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民歌
对南阳民歌地方艺术特色及文化成因的思考
对南阳民歌地方艺术特色及文化成因的思考作者:钞艺娟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8期【摘要】南阳民歌是我国宝贵的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民歌不断发展和完善,其艺术特色和文化成因需要深深推究并学习。
对南阳民歌运用分类,分项的思考研究,对南阳民歌进行基本概述,分析南阳民歌艺术特色和文化成因相关问题,更加深刻地了解南阳民歌,从而对南阳民歌做出相应的创新和完善,从而使南阳民歌得到更长久的发展,将我国传统文化弘扬,使之走向更大的舞台。
【关键词】南阳民歌;基本概述;艺术特色;文化成因南阳民歌的基本概述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民间歌曲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民歌式深刻而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艺术形式。
民歌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社会实践,其中南阳地区民歌式南阳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推陈出新,南阳民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艺术音乐体裁,南阳民歌体现着南阳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表达了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创造了能够抒发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之情的艺术表达手法。
南阳民歌,是集社会,民族,历史,语言,文化习俗,文学等于一身的民歌形式。
南阳是拥有着辉煌音乐文化的音乐之乡,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南阳人民将生活,劳动,爱情,对旧社会的反抗等内容融合到民歌中,这样充满着浓厚淳朴的生活气息,去掉优美动听,唱腔圆滑流畅,灵活多样,广为流传,成为传世佳话。
[1]南阳原生态民歌是在南阳地区漫长的农业文明发展中积淀和形成的,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步伐,南阳民歌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
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回望历史,南阳原生态民歌不仅仅记录着音乐中的“农业文明”,也应和现代文明之间有着一定的续接。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学习南阳民歌,再对其进行深入的创新,从而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一定顺应时代的完善,这样,民歌将会不断的得到长久的发展。
一、南阳民歌地方艺术特色南阳处于三省交界处,地位特殊,再有千年的民间音乐文化的积蕴,其艺术形式种类繁多,包括山歌,号子,田歌,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叫卖调等。
4南阳板头曲
南阳板头曲南阳板头曲是中州古乐的代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到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所谓“板头”,是南阳大凋曲子在演唱之前.艺人们要用各种乐器合奏或独奏的一段乐曲.这些乐曲的民问说法,就叫“板头”。
板头曲与大词曲子的关系密不可分。
南阳太调曲子卫称鼓子曲,堪称民族文化瑰宝,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可溯源至元曲中之北曲.其巾许多曲目义是戏曲剧目的先导。
1956年底,当代著名戏剧家、诗人田汉视察南阳时曾说:“南阳文化有两大宝,一是汉画像石,一是大调曲子,在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美学和音乐史上,都有着很高的价值,要抓紧抢救。
”大调曲子流行于南阳全区,现存曲目千篇以上,唱腔曲牌二百馀个。
在县城、集镇或农村山乡,有许多被称为“曲友”的人调曲子爱好者,分布在上、农、工、商各个行业中。
每当华灯初放或月白风清之夜,这些业馀曲艺岂人就相约聚会。
或茶馆酒肆,或豆架瓜棚,或群众纳凉的踏边场上.或在某曲友的厅堂内院.抓筝拨弦。
弹鼓击节,演唱大丽曲子。
而一开始.照例先演奏板头曲。
板头曲是不同旋律、不同感情、不同意境、不同风格的器乐曲。
板头曲演奏完,才接唱有文字词句的吐目。
演奏或唱者是那样热心,那样专注;听众也是那样喜爱,那样陶醉。
或气势磅礴,或悠扬轻柔.原生态的纯真,自然美的展现,好一派“下里巴人”的浓郁艺术气氛!板头曲与大调曲子一体的所史悠久。
它是用古筝、琵琶、三弦、月琴等弦索演奏的民族器乐曲。
这些乐曲在民问以工尺谱抄本和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板头”一词最早见于一索子乾隆二十七年抄本《琵琶谱》中,由此可知,在1762年以前,这些民间古调的“六十八板”乐曲已被称作“板头”;亦可知,南阳板头曲至迟在明末崇祯年酬已存在。
数百年来,大量的曲子散失在民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存、传艰、丰富和发展着。
目前所知,板头曲尚有曲日一百二十馀首,“六十八板”以外的民间“大套曲”和民歌杂曲以弦索演奏的还有二十多首。
南阳民歌《卖翠花》的地方特色及演唱分析
南阳民歌《卖翠花》的地方特色及演唱分析作者:王雨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2期【摘要】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在各县流传着许多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它们汇成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歌曲海洋。
故南阳有“音乐之乡”之称。
本文结合南阳民歌《卖翠花》的排练演出实践,对南阳民歌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以及对产生这一音乐特色的地域文化做一些探讨。
这对未来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南阳民歌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南阳民歌;《卖翠花》;地方特色;演唱分析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千百年来,南阳民歌伴随着民间歌舞,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演变发展着。
