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音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绕山林”、维吾尔族的“萨玛舞”等。
与少数民族不同,汉族民间舞蹈的主要功能是娱 乐,如汉族的“花灯”、“秧歌”、“采茶”等。
三、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
《吕氏春秋》中曾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 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奴隶时代的乐舞,主要是以祭祀、崇拜天地和 祖先为主要内容,如傩舞(它是中国古代大傩祭典 中的仪式舞蹈)。汉代的《龙舞》和《鱼舞》是在 民间祭祀中祭祀求祈仪式时所用,而相和歌则主要 用于宫廷娱乐。唐代大曲发展极盛,吸收了许多少 数民族舞蹈音乐。宋元时期,民间歌舞繁荣,戏曲 艺术兴起,表现力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技艺 高超。
节 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俏、幽、稳、美的
韵律,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 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2、河北秧歌
起源于民间“花会”,在清代地方戏曲兴起时,
才逐渐与“花会”脱离,从而搬上舞台独立演出。
最初,搬演的剧目都是以“两小”或以“三小”为 主的故事情节较简单的、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要内 容的剧目,后来,由于受到梆子戏、京剧等大剧种 的影响,又学演了一些大戏剧目,无管弦乐器伴 奏,唱者“徒歌”,仅以锣鼓击节而已。
动作,包括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
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成浩浩荡荡的秧歌队。
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的秧歌服,男的用
毛巾包头,女的手持彩肩、汉巾。主要有三种 角色,即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
如:汉族的“花灯”、布依族的“香花舞” (用一根五尺长的木棍或竹棒,插在嫩南瓜上,瓜 上插满香,制成香瓜杖,以驱鬼逐疫,祈求庄稼丰 收、国泰民安,或在白喜的时候熄灯焚香而舞,持 续3天)、仫佬族的“追魂舞”、哈尼族的“阿依搓” (送葬舞蹈)等等。
蒙古族的“安代”舞,用于治病、求雨和驱魔等祭祀活动。
四、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诗(诗歌)、乐(音乐)、舞(舞蹈)的结 合,载歌载舞、歌舞相融是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特 点。民间舞蹈的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以吹奏乐器 为辅,弦乐器用的较少。
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言之不足,故嗟 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
3、山东秧歌
“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 东三大
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包括“伞”的角色分
“丑伞”
与“花伞”两种。“丑伞”又称“头伞”,扮为老汉,是秧 歌队的
组织者和指挥者。“花伞”为女角,持花绸伞随“丑伞”指 挥舞
蹈,使舞队五彩缤纷。“鼓”为壮年男角,武生打扮,击鼓
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意义 的品种是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灯、采茶,它 们都属于歌舞音乐。
一、秧歌:它是流行于汉族北方地区的一种民 间歌舞,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时在露 天表演的一种融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形式。
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有“地秧歌”和“高跷”两 种,地秧歌为徒步在地面上歌舞,高跷则为双脚踩在 缚以腿部的木跷Leabharlann Baidu歌舞,又名“踩高跷”。
中 的“歌”大多是民间时调(属于小调的一类)的直接 运用,常带有乐器伴奏;“舞”除扭秧歌外,还有舞 狮、跑旱船等;“戏”大多是二人或三人的歌舞小 戏,也在情节复杂、人物较多的大戏。
1、东北秧歌
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 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并 吸收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形式诙谐, 风格独特,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 板上,扭在腰上,花样繁多的“手中花”,
