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探讨

合集下载

缝洞型油气藏物理模拟试验方法研究

缝洞型油气藏物理模拟试验方法研究

缝洞型油气藏物理模拟试验方法研究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目的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意义和价值1.4 研究内容和方法2. 缝洞型油气藏物理模拟试验概述2.1 试验原理和方法2.2 试验装置和参数2.3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3. 缝洞型油气藏物理特性分析3.1 储层特性分析3.2 地层构造分析3.3 最大采收率分析3.4 黑油可采储量分析4. 缝洞型油气藏物理模拟试验结果分析4.1 地层物性测试结果分析4.2 储层脆性分析4.3 油气藏产能预测4.4 实际油气田应用效果分析5. 结论5.1 研究结论5.2 研究贡献和不足5.3 后续研究方向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目的缝洞型油气藏是指在地质构造中存在许多小缝隙和洞穴的油气储层,这种油气藏具有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物理特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缝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热门研究方向和重点工作。

因此,在缝洞型油气藏物理模拟试验方法研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已变得非常必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缝洞型油气藏的特殊性质,综合分析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储层特性等方面的数据,结合先进的物理模拟试验方法,探索适合缝洞型油气藏的物理模拟试验方法,预测和分析油气储量及分布规律,为缝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缝洞型油气藏的物理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

国外先进的物理模拟试验设备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对缝洞型油气藏的物理参数进行非常精确的测试,如石油专用X-射线断层扫描仪等。

国内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展,实验研究设备和技术也逐渐提高。

但是,相比国外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继承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推出适用于缝洞型油气藏的物理模拟试验方法。

1.3 研究意义和价值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缝洞型油气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其探索、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篇一一、引言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因其特殊的地下结构,一直以来都是石油开采领域的难点与重点。

该类油藏由于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复杂且多样的地下孔洞、裂缝和缝隙网络,这使得石油开采工作异常复杂且困难。

随着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及科技的发展,探索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的研究,成为国内外众多学界及工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现有开发方式及其优缺点,以及新型开发方式的探索与实证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下孔洞、裂缝和缝隙网络复杂,导致油气难以自然汇聚到采收点;二是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导致同一区块内储层差异巨大;三是该类油藏多位于深水或深海区域,对开发技术和设备的耐压、耐高温等性能要求较高。

三、传统开发方式及其优缺点目前,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常规开发方式主要包括水平井开发、多级井筒注水及复合钻井等。

水平井开发方式通过扩大井筒的面积来增加油气与井筒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开采效率;多级井筒注水则通过增加井筒深度及多个注水点来强化对储层的压力传导;复合钻井则是将垂直井与水平井结合,实现多点位的油气采集。

然而,这些传统方式的共同缺点在于难以适应复杂的地下网络系统,开发成本高且易导致产能损失。

四、新型开发方式探索为解决传统开发方式的不足,学术界与工业界不断探索新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方式。

一种新兴的开发思路是利用先进的物探技术对地下缝洞网络进行精准的定位和成像,通过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实现无人化或小规模人工干预的开采模式。

同时,利用高效节能的开采设备及高效的钻井技术,以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产能的目标。

此外,数字化油田的建设也正逐渐成为主流趋势,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实现油藏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五、实证分析与研究进展在多个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区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型的开发方式在技术上已初步实现可行性和可靠性。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性,探讨了其主体开发方式的优化策略。

通过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开发难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方式,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本文旨在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引言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储层复杂、开发难度大等特点。

随着国内外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需求日益增长,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其主体开发方式,以期为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储层内部存在大量的裂缝和溶洞,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系统;二是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区域的储层物性差异大;三是储层渗透性好,但易发生窜流现象。

这些特点使得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难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储层评价难度大,需要精确描述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物性特征;二是开发方式选择困难,需要根据储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三是开发过程中易发生窜流现象,导致开发效果不佳;四是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储层评价、开发方式选择和数值模拟等方面。

在储层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地震、测井和岩心分析等方法进行储层描述;在开发方式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储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如水平井、注水开发等;在数值模拟方面,主要采用离散裂缝模型、孔隙网络模型等方法进行模拟研究。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将更加高效和环保。

五、主体开发方式的优化策略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以下主体开发方式的优化策略:一是加强储层评价,精确描述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物性特征;二是根据储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如水平井、注水开发等;三是采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模拟研究,优化开发方案;四是加强现场试验和监测,及时调整开发方案,确保开发效果。

