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合集下载

论波普尔对归纳法的否定

论波普尔对归纳法的否定

论波普尔对归纳法的否定波普尔思想专题研究论文论波普尔对归纳法的否定摘要如何理解和看待波普尔对归纳法的否定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归纳法的问题一直被称作“休谟问题”,从休谟时代至今都一直困扰着哲学家们,甚至被称为“哲学的不可外扬的家丑”,更使科学陷入无法用经验验证之基础的尴尬处境。

波普尔对归纳法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并批判了实证主义和休谟对归纳法的辩护。

谋求归纳问题的真正解决,必然既要吸收波普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也要摒弃其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波普尔;归纳;实证主义;休谟一、否定归纳法培根首先倡导:在对具体事物进行持续不断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陈述——归纳法。

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来自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发展是通过归纳法从经验中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及由之构成的理论的累积。

休谟提出质疑:由个别观察得出的具体陈述在逻辑上不可能概括出不受限制的普遍陈述——归纳问题。

这个问题由此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们。

波普尔对休谟关于归纳法的诘难十分赞赏,但他十分不满休谟“用重复论把归纳的逻辑学说排除掉以后,就和常识妥协,通过重复很温和地容许归纳以心理学理论的伪装而卷土重来”[1]65,甚至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否定归纳法的基础之上。

他认为:经验事实只是关于个别的知识,在逻辑上是单称陈述或具体陈述;但科学知识是普遍知识,在逻辑上是普遍陈述或全称陈述,普遍有效的普遍陈述不能从单称陈述中获得,因此无法在经验事实的事实上建立普遍真理。

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1、有限不能推论无限。

人们曾因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而归纳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普遍陈述,又因后来发现了黑天鹅而被否定。

“从逻辑的观点来看,显然不能证明从单称陈述(不管它们有多少)中推论出全称陈述是正确的,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总是可以成为错误的。

不管我们已经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2]1过去不能推论未来。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及其批判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及其批判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及其批判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科学哲学理论对20世纪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可证伪性”理论为核心,挑战了传统的归纳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的增长、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等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并对其进行批判分析。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可证伪性,而非可验证性。

这一观点颠覆了之前许多哲学家的看法,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者。

根据波普尔的看法,一个理论如果无法被经验事实所反驳,则它就不能被视为科学。

他通过提出“可证伪性”这一标准,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可证伪性可证伪性是波普尔科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每一个科学理论都必须能够被经验验证或否定。

如果一个理论在任何实验中都无法被证明为错误,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通过光速测量和天体引力透镜现象等来检验,而某些哲学或宗教理论则因缺乏可证伪性而无法被纳入科学范畴。

知识的增长波普尔还强调,科学知识并不是线性的累积,而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不断发展和更新。

这个过程包括提出假设、进行实验以及根据实验结果修改假设。

他用“知识树”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每当一项理论被否定,就如同从树上掉下一片叶子,而新的理论则如同新芽般从树根中滋生而出。

这种观点使波普尔对于科学发展的理解更加动态。

科学进步并不是简单地增加数据和事实,而是在不断地挑战现有理论,寻找更具解释力的新理论。

因此,他认为,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并不意味着失败,相反,它是知识发展的必要步骤。

科学与社会波普尔在其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进一步探讨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开放社会应当允许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共存,促进知识的自由传播。

他反对“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并不是注定会朝某一方向发展的,而是由无数个体选择和事件构成的。

这种思想在政治哲学和社会改革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击中的要害是什么

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击中的要害是什么

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击中的要害是什么?存留的问题是什么?波普尔则既反对古典归纳派对归纳法的推崇,又反对现代经验论对归纳法的辩护。

他认为从逻辑上看归纳推理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在: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通过归纳作出的结论总是可错的;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归纳原理无法得到证明;否则必定陷入循环论或先验论。

因为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以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

波普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见解,其理由是:(1)过去重复不能保证今后必然重复;(2)从数学观点看,无论过去的重复数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相比,其所得概率只能是零。

所以归纳法不时科学的方法,它既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识。

波普尔的上述论述如用以批判归纳主义是正确的,也击中了归纳主义的要害,即归纳主义不能保证逻辑的必然性,离开了演绎法,单纯的归纳法确实不能给人以普遍性知识,但他用以否定归纳法则是错误的,因为归纳法是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不能因为归纳法本身的局限性而彻底否认归纳发法,正确的途径应是考虑如何弥补归纳法的局限性。

波普尔关于"科学发展模式"的论述有何意义?波普尔人为科学的增长过程是:1) 科学开始于问题。

因为科学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或认识对象的普遍性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开始。

