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案(呼吸运动的调节)

合集下载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教案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教案
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活动,其深度和频率能随机体活动水平而改变.正常情况下的节律性活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节律的机制之一。随生理状态的不同,其呼吸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是由于各种剌激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或间接地通过各种化学感受器而引起.最终由呼吸中枢通过支配呼吸肌的传出神经,引起呼吸肌产生不同水平的收缩,使呼吸运动随之而改变,以维持血液中正常的O2和CO2的含量。
实验对象 家兔,雌雄不拘。
实验器材和药品 见《机能实验学》114页。
实验步骤
1、动物麻醉与固定:以3%戍巴比妥钠(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m1)为麻醉剂.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待兔麻醉后,腹部朝上固定于手术台上。
2、手术 沿兔颈部正中切4-5cm长的切口,用止血钳向下钝性分离,暴露气管,把甲状软骨以下的气管与周围组织分离。在气管上做一倒“T“形切口,然后插入"Y"形气管套管,并用棉线将气管套管结扎固定。分离出两侧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一细丝备用.手术完毕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盖于伤口。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生理学实 验
授课题目
哺乳类手术器械使用+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师姓名
罗丹
职称
副教授所属院Fra bibliotek系基础医学院
教研室
生理学教研室
教学层次
本科生
学时
5
授课对象
2012级临7、麻1、预1
授课时间
2013年 3月25日 至2013年4 月21日
主要内容:
哺乳类手术器械使用、麻醉方法,气管插管技术。呼吸节律产生机制,呼吸运动的调节因素、作用途径和原理。
课堂设问:
1.本实验中气管插管有何意义??

呼吸 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课件

呼吸 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课件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机械感受性反射
(一)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
定义: 指肺扩张或肺缩小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 或兴奋的反射。
包括肺扩张、肺萎陷反射。
1.肺扩张反射
肺扩张→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奋↑ →迷走神经传入冲动↑ →呼吸中枢(兴奋吸气切断 机制) →传出神经→吸气停止转为呼气。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级中枢相互 配合共同调节下进行的,当受到各种 因素影响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频 率和深度的变化,改变肺的通气量以 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呼 吸节律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 群。
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 延髓和脊髓等部位。
PCO2调节呼吸的两条途径:
PCO2调节呼吸的两条途径:
(>1.33KPa)
(次要途径)
(>0.4KPa)
(主要途径)
(2)[H+] 对呼吸的调节:
不易
(主要途径)
(次要途径)
(3)低O2对呼吸的调节:
缺O2 →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

直 作用
轻度缺O2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 传入冲动增加,促使呼吸中枢兴奋而加 强呼吸。
意义:阻止吸气过长,加速吸气和呼气交替 2.肺萎缩反射 肺缩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 奋↓→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呼吸中枢(兴奋吸 气)→传出神经→由呼气转入吸气
(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1.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血液中)
PO2↓、Pco2↑、[H+]↑ 高度敏感 (对O2含量↓不敏感)。
章节知识点总结