《2024年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开采逐渐转向了更为复杂和难于开采的缝洞型油藏。

这些油藏以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如分布不规则的缝洞,对开采效率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然而,在目前石油行业面临着低油价的背景下,提高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果是许多企业和研究者迫切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研究针对提高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果展开深入探讨。

二、缝洞型油藏特征首先,我们要了解缝洞型油藏的基本特征。

这类油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质结构复杂,储层内部裂缝和溶洞发育,且分布不规则;二是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不同区域的储油能力和渗流特性差异大;三是多井之间的连通性差,增加了采油难度。

因此,开发此类油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采收率、优化采出方式、以及解决工程和技术上的难题。

三、开发技术难点及分析针对缝洞型油藏的开发,其技术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裂缝和溶洞的识别与描述:如何准确识别和描述储层内部的裂缝和溶洞分布是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

这需要借助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地质建模技术。

2. 储层非均质性的处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储层的渗流特性,提高采收率。

这包括优化注水策略、采用化学驱油技术等。

3. 井间连通性的改善:通过优化井网布局、采用水平井等技术手段来改善多井之间的连通性,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四、提高开发效果的基础研究针对上述技术难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 强化地质研究:利用先进的地震、测井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获取更准确的地质信息,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优化开发方案:根据地质特征和储层特性,制定针对性的开发方案,包括优化井网布局、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等。

3. 引入新技术:如采用水平井技术、化学驱油技术等来改善储层的渗流特性和提高采收率。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优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 强化工程管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工程管理,确保生产安全、高效进行。

大尺度溶洞发育的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研究

大尺度溶洞发育的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研究
3.Colorado School of Mines,Golden Colorado 80401,USA)
A bstract:The fracture—cavity oil reservoir with large—scale caves and fractures are featured hy strong heterogeneity, com plex and diverse fracture—cavity connection patterns.The well test theories based on continuous m edium or tri— ple medium are inapplicable to the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for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with well——developed large —scale eaves.According to the discontinuous m edium theory, a physical model and a m athematical m odel for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with well—’developed large—。scale caves are established by taking the wellbore storage effect and skin factor into consideration.Laplace transfomlation and Stehfest inversion are used to obtain the analytical SO— lution of bottom —hole pressure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ypical curv e.The transient well test data of an oil production well in fracture—cavity reser v oir is interpreted to gain the reservoir and cave properties. Fhis m ethod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the transient well test data of the f racture——cavity reservoir with well—。developed caves which eouht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 or the well test inter p retation of the fracture— cavity reservoir with well——developed large— scale ca-

洞穴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新模型研究

洞穴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新模型研究

针 对 塔 里 木 油 田奥 陶 系碳 酸 盐 岩 油 气 藏 , 建 立并 求 解 洞 穴 型储 层 油 气 藏试 井 解 释 模 型 , 绘 制 了试 井 双
对数典型 曲线, 并与常规试井 曲线进行 了对 比分析 , 用实例井进行 了验证。研 究表 明, 洞穴型碳酸 盐岩油藏试 井典 型 曲线 与常规双重介质 油藏 大不相同, 不 同之处在于 : 大型洞穴油藏压力导数 曲线早期会 出现一个 凹陷, 凹子 的深 浅受 洞穴 的大小及 与井筒距 离控 制, 洞穴越 大、 与 井筒距 离越近 , 凹子越 深; 之后 , 压 力及其 导数 曲线 呈现平行 直 线, 表 现为裂缝流特征。此将裂缝孔 洞渗流 与大 型洞穴“ 空腔流” 结合 来建 立 的试 井模 型, 弥补 了前人 建立 的洞穴 型储 层试 井解释方法的缺陷 , 可为 大型洞穴碳 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 , 国内外 在碳酸盐岩缝 洞型油气 藏试井 理
论及解释方法方 面已做 了大量研究n - s ] , 姚军 ] 、
吴 玉树b 等基 于孔 洞缝 连续 介 质理 论 建立 了三重 介 质试 井解释模 型 ; 彭小 龙【 6 ] 、 陈方 方[ 7 ] 、 张 利军 陋 ] 等基 于纯渗流理 论或 纯 管流 理论 建立 了洞穴 型碳 酸盐 岩
给 流量 满足 :
⑦ 油井 以定 产量 生产 ; ⑧ 流体 在地 层 中渗 流满足 达西 定律 ; ⑨ 不考 虑重 力 、 毛管 力 的影 响 , 考虑 井储 和表 皮
l 试井模 型建立
1 . 1 物理模 型 的建 立
模 型基 本假 定如 下 :
④假 定基 质 系统 、 天然 裂 缝 系 统 的 压力 系统 是 相对独立 的, 储层在打开之前 , 储层各处的压力均为 原始 地层 压力 , 且 考 虑一 种 介 质 的孔 隙 度 与另 一 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模型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模型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模型研究作者:邢翠巧尹洪军李兴科赵梓瑜付京来源:《河北工业科技》2018年第01期摘要: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构造及岩溶作用之后大尺度溶洞、裂缝发育比较成熟、尺度差别不大的情况,建立了溶洞及裂缝发育的双孔模型。

