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崇明岛生态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
![崇明岛生态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b66c59f01dc281e53af07d.png)
态 旅 游 的核 心 内容 和 特 征 ,不 同标 准 间 的交 流 和
质龋与标准化 @ - - - 一 一 2 1 . 0 18 1 4
渐 成 为 人们 关 注 的 问题 。生 态 旅 游 就是 在这 样 的
T es论 文・ hs i 圈
态 旅 游 相 关 奖 项 和 称 号 的 授 予 等 ,这 些 都 为 各 地
学
术I
身 特 色 ,没 有 形 成 产 、供 、销 一 体 的 经 营体 系 ,
区范 围 内生 态旅 游 标 准 的 制 定 提 供 了宝 贵 的 实 践 旅 游 经 济 效 益 较 弱 。其 五 是 岛 内接 待 能 力 逐 步增 经 验 ,也 为 崇 明 岛 生 态旅 游标 准 体 系 的 建设 提 供 强 ,但 应 加 强 布 局 的 合 理 性 。崇 明 岛 内 宾 馆从 规
崇 明 岛 的开 发 定 位 为 绿 色 开 发— — 建 设 世 界级 现 代 化 生 态 岛 ,即在 维 护 原 有 生 态 环 境 系统 的基 础
上对 岛内旅游 资源 进行 开发 。
1生 态旅 游发 展现 状分 析 .
崇 明 岛作 为 上海 2 世 纪 可 持续 发 展 的重 要 战 1
金 水 道 的 交 汇点 ,特 别 是 长 江 隧 桥 贯 通 之 后作 为
上 海 与长 三 角北 部 以 至我 斟北 方 往 来 的一 个 重 要
崇明中小河道现状和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
![崇明中小河道现状和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6210a4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1.png)
崇明中小河道现状和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河道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崇明作为上海的重要生态屏障,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崇明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同时也面临着水污染和湿地破坏等问题。
本文将就崇明中小河道的现状和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崇明中小河道现状1. 水质污染严重:崇明的中小河道水质普遍受到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城区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河道水质恶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河道生态系统破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崇明的中小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的破坏。
许多河道被填埋或者被围垦,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湿地物种的消失和湿地功能的丧失,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3. 城市排水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排水问题也日益凸显。
崇明中小河道的排水系统滞后,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城市内涝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二、河道生态治理对策1. 加强水质治理:针对中小河道水质污染问题,需要加强水质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源头治理,对工业和农业废水进行严格管理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也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水平,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还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排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2.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河道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
可以采用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手段,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的面积和功能,提高对水质的净化和调蓄能力。
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生态劳动,如清理水生植物和水域底泥,清理垃圾等工作,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3.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为了解决城市排水问题,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现有的排水设施,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新,提高排水效率。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6e943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2.png)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新选择。
然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景区环境保护不到位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一些原本平静宁静的乡村景区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景区内部的垃圾处理、原生植被保护、水资源利用等问题日益凸显,给游客带来了不好的印象。
2.旅游设施滞后一些乡村景区的基础设施滞后,缺乏完善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导致游客的出行体验大打折抠,影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服务水平不高一些乡村景区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遇到诸多不便,服务态度不好、导游水平低、购物环境差等问题使得游客体验不佳。
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1.缺乏长期规划许多乡村景区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只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投入不足乡村景区的投入不足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升级和服务水平提升,使得景区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3.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一些乡村景区管理者对于环境保护和服务水平提升的意识不够强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了景区环境保护和服务水平存在缺陷。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引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重视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增加投入,提升服务投入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政府和企业应当增加对乡村景区的投入,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加强宣传,提升游客文明素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升游客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共同维护乡村生态旅游环境的整洁和美好。
崇明岛生态旅游开发
![崇明岛生态旅游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a15bc2355727a5e9856a6127.png)
建设完成岛内主干道路——陈海公路 ; 网是扩电, 除配 合越汀通道建 设沪崇送电主回路外 , 加快建 设由南通 至崇明的 20 伏第 二同路 , 2 以解决崇明电力供应 问 题. 这些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疑为崇明岛总体规划
的实施 打 下扎 实 的基 础.
