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修缮原则

合集下载

关于古建筑修缮原则的理解与把握

关于古建筑修缮原则的理解与把握

关于古建筑修缮原则的理解与把握古建筑的修缮问题,出发点和学术观念不同,所持的态度也不相同,本文对古建筑修缮原则的理解与把握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古建筑;修缮原则;理解一、前言本文对古建筑修缮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古建筑保护意识形态问题和保持现状与恢复原状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古建筑修缮的原则古建筑的维修工程中,首先,设计施工人员和文物保护者要充分理解保存古建筑的价值,在维修中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文物保护令、条例、规章制度。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要求,坚持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其目的主要是保存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1.保存现状或恢复原状这个是古建筑修缮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文物保护法中把它概括为“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目前在古建筑中往往对其所具有的文物价值认识不足,常有任意更换构件,彩绘一新,更有甚者,改变建筑物原有的形制、結构等现象发生,这种做法大大地降低了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追其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把文物建筑与现代建筑等同看待,认为修就要彻底地修,以求焕然一新和一劳永逸,从而大刀阔斧,大换构件。

这些都是缺乏对古建筑文物价值的全面的认识,其实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古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体体现出来的文物价值。

2.坚持文物修缮计划的实用性原则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相同结构、相同年份的古建筑很少,因而每一座古建筑的修缮对于施工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能够借鉴的经验很少。

因此,规范古建筑修缮工作十分必要,在国家文物保护部门没有出台相应规定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施工人员自己总结。

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古建筑修缮的步骤、方法、应遵循的基本规范等,使每一项古建筑修缮工程都有章可循,这就要求这种操作规范必须是具有可操作的实用性特征。

要完成好文物保护工程和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坚持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实用性是必然的要求。

实用性原则要求修缮施工管理人员,在熟悉各个古建筑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以保护、恢复古建筑的实用性为基本目的,对古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修缮施工计划,对修缮各个环节及各项工艺及做法予以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及保护修缮方法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及保护修缮方法

2、实施日常维护与保养
2、实施日常维护与保养
对于古建筑,应建立完善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机制。定期检查木结构构件、屋 顶瓦片、墙体等部分的状况,及时修复损坏部位,避免损坏扩大。同时,还要加 强对古建筑周边环境的监管,防止人为破坏和污染。
3、引进现代科技手段
3、引进现代科技手段
在保护修缮古建筑的过程中,可以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技术、无人 机检测等,提高保护修缮的效率和精度。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古建 筑的详细信息,为未来保护修缮提供数据支持。
4、促进公众参与
4、促进公众参与
保护修缮古建筑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古建筑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 作,形成全民参与的保护格局。
5、合理利用与开发
5、合理利用与开发
在保护修缮古建筑的同时,还应注重合理利用和开发。通过适度旅游开发、 文化创意产业等途径,让古建筑发挥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实现保护与利用的 良性循环。
3、环境污染
3、环境污染
近年来,环境污染也成为古建筑损毁的一大因素。酸雨、工业废气等污染物 对古建筑的侵蚀越来越严重,导致木材腐朽、墙体会脱落等现象。
三、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方法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对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是首要任务。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保护古建筑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破坏、盗卖和非法交易古建筑行为的打击 力度,切实保护古建筑的合法权益。
3、屋顶造型丰富
3、屋顶造型丰富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造型非常丰富,包括悬山、硬山、歇山、庑殿等多种形式。 这些不同的屋顶造型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还反映了古代建筑师细节装饰

古建筑修缮原则

古建筑修缮原则

古建筑修缮原则一、修缮原则(一)安全为主的原则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即使是石活构件也不可能完整如初,必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如果以完全恢复原状为原则,不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降低了建筑的文物价值。

因此,普查定案时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

这里所说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人是否安全?比如,勾栏经多年使用后,虽然没有倒塌,表现也比较完好,但如果推、靠或震动时,就可能倒塌伤人。

二是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出现问题时应予以重视。

如石券发生裂缝、过梁断裂等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

与主体结构安全关系较小的构件出现问题可少修或不修。

如踏跺石、阶条石的风化,少量位移、断裂,陡板石的少量位移。

有些构件即使与主体结构有关,也应权衡利弊,不要轻易下手。

如两山条石倾斜。

如果要想把它重新放平,必须拆下来重新归位,这样山墙底部就有一部分悬空了,反而会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

总之,制定修缮方案时应以安全为主,不应轻易以构件表面的新旧为修缮的主要依据。

(二)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文物价值。

将原有构件任意改换新件,虽然会很“新”,但可能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

只要能保证安全,不影响使用,残旧的建筑或许更有观赏价值。

古建筑的修缮应“修旧如旧”已成为法则。

这个法则包含着下列原则: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

(三)风格统一的原则经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

以石活修缮为例,添配的石料应与原有石料的材质相同,规格相同,色泽相仿。

补配的纹样图案应尊重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

(四)排除造成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在修缮的同时如不排除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实际只能是“治表未治本”。

