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参数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二语习得研究汇总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 用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
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偏误分析: “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
第一节 对比分析
?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 ? 产生于上世纪50 年代,兴盛于60 年代 ? 初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测学习者的难
学交叉重合。 ? 1. 与语言学交叉:反映了二语习得中的语言学视
角(linguistic perspective ) ? 2. 与心理学交叉:反映了二语习得中的心理学视
角(cognitive perspective ) ? 3.与心理语言学交叉:是上述四个学科共同研究
领域的重合。 ? 共同领域远远小于各自的研究范围。
一、对比分析产生的背景
? 2、“母语负迁移”: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 作用问题。(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 干扰interference)
? 通过对比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之 处克服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
? 3、对比分析的理论依据: ? 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理论学
习得”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 “语言能力”(competence ): ? 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
所依据的隐性语言知识。 ? “语言表达”(performance ): ?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
内在语法的运用。 ? 区别: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
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 Ellis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广泛的学 科领域,由于界限的伸缩性已成为模糊的 研究领域。”
? 尽管如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仍然是一个 相对独立的学科。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参数再设问题
第l 9卷 第 2期 20 0 6年 6月
张家口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Ju a o hnj kuV ct nlC lg f eh o g orl f a gao oa oa oeeo c nl y n Z i i l T o
V 11 No 2 o.9 .
指出 , 普遍语法在第 二语 言习得 中的作用 。研 究 者指 出, 普
是陈述句不可或缺的成分。在母语习得过程中, 学习者所需 遍语法不仅约束中介语, 而且能影响第二语言的语法形式。
收稿 日期 :06— 2—1 20 0 0
作者简介: 林丽(92 , 四川成都人, 18 一)女, 西南交大外国语学院o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4
大脑 中有两类语言知识 , 普遍语法知识 和其 母语特 有的语 言
重要作用。普遍语法认为, 原理和参数是建构于人脑中的,
它把各个语 言的语法 限制在 一定 形式 内。但 普遍语 法并不 直接发挥作用 , 而是通 过参 数 的设 置来 实现 的 , 参数 的 这些
设置取决于母语学习者所获得的语言输入。换言之, 母语学 习者需要语言的输入来设置参量 , 而这些参量的设置又受到
要认识到 , 在其母语 中 , 陈述句 子是否必须使 用主语 , 一个 如 在英语中就需要主语 , 而汉语 中则不 一定使用主语 。在学 习
知识 。研究者指出 , 第二语言习得者不需要再 学 习普遍语法
语言普遍原理的约束。就省略参数而言, 母语学习者首先需 知识, 因为这是人脑 中自动生成的, 但学习者需要获得新的 参数设置, 即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进行参数再设 , 这一过程的
在本文 中, 我们将对 第一种 观点展 开深入讨 论 , 即普遍语 法
二语习得研究精讲知识分享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 用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
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偏误分析: “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
第一节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初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测学习者的难
点,预防学习者的语言偏误,从而提高第 二语言教学的效率。 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研究正处于学科发展的十字路口, 可能延续下去,也可能分裂或者合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
简要回顾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 二十世纪60年代末: 1. Corder:《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2. Selinker:《中介语》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途径 1. 50-60年代:理论初创 2. 70年代:理论大发展 3. 80年代中期至今:新兴研究领域与方法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80年代、90年代和90年代后
一、对比分析产生的背景
2、“母语பைடு நூலகம்迁移”: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 作用问题。(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 干扰interference)
通过对比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之 处克服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
3、对比分析的理论依据: 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理论学
基础之上。 语言表层上的对比分析受到学者质疑。
自身 3、研究方法: 心理学——实验研究 二语习得——描写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
看法一:二语习得是心理语言学的分支。即发展 心理学,也称应用心理语言学。
看法二:二语习得是独立学科,心理语言学则主 要研究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理 解、产生、获得,属于认知科学的一部分。 (David W .Carroll)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_原则_参数_实验与方法
外国语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文章编号 1004-5139 2001 03-0023-08
中图分类号
总第 133 期 General Serial No.133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文献标识码 A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
原则 参数 实验与方法