利用裂缝及溶洞中流体的流动方程,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系数及表皮系数影响的封闭边界油藏双孔单渗试井分析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法和Stehfest数值反演法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实空间下无因次井底压力的解析解;绘制并分析了试井典型曲线,并对试井典型曲线特征及不同参数对试井压力响应曲线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试井分析模型能够反映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实际储层特征和流体的流动机理。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模型、丰富试井解释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渗流力学;缝洞;碳酸盐岩;试井分析;双孔单渗中图分类号:TE344文献标志码:Adoi: 10.7535/hbgykj.2018yx01006Research of the fractured vuggy type carbonate reservoirs well test analysis modelXING Cuiqiao1, YIN Hongjun1, LI Xingke1,2, ZHAO Ziyu1, FU Jing3(1.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Heilongjiang 163318, China;2.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he Jilin Oilfield,Songyuan, Jilin 138000, China;3. Mewbourne School of Petroleum & Geological Engineering,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Norman OK, Oklahoma 73019, USA)Abstract:The fractured vuggy type carbonate reservoirs follow the structure and karst function processes, large scale caves and fractures are mature, and there's little difference in scale. Therefore, the formation of caves and fractures can be regarded as a double porosity model. Considering the flow of fluid in fracture and cave, a double porosity of single permeability well test model with sealed boundary reservoir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wellbore storage and skin fact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olved by Laplace transform and Stehfest numerical inversion algorithm, and the solution of dimensionless well bottom pressure in real space is obtained. The typical curves of well test are plotted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ll test typical curves and the influence of sensitivity with different formation parameters to well test pressure response curv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well test analysis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and flow mechanism of fluid in fractured 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 It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and developing well test model of fractured 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enriching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method.Keywords:mechanics of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 fractured 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well test analysis; double porosity and single permeability縫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在经过不同时期的构造作用和不断的岩溶作用之后,储层中空间形态多样,储层类型复杂[15]。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独特的储层特征和开发难度,因此其开发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体开发方式,为该类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概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指具有发育良好的缝洞系统的碳酸盐岩油藏。

其储层特征主要表现为储层内部具有复杂的缝洞网络,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相互交织,储层非均质性极强。

由于这种特殊的储层特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合理的开发方式。

三、主体开发方式研究(一)开发原则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注重整体性开发,充分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二是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是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

(二)开发方式1. 水平井开发:水平井技术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之一。

通过水平井的布置和优化,可以有效地控制缝洞系统的流体流动,提高采收率。

2. 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是另一种重要的开发方式。

通过注水可以补充地层能量,改善储层的渗流条件,提高采收率。

同时,注水还可以控制储层的压力分布,降低地层破坏的风险。

3. 地震监测与数值模拟:利用地震监测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开发过程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开发的准确性和效率。

4. 优化采收率技术:采用先进的采收率技术,如多级泵抽、气举等,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

四、实例分析以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采用水平井和注水相结合的开发方式。

首先通过水平井的布置和优化,控制缝洞系统的流体流动;然后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改善储层的渗流条件。

同时,利用地震监测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开发过程进行优化,提高了开发的准确性和效率。

经过多年的开发实践,该油藏的采收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缝洞型油藏的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关注焦点。

缝洞型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结构和复杂的流动特性,给开发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缝洞型油藏的储层特征、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缝洞型油藏储层特征及开发难点1. 储层特征缝洞型油藏是一种以裂缝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油藏类型。

