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 教案 作者 张凡 04砂石骨料应用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建筑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述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 建筑材料的作用与要求3.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和认证第二章:水泥1. 水泥的性质2. 水泥的种类和应用3. 水泥的检测方法第三章:混凝土1. 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质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3. 混凝土的检测方法第四章:钢材1. 钢材的性质和分类2. 钢材的焊接与连接3. 钢材的检测方法第五章:木材1. 木材的性质和分类2. 木材的加工与使用3. 木材的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相关教材;2. 实验室设备: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样品及检测仪器;3.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论文、案例、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砌筑材料1. 砌筑材料的分类与性质2. 砌筑材料的使用与检测3. 砌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第七章:沥青及防水材料1. 沥青的性质与分类2. 防水材料的种类与应用3. 沥青及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第八章:保温与吸声材料1.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原理与分类2.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3.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检测方法第九章:装饰材料1. 装饰材料的种类与性质2. 装饰材料的设计与施工3. 装饰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第十章: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发展趋势1.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检测2. 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3.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砌筑材料、沥青及防水材料、保温与吸声材料、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相关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各类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件——1.2 砂、石骨料主要技
质量损失不超过5%)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如F50、F100等。
课程小结
一.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二. 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三. 材料的耐水性
四. 材料的抗渗性与抗冻性
思考题
防水防潮材料应优先
选用哪种材料?
建筑材料与检测
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空隙率与填充率
时间稳定时,材料的吸湿和干燥过程处
:材料在干燥至恒重时的质量()。
于平衡状态,此时材料的含水率保持不
变,其含水率叫做材料的平衡含水率。
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3、材料的耐水性
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其强度也没有显著下降的性质;
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极限强度
建筑材料与检测
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案例导入
改善孔的结构提高材料的抗渗性
现象: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
措施之一是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
掺入引气剂。
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与憎水性
吸水性与吸湿性
耐水性
抗渗性
抗冻性
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与憎水性
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湿润的性质;
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用D来表示。
= × 100%
0
(ൗ)
0
或 = × 100% =
× 100% = × 100%
0
( ൗ0 )
一、材料与质量相关的性质
材料的孔隙率越小,孔隙封闭,其抗渗性强。
经常受压力水作用的地下工程及水利工程等。应选用具有一定抗渗性的
《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学习指南
《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学习指南一、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75学时+综合实训1周(28学时)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学习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课程,是交通土建专业群核心课程之一,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监理、养护)等专业的必修课。
它与专业群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公路试验检测员直接对应,是培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职业能力、知识、素质的重要课程。
课程任务:使学生能科学、合理、经济地选用各种道路建筑材料;能根据工程要求进行稳定土、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沥青混合料配制;能熟练操作使用常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对各项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措施;能运用材料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基本知识,分析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工程应用;能应用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理论解决材料应用基本问题,具有较快熟悉新型材料,掌握其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并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在校期间能达到中、高级试验工水平,具有筹备组建中小型试验室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①能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及工程的特点合理选择材料;②能正确使用试验检测仪器和设备,规范地进行常规原材料(砂石材料、水泥/石灰、沥青、建筑钢材等)的试验与检测;③能正确地进行试验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④能对照《标准》,对所检测材料作出正确的结论;⑤会进行建筑砂浆、无机稳定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调整及技术性能检测;⑥能规范使用和操作以上原材料、复合材料试验检测中所需的仪器设备。
(2)知识目标①能描述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来源、分类、质量要求及基本性质;②识别各类道路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③运用《规范》、《标准》分析材料的质量符合性;④能运用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理论解决材料应用中的基本问题;⑤能分析材料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提高、改善材料性能的措施;⑥了解材料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及时跟踪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砂石材料检测”。
具体内容包括:砂石的定义、分类及用途;砂石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检测方法;砂石检测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砂石的定义、分类及用途,掌握砂石的主要技术指标。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砂石的检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砂石检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砂石检测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砂石的定义、分类、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砂石样品、实验仪器(如天平、筛子、容器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砂石的使用场景,引出砂石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砂石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2)砂石的主要技术指标(如粒径、含泥量、含水率等)。
3. 实践操作:(1)演示砂石样品的检测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砂石检测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砂石检测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砂石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2. 砂石的主要技术指标。
3. 砂石检测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砂石的定义、分类及用途,并说明砂石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答案:砂石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骨料,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
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粒径、含泥量、含水率等,检测方法有筛分法、比重法、含泥量检测法等。
2. 拓展题目: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砂石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及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砂石检测的兴趣较高,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砂石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砂石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质及检测方法。
