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课件上课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句翻译练习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初极狭,才通人。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 阔明亮。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那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通达,(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 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 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读准字音 认准字形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鸿儒(Hóng rú ) 案牍( dú ) 淤泥( yū )清涟( lián ) 亵玩( xiè ) 箬篷( ruò péng )衣褶( zhě ) 逾墙( yú ) 老妪( yù )落英缤(bīn )纷 tiáo ) 豁( huò )然开朗 黄发垂髫( 阡陌( qiān mò )交通 无人问津( jīn )
桃花源记
呼图壁县第四中学 刘翠珍
复习提纲
作家作品 重点词语解释 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成语运用 理解分析
步骤一:温故知新(课文梳理)
时间 • 2分钟自主读文 • 4分钟翻译课文 • 4分钟背课下注解
一、文学常识
*文体: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 *文章主题: 通过对“桃源”的叙写,寄托了作 者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安静祥和的 理想社会的追求。
步骤二:归纳提高
• 完成《面对面》第3页上的知识梳理10分钟 后进行检测。 提示:理解是记忆的关键和基础。
二、语法知识总结
• (一)重点实词
缘溪行 落英 缤纷 林尽水源 仿佛 豁然开朗 俨然 属 阡陌交通 相闻 黄发垂髫 绝境 无论 具言 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遂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问津 • 重点虚词 详见面对面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 好做铺垫。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 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五)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语句翻译练习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
路程的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落花繁多.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去,想走 到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渔人)在 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洞里隐 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酒 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隑绝的地 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 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 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 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 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 (yù )]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 [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 子。[规]计划。[果]实现。
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 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上标记。
1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
大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 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 不得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18.闻之,欣然规往。 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19.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 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 好做铺垫。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 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
3.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 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5.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 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6.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 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 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 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 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二)古今异义: (古)交错相通。 1、交通: (今)指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古)妻子儿女。 2、妻子: (今)指男人的配偶。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3、绝境: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不要说。 4、无论: (今)关联词,“不管”之义。
5、鲜美 (古)(色彩)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古)不值得。 6、不足 (今)不充分,不够。 (三)通假字:“要”通“邀”,读 “yāo”,邀请。
(四)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舍弃 房屋
中间 2、中: 中无杂树 其中 年间 晋太元中 都 并怡然自乐 3、并: 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于是 遂与外人间隔 4、遂: 遂迷 竟然终于
5、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6、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寻找 不久 标记 做标记
并 具 咸 皆
7、同义词: 悉
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 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 丽情景。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 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 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三、文章结构
1、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
在括号中填入省略的成分:
1( 村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 村人 )便要( 渔人 )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 2 此人一一为( 村人 )具言所闻, 村人 (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 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 渔人 )停数日,辞去。
二: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 陶渊明 , 字 元亮 ,名 潜 ,世 称 靖节先生 ,自号 五柳先生 , 东晋(时期)伟大诗 浔阳柴桑人。___ 田园 诗体,是我 人,他开创了____ 田园 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____ 诗人,代表 归去来兮辞 》 饮酒 作有《 《五柳先生传》《 》等。 本文选自《 》。 陶渊明集
7 今天我们应怎样看待陶渊明的这种 政治理想?
积极意义: 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 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以安慰;
消极意义: 对现实的无奈,有逃避的心理。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幻想行 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 A芳草鲜美(味道甜美) B桑竹之属(类) C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D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是( A) A落英缤纷 B阡陌交通 C无论魏晋 D不足为外人道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才通人(仅) 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C便扶向路(旧的) D问津(路)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寻向所志,遂 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咸来问讯。
2、 文章思路:
( 1)
发现桃林。
(2)(3)进入桃源。 (4)(5)出而复寻。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aidu Nhomakorabea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 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 己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叹息。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 “这儿的情况不值 得对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2、闻之,欣然规往。 1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 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 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 地方。
3.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 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5.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 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6.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 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 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 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 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