其储层具有多尺度、多层次、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储层内流体流动复杂,难以预测。

2. 开发难点(1)储层评价难度大: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以准确评价储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分布情况。

(2)开采效率低:受限于复杂的储层结构和流动特性,缝洞型油藏的开采效率往往较低。

(3)开发成本高:缝洞型油藏的开发需要采用复杂的技术手段和较高的投资成本。

三、提高开发效果的基础技术研究1. 储层精细描述与评价技术(1)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进行储层精细描述,确定裂缝和溶洞的分布范围及规模。

(2)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岩石物理实验数据,评价储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分布情况。

(3)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进行三维地质建模,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优化开发方案设计(1)根据储层特征和流体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井网部署和开采顺序。

(2)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等钻井技术,提高井筒与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开采效率。

(3)结合注水、注气等措施,调整储层压力,优化流体的流动路径,提高开采效果。

3. 先进开采技术应用(1)采用超声波振动、电磁波等物理场技术,增强储层内流体的流动能力。

(2)应用纳米材料等新材料技术,改善储层的渗透性能,降低开采难度。

(3)利用智能油田技术,实现缝洞型油藏的智能监控、智能决策和智能开采。

四、实例分析以某缝洞型油藏为例,通过应用上述基础技术研究,实现了以下效果:1. 通过储层精细描述与评价技术,准确掌握了储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分布情况,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缝洞型油藏单井缝洞单元压降试井解释模型研究

缝洞型油藏单井缝洞单元压降试井解释模型研究

缝洞型油藏单井缝洞单元压降试井解释模型研究唐潮;陈小凡;杜志敏;乐平【摘要】以缝洞型油藏单井缝洞单元注水压降试井过程中流体的流动过程及能量平衡状态为基础,建立注水压降试井过程中井底压力与关井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可以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压降试井过程中的压力降落分为三个部分:流体在近井地带克服"表皮效应"产生的压降;流体在裂缝系统中克服渗流阻力产生的压降;裂缝系统向溶洞系统补充能量产生的压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估算储集体地层参数的方法,与传统解析试井方法对比,该方法基于物质平衡方程,从能量平衡的出发,对非均质性强的地层适应性更好.使用现场生产实践获得的实测数据对新模型进行验证,发现新模型与实测曲线拟合精度高,计算参数满足工程精度并且计算步骤简便.因此,该方法对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工程决策的制定有所帮助.【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7(007)002【总页数】6页(P31-35,77)【关键词】缝洞单元;物质平衡方程;试井分析【作者】唐潮;陈小凡;杜志敏;乐平【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与常规陆相砂岩油藏和已发现的国内外海相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较大不同,通常其埋藏较深,储集空间多样,油藏油水关系与流体流动特征复杂,“管流”与“渗流”并存。

其中大型洞穴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网络为主要的连通通道,并且非均质性极强,现有技术手段不能较好地描述缝洞储集体的展布规律。

该类油藏的开发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和经验,所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对于我国石油增储上产有重大意义。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之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详解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之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详解
④生产特征相似性判定法
缝洞单元内具有同一的流体动力系统,因此,单元内的井组(特别是高 产井)具有相似的生产动态特征。充分利用开发过程中的生产动态特征, 是邻井间判断是否存在连通性的依据之一。
缝洞型碳酸盐岩co油n藏ten之t 油藏工程方法研究
一 油藏开发描述及评价 二 地质(动用)储量计算 三 注水机理及注水方法研究 四 开发指标计算方法研究
一、油c藏on开te发nt描述及评价
2、储层单元划分
③示踪剂监测判定法 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就是在注水井中注入硫氰酸铵、氚水、碘化钾、硝酸 铵、溴化钠等水溶性示踪剂,在周围监测井中取水样,分析样品中示踪剂 浓度,并绘制出邻井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 线进行分析,进行井间连通性的判断。
Cw
因此,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来说,物质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下式:
N p Bo
N p (Rp
Rs )Bg
Wp Bw
We
Gi Bg
Wi Bw
NBoiCt (Pi So
P)
二、c地on质te储nt量的计算
2、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动态法
由物质平衡方程:
N p Bo
N p (Rp
Rs )Bg
Wp Bw
针对实施的注水替油这种开采方式,根据注水阶段的注入量和井口压力 的响应特征,由井口压力折算井底流压,再根据井底流压变化计算地层压力 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注采单元的单井控制储量。
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中,其研究对象通常是多相流体在双重介质中 的渗流,所以经常使用的是油藏综合压缩系数,即同时考虑了裂缝、孔隙及 其中流体的总压缩性的大小。
We
Gi Bg
Wi Bw
NBoiCt (Pi So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碳酸盐岩油藏的开采与利用逐渐成为石油工业的焦点。

