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 影响二次应力状态的因素很多,如围岩的初应力 状态、岩体的构造因素(结构面、岩块组合形态 等)、坑道形状和尺寸、埋深以及坑道施工技术 等。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2)拱顶处,周边上 值由 y 变到 2 y 。
随着r的增加,当 0 时, t 接近于0。当 0 时, t 接近于0;即都逐渐接近于初始的应
力状态。 由此可见,坑道开挖后的二次应力分布范围时
有限的,即坑道开挖对围岩的影响(扰动)是有 限的。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洞壁应力计算公式
K
高度 跨度
b a
r ro 0
坑道开挖后,围岩基本 上是向隧道内移动的,只 是在一定的值条件下,在 水平直径处围岩有向两侧 扩张的趋势。而且在多数 情况下,拱顶位移均大于 (水平直径处)位移。
=0.75 =1
=0.5 =0.25 =0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深埋椭圆洞室弹性围岩二次应力状态
(1)计算 模型
椭圆洞室单向受力计算简图
故 2 60
即出现在与垂直轴成30°角的范围内。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2)随着 的增加,拱顶切向拉应力值及其范围逐渐 减少。当 1/ 3 时,拱顶切向拉应力为0。
大于1/3后,整个坑道周边的切向应力皆为压应
力。这说明, 在0~1/3之间时,坑道拱顶(拱
底)范围是受拉的。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切向应力
t
y
2
[(1 a2 )(1 )

(1 3a4 )(1 ) cos2]
剪应力
rt
y
2
(1 )
(1 2 2 3 4 ) sin 2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 分析(2-1)式: 当r=a(即坑道周壁)时,(2-1)式变成
径向应力 r 0 切向应力 t y[(1 2 cos 2) (1 2 cos 2)]
➢ 坑道开挖后围岩应力位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 是开挖后围岩仍处于弹性,是稳定的;一种是开 挖后的应力状态超过围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坑道 围岩的一部分处于塑性甚至松弛状态。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 坑道开挖后的弹性二次应力状态 径向应力
r
y
2
[(1 a2 )(1
)
(1 4a2 3a4 )
(1 ) cos2]

0.58 3 2
( ) =0
( ) =1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对上页图进行分析:
(1)侧壁中点( 90 ),坑道周边的切向应力都为正 值,最大 3 y ,最小 2 y 。随着r的增加,切向
应力逐渐减小,并趋于初始应力状态。
径向应力在坑道周边等于0,当 0 时,随着r
的增加而增大,但继续增大则减小,最后趋于0 (初应力状态的水平应力值)。
(3) 在拱顶处的拉应力深
入围岩内部的范围约为
0.58a( 0),而后转
0.58
变为压应力。这也说明,
坑道围岩内的拉应力区
域是有限的,而且只在
小于1/3时的情况下出
现。
坑道拱顶(底)的拉应力区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 坑道位移状态
径向周边位移:
ua
1
E
•y
2
a[1
(3 4)(1 ) cos 2 ]
即坑道周边只存在切向应力,径向应力变为0。 这说明坑道的开挖使坑道周边的围岩从二向(或 三向)应力状态变成单向(或二向)应力状态。
坑道周边的应力值及其分布主要决定于 值。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 分别以不同的 值( 0,1/ 3,0.5,1)代入(2-1),
则切向应力沿坑道周边分布如下图所示。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
仇文革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
第一章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
主要内容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坑道开挖后应力状态(二次应力状态) ➢支护施作后应力状态(三次应力状态)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洞室形成的一般过程:
开挖
支护
时间
原始岩体
毛洞
支护体系
稳定洞室
与之相适应的力学过程:
=0
1/3
=1/3
3
()
1/2 1/2
=1/2
5/2
()
8/3
()
=1
()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对上页图进行分析:
(1) 0 (即只有初始垂直应力时),拱顶出现最大切
向应力,并分布在拱顶一定范围内。 由(2-1)式知,拱顶处最大拉应力为 t y 在拱顶受拉范围内为 t y (1 2 cos 2) 0
(4)当 1 (即初始垂直应力与初始水平应力相等)
时,坑道围岩的应力状态是回转对称的,各点的
应力皆相同,即为一常数值( t 2 y),这种
应力状态对圆形坑道稳定是很有利的。
1,k 2

1 3

洞顶出现拉应力
1 3
洞顶 0
0洞侧k 3
洞顶k 1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 进一步分析围岩应力向深处变化的规律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由于二次应力状态的作用,若岩体强度高,整体 性好,断面形状有利,岩体的变形到一定程度就自 行终止,毛洞(围岩)是稳定的。
反之,就需要设置支护体系,对围岩位移产生阻 力,相应的,支护结构承受围岩压力作用也将产生 变形,变形后所能提供的阻力有所增加,而围岩却 在变形过程中释放了能量,进一步变形的趋势有所 减弱,一增一减,最终达到平衡,从而形成一个力 学上稳定的隧道结构体系,这就是三次应力状态。
开挖
支护
时间
初始应力状态
开挖后应力状态
(一次应力状态) (二次应力状态)
支护体系应力状态 (三次应力状态)
终极应力状态 (四次应力状态)
第一节 隧道的施工力学过程
洞室开挖后,由于围岩在开挖面处解除了约 束,破坏了原岩应力场的平衡,引起洞周各点 的位移,应力进行重分布。但这种应力重分布 仅限于洞周一定范围内的岩体,通常称这部分 岩体为围岩,而把重新分布后的应力状态叫做 二次应力状态。
(3)在侧壁范围内, 值变化在0~1.0之间时,周边 切向应力总是压应力,而且总比拱顶范围的应力
值大。这说明,侧壁处在较大的应力状态下。例
如当 0时,侧壁中点( 90 )的最大压力等 于 t 3 y 。
侧壁处在较大的压应力作用下是造成侧壁剪切 破坏或岩暴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 开挖后的应力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