实验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

幅度
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时,注射速度不能过快。 气管插管: 先把气管清理干净再插管。 窒息、增大无效腔时 出现明显变化后,
应立即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恢复正常通气。 经耳緣静脉注射乳酸时,避免乳酸外漏出血
管,引起动物躁动。
思考题
1. 试述增加吸入气体中CO2浓度、缺O2、增大无 效腔时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及其机制。
麻醉—耳缘静脉注射 气管插管 颈部血管神经游离
实验目的
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分析其作用途径 缺氧 CO2、 H+ 增加无效腔 迷走神经
手术操作步骤
称重、麻醉 固定,剪毛 气管分离、插管 分离两侧迷走神经 膈肌分离 呼吸运动曲线记录
1.称重、麻 醉
麻 醉 剂--20%乌拉坦, 麻醉剂量--5 ml/kg体重持针要平。
2. 试述耳缘静脉注射乳酸时家兔呼吸运动的变 化及其机制。
3. 试述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和切断双侧迷走神经 以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及其机制。
1.化学感受性反射
外周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 PCO2 ↑,PO2↓,[ H+] ↑
中枢感受器---延 髓 适宜刺激 脑脊液中[ H+]变化
2. 机械感受性反射
吸气→气管、支气管平滑肌肺牵张感受 器兴奋→迷走神经→延髓→延髓吸气切断机 制兴奋→吸气中止→呼气
实验目的
掌握哺乳类动物操作技能:
实验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
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 扩大与缩小(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吸 气 肌 膈 肌---- 上下径↑
肋间外肌---- 前后、左右径↑ 呼气肌 肋间内肌、腹肌
辅助吸气肌 斜角肌、胸锁乳突肌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教案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教案
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
1、吸入CO2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2.静脉注入3%的乳酸溶液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3.剪断两侧颈部迷走神经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教材及参考书:南昌大学医学院编:机能实验学,2005。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吕国蔚主编:实验神经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第1页总4页(首页)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
教学内容与方法
时间分配
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见《机能实验学》114页。
观看本次实验内容模拟实验,示范操作过程。介绍和强调注意事项,特别是麻醉和静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介绍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使用。
实验目的 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结合理论,分析其作运用途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目的与要求:
熟悉哺乳类动物手术方法和气管插管技术。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结合理论,分析其作用途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哺乳类动物手术方法和气管插管技术。吸运动影响的作用途径分析。
媒体与教具:
生理科学模拟实验系统、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沈岳良主编: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教研室(科室)主任
意见
教研室(科室)主任签章:年月日
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此项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第4页总4页(尾页)
呼吸节律respiratory rhythm 缺氧 hypoxia(anoxia)
吸气切断机制 inspiratory off-switch mechanism
肺牵张反射 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or hering-Breuer reflex

生理学: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Movement
基础知识
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在 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 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 重要的有肺牵张反射以及化学感受器的反射 性调节。
肺牵张反射
肺牵张反射是由位于小气道平滑肌上 的牵张感受器引起的
3.6 Separate the vague nerves bilaterally beside the trachea by using a nipper and put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hread under the nerve
vagus nerves
3.7 Trachea cannulation
1.
1. At the place of about 2 cm down to thyroid cartilage, put a thread under the trachea
3. Operation
3.1 Get rid of the fur on the neck, the range is from submaxilla to collarbone
3.2 Cut the skin along the medial line of the neck with two forceps and one scissors
手术过程中应采用钝性分离逐层深入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并及时止血实验中观察每一个项目必须待呼吸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请描述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增加吸入气co浓度吸入n增加无效腔静脉注射3乳酸2ml切断两侧迷走神经1吸入co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一定水平的pco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

呼吸系统—呼吸运动的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呼吸系统—呼吸运动的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慢性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若 吸入高O2导致呼吸停止(缓慢低浓度持续给氧)
(三)其他反射
1.咳嗽反射 2.喷嚏反射
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深度。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
1.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小体和主动脉小体 适宜刺激 PO2、PCO2、[H+] 三者有相互协同的现象。
PO2↓ PCO2↑ [H+]↑
外周化学 呼吸 感受器 中枢
呼吸 加深 加快
(2)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侧面,椎体表层.
一.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动物实验:
切断部位 呼吸运动形式
1.延髓与脊髓之间 呼吸停止
2.脑桥与延髓之间 不规则呼吸
3.脑桥与中脑之间 基本正常
3
结论:
延髓——基本呼吸中枢
2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高位中枢——呼吸综合调节
1

一.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 CNS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 呼吸中枢的分布及功能 包括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层。 延髓: 呼吸基本中枢(延髓网状结构)
延髓内有些呼吸N元具有吸气活动发生器样的功能,它们可 产生自发性兴奋,并且引起: ①向下兴奋延髓吸气元→脊髓吸气肌运动N元→吸气; ②向上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抑制延髓吸气元; ③兴奋吸气切断机制N元。
吸气切断机制学说
脑桥呼吸调节中枢
+
延髓中枢
+
-
延髓中枢
吸气活动发生器
+
脊髓 吸气肌运动神经元
+
+ 吸气活动切断机制神经元
(2)[H+]: [H+]↑→呼吸加强 [H+]↓→呼吸抑制 [H+]↑↑→呼吸抑制