2) 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假设??科学理论。

比如牛顿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都是一种猜测或暂时性假设。

3) 各种猜测或理论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

4) 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否证,又出现新的问题。

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波普尔把科学发展的这种程序图式化为:P1→TT→EE?P2……。

这里"P1"表示问题,"TT"表示互相竞争的理论,"EE"表示批判和选择过程,"P2"表示新问题。

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取消评论论文

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取消评论论文

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取消评论论文1知识增长与反归纳主义>波普尔(K.R.Popper)认为,科学知识即理论内容的增长是科学进步的最为重要的标志。

如果接受这个论点,那就必须放弃以理论的高概率或高真实度作为科学进步的标准。

他给出两个公式:>Ct(a)≤Ct(ab)≥Ct(b)>P(a)≥P(ab)≤P(b)>前一公式表明,理论a和b之内容的合取大于(或等于)a和b 各自的内容;后一公式表明,理论a和b之合取的概率小于(或等于)a和b各自的概率。

波普尔由此得出结论:“如果知识增长意味着我们用内容不断增加的理论进行工作,也就一定意味着我们用概率不断减小(就概率演算而言)的理论进行工作。

因而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知识的进步或增长,高概率(就概率演算而言)就不可能也成为我们的目标;这两个目标是不相容的。

”[1]>既然理论的内容丰富程度与概率相反,那么追求理论内容的丰富性就不是追求理论的高概率,而是追求理论的低概率,不是追求理论的可证实性,而追求理论的可证伪性。

波普尔说:“高的可证伪度或可反驳度、可检验度也是科学的目标之一——事实上,跟大量信息内容恰恰是同一个目标。

”[2]据此,波普尔从追求科学知识增长的动机出发,高举起证伪主义的旗帜,来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分庭抗礼。

>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旗帜上还写着演绎主义和反归纳主义。

从逻辑上讲,证伪和证实是不对称的。

证伪具有演绎逻辑的必然性,其逻辑形式是:如果t那么e,并非e,所以,并非t。

但证实却不具有演绎逻辑的必然性,因为“如果t那么e,e是真的,所以,t是真的”不是有效的逻辑形式。

正因为此,人们不把证实的推理称作“演绎”,而称作“归纳”。

归纳推理不具有必然性,只具有或然性(概然性)。

>归纳推理的或然性并不是它的致命缺陷,它的致命缺陷在于,其逻辑合理性难以得到说明。

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最早由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然后他做出否定的回答,即归纳法没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心理习惯。

浅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_高扬

浅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_高扬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6卷 总第22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 dition)N o.4 2004(V ol.6 Sum N o.22)浅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高 扬 崔诚亮摘 要:波普尔是当前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其证伪主义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基础。

本文试图从它对归纳法批驳的角度来评价它,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客观地总结其长处,指出其不足,以便我们从中汲取营养,洋为中用,为我们的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用的经验。

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归纳法;经验证实中图分类号:B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4)04-0063-03 现代西方哲学派别林立,主义纷争,更迭频繁,但从内容上来分析,它们所涉及的主要是两大问题即人的存在问题与科学知识的性质问题。

这样就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流———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并驾齐驱的局面。

在科学哲学中,哲学家们虽然都把科学当作他们哲学研究的核心,但其分歧仍然很大,他们围绕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争论不休,甚至针锋相对。

波普尔在他1933年完成的《认识论的两大根本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其一是法则性的命题如何根据个别观察而被正当化的所谓归纳问题也叫休谟问题,其二是如何划定与伪科学界线的所谓界限设定的问题,也叫康德问题。

”[1]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现代科学哲学中的两大派别即以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和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

其实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就是经验证实和经验证伪之争。

波普尔认为这两个问题即划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说:“归纳问题实质上是从对划界问题的一种错误解决中产生的,它起因于这样的信念,使科学凌驾于伪科学之上的是发现真实的、可靠的和可证明的知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归纳法”[2]。

从证伪主义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从证伪主义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从证伪主义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作者:白静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8期[摘要]面对归纳的两难境地,波普尔以反逻辑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否定后件的证伪主义。

从证伪主义出发,他希望通过对归纳问题的消解来解决归纳问题。

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科学研究不可能排除使用归纳法;另外,证实与证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假说的基础说不清楚,而且人们在实践中最终还是需要经证实的假说。

这些都足以说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并没有真正解决归纳问题。

[关键词]证伪主义归纳问题假说[中图分类号]B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48-02一、归纳问题作为20世纪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了证伪主义并希望借此解决归纳问题。

波普尔认为,“归纳推理是否得到证明,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得到证明的问题,被称作归纳问题。

”[1]休谟第一个对归纳提出了质疑,认为归纳法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逻辑问题,另一个是心理学问题。