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在各县流传着许多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它们汇成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歌曲海洋,和南阳人民的日常生活相伴,婀娜多姿,繁荣昌盛。
南阳也被赋予“音乐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
笔者在指导南阳民歌《卖翠花》参加河南省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的排练和演出实践过程中,对南阳民歌的地方特色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并对产生这一音乐特色的地域文化做一些探讨。
这对未来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南阳民歌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南阳民歌(《卖翠花》的产生(一)历史文化影响南阳淅川锣鼓曲是中国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采用民歌连缀说唱故事的形式表演。
它的曲调多采用流行于当地的民间小調、山歌、田歌、号子等。
而“卖翠花调”是其中重要的传统曲目。
南阳民歌《卖翠花》就是根据淅川锣鼓曲“卖翠花调”写作而成的。
本曲的作者河南著名作曲家、河南大学教授朱敬修先生说:“正是南阳这片丰富的沃土滋润我成长,南阳的民间艺术赋予我无限的艺术灵感。
”南阳古称“宛”,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这里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闻名于世。
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迄今为止所见的最庞大的钟鼓之乐的乐队编制。
而和湖北随县相毗邻的地区南阳淅川一带也出土有大量的编钟等文物。
从河南歌谣看其语言特色
目录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1)正文 (2)一、强烈的现实性 (2)二、丰富的表现手法…………………………………………………3.三、和谐的音律美 (4)四、丰富的修辞手法 (4)结语 (5)注释 (6)参考文献目录 (6)中文摘要河南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大省,千百年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质朴淳厚的劳动人民,而随着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歌谣也在历史的涤荡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些歌谣不仅向我们重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歌谣的语言魅力。
下面,本文就从语言特色来简单分析一下河南的民间歌谣。
关键词:河南民间歌谣语言特色从河南歌谣看其语言特色河南悠久的历史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河南民间歌谣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些歌谣都是河南劳动人民在劳作生产时创作的,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有很强的语言艺术特色。
展现了不同时期河南人民生产生活的特点以及富有魅力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内容富有强烈的现实性。
河南歌谣生动地描写生活,反映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例如鲁山县《我们是家好人家》①:“公鸡叫,翅膀扇,公公犁地,婆婆耙,女婿后边把种下,小媳妇后边砸坷垃,过路人,别笑话,我们是家好人家。
”了河南劳动人民田间劳作的情景,表现的是解放前个体小农经济现象,公公媳妇家里几代人一齐上阵劳作,但是“公鸡叫,翅膀扇。
”还是体现了生产生活上的束缚,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另外,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生产劳作也继承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色彩。
如武陟县的《刺绣歌》②:“玻璃房,明朗朗,两个小姐绣鸳鸯,绣那鸳鸯没处放,放在嫂嫂枕头上,大娘拿来哈哈笑,二娘看看喜洋洋,三娘连忙跑来拿,四娘动手就去抢,新年到来春花放,俺给你绣幅百宝图,福如东海流水长。
”这首歌谣反映了河南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打粮自己吃,做衣自己穿,造成长期以来人际关系的分割,经济发展缓慢,妇女也只能通过唱歌来抒发她们苦闷的心情。
(3)南阳民间歌谣(2)
(3)南阳民间歌谣(2)南阳民间歌谣儿歌,是儿童心灵的音符。
它给童年生活带来多少欢乐,给少年、青年、老年带来多少美好的回忆。
唱着它,在妈妈怀里撒娇;唱着它,和友伴们一块嬉戏。
唱着它,认识了世界;唱着它,憧憬着未来。
为此,我和同学们满怀热情收集整理部分传统儿歌,希望你能喜欢。
同时,也期望你能提供给我们更多儿歌,以丰富儿童的精神食粮。
*******1.筛箩箩,打面面,问问小妮儿吃啥饭?杀鸡子,烙油漩,鸡骨头,卡死俺。
大米汤,俺不喝。
小米汤,掌豇豆,不喝不喝两硌篓。
筛箩箩,打面面,问问小孩吃啥饭,吃油馍,卷鸭蛋。
哪里有,河里有,跟着鸭子只管走。
鸭子放个突突屁,崩着小孩喉咙戏。
鸭子跑到拐角河,把小孩拐的睡不着。
2.铜疙瘩儿,编轿车儿。
谁坐上?花大姐。
谁拉车?小舅官。
花大姐给舅官二百钱,买个鸡儿,哏哏儿。
买个猴,搠跟头,买个骡子扯嘿喽。
3.盘盘,盘脚儿盘,脚儿盘高,砍大刀。
大刀快,切菈菜。
菈菜苦,切豆腐。
豆腐甜,掌把盐。
盐疙瘩,二十三儿。
小脚丫,爬回家。
4.布罗布罗圆圆,里头坐个神仙。
神仙出来磕头,里头坐个孙猴。
孙猴出来蹦蹦,里头坐个豆虫。
豆虫出来爬爬,里头坐个南瓜。
南瓜出来拖秧儿,一拖拖到小北庄儿。
小北庄儿狗咬,爬起屁股就跑。
跑到磨道里,变个老叫驴。
跑到磨眼儿里,变个吹响儿的。
跑到锅沿儿,变个烧锅娃儿。
5.支支,支跟脚。
丫丫葫芦配桫椤。
桫椤北,桫椤南,桫椤地里递竹竿。
七石,八斗,小脚莫瞅。
金布鸽,银布鸽,拿斧头,剁小脚儿。
小脚儿小,剁不了。
大脚儿大,剁了吧。
6.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老天敬得喜欢欢,一年四季保平安。
7.月奶奶,黄巴巴,八月十五到俺家,尽您吃,尽您拿,临走给您个大西瓜。
8.红眼绿鼻子,四只毛蹄子。
走路踢啦踢啦,咬住小孩儿咔嚓咔嚓。
9.腊八粥,喂枣树,枣树结得绣疙瘩儿稠。
腊八粥,喂石榴,石榴结得红丢丢儿。