生理学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

注意事项
1.气管插管时注意止血,并清理气管内的血液和分泌物。 2.静脉注射乳酸时,注意不要将乳酸漏于血管外刺激动物引 起躁动。
实验结果及分析
解释上述实验项目的结果及分析其产生的机制。
意义:加速吸气向呼气的转换,使呼吸频率增加。 (切断动物双侧迷走神经后因肺牵张反射消失,故呼吸减 慢,吸气延长,称长吸式呼吸)
化学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调节呼吸为主) 主动脉体(调节心血管为主)
感受动脉血中PCO2↑、PO2↓、H+浓度↑的变化
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 感受脑脊液中H+浓度↑的变化
实验题目
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目的
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肺牵张反射;呼吸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熟悉:迷走神经的分离技术,增大无效腔技术 掌握:动物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神经-体液因素变化对呼吸的影响
实验原理
正常的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在呼吸中枢的控制下进行的。呼吸运动 的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
定义:黑伯反射 特点:感受器位于细支气管平滑肌内;传入神经为迷走神 肺牵张反射 经;中枢在延髓;有种属差异性(家兔明显,吸的调节
实验步骤:
1.家兔麻醉、固定、气管插管 2.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游离剑突,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3.仪器调试
选择“实验”、“机能学实验”菜单,选择“呼吸运动的 调节”实验模块。 4.观察项目 (1)观察正常呼吸曲线 (2)增大无效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3)注射3%乳酸0.3ml,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4)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再剪断另一 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呼吸系统—呼吸运动的调节(生理学课件)

呼吸系统—呼吸运动的调节(生理学课件)
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临床应用
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肺气肿、肺心 病)不宜快速给氧,而应采取低浓度持续 给氧,以避免由于解除了低O2对呼吸的刺 激,而导致呼吸抑制
思考题
请分析吸入气中PCO2升高、PO2 降低、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对呼吸的 影响及作用机制。
呼吸中枢
什么是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在哪里?
呼吸中枢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 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
脊髓
颈椎
➢ 脊髓呼吸运动神经元位于第
3-5 颈段和脊髓胸段
胸椎
➢ 是联系高位呼吸中枢和呼吸
肌的中继站及整合某些呼吸
腰椎
反射的初级中枢
骶椎
延髓呼吸中枢
➢ 延髓呼吸神经元主要分布在 延髓背内侧和腹外侧
➢ 延髓是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 脑桥内呼吸神经元相对集中 于臂旁内测和及其外侧
➢ 作用:抑制吸气,使吸气向 呼气转化
高位中枢
➢ 大脑皮质控制脊髓和低位脑干呼吸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 一定限度内随意屏气或改变呼吸频 率及深度,靠大脑皮质的控制实现
临床应用
脊髓前外侧索下行的自主呼吸通路受损患者, 需要通过随意呼吸或人工呼吸机来维持肺通气
呼吸中枢
CO2对呼吸的影响
CO2是呼吸的生理刺激物,是调节呼吸 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作用途径: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 感受器
H+对呼吸的影响
H+
➢ H+浓度增高,呼吸加深加快,H+浓度降 低,呼吸受到抑制。
➢ 作用途径: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低O2对呼吸的影响
➢ PO2降低,呼吸加深加快 ➢ 作用途径: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对

生理学教案(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教案(呼吸运动的调节)

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生理学教材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著白波王福青课程类型:( 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专科√)任课教师:袁淑志学历本科学位医学士专业技术职称助教课程管理部门(系):基础医学部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教案讲授题目:Co2、O2、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所属章节:第五章第四节计划学时:20min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熟悉02 、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重点: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难点: Co2、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思考题:结合所学生理学知识,分析憋气后呼吸加深加快的机制。

参考资料:1、《人体生理学》第2版,彭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生理学》第6版,白波高明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教案(教学内容)当PCo2↑时位于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感受器会迅速感受到PCo2的变化,并把这个信息传到呼吸中枢,延髓呼吸中枢兴奋后使呼吸加深加快。

Co2会迅速透过血脑屏障与脑脊液中的H2o结合离解出H+,中枢化学感受器感受到脑脊液中的H+的刺激后兴奋,刺激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Co2对呼吸运动的兴奋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的,一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感受,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研究表明两条途径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占总效应的80%。

(三)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是根据缺氧程度而不同的,当机体轻中度缺氧时,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以纠正缺氧。