逻辑问题是:从我们经验过的事例推出我们没有经验过的其他事例,这种推论能被证明吗?休谟对此的回答是“不可能有理证性的论证来证明,我们所没有经验过的例子类似于我们所经验过的例子”。

他认为,“……前面的推理没有任何正确的根据。

”[2]因此,归纳的科学方法所内涵的“单个的已观察到的个别事例在逻辑上包含普遍陈述”的看法,实际上默认了归纳法的有效性,这种看法是十分缺乏批判性思考的,因为归纳法既不能保证科学知识通过观察来确定,也不能通过逻辑证明来确定。

归纳法的心理学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在心理上认为,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和以前发生的类似的事情结果会是一样的。

休谟的回答是:由于习惯和习俗。

他认为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它可以使过去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即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而是产生于人们的心理习惯,归纳的过程实际上仅是一个“心理联想”的过程。

浅析卡尔_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析卡尔_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析卡尔_波普尔的证伪---韩雪冰外国哲学专题研究 3364波普尔认为: 现代自然科学革命表明, 科主义学的精神是批判, 也就是不断推翻旧理论, 不断作出新发现, 而科学发现是理性的活动, 无需经验的参与。

这就是说, 科学就是理性不断作出的假说, 而这假说不断遭到批判, 即被证伪。

因此, 他提出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判据, 而应当是他所谓的“可证伪性”判据。

进而提出“可证实性”判据不仅不合理, 而且不可能, 因为他的工具即归纳法是无效的。

一、归纳主义的起源及发展归纳主义起源于英国, 从培根到罗素, 后来又被逻辑实证主义所继承, 长期以来统治着西方科学哲学界。

弗兰西斯·培根, 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在批判经院哲学过程中, 依据自然科学, 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 因为他认为经验具有确实性和丰富性。

他反对经院哲学的演绎法: 它既不能给人们提供真理, 也不能帮助人们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主张抛弃演绎法,建立唯一能提供真理的归纳法。

自从培根以后, 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受到很多科学家的青睐。

后来, 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这一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 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们提出了意义的标准: 经验证实的原则, 并把它作为区分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界限。

后来, 休谟提出著名的“归纳问题”之后, 经验主义开始走向怀疑主义。

现代经验论者则借助概率,工具从“归纳问题”的挫败中复兴。

二、波普尔对归纳主义的反驳波普尔认为归纳推理从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归纳作出的结论总是可错的, 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从逻辑的观点来看, 我们从单称陈述中推论出全称陈述, 显然是不能得到证明的, 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任何结论, 结果可能总是假的。

如何理解波普的证伪主义理论?

如何理解波普的证伪主义理论?

如何理解波普的证伪主义理论?一、对归纳主义的批判波普尔是一个激烈的反归纳主义者,他的经验证伪原则就建立在对归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

波普尔把科学哲学叫做“科学发现的逻辑”,即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

他指出经验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经验主义所主张的归纳法。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从单称陈述中归纳出普遍陈述,这是不可能的。

他举了三个例子:(1)过去太阳每24小时内升落一次,现在已被马赛人在比戴河发现“半夜的太阳”而推翻了。

(2)“几人必死”或“每一代生物要死”,已被细菌(癌细胞)自身分裂繁殖而不死所否定了。

(3)“面包给人以营养”,但由于法国农村发生麦角中毒事件而被反驳了。

上述三例说明归纳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

他认为归纳原理是没有根据的,它本身就是用过去推导出未来的原理。

归纳主义用归纳法来证明这个原理,实际上就是用自身尚待证明的论据论证其自身。

波普尔不仅反对归纳法能保证我们获得必然性知识的传统归纳主义观点,而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归纳法具有或然性的见解。

其理由是:(1)过去重复,不能保证今后或然重复,也许今后不再重复了。

地球因其自转每天日出东方,将来某一天,地球毁灭了,也就不再重复了。

(2)从数学观点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其所得概率只能是零,有限不能代表无限。

根据上述理由,波普尔认为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既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识,人们应把它拒斥于科学研究领域之外。

应该看到,波普尔对归纳主义的批判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离开演绎,纯粹的归纳的确无法提供给人们以必然性的知识,但以此来否定归纳法的作用,这就割裂了辩证思维中的归纳与演绎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经验证伪原则既然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那么经验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波普尔认为是假说、演绎法。

科学的任务在于建构假说或理论系统,然后用观察与事实来检验它们。

波普尔及其证伪主义思想

波普尔及其证伪主义思想

波普尔及其证伪主义思想波普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对基于经验主义的归纳法进行了系统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哲学理论,成为科学哲学的主流思想之一,对此后科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波普尔是一名坚定的实证论者,他毕生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知识如何增长的方法。