秧歌的音乐一般有三个部分:小场演唱(唱小 调)、 锣鼓打击(舞蹈伴奏)和唢呐吹奏(舞蹈 伴奏)。
秧歌的种类有开朗奔放的“东北秧歌”、诙谐风 趣的“河北秧歌”、刚健有“山东秧歌”、“陕北秧 歌”等。
关于秧歌剧种的起源,各地秧歌都有类似的传说。 即某地有某水田,农民插秧时唱一种田歌,称之为 “秧歌”。秧歌起源于插秧等秧田劳动中唱的歌,其
纳西族的“东巴舞”,属于宗教舞蹈,消灾祈福、跳神还愿。
苗族风俗性的“芦笙舞”,表现青年男女恋爱活动的群舞。
群众性的“芦笙舞”
汉族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花灯”,祭祀神灵。
表演性的“花灯”
群众性的“花灯”
少数民族的舞蹈除在祭祀、礼仪、节日中有表演 功能外,还具有教育的作用,如白族的“西山打歌”、
第三章 民间舞蹈音乐 第一节 概述
一、民间舞蹈的定义:
民间舞蹈是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 术。它有“民间歌舞”和“民间乐舞”两种形式。
1、民间歌舞:是以歌与舞蹈相伴随的形式。
2、民间乐舞:以器乐为伴奏的舞蹈形式。
二、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现我国56个民族约有民间舞蹈17636个,汉族民 间舞蹈大概有14291,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大概有3345 个。且汉族的民间舞蹈多用于娱乐,而少数民族的 民间舞蹈多用于礼仪、祭祀、宗教或民俗活动中较 多。
从古代的乐舞到汉唐的歌舞大曲,它们在当时的 音乐文化中都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宋代戏曲艺术举之 后,这地位才逐渐为新兴的戏曲所代替。但是,歌舞 和舞蹈并末因此而终止了它们的发展。一方面,戏曲 广泛地吸收了歌舞和舞蹈的丰富的艺术成果,形成了 一种子定于特色的歌舞剧的形式;另一方面,在我国 各族人民中间,歌舞和舞蹈依然是他们的音乐文化生 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节日的集会中,歌 舞和舞蹈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文艺形式。
舞 蹈,在舞队中人数最多,动作繁复,慓悍的舞姿伴着惊天动
地的阵阵鼓声,具有无敌的威武。“棒”由男青年扮演,双
手
持两头系彩绸的木棒,翻飞舞动,令人眼花缭乱。“花”由
女
4、陕北秧歌
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 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表演者常有数十人至数百 人不等,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 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
与少数民族不同,汉族民间舞蹈的主要功能是娱 乐,如汉族的“花灯”、“秧歌”、“采茶”等。
三、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
《吕氏春秋》中曾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 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奴隶时代的乐舞,主要是以祭祀、崇拜天地和 祖先为主要内容,如傩舞(它是中国古代大傩祭典 中的仪式舞蹈)。汉代的《龙舞》和《鱼舞》是在 民间祭祀中祭祀求祈仪式时所用,而相和歌则主要 用于宫廷娱乐。唐代大曲发展极盛,吸收了许多少 数民族舞蹈音乐。宋元时期,民间歌舞繁荣,戏曲 艺术兴起,表现力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技艺 高超。
节 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俏、幽、稳、美的
韵律,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 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2、河北秧歌
起源于民间“花会”,在清代地方戏曲兴起时,
才逐渐与“花会”脱离,从而搬上舞台独立演出。
最初,搬演的剧目都是以“两小”或以“三小”为 主的故事情节较简单的、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要内 容的剧目,后来,由于受到梆子戏、京剧等大剧种 的影响,又学演了一些大戏剧目,无管弦乐器伴 奏,唱者“徒歌”,仅以锣鼓击节而已。
动作,包括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
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成浩浩荡荡的秧歌队。
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的秧歌服,男的用
毛巾包头,女的手持彩肩、汉巾。主要有三种 角色,即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
如:汉族的“花灯”、布依族的“香花舞” (用一根五尺长的木棍或竹棒,插在嫩南瓜上,瓜 上插满香,制成香瓜杖,以驱鬼逐疫,祈求庄稼丰 收、国泰民安,或在白喜的时候熄灯焚香而舞,持 续3天)、仫佬族的“追魂舞”、哈尼族的“阿依搓” (送葬舞蹈)等等。
蒙古族的“安代”舞,用于治病、求雨和驱魔等祭祀活动。