10.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
娘喝酒,娃罢斋,喊个小妮拿馍来。
11.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我国地方民歌的研究与分析———以南阳地方民歌为例
2020-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我国地方民歌的研究与分析———以南阳地方民歌为例赵茜(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摘要:我国关于民歌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民歌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形态和民风民俗,且我国的民歌与其他国家不同,从古至今涵盖了多种语言形式和文化特色,这些历史瑰宝凭借着成熟、系统化的艺术形象集中展现在现代人们面前,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以南阳地方民歌为例,主要分析南阳地方民歌的研究意义和行程原因,旨在推动我国地方民歌的发展。
关键词:民歌;南阳地方民歌;成因;传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91-01南阳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曾闪耀出璀璨的光芒,素有“音乐之乡”的美誉。
南阳地方民歌的内容大多为体现其生活、劳动、爱情以及劳动者的反抗精神,这个地区的民歌曲调大多保持了中州的音韻,①民歌中充满着浓厚淳朴的生活气息,反应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唱腔圆滑、灵活流畅且通俗易懂。
笔者希望通过文中对南阳地方民歌的分析为研究我国地方民歌奠定基础,从而寻求我国地方民歌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一、南阳地方民歌的研究意义南阳位于我国豫西南鄂、豫、陕三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的纵深地带。
②南阳民歌形式多样,有山歌、田歌、灯歌、小调、号子和风俗歌、叫卖号等,其种类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通过对南阳地方民歌的研究,总结出一般规律,再以此来分析其他地方民歌和我国民歌的总体特点与影响发展的因素,对研究我国地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吸收民歌的创作方式与理念,学习我国地方民歌表达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方法手段,这个过程既是对传统音乐文化和地方民歌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弘扬,对于振兴民族音乐和地方民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南阳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么多,你知道几项?
南阳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么多,你知道几项?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形成了独具特色、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国家级盘古神话所属地区:河南· 南阳· 桐柏县盘古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2008年,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共同申报的“盘古神话”,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44。
板头曲所属地区:河南· 南阳市板头曲南阳板头曲音乐与历史悠久的中原鼓子曲(大调曲子)相辅相成,是在大调曲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
先奏板头曲是为了活跃气氛,引入境界,以音乐的语言表现艺术之美。
音乐题材包罗万象,具有鲜活灵性、纯净悠扬、音韵绵长和雅俗共赏等特点,和江南丝竹、潮州音乐、山西音乐有同等价值,并称为我国民族器乐曲中的四大流派。
其代表作《高山流水》在全国影响很大。
板头曲为中州古曲,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
因主要在河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故亦称“板头曲”或“河南曲子板头曲”。
西坪民歌所属地区:河南· 南阳市· 西峡县西坪民歌西峡县西坪镇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处于河南、陕西、湖北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与生活环境造就了丰富的地方民歌,几百年来绵延不衰,是河南省省现存民间音乐中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西坪民歌的类型有山歌、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儿歌等,其中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浓郁。
西坪民歌内容丰富、个性独特,具有独唱、二人唱、多人唱、齐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乐器伴奏有无均可,在中原地区不多见。
南阳童谣儿歌
26.新绣子,穿绸子,绸子稀,露着B,绸子烂,露着蛋!
27.黄北草往南倒,
开白花结樱桃,
结里樱桃木有籽,
他妈领个模糊女
模糊女会检柴。
检里柴,炸炸馍。
炸里炸馍木有脚。
他妈领个捣十窝。
捣他妈哪一被窝。
28.盘脚盘,盘三年,三年站,站蚰蜒,蚰蜒发发芝麻,芝麻地里摘大瓜,有钱的吃一个,没钱的爬过去。
韭菜黄,割一行,
一行一行又一行
……………
33.小丫头,背笆斗,
背到河南摘豌豆,
豌豆开花,
丫头回家;
家里放炮,
丫头上轿;
轿上冒烟,
丫头上天;
天上打雷,
打到毛贼;
毛贼告状,
告到和尚;
和尚念经,
念到老鹰;
老鹰打挂,
打到蛤蟆;
蛤蟆凫水,
凫到小鬼;
小鬼掏草,
一淘一个大元宝,
19.咱俩老对吧,上街买个马,马卖啦买个枪,我打兔子你受伤。
20.查查查十八,谁要不家,查着灭疙瘩。
21.月亮头,搬砖头,咂住队长的脚趾头,队长队长你别哭,俺上大队告支书,支书说:俺不管,看你鳖娃要脸不要脸!
22.1988年,娃们真可怜,上街跑着玩,捡了一块钱,交给少林寺,学了一套拳,陈真来报仇,一觉踢下楼。
40.买个鸡,叨豌豆;买个猴,栽跟头;一栽栽到门里头,看见嫂子的花枕头,嫂子拿个针,扎他(哩)格唠疹儿。
41.花椒树,耷拉枝,树下卧个粉白鸡。鸡繁蛋,繁个雁,雁送礼,送给你。
42.羊肉膻、牛肉顽、想吃猪肉木有钱。
43.风来啦. 雨来啦. 老鳖背个鼓来啦.