经济与管理
砷
崇 明 岛 生态 旅 游 开发
朱宏达 贺 玲 余文卿 杨 莹 , , ,
( 上海交通大学 a 电子信息与 电气 工程学 院 ; . . b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上海 20 4 ) 0 20
摘要 : 年来 , 近 崇明岛的发展越 来越 为世人 关注, 中央政 府和上海市政 府正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
心、 国际教育 机构 、 题会 展 等 落 户 崇 明 , 办 教育 科 主 创
1 旅游发展概 况
对崇明岛旅游产业现状的优势 、 劣势 、 机会和面对 的挑战进行分析 , 即进行 S T分 析 , WO 是确定其 开发 战略的基础. 经过调研和预测 , 完成了崇明岛旅游产业
S T分析 ( WO 见表 1 _ 、
度假 岛功 能 , 是崇 明生 态岛 的产 业特 色. 这 通过 引进 一
为主导 , 以优美 的生态环境为品牌 , 以发达的清洁生产 为支撑 , 环境优美、 经济发达、 文化繁 荣、 保障健全 、 城 乡融合的上海国际大都 市的综合型生态岛区, 之成 使 为西太平洋沿岸的海上 花园、 连接 长江三角洲和沿海
大通 道 的北 翼 纽带 .
这一发展 目标顺应 了世界城市化发展新阶段 中 口 益显现的生态化趋势. 笔者仅对实现 这一 目标 的崇明 岛旅游资源开发和创新利用问题 , 进行分析和探讨 .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遇到的挑战有哪些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遇到的挑战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b711f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f.png)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遇到的挑战有哪些近年来,农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
它依托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农村生态旅游面临的首要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不佳,道路狭窄、崎岖,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通公路,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外,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
一些农村地区的住宿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
餐饮方面,虽然能提供一些农家菜,但种类单一,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而且,公共卫生设施不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农村生态旅游的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缺乏创新和规划,很多地方的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采摘水果、品尝农家菜、参观民俗展览等。
这种同质化的旅游产品难以吸引游客的长期关注和多次光顾,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同时,旅游项目的季节性特征明显。
例如,某些采摘活动只在特定的季节进行,其他时间则缺乏有吸引力的项目,使得旅游旺季和淡季的差距过大,影响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当地的从业者大多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知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无法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农村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效果不佳,很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难以被广大游客所了解和接受。
资金投入不足是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又一难题。
开发和建设农村生态旅游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
然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薄弱,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政府的财政投入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同时,由于农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也不足,导致资金短缺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710a54a767f5acfa1c7cd0e.png)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崇明县位于上海北部、长江的入海口,由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组成。
三岛陆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面积88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6平方公里。
岛域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一等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天数稳定在90%以上。
2002年,崇明被国家环保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目前,崇明户籍人口70.4万人。
现辖16个镇、2个乡。
一、生态岛现状2004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崇明视察工作时,对崇明的开发开放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对崇明建设生态岛的功能定位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认准了方向就不要动摇。
2005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岛划入崇明县行政管辖。
根据崇明县行政区域调整的实际,崇明县政府对原崇明岛域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
2005年10月,“三岛联动”战略付诸实施。
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在坚持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的前提下,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
1、农业现状:近年来,崇明在加快推进生态岛建设各项工作的同时,立足于发展地方经济,努力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崇明农业依托中华绒螯蟹、白山羊、特色蔬菜、优质大米、花卉林果等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
除外崇明绿色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除开河蟹、优质水稻、花菜、柑橘和白山羊外,还有金瓜、绿芦笋、白扁豆、刀鱼、凤尾鱼、米酒等,加大了市场化营销力度,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2、工业现状:崇明工业按照生态岛建设的产业导向,重心在长兴岛,使之逐步形成以先进海洋船舶制造业和大型港口机械制造业为核心的海洋装备岛。
其中,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是上海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基地之一。
目前,振华港机、中船、中海等大型企业相继在长兴岛建设生产基地。
3、旅游现状:主要是利用崇明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上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上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bdc274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8.png)
上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现状分析上海是中国的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中国的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因此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旅游业一直是上海市的重点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化的不断加深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的旅游业逐渐壮大,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 旅游景点过于集中上海的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市区,特别是浦东新区,这导致游客的时间分配、交通安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同时,这也促使市区内的旅游景点出现了“人挤人”的情况,不仅影响旅游体验,还会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