四、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诗(诗歌)、乐(音乐)、舞(舞蹈)的结 合,载歌载舞、歌舞相融是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特 点。民间舞蹈的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以吹奏乐器 为辅,弦乐器用的较少。
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言之不足,故嗟 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
3、山东秧歌
“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 东三大
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包括“伞”的角色分
“丑伞”
与“花伞”两种。“丑伞”又称“头伞”,扮为老汉,是秧 歌队的
组织者和指挥者。“花伞”为女角,持花绸伞随“丑伞”指 挥舞
蹈,使舞队五彩缤纷。“鼓”为壮年男角,武生打扮,击鼓
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意义 的品种是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灯、采茶,它 们都属于歌舞音乐。
一、秧歌:它是流行于汉族北方地区的一种民 间歌舞,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时在露 天表演的一种融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形式。
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有“地秧歌”和“高跷”两 种,地秧歌为徒步在地面上歌舞,高跷则为双脚踩在 缚以腿部的木跷Leabharlann Baidu歌舞,又名“踩高跷”。
中 的“歌”大多是民间时调(属于小调的一类)的直接 运用,常带有乐器伴奏;“舞”除扭秧歌外,还有舞 狮、跑旱船等;“戏”大多是二人或三人的歌舞小 戏,也在情节复杂、人物较多的大戏。
1、东北秧歌
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 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并 吸收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形式诙谐, 风格独特,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 板上,扭在腰上,花样繁多的“手中花”,
秧歌的音乐一般有三个部分:小场演唱(唱小 调)、 锣鼓打击(舞蹈伴奏)和唢呐吹奏(舞蹈 伴奏)。
秧歌的种类有开朗奔放的“东北秧歌”、诙谐风 趣的“河北秧歌”、刚健有“山东秧歌”、“陕北秧 歌”等。
关于秧歌剧种的起源,各地秧歌都有类似的传说。 即某地有某水田,农民插秧时唱一种田歌,称之为 “秧歌”。秧歌起源于插秧等秧田劳动中唱的歌,其
纳西族的“东巴舞”,属于宗教舞蹈,消灾祈福、跳神还愿。
苗族风俗性的“芦笙舞”,表现青年男女恋爱活动的群舞。
群众性的“芦笙舞”
汉族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花灯”,祭祀神灵。
表演性的“花灯”
群众性的“花灯”
少数民族的舞蹈除在祭祀、礼仪、节日中有表演 功能外,还具有教育的作用,如白族的“西山打歌”、
第三章 民间舞蹈音乐 第一节 概述
一、民间舞蹈的定义:
民间舞蹈是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 术。它有“民间歌舞”和“民间乐舞”两种形式。
1、民间歌舞:是以歌与舞蹈相伴随的形式。
2、民间乐舞:以器乐为伴奏的舞蹈形式。
二、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现我国56个民族约有民间舞蹈17636个,汉族民 间舞蹈大概有14291,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大概有3345 个。且汉族的民间舞蹈多用于娱乐,而少数民族的 民间舞蹈多用于礼仪、祭祀、宗教或民俗活动中较 多。
从古代的乐舞到汉唐的歌舞大曲,它们在当时的 音乐文化中都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宋代戏曲艺术举之 后,这地位才逐渐为新兴的戏曲所代替。但是,歌舞 和舞蹈并末因此而终止了它们的发展。一方面,戏曲 广泛地吸收了歌舞和舞蹈的丰富的艺术成果,形成了 一种子定于特色的歌舞剧的形式;另一方面,在我国 各族人民中间,歌舞和舞蹈依然是他们的音乐文化生 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节日的集会中,歌 舞和舞蹈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文艺形式。
舞 蹈,在舞队中人数最多,动作繁复,慓悍的舞姿伴着惊天动
地的阵阵鼓声,具有无敌的威武。“棒”由男青年扮演,双
手
持两头系彩绸的木棒,翻飞舞动,令人眼花缭乱。“花”由
女
4、陕北秧歌
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 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表演者常有数十人至数百 人不等,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 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