44.花喜鹊,依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河南民歌《摇篮曲》的艺术特色
河南民歌《摇篮曲》的艺术特色作者:张超超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30期【摘要】摇篮曲作为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各国各民族之间,但因文化、地域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摇篮曲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从歌词、音乐两方面来剖析河南民歌《摇篮曲》的特色,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摇篮曲;河南民歌;衬词;结构对位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040-02摇篮曲属于汉族民歌中的小调,因其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所以演唱以吟诵为主,千百年来,经过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与流传,经久不衰。
河南民歌《摇篮曲》产生于南阳市镇平县,又名《哄娃娃》、《月奶奶,黄巴巴》,本文以王昌芝演唱版为分析对象,来探微该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歌词艺术特色(一)歌词的叙事性。
河南民歌《摇篮曲》有别于其它摇篮曲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叙事性,音乐伊始,用了起兴的手法,“月奶奶,黄巴巴”介绍了母亲哄孩儿入睡的时间,“爹织布,娘纺花……”介绍了人物及其场景。
整个作品的第一部分生活气息浓郁,温馨、恬静、画面唯美动人。
作品的第二部分,歌词“买个蒸馍哄娃娃,爹咬一口,娘也咬一口……”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感增强,童趣十足,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些许灵动。
作品第三部分,歌词“月奶奶,黄巴巴,小娃娃,睡着啦”,将场景再次切换到月亮主题,作品最后“睡着啦,小娃娃”的三次渐弱重复,标志故事的结束。
这种生活化的叙事方式,有别于其他摇篮曲“分节歌”式的表达,使整个作品语意连贯,感情真挚。
(二)衬词、衬句的运用。
在河南民歌中,除了正词之外,常常会加入一些衬词、衬句来润饰歌词,丰富歌词的表现力。
《摇篮曲》歌词“哗啦啦啦啦那个”“哗啦啦哟吱哇哇”,使用了大量的象声拟声类衬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家庭纺织忙碌的场景。
除了衬词外,衬句的使用也是该作品的一大特色,歌词“噢噢噢哎……”将母亲哄孩儿入睡的念词直接移植,先后使用两次,口语化的衬句更加贴近生活,使作品更富艺术通感。
7南阳十种曲
南阳十种曲伏牛山南麓,汉水之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
透过历史的烟尘,纵观古今,在豫西南南阳盆地这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里,不断涌现出多元的人类文化缤纷的因子,和谐地融为一个淳朴而大气的整体的奇观。
这种奇观被今天文化界称为南阳文化现象。
这里,出现过建立“浑天说”、创制浑天仪和地动仪、在全世界第一次正确解释月食成因,认识到宇宙无限的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出现过发誓“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终于著作了中国医学两大经典《伤寒论》和《全匮要略》的张件录:出现过辅助勾贱“卧薪尝胆”、复越灭吴,继则纵横商场、出奇制胜被称为“陶朱事业”的范蠡:出现过躬耕茅|声,羽扇纶巾,被皇叔三顾始功盖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他们被称为南阳“四圣”。
这里,有不可计数的南阳汉画像石,庄严肃穆,博大沉雄。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历史遗存,深奥神奇。
花开千朵,单表一枝。
南阳被称为“曲艺之乡”,有“书山曲海”之誉。
就曲种而言,南阳流行的曲艺形式有20多种,争妍竞秀,曲苑繁荣。
而其中属于南阳地方独有特色、自成风格、历史悠久且影响较大者就有10多种,显示了“曲艺之乡”的丰富、神秘、迥异的色彩。
在一个小地方,曲艺之如此多姿如此丰富如此古老如此发展,确实是值得思考值得研究值得探讨的。
据此,撰成此文,题日“南阳十种曲”。
一、大调曲子大调曲子又名鼓子曲,是南阳曲艺之首。
关于大调曲子的历史,最早可溯源至元曲中的北曲。
在中冒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元曲并驾齐驱,各领风骚数百年。
元曲中北曲的盛行,开仓I了配乐清唱的新诗体元散曲。
据近人隋树森编的《全元散曲》,收入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
小令者,单支的短小之曲也,亦即要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单调曲子,即使长达百字也算是小令。
如果一支小令不能尽抒其意,还可重复数遍。
从《全元散曲》看,有用[越调天净沙]重复四遍咏春、夏、秋、冬四季的,有用[越调小桃红]重复八遍咏临川八景的,有用[中吕普天乐]重复十六遍咏张生、莺莺事的,这种元人小令形式,在大调曲子中并不罕见。
河南最好听的十首歌
河南最好听的十首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拥有着独特的美风情和精彩的音乐文化。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不乏让人回味无穷的经典之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河南最好听的十首歌曲,感受这些歌曲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