因此在普查定案时,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出根源。

在修缮的同时,排除隐患。

如果构件损坏不大或无安全问题,甚至可以只排除隐患而不对构件做什么处理。

常见的隐患有:地下水(包括管道)及潮气对砌体的侵蚀;雨水渗入造成的冻融破坏;树跟对砌体的损坏;潮湿和漏雨对柱根、柁头糟朽的影响;屋面渗漏对木构架的破坏;墙的顶部漏雨可能造成的倒塌,等等。

古建修缮标准

古建修缮标准

古建修缮标准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古建修缮的标准是什么呢?古建修缮应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

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风貌是修缮工作的核心目标。

修缮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构件和装饰元素,不得随意拆除、更换或添加。

修缮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工艺和技术也应当与原建筑相符合,以确保修缮后的建筑与原貌相符。

古建修缮应遵循“原则上不重建,必须重建则尽量原样重建”的原则。

在修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原有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拆除与重建。

如果确实需要重建部分建筑,应尽量按照原样进行重建,保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修缮过程中,还应注意保留原有的文物、遗址和历史痕迹,不得随意破坏或篡改。

古建修缮还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修缮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的原材料,尽量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安全、环保的原则,避免使用对古建筑有害的材料。

同时,在修缮过程中,要注重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技术,确保修缮后的建筑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古建修缮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管理。

修缮工程应按照一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包括前期调查研究、方案设计、施工实施和后期监督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确保修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古建修缮还应注重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

修缮工作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和要求。

修缮过程中,要遵循法律法规对文物保护和修缮的规定,避免违法行为。

同时,修缮工作还应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促进修缮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古建修缮标准是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风貌,尽量保持修缮后建筑的原样,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艺,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管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才能保护好古建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建筑修缮及保护原则

历史建筑修缮及保护原则

历史建筑修缮及保护原则(一)文物保护单位:总体原则: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维修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保护各种历史信息和恢复历史,尽可能多地保留各个时期有价值的遗存。

2、真实性原则——最大程度地保护历史原物、原件,坚持不改变历史原状。

3、可逆性原则——本次修缮工程中,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原物进行保护处理。

4、永续性原则——所保护的对象记录了大量人类活动的历史信息,要把这些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延续下去。

(二)优秀历史建筑(含历史建筑):1、严格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可识别性以及最低限度干预”原则进行修缮设计、施工。

不得改动任何有历史意义的遗存,包括: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平面布局、形制、造型、版式特征、艺术风格、建筑材料及工艺等。

2、慎重对待复原物件。

对复原者,必须找足依据,对缺少依据者,只要无碍结构和使用功能,暂不作复原。

对缺乏复原依据但历史上已做过“复原”,甚至与历史痕迹有冲突的“复原”,只要其具备保护功能,均考虑予以保留。

3、排除建筑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凡影响建筑安全的隐患都要认真查找,彻底排除。

对已发现白蚁危害的部位进行全面的白蚁灭治,并对整个建筑物进行全面的预防性处理。

四、修缮及保护策略对历史建筑外立面进行修复、保养、维护,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原貌,使其历史风貌得以延续。

工程范围主要包括文物本体外立面局部修复、门窗修整及复原、落水管修复、木构件修缮、金属防锈处理、室外构架拆除、管线规整以及周边违章搭建拆除等内容。

因本次设计的工程主要是针对外立面进行修缮复原。

但由于历史建筑均为上世纪初期所建的房屋,根据现状保存情况的不同,在修缮过程中如遇房屋年久失修,缺乏日常维护从而带来的房屋结构安全性的问题,应对房屋受损的部位进行专业鉴定(检测),报请甲方同意后,我院针对性进行室内、外结构加固修复,另行出具相关设计内容。

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最新版

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最新版

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最新版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是指针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所制定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因此,保护和修缮古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保护古建筑的基本原则是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保护古建筑时,要尊重原建筑物的历史性,不随意破坏或改变其原有的结构和形态。

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保护文化内涵,保护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例如通过文物研究、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式。

其次,修缮古建筑时要注重保护建筑材料的原始性。

古建筑通常采用了独特的建筑材料和工艺,这些材料和工艺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也是古建筑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在修缮古建筑时,要尽量使用与原始材料相同的新材料,以保留古建筑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另外,修缮古建筑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科学性指在修缮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如通过勘测、测试、分析等手段,全面了解古建筑的状况,科学确定修缮方案。

可持续性指修缮方案要注重保护环境和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破坏。

例如,在修缮古建筑时可以选择使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修缮古建筑时还要注重保护古建筑的环境和周边区域。

