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

合集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1.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2.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3.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4.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5.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6.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7.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8.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不明确而发生错误。

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9.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10.已然变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论述类文本三步阅读法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采用三步阅读法,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判定选项的正误。

1.第一步,速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第二步,审读题干,圈划语段。

对应每个选项,圈划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审读题干时,需注意两点:(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大命题陷阱

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大命题陷阱

[比对分析]
(答案)选项中“生物电池将肩负起环境
监测和国土安全任务,用在家用电器上也为期不远了” 错,把或然说成了必然。原文说“让蜗牛、蠕虫和昆虫 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仅是一种想法,什么时候 能“用在家用电器上”还是个未知数,而选项却说“为 期不远了”,犯了“混淆时态”的错误。
命题陷阱 4:因果混乱
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 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 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 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 也是层层积累的, 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 原则甚至知 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 ,
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 ,要进行“创造性的转 化” 。 [比对分析] (答案)选项中“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
陷阱 剖析
因果混乱,就是故意弄错因果关系,以此迷惑考生。 因果混乱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①因果颠倒: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文 中的“因(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 “因(条件)”。 ②强加因果:把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 有因、因此、由于、 因而”等;②关注改变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 以、就只有”等;③仔细分析选项中有无因果关系, 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原文信息]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 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也涉及一国内部 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气候变 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 每个 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 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 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 化, 在分配排放空间时, 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 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 同时遏 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选项的十大干扰点设置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选项的十大干扰点设置

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文章阅读选择题选项的
十大干扰点设置
参考:《核按钮》教师用书P165-166 学生用书P122-123
一、部分与整体
将阅读材料中对某事物全体的判 断故意表述为对该事物部分的判断,或者反过来,将部分的判 断表述为全体的判断。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
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 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
变化就可以探侧出来。
【试题】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这 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福建卷第9题)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
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 D.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 核能够通过磁共振图像反映出人体疾病的水分变化。
2、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论述文阅读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 文的位置,对于顺藤摸瓜,尽快确定作答范围,将大开方 便之门。在准确定位之后需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 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筛选提取与 答案相关的有效信息。筛选,就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试 题要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 或句子。筛选的范围可以是一句一段,也可以是多段甚至 全篇。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有时候可以 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要比较分析; 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
3、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 辨明正误。对照时要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 多少、条件与结果、方法与目的、成就与问题、可能性与 现实性。在细心对照的基础上,再经过一番分析、综合, 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如选项的表达 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对概念、文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对 原因的分析是否合理,对结论的推断是否正确,对要点的 归纳是否全面……从而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 学案

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 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一、解题方法1.句、重要概念等;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分析时要透彻,文所对应的文字进行比照判断。

这是基本的解题方法。

二、设误类型1.张冠李戴把属于甲的特征说成是乙的,把甲的事迹、观点、成绩说成是乙的。

只有回到原文中寻找原始依据,才可做出判定。

【对应文段】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试题】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2.无中生有【对应文段】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试题】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3.偷换概念 【对应文段】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试题】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储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对应文段】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试题】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

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一、明确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命题总特征: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注: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讲识别命题陷阱课件—新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讲识别命题陷阱课件—新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
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
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错误转述
所谓“张冠李戴”就是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 性说成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设错方式 将甲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 点、成绩说成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 彼”对象入手分析。
真题小练:
原文 选段
试题 选项 比对 结果
(2017·全国Ⅰ卷第 1 题 B 项对应文段)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 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 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 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 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设错方式 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者转述文意时,有意弄错对象,如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属 性、作用或者发展趋势进行调换、改变。在貌似而质不同中迷惑考生。
辨认方法 阅读原文时,对概念、对象要特别关注,用圈点勾画和批注标注的方法做好 标记。做题时,分辨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特别注意选项的 主语、宾语是否与原文一致。

夸大功能或效用。
以偏概全
D.宋代各种信用情势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
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
提供了借鉴。
夸大作用
【对应文段】“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
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
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一、常见设误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题干要求)的选项。