experimentalmethodslinguisticcompetence主要关注以下三个基本问题语言知识是由什么组成的语言知识是怎样习得的人们是怎样运用语言知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chomsky主要考察儿童的母语习得情况他发现不论儿童出生和成长在何地他们均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成功地习得当地的语言并且最终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往往远远超出他们在习得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即儿童在完成母语的习得以谈论并理解以往从未谈论过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即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logicalproblem他提出12儿童的语言习得之所柏拉图问题柏拉图曾提出疑问人的一生是有限可为何能获取如此多的知识24以可能是因为受到某种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的导引这种语言机制就是由原则和参数principlesparameters构成的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为验证普遍语法的真正普遍性学者们展开了对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他们认假如普遍语法存在于母语习得那么它应同样存在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因为第二语言习得也存在着逻辑问题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第二语言输入input实际上相当有限但最后也常常照样能说出以往从未学到过的话语谈论并理解以往从未谈论过的问题为此学者们作出了许多努力采用各种方法从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方面考察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通达accessibility情况如果说普遍语法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也起作那么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法心理表征mentalrepresentation应该与母语习得者的语法心理表征一致其中介语语法interlanguagegrammar应该受到普遍语法中各项原则和参数的导引否则普遍语法就不起作本文拟对这一领域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方法作一番检讨普遍语法中的原则及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检验普遍语法到底由哪些内容构成chomskybindingtheory中认为普遍语法由两大系统组成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原则系统又由若干子系统构成这里的普遍语法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一部语法而是指一系列的原则参数用来限制人类语法的可能范围原则为一切语言所共有参数则因语言而异人们也称普遍语法原则和参数理论我们不普遍语法实际上是指语法的语法参见chomsky12指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产生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第二语言的过渡性transitional语法这些子系统是指不同的模块module所以也有人称管约论为模块理论论旨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精选文档
二语习得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是学习者学习外语互相交流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外语的机会,而且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外语学习的环境。
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学习词汇、句子、语法、西方文化等各种知识。
可以说,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时间几乎大部分都在课堂教学中。
既然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如此重要,那么课堂教学到底是怎么样影响二语习得的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角度来分析课堂教学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并且在此基础上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其在学习者外语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理论基础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与八十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语言监察”理论,其中包括五种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这五大假说影响了许多人对语言教学的看法,对语言教学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1、习得与学习假说二语习得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即学习与习得。
习得发生在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是一个无意识掌握语言的过程,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
而学习一般很难发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过程也更加注重语言形式,如句法规则,语法使用是否正确等,学习者有意识的去学习这些内容。
2、自然顺序假说该假说认为学习者在习得语言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而且这个顺序是可预测的。
这里的自然顺序指的是一些具体的语法项目的习得顺序。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一些语法结构会先与其它语法结构被学习者掌握,这种顺序与学习者的年龄、母语背景、学习条件等都没有关系。
3、监控假说4、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输入的语言信息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让学习者语言水平有所提高,输入的语言信息只能稍微超出学生现有水平。
学习者要接触“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二语输入。
他提出了著名的“i+1”概念,i代表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
5、情感过滤假说该假说认为从情感角度出发有许多因素影响学习者学习速度和效率,其中包括学习动机和态度,性格,自信心,焦虑感等。
普遍语法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普遍语法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作者:熊苏春曾宪瑛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01期一、“普遍语法”的性质乔姆斯基早在1976年提出,普遍语法是“由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
”它主要研究语言知识能力、语言知识能力如何获得、语言知识能力怎样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物质实现等问题。
二、语言原则与参数理论所有语言共同的语法特征被称为语言学共相(Linguistic Universals),一般语法理论研究特定语言的结构,而普遍语法则研究这些语言学共相。
普遍语法由“原则”(principle)和“参数”(parameter)构成。
“原则”是指适用于任何语言的、高度抽象的语法构成,如x-bar理论、论旨理论、投射原则、格理论等。
某种语言并不一定具有所有这些原则,但是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违反这些原则。
例如,“承接原则”是一条适用于所有语言的普遍原则,它限定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定句子任何成分一次的移动不能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界限节点(bounding node)。
深层结构“John went where.”到表层结构“Where did John go?”其转换是符合语法的,因为where的移动距离在“承接原则”的允许范围内;“What did John wonder whether his brother would win?”是不符合语法的,因为它的深层结构是“John wondered whether his brother would win what”,what的移动距离违反了“承接原则”。
语言中的原则具有人类语言的普遍性,是人类的生理天赋,不必通过学习而存在于大脑中。
“参数”则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如方向参数、话题参数、隐含pro参数等。
参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场”(setting),也称为“值”(value);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参数值。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整理