古建筑往往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的,因此在修缮古建筑时,要注重周边环境的整治,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可以通过绿化、景观设计等手段,提升周边环境的品质,为古建筑打造一个更加优美宜人的环境。

最后,修缮古建筑还要注重公众参与和文化传承。

古建筑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中来。

因此,在制定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时,要加强与公众和相关专业机构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公众参与古建筑保护修缮行动。

另外,在修缮过程中,要注重文化传承,保护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总之,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的最新版应该注重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注重保护建筑材料的原始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保护古建筑的环境和周边区域,加强公众参与和文化传承。

古建筑修缮原则范文

古建筑修缮原则范文

古建筑修缮原则范文1.尊重历史和原貌:古建筑修缮应尊重历史和原貌,不盲目进行大规模改建和重建。

修缮的目的是保护和延续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和风格。

2.原材料的使用:古建筑修缮应使用与原材料相似的材料进行修复,以保持建筑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如果原材料无法获得,应选择与原材料相似的替代品。

3.保留原始结构和特征:修缮时应尽量保留古建筑的原始结构和特征。

不应随意拆除或改变原有的构造和装饰。

如果必须进行翻新或替换,应尽量复原原始设计和细节。

4.修复和替换的平衡:在古建筑修缮中,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修复和替换的平衡。

旧部分需要修补,但是也要保持和新部分的和谐统一5.根据历史环境调整:修缮时应结合历史环境进行调整,以保持古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修复的材料和工艺应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相协调,避免突兀或不协调的感觉。

6.简约和谦虚:古建筑修缮应坚持简约和谦虚的原则。

不应过度修饰或装饰,以保持古建筑的本来面目和历史特征。

7.细节的重视:古建筑修缮中,应特别注重细节的保护和修复。

细节部分是建筑的灵魂和精髓,保留和修复细节是保护建筑历史价值的重要手段。

8.灵活性:古建筑修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修缮时可以加入合适的功能和设施,但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结构和风格。

9.文化传统的传承:古建筑修缮的目的之一是传承文化传统和历史价值。

修缮时应注重传承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10.公众参与:古建筑修缮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询。

公众的参与可以提供多样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修缮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总之,古建筑修缮原则的核心是保护和传承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统。

修缮时应尊重历史和原貌,使用类似的原材料,保留原始结构和特征,修复和替换的平衡,根据历史环境调整,坚持简约和谦虚,重视细节,保持灵活性,传承文化传统,促使公众参与修缮过程。

这些原则的遵守可以保证古建筑修缮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古建筑修缮原则的理解与把握

古建筑修缮原则的理解与把握

古建筑修缮原则的理解与把握一、关于古建筑的文物价值我们保护古建筑,主要是保护它的文物价值,即保护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这些价值是通过现存的古建筑实体体现出来的。

因此,保护古建筑的根本就是要保护现存的古建筑实体,具体地说,就是要保护该建筑的形制、结构法式、构件质地以及制作工艺。

任何一个古建筑一经破坏就不可能重建,它的文物价值也就随之消失。

目前,在古建筑维修中往往对其所具有的文物价值认识不足,常有任意更换构件,彩绘一新、甚至改变建筑物原有的形制、结构等现象发生,从而造成对文物的破坏,这种破坏称之为保护性破坏。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1)把文物建筑与现代建筑等同看待,认为既然修就应该彻底地修,以求焕然一新和一劳永逸,从而大动干戈,大换构件。

这种现象在宗教、旅游、园林等非文物部门使用的古建筑修缮时最容易发生;有时候是地方行政领导缺乏文物意识而进行的不合理的干预而造成的。

(2)认为古建筑的修建年代越早戛有价值,因此在修缮时往往把建筑的形制、结构、材料和制作工艺人为地统一到始建年代的状况,从而造成对其后重修的古建筑的破坏。

其实,这种“越早越有价值”的认识完全是对古建筑价值的误解。

一座经多个时代重修的部分都具有文物价值,只是重要程度有所区别而已。

(3)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迷信,滥用新材料、新技术。

(4)修缮设计时用现代人的审美观来看古建筑,对原有建筑的式样和不合理的结构加以改动。

以上这几点归结起来,就是缺乏对古建筑文物价值的全面的认识。

还有一种是由于有关人员知识贫乏、保护不当造成的,例台建一些保护性的建筑物,从而改变了古建筑原有的环境,造成文物的风化、腐蚀等破坏现象;在古建筑周围植树、种草等环境绿化也有可能造成类似的现象。

总之,我们进行古建筑修缮、保护时,应牢牢记住: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古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体体现出来的文物价值。