2. 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虽然上海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旅游设施和服务的质量不够统一,有些景区、酒店、餐饮企业等仍然存在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环境脏乱差等不利因素。
3. 旅游模式单一上海的旅游模式以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为主,缺少对休闲度假、文化教育、自驾游等多种旅游模式的开发,这导致游客对上海的印象不够全面,遗憾而离开。
二、问题分析1. 文化传承方面的问题上海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很多传统的文化元素慢慢淡化,甚至有一部分已经失传。
这对上海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游客来到上海并不是单纯为了赏览美景,更多的是希望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而如果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很容易使游客对上海失去兴趣。
2. 旅游服务的问题上海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景区、酒店、餐饮企业等仍然存在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环境脏乱差等不利因素。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会影响上海市的形象。
另外,旅游服务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更新,而上海的旅游服务业还需要加强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运作。
3. 旅游资源的问题上海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使之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此外,上海的旅游资源相对单一,需要加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户外运动等各种旅游项目的开发,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1. 多点开花,充分利用资源上海需要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使游客在选择上海旅游时多种多样的选择。
论崇明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
![论崇明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af49ac7a1c7aa00b52acb91.png)
困难 和问题 , 主要 表 现 在 : 明经 济发 展 后劲 不 足 ; 态 环 3 对 崇 明生态 旅游 的 规划分 析 与建 议 崇 生 境保护 和建设 的任务 十分 艰 巨 ; 基础 设施 建设 欠 账较 多 , 交
中 图 分 类 号 : 5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0— 1 10 1 7— 1 8 2 1 ) 50 3— 1
1 引 言
通不便 的劣势 依然存在 ; 全县 财 力 比较薄 弱 , 重大 基础 设施
社 生态旅游从 概念提 出至今 , 经 成为 人们 了解 新知 、 已 复 和重点 工程 的建设 资金 筹 措 困难 ; 会治 安 综合 治 理 尚需 加强等 等 。面对 新 的形 势 , 只有 紧紧抓 住发 展机 遇 , 积极 应 苏 心 灵 和 完 善 自我 的 迫 切 需 求 , 全 世 界 范 围 内 被 广 泛 接 在
崇 明 拥 有 土 净 、 净 、 气 净 的 良 好 生 态 环 境 , 且 历 水 平 。宾 馆 饭 店 、 路 等 设 施 的造 型 、 局 以 及 观 景 线 路 的 水 空 而 道 布
( ) 态 旅 游 资 源 比 较 丰 富 : 明 境 内 的东 平 国 家 森 林 3生 崇
届政府 领导对 崇 明生 态 环境 有 着 超 前意 识 的保 护 和 建设 , 选 择 和 景 物 观 赏 点 的 设 置 , 与 自然 、 文 景 观 和 谐 一 致 , 应 人 上海 长江隧道 的建成更使 崇 明通 江达 海的 区位 优势更 加 凸 给 人 美 感 情 趣 。导 游 服 务 要 善 于 传 递 审 美 信 息 , 调 游 客 协 的 审美行动 , 动 游 客 的审 美想 象 与 期待 。这 种 美学 保 护 调 现 , 崇 明 生 态 旅 游 发 展 进 一 步 拓 展 了空 间 。 为
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
![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1bc3626524de518974b7d2f.png)
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策略摘要:近年来,崇明岛的发展越来越为世人关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发崇明岛这块依托着大上海的宝地。
恰好2009年8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09年年会在上海崇明岛召开。
以此为契机,我们对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部分景区进行了考察,并收集了大量资料。
对于崇明岛的生态旅游,可以从四个方面:崇明岛的概况、崇明岛的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生态旅游的开发机遇、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开发崇明岛生态旅游产业的有意义见解。
关键词: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一、崇明岛概况崇明岛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唐代。
据考,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上游夹带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与海水相遇,流速减弱,泥沙沉淀,所以江陵以东,沙洲极多,而在江海相交的地方就有了崇明岛。
到唐初设镇,崇明岛才算正式形成。
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渔为生。
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
如今的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形似春蚕,呈东西向横卧于长江口。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面积为1267km2,东西长80km,南北宽13-18km,人口约64万。
长期以来,由于岛域自然地理的局限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的限制,崇明岛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基本保留着农耕特征的区域发展格局,一直被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储备地。
立足于拓展上海城市发展新的空间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把上海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型城市和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支撑,所确定的崇明岛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把崇明建设成为以闻名的游乐度假为主导,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型生态岛区,使之成为西太平洋沿岸的海上花园、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崇明岛经济问题
![崇明岛经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ff846814791711cd79176e.png)
生态旅游现状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步以来,崇明县 政府就把崇明岛生态旅游作为本县旅游业 的发展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实现 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基本形成 了有一定观光景点、经营企业和接待能力 的发展雏形。岛上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生态休闲旅游初具规模,旅游线路不断推 出,旅游经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 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的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 口,它是由长江里的泥沙不断淤积而成,总面积 45万亩 ,还在以每年150米(大约13亩)的速度不断向外延伸。