1. 《河南妹儿》这首歌曲是河南著名歌手马頔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中融入了浓郁的河南风情,歌词简单而质朴,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时,仿佛就能感受到那种幸福和满足的情绪。
2. 《洛阳小调》这首歌曲由著名歌手刘欢演唱,曾被誉为洛阳城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歌曲中融入了洛阳的旖旎风光和深沉的历史底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洛阳城的神秘与魅力。
3. 《信阳红》这首歌曲是一首经典的河南民间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真挚感人。
歌曲中表达了对信阳这座美丽城市的热爱和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4. 《伊斯兰教乐队》这首歌曲是著名音乐人赵雷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中融入了河南特有的伊斯兰文化元素,旋律独特震撼,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神圣的世界。
这首歌曲在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5.《三百六十五个日子》6. 《郑州我的家》7.《一封家书》8.《金丝草》10.《平原上的火光》这首歌曲由著名音乐人朱哲琴演唱,歌曲中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的向往。
歌曲中旋律激昂动人,歌词朴实深刻,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贵和珍贵。
第二篇示例: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和歌手,他们创作的歌曲风格多样,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河南最好听的十首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第一首歌是《九峰山上》。
这首歌由河南籍著名歌手姚莉演唱,歌曲曲调悠扬动听,歌词唱出了对乡愁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深深打动了许多人的心。
姚莉婉转动人的嗓音让这首歌更加动人,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河南民歌卖扁食鉴赏
河南民歌卖扁食鉴赏
河南民歌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歌曲的形式,传承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其中《卖扁食》是一首经典之作。
《卖扁食》是河南省南阳市民歌,讲述的是一位小贩卖扁食的故事。
歌词中描述了小贩用特制的大铜锅做出美味的扁食,发出滋滋声的样子,让路人听了直流口水。
歌词也表达出小贩艰难的生活状态,借助美味的扁食谋生,希望能够换取一份温饱和安稳的生活。
《卖扁食》旋律简单朴实,歌词贴近生活,很容易引起听众共鸣。
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小贩生活的真实状态,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总之,《卖扁食》作为河南民歌中的佳作,不仅传承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也反映了民间生活的真实情况,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和传承。
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的文化属性及成因研究
2012年第07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7,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3期)Total No .283收稿日期:2012—04—08作者简介:马玉香(1979—),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
项目简介:河南省科技厅项目,项目编号:122400450265。
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的文化属性及成因研究马玉香(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本文以西坪民歌、桐柏山歌、淅川锣鼓等几类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阳民歌,作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南阳“非遗”民歌的文化属性以及形成发展的原因,具体阐述了南阳非遗民歌的历史性、地域性、交融性的文化属性。
关键词:南阳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属性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7—0111—02南阳物阜民丰,其民歌更是丰富多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多项南阳民歌也被列为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西坪民歌、桐柏山歌、淅川锣鼓、丹江号子。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南阳民歌的深入研究更加迫切和亟待深入。