一旦这一实体遭到破坏,其所具有的文物价值也就随之消失,而且不可能再生产。

古建筑修缮施工管理原则

古建筑修缮施工管理原则

古建筑修缮施工管理原则我国的古建筑类型非常多,在城市中古建筑能够显现出一种文化,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了历史政治和文化的情况。

当前古建筑修缮和管理等等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还需要加以完善使其在城市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性体系。

本身建筑源自于自然并且也利用自然、高于自然的存在,增强古建筑修缮的施工管理力度,能够以更为灵活性的方式以及合理性的格局使其屹立在城市之中,强化对古建筑的保护,由此获得更好的效果。

1古建筑修缮管理的原则分析1.1保护古建筑的原状古建筑的原状态是建筑过程中原本的形态,对古建筑的原状态保护还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严格的勘测,了解建筑的原有部件、建设的年代还有后期的处理与修缮办法,进而确定哪些结构是后期可以改变的。

这是做修缮和施工管理的基本依据。

另外,还可以从古建筑建造的时间上、类型上以及工艺手法方面做出分析研究,由此更好地保持古建筑的原有状态。

保存现状就是尽量在保留原有状态之下了解时代的变迁,若是一些建筑物的原样已经被挖去那么还可能产生破坏性,为了保障艺术价值还有技术价值,正确地展现出建筑的历史精华,还需要在恢复本来面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施工管理。

1.2约定俗成与传统工艺技术原则一些古建筑尽管在历史上已经修缮过,并且也比较成功,基本状态被固定下来,本身的特色非常明显,可以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尽管这样的方式有些建筑不是非常美观和文雅地展现出来,在时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之中还成为地方城市的一种标志,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被看成是保持了原有的特色。

古建筑不可以随便堆砌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了保持古建筑的原有形态还需要对施工技术做出分析,传统的施工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好建筑物的原有状态,例如,使用勾抹板缝的方式,扎肩、苫背等等,无论是使用材料的品种和质量都需要复合古建筑传统艺术的方式和做法,按照传统的工艺方式施工才可以保障古建筑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1.3保持原有的建筑形制每一个时代的每一种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点,建筑在结构、风格还有色彩上有着不同的建筑格局,那么在修缮施工中会需要保持原有的形制,否则会损失原有的建筑价值。

古建修缮标准

古建修缮标准

古建修缮标准
古建修缮标准是指修缮古建筑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保证修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古建修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址修复原则:修缮古建筑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位置和布局,不得轻易改变原址。

如果必须移动,应确保在保持完整性、真实性、可辨识性的前提下进行。

2. 原貌修复原则:修缮古建筑时应尽量恢复其原貌和风貌,不得随意增加新的装饰和构件。

如果有必要进行补充或修复,应以原有材料为主,尽量保持与原建筑风格相符。

3. 原材料使用原则:修缮古建筑时应尽量使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似的材料,以保证修缮后的建筑物与原建筑保持一致性。

在使用古建筑材料时应尽量选择传统工艺和原材料,以保持传统建筑的风貌特点。

4. 技术规范原则:修缮古建筑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包括结构、防水、防火、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修缮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修缮工程质量和安全。

5. 环境保护原则:修缮古建筑时需关注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修缮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环保法律和法规,对废弃物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

总之,古建修缮标准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保障,它对修缮工程的方方面面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古建筑维修原则

古建筑维修原则

古建筑维修原则古建筑维修原则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古建筑维修工程中,逐步总结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维修原则,并已写入文物法规。

古建筑维修原则-正文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在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石窟寺等(包括建筑物的附属物)进行修缮、保养的时候,“必须遵守恢复原状或者保存现状的原则”。

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包括建筑物的附属物),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原状是指一座古建筑开始建造时(以现存主体结构的时代为准)的面貌,或经过后代修理后现存的健康面貌。

整组建筑群的原状,应包括它原来的总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及其内部环境的绿化。

概括来说是指原来的造型、原来的结构、原来的材料和原来的工艺。

这四项内容缺一不可。

恢复原状:指维修古建筑时,将历史上被改变和已经残缺的部分,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条件下予以恢复,再现古建筑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

恢复原状时必须以古建筑现存主体结构的时代为依据。

但被改变和残缺部分的恢复,一般只限于建筑结构部分,对于塑像、壁画、雕刻品等艺术品,一般应保存现状。

保存现状:维修古建筑时,应以现存的面貌为准,保留历代修理中被改变的部分,保留古建筑的历史可读性。

实践证明,现状与原状常有些内在联系,现状是研究原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1964年国际会议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是许多国家共同遵守的文物保护与维修的法规。

宪章首先强调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既要当作历史见证物,也要当作艺术品来保护。

对于修复工作,应看作是一件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不能有丝毫的臆测。

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须与原来建筑外观有明显的区别。

当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可引用新技术,但必须经实验证明是有效的。

屋脊兽的排位第一位:龙,象征天子。

古建筑维修方案原则

古建筑维修方案原则

古建筑维修方案原则古建筑维修方案的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保护原貌原则:在维修古建筑时,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貌、风格和历史特色,不随意增加或删除古建筑的任何构件或装饰,力求尽可能还原其原貌。