其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结构和流动机理,对提高采收率和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机理,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指具有裂缝和溶洞发育的碳酸盐岩储层。

其特征包括:储层非均质性严重、裂缝与溶洞相互连通、孔隙度大、渗透率高。

这些特征使得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在流动机理上具有独特性。

三、流动机理分析1. 裂缝流动机理裂缝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主要的渗流通道。

在压力驱动下,原油通过裂缝网络进行渗流。

由于裂缝的几何形态复杂,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裂缝宽度、长度、连通性以及地应力等。

2. 溶洞流动机理溶洞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另一种重要的储集空间。

溶洞内部结构复杂,具有较大的储油空间和较高的渗透率。

流体在溶洞中的流动受溶洞大小、形态以及连通性等因素影响。

此外,溶洞内的流体还可能受到重力、毛细管力等作用。

3. 裂缝-溶洞相互作用流动机理在实际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和溶洞往往相互连通,共同影响流体的渗流。

裂缝为流体提供高速通道,而溶洞则为流体提供储集空间。

在压力作用下,流体在裂缝和溶洞之间相互补充和交换,形成复杂的流动系统。

四、影响因素及模型建立1. 影响因素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岩石性质、流体性质、地应力、温度和压力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流体的渗流特性。

2. 模型建立为了更好地描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机理,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目前,常用的模型包括渗流力学模型、离散裂缝模型和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描述流体在裂缝和溶洞中的渗流过程,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五、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1. 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可以模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机理。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重要领域。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油藏类型,其开发方式的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体开发方式,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指以裂缝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油藏。

其特点包括: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和溶洞分布不均;储量丰富,但采收率低;油藏压力变化大,易出现突水、突油等现象。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开发方式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三、主体开发方式研究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本文研究了以下主体开发方式:1. 垂直裂缝开发垂直裂缝开发是一种常见的开发方式,通过钻井和注入高压流体,使油藏产生垂直裂缝,提高储层的连通性和采收率。

该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需考虑裂缝的发育情况和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确定裂缝的分布和发育情况,优化钻井和注入参数。

2. 水平井开发水平井开发是一种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方式。

通过钻水平井,可以有效地穿透裂缝和溶洞,提高储层的连通性和采收率。

该方式的优点是采收率高、成本相对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水平井的轨迹设计、钻井工艺和完井方式等因素。

3. 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是一种通过注入水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式。

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注水可以有效地扩大裂缝和溶洞的空间,提高储层的连通性。

该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但需注意控制注水量和注水速度,避免出现突水等安全问题。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本文采用地质建模、地震资料解释、测井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体开发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技术手段包括:1. 地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分析裂缝和溶洞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2. 地震资料解释:利用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确定裂缝和溶洞的空间分布和连通情况。

《2024年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的开发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多种类型的油藏中,缝洞型油藏由于其特有的地质特性,开发难度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将就如何提高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基础研究,分析其地质特征、开发难点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缝洞型油藏的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缝洞型油藏是指由裂缝和溶洞组成的复杂地质结构,其特点为储层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使得原油开采困难,效率低下。

这类油藏的独特性给开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藏复杂性:裂缝和溶洞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极不规则,增加了油气的运移难度和储层的不确定性。

2. 连通性差:储层内裂缝和溶洞的连通性差,使得油气的流动速度和路径无法预测,加大了开发的难度。

3. 采收率低:由于非均质性强,传统采油技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导致采收率低。

三、提高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基础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基础研究,以寻求提高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方法:1. 地质特征研究:通过地质勘探和数据分析,深入研究缝洞型油藏的裂缝和溶洞的分布、大小和形态等特征,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依据。

2. 采收率提升研究:采用新型采收技术如注水驱动技术、钻井与增补压力法等来改变原油在地下裂缝与溶洞间的运移状况,增加连通性。

此外,还需要开展二次甚至三次的精细化开发与勘探,以期增加储量认知及油气资源有效开采的比重。

3. 采出率提升技术研究:开发更为精确的地震、测井技术,分析油田动静态特性以及利用新理论与方法等以了解并模拟缝洞型油藏的地质构造,以提高对复杂油气流的有效捕捉能力。

