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X线及CT诊断之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X线及CT诊断之价值探讨
目的探討颈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0例颈椎病患者的有关资料。

结果本组120例中,76例生理曲度变直(63%),13例反弓(10.8%),86例椎体不同程度增生(71%),其中71例现实钩椎关节增生(59%),62例显示颈部项韧带钙化(52%),颈椎失稳21例(18%),CT扫描显示89例显示椎间盘突出,侧隐窝狭窄30例。

黄韧带肥厚23例,厚度范围4~8mm。

项韧带钙化51例,受累部位在C5~C7水平。

结论颈椎曲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隙及小关节间隙狭窄是颈椎病最典型的X线征象之一,CT 扫描更能清楚显示椎间盘膨(脱)出的范围和程度,以及颈椎动脉的受压迫情况。

X线平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方法,充分利用CT扫描更能提高颈椎病的准确率,弥补X线平片不足。

标签:颈椎病;X线平片;CT影像
颈椎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于椎间盘本身的退变,刺激和压迫邻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包括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气化、椎管狭窄、后纵韧带肥厚骨化、黄韧带肥厚钙化及退变性滑脱等[1],本文通过对有完整X线和CT资料的确诊患者120例进行分析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71例,女49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6个月~30年。

临床主要临床表现有颈肩部疼痛、头痛头晕、四肢麻木无力,以上肢为主、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少数患者有吞咽异物感。

1.2方法X线摄影采用CRX线摄影机,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使用曝光条件,常规摄取颈椎正侧位。

CT扫描采用SIEMENS螺旋CT机,对患者行横断扫描及5 mm层厚无间隔螺旋扫描,分别摄取骨窗和软组织窗及得容积数据,必要时行1.25层厚重建,可对原始数据进行SSD、MPR、MIP等后处理。

2结果
2.1 X线平片表现
2.1.1生理曲度改变主要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呈反弓改变,本组中有76例,占63%。

2.1.2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合并有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在侧位片上更便于显示。

本组中有81例,占67%
2.1.3钩椎关节增生正位片观察钩椎关节上下关节突变尖增生,关节面硬化,本组有71例,占59%。

2.1.4椎体骨赘形成表现为颈椎椎体的前后缘,上下缘和左右缘表面有刺状或骨桥形成等,以C2~C6椎体后缘为著。

本组86例,占71%。

2.1.5韧带钙化前后纵韧带钙化39例(32.5%),项韧带钙化62例(52%)
2.1.6颈椎失稳21例(18%),过伸及过曲位表现为颈椎曲线不连续,椎体后缘”双边”征象;
2.2 CT影像学改变颈椎正常椎管CT表现:正常骨性椎管形态大致呈等腰三角形,其矢状径为15~25mm,侧隐窝圆钝,前后径正常大于5mm,底边为椎体后缘,一般平直,少数轻突或轻凹。

椎体两侧上缘侧后方高密度影为钩突,其后方为上一椎体下关节突,两者构成钩椎关节。

2.2.1颈椎椎间盘突出所致椎间隙改变和颈髓受压可观察退变椎间盘的膨出或脱出对脊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情况,本组中有89例,占74%。

2.2.2椎体骨赘形成表现为椎体周边不规则骨质增生,钩突增生、肥大,同时,可观察椎体后缘的骨赘是否导致椎管狭窄和硬膜囊受压情况和骨性椎管狭窄,其中以C3~C5椎后缘突出压迫椎管明显,本组中有90例,占75%。

2.2.3韧带钙化显示项韧带及后纵韧带的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本组中有68例,占56.6%。

2.2.4侧隐窝狭窄当小于或等2mm时神经根受压,即可诊断为侧隐窝狭窄,本组中有30例,约占25%。

3讨论
3.1颈椎病的退行性改变该病主要以颈椎间盘、钩椎关节、项韧带组织等的退性改变,导致神经根、神经、脊髓、颈部动脉、血管等出现病变,患者产生相关症状和体征[3]。

颈椎病的退行性主要表现,以颈椎节段性不稳定,最为常见,其椎体、椎间盘、两侧钩椎关节、后关节及四周韧带结缔组织共同构成颈椎闭合性稳定系统,正常情况下它们对颈椎起平衡、稳定及支持作用,当它们任何一个部位发生变异变性时,均可以破坏颈椎间固定的稳定性,导致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及相应的组织结构发生形态学及病理学上的改变,造成相应的神经、血管受压,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颈椎失稳是指颈椎结构不能维持生理平衡位置而导致椎体位移出其重量限度。

正常人体的颈椎稳定性由两大部分来维持:①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近、椎间盘和相连的韧带结构,其构成静力性平衡。