2. 材料可靠原则:在古建筑的维修过程中,应优先选择与原材料相似或相同的材料,以确保修复后的古建筑具有与原来类似的物理性质和外观效果,保证其建筑结构的稳定和持久。

3. 修复至必要程度原则:古建筑的修复应以恢复其功能和增强其稳定性为主要目的,不应过度修复或追求完美。

修复时,应排除危险因素,加固受损部分,并修复部分的细节。

4. 科学恢复原则:在古建筑维修过程中,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如地质勘测、非破坏性检测等,对古建筑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修复计划,确保修复后的古建筑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5. 整体维修原则:古建筑的修复应以整体为单位进行,即对整个建筑进行维修和保护,而不是仅修复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可以确保古建筑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单个部分的破坏和日后的不协调。

6. 尊重历史原则:维修古建筑时,应尊重历史文化的价值和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避免盲目修改或追求新潮。

修复时应考虑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当地特色,避免对其进行无意义的改动和损伤。

7. 可持续发展原则:古建筑的维修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保护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又要考虑其功能和现代使用需求。

在维修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环保、节能的材料和技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8. 多学科合作原则:维修古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

因此,在制定修复方案时,应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材料工程师、保护专家等各个专业的作用,形成协作合力。

总的来说,古建筑维修的原则是在保护原貌、材料可靠、修复至必要程度、科学恢复、整体维修、尊重历史、可持续发展和多学科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保护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统,同时满足其功能和现代使用需求。

古建筑修缮的四原原则

古建筑修缮的四原原则

古建筑修缮的四原原则以古建筑修缮的四原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古建筑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修缮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建筑的价值,人们总结出了四个修缮的原则。

一、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修缮古建筑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风貌和历史特点,不做过度的改动。

修缮时应尊重原始结构,尽量保持原有建筑材料和技术,以保持建筑的文化传承性。

同时,在修缮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

二、修旧如旧原则修旧如旧原则是修缮古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

古建筑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经过岁月的打磨,形成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量还原原有的历史面貌,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

修缮时应选择与原有材料相似的材料进行修复,尽量使用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工艺,以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

三、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修缮古建筑的重要原则之一。

古建筑分布于不同的地域,每个地方的气候、环境和文化背景都不同。

在修缮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采取相应的修缮策略。

比如,在南方湿润地区的修缮中,要注意防潮和防霉;而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修缮中,要考虑保温和防冻等问题。

因地制宜原则能够使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

四、传统技艺原则传统技艺原则是修缮古建筑的重要原则之一。

古建筑建造和修缮的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和传承传统的建筑技艺和工艺。

修缮时要选择具有传统技艺经验的工匠进行施工,注重技术的传承和培养。

同时,要注重传统材料的使用,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

古建筑修缮的四个原则包括保护原则、修旧如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传统技艺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保护和传承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古建筑能够在修缮过程中保持其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做到既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又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1 中国古建筑的类别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古建筑类型颇多,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寺院古建筑、宫廷古建筑、园林古建筑、祭祀古建筑和民居古建筑。

寺院古建筑有灵隐寺、白马寺和兴教寺等;宫廷古建筑有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及末代皇宫等;园林古建筑有留园、拙政园、蠡园等;祭祀古建筑有十三陵及乾陵等;民居古建筑有王家大院、洛阳卫坡村和乔家大院等。

中国古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其规制划分也有比较大的不同,例如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主要将其划分为殿堂、厅堂和余房三类基本的规制;在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中则主要划分为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1]。

由此可见,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对古建筑的规制给出明确规定。

此外,中国古建筑宏伟庄重的风格体现出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

2 古建筑的爱护与修复原则古建筑犹如其他的历史文物一样,是经过若干年的积淀保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够再生产及再建筑,假如遭到破坏就不能挽回。

因此,在对古建筑进行爱护与修复时必需正确熟悉和把握相应的基本原则。

我国在《文物爱护工程管理方法》中对古建筑的爱护及修复提出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原状”是指古建筑建设时的原来状况,未被他人修缮改动的状况,是古建筑健康真实的状况而非残缺的状况。

通过相应地勘察得到其建筑时间、工艺和类型等详细信息,分析出古建筑中的原有构件和后变构件,以此来确定古建筑是否“原状”。

《文物爱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强调“恢复原状”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恢复原状所需资料不足时,可以“保存现状”,等资料足够时再“恢复原状”。

