围内进行传输。由于受到地形和天线高度的限制,两微波站间的通信距离一般为30~50 km。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传输媒体
卫星微波 卫星通信的最大特点是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同步卫星发射出的电磁波能辐射到地球上的通信覆盖区的跨度达18000多公里。只要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地放置3颗相隔120度的卫星,就能基本上实现全球的通信。
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数据传输速率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续时间为1×10-4秒,试问传送8电平信号,则传码速率和传信速率各是多少? 解:由于T=1×10-4秒,所以传码速率NBd=1/T=10000波特 由于传送的信号是8电平,所以,M=8。 则传信速率Rb = NBdlog2 M =30000bit/s。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传输媒体
卫星微波
波段
频率(GHz)
下行(GHz)
上行(GHz)
问题
C
4/6
3.7~4.2
5.925~6.425
地面上的干扰
Ku
11/14
11.7~12.2
14.0~14.5
降雨
Ka
20/30
17.7~21.7
27.5~30.5
降雨,设备价格高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传输媒体
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置,再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绞合的导线可以减少相邻线对的相互干扰。多对绞合导线构成了双绞线电缆。 双绞线可用于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价格低,安装方便,但带宽窄,抗干扰性能较差。

自考《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笔记

自考《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笔记

自考《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笔记本资料由广东自考网和考友联盟联合收集整理,无错版,可以直接打印复习。

祝你考试成功!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本章介绍了数据通信的一些基本术语和数据传输的原理,及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重点是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及传输介质,理解数据编码及其应用场合。

1、数据传输的概念及术语(识记)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无线传输介质、直接连接、点对点形式、多点连接。

我觉得这些概念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

离散信号、连续信号、周期信号、周期、正弦波、振幅、频率、相位、波长、波长与周期关系;基波、频谱、信号的绝对带宽、有效带宽、直流成分。

有高数的傅立叶级数、物理或模电的基础的话,这些概念都小意思,否则建议先学好前序课程的相关内容。

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的关系:1、介质的性质将限制能用于传送的带宽;2、数据信号传输速率越高,其有效的带宽越宽;3、传输系统的带宽越宽,该系统能传送的数据传输速率越高;4、如果信号中心频率越高,潜在带宽就越宽且潜在的数据传输速率越高。

2、模拟和数字数据传输(领会)数据、信号、信号传递、传输、模拟数据、数字数据、编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传输、数字传输P39表2.3较好的说明了模拟、数字的数据、信号、传输的关系。

3、传输损耗(识记)损耗的后果、损耗的类型(衰减、延迟变形、噪声)衰减的三个问题:a、接收到的信号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b、信号必须比收到的噪声维持一个更高的电平。

解决a、b问题用增加信号强度,设置放大器或中继器。

c、在模拟信号传输中,衰减是频率的增量函数。

解决c问题是使用技术手段使在某个频带内的频率衰减趋于相等或使用高频放大器将高频放大。

延迟变形:中心频率两边的信号速度较低,由于信号中各种成分延迟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变形的这种效果。

这是有线类传输介质独有的现象。

四类噪声:a、热噪声:是温度的函数。

b、内调制杂音:当不同频率的信号共享同一传输介质的时候,可能导致内调制杂音。

物联网工程自考07025-数据通信与网络复习资料

物联网工程自考07025-数据通信与网络复习资料

07025数据通信与网络笔记第1章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整个课程的概要部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通信,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及模型,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和数据通信网络。

第二部分是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因特网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类别、功能和性能指标。

接着论述各个章节都要涉及的重要概念,即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模型,最后是发展趋势。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其中较为抽象的内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能够将本章与其他章节关联起来,在学习到后继章节时反复重温本章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数据通信概述识记:(1)模拟通信概念以模拟信号为传输方式称为模拟传输,已模拟信号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模拟通信而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讯系统。

(2)数字通信概念一数字信号为传输方式称为数字传输,以数字信号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而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讯系统。

(3)数据通信概念。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通信可看成是数字通信的特例,具有数字通信的一切优点。

(4)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的组成要素该模型包括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三部分有以下五个要素组成①:原点②:发送器③:传输系统④:接收系统⑤:终点领会: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工作原理。

2. 数据通信系统识记:(1)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据通信系统是由终端设备子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子系统三部分组成。

(2)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指标)。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特征性指标)。

有效性指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传输能力的指标。

通常用带宽、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等指标来表示。

领会:(1)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1)联机实时系统。

指数据处理子系统能够实时处理终端设备子系统输入的数据,并将处理结果送回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2)远程批处理系统。