以下简述波普尔证伪主义的背景、思想,并做简单评价。

1.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的背景1.1 归纳法在波普尔提出证伪思想之前,基于经验主义的观察-归纳法一直是在科学哲学中占主导地位。

归纳法的原理是“从特殊陈述中引出一般规律”,即通过重复的观察,证明某种理论的有效性(verification)。

例如,如果观察到1000只羊是白色的,则根据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得出“羊是白色的”这一规律。

1.2 休谟怀疑论要讨论波普尔就不能不提到休谟,虽然两位哲学家所处的时代相差两个世纪。

波普尔认为休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理智的思想家之一,他在其著作中曾反复提到休谟的怀疑论,并将归纳法的问题称为“休谟问题”,他对休谟的思想加以有保留的肯定和大胆的开拓,自称是在休谟的怀疑论上挖到了宝藏。

休谟对归纳法在18世纪对归纳法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归纳法存在两个问题:逻辑问题和心理学问题。

逻辑问题为,从经验(experience)过的[重复]事例退出没有经验过的其他事例[instances](结论),这种推理我们证明过么?休谟认为不能,不管重复多少次。

休谟的心理学问题为,然而,为什么所有能推理的人都期望并相信他们未曾经历过的事例同经历过的事例相一致呢?休谟认为是出于习俗或习惯,没有这种习惯人类无法生存。

由此,休谟成为一个怀疑主义者。

1.3 实在论波普之所以没有流于唯心主义和怀疑论,在于其对实在论的信仰。

实在论,按照康德的说法,即认为存在先验有效的因果原则。

与此相对应,唯心主义的最典型最简单的论断是,世界只不过是我的梦想。

波普认为唯心主义和实在论一样,都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

因此波普支持实在论的论述更多是形而上学的。

波普尔的伪证主义和我对科学的理解

波普尔的伪证主义和我对科学的理解

xx的伪证主义和我对科学的理解地理信息系统2班曾威波普尔哲学的主干是他的科学哲学,他自己称之为“批判理性主义”,有时又称之为“证伪主义”。

一、对归纳主义的批判波普尔是一个激烈的反归纳主义者,他的经验证伪原则就建立在对归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

波普尔把科学哲学叫做“科学发现的逻辑”,即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

他指出经验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经验主义所主张的归纳法。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从单称陈述中归纳出普遍陈述,这是不可能的。

二、经验证伪原则既然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那么经验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波普尔认为是假说、演绎法。

科学的任务在于建构假说或理论系统,然后用观察与事实来检验它们。

这种检验不是为了证实理论以提高假说的概率,而是提高假说的可检验性,增加经验内容。

波普尔正是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经验证伪原则”。

三、划界标准波普尔从其经验证伪原则出发,提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划界标准(判据)。

他所说的划界,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划界标准就是经验证实原则:即任何命题,凡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的,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属于“形而上学”。

波普尔则与之相反,认为科学命题根本不能证实,只能被证伪。

所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经验证实原则,而是经验证伪原则。

他说:一个命题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被经验证伪的,反之,就属于形而上学一方。

四、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理论先于观察、科学始于问题、理论出自灵感、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五、科学知识增长的理论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本质在于猜测,而最终无一幸免地要被证伪。

人们不禁要问:如何来说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科学还有进步可言吗?如果有,那么进步的标志是什么?科学进步和发展的模式又是什么?对此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度”作为衡量理论进步的标准。

六、科学的发展的模式波普尔认为,人类知识增长表现为科学的进步,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不断替代旧理论的过程,而不单单表现为知识内容在数量上的累加。

从培根到波普尔:经典归纳主义的兴败

从培根到波普尔:经典归纳主义的兴败

从培根到波普尔:经典归纳主义的兴败从培根到波普尔:经典归纳主义的兴败【作者】苑成存【作者简介】苑成存佳木斯大学师范学院,教师、硕士,154007【内容提要】本文从哲学史上一些代表人物对归纳法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作用的看法入手,在立足科学史和逻辑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归纳法既没有资格充当科学发现方法或准则,也没有资格充当科学证明的方法或准则。

【关键词】归纳法科学发现科学证明科学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怎样获得和接受定律或理论的问题,也即科学推理问题,是科学方法论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在归纳逻辑创建以后,有两个方面是西方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所特别关注的。

一是归纳法有无资格充当科学理论的发现方法或准则,二是归纳法有无资格充当科学理论的证明方法或准则。

以培根、穆勤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者认为,归纳法既是科学理论的发现方法,又是科学理论的证明方法。

培根曾说过:“在确立公理的时候,必须制造一种与一向所用的不同的归纳形式,这种形式不仅要用来证明和发现(所谓)第一原理,并且也要用来证明和发现较低的公理、中间的公理,也就是说,要用来证明和发现一切公理。