•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的鸟类有265种,其中依 赖湿地生活的水鸟14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34种;列入中 日、中澳政府间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鹬类分别为 156种和54种。另外, 迁徙季节在崇明东滩 逗留的有8个涉禽的数 量超过世界种群数量 的1%,在中国大陆回 收的澳大利亚环志的鸟 类80%来自崇明东滩。 崇明东滩还是多种生物 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 的必经通道。
东部东滩候鸟保护区
•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 海口,向东缓缓伸向浩瀚的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 崇明东滩保护区南起奚家港,北至北八滧港,西以1968年 建成的围堤为界限,东至吴凇标高零米线外侧3000m水线 为界,仿半圆形航道线内属于崇明岛的水域、陆地和滩涂。 崇明东滩保护区面积 为326平方公里,属 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 地。其中自然保护区 在堤外滩涂的面积共 265平方公里,包括 吴淞标高零米线以上 的滩涂为120平方公 里,吴淞标高零米线 以外宽度3000米内的 水域145平方公里。 堤内以人工湿地为主 的面积为61平方公里。
等等。只有解决旅客的餐饮、住宿和购物问题,为游客的
旅行消除后顾之忧,这样一来才能增加游客总量,经济自
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eb6e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2.png)
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享受自然风光又能保护环境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规划不合理一些地区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承载能力,盲目地进行大规模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例如,一些景区为了增加游客接待量,过度修建道路、停车场和住宿设施,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和植被。
此外,规划中还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的问题。
有些区域将旅游活动区域与生态保护区划分不清,使得游客可以随意进入生态敏感区域,干扰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二、旅游设施建设破坏生态在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部分旅游设施的建设未能充分遵循生态原则。
比如,一些登山步道的修建使用了大量的水泥和石头,破坏了山体的自然结构和土壤层。
还有的景区为了提供照明和娱乐设施,大量铺设电线和管道,不仅影响了景区的自然美观,还可能对地下水资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三、游客环保意识淡薄很多游客在参与生态旅游时,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
他们随意丢弃垃圾,践踏植被,甚至捕捉、伤害野生动物。
一些游客为了追求独特的照片效果,破坏了生态环境,比如折断树枝、采摘花朵等。
还有的游客在禁止烟火的区域吸烟、生火,增加了火灾隐患。
四、旅游经营管理不善部分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存在漏洞。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生态知识和管理经验,无法有效地对景区进行保护和管理。
一些景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接待游客,导致景区超载,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同时,对于旅游活动中的违规行为,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
五、当地居民参与度不足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往往被排除在外,没有充分参与到旅游开发和经营中。
这不仅导致居民无法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利益,还可能引发居民与景区之间的矛盾。
上海崇明岛:生态与乡村旅游的宜居之地
![上海崇明岛:生态与乡村旅游的宜居之地](https://img.taocdn.com/s3/m/64c7bf7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8.png)
上海崇明岛:生态与乡村旅游的宜居之地上海崇明岛,位于长江口东北侧,距离上海市区约45公里,是中国第三大岛。
这片美丽的土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乡村风情而闻名,被誉为生态与乡村旅游的宜居之地。
在这个现代化都市中,崇明岛成为了市民们追求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选择。
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自然岛屿,崇明岛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岛上有原始湿地、百年老林、稻田和草地等多样的生态景观,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全国最佳的观鸟胜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鸟类迁徙和繁殖。
岛上的东滩湿地保护区是亚洲最大的涉禽类自然保护区,每年都有数十万只候鸟来此栖息繁衍。
此外,崇明岛还拥有丰富的淡水湖泊资源,其中最大的崇明湖被誉为“东方太湖”,湖泊的碧水和周围的丘陵山峦相映成趣,形成了迷人的景色。
崇明岛的可居性不仅仅体现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上,还体现在其独特的乡村旅游文化上。
由于长期的封闭状态,崇明岛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农村景观。
在岛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古老村落、稻田和农舍,感受到浓郁的农家风情。
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农民画、宗教庙会等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
此外,崇明岛还有丰富的农产品,如优质稻米、稻茬纸、笆篱制品等,这些都为乡村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崇明岛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府大力推动了岛上的乡村旅游产业,并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生态环保和景区建设。
崇明岛国家农业公园、东滩湿地保护区、水韵乡村等一批旅游景点相继建成,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此外,便捷的交通也让游客更容易前往崇明岛。
目前,游客可以选择坐船或乘坐轮渡前往,也可以通过崇明隧道和跨海大桥直接驱车到达。
崇明岛被誉为“海上花园”,这是因为岛上的植被十分丰富多样。
无论是草坪、湿地还是原始森林,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
岛上的植被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大自然的博物馆,它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亲身参与的体验空间。
游客可以在这里观察百鸟争鸣,采摘水果,也可以参加各种户外运动活动,如登山、徒步、钓鱼等。
崇明岛生态旅游现状调查分析
![崇明岛生态旅游现状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f24cd8c1c708a1284a44a6.png)
崇明岛生态旅游现状调查分析摘要:近几年,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自长江隧桥贯通后,崇明岛旅游人数不断激增。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崇明岛现有的生态旅游现状做了调查,并对收集的实际数据进行数据统计整理量化分析,总结出崇明岛生态旅游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力求能为今后发展崇明岛生态旅游业提供依据,使崇明岛的生态旅游项目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崇明岛;优势;生态旅游一、崇明岛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势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位于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T”字形格局的交汇点,咸淡水、水陆交汇,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
