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表的喜爱之情及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培养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表的喜爱之情及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关于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钟表吗?谁能告诉我钟表有什么作用?2.那你们知道钟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表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深入理解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对表如此喜爱?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四)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表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提醒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表的喜爱之情。
(二)深入学习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现作者对父亲崇敬之情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
(四)课堂小结2.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 教案
16 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文,叙述了“我”小时候认为能够发出声音的都是生物,而相信父亲的表里有一只活的蝎子。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可爱,随文识字,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文意。
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2.会写“脆、拦”等8个生字,积累“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自主识字。
理清课文线索,结合关键语句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自主阅读,初步了解题目所指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揭示题目:(1)“表”“生物”的含义;(2)展示图片;(3)预测:取名的含义。
2.互动交流:(1)回忆记叙文的六要素。
(2)本文围绕“表里的生物”展开了什么故事?3.走近作者:冯至。
(二)新课初知1.预习检查:(1)本课是第____人称叙述,主要人物有谁?(2)本课的语言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_________方法。
(4)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交流。
批注。
2.主要内容:课文紧紧围绕“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好奇,又善于思索的儿童的内心世界。
要求:默读课文,圈画出“我”对表里生物感到好奇的语句。
3.结构展示:根据段意引导学生找出对应部分的文段。
(三)字词掌握1.词语展示:要求:联系前后语句理解词语2.观察: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要求:找出构字规律。
3.图文结合:玻璃、蟋蟀。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玻璃、回想有没有见过蟋蟀)4.重点生字指导:脆、蟋。
要求:观察生字结构,辨字组词,理解生字。
(四)初读课文1.互动交流:自由朗读第一部分,思考:(1)“我”对表能发出声音感到好奇的原因。
(2)“我”对声音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认识。
明确:凡能发出声音→活的生物3.展示生物图片。
4.思考原因:学生阅读两个例子,说一说自己的认识(生活的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思考:“表”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表里的生物》教案【优秀6篇】-最新
《表里的生物》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表里的生物》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
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表里的生物 语文S版学习精品
表里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时光,珍惜当前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三、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的小时候曾经有过什么有趣的问题整天追着大人去问吗?你现在说一说好吗?也许现在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篇课文,在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呢?他最后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可爱的小孩子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4、读词语。
犬吠秒针增添可怜拨动拒绝恐怖蝎子蜇人三、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回忆旧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掌握常见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
2.理解生物内部和外部表现形态,并能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3.能在生活中找到不同生物的踪迹和栖息地,并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内容1.生物分类方法2.生物的内部和外部表现形态及特征3.不同生物的栖息地及生存环境三、教学重难点1.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种类的辨别。
2.掌握描述生物内部和外部的词汇,并能用正确的词语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3.理解不同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课件展示不同生物的图像,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生物的印象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学习环节2.1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即按照形态、生活习性、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分类。
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将各种生物归入相应的类别,掌握基础的分类方法。
2.2 生物的内部和外部表现形态及特征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内部和外部表现形态,详细介绍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行动方式、繁殖生长的特点等,培养学生对不同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
2.3 不同生物的栖息地及生存环境通过图片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栖息地及生存环境,并掌握一些生态知识。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 课堂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实验和绘制各种生物的内部、外部图像,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绘画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堂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向学生强调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关键技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1.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导入生物的图像和实地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到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和观察不同生物,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生态意识。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2(教案)表里的生物教案 1
四、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课时
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蝉(chán)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三、拓展与运用。
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精品】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
1表里的生物2 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3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根据的,是“我”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1☜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与环境。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会产生凡是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想法。