1.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这种语言可能是他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或第四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比如,美国学生无论在美国学习汉语,还是在中国学习汉语,其目的语都是汉语。
如果他们同时在学习法语,那么法语也是他们的目的语。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2.第一语言:是我们从小就学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
第二语言:在掌握第一语言之后,人们还可以继续学习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的语言,简称“二语。
“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
3.第二语言习得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SLA这一术语也可以指一门学科,即研究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和规律的学问。
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看做心理学的分支。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4.外语习得是指人们学习外语的过程。
外语指外国的语言,属于第二语言,但第二语言却不一定都是外语,二者所指范围不同,第二语言与外语是包容关系,第二语言所指的范围比外语要广。
二语习得的环境也同外语习得的环境不同。
5.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二语习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诸多学科交叉的,有明确研究对象及一整套独立于普通语言学、一般语言习得理论的完整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应用语言学的前沿阵地和相关学科。
如外语教学法理论的基础理论研究。
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的语言学界、语言教学界等领域普遍认可二语习得研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a.研究对象不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以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为研究对象。
中国学生英语零主语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零主语研究摘要:本文拟从chomsky(1981)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下分析中国学生英语零主语的句法结构及其产生的原因,旨在研究中国学生英语零主语的句法结构特征和探讨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
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英语零主语的句法结构有两个特征:一是主语位置呈现空主语;二是主语位置呈现假主语。
本文认为母语迁移和没有完全掌握英语主语的形式特征是造成中国学生英语零主语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原则与参数;零主语;母语迁移1. 引言零主语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焦点。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本文拟从chomsky (1981)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下分析中国学生英语零主语的句法结构及其产生的原因。
本文中所谓的零主语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指充当句子主语的成分在句法结构主语位置上呈现空置的现象;二是充当句子主语的成分不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造成句子没有真正的主语,本文称之为“假主语”。
2. 中国学生句法结构中英语零主语的类型中国学生英语零主语在句法结构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语位置呈现空主语;二是主语位置呈现假主语。
2.1主语位置呈现空主语在学生的英语中,汉语空成分结构特征明显地投射到他们的英语句子中。
下面例句中的*[空位] 表明该句的主语丢失(1) a.我曾遇见他的女朋友。
*[空位]很漂亮。
b. i once met his girlfriend. *[空位] was very beautiful.(2)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 top ¤i ] *[空位]]shouldn’t be too fast.2.2主语位置呈现假主语英语中的动词词组必须加上to或-ing 这些标记标示其非限定状态,小句必须加上that (或for, if, whether)等标句词,形成标句词短语( complementizer phrase),才能充当主语。
而中国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英语的主语形态标记时往往会借用汉语的话题结构担当主语的话语功能。
UG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当代语言学》第6卷2004年第4期340-349页,北京UG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Ξ曹合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麦涛华南农业大学提要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生成语法学派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这一方面相关研究作综合性概述。
文章首先介绍在这一问题上的几种主要观点,然后讨论这一问题所引起的争论及争论的焦点,最后介绍并探讨在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 普遍语法第二语言习得原则-参数法语言官能1.引言目前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用Chomsky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 G)来研究和解释二语习得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Chomsky研究语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释人的语言知识或能力是什么,人类是如何习得这种语言知识或能力的。
这样一个理论目标显然很容易引起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的兴趣。
对此我国的学者也展开了探讨与研究(戴曼纯1998;王文斌2001a,b)。
由于Chomsky的理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将之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而也就必然存在各种争议。
其中一个关注点就是U G在二语习得中究竟起不起作用,如果起作用,其程度又如何。
我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对此问题作一综合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2.几种主要的观点2.1U G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直接或完全起作用持这一观点的人(Flynn1984,1987;Dulay and Burt1974;Krashen1981)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直接运用U G原则,而且可以在不必参考母语参数值的情况下重新设定参数(Cook and Newson1996);语言的基本原则和参数是大脑中固有的,通过第二语言的输入,学习者利用U G获得与母语能力(Ss)相当的第二语言能力(St)(如图1所示)。
这一观点在Flynn (1984,1987)所提出的参数设定模式(parameter2setting model)中得到体现。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可编辑】
填空判断20分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交叉学科: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Corder在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和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