②外源性稳定:主要指颈部肌肉的调节和控制,其构成动力性平衡,其中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可引起或诱发颈
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的丧失。

王以进[2]对活猴颈椎损伤试验表明,颈肌的损伤一般发生在颈3、4上,可见颈肌维持着颈椎的动力平衡而颈3、4、5又更为重要。

当其退变而使椎间连结损害,则会使颈椎处在失稳状态,易引起椎体错位,错位的结构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而导致临床出现症状。

3.2 X线平片诊断据资料总结X线平片可发现颈椎病有以下各种主要征象:颈椎曲度改变,变直或反弓;颈椎间隙及各小关节间隙变窄;颈椎椎体缘骨赘增生及骨桥形成;钩突及小关节面增生、硬化;骨质疏松、椎体变形、椎后线模糊、双边征、韧带钙化、椎体假性滑脱、裂隙征等。

本组病例X平片显示90例椎体不同程度增生,71例钩椎关节增生,钩突关节是颈椎所独有的骨结构,其退变时在正位片上两钩突变尖,关节面致密,于斜位片上可见钩椎关节增生之骨刺突向椎间孔,常可由此压迫椎动脉而产生临床症状。

椎体的局部旋转在颈椎侧位片上可表现为棘突偏歪,关节突、椎弓根切迹及椎后缘出现双边影,称之为”双边征”。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诊断颈椎病的X线征象之一,本组中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呈反弓改变76例,占63%,其中在青壮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项韧带在椎间盘有变性,椎关节失稳的节段创伤而出现变性产生骨化或钙化;本组中有62例病例出现项韧带钙化,外形为棒状、豆形、条索状、串球形,钙化均位于颈椎棘突突出软组织内,51例在C5~C7水平。

3.3 CT影像诊断CT表现:CT 扫描能充分显示椎间盘及钩突关节、椎动脉孔等解剖结构及形态变化,椎间盘突出多是由于椎间盘变性所致,本组病例有89例显示椎间盘突出;本组45岁以下有23例发生椎间盘突出,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或长期使用电脑(不良坐姿)等病程史,说明中青年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外伤、关节结构失稳有很大的关系,椎间盘突出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是椎间盘后缘向椎管突入形成软组织块影,外形是盘状或块状;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硬膜囊、脊髓和神经根鞘袖受压。

当椎间盘发生外伤或退变时透明软骨可与椎体分离、纤维环、髓核可因脱水而变脆、破裂,使椎间盘中出现气体,即所谓”真空现象”,本组病例出现椎间盘真空征18例。

钩椎关节的增生以及椎间盘向侧方突出可导致侧隐窝椎间孔狭窄,本组病例有30例出现侧隐窝狭窄。

检查方法传统的颈椎侧位、双斜位片仍然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双斜位平片对钩突增生上关节突增生及椎间孔的观察是优选的,但是脊椎骨性增生并不与临床症状相平行,而椎管形态、大小以及脊髓和神经根的外部附着对脊髓受压及其继发病理变化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显示脊髓本身及椎管形態细节十分关键,现代影像学检查前途十分广阔。

颈椎病是一种复杂性综合征,颈椎退行性病变可导致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颈交感神经、椎动脉、颈脊神经根或颈脊髓而引起的头颈、肩及上肢麻木、疼痛,甚至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神经、血管症状,X线平片一直是颈椎病常规的检查手段应用广泛,而CT检查的广泛应用,得到了更多更准确的影像学信息,恰好弥补了传统X线所不具备的检查盲区,明显提高了颈椎病的准确率,对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除X线、CT表现外,还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以协助诊断。

4结论
颈椎病引起椎管狭窄、颈部神经受压,从而引起头晕、上肢麻木、恶心、呕吐、颈肩部疼痛等颈部神经受压症状[4],严重影响者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需给予早期治疗和早期诊断,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主要通过对120例颈椎病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与CT影像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在论证的过程中介绍了X线平片表现以及CT影像表现的相关理论,并且运用与诊断的实际进行分析。

最后对得到结果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X 线平片与CT在颈椎病诊断中均有重要价值,X线平片价格便宜,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决定了X线仍是检查和筛查颈椎病的首选检查,CT能显示椎间盘、项韧带、椎体病变部位及范围,且可明确椎管狭窄的程度,及对脊髓的压迫情况,在诊断颈椎病中起补充、协助和进一步细致观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元桂,蔡幼栓,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03.
[2]王以进.活猴颈椎冲击损伤的试验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1992(3):16.
[3]李立,彭涛,朱丹.多层螺旋CT显示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11):825-826.
[4]王天好,贾姝洁,斯琴.颈椎病X平片诊断与CT诊断[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12,4(12):692~693.编辑/孙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