3❶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4[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可见“我”的观察很仔细。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5[③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6段导读:第2~5自然段讲“我”听到怀表里发出的声音,想看一看,被父亲阻止了。
这么一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❷。
7“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④这段话中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6自然段讲由于父亲不许“我”动表,“我”觉得表里有生物存在。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蝴蝶的生态环境和生命过程,增强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关注和尊重。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想像力,启发他们多方面获取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
2.学会使用语文知识来表达感知和体验。
教学难点1.学生的想像力和感性认识。
2.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学习语文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起居室里,放置一只蝴蝶的模型或照片,或者播放一段与蝴蝶有关的视频。
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一些蝴蝶的生态和生命过程。
2.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态环境和生命过程,引导学生的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关注和尊重。
第二步:讲解1.以课本《表里的生物》为基础,讲解这篇文章中关于蝴蝶的相关知识。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体会语文教材对于自然知识的包含。
3.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蝴蝶的生命过程,体验生命的神奇;了解蝴蝶的呼吸和繁殖方式,加深对生物世界的认识。
第三步:学生阅读1.分配给学生阅读《表里的生物》这篇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和理解文章的意义。
2.分层级进行阅读:先让学生在词汇水平上了解文章;再让学生在语句水平上理解文章;最后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第四步:讨论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学习语文知识。
2.分别让学生尝试描述蝴蝶的红色蓝色和翅膀的形态,让他们练习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五步:写作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蝴蝶的文章,要求文章中包含蝴蝶的生命过程与形态,并表达学生对蝴蝶的感受和认识。
2.让学生体验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在表达感知和体验方面的能力。
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通过蝴蝶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命过程;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知到知识的价值和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知识背景《表里的生物》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内外特征,并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点。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内外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动物的内外特征,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动物的内外特征,问学生是否了解动物的特点。
学习篇章(10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动物?它们的内外特征有什么不同?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关于动物内外特征的描述。
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可以选择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也可以选择其他动物。
2.学生观察所选择的动物的内外特征,并相互交流讨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3.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所选择动物的内外特征,并进行简要介绍。
拓展应用(15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课文中提到的三种动物,完成一个动物特征表格。
–动物名称:猕猴、乌龟、蜥蜴–内特:(学生自行填写)–外特:(学生自行填写)归纳总结(10分钟)1.学生根据拓展应用中的表格内容,归纳总结动物的内外特征。
2.学生分享他们的总结,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提高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你还能想到哪些有特殊内外特征的动物?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包括该动物的内外特征以及它与其他动物的异同点。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物的内外特征,掌握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能力。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内外生物的名称和特征。
2.能够区分人体内外生物的不同特征。
3.掌握科学表达的方法,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人体内外生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人体内外生物的名称和特征。
2.人体内外生物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文教材《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本P10-P12页。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与学生闲聊,谈论人体和外部生物(植物、动物等)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人体内外生物的兴趣与思考。
步骤二:呈现(10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人体内外生物,让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找出人体内外的生物,比如眼睛、耳朵、肺部等。
步骤三:讲解(10分钟)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人体内外生物的名称和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解释。
步骤四:讨论(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人体内外生物的例子,并进行讨论。
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及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
步骤五:总结(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人体内外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步骤六:巩固与拓展(10分钟)
要求学生在课堂外观察、发现身边的人体内外生物,并用科学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步骤七:评价与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实地考察,在课外拓展学习人体内外生物的知识。
第16课 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第16课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并掌握有关知识点的相关语言表达。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生命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
2. 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生物分类和特点的概念。
2. 学会如何观察和分析事物。
四、教学方法1. 听课指导法。
2. 问答式教学法。
3. 观察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以实物为入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2. 逐步分析通过分组讨论、猜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然后引入学习内容,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让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两类生物的区别和相同点。
3. 观察实验请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环境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归纳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5.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生物分类及特点的概念,并能知道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培养其爱护生命的情感和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动物:鸟兽鱼虫七、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实物引入和观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对植物和动物有了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质。