”(注:见培根《新工具》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75年版第44-45页。

)正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培根提出了科学理论发现的模式——逐级上升的归纳程序。

他说:“我们只有根据一种正常的上升阶梯和连续不断的步骤,从特殊的事例上升到较低的公理,然后上升到一个比一个高的中间公理,最好上升到最普遍的公理,我们才可能对科学抱着好的希望。

”(注:见培根《新工具》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75年版第44页。

)培根特别强调,在这个逐级上升的归纳过程中“不能允许理智从特殊的事例一下跳到和飞到遥远的公理和几乎是最高的普遍原则上去。

”(注:见培根《新工具》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75年版第43页。

)显然,在培根看来,科学理论的发现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波普尔哲学的主干是他的科学哲学,他自己称之为“批判理性主义”,有时又称之为“证伪主义”。

一、对归纳主义的批判波普尔的经验证伪原则就建立在对归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

波普尔把科学哲学叫做“科学发现的逻辑”,即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

他指出经验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经验主义所主张的归纳法。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从单称陈述中归纳出普遍陈述,这是不可能的。

他举了三个例子:(1)过去太阳每24小时内升落一次,现在已被马赛人在比戴河发现“半夜的太阳”而推翻了。

(2)“几人必死”或“每一代生物要死”,已被细菌(癌细胞)自身分裂繁殖而不死所否定了。

(3)“面包给人以营养”,但由于法国农村发生麦角中毒事件而被反驳了。

上述三例说明归纳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

他认为归纳原理是没有根据的,它本身就是用过去推导出未来的原理。

归纳主义用归纳法来证明这个原理,实际上就是用自身尚待证明的论据论证其自身。

波普尔不仅反对归纳法能保证我们获得必然性知识的传统归纳主义观点,而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归纳法具有或然性的见解。

其理由是:(1)过去重复,不能保证今后或然重复,也许今后不再重复了。

地球因其自转每天日出东方,将来某一天,地球毁灭了,也就不再重复了。

(2)从数学观点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其所得概率只能是零,有限不能代表无限。

根据上述理由,波普尔认为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既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识(并非必然地),人们应把它拒斥于科学研究领域之外。

应该看到,波普尔对归纳主义的批判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离开演绎,纯粹的归纳的确无法提供给人们以必然性的知识,但以此来否定归纳法的作用,这就割裂了辩证思维中的归纳与演绎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经验证伪原则既然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那么经验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波普尔认为是假说、演绎法。

波普尔证伪主义浅析

波普尔证伪主义浅析

波普尔证伪主义浅析摘要: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建立于他对归纳主义和实证原则批判的基础上。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解决关键,也是其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要让一个假说成为科学的,首先其必须在逻辑上可证伪。

相对归纳主义而言,证伪主义在逻辑上更加严密。

但证伪主义也拥有其局限性,亦面临了诸多困难。

关键词: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证伪主义;局限性;休谟是第一个对归纳法合理性提出质疑的哲学家。

他说:“不可能有理证性的论证来证明我们所没有经验过的例子类似于我们所经验过的例子。

”波普尔在《科学划界的逻辑》中说道:“自我批判的态度和探索精神是科学活动最本质的特征。

”科学理论无论曾经受到过多么严峻的检验,总归是一种假设、推测,仍然可能被推翻或者纠正。

致使波普尔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划界标准的原因在于对归纳主义和实证原则的批判。

一、逻辑经验主义划界标准科学划界问题的提出,是源于哲学家们对于“经验的科学”与“思辨的形而上学”之间分界的考虑与探索。

将科学的界限划分清楚,以便于走出神学和经院哲学的阴影。

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最后一段话中写道:“若我们手中拿着任何一本书,譬如关于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书。

那我们就可以问:它包含任何关于量与数的抽象推理么?没有。

它包含任何关于事实和存在的经验推理么?没有。

那就可以将其付之一炬。

因为除了诡辩和幻觉之外,它一无所有。

”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休谟,提出意义标准。

若一个陈述有意义,那么有两点要求:1、陈述中的词有意义。

一个词的意义就在于知道它应用于经验的方法。

2、由这些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句子。

一个陈述的意义在于其证实方法或它的真值条件。

句子的意义除了要求词的意义之外,还要不能够违反语法规则。

一个陈述是无意义的,有如下几种情况:1、该陈述违背了语法。

例如:波普尔是如果。

2、该陈述违反了逻辑句法。

例如:波普尔是正整数。

3、在经验上是虚假的陈述。

例如:云南大学只有一个食堂。

4、在逻辑上是矛盾的陈述。

例如:波普尔既聪明又糊涂。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_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_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2)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3)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4)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三、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浅谈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浅谈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浅谈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关键词:归纳法;波普尔;批判一、归纳法的主要特征归纳法是科學的推理方法之一,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事实到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手段和模式。

