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299fb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01.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字景濂,号,()代文学家。
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作者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2)弗之怠.()(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5)执经叩.问()(6)门人弟子填.其室:()。
(7)援.疑质.理。
()()(8)或.遇其叱咄()(9)不敢出一言以复.()(10)负.箧曳屣()(11)寓逆旅..()(12)日再.食()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意思:(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意思: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1)。
俯身倾耳以请答:(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稍降辞色_答:(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答:(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答:(1)、写借书的句子:(2)、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是:(4)、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是:(5)、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6)、表现作者平时求教恳切和虔诚的句子是:(7)、揭示作者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是: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 B.先达德隆/望尊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docx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db80543aaea998fcc220ec0.png)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③至理名言至:⑶① 稍稍宾客其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 、先达德隆 / 望尊B、益慕圣贤 /之道C、门人弟子 /填其室 D 、手指不可 /屈伸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它照应了“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门人弟子填其室B 、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二、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7bd21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9.png)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习题及答案(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
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17、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1)执经叩问()(2)色愈恭,礼愈至()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9、文段(一)写同舍生的目的是z什么?(2分)20、文段(一)(二)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点?联系实际说说从他们二人的经历中你受到那些启发?(3分)参考答案:17.(1)请教(2)周到(每小题1分,共2分)18.(1)住在旅馆,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味道的`享受。
《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2d176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a.png)
《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86210c5da50e2524d7f79.png)
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以是:走送之:逾约:硕师:叩问:稍降辞色:叱咄:礼愈至:俟:负箧:至舍:四支:汤:衾:皆披绮绣:腰白玉之环:容臭:烨然:弗之怠:又患无硕师与游: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请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2)“盖余之勤且艰苦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并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谈谈你的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示。
(3)古人读书像本文作者宋濂一样勤奋刻苦、刻苦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我国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填一个成语)来克服自己的困乏,孙康和车胤的(填一个成语)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件。
(4)读了你篇文章,你觉得宋濂有哪能些品质值得学习?(5)宋濂在学习上遇到了哪些麻烦,他是如何解决的?(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8)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感受或体会。
答案:(三)(1)作者幼年读书的艰难表现在A、读书的艰难,B、成年从师的艰难;C、求学条件的艰苦。
(2)可从作者刻苦勤奋历经艰辛后,终获知识,成为饱学之士的事例,想到要成功必须刻苦勤奋学习的道理,也可只谈自己如何向作者学习谈一些想法。
(3)悬梁刺骨囊萤映雪(4)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
(5)“余幼时嗜学”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矛盾;解决办法:手自笔录,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之间的矛盾。
解决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学习要勤奋,求师要诚心,求学须不断地战胜困难。
(7)不可取。
因为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成长。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3291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9.png)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基础知识题1) 嗜学 (shì xué) 2) 逾约(yú yuē) 3) 俟 (sì) 4) 叱咄(chì duō)5) 皲裂(jūn liè) 6) 媵人 (yìng rén) 7) 箧 (jié) 8) 缊袍 (yùnpáo)2)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没有钱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微超过借书的时间限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指成年,益慕:更加崇敬)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遇到困难,硕师:指大师,先达:指学问高深的人)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3) A4) ①僵(jiāng) ②舍 (shè)5) B6) “余缊袍敝衣,与黄巢齐名。
”(缊袍:指质地粗糙的衣服)7)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作者遇到困难,想要寻找名师问学,不惜走远路。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有足够的乐趣,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寒暑易节,惟岁计之不暇。
或托疾于床笫,命曰“危”,则视死如归。
或乘醉于傍路,言曰“乐”,则以醉为常。
东篱菊庐,西藩石屏。
颍川赤壁,XXX。
《诗》云:“君子于役,不知疲倦。
”盖大丈夫之志,岂在物化之际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逆旅________________②岁计________________③托疾________________④归________________⑤疲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中有足乐者B、录毕,走送之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aa09fc7375a417876f8f6b.png)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一.阅读题。
1.本文作者,字,号,浙江金华人。
明初赠序是指,内容多是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弗之怠 (...(5)走送之 ()(6)不敢稍逾约(...(7)既加冠 ()(8)无硕师名人与游(....(9)尝趋百里外()(10)门人弟子填其室 (..(11)未尝稍将辞色()(12)援疑质理()....(13)或遇其叱咄()(14)俟其欣悦(...(15)负箧曳屣()(16)持汤沃灌(...(17)以衾拥覆()(18)寓逆旅主人 (...(19)腰白玉之环 () (20)烨然若神人(..(21)緼袍敝衣()( 22)略无慕艳意(....家,本文是一篇赠序,。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1 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4.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⑤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一句:⑥面对先达呵斥时的表现::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14.写老师的严厉有何作用?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1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1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d6ee8d15abe23482f4d88.png)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③至理名言至:⑶①稍稍宾客其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它照应了“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二、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5bd4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2.png)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宋濂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1)录毕,走送之走:(2)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略无慕艳意。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小题3】作者在学习从师过程中,除有“长途跋涉从师的困苦”之外,还遇到哪些困难?(请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小题1】(1)跑(2)还言,分辩【小题2】(1)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
(2)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小题3】无从致书以观;无硕师名人与游;口体之奉不若人。
(共3分,每点1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走”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其意思是固定的。
“复”要根据语境用确切的`词语代替,如“答复、辩解”。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略无”“以是”“假”,这三个词分别译为“一点也没有”“因此”“借”。
其中的“以是”是固定用法的词语,“是”在此为代词。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206fd284ac850ac024234.png)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70练(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70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俟.其欣悦()(5)腰.白玉之环()(6)无从致.书以观()(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8)录毕,走.送之.( ) (9)寓.逆旅主人 () (10)援疑质.理( ) (11)弗之怠.()(12)未尝稍降辞色.( ) (13)右备容臭..()(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5)余幼时即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2分)答:。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答:。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我的概括: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我的感悟: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我的看法: 8.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的感受或体会。