重点讲解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包括密度、吸水率、含泥量等指标的测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砂石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2. 学会砂石材料物理性能检测的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掌握砂石材料检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砂石材料物理性能检测的操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重点:砂石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质;物理性能检测指标的测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砂石样品、天平、量筒、烘箱、筛子、泥沙比重仪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砂石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砂石材料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砂石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演示砂石材料物理性能检测的操作方法,包括密度、吸水率、含泥量的测定。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砂石材料检测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实验操作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 数据处理与分析(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砂石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质2. 砂石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指标密度吸水率含泥量3. 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4. 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砂石材料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测定砂石样品的密度、吸水率、含泥量。
计算检测结果,分析数据。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等)的检测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砂石材料物理性能检测的操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2024年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教案
2024年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砂石材料的基本性质及检测方法。
具体包括砂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化学成分以及相应的检测标准与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2. 学会运用检测仪器和实验方法对砂石材料进行检测,并能正确判断其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准确判断砂石材料的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砂石样品、检测仪器(如天平、烘箱、筛分器、压缩试验机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计算器、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砂石材料在工程质量中的作用。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等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检测方法判断砂石材料的质量。
4. 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演示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给出的砂石样品的质量。
6. 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 结果分析及讨论(2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2. 砂石材料的力学性能3. 检测方法及实验操作流程4. 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能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出的砂石样品质量,并给出判断依据。
2. 答案:(1)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能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如强度、稳定性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和检测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的了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建筑材料概述(1)介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讲解建筑材料的用途和作用。
2. 第二节:水泥(1)介绍水泥的种类和性质;(2)讲解水泥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3. 第三节:混凝土(1)介绍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2)讲解混凝土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4. 第四节:钢材(1)介绍钢材的种类和性质;(2)讲解钢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5. 第五节:建筑砂浆(1)介绍建筑砂浆的组成和性质;(2)讲解建筑砂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水泥、混凝土、钢材、建筑砂浆等样品,天平、量筒、滴定管等检测仪器;2. 教学课件: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3. 教材和参考书: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1. 授课: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2. 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的理解;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第六节:木材1. 介绍木材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木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七、第七节:砖石材料1. 介绍砖石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砖石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八、第八节:建筑防水材料1. 介绍建筑防水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建筑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二章,详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如水泥、沙子、石子、钢材等)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2. 学会使用现场检测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如电子秤、卡尺、硬度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因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检测,教师巡回指导。
5. 设备使用及维护讲解(10分钟)讲解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注意事项。
6. 实际操作演示(10分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回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2.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3. 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七、作业设计(1)水泥(2)沙子(3)石子(4)钢材2. 答案:(1)水泥: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2)沙子:细度模数、含泥量、氯离子含量等;(3)石子:粒径、含泥量、压碎指标等;(4)钢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检测设备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优质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砂石材料检测”。
具体内容包括:砂石的定义、分类及用途;砂石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砂石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验室砂石材料检测操作流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砂石的定义、分类、用途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砂石质量检测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砂石质量检测的标准及方法。
重点:砂石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砂石样品、实验仪器(如天平、筛子、容器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建筑工程图片,引出砂石材料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砂石的定义、分类、用途。
2)砂石质量检测的标准及方法。
3. 实践操作:1)砂石样品的采集、制备。
2)实验室砂石材料检测操作流程。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砂石质量检测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检测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砂石样品检测,并填写实验报告册。
六、板书设计1. 砂石的定义、分类、用途2. 砂石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3. 砂石样品采集、制备及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建筑工程砂石材料检测报告。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填写砂石材料检测报告。
2. 作业要求:结合所学内容,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砂石质量检测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验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样品采集不均匀、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砂石质量检测的标准及方法。
2. 砂石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
3.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样品采集不均匀、实验操作不规范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第三节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2. 学会运用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2)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常见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列举三种常见建筑材料,并说明其性能及用途。
(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检测实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及用途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材料生产厂,加深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理解。
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砂石材料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砂石材料的检测。