一、历史性———南阳民歌负载着丰厚的古代文化的积淀,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南阳历史文化悠久,南阳民歌负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南召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又有淅川下王岗遗址、宛城区黄山遗址、镇平赵湾遗址等。
夏、商、周时期,南阳成为三代王朝经营、防御南方诸国北进中原的重要战略要地,春秋时期又成为楚国重要的活动区域,随着楚国北进的疆域拓展,楚文化也在不断地同中原文化交融。
1974年以来,考古工作者相继在南阳地区发现有楚国王室、贵族墓葬,其出土的精美器物,反映了当时南阳楚文化的繁荣。
南阳童谣
南阳童谣童年,无论贫富,更多的是玩耍的乐趣。
玩弹弓,扔手帕,跳橡皮筋,踢羽毛球,滚铁环,拍橡皮球,玩玻璃珠,玩捉迷藏,玩过家家,跑来跑去,笑着喊着!也许,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几乎每个人从小听着和唱着儿歌长大!1。
风来了,雨来了。
老鳖扛着鼓拉着2。
这只旧手表去河边洗澡,用白色洗,用黑色洗,用黑色哭。
+3。
坐在轿子里骑马,头晕目眩地跑,总比坐在家里好。
4。
潘“潘”潘“潘”孙的红糯米,铁花,作酒,十年八斗,金布鸽,银布鸽,剁小脚,剁大脚。
5。
《红公鸡》记录了Iba6年坠落地面。
伊娃,快快长大,长大后成为一名司务长,吃白面包,穿斗篷,腰里戴着小手枪。
7。
元旦主持人想杀鸡,他说:“小白鸡,皮薄,不如杀我一只鹅。
这只鹅说要伸长它的脖子两英尺长,杀了我比杀一只羊好。
”抬起你的金腿,向前走去杀了我。
杀狗比杀狗好。
最好每天晚上看着房子杀了我。
最好杀一匹马和一匹马。
最好杀了骑在马上的人。
杀了我比杀一头驴和一头驴好。
杀了我比杀一头猪和一头猪好。
最好每天吃三升糠,磨一磨钢刀。
去死吧8。
一只小牛头犬,在路上跑着,大,中,窄,叫叔叔,叔叔把他的编织袋放在一边。
打电话给奶奶,奶奶放回家选韭菜叫阿姨,阿姨把滚面汤放回家打电话给阿姨,阿姨把家里粉刷一新大呼,大搁家种棉花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把房子放在一边喂鸭子打电话给孩子,孩子把房子放在一边,拉出大蒜桌。
打电话给小妮,小妮把她放在家里杀鸡。
不是一只鸡被杀,而是小妮一脸的屎。
9。
我们总是逛街买马,你骑,我骑,马卖了,买只鸡,在你家下蛋,在我家拉屎,我去你家吃蛋,你来我家吃鸡屎10。
肚子疼,王莹,王莹有个好绅士,扭来扭去,看你龟宝宝疼不疼11。
逃学、吃肥肉和上学不一样。
老师用三只脚打你,你盯着老师,老师告诉你去打仗,你甚至不能摆脱一头老母猪。
12。
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上菜13。
南阳市风俗文化
院系:公共卫生学院专业:预防医学07级学号:*********** 姓名:***河南省南阳市节日风俗及庙会、婚嫁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南阳人民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民间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习俗。
南阳在历次历史变迁中,在人口、民族、宗教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既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延续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突变性和波动性,从而使南阳风土人情领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一、节日习俗(一)新年新年指农历岁首,俗称“大年”。
初一这天,自午夜起燃放爆竹,一直持续到天亮。
早晨吃饺子,男女老幼换上新衣之后亲朋邻里们相互拜年称贺。
初二到初五为走亲串友的日子。
初五是大年的最后一天,俗称“破五”。
初六为农家开耕、商户开市的日子,即俗称“大开市”,当日上午燃放鞭炮,预示新一年工作的开始。
(二)元宵节元宵节即农历的正月十五,俗称“灯节”。
目前各县市已演变为传统的“灯展节”,从原来的十五、十六两天,延续到正月十八。
由于是春节的延续,十五被称为“小三十”,十六被称为“小初一”。
元宵节期间各家门前张灯结彩,大街上更是彩灯高照,烟花爆竹大肆燃放,通宵是火树银花的景象。
这其间已成为包括传统的旱船、龙灯、舞狮、大戏及高跷等组成的“踩街”活动和企事业单位扎彩车、搭彩棚进行形象或产品宣传的文艺大汇演。
有的地方还遗留有请“新客”(即请上年结婚的女婿到女儿娘家过节)的习俗。
元宵节家家吃汤圆,人们还以此相赠。
(三)二月二二月二即农历的二月初二,叫“龙抬头节”,又名“青龙节”,是正式春耕春播的开始,南阳有民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也说明了降雨预示大丰收。
(四)三月三三月三即农历的三月初三,俗称“踏青”。
起初是初一至初三的庙会,现已演变成内容丰富多彩的城乡物资交流及文艺大汇演。
各种民间艺术和土特产品等异彩纷呈,展现出全新的景象。
目前以独山等地的庙会尤为盛大。
(五)清明节清明节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迷信称为“鬼节”或“收鬼日”。
致敬经典,民歌传唱——以河南民歌《编花篮》的改编为例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致敬经典,民歌传唱——以河南民歌《编花篮》的改编为例吕晶晶(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大国,现如今依然闪耀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南地处中原,位于雄鸡的心脏部位,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
在这里,民歌嘹亮,自古传承。