而这些选择题的选项一般不会抄录原文语句,而是对原文语句或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进行一番改造,改造的方式有“删”“添”“调”“改”“漏”“凑”。

经过这些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有的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有的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而改变了原文的二、常见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选项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导致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错误。

【判定技巧】①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②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对点练1】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原文】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解题思路】由原文“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的一面,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的一面,因而选项B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对点练2】(2021·新高考卷Ⅱ·T1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原文】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的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

例说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五大规律共4页文档

例说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五大规律共4页文档

例说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五大规律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有助于培育和提高高中生理性思维能力。

有助于高中生深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有助于高中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能力进行考查的所有题目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而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陷阱选项,排除错误项。

因此,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是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

笔者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认为这类文章阅读题目设置“陷阱”的规律主要有五类,以下以考题为例对这几类设错规律进行分析:一、以偏概全【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手段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2004年湖南卷)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做这一类型题要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

二、张冠李戴【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杭衡。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然而,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9大陷阱与解决对策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9大陷阱与解决对策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9大陷阱与解决对策论述类文本阅读——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等9种设误手段。

此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速判定对错。

一、错误选项中常见9大陷阱1.以偏概全[应用体验]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选项:(2017·全国卷ⅡT1—C)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比对分析] 选项以偏概全。

将原文中的“明初”说成了“明代社会”,扩大了范围,属于以整体代部分。

2.混淆时态[应用体验]原文: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选项:(2012·山东高考T6—A)围棋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时态。

删去了原文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3.混淆是非[应用体验]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破解之策:只要看清命题者的设误项,就能准确无误地选到正确答案。

通过研读考纲和观察以往题型,可以发现,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题型基本稳定:三道选择题,四选一。

其中选项有时候要求找错误的,有时要求选出正确的。

如何解答此类试题,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简单的,因为有章法可循,技术的成分比较多,思想和艺术的成分比较少。

此类题最佳破解之策就是看清其常规常用的设误法。

而常规常用的设误法,也就是以下几种。

学的明白,在解题中花合理的时间,读透了材料,将无往而不利。

一、偷梁换柱本来是这个意思,设题者却故意换成那个意思,也可以叫偷换概念、以假乱真、混水摸鱼、混淆是非、顾左右而言他等解法。

如:例1,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016·全国卷Ⅰ第1题D我们先看原文:“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将原文与选项比对一下,立即发现命题者偷换了概念,将“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偷换成了“内容的真实性”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不可替代。

如此就可选出D项,为该选的不正确项。

二、范围失当任意缩小或者扩大范围,故意把部分当整体,或将整体当部分;或混淆数量多寡等,这也是常用的设误手段。

如:例2,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2016·全国卷Ⅰ第2题B项)此项就犯了范围扩大化的错误。

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三、无中生有原文根本没有的东西,命题者却说有,也是命题者常用的设误法之一。

如:例3,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2)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2)

高考论述文阅读选择题陷阱设置方法及答题技巧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原文: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选项: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4技巧与8个常见设题陷阱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4技巧与8个常见设题陷阱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4技巧与8个常见设题陷阱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

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在第一卷中出现。

做选择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一般来说不是很难。

但是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如何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文章,希望大家看过后都能有所收获。

技巧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

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

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技巧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启后省略了相关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