2016年7月自考科目

2016年7月自考科目

7月10日(星期日) 上午 9∶00–11∶30 下午 2∶30–5∶00
下午 2∶30–5∶00
02191 机械制造技术 02066 有机化学(二)
02151 工程制图 27055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2524 烹饪学概论 02976 医古文(一) 03050 药理学(三) 27873 经济法概论 27884 人力资源管理 27873 经济法概论 27876 财务会计
27057 化工工艺学 27065 烹饪工艺美术 27067 江苏风味菜点 02930 中医学基础(一) 03047 分析化学(二) 27871 统计基础 27882 生产管理 08119 管理会计 27871 统计基础 27879 农业政策与法规 27972 农业机械 27984 自动检测技术 27801 化学基础 27831 园林制图 27854 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 27857 兽医药理学 27871 统计基础 27879 农业政策与法规 27810 农业推广学 27811 农业机械化 06072 企业财务审计 27016 日语 27017 法语 27018 俄语 27087 金融企业会计 27088 国际投资学
7月9日(星期六) 上午 9∶00–11∶30
28041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28066 小学创造教育 小学教育 2040112
7月10日(星期日) 上午 9∶00–11∶30
28063 教育统计学 29768 教育伦理学
下午 2∶30–5∶00
28042 中外文学精读源自下午 2∶30–5∶0027016 日语 27017 法语 27018 俄语 28064 文艺概论 28068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28069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 27016 日语 27017 法语 27018 俄语

自考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重点:通信及网络系统(1)

自考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重点:通信及网络系统(1)

自考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重点:通信及网络系统(1)2.2 通信及网络系统2.2.1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数据通信模型通信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两个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

其中“信息源”是产生要发送数据的设备;“发送器” 可以对发送信号进行编码或转换,产生能够传输的光、电信号;“接收器”将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目的站设备可以处理的信号;“接收端”是信号传送的目的地设备;“传输系统” 是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之间的复杂线路网络。

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的物理和逻辑设备称为信道。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物理表示形式。

信号电平连续变化才叫做模拟信号,以脉冲形式变化的叫做数字信号。

传送模拟信号的是模拟信道,传送数字信号的是数字信道。

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1)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合同的信号。

(2)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3)呼叫和应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过程叫握手。

(4)可*传输:采用各种办法包管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2.数据通信的带宽(1)两种通信系统,即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数字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经过量化的。

(2)模拟通信的带宽。

信号的带宽就是频带的宽度,其单位是赫兹(HZ).传输介质或通信设备的带宽是指其允许通过的频率范围。

(3)数字通信的带宽。

它反映通信速度的快慢及信道容量的大小。

数字通信中的带宽是指信号的传输速率,或叫位率、比特率,其单位是b/s或bps(每秒位数).3.常用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缆。

(4)无线通信。

(5)微波通信。

频率在100MHZ-10GHZ的电磁波信号叫做微波信号,其波长为3cm-3m.由于微波频率高,因此频带较宽;标的目的性好,适合进行点对点的通信。

成本比电缆和光缆都低,适合卫星通信和城市之间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纲1498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7025 数据通信与网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系统地讲授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概念,对各个网络功能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通信规程,数据通信技术、广域网和局域网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和发展都作了详细介绍。

配合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将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和实现方法,加深学生对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网络应用技能。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机构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辅以精心设计跟踪实际应用的实验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通信基础内容和计算机网络部分的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掌握较新的内容。

另外本课程工程性较强,学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本课程先修课程应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后继课程有网络操作系统、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为:本课程立足于理论,与实际环节紧密结合,需要更多关注各种网络应用及新技术。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之一是网络通信的有关技术,包括数据通信技术、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流量控制技术、差错控制技术;重点之二是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重点之三是局域网技术。

课程的次重点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对网络的组成、体系结构、网络通信有一定认识。

次重点之二是网络安全技术。

课程的一般重点是网络层除IP协议之外的其他协议,传输层的UDP协议,应用层的网页编程技术。

课程的难点是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层技术。

Ⅱ考核目标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四个能力层次是递升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数据通信和网络的概念性内容(如基本概念、定义、定理、背景知识、特性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通信和网络的概念及特性的内涵及外延,理解数据通信和网络的概念、网络特点和体系结构的确切含义,网络应用领域,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特性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分析各种不同领域所使用的网络技术。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网络条件和网络配置参数,对其中的网络性能进行简单分析,考虑其性能优劣和可靠性。

还可运用本课程中的少量知识点,利用简单的网络方法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拓扑图分析等。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面对具体、实际的网络环境发现问题,并能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推导。

在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通信基础内容和计算机网络部分的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其分析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网络的背景知识和基本概念。