崇明岛景色秀丽,水土洁净,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
从“八五”计划起,开发崇明就被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2001年,崇明成为上海地区第一个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上海市城市总规划提出了要将崇明岛基本建成世界级的生态岛和最优美的“海上花园”。
所以对于发展生态旅游业而言是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
岛上的东滩国际湿地保护区,候鸟保护区,中华鲟保护区,永久良田和环岛保护区等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有位于崇明岛中北部的前卫生态村,中南部文化旅游区,西部绿华水上游乐度假村,中东部瀛洲大乐园旅游区,并正逐步建设成为大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
二、崇明岛生态旅游业现状调查分析1、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游客数量上升昔日的崇明,与外界的交通完完全全靠的是水路。
一旦起风、起雾,船就停航,留在岛上的人就出不去。
常常会有旅客被困“孤岛”,很多游客尽管非常想来崇明呼吸下新鲜空气,尝尝农家菜,但是担心“有去无回”,所以望而却步者不在少数。
2009年10月31日,上海长江隧桥正式建成通车,从崇明岛到市区只需45分钟的路程,这给崇明生态旅游的进程加了一把强有力的催化剂,从2009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游客165万人次,已超过2008年全年游客人数总和。
2009年游客人数26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5.0%,呈现飞跃式的增长,2010年增加到432.55 万人次。
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现状、趋势及建议
![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现状、趋势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cc469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4.png)
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现状、趋势及建议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休闲方式,也成为旅游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上海也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探索寻找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本文将探讨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的现状、趋势以及相应的建议。
一、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现状1. 发展慢热:与传统城市旅游相比,上海的乡村休闲旅游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距离市区较近的周边县市如崇明、青浦等相对发展较快,但更远离市中心的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滞后。
2. 乡村资源:上海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在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具有潜力。
如崇明岛的自然风光,青浦的古镇,松江的田园风光等,这些特色资源可以吸引游客体验不同的乡村生活方式。
3. 产业链建设: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还面临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一些乡村旅游景点仍以单一景点为主,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没有充分释放。
二、上海乡村休闲旅游趋势1. 乡村度假: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上海乡村休闲旅游将逐渐转向度假休闲为主,推出更多以康养、农业观光、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度假项目。
2. 农业观光:农业观光将成为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农耕生活,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产品采摘等活动。
这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还能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3. 文化体验:上海乡村休闲旅游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旅游的深度和广度。
三、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法规及措施,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资金投入,提供补贴和贷款等金融支持,鼓励乡村旅游经营者创新发展。
2. 健全产业链: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需要健全的产业链来支撑,涉及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多个环节。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f58f1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2.png)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热门选择之一。
然而,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过度、环境破坏、管理混乱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资源开发过度1.1 问题描述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的生态资源开始遭受过度开发的压力。
过度的开发导致原本清幽的风景变得拥挤喧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
1.2 解决对策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实施严格的开发限制,划定生态保护区域,限制开发规模,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
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提倡低碳出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破坏2.1 问题描述一些旅游景点因为大量游客的涌入而导致环境受到破坏,比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扰乱野生动物的生活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2.2 解决对策加强环境监管和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约束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建立环保志愿者团队,定期组织环保宣传活动,提高游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三、管理混乱3.1 问题描述由于一些地方的管理不到位,导致旅游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增加,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安全。
3.2 解决对策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旅游投诉渠道,及时解决游客的投诉和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结回顾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解决。
政府、企业和游客都需要共同努力,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企业需要加强自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游客也要增强环保意识,文明出游。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生态旅游是一个融合了自然、人文、地理、历史等多重元素的新兴旅游业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前景。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1b9f32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7.png)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类活动改
变了崇明岛的土地利用方式。