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3.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生物分类的图片和实物;3. 生物形态特征的图片和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并启发他们对生物的疑问;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生物有什么了解?生物都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生物的定义、生物的分类等;2. 结合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3. 讲解生物的生活习性,例如食性、生存环境等。
三、互动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观察和描述;2. 学生通过观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归纳总结该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继续对生物进行观察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生物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2. 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评价;3. 学生展示的观察结果和总结归纳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物的图片和实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互动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延伸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亲自进行生物观察和记录。
《表里的生物》语文教案3篇
《表里的生物》语文教案
《表里的生物》语文教案
【课前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生物的表现形态,了解不同外部形态内部所包含的生态信息和能力。
通过探究学生熟知的生物生存环境与表内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生态关系和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授课过程】
一、生物的生态环境
教师提供一张包含不同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围绕图中不同类群的生存环境讨论,了解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出的种群数量、特征与局限。
二、外在形态与生态关系
教师将不同生物的外貌图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文章中的特征词语,围绕生物的“表里”进行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生物外形对于适应环境与互动关系的影响。
三、自然挑战与进化
教师利用章节中所表现出的自然界挑战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内部的生态变化及对于环境变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剖析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从而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方式和进化过程。
【课后延伸】
1.学生外出考察各自家庭外的生物,进行小报告并展示照片。
2.课堂探究生物的复杂适应机制,边缘条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间相互作用关系。
3.带领学生阅读生物学刊物,了解生物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此次课对于生态环境,生物形态以及自然选择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性探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展示环节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然条件主持下发掘出新的生态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拓展延伸环节提供了更多外部向兴趣课的选择,让学生能够融入生物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
16《表里的生物》一等奖创新教案
16《表里的生物》一等奖创新教案《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蟋、蟀、怖、玻、璃、恶”等8个字。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方法:教师:质疑、引导、点拔。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几张图片,这些是什么?表。
对,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大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表,老师手上就戴了一个。
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表里有哪些东西呢?有同学说,有螺丝、表针、齿轮、发条。
同学们都很聪明,但是著名作家冯志在童年的时候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存在,表里面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
于是,冯志就把同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2、了解作者:冯至: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小说《伍子胥》等。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清本课生字、新词。
(要求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新词)2、(互动)指明学生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蝎子、钵子以及课后方格中的字。
洪亮释义:(声音)宏大、响亮。
本课中指的是钟楼的钟响起。
蟋蟀释义: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
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作物有害。
也叫促织,有的地方叫蛐蛐儿。
恐怖释义:感到可怕而畏惧。
本课中指的是“我”听父亲说表里有蝎子,以为蝎子是一种很恐怖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里的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2.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
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有关表的图片素材、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师:同学们,老师犯了个小错误,那就是一个没带手表,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手表的课文,那就是——表里的生物。
2.板书题目,读题目
3.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又什么想问的吗?
生:表里的生物是什么?
生:表里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
二、新课学习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大声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并把不懂得句子用横线加问号标出。
)
2.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反馈。
(1)交流生字新词。
螫、小蝎子、单调、蝈蝈儿、柔和。
(2)梳理文脉:围绕这只表,父亲经常说的话是哪几个字?谁能说一说?
生:只许听,不许动。
生:只许看,不许动。
师:根据这个,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猜测表中的生物——听表里的声音——看表里的声音——不再说表。
(3)师:父亲的命令非但没有阻止我,反而使我的“好奇”疯狂地滋长,谁能找找文中“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教师根据交流适时板书。
好奇——痛苦——高兴——吓了——跳——唯恐——愉快
4.教师小结:文中的“我”随着这只表,心情在起起落落,我们也仿佛也回到了作者的童年。
研读课文
5.让学生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6.组织反馈
出示:
句子一: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句子二: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句子三: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1)这三个句子你读出了点什么?
(2)“也许”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大概,表示猜测的意思。
)文中还有哪些词、句子也是表示猜测或猜想的意思?
(3)师:这一系列的猜测、问题都是围绕这“表里的生物“而展开的。
随
着一个接着一个问题,一个天真、爱探究的小男孩似乎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4)这篇课文中反反复复地提到了“蝉、小蝎子”等等动物的叫声,它们不仅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也在文中出现了许多次,这种手法叫前后照应。
(5)师: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边猜想,边追问的方法,使自己叙述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三、结论总结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还学到了要想把人物写的吸引人,还需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来描写。
四、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五、作业布置
课后积累本节课自己喜爱的词语。
六、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表的神秘:秒针走动发出声音
美丽世界:宝石齿轮“小尾巴”
活的生物:“小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