4. 环境友好与安全研究:由于缝洞型油藏通常处于地下深处的环境条件特殊且可能具有较高风险性,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环境友好及安全问题。

通过科学地实施地下储存管理以及有效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来确保环境保护及人身安全。

5. 增强合作与跨学科研究: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来探讨提高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0)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数值试井模型

(0)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数值试井模型

大尺度溶洞( 流体主要的储集空间) 视作零维模型, 裂缝、 孔洞发育的条带状地层( 沟通溶洞的渗流通道) 作为控制流 从而构成离散介质网络( DMN) 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油水两相数 体流动的一维模型, 值试井模型, 对渗流通道的储渗性能 、 大尺度溶洞的容积和距测试井的距离等因素对测试井压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进 的特征是由大尺度溶洞向渗流网络的窜流造成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缝洞型油藏试井压力导数曲线上类似“凹子 ” 的。实例分析表明, 新模型解释结果与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一致 。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离散介质网络; 数值试井; 大尺度溶洞; 渗流通道 中图分类号: TE35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863 / j. issn. 1674 - 5086. 2010. 06. 025
+1 qn = Ib
Jn C n +1 ( p wb - pn wf ) J Δt + C
n
对差分方程组采用松弛法求解, 可得到离散介 质网络数值试井模型。 将求解得到的离散压力数据 16] 提出的方法处理之后, 根据文献[ 可以绘制出 logp wD - log( t D / C D ) 和 logp' wD - log( t D / C D ) 双对数 p wD 、 t D 和 C D 分别为无因次压力、 其中, 无因次 曲线。
第 32 卷 2010 年
第6 期 12 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Vol. 32 Dec.
No. 6 2010
文章编号: 1674 - 5086 ( 2010 ) 06 - 0125 - 05

塔里木油田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新模型研究

塔里木油田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新模型研究

串联 双溶洞的试井解释模 型, 建立 了相应 的数 学模 型, 利用 L a p l a c e变换 和 S t e h f e s t 数值反演算法进行 了求解 ; 分 析 了溶 洞储容 比、 溶 洞大小 、 裂缝宽度 、 溶洞距离等参数 对压 力响应 的影响。研 究表 明, 溶 洞半径和 溶洞储容 比对压
1 物理数学模型及其求解
图 1 是 由大型 洞 穴 和 大裂 缝 构 成 的 缝 洞 系统 ,
同时缝洞组合关系复杂, 洞穴与缝之 间的流动具有
方向性 , 不能作为标量处理 , 因此双重介质或三重介 质模 型均 不 能用来 模 拟流 体在 大裂 缝 和大 洞穴 中 的 运动规 律 _ 8 ] 。总 之 , 常规 试 井 解 释 理 论 建 立 在 连 续 介质渗流的基础上 , 对于大型缝洞油藏 的试井解释 不太适 用 , 故 建立 大裂 缝 一大溶 洞 试 井 解 释 模 型 具 有实际意义[ 9 。 。 。张福 祥等 l - 1 2 ] 建立了大尺度溶
法 得 到拉 氏空 间 的无 因次 压力 解 , 即
一 一
( a 4+a 2 a 5 ) a 6
, 1 、

大裂 缝及 大 型洞 穴 的 弹性 , 大 型洞 穴 是 主要 的储 集 空间; 大裂 缝 是次 要 的储集 空 间 , 并 且是 重要 的渗 流 通道 , 大 型洞 穴 1通 过 裂 缝 、 大 型 洞 穴 2向井 筒 供 液, 流动情 况 如 图 2所 示 。
2 0 1 7年 6月





第2 6卷 第 3 期
塔 里木油 田缝洞 型油藏试井解释新模 型研究
熊 钰 滕 鹏 牛新年 蔡 明金

《2024年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藏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缝洞型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其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因此,对缝洞型油藏进行基础研究,提高其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缝洞型油藏的特点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基础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缝洞型油藏特点及开发难点缝洞型油藏是指具有复杂缝洞结构的油藏,其特点是储层非均质性强、渗流规律复杂、储量分布不均等。

由于这些特点,缝洞型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1. 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油井产量不稳定。