大规模的农田开发、城镇建设以及工业和商业用地的扩张,导致了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减少,对岛屿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
2.生态系统丧失:人类活动引起了崇明岛的生态系统丧失。
湿地的填海造地、河流的规划和整治、围垦和海岸线的开发,破坏了岛屿的湿地、红树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城市化和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崇
明岛的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密度逐渐增加。
这导致了对岛屿自然资源、水资源、交通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更多压力。
4.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水资源造成了影
响。
大规模的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居民用水需求,使得对崇明岛水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面临着供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的问题。
此外,水库、泵站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也会对岛屿的水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
5.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作为上海市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域,
崇明岛也面临着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对岛屿环境的压力和
破坏,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来实现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对崇明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
岛屿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崇明岛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上海崇明发展现状
![上海崇明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f0b65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3.png)
上海崇明发展现状崇明岛是上海的一个宝啊。
从生态环境来说,那真的是好得没话说。
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绿色,农田就像一块块绿色的毯子铺在大地上。
空气里都弥漫着清新的味道,就像天然的大氧吧。
住在那儿的人啊,每天都能呼吸到这么新鲜的空气,那可真是一种福气。
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就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叫声,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
在农业方面,崇明的发展也很有特色。
有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都是从那儿产出的。
比如说崇明的西瓜,那又大又甜,咬上一口,汁水都能流满手。
还有崇明的蔬菜,那都是纯天然绿色的,没有太多的农药污染。
农民们辛勤地在土地里劳作,种出这些美味的食物,不仅满足了上海本地人的需求,还能供应到其他地方呢。
再说说崇明的旅游业吧。
这几年啊,越来越多的人都爱去崇明玩了。
有的人喜欢去东滩湿地看候鸟,那些候鸟一群一群的,有的在天空中翱翔,有的在湿地里觅食,那场面可壮观了。
还有的人喜欢去森林公园,在森林里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当地的老百姓也很热情,开了很多农家乐。
游客们到农家乐里,能吃到地道的崇明菜,像红烧羊肉啊,金瓜丝啊,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不过呢,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小烦恼。
比如说交通,虽然现在去崇明比以前方便多了,但是和市区相比,还是有点距离的。
有时候遇上节假日,进出崇明的车流量大,就会有点堵。
但是当地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改善呢,不断地修桥铺路,相信以后交通会越来越便捷的。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也在慢慢地发展进步。
以前可能好的学校和医院比较少,现在也在不断引进资源,让崇明的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们能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
崇明啊,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虽然有不足的地方,但它一直在努力发展,不断进步。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它的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情,都让人越来越喜欢它。
相信在未来,崇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成为上海一颗更加璀璨的明珠。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f804f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a.png)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崇明岛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提问:“你们对崇明岛了解多少?崇明岛的未来发展会面临哪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学生分享对崇明岛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崇明岛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等。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崇明岛未来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4.实践操作:本案例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身参与崇明岛发展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人地协调观念,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章节内容以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讲授新知的内容,分析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
3.各小组积极搜集资料,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未来发展策略的建议。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c346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b.png)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
根据崇明生态考察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崇明生态岛屿地理特征突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岛上有大片草地、湿地以及稀有的红树林等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对维持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生态
平衡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崇明的鸟类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重要的候鸟迁徙站和繁殖地。
每年春秋季节,大
量候鸟从北方迁徙至崇明,使得岛上鸟类数量暴增。
这使得崇明成为了极具观赏和研
究价值的地方。
3. 崇明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其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
湿地对于保持水质的平衡和净化
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供给和栖息地。
保护崇明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岛上其他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崇明岛还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树木、花草和灌木等。
这些植被不仅美化了岛