这里的人民踏实勤恳,创造了一首又一首极具中原特色的民歌,《编花篮》便是其中的代表。
它的成功改编与传唱,体现了我们对于民歌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关键词】民歌;《编花篮》;传承【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那么,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互相交与融合。
我国经济近几年高速发展,“中国模式”这四个字眼映入眼帘,“中国模式”代表了中国的崛起,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象征。
与此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民族精神、民族智慧的结晶。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民歌、器乐等等。
本文就是以极其具有中原特色的河南地方民歌《编花篮》为例,从它被成功改编并传唱的角度进行分析,来阐述地方民歌的收集、改编、传唱对于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性。
一、民歌的含义极其发展民歌就是流传于人民百姓中间的,口口相传的,极具地方、民族色彩的歌曲。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少数民族众多,有陕北民歌、云南民歌、广东民歌、河南民歌……按照体裁,可以将其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小调三类。
诗歌手抄报资料:南阳民歌
诗歌⼿抄报资料:南阳民歌 南阳民歌 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乐⽂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故有“⾳乐之乡”之称。
南阳民歌多是反映劳动、⽣活、爱情和劳动者对旧社会的反抗等内容的,有着浓厚纯朴的⽣活⽓息;曲调优美动听,唱腔圆滑流畅、灵活多样,且易记易学易传,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受地理地貌直接的强烈影响,各类民歌体裁⾸先得以发展的是⼭歌、⽥歌、劳动号⼦、其次是灯歌、⼩调等。
⼀、号⼦。
南阳境内⾃西向东有丹江、⽩河、唐河、淮河四条⽔系,成为沟通南北⽔陆联运的天然桥梁。
船⼯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创造出各⾃成套的⾏船号⼦,如丹江号⼦、⽩河号⼦、唐河号⼦等。
丹江号⼦很多,著名的有《上⽔拖船号⼦》、《下⽔摇橹号⼦》、《湾船拖锚号⼦》、《起锚号⼦》、《扛船号⼦》、《撑篙号⼦》、《过街号⼦》等。
唐河号⼦有《撑篙号⼦》、《摇橹号⼦》、《抖逢号⼦》、《拉纤号⼦》等。
这些号⼦或表达河⾯风平浪静时船⼯们的愉悦⼼情,或表现江⾯起风暴或驶⼊险滩时,船⼯们同⼼协⼒与风浪展开搏⽃的激昂情景。
⽆论上⽔、下⽔,船抛锚、起锚、撑篙,到处都有船夫们的歌声,处处都展现着他们的坚毅、勇敢、勤劳的品格。
⼆、⼭歌、⽥歌。
南阳的⼭歌多分布在桐柏、西峡、淅川等⼭区。
歌词多是五句,每句七字,同是五声徵调式。
但桐柏⼭歌与西峡、淅川⼭歌风格迥然不同:前者⾼亢、挺拔,节奏⾃由;后者优美婉转,节奏舒展⽽规整。
如:桐柏⼭歌《⽯榴开花叶⼉稀》、《⼩⼩鲤鱼红⼝鳃》、《⼀轮红⽇照⼭河》、《唱个刘备卖草鞋》等,都是⾳调⾼亢、节奏⾃由。
桐柏⼭歌的加衬词起腔和运⽤喉头颤⾳的乐句落⾳,独具特⾊,耐⼈寻味。
⽽西峡、淅川⼭歌的“加垛”即群众所说的“⼭歌带滚”更是别具⼀格。
除五句⼭歌外,还有四句歌词的盘歌和对歌,是牧童在⼭坡上演唱的⼀种民歌体裁,如桐柏的《对歌》和西峡的《放⽜娃⼭歌》。
⽥歌是农民在从事车⽔、锄地等农事活动中演唱的民歌体裁,如桐柏的《⼝罗嗬调》、《车⽔歌》,淅川的《打喽吼》等,⼀⼈领唱,众⼈接腔衬字,领唱部分抒情、优美,接唱部分热烈红⽕,上下句式的乐段结构⾃由反复,颇有号⼦的特点。
南阳民间儿歌
河南儿歌(南阳邓县卷上)(2009-05-18 22:43:22)转载▼标签:杂谈民间歌谣大全1、月奶奶,黄巴巴,爹织布妈纺花!2、小板凳,打喂喂,家里有个小乖乖。
3、野鸡翎,耍大刀,你们人马尽我挑!4、指甲花儿,圆又圆,娃儿们不跟女儿们玩。
5、(1)筛筛转转,到你外婆家吃啥饭,打鸡蛋,下挂面,不吃不吃几大碗!(2)筛筛箩箩,到你外婆家吃啥饭,烙油馍,打鸡蛋,不吃不吃两大碗!6、月亮头,翻牲口,一下翻到老河口,买个鸡,牵豌豆,买个猴,翻跟头,翻到嫂子那房里头,看见嫂子的花枕头。
……7、三儿三儿,该墙撂瓦串儿,打住三儿里头,三儿变个马里猴,马里猴蹦蹦,变个和尚,和尚念经,念给唐僧,唐僧也不求中。
8、野鸡羚,插把刀,你们人马叫我挑,挑谁个,冲。
9、吃罢饭,没事干,拿个筐,去要饭,要了一根线,拴住把儿,把儿打蛋,一下打到内乡县。
10、(1)刮风喽,下雨喽,老鸹背着鼓来喽。
(2)还有小时候,下雨的时候说的,当时看着大风吹起,雨腥四起。
跑着喊: 风来了,雨来了,老鸹背个鼓来了.....11、(1)这儿苦,这儿甜,这儿的小虫掏不完!(2)这儿苦,这儿甜, 这儿杀猪,这儿过年,这儿的小虫掏不完。
12、你姓啥,我姓张,张啥,张飞,飞啥,飞机,机啥,机器,骑马,马啥,马克思,斯啥,斯大林,林啥,林彪,彪啥,彪你一嘴糖鸡屎,够你姜黑儿bia me吃。
13、(1)黄鸹楼,楼楼黄,这枝儿蹦到那枝儿上,不想爹不想娘,光想花女儿坐花床。
(割麦的时候说的)14、一五一十上南桥,河里种着谷谷苗, 大禾青二禾饱, 问问清官饶不饶?15、拐子腿拐麻杆, 拐到河里繁鸭蛋........, 是骂人的, 最好别学, 我小时就专门骂人, 现在很后悔, 觉得父母当年怎么没制止我呢, 那个被我骂的拐拐的妇人现在在哪里呢?16、1985年,进城拾了五分钱,学会了迷踪拳,打死了霍元甲,气死了赵倩男,陈真来报仇,一脚踢到水上楼。
17、小包车,圆又圆,里头坐个刘胡兰,刘胡兰,十六岁,参加革命游击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通过考古,在南阳淅川一带发现有许多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其文化明显的包含着“仰韶龙山”、“屈家岭”文化层次的特征,再从湖北随县和淅川下寺一带出土的编钟、铜鼎、戈、矛等大量文物看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个毗邻地区就有着共同的冶炼技术。