本章作为课程的概述部分,对后继章节的内容有铺垫和引导作用,要对网络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会了解到网络的一些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网络技术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网络基本概念,熟悉网络理论知识,作为后面学习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领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3. 领会LAN、MAN和WAN的级别组成和定义4. 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特点5. 了解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及工作原理6. 领会OSI参考模型的基本结构7. 领会TCP/IP模型的基本组成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识记: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领会:Internet,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识记: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组成。

领会: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3. 计算机网络功能识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识记:按照覆盖范围的分类。

领会:按照传输技术的分类。

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领会: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混合拓扑。

应用:各种拓扑结构的应用环境。

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介识记:协议和体系结构的概念。

领会:OSI/RM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7. 计算机网络协议相关的标准化组织识记:网络协议标准化组织、Internet管理机构、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Internet协议标准。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本章难点为OSI/RM及TCP/IP参考模型。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通信系统的构成及与数据通信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详细学习数据通信中涉及的各种技术。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数据通信系统有一个初步的领会,对各类模拟和数字的通信技术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尤其对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要能够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1. 掌握信息、数据、信号、模拟和数字的概念,数据传输的几种形式2. 领会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其各部件的作用3. 掌握传输信号的几种编码形式及特点4. 掌握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和用途5. 掌握数据交换方式6. 掌握几种差错控制码,了解其应用场合。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识记:数据、信息与信号;数据通信系统。

领会:基本的通信概念和术语。

2. 数据通信的基本方式识记: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领会: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3. 数据编码技术应用:数字数据用数字信号表示、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表示、模拟数据用数字数据信号表示。

4. 多路复用技术领会: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波分多路复用技术。

5. 数据交换方式领会: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应用:交换技术的比较。

6. 差错检验和控制识记:差错类型。

领会:差错控制的方式。

应用:常用的检错纠错码。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为传输信号的编码形式、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方式、差错控制码。

本章难点为传输信号的编码形式、数据交换方式、差错控制码。

第三章物理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物理层有关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功能,物理层下的传输介质及常用的模拟与数字传输技术,以及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物理层的概念和功能有初步的认识,对模拟及数字传输技术能够有较好的领会,熟悉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二、课程内容1. 掌握物理层的级别概念及四个特性2. 掌握物理层标准的意义与功能3. 领会各种传输媒体的特性与应用技术4. 了解常用的物理层协议5. 了解ADSL的基本概念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物理层概述识记:基本概念。

领会:物理层协议。

2. 传输介质识记:传输媒体的特性。

领会:有线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媒体。

3. 物理层协议举例领会:EIA RS-232接口、RS449接口标准。

4. ADSL技术识记:ADSL概述。

领会:ADSL基本原理,下一代ADSL技术。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为物理层的无线和有线传输介质、RS232协议。

本章难点为无线传输介质。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数据链路层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并掌握经典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工作原理及过程。

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从基本的功能和方法出发,结合两个经典协议HDLC和PPP来完成本章知识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1. 掌握链路、数据链路的概念,数据链路层的功能2. 领会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与过程3. 掌握数据链路层进行差错控制的方法4. 领会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的意义与方法5. 了解面向比特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的帧结构与帧分类6.掌握PPP链路协议的工作过程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数据链路层概述识记:基本概念。

领会:数据链路层目的、服务及功能。

2. 停止等待协议领会:停止等待协议的原理识记:停止等的协议工作过程。

3. 连续ARQ协议领会:连续ARQ的原理及工作过程。

4. 流量控制领会:XON/XOFF方案、窗口机制。

5. 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识记:HDLC概述。

领会:HDLC帧结构。

6. Internet的链路层协议识记:PPP协议概述。

领会:PPP工作过程。

应用:PPP协议的应用实例:PPPoE。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为数据链路层的功能、ARQ的工作原理、差错控制的方法、PPP的工作过程和应用。

本章难点为差错控制的方法和PPP协议。

第五章局域网体系结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及拓扑结构、CSMA/CD总线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高速局域网技术,以及无线局域网。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有线和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深入局域网的工作原理,结合实际的局域网环境进行技术分析。

二、课程内容1. 领会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2. 了解常用的局域网标准:IEEE802.3的特点3. 领会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工作过程4. 了解高速局域网和千兆位以太网的基本情况5. 了解无线局域网基本知识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局域网概述识记:局域网基本概念、局域网地位、局域网特点。

领会:局域网的应用2 .局域网的组成领会: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适配器。

3. 传统以太网识记:以太网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领会:MAC地址,帧结构。

4. 交换式局域网识记:交换式局域网概述,局域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领会:局域网交换机的帧转发方式。

5. 快速以太网与千兆以太网技术领会: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万兆以太网。

应用:交换式局域网。

6. 无线局域网识记:无线局域网概念,基本特性。

领会: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为局域网体系结构、IEEE802.3、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工作过程,难点是CSMA/CD的工作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