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

可采用如下方法: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第2部分 专题10 第2节 Ⅰ.识破命题人的10大设题陷阱——明确高考怎么考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第2部分 专题10 第2节 Ⅰ.识破命题人的10大设题陷阱——明确高考怎么考
陷阱六
强加因果
将事物的因果关系故意颠倒,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或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强拉到一起,强加因果关系。(注意:一般选项中含有诸如“因此”“因为”“所以”之类表因果关系的词时,都要特别注意是否强加因果)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6·全国丙卷第1题C项)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比对分析:“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答非所问。
陷阱八
断章取义
命题者故意把某一个限制条件漏掉,孤立地截取某一个意思来表达,造成对某个意思的片面理解。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5·安徽卷第3题D项)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陷阱二
篡改原文
选项故意更换(或减少,或添加)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5·全国Ⅱ卷第1题A项)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容易出现的12个陷阱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容易出现的12个陷阱
突破秘籍
要注意分析选项概念之间、语句之间等有无关系,关系如何等。
十一、肯否失当
设误项与原文对比肯否失当。
典型例题:(浙江卷)
8.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解题思路
文中相关语句是: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语段解释了孤独、隔膜产生的原因和表现:从人和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看是孤立和隔膜的,而这种孤立和隔膜是从村与村的关系上表述的。而所谓“三家村”是说我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这些村落有大有小。但“三家村”这样的小村的存在跟孤立、隔膜没有任何关系。
突破秘籍
阅读论述文要注意把握一个段落中出现的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对应关系等。
八、错解事例
为了明白说理,论述文往往会使用一些事例解释、说明或论证某个观点,设误项故意曲解事例证明的对象或结论等。
典型例题:(山东卷)
8.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解题思路
文中相关语句是: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十、拼凑词句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
识别方法:在阅读时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 的观点态度。对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要圈画标注。
陷阱二 混淆时态 2.“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 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 式的发展。 原文: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 “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这些 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 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 进餐形式。
比对分析:选项中的“因”——“中华饮食文化将更 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与“果”—— “被世界各国认可”的关系,与原文中的“因”—— “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与“果”——“为 世界各国所认可”不相符合,其中因果关系中的“因” 被偷换,因果关系也就不能成立。属于因果混乱。
【归纳·记一记】 设错类型 (1)因果颠倒: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
答案:选项为“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 的知识”,将“基本常识”偷换成“知识”。
陷阱六 无中生有 6. 在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儒、释、道 三种思想体系长期共存,在促进文化的繁荣和 发展中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原文:在中国封建社会,儒释道三种哲学在长 期的交锋与共存中,早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共 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归纳·记一记】
• 设错类型:包括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和 缩小范围。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 的范围加以随意扩大或缩小。如:以部分代 替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替一般(或相 反)、以特殊代替普遍(或相反)。
• 设错手段: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 限制的修饰成分或者表轻重程度的限制成分。
• 识别方法:关注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 制词。重点关注以下五类词语:
【归纳·记一记】 设错手段:选项内容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且表

【免费】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10大设题陷阱

【免费】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10大设题陷阱
比对分析:原文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不重要”并不意味着“不属于”,选项篡改了原文。
陷阱三
张冠李戴
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5·天津卷第6题B项)“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比对分析:以偏概全,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5·安徽卷第3题D项)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比对分析:通过比对,选项中的“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属于已然的事实,而原文是“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属于未然现象,这里混淆了时态。
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属于张冠李戴。
陷阱四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无中生有
原文中并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无端地、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论述类阅读选择题常见出题陷阱