3.1984年,鲁健骥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这篇文章中,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和“中介语”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4.1945年,弗里斯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与学习》一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的思想。
5.1957年,拉多在《跨文化语言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6.对比分析这一基本假设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
7.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8.在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中,主要存在以下争议:①母语迁移;②“正确顺序”是否等于“习得顺序”;③第一语言习得顺序是否等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
9.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整个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10.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括四个要素:输入数量、输入质量、输入方式、输入条件。
11.情感过滤假说把成功的二语习得相关联的情感因素分为三大类:动机、自信、焦虑。
12.“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立。
主要内容包括:调节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个体话语和内在言语、活动理论。
13.原则和参数是普遍语法的核心概念。
14.最早提出“关键期假说”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
15.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学习者的态度是有三个方面构成:认知、情感、意动。
16.(判断)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焦虑是一种现实焦虑,也是一种状态焦虑。
所谓现实焦虑是指处于该现实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自然产生的焦虑;而状态焦虑是焦虑的暂时被动状态,它随着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表现出对当时情境的忧虑和担心。
17.(判断)失误指口误、笔误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错误,如不小心把“小张”说成了“小王”,是偶然发生的,和语言能力无关。
二语习得研究精讲知识分享
(4)偏误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母语迁移是其中 之一。
(5)相近语言更易发生语言迁移。 (6)第一语言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
第二节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衰落于
70年代后期。复苏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四方面介绍偏误分析: 一、产生背景 二 、五个步骤 三、相关研究 四、意义与局限
习得方式:交际方式&教学指导方式
习得环境:自然的社会环境&课堂教学环境
Klein:“自然发生的习得”&“有指导的 习得”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competence): 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
所依据的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表达”(performance):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
二语习得研究正处于学科发展的十字路口, 可能延续下去,也可能分裂或者合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
简要回顾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 二十世纪60年代末: 1. Corder:《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2. Selinker:《中介语》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途径 1. 50-60年代:理论初创 2. 70年代:理论大发展 3. 80年代中期至今:新兴研究领域与方法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80年代、90年代和90年代后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虽然语言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兴学科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语言学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发展的影响日渐深远有些理论模式即是建立在当地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需要具备二 语习得理论的知 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不断提 高自身的语言能 力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学 生的学习需求和 学习特点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和更新自己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理念
汇报人:
学生语言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和策略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教师需要具备二语习得理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学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如缺乏语言环境、教学设备等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二语习得理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语 言障碍等,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解决。
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体系应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多方面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考试、项目等
评价反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课程设置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基本概念:包括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语言习得、语 言环境等
语言输入:指学习者接收 和理解的语言信息
语言输出:指学习者使用 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语言习得:指学习者通过 理解和使用语言来掌握语 言的过程
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处 的语言使用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认知派: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语言 习得的内在机制
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中国的教育、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英语学习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
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成为了英语教学师生们的重要研究对象。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其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L2)。
而对于英语教学而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更是可以为英语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和灵感。