文学上的“楚辞”,音乐上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我国南部文化的光辉代表,楚歌就是这一带最流传的歌曲,所以有“楚人善让”的习俗。
及南北朝时,在长江中上游的荆、郢、樊、邓(信南阳邓州一带)等地又是当时最浒的、最有名气“西曲”传播地带。
“西曲”的出现与淬,对南阳乃至中原民歌也有亲密的血缘关系。
我国近现代汉族民歌的格局约在明、清之际即已形成。
南阳地区民歌本身也是数千年来逐渐积累、流变、发展的结果。
其色彩区划体裁分布、风格特征,应是维系于南北间的过渡性特征。
它深受楚声、楚俗古老的地域传统影响,又与相邻地区长期交流融合,使桐柏与大别山之间的民歌、淅川、西峡与陕南民歌之间、豫西与豫西南民歌之间有着一定的近亲关系,这也说明了南阳地区的风格特征并非单一。
而呈多样性特点。
特别东汉时期,这里又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大量出土的南阳汉画象石中,繁多的、神采奕奕的音乐、百戏、舞乐图,又充分的反映出南阳音乐文化,特别是舞乐、百戏的绚丽多姿。
千百年来,南阳民歌伴随着民间歌舞,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演变发展着。
民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伴侣,婀娜多姿,繁荣昌盛。
每逢佳日,于是“齐僮唱分列赵女;坐面歌兮起郑舞”、“春日司牧,迎春于东郊,社民管弦前导,官民皆簪彩花,儿女鲜衣,竞观土牛,老农察形色以占牧,元宵沿户张灯为乐”。
不亏“歌舞之乡”之美称。
以上均为南阳民歌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远的基础。
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本区的农业种植,同样兼有南北特点,多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东南部桐柏多为稻区。
本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人们的心理、性格、气质以及艺术品种等,因受地理地貌直接的强烈影响,各类民歌体裁首先得以发展的是山歌、田歌、劳动号子、其次是灯歌、小调等。
一、号子
南阳境内自西向东有丹江、白河、唐河、淮河四条水系,成为沟通南北水陆联运的天然桥梁。
船工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创造出各自成套的行船号子,如丹江号子、白河号子、唐河号子等。
丹江号子很多,著名的有《上水拖船号子》、《下水摇橹号子》、《湾船拖锚号子》、《起锚号子》、《扛船号子》、《撑篙号子》、《过街号子》等。
唐河号子有《撑篙号子》、《摇橹号子》、《抖逢号子》、《拉纤号子》等。
这些号子或表达河面风平浪静时船工们的愉悦心情,或表现江面起风暴或驶入险滩时,船工们同心协力与风浪展开搏斗的激昂情景。
无论上水、下水,船抛锚、起锚、撑篙,到处都有船夫们的歌声,处处都展现着他们的坚毅、勇敢、勤劳的品格。
二、山歌、xx
南阳的山歌多分布在桐柏、西峡、淅川等山区。
歌词多是五句,每句七字,同是五声徵调式。
但桐柏山歌与西峡、淅川山歌风格迥然不同:
前者高亢、挺拔,节奏自由;后者优美婉转,节奏舒展而规整。
如:
桐柏山歌《石榴开花叶儿稀》、《小小鲤鱼红口鳃》、《一轮红日照山河》、《唱个刘备卖草鞋》等,都是音调高亢、节奏自由。
桐柏山歌的加衬词起腔和运用喉头颤音的乐句落音,独具特色,耐人寻味。
而西峡、淅川山歌的“加垛”即群众所说的“山歌带滚”更是别具一格。
除五句山歌外,还有四句歌词的盘歌和对歌,是牧童在山坡上演唱的一种民歌体裁,如桐柏的《对歌》和西峡的《放牛娃山歌》。
田歌是农民在从事车水、锄地等农事活动中演唱的民歌体裁,如桐柏的《口罗嗬调》、《车水歌》,淅川的《打喽吼》等,一人领唱,众人接腔衬字,领唱部分抒情、优美,接唱部分热烈红火,上下句式的乐段结构自由反复,颇有号子的特点。
三、灯歌
南阳古代已有玩花灯的传统习惯,灯歌流传广泛,遍及十三个县市,尤以南阳县(市)、镇平、淅川为甚。
这部分民歌实际是歌、舞、乐三者溶为一体的民间歌舞形式。
主要有《九莲灯》、《云彩舞》、《旱船》、《高跷》、《小车》、《竹马》等,演唱歌曲称《旱船调》或叫《竹马调》等。
也是他们的基本曲调。
此外还吸收众多的民间小调作为灯歌,如:
《十想》、《十足》、《双叠翠》、《开门调》、《赶会》、《卖扁食》等。
常当作旱船,竹马的曲牌使用。
在灯歌流传的城镇,许多人都善于自编自唱,即兴高歌,歌词语会通俗朴实,风趣幽默。
南阳的灯歌,以五声宫、徵调式为多,节奏也大体相仿,但由于旋律的变化,同一曲调色彩迥异,淅川的《大小姐回娘家》和镇平的《推小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小调
小调是在南阳地区数量最多的一个曲种,不仅形式多样,而且题材广泛。
有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如《难民哭五更》、《穷人泪》;有表现农民与地主斗争的,如《跟着领袖打天下》;有反映旧社会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如《十想》、《十恨》、《闹五更》、《要嫁妆》;有反映爱情生活的,如《送表哥》、《送郎》;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情趣的,如《懒婆娘骂鸡》、《王婆说媒》、《王大娘钉缸》、《打八条》等;有反映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如《推翻满清》、《十月抗战》、《东洋兵到我村》等。
歌词多用“四季”、“五更”、“十二个月”等数量词作为线索而连结,把不同的事件、典故或历史人物安排在一首民歌里,使整首歌曲浑然一体。
随着历史的发展,南阳民歌有的消亡,有的发展变化。
在时间和历史的磨炼与考验中,南阳民歌以其独特的风韵,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