2. 渗流规律复杂,难以准确描述油藏的流动状态。

3. 储量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区域油藏难以有效动用。

三、提高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基础研究针对缝洞型油藏的特点及开发难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基础研究,以提高其开发效果:1. 储层描述与建模储层描述与建模是提高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基础。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建立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渗流规律,为后续的油藏工程设计和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2. 渗流规律研究针对缝洞型油藏的渗流规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揭示缝洞型油藏的渗流机制和流动状态。

这有助于优化注水开发方案,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

3. 优化注水开发方案根据储层描述与建模、渗流规律研究的结果,制定优化注水开发方案。

通过调整注水压力、注水速度、注水时机等参数,使注水开发更加符合储层的实际情况。

同时,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油藏的动态变化,为优化注水开发提供依据。

4. 高效采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针对缝洞型油藏的特殊性,研究并应用高效的采收技术。

例如,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等特殊井型,提高对储层的动用程度;采用新型的采收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采收率和生产效率等。

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数值试井模型

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数值试井模型

关键 词 : 缝洞 型油藏 ; 离散介质 网络 ; 数值试 井; 大尺度溶洞 ; 渗流通道
中 图 分 类 号 : E 5 T 33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I 0 3 6 / . s . 6 4— 0 6 2 l . 6 0 5 O :1 . 8 3 j i n 17 5 8 .0 0 0 . 2 s
因此 , 合储 层 地 质 特征 的试 井 模 型是 保 证 参 数 解 符
释 结果 可靠 的关 键 。
体 在条 带状 渗 流通 道 中 的渗 流 为 单 向流 , 试 井 曲 其

基质

储 层
线 特征类 似 于 裂缝 线 性 流 或 水 平 井 井 筒 线 性 流 , 可 将 渗流通 道 作为一 维模 型处理 。零 维模 型和 一维 模
第3 2卷 第 6期
2 1 年 00
西 南 石油大 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o o t w s e r lu Unv r i S in e& T c n lg d t n) o r a f u h e tP t e m ie st f c e c S o y e h oo y E i o i
型 的பைடு நூலகம் 分取 决 于压 力 响应 特 征 , 是 压 力 波 能 瞬 间 凡
图 1 缝 洞 型 网 络 状储 层
F g 1 Fr c ur d— ug y n t r lk e e v i i . a t e v g e wo k— i e r s r o r
到 达边 界 , 且可 忽 略介质 内部 压 差 的缝 洞体 , 可 并 都
缝 网络 和溶洞之 间的压差 , 以 多重介 质试 井导数 曲 所
线上 出现 的“ 凹子 ” 不具备存在 的理 由 。 都

裂缝-孔隙型油藏新的试井模型解

裂缝-孔隙型油藏新的试井模型解

裂缝-孔隙型油藏新的试井模型解
李其深;黄诚;邓伟
【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4)001
【摘要】针对裂缝-孔隙油藏的渗流特征,在裂缝和基块之间存在流体的交换;以往的裂缝性油藏并没有考虑流体之间的渗流,仅仅将裂缝和基块之间的流体交换作为源和汇;考虑裂缝与基块之间的渗流建立裂缝-孔隙油藏全耦合的渗流微分方程;该渗流微分方程考虑压差对裂缝和基块的影响,对方程采用无因次化,将方程简化,通过Laplace变换,利用解的迭加原理,获得模型的Laplace空间解,这解对理解裂缝-孔隙性油藏的渗流规律和试井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71-73)
【作者】李其深;黄诚;邓伟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1;西南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1;中国油气公司西南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3;TE391
【相关文献】
1.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油藏应力敏感实验评价--以滨里海盆地肯基亚克裂缝-孔隙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为例 [J], 赵伦;陈烨菲;宁正福;范子菲;吴学林;刘丽芳;陈希
2.应用试井方法分析安塞长6低渗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注水油藏参数变化特征
[J], 成珍;成绥民;朱圣举;吴明录
3.微生物采油对孔隙型和裂缝型油藏的适应性分析 [J], 王惠;卢渊;伊向艺;张辉
4.溶洞型油藏试井模型及其解析解 [J], 吴小庆;杨爽;贾永禄
5.裂缝-孔隙油藏耦合模型的精确解 [J], 李其深;段永刚;陈伟;唐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大庆油 田有 限责任公 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 司,黑龙江 大庆
13 1 6 14)
摘要 :对于 目前某些油 田存 在大尺度 的缝洞 ,其 流动不 符合达 西定律 的情况 ,建立 了不 同缝 洞连 通型试 井新模
型 。给出 了缝洞型油藏试井 物理模型 的描述 ,建立 拟稳态 情况 下的流 动方程 ,通过拉 普拉斯 变换 对数学模 型进 行求解 ,并利用数值反演 的方法得到实空 间下不 同试井模 型 的解 ,绘制 了各类缝 洞 型油藏试 井新 模型 的试井 曲 线 ,并对 曲线特征 和影 响因素进 行 了分析 。缝洞型 试井 曲线在早 期段 和晚期 段都是 斜率 为 1的直线 段 ,中间段 会出现和双重介质或三重介 质相似的下 凹段 ,下 凹段 出现早 晚和下 凹 的深 浅受缝 洞 间窜流 系数和 缝洞储 容差异 的影响 。这类缝洞型新 的试 井模 型研究 ,对具有缝} 征性 质油藏的试井解释有新 的指 导作用 。 刚寺