基于这种理念,本文旨在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指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内在心理过程。
研究发现,人们习得第二语言存在着与习得母语不同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指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所接受到的信息。
语言输入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输入质量的高低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与母语习得不同,第二语言习得需要有大量的相关语言输入。
同时,这种语言输入需要针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语言需求等问题进行定制和设计。
2、暴露度和密度暴露度和密度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与第二语言接触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如果学习者的暴露度和密度越高,那么其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和效果也就越高。
3、语言输出语言输出是指说话和写作等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输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也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自由的语言输出,第二语言习得者可以更好地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4、语言规则和语言结构的学习语言规则和语言结构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时候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语言规则和语言结构,包括句子结构、语法、单词运用等等。
这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必须重点学习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 (知识点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概念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也叫“二语习得”。
一、母语与目的语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三、习得与学习克拉申(Krashen)认为成人L2学习者有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两者在获得方式、心理过程、所获得的知识类型、作用等方面都不同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
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
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未发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学会某个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发生。
无接口观点的证据:Seliger(1979)的证据: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析这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关规则。
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语言知识不相关。
也就是说,“习得”与“学习”的确是彼此独立的。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的。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前者指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后者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语言表达指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语言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则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关于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理论探讨
322020年07期总第499期ENGLISH ON CAMPUS关于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理论探讨文/宁天舒一、前言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与外语学习(ForeignLanguage Learning)都是人类对于语言的学习。
语言习得通常包括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关于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间的比较研究。
Van Patten、Calvo Cortés等人在一语、二语和外语的定义、习得/学习者主体特征、习得/学习的语言生态环境、学习方式、动机、习得/学习结果等方面做了理论探讨;Schuetze通过实验研究了一语和二语的异同,以及在二语习得环境中的二语习得和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的问题。
这些研究,绝大多数都在比较中探寻语言习得或学习主体的内在机理和外部条件。
本文将概括性地对其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理论解释作简要的比较,以期对外语教学给出一些有直接指导意义和有较强应用价值的理论借鉴。
二、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理论性分析1.普遍语法原则——参数论。
在众多有关语言习得的理论解释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Chomsky 普遍语法原则——参数论。
这种理论解释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语言是人类遗传基因规定的语言习得机制在后天环境作用下发展形成的。
一语习得起始的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的人脑和二语习得起始的已经进入稳定态(steady state)的人脑肯定不相同,先天初始的普遍语法和参数化后的普遍语法肯定也不相同。
因此,不能把习得一语的参数化过程简单地照搬到二语习得上,更不能照搬到外语学习上。
2.相通性。
无论一语还是二语或者外语,既然习得和学习的目标都是语言,三者之间势必会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其中最主要表现是,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一种人体机能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人脑特定脑区的神经组合及相关的语言认知器官发育成熟的过程,最终形成程序性(Procedural)的语言能力和下意识的语言行为。
第二语言习得
语言表层上的对比分析受到学者质疑。
二、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对比分析的理论阐述包含三方面:即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及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
1、基本假设是语言迁移。
(1)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分布,甚至文化迁移至 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2)正迁移与负迁移。
(3)差异(difference)&
常指其母语或本族语,是就语言习得的时 间而言的。 第二语言: 指第一语言之后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包 含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第四语言或其他 更多语言,是就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而言 的,与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具体概念及实例辨析
概念辨析: 母语及本族语 第一语言及第二语言 举例分析: 海外华人 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地区的多
第二章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 用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