利用这一方法,人们可以由所观察到的特殊现象推理出一个普遍的规律。

通过对归纳法推理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归纳法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征。

1、归纳法具有扩展性,而这一点正是科学理论发展所必须依赖的。

如果没有扩展性,人们只能在已知的世界中徘徊,无法认识新的事物。

可以说在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归纳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扩展性使得人类的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扩充,也使得科学的内容不断丰富。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归纳法的使用,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如何发展到如今庞大的科学体系。

2、归纳法具有或然性。

所谓或然性,即虽然我们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前提是真的,但通过归纳法,我们所得到的结论却未必真。

而一个理想的推理形式,首先应该避免的是从真的证据引出假的结论。

那么,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我们能将按照归纳法进行推理产生的结论看作是真的呢?当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观察时,会发现如下的现象:小麦是植物,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菠菜是植物,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羊齿植物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当我们的观察扩展到成千上万种植物时,发现它们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并且所有这些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亦即我们的前提都是真的,我们能否因而就推出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光合作用功能这一结论呢?而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又如何呢?当我们发现了如列当和天麻之类全寄生植物时,才认识到,由真的前提,我们得到了一个假的结论。

3、归纳法的不同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是不同的。

也即不同的例证对于结论的正确性具有不同的作用。

二、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在传统的认识论模式里,科学方法通常都是被归结为以经验为基础的、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的方法。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认为,可信和确然的知识是植根于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的,而科学则是这种知识的身躯,离开了经验和对经验的归纳性陈述,便没有科学,至于科学的发展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评波普尔批判的科学观

评波普尔批判的科学观

评波普尔批判的科学观
评波普尔批判的科学观
波普尔作为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在批判"归纳问题"即"休谟问题"和分析研究科学的"分界问题"即"康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科学理论是一种大胆的猜测,并在"反驳"中得到进步的观点,结束了传统科学观,即认为科学知识是绝对真理,是可靠的、不证自明的观点,并形成自己批判的"科学观".本文试图分析波普尔批判的"科学观"的形成背景及其内容,评价这一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作者:石丽琴肖冬平作者单位: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530004 刊名: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NANNING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 年,卷(期):2004 17(2) 分类号:B811 关键词:波普尔批判 "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7-8页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生命都来源于自然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答: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的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特征: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元素周期律、电磁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理论。

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的普遍联系和辩证性质,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4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多种相关关系:(1)在不同的环境和边界条件下,同一结构产生不同的功能(2)同一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的结构去实现。

波普尔

波普尔
其次,否认预言历史事件的可能性。

二、改良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

(二)改良主义的“逐步的社会工程” 认为“乌托邦主义”与历史决定论有天然的联系。“前 者力图预言未来社会,而后者力图实现前者的预言”。 “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乌托邦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乌托 邦主义。”并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的社 会工程。 提倡“逐步的社会工程”。 “逐步的社会工程” 即“社 会进行逐步的、切实可行的改造”。“它是试错法在社 会科学中的应用,就象在自然科学中一样它是行之有效 的。”


(四)证伪主义的真理观

3.“逼真性”与“逼真度” 不同理论具有不同的逼真度。理论愈进步,逼真度就愈 高.最大逼真度“仅仅是一个遥远而不可能达到的理想”。 因为首先理论是猜测自然,而不是反映自然,它不可能 绝对地正确。其次世界是无限的,科学的发展也是没有 终极的。 批判了真理论中的相对主义与绝主义。他认为相对主义 否认客观真理,绝对主义妄图穷绝真理,都是错误的。 波普尔的真理论中具有许多合理因素,但又充满着矛盾 混乱。


认为其“逐步的社会工程”比马克思主义“乌托邦”社 会工程优越,其实质是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 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
二、改良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

(三)“资本主义的本性已经改变” 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封闭 社会”,而他的”逐步社会工程“力图实现的是“开放 社会”。断言西方世界正走向开放社会,它的罪恶的本 性已经改变了。 首先,断言资本主义的剥削已不复存在。

(1)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 命题A:所有天体的运行轨道是封闭圈的。 命题B:所有行星的运行轨道是封闭圈的。 (2)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

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观

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观

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观文魔秀士一尽管波普尔自称“勉强算得上是一个理性主义者”[1](p.169),我们倒是很可以十分确凿地称他为典型的理性主义者。

他有着十分自觉地反非理性主义立场,而坚定地捍卫理性主义。

当然,准确地说法是他主张一种批判的理性主义,并以此区别于非批判的或综合的理性主义。

这种区分在他看来十分关键,也正是在这种区分的立场上形成了他的批判理性观。

在欧洲近代的古典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家那里,理性通常是作为对知识的直觉能力或是对经验的归纳能力出现的。