此外,对于一些经受过修转变动但其形象独特、为大家所接收的古建筑可以“保持现状”。

总而言之,在对古建筑进行爱护与修复时应严格根据以上基本原则实施,不能任凭加入个人主观看法。

3 古建筑的修复方法对于古建筑中损坏的构件,能够修复的都尽量不替换。

当必需替换时,应参照原材料的形状特点及内部构造选用匹配的新材料。

如果修复缺失的构件,必需有精确的历史资料和相应数据,而不能通过臆测想象来进行修复工作。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古建筑保护修复是指对历史悠久的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以保持其原有风貌和文化意义。

古建筑保护修复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建筑材料的保护、结构的稳定性、装饰的恢复等。

下面将探讨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1.原材料优先:在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时,应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材料。

原材料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保护修复工作应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损失和更换,并避免使用与原材料不同的材料进行修复。

2.适度修复:古建筑保护修复应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

修复工作应尽可能保留古建筑原有的痕迹和历史风貌,避免过度修复造成历史信息的丧失。

修复工作需要遵循历史与现代的平衡,即修复建筑的结构稳定,同时保留原有的痕迹和历史信息。

3.可持续发展:古建筑保护修复工作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应尽量选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同时,修复工作应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4.综合保护:古建筑保护修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除了建筑本身的保护修复工作,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保护,如古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综合保护可以确保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1.材料保护:对于古建筑中的石材、木材等原材料的保护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防腐、防水、防火等处理方法,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同时,应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换受损的材料。

2.结构稳定性修复: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是保护修复的关键。

在修复过程中,应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装饰恢复:古建筑的装饰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应对古建筑的装饰进行恢复和修复,还原其原有的风貌和艺术价值。

恢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测绘和研究,以确保恢复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配套设施修复:古建筑的配套设施也需要进行保护修复工作。

修缮工程原则

修缮工程原则

修缮工程原则修缮工程原则是指在保护和修复文物、古建筑等文化遗产时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以下是修缮工程中常见的一些原则:1.修旧如旧:这一原则强调在修缮过程中,要保持文物建筑的原貌、风格和结构,尽可能地恢复其历史风貌。

在修复过程中,使用与原始材料相似的新材料,使修缮后的建筑与原始建筑相协调。

2.最小干预:在修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文物建筑的过多干预,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仅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局部修复,以减少对建筑整体风貌的影响。

3.结构安全:修缮工程应确保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进行及时修复和强化。

在修缮过程中,要保证新结构与原有结构相协调,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二次损害。

4.保持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文物建筑的原状,包括原始材料、工艺和构造。

对于原有的装饰和雕刻,应尽可能地进行修复和保护,以传承古代工匠的技艺。

5.环境保护:在修缮工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等方面,均应遵循环保原则。

6.可持续性:修缮工程应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文物建筑在未来的长期保存。

同时,修缮工程应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降低维护成本。

7.功能恢复:在修缮过程中,要根据文物建筑的历史功能和特点,恢复其原有的使用功能。

同时,要兼顾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使修缮后的建筑既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又能体现历史文化价值。

8.尊重历史:修缮工程应充分研究文物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尊重历史事实。

在修复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留历史信息,以便后人了解和研究历史。

总之,修缮工程原则旨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结构安全,同时在修缮过程中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功能恢复。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使文物建筑得以焕发新生,传承历史文化。

古建修缮技巧

古建修缮技巧

古建修缮技巧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古建修缮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1. 保留历史信息:古建修缮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包括建筑的结构、材料、工艺等。

对于已经损坏或丢失的部分,应该进行修复或仿制,但要注意保持原有风格和特点。

2. 遵循传统工艺:古建修缮应该遵循传统工艺和技术,尽可能使用原有的材料和工具。

这不仅可以保证修缮的质量,也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 保护现有结构:古建修缮应该以保护现有结构为前提,避免对建筑造成二次损害。

在修缮过程中,应该对建筑进行仔细的勘察和评估,制定合理的修缮方案。

4. 注重细节处理:古建修缮需要注重细节处理,包括雕刻、绘画、装饰等方面。

这些细节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的艺术价值,也可以反映出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5. 合理利用现代技术:在古建修缮中,可以合理利用现代技术,如三维扫描、数字化建模等,提高修缮的精度和效率。

但要注意现代技术的使用应该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不能取代传统工艺。

总之,古建修缮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

只有在遵循原则和技巧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古建修缮的质量和效果,让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及保护要点

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及保护要点

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及保护要点导言古建筑见证和记录着历史,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保留其原貌。

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与保护尊重古建筑,这也是还原历史的方法。

一、古建筑修缮原则1. 安全为主。

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即便是石活构件也不可能完好无损,必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如果完全恢复原状,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降低了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因此,修缮建筑时应将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