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偏误分析: “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
第一节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初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测学习者的难
language learning
“习得”与“学习”的关系
克拉申( Krashen):“习得” (acquisition) 为隐性知识, “学习”(learning)为显性知识, 二者是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的显性知 识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其观点为“无接口观点” (non-in-terface position)和“强势观点” (strong version)
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性质由其研究对象 决定:
1. 涉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研究——语言学 2. 涉及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心理学 3. 包括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心理语言学
论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文明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如何掌握一门或者多门第二语言已成为人们的切实需求。
众所周知,第二语言的习得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之上,且在二语习得时其母语逻辑思维的发展一般已较为完善。
由此可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我们应重视母语的影响,将母语的有效影响发挥至最大化。
本文试图通过对迁移理论、图式理论及语言习得机制中语言普遍性理论的分析与讨论,并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的影响。
二、语言迁移、图式理论“迁移”(transfer)原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及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上世纪中叶,美国应用语言学家Charles Fries和Robert Lado 将“迁移”这一术语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用来指“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即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又叫母语迁移)(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1992)[1]。
20世纪40至60年代,众多美国语言学家认为母语最大限度地影响了第二语言习得,至此语言迁移理论兴起。
Ellis 认为:“一个关于迁移的理论很可能就是一个关于外语习得的一般理论,因为母语的作用很难与影响外语发展的其他因素分割开来”。
(EllisR,1994)[2]。
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一般有两种情况,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指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目标语学习。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即母语干扰,“主要由于母语和目标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唐承贤,99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简 :010 ( 一 , , 暑 期: 1 1 l 稿日 2 —(9 7 ) 女 吉林省吉林市 人 , 介 汪洪梅 一】 17 吉林化工学院讲 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英语语 言学方 面的研究。
第 l 2期
汪洪梅 : 原则。 参数理论在二语 习得 中的应用
唐晋 湘对 二语 习得 初始 状态 中 的普遍 语法 和 母语 知识 进行 对 比研究 , 进行 了总结分 析 , 阐释 了 初始 状 态 的五种假 说 , 分转 移完 全 可及假 说 , 充 反
第2卷 8
第 1 期 2
吉 林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J UR A FJLN I S IU E O H MIA E HN L G O N LO II N TT T FC E C LT C O O Y
Vo . 8 No 1 12 . 2
De c 2 1 0 1
状 态 ; 天获得 的个 别语 法 则 是 对 普 遍 语法 原 则 后
了可及 性 的研 究 。这 都体 现 出 了 “ 普遍 语 法 ” 对
二语 习得产 生 的深远影 响 。
戴 曼纯 对普 遍语法 在第 二语 言 习得 中的可 及
性 进行 了分 析 , 出在 语 言 学 界存 在 的可 及 性 三 指
普 遍语 法理论 的研究 本 身也在 不 断的修 正和
发 展 , 就更 增 加 了理论 基 础 的 不 稳定 性 。 而且 这 它 在二 语 习得 中只能用 描述 性 的方 法来 解释 习得
树形图次序习得假说 , 特征强度无参数值假说 , 初
研究 。
进行参数设定或选择 的结果。原则一 参数模式 中 的参数是一个变量 , 同一个 参数在不同的语 言中 可能呈现出不同的“ 或“ 值” 参数设定” pr e r (a m t a e s tg 。 目 在普遍 语法原则和参数理论基 础 ei ) t n 前
上进行 的研 究 主要 从 它 的 词 汇 、 音形 式 和 句 法 语
究 。又将普 遍语 法 理 论 与 二语 习得 相结 合 , 开 展
数的变量组成使具体语法系统或具体语言成为抽 象原则与赋值参数结合的产物¨ 。 J
C o k “ G=仅 ・ G”将 普 遍 语 法 的原 hmsy用 P U 则 . 数模式 符 号化 和公 式化 ( 中 U 为普遍 语 参 其 G 法 ,G 为个 别 语法 , P 仅为 参 数 ) 。在 该模 式 中 , 普 遍语 法 是人类 通过 生物 进化 和遗传 先 天获得 的一 种 固有 的语 言知 识 , 人类 与生 俱 来 的语 言初 始 是
须具 有 的原 则 、 条件 和规则 系统 , 是人 类通 过生 物
进化 和 遗 传 先 天 获 得 的。 个 别 语 法 ( aiua Prcl t r
G a m r则 是人 出生后 通 过学 习获 得的 。 rm a)
一
二、 原则一 参数理论与二语 习得
普遍语 法 理论 是 C o sy用 来解 释 儿童 的母 hm k 语 习得 过程 的 , 它用 普 遍原 则 及 参 数 体 系 回答 了 语 言 习得 的逻 辑 问题 。也文章 编 号 :0725 ( 0 1 1-0 60 10 -8 3 2 1 ) 2 8 -3 0
原则一 参数 理 论在 二 语 习得 中的应 用
汪 洪梅
(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 院, 吉林 吉林 12 2 ) 3 0 2
摘要 : hmsy提出 由原则和参数系统构成的普遍语 法 , Co k 意在揭示 人类语言共有 的、 象的属性 ; 抽 十几年 来, 外语相关 理论的研究 在国内和国外都有相当的发展 , 普遍语法原则与参数理论在二语 习得 中的应用
言的参数可以根据这一具体语言的特定规 则而设
置不 同 的参 数值 。普 遍语 法 系统 的恒 量原 则 和参
得 的相 关联 系 , 言 学 界 的研 究 者 们 经 历 了语 言 语 关 键期 假 说 、 言 能力 与 交 际能 力 、 语 中介 语 研 究 、 学 习者 个体差 异 的研究 、 习 者外 部 因 素研 究 和 学 对语 言 能力 与语 言运用 两分法 的争论等 方 面的研
形式 上进 行 。词汇 和语音 形式 属于语 言 的外部 成
一
、
原则 与参数理论
C o k 为普遍 语法 是人 类 一切 语 言 都必 hmsy认
分 , 语 言习得 的 主要 内容 。句 法形 式 的差 异 是 是
由设 置在 普遍 语法广 义原 则上 的参 数值之 不 同组
合而 形成 的 。
研究在 国内也 随之发展起来 。本文 以基于普遍语法 的二 语习得研 究范 围和 内容 为基础 , 分析 了普遍语 法在解 释二语 习得 的语法表征方 面的理论 及其在解 释第二语 言习得过程方 面的局 限性 。 关 键 词: 普遍语法 ; 原则 ; 参数 ; 二语 习得
文献标志码 : A 中 图 分 类 号 : -6 H0 0
假说 : 普遍语 法 可及说 、 普遍 语法 间接 可及 说和不 可及说 。假 说 的 每一 条 都 可 能被 一 个 例 外证 伪 , 但 是它 们 又各有 一 番 道 理 , 们 反 映 的是 第 二语 它 言 习得 中三种 不 同的 习得 现象 而不 是全部 的习得 事 实 J 。研 究者 们 继 续 就 这 一 问 题 进 行 了 实 证
地 解释 了母语 习 得 , 同时鉴 于母 语 习得 与 二语 习
般认 为 , 遍语 法 主要 由两大部 分 组成 : 普 一
部分 与 人 类 语 言 的 共 有 现 象 有 关 , 为 原 则 称 (r cpe ; pi il)另一 类 与语 言 的 特有 现 象有 关 , 为 n 称 参数 。普遍 语 法 的原 则 和 参 数 理论 认 为 , 何 语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