词 :缝洞型油藏 ;试井 ;拟稳态 ;拉普拉斯变换
中图分类号 :T 3 3 E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7 4 (0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0 4 -4 0 03 5 2 1 )0 —1 50
DI SCUSS ON N I O NEW ELL W TEST o DEL M FoR FRA CTURE. CAVI TY RESERVoI R
第2 9卷第 6期
DOI 1 . 9 9 J I S 1 0 — 7 4 2 1 . 6 0 9 : 0 3 6 / . S N. 0 0 3 5 . 0 0 0 . 2
缝 洞 型 油 藏 试 井 新 模 型 探 讨
张利 军 程 时 清 梁 继德 胡 航
( .中海 油 研 究 总 院 ,北 京 10 2 ;2 1 0 0 7 .中 国石 油 大 学 教 育 部 石 油 工 程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 24 02 9
i v rin m eh d. T u v s f n w l t s mo es a e r wn f r v ro a t r — a i e e v is a d t er n e so t o he c r e o e we l e t d l r d a o a ius f cu e c vt r s r or n h i r y c r e h r c eitc nd i fu ncn a t r r nay e u v d c a a trsi sa n e i g f co sa e a l z d. W elt s u e ffa t r a iy r s r o r e r s n — l l e tc r so cu e c v t e e v isr p e e tu v r
E gnei n i r g。C ia U i rt e oem, e n 0 2 9 hn ;3 Ts n eh o g ev e C m a y e n hn nv syo P t l ei f r u B i g 12 4 ,C ia . e ig Tc nl ySri s o p n , i f t o c D qn i e o p n t. a i 6 1 4 hn ) a igO l l C m a yLd ,D q g 13 ,C ia i f d n 1
Z A G L. n ,C N h.ig ,LA G J—e ,H a g H N i u HE G S i n I N i j q d U H n
( . NO CR sac ntue B in 0 0 7,C i ;2 Miir d ct nK yL brtr o e o u 1 C O e r Istt, eig 10 2 e h i j hn a . nsyo E uai e a oaoyf P t l m t f o re
Absr t:Ac odi o t e lr e sz a t r — a i e ev iswhe efu d f w o sno e r y fo lw,n w tac c r ng t h a g —ie f cu e c v t r s r o r r y r i o d e tme tDa c — w a l l l e welt s d l n h sc lmo e ffa t e c vt e e v i t i e e tc mmu c t n t p sa ee tb ih d i l e tmo e sa d p y ia d lo cur — a iy r s r o rwi d f r n o r h f nia i y e r sa ls e n o t i p r a d ps u o se d o n q a in i as i . L p a e ta f r to meho s s d o s le t h spa e n e d — ta y f wi g e u t s lo bu l l o t a lc r nso mai n t d i u e t ov he mahe tc lmo la he s l to s o i e e twelts d si e ls a e ae o t i e y me n fn me i a t ma ia de nd t ou i n fdf r n l e tmo e n r a p c r b a n d b a so u rc l f
21 0 0年 1 2月
大 庆石 油地 质 与开 发
P to e e r lum o o y a d Oi ed De e o me ti qi Ge lg n l l v lp n n Da ng i f
De ., 2 0 c 01 V0 . 9 No 6 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