波普尔却一反这种传统的理性观,认为“我们的理性能力只不过是批判的论证能力”[2](p.59),理性主义传统应当是批判讨论的传统,这种传统“乃是扩展我们知识的唯一行得通的途径”[1](p.215)。

知识并不从观察或实验出发,理性不表现为通常所认为的那种运用于观察或实验之中的推理能力。

观察或实验的作用并非被排除,但“只起了批判的论证的作用”[1](p.215),理性不表现为更多别的能力,“只有一个理性因素,就是对我们的理论作批判的考察”[1](pp.215-216)。

理性的这种批判的考察能力表现为对新思想、新发现的演绎检验,“凭借逻辑演绎的方法得出一种预测、一种假说、一种理论体系”。

[2](p.133)至于这种受批判检验的新思想或新发现是如何发生的,“对于经验心理学来说,也许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与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却没有关系”。

[2](pp.131-132)传统所认为的理性的那种构建能力尤其是经验归纳能力被完全排斥。

理性的就是批判的。

波普尔将这种意义上的理性观回溯至古希腊哲学家那里,认为早在泰勒斯的时候就在师生之间“建立了新的自由传统”[1](p.213),亦即批判的传统。

同时,还认为这种批判的理性主义“只是对康德本人的批判哲学作了最后的加工”[2](p.36)。

这就是说,他的批判理性观的形成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颇有渊源的。

实际上,我们认为,批判本是理性之中应有之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作者:李罗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9期
摘要:归纳法是重要的科学推理方法之一,扩展性、或然性和不同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不同是归纳法显著的特征。

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推理方法,归纳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是哲学家争论的一个焦点之一。

本文主要是谈谈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及其失误。

关键词:归纳法;波普尔;批判
一、归纳法的主要特征
归纳法是科學的推理方法之一,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事实到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手段和模式。

利用这一方法,人们可以由所观察到的特殊现象推理出一个普遍的规律。

通过对归纳法推理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归纳法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征。

1、归纳法具有扩展性,而这一点正是科学理论发展所必须依赖的。

如果没有扩展性,人们只能在已知的世界中徘徊,无法认识新的事物。

可以说在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归纳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扩展性使得人类的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扩充,也使得科学的内容不断丰富。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归纳法的使用,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如何发展到如今庞大的科学体系。

2、归纳法具有或然性。

所谓或然性,即虽然我们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前提是真的,但通过归纳法,我们所得到的结论却未必真。

而一个理想的推理形式,首先应该避免的是从真的证据引出假的结论。

那么,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我们能将按照归纳法进行推理产生的结论看作是真的呢?当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观察时,会发现如下的现象:小麦是植物,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菠菜是植物,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羊齿植物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当我们的观察扩展到成千上万种植物时,发现它们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并且所有这些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亦即我们的前提都是真的,我们能否因而就推出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光合作用功能这一结论呢?而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又如何呢?当我们发现了如列当和天麻之类全寄生植物时,才认识到,由真的前提,我们得到了一个假的结论。

3、归纳法的不同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是不同的。

也即不同的例证对于结论的正确性具有不同的作用。

二、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在传统的认识论模式里,科学方法通常都是被归结为以经验为基础的、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的方法。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认为,可信和确然的知识是植根于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的,而科学则是这种知识的身躯,离开了经验和对经验的归纳性陈述,便没有科学,至于科学
的发展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对之进行了哲学上的总结,明确地提出归纳推理是科学不可或缺的方法。

但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与此并不尽然一致的现象,人们最终对此提出了怀疑。

比如,休谟就从逻辑上对归纳法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方法并不是实验科学所必须遵循的方法,因此归纳问题又被称为“休谟问题”,而且从提出的那个时代起,一直困扰着哲学家们。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杰出的哲学家的波普尔便投身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探讨之中。

自然,基于一贯坚持的“批判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波普尔对与自己的思想有着某种共通之处的休谟的观点是持赞成态度的。

但他的表现又不仅只于此,而是在休谟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严密的论述。

总结他的论述的要点,则是:
其一,作为一种方法,归纳推理的效用是极其有限的,即它所进行的从单称陈述到全称陈述的推论是存在着根本性的困难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单个的观察陈述不管其数量有多大,都始终是有限的,而作为全称陈述的科学原理或定律所包含的对象却是无限的,单称陈述在逻辑上不可能蕴含无限性的普通陈述。

比如“不管我们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其二,作为一种方法,归纳原理缺乏支持自己成立的根性依据,或者说,由于没有根据,归纳原理实际上置身的是一种欲被证明就会导致无穷后退的虚妄的困境。