这里所说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人安全。

如,勾栏经多年使用后,虽然表现比较完好,但如果受外力影响时,就可能倒塌。

二是主体结构安全。

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应多加关注,避免出现问题。

构件表面的新旧只能作为修缮的参考依据。

2. 风格统一。

修缮的部位应与原有风格保持一致,尊重古建筑,保持历史风貌。

3. 预防为主。

经常对古建筑进行保养和维修,在早期阶段,把可能出现的隐患解决。

4. 旧料利用。

利用旧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从材料的角度看,还可以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

二、古建筑保护要点1. 保护古建筑的规模、布局及环境。

2. 保留古建筑中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历史信息。

3. 重视维修保养。

单体古建筑要根据年限进行经常性的维修。

4. 提高公民保护意识。

结束语古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发展潮流,不断进行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并重的原则。

伴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在对古建筑保护方面越来越重视,古建筑保护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我们应加强对古建筑保护人才的培养,积极储备大量相关技术人才。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完善现有古建筑保护机制,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保证古建筑保护的效果与质量。

古建筑的消失,不仅仅是一幢幢具体建筑的消亡,更是其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消亡。

加强古建筑、古文化管理,保护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才能看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曙光。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古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1.保护优先:保护是修复的前提和核心,要尽力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风貌,尽量保留和修复原有的建筑元素、构件和材料,不要随意拆除或更换。

2.历史真实性:修复过程中要尊重历史,将历史真实性作为修复的原则。

修复后的古建筑应该能够反映其历史变迁的痕迹和风格,避免人为的痕迹和伪装。

3.可持续性:保护修复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技术。

4.文物保护专业性:古建筑修复应该由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进行,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把握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二、方法:1.调查研究:在进行古建筑保护修复前,应先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建筑的历史、风格和结构特点,确定修复的目标和方向。

2.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古建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固建筑结构、防止水浸、控制湿度、防止虫蛀等。

3.材料选择:修复时应尽量使用与原有材料相似的材料,保持材料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对于无法找到原材料的情况,也可以选择与原材料相似的替代材料。

4.修复原则:修复时要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元素和构件,减少人为的痕迹和伪装。

如果必须修复或替换,应尽量保持与原有建筑材料相似的色彩、质地和工艺。

5.团队合作:古建筑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合作。

包括建筑师、工程师、修复专家和文物保护人员等,他们各自担负责任,协同合作完成修复任务。

6.修复监控:修复完成后,应进行监控和评估工作,确保修复的效果和质量符合要求。

监控过程中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如运用红外线探测技术检测建筑的温度和湿度,掌握古建筑的运行情况。

综上所述,古建筑保护修复需要遵循保护优先、历史真实性、可持续性和文物保护专业性的原则。

在修复过程中,应先进行调查研究,采取保护措施,选择合适的材料,遵循修复原则,并进行团队合作和修复监控。

中国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及技术传承

中国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及技术传承

中国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及技术传承引言1.1 概述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对于如何保护和修缮古建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建筑修缮的原则及技术传承,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来说明其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总体概括论述中国古建筑修缮的背景和重要性;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中国古建筑修缮的原则,包括保护原貌和风格、尊重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第三部分将探讨中国古建筑修缮的技术传承,包括工艺技术传承、材料选择与运用以及经验与智慧积累;第四部分将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故宫、雁栖湖别墅群和南京夫子庙等重要建筑的修缮工程;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修缮原则和技术传承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古建筑修缮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修缮的原则及技术传承,加深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中国古建筑修缮工程在不同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为今后的古建筑修缮提供借鉴和指导。

此外,还将展望未来古建筑修缮领域在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发展潜力,以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文化。

2. 中国古建筑的修缮原则:2.1 保护原貌和风格:中国古建筑的修缮原则之一是尽可能地保护其原始的外貌和风格。

在进行修缮时,应遵循"以宜不宜"的原则,即尽量保持现有破损古建筑材料的痕迹和状态,不轻易进行过度修补或更换。

通过细致入微的维护工作,如清洁、防水、除藻等,可以延长古建筑的寿命并减少进一步损坏。

2.2 尊重历史文化价值:在修缮中国古建筑时,对其历史文化价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尊重。

不仅需要了解其背后承载着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传承,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修缮方案。

例如,在选择修复材料时要注意使用与原材料相符合且符合历史背景的材料;同时,在审慎介入时切忌改变原有结构布局或增加未经证实的装饰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修缮原则
一、修缮原则
(一)安全为主的原则
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即使是石活构件也不可能完整如初,必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如果以完全恢复原状为原则,不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降低了建筑的文物价值。

因此,普查定案时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

这里所说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人是否安全?比如,勾栏经多年使用后,虽然没有倒塌,表现也比较完好,但如果推、靠或震动时,就可能倒塌伤人。