重度缺氧时,将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出现呼吸减弱,甚至停止。

(四)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H+浓度增高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小结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CO2对呼吸的两条途径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当PCo2↑时,延髓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

初中生物呼吸运动教案

初中生物呼吸运动教案

初中生物呼吸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呼吸运动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及与肺的关系。

3. 认识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4. 知道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
1. 呼吸运动的定义和意义。

2. 呼吸运动的过程及肺的结构。

3. 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4. 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呼吸运动的过程及与肺的关系。

难点:呼吸过程中气体的交换原理。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示意图展示。

2. 学生讨论、合作完成问题解答。

3. 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模拟呼吸运动的实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呼吸运动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呈现:讲解呼吸运动的过程及肺的结构。

3. 学生合作:分组讨论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和影响因素。

4.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模拟呼吸运动的实验。

5. 梳理总结:总结呼吸运动的重点内容并进行讨论。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2. 完成练习题,巩固呼吸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七、教学反馈
1. 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生物课程,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人体生理学教案 4教案实验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人体生理学教案  4教案实验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观看教学录相
七、观察项目
1、正常呼吸曲线
2、增加吸人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过程。
3、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ml注射器一支、50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肌张力换能器、BL-41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刺激电极、浓度为100mg/1ml戊巴比妥钠10ml(三只动物用)乙醚、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四、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戊巴比妥钠(30mg/kg)20%氨基甲酸乙酯(1g/kg),待动物
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人气管插管。分离出颈部两则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人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肌张力换能器.输人到BL一410系统,侧管暴露于大气。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使主管的输人信号适宜。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实验器材和实验对象
三、实验对象兔
四、实验器材和药品
七、注意事项
l、手术过程中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外静脉等),以防出血。

呼吸运动的调节说课稿

呼吸运动的调节说课稿

《呼吸运动的调节》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说课的内容:护理专业的《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第六章呼吸系统第六节《呼吸运动的调节》2、本节课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章是《正常人体学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整章内容中起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强化作用,帮助学生更系统更有条理地掌握整章重点,为将来学习《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材特点(1)呼吸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内容并不抽象,理解起来十分轻松。

(2)教材中先讲解什么是呼吸中枢,以及呼吸中枢的分布,后讲解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4、教材处理(1)利用多媒体增加相关图片,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2)板书时注重将本节重点内容用归纳法列出,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呼吸中枢的概念及分布。

(2)理解呼吸运动反射性调节的相关内容。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呼吸运动反射性调节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自身呼吸调控的理解,珍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呼吸中枢的概念及分布★呼吸运动反射性调节的概念及分类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氧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二、说教法【主要教法】:自学导思法、直观教学法【辅助教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总结归纳法三、说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

【学习基础】:已经学习过呼吸系统相关内容,对呼吸的过程已有一定的理解。

【学习习惯】:他们大多数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分散;但思维十分灵活,善于参与。

2、学法指导:★自学教材法★观察讨论法★分组竞赛法四、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1.师生问候2.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观察学生学习状态(二)复习导入(3分钟)此部分设计了一个问题:呼吸的过程?这一问题是第五节《呼吸过程》中的内容,包括了呼吸运动、气体交换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所以问题的设置即复习了前面所学内容,又为本课埋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生理学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理化因素对呼吸的影响。

【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应。

呼吸中枢通过支配呼吸肌的传出神经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引起呼吸肌收缩,从而产生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能够维持其节律性,并能适应机体代谢需要的变化,是由于体内存在着完善的调节机制。

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通过体内调节系统的作用而影响呼吸运动。

【实验对象】家兔【器材与药品】BL-42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台、气管套、注射器(20m1、5mI各一支)、50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个、支架、张力换能器、刺激器、保护电极、马利气鼓、CO2气体、CO2气囊、25%氨基甲酸乙酯、3%的乳酸溶液、钠石灰瓶、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方法与步骤】1.麻醉与固定:用25%的氨基甲酸乙酯4ml/kg体重、自耳缘静脉注入,动物麻醉后,取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

2.手术:颈部正中切口,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的一侧开口与玛利式气鼓的橡皮管连接,可见描笔随呼吸上下移动,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连接实验仪器装置:Y型气管插管的一端与张力换能器及生物信号处理采集系统连接,按实验项目逐步进入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项目,并按实际情况调节相应参数。