论述类阅读选择题常见出题陷阱

选择关系与兼备关系错乱
• 【文段信息】第4段:时少章在师承和独创的关 系上,重视个性和独创。· · · 但人们却习惯于用 师门、宗派等成见和框框来概括、评价或规范 人物,而忽视其个性和独创。第5段:“删其繁 密,取其精邃”,主张以精品立足。时少章说, 作品的流传靠质量而不靠数量。· · · 文章千古事, 时少章认为,作品的流传是诗人创作的根本目 的。 • 【试题】19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D. 人们习惯于用师门、宗派等来评价作家,而 忽视其个性和独创。因此,时少章认为,作品 的流传是诗人创作的根本目的。
文段信息时少章或从时代角度揭示风格的成因或就时代层面指出品格的杰出把作家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迚行观照给人以史的认时少章不仅从时代角度揭示作家风格的成因而且把作家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迚行观照给人以史的认识
论述类阅读——选择题 常见出题陷阱
一、比较下面选项与文段信息,说说选项错在何处。
• 【阅读文段信息】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 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 部分 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 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强加因果
• 【文段信息】时少章或从时代角度揭示风格 的成因,或就时代层面指出品格的杰出,把作家 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进行观照,给人以史的认 识。 • 【试题】19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 是( ) • C. 时少章不仅从时代角度揭示作家风格的成 因,而且把作家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进行观 照,给人以史的认识。
• 【文段信息】在晚唐那样一个江河日下、万 方多难、黑暗腐败、风雨飘摇的时代与社会 中,这群身处社会边缘的诗人对于人生的体 验大多只有痛苦和悲伤。正是如此,埋首于 诗歌堆中,吟咏个人的愁苦也就成了必然的 事情。 • 【试题】204、下列与“苦吟”相关的说法,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在晚唐万方多难的时代,诗人对于人生的 体验只有痛苦与悲伤,正因为如此,诗人在 诗歌中吟咏个人的愁苦也是必然的了。

例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真题详解+巩固练习)

例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真题详解+巩固练习)

例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真题详解+巩固练习)一、常见设题陷阱的种类:(1)范围失当(以偏概全)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

(读原文时,可以用笔把这些词勾画出来。

)(2)然否不当注意: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将“或然”与“必然”不分,或将“已然”与“未然”混淆,以假当真。

(3)主次不分注意:不要混淆主次关系,把主要的问题说成次要问题,或反之。

(4)因果倒置注意:命题者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5)张冠李戴注意:分清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不要将表述的对象弄混。

(6)歪曲事实(曲解原文)注意:选项不尊重原文材料中的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7)无中生有注意: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纯属命题者凭空捏造。

(8)选择与兼备注意:兼备,指同时具有几个方面,选项会将表选择的关系说成兼备关系,或相反。

(9)表述过于绝对当然,命题者在设题时还有其他陷阱,如答非所问、偷换概念、自相矛盾、过于绝对、理解不当(注意指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及一些解释性句子的陈述对象)等,在做题时要认真辨别。

二、高考真题详解:(2016·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A)。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1.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一、明确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命题总特征: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注: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选项:B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例;12题选项E: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并强制推行的行为规则,用以规范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其中有政治法、公民法和国际法。

原文::原文中讲到法律有人定法和非人定法之分。

人定法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自然法和物质世界的法律则不是。

这题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12题选项B:由于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的存在物,因此所有存在物的法律就必然是不断变化的,而非固定不变。

原文:,由于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第12题C项:“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历史的巨大差距而势成水火。

”原文:造成中医和西医“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两者的“思想体系”与“科学方法”不同,而不是“因历史的巨大差距。

”。

此项强加因果。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例:12题C项: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原文: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12题B项: 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强加因果)原文: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

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例:第7题B项:“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原文:。

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解题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例:第12题E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原文: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7.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例:《阅读可以个性》中第12题E项“作者认为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因此完全可以凭兴趣决定读什么和怎样读。

”解题对策: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8.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充分条件:只要……就例:《阅读可以个性》中第12题C项:只要形成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我们就能读出一些公认伟大的书的“好”来。

原文:文章第三段强调有了阅读的内在感应——“热爱”,会产生阅读的“迷狂”,从行文看,这是指并不多见的一种可能性,而本项的表达太绝对化了。

9、混淆程度深浅例:《阅读不应失“重”》第13题C项:“无用”阅读是人类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应该大力提倡这种“无用”阅读。

原文:“无用”阅读有时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选项将“更高”说成“最高”,显然混淆了程度。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程度深浅的选项时,一定要关注显示程度的副词,并与原文认真比照。

10、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例: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

《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花的动态。

“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

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

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选项:第12题C项“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原文: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

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

根据上下文,“这一命题”指的是“变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极图”。

这里犯了张冠李戴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例: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

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

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2004年湖南卷)原文: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选项: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解题对策: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

“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注: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