二是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出现问题时应予以重视。

如石券发生裂缝、过梁断裂等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

与主体结构安全关系较小的构件出现问题可少修或不修。

如踏跺石、阶条石的风化,少量位移、断裂,陡板石的少量位移。

有些构件即使与主体结构有关,也应权衡利弊,不要轻易下手。

如两山条石倾斜。

如果要想把它重新放平,必须拆下来重新归位,这样山墙底部就有一部分悬空了,反而会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

总之,制定修缮方案时应以安全为主,不应轻易以构件表面的新旧为修缮的主要依据。

(二)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
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文物价值。

将原有构件任意改换新件,虽然会很“新”,但可能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

只要能保证安全,不影响使用,残旧的建筑或许更有观赏价值。

古建筑的修缮应“修旧如旧”已成为法则。

这个法则包含着下列原则: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

(三)风格统一的原则
经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

以石活修缮为例,添配的石料应与原有石料的材质相同,规格相同,色泽相仿。

补配的纹样图案应尊重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

(四)排除造成损坏的根源和隐患
在修缮的同时如不排除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实际只能是“治表未治本”。

因此在普查定案时,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出根源。

在修缮的同时,排除隐患。

如果构件损坏不大或无安全问题,甚至可以只排除隐患而不对构件做什么处理。

常见的隐患有:地下水(包括管道)及潮气对砌体的侵蚀;雨水渗入造成的冻融破坏;树跟对砌体的损坏;潮湿和漏雨对柱根、柁头糟朽的影响;屋面渗漏对木构架的破坏;墙的顶部漏雨可能造成的倒塌,等等。

(五)应以预防性的修缮为主
仅以屋顶修缮为例。

屋顶是保护房屋内部构件的主要部分,只要屋顶不漏雨,木架就极不容易糟朽。

所以修缮应以预防为主,经常对屋顶进行保养和维修,把积患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六)尽量利用旧料
利用旧料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有时还能保留原有建筑的时
代特征。

在修缮时,人们或许对于旧石料舍不得轻易丢掉。

而对于旧砖瓦往往重视不够。

其实就砖瓦是大有用处的,现举例如下:
(1)合瓦房挑顶后可改做干槎瓦。

(2)合瓦或简瓦房可改做仰瓦灰梗。

(3)瓦房可改做棋盘心屋面或起脊灰背。

上述这三种方法都不用添新瓦,而且还能减轻屋面的重量,为保留原本木构架提供了条件。

(4)用旧条头砖代替简瓦,裹垄后可“以假乱真”。

(5)用旧瓦做“瓦芭”,代替望板,经济实用。

(6)干摆、丝缝砖经重新砍磨后重新利用。

(7)即使是各种不同规格的旧砖混杂在一起时,仍然可以用来砌墙。

尤其是外面抹灰的墙体,更没有必要全部换成新砖。

(8)用“外整里碎”作法。

外皮用新整砖,里皮用不同规格的旧砖。

(9)旧砖“开条”。

旧砖纵向分开,成为两块条头砖。

这种方法可以是砖的数量增加近一倍。

(10)以砖代木。

常见作法为“硬山搁檩”和“硬山搁柁”作法。

把木檩直接放在隔断墙或山墙上,不用梁的作法叫硬山搁檩。

把梁直接放在墙或转垛上,不用柱子的作法叫硬山搁柁。

硬山搁檩多用于有顶棚的房屋。

硬山搁柁作法多用于后檐墙,且柱子不露明(俗称“土柱子”)时。

总之,只要用得巧,旧砖旧瓦是很值得利用的。

二、修缮方面的制定
制定修缮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造成损失的原因。

修缮措施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否则会得不偿失。

如果由于木架倾斜造成的墙体歪闪,就不一定非拆砌不可。

(2)根据建筑的等级、位置、投资等因素决定方法。

如同样是下碱严重风化,处于山墙部位时,可剔凿挖补,处于院墙时,可用局部抹灰的方法。

(3)文物建筑应尽量维持原状,不得不拆砌时,也应尽量不扩大工程量。

能小修的不大修,以防漏为主,以保养为主,尽量保留原有砖件与瓦件。

(4)应以经常性的保养措施为主,凡能用养护、维修手段解决的,尽量不用大修。

普查记录和修缮方案的一般格式:先写明房屋栋号、部位,损坏的情况和程度,然后提出具体的修缮方法。

举例如下:西院,北房,台明部分残破、位移,槛墙局部酥碱,东山墙山尖歪闪8厘米;干摆下碱严重酥碱;上身灰皮空鼓、脱落;修缮措施:台明阶条石部分归安,部分添配更换;陡板石勾抹打点;槛墙打点刷浆;东山墙拆砌山尖;下碱剔凿挖补并全部打点刷浆;上身铲抹(混合砂浆打底,红灰罩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