【实验项目】1.观察正常呼吸曲线,曲线向上为呼气,向下为吸气,同时观察呼吸频率与深度。

2.增加吸入气中CO2浓度:将装有CO2球胆的皮管口移近气管插管的侧管相距1厘米,打开球胆管的皮管夹子,使CO2随吸气进入气管。

观察高浓度的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夹闭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3.缺O2 :将气管插管的一侧管通过钠石灰瓶,与盛有一定空气的球胆相连。

之后夹闭气管插管的另一例,使兔呼吸球胆中的空气。

这时,动物呼出的CO2可被钠石灰吸收,随呼吸的进行,球囊中的O2明显减少,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4.增大无效腔:把50cm长的橡皮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一侧管上.另一侧管夹闭。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调整呼吸和放松训练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调整呼吸和放松训练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调整呼吸和放松训练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够通过呼吸的调节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 学会使用舒缓的方法放松身体,减轻肌肉疲劳,并为下一步的运动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的调整(1)了解正确的呼吸方式。

呼吸的基本方法为吸气和呼气,而深度、频率、节奏等方面则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正确的呼吸方法:先鼓起腹部,在吸气的同时向上扩展胸部,再吸入一点额外的空气,以舒展肺部和呼吸道。

(2)练习调整呼吸。

通过放慢呼吸节奏,让呼吸更加深入,让自己的身体感受到更多的氧气,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 舒缓的放松训练(1)身体的舒展。

进行手臂、肩膀、腰部等关节的拉伸,让身体感到放松。

进行重心转移、左右摆动身体等动作,增加一些活力及调整情绪。

(2)身体的躲避。

通过慢跑,增加氧气的流经,带动身体变得放松,减轻肌肉的紧张,同时也增加了人体的耐力。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

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热身活动,例如哑铃舞蹈、深蹲等,以增加身体的温度,让身体适应短时间的激烈运动。

2. 调整呼吸。

先让学生尝试正确的呼吸方式,并练习深入呼吸。

让学生按照不同节奏进行呼吸,并观察自己的呼吸状态。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正确的呼吸状态,增加身体感受,进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3. 舒缓的放松训练。

通过身体的舒展和躲避训练,加强身体敏捷、增加肌体强度,帮助学生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以正确的呼吸方式为基础,通过不同节奏的呼吸以及身体的舒展和躲避训练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调节身体的方法,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掌握做出正确的呼吸动作,增加身心感受。

五、教学总结本次课程是一次关于调整呼吸和放松训练的体育课程。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还学会了使用舒缓的方式放松身体并减轻肌肉的疲劳。

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外,更是对学生实施全面体育教育的巨大助力。

呼吸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呼吸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呼吸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目标:了解呼吸的原理和调节机制,掌握呼吸的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

一、呼吸原理简介(15分钟)
1. 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 呼吸的过程:吸气、肺部气体交换、呼气。

3. 呼吸器官: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部。

4.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二、呼吸的调节机制(20分钟)
1. 呼吸中枢的作用。

2. 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

3. 胸廓、膈肌和肺活动的调节。

4. 运动时呼吸的调节机制。

三、呼吸相关疾病及预防(15分钟)
1. 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治疗。

2. 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

3. 如何保护呼吸健康: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合理饮食、加强锻炼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
1. 进行呼吸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2. 观察自己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在运动前后对比。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良好的呼吸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呼吸的调节和练习。

作业:写一篇关于呼吸调节的作用和重要性的小议文,以及介绍一种呼吸练习方法。

延伸阅读:阅读有关呼吸系统的科普文章,了解呼吸相关的最新科研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生理学
教材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著白波王福青课程类型:( 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专科√)
任课教师:袁淑志学历本科
学位医学士专业技术职称助教课程管理部门(系):基础医学部
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讲授题目:Co2、O2、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所属章节:第五章第四节计划学时:20min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熟悉02 、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重点: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难点: Co2、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思考题:
结合所学生理学知识,分析憋气后呼吸加深加快的机制。

参考资料:1、《人体生理学》第2版,彭波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生理学》第6版,白波高明灿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