屿的环境景观,还对土壤保持、水资源保护和气候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尽管崇明岛生态资源丰富,但仍面临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其中,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过度捕捞、土地开发和污染等。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崇
明生态岛的保护,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综上所述,崇明生态岛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地方。
保护和发展崇
明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持地区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崇明岛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崇明岛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386f2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c.png)
崇明岛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崇明岛是位于上海市东北部的一个大岛。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崇明岛成为了上海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区。
近年来,崇明岛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崇明岛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生态保护崇明岛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岛,也是上海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岛上有大量的湿地、海滩、稻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对于维护上海市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这些自然资源,崇明岛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
首先,崇明岛严格控制了开发建设规模和速度。
根据岛上的生态状况和生态承载力,规划和审批了一系列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岛上各个区域的适宜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
同时,在建设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环保标准,保证岛上的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其次,崇明岛加强了生态监测和管理。
为了掌握岛上的生态状况和生态变化趋势,岛上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监测系统,每年进行一次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同时,政府加强对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保护监管,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
在保护崇明岛的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方面,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重点关注濒危物种、实施保护和复育计划等。
二、可持续发展崇明岛的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岛上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为了使岛上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协调和发展,崇明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首先,崇明岛大力发展旅游业。
由于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崇明岛成为了上海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崇明岛政府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同时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崇明岛注重农业发展。
作为一个淡水岛,崇明岛适合发展稻田农业和渔业。
政府大力扶持当地农民的农业种植和渔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岛上的粮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根据《崇明岛域总体规划》所明确的,崇明未来的规划目标定位建成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城市和上海最优美的“海上花园”,成为国际一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示范区。
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崇明视察时指出,生态农家乐前途无量。
2005年3月,上海市政府在崇明县召开“推进郊区农业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进上海郊区(崇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崇明生态旅游正处于一个较快发展阶段。
本文就崇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促进崇明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面对岛域发展的新形势,崇明旅游业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一)生态旅游的含义“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
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
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和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
生态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二)崇明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1、理论意义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
马斯洛(Maslow,1968;1971)提出的人类需求层级中,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以及求知、求美的需求。
无疑的这是真善美的境界。
旅游活动包括在大自然环境中的自然欣赏以及在文化环境中,对人文景观的欣赏。
从这种活动中不仅获得适当的身心运动和锻炼体魄,使身体更加健康;更因为活动中的静态休闲活动以及净化心灵满足人们生理上及心理上的需求,获得的各种感受(feeling),而使他感觉幸福(Sense of well-being),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自尊的情怀,以及对精神上的追求。
这些都是人类经验(experience)的有益面,强烈的使人获得满足感,强烈的使人感到幸福,使人快乐。
除了这些身心所获得的感受之外,同时也获得知识、记忆、价值、态度、信仰、感动、欲望、情调等内心的成长。
这些感受的获得正是情意教学的目标,也正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追求的成果。
再者,旅游资源所提供自然实习是大众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好教材与教学环境,也是对书本教材的有益补充。
最后,由于从事旅游活动的增加,人们对于生态旅游和环境品质重要性的普遍了解,人类要求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以及减少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破坏的诉求。
由此可见,人类的生活需要生态旅游进行调剂,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求,人类情愿花钱去获得更好的旅游质量。
总之,不管时代多么进步、工商业多么发达,人类对生态旅游的需求是不可能降低的。
2、实践意义崇明三岛总体规划提出:崇明的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按照规划要求,未来崇明将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和科技研创岛。
世界级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旅游业在崇明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合生态岛建设,崇明旅游项目聚焦生态休闲旅游及农业旅游,崇明旅游业将着力建设崇西湿地健康旅游体验区、崇中森林休闲娱乐旅游区、崇东休闲运动会展旅游区、长兴岛工业科普教育旅游区、横沙岛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重要区域,努力打造崇明“生态休闲”旅游品牌,高标准开发产品,大力度提升服务,全力推动崇明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具有显著的辐射性和带动性,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扩充就业渠道,而且还可以联动发展其他相关产业。