10.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1.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2d6d8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f.png)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满分:80分时间: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7分)1.文学常识填空。
(6分)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弗之怠(dài) 既加冠(ɡuàn) 以乡人子谒余(yè)B.烨然(yè) 容臭(xiù) 言和而色夷(yí)C.朱缨(yīnɡ) 执经叩问(kòu) 有裘葛之遗(wèi)D.逾约(yú) 绮绣(qǐ) 主人日再食(sì)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录毕,走送之(完成)B.色愈恭,礼愈至(至于)C.尝趋百里外(曾经)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7.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A.不敢稍逾约B.媵人持汤沃灌C.主人日再食D.右备容臭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腰白玉之环A.有仙则名B.披发文身C.以乐其志D.一狼洞其中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
)B.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5e4064b4daa58da0114acd.png)
《送东阳马生序》浏览题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2、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文学家。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追谥“文宪”。
3、本文的文体是赠序。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开始是指送别相赠的诗文集的序言,后来,专指用于送别赠言的文章体裁。
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补充解词。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特别喜欢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5、既.加冠:已经6、益慕..圣贤之道:更,更加;仰慕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8、尝趋.百里外:快走,跑9、执经叩.问:请教 10、俟.其欣悦:等待11、卒.获有所闻:终于 12、持汤沃..灌:热水;浇13、逆旅:旅店 14、日再.食:两次15、略无..慕艳意:毫无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像这样17、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不恰当 18、裘葛之遗.:给予19、皆集.于此:聚集 20、非天质之卑.:低21、诋.我夸际遇之盛:指责三、原文填空。
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揭示作者勤奋刻苦和持之以恒原因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初步揭示作者勤奋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手自笔录3、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侧面表现先达德高望重的句子:门人弟子填其室5、写作者平时请教情景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写先达发怒时请教的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7、点明虚心请教的好处的句子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8、表现路途险恶的句子是: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9、揭示作者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写作者以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0c0dd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c.png)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走送之()硕师()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3.选文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4.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对此你有何评价。
6.读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1.宋濂明2.走:跑硕:大援:引率:终于3.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4.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5.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6.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2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d2df39581b6bd97f19ea6c.png)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③至理名言至:⑶①稍稍宾客其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它照应了“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二、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24年《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d5f56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3.png)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作者求学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请概括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嗜学 家贫
6、○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已成年。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21、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2、 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我赞成“中有足乐”。
2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26、 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bce20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d.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④容臭.()⑤负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④以中.有足乐者()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_②____ ___③____ ___④___ ____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5.按原文填空。
(1)当余之从师也,,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
(2)以中有足乐者,。
比较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答: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5aeee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5.png)
11送东阳马生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写出意思。
(1)或遇其叱咄(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负箧曳屣(4)烨然若神人2.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不敢出一言以复C.属予作文以记之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录毕,走送之( )(5)左佩刀,右备容臭( )(6)缀公卿之后( )(7)无冻馁之患矣( )(8)诋我夸际遇之盛(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硕师________________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③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计日以还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第一段写“我”求学时___________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__________的态度。
6、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谈谈你的看法。
㈡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⑾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⑿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⒀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⒁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⒃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砚()②怠()③媵()④衾()⑤绮()⑥臭()⑦缊()2、找出文中含有通假字的句子,并写出本字并释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词的含义。
①弗之怠()②走送之()③无硕师名人与游()④援疑质理()⑤通其叱咄()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我家穷,无法买书来看,每天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自抄写,计算好了日子归还。
B、我家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C、我家穷,没有地方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抄写目录,计算好日子归还。
D、我家穷,没有办法找到书来读,每天假装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记下来,计算着什么日子归还。
5、对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㈢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A、房子腰间丝毫感觉B、房子腰上挂着稍微知道C、房子腰上挂着丝毫感觉D、房子腰间挂着丝毫知道2、“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A、每天的第二顿B、每天吃两顿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①shì②yú③sì④chì duō⑤jūn ⑥yìng ⑦qiè⑧yùn2、①得到②跑稍微、稍许③更加仰慕④忧虑、担心曾经⑤等到3、C 4、①“支”通“肢”②“被”通“披”5、A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①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二、阅读理解题㈠1、①大②借③等待2、B3、B4、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5、刻苦勤奋谦恭诚恳。
㈡1、①yàn ②dài ③yìng ④qīn ⑤qǐ⑥xiù⑦yùn2、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①懈怠、放松②跑③才学渊博的老师④引、提出;询问⑤训斥、呵责⑥穿着旧棉袄、破衣服4、B5、A㈢1、C2、B3、A4、B《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2)(3) (3分)【1、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2分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二、对比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2分)(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媵人持汤沃灌汤: (2)以衾拥覆衾:(3)负笈从师负: (4)编茅为庵为: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4分)(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答案1.(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2.(1)汤:热水(2)衾:被子(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
(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
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三、阅读:[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