因为要证明归纳推理的正确性就必须首先确立归纳原理,而归纳原理本身是一个全称陈述,是用过去推导出来的原理。

假如人们确认它的真理性原于经验,那么为了证明这个原理,他们就必须运用归纳推理,而为了证明这一归纳推理,他们又必须假定一个更高层次的归纳原理,如此递进,必然会导致无穷后退。

其三,用现代概率逻辑来挽救归纳法是行不通的。

鉴于归纳法作为一种方法不仅在效用上而且在本身的成立上都确实存在着前面提到的那些重大的缺陷,某些哲学家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者试图用现代概率逻辑来加以挽救,即他们认为归纳知识虽然不具有必然性,但具有概然性,由此知识的必然性和真理性可以建立在“概性”(即概率真理)的基础上。

但他们却忘记了,归纳法既不能告知人们未来的或然性,也不能告知人们未来的必然性。

因为从数学观点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都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和无限数之比,其所得概率永远只能是零,丝毫不能增加其成为真理的概率。

概率陈述,就它们是不可证伪的而言,是形而上学和没有经验意义的。

此外,波普尔还批评了休谟对归纳法的心理论证。

波普尔认为,休谟对归纳法提出批评虽然是应当肯定的,但却是不彻底的,因为休谟虽然从逻辑上批判了归纳法,却又从心理学上论证了归纳法,也就是说,休谟认为,归纳法以及用归纳法所获得的知识虽不能以逻辑阐明,却可以用心理学阐明,即它们是建立在“联想”、“习惯”或“信念”的基础上的,而且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实用价值。

在波普尔看来,休谟为归纳法提供心理学基础固然有其可以理解的原因,但这种基础却并不存在,因为休谟的论证是根据经验的重复,然而事件的重复却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由此休谟的心理学论证本身也会导致无穷后退。

另外,有时没有经验的重复,换言之,即某种仅一次性的观察,反而能使人得出必然的结论。

如 1919年爱丁顿以对日蚀的观察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作的验证就证明了这一点。

正是据此,波普尔得出结论:
“我建议把休谟的学说翻一个身。

我们不把规律性的信念解释为重复的结果。

而把重复解释为我的信念或期望的结果”。

即不是经验的重复产生心理的信念,恰好相反,是心理的信念产生经验的重复。

三、如何看待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从上述情况看,波普尔对归纳法毫无疑问是持批评态度的。

然而,这样一来,便带出了一个问题:怎样看待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评?首先应当承认,它们是頗有道理的。

因为除开他为自己的批评所给出的理由既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又符合思辨的逻辑以外,更重要的一点乃是在于他所为之证伪的归纳法不是一种适用范围相当有限的技术方法,而是一种具有极大的普遍性的科学哲学方法,而既然是科学哲学方法,就得在终极的意义上为自己的成立和发挥效用提供最可靠的根据,恰恰在这一点上,归纳法是存在着不可否认的缺陷的。

而这也就意味着波普尔的批评确实切中了要害。

也正是由此,波普尔得出结论,“归纳法是一种多余的概念,是一个神话,它不存在,没有这种东西”。

他因此进而提出,科学的方法不可能是归纳法,而只能是演绎检验法,即“假说只能以经验来检验,而且只是在这假说被提出以后”。

需要指出的是,波普尔虽然看到了归纳主义的缺陷,且对之进行了言之在理的批评,但他却又因完全否定归纳法而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归纳和演绎都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方法,是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比如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性前提从来就不是先验的,而是源于经验的,即源于归纳的结果,如果完全抛弃归纳法,演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这也是恩格斯所说过的:“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

不应牺牲一个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应当的地方,而要做到这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 很明显,在如何看待归纳法的问题上,波普尔是有错误的,而这个错误就在于他把归纳和演绎绝对对立起来,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他在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上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他才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站在了反整体主义和反历史主义的立场上,表现出了与一个杰出的哲学家的知识很不相称、和谐的一面。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波普归纳法的批判,只是极为简单的介绍,但仅此就可发现,它的提出,确实为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发展道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视角。

人们若欲使反归纳法充分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便应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最终的标准,即在思维和行动上都超越逻辑主义的束缚,把证实和证伪作为自身过程中两个相互相成的环节,以达到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辩证统一。

否则,即便历史会如波普尔自己所说记录下我们对他的感谢,但同时也会记录下我们因不能辩证地看待他的工作而导致的失误和遗憾。

参考文献
[1][英]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译.科学出版社.1986 年版.173页
[2][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傅季重、纪树立、周昌忠、蒋弋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版.4
[3][英]布赖恩·马吉:《“开放社会之父”—波普尔》.南砚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278
作者简介
李罗,1975年2月出生,女,汉族,湖南省湘乡市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