对于崇明而言,发展旅游业还具有推动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正如副县长杜松全所说,生态旅游将崇明的优质农产品推介出去;优质农产品又将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崇明,两者形成的是一个良性互动。
二、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一)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背景1、资源优势崇明岛水土洁净,空气清新,景色秀丽,风光旖旎,自然环境洁净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生。
没有喧嚣与污染,只有心灵的宁静与生命的安详;民风淳朴敦厚,充满了理解与宽容的祥和氛围。
这里还有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一只只螃蟹悠闲地从洞中爬出来觅食;浩翰的长江养育了各种水产,鱼肥蟹壮;纯洁的土地种植出了各种无污染蔬菜、瓜果;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它由长江里的泥沙不断淤积而成,总面积45万亩,现在还在以每年150米(大约13亩)的速度不断向外延伸。
3万公顷滩涂也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乐园,春秋两季时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曳,被列保护之列的珍稀候鸟就有130多种,边境鸟类数量达100万左右。
尤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数量曾达3000至3500只,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过境栖息候鸟总数达二、三百万。
其中有白额雁、绿鹭、中白鹭、黑脸琵鹭、赤腹鹰等一、二类保护鸟类。
岛上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
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园;千姿百态的城桥镇澹园;还有金鏊山、寿安寿,有面积达5400多亩的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森林——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有位于崇明岛中北部,全村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崇明前卫生态村。
中南部文化旅游区;西部绿华水上游乐度假区;东部东海瀛洲大乐园旅游区,并逐步建设成为大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世人称之为长江中的一颗明珠、上海的香格里拉。
2、区位优势上海在未来发展中,急需具备生态优势,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崇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生态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必将给崇明岛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和综合放大效应。
崇明生态岛“森林花园”是立岛基础,将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大规模整治水系、保护湿地,建成高标准的以森林、水系、湿地、田园风光为主体的森林花园岛;“生态居住”功能即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将崇明基本建成示范性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产业转型、生态文化培育的生态居住岛;“旅游度假”功能是崇明生态岛的产业特色,将通过引进一系列世界级的主题乐园项目,建设大型的公共高尔夫城等户外运动场所,发展森林型度假疗休养基地,培育成以假日休闲、运动娱乐、森林疗养和高档居住为主体的国际性旅游度假区;而“科技研发”功能是崇明生态岛的理想境界,将通过吸引各类主题展览会落户崇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业是开发崇明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随着沪崇苏越江通道的通车和中国沿海大通道崇明岛桥地位的确立,崇明将凭借特殊的岛屿格局、近便的理想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土地资源四大优势,在上海城市整体布局中发挥后发效应,成为上海21世纪初期选择的战略重点地区之一。
到2020年,将崇明基本建设成为以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上海世界级城市的生态岛区和最优美的“海上花园”,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类生态环境与生态活动示范岛区,同时也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二)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始于东平森林公园。
1993年6月,崇明东平林场被林业部正式命名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崇明旅游业从此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
“九五”期间,崇明采取财政拨款、内引外联、企业挖潜等措施,先后组织投入了近两亿元资金,对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内外环境、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全面的建设改造。
其中,按四星级硬件标准建造的宝岛度假村、掩映于绿林之间的22幢森林度假村小木屋和沙滩排球场、跑马场等一批有影响的设施和景点的相继建成,提高了森林公园休闲娱乐和旅游接待的档次。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崇明旅游发展的龙头。
园内森林繁茂、绿草如茵、湖水澄碧、野趣浓郁。
为了适应都市人休闲度假的需求,东平森林公园不断增加新的景点和节目。
1998年引进了有“岩壁上的芭蕾”之称的攀岩,这是目前华东地区最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两条赛道,当年就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届攀岩锦标赛,第二年又举办了上海市首届攀岩、越野挑战赛,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崇明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素有“东海明珠”之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为了把这一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优势,崇明建起了沿江旅游观光带。
这一结合防汛工程建设的百里江堤观光带,大堤为开放式,每隔15米有下堤处让游客亲近江水。
大堤上铺设彩色路面,配上灯光、音乐,安装休闲椅、电话等配套服务设施,堤内建成绿化带,设置标志性雕塑。
从已经先期开放的部分观光带的接待情况来看,这一别具一格的景观增加了崇明旅游的魅力。
人们在这里眺望大海,悠然自得。
除此以外,上世纪末崇明又开发了两项新的旅游项目。
一是东部东滩候鸟保护区的观鸟旅游。
东滩3万公顷滩涂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聚栖息地之一。
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弋,珍稀候鸟就有130多种。
近两三年来,每年5月、10月观鸟最佳季节,总有许多游客自发前来观赏。
二是前卫村的“农家游”,让城市居民学农家活、吃农家菜、享农家乐,欣赏田园风光。
进入了21世纪。
按照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2005年新建了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和世界河口沙洲展示馆,新辟了明珠湖等旅游景点。
利用节庆活动的契机,打造崇明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环岛驾车游”、“森林嘉年华”、“明珠湖杯垂钓赛”、“前卫金秋生态文化节”、“渔家欢乐节”、“农家乐风采摄影展”等主题活动,吸引岛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生态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旅游业逐渐开始成为全县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主要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现已初步形成了已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和前卫生态村、宝岛度假村为中心的中北部旅游区;崇明学宫、寿安寺城区的极其沿江观光工程为主的中南部文化旅游区;以东滩鸟类保护区和瀛东生态村为主的东部休闲旅游文化区;以明珠湖为主体的西部休闲观光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