内容包括砂石的定义、分类、性质及检测方法,着重讲解砂石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碱集料反应等指标的检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砂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质;2. 使学生掌握砂石材料的检测方法,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碱集料反应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及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砂石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及检测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砂石样品、实验器材(筛网、天平、烘箱等)、PPT课件;2.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砂石材料的应用场景,引出砂石材料检测的重要性;2. 理论讲解:介绍砂石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解;3. 实践操作:a. 颗粒级配检测:演示筛分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b. 含泥量、泥块含量检测:讲解检测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c. 碱集料反应检测:介绍检测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项指标,分析实验结果;六、板书设计1. 砂石的定义、分类、性质;2. 砂石材料检测指标: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碱集料反应;3. 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a. 简述砂石的定义、分类及性质;b. 列出砂石材料检测指标,并说明其检测方法;c.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分析实验结果。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砂石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中的颗粒级配检测、含泥量、泥块含量检测和碱集料反应检测;2. 数据分析中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分析;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材料样品、检测仪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引出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2. 讲解:详细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让学生对建筑材料有全面的认识。
a. 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b. 按照材料的物理性质分类c. 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及用途3. 检测方法与原则:讲解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a. 检测基本原则b. 检测方法c. 检测标准及要求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
5. 例题讲解:针对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分类2. 建筑材料性质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原则与方法4. 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b. 简述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
c. 某工程中使用了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请为其设计检测方案。
2. 答案:a. 答案合理即可。
b. 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较好,但对检测方法的实际操作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a. 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b. 探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教材第五章——建筑材料检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掌握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熟悉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
3. 学会编制及解读检测报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及操作要领。
难点: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2)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标准;(3)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检测;(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注意安全操作;(3)学生记录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4. 例题讲解:(1)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操作要点;(2)解读检测报告,分析检测结果。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课后习题;(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2. 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标准;3. 检测报告编制及解读流程;4. 例题及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2)编制一份建筑材料检测报告。
2. 答案:(1)见教材第五章相关内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及检测方法;(2)探讨建筑材料检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3. 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及操作要领。
《建筑材料与检测》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范本1(正式风格):章节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1.2 授课目标1.3 适用对象1.4 先修知识要求章节二:教学大纲2.1 教学内容分解2.2 教学时数安排2.3 教学目标与评估指标章节三:教学方法与资源3.1 教学方法选择与解释3.2 教学资源及教学工具章节四:课程内容4.1 模块一:建筑材料概述4.1.1 学习目标及重点4.1.2 课程内容细化4.1.3 教学活动设计4.2 模块二:建筑材料检测方法4.2.1 学习目标及重点4.2.2 课程内容细化4.2.3 教学活动设计4.3 模块三:建筑材料质量评定4.3.1 学习目标及重点4.3.2 课程内容细化4.3.3 教学活动设计章节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5.1 考核方式选择与解释5.2 评价标准说明章节六:附件6.1 课程教学PPT6.2 参考文献6.3 学生作业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规定建筑行为和建筑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法律规定。
2. 建筑材料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建筑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强制性认证工作,以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检验、鉴定和评价的工作,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范本2(活泼风格):章节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1.2 教学目标1.3 适用对象1.4 先修知识要求章节二:教学大纲2.1 教学内容分解2.2 教学时数安排2.3 教学目标与评估指标章节三:教学方法与资源3.1 教学方法选择与解释3.2 教学资源及教学工具章节四:课程内容4.1 模块一:建筑材料入门4.1.1 学习目标及重点4.1.2 课程内容细化4.1.3 教学活动设计4.2 模块二:建筑材料检测技术4.2.1 学习目标及重点4.2.2 课程内容细化4.2.3 教学活动设计4.3 模块三:建筑材料质量评估4.3.1 学习目标及重点4.3.2 课程内容细化4.3.3 教学活动设计章节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5.1 考核方式选择与解释5.2 评价标准说明章节六:附件6.1 课程教学PPT6.2 参考文献6.3 学生作业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规定建筑行为和建筑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知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如密度、强度、耐久性等。
2. 常见建筑材料的用途(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用途及适用范围;(2)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建筑材料产生兴趣;(2)提问学生对建筑材料的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2. 教学内容讲解:(1)教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如密度、强度等;(2)教师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用途及适用范围。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实验;(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1)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2)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2)学生互评,相互学习、提高。
五、教学拓展1. 建筑材料发展趋势:(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2)探讨新型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进展:(1)了解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2)探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几个建筑工程项目案例,涉及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使用;(2) 学生分析案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其适应性。
2.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建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七、课程作业1. 研究报告:(2) 报告应包括材料规格、性能指标、检测标准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砂石骨料应用与检测学习目标:能围绕普通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深刻理解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骨料砂石的主要技术性质及质量控制,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块工程中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会根据工程标准规范要求,完成现场砂石骨料质量的验收、取样、检测与评定、会对细骨料细度模数和粗骨料最大粒径确定的能力;会对混凝土用砂石合格与否做出正确判定的能力。
4.1混凝土组成材料概述4.1.1混凝土的分类与特点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人工建筑材料 即是混凝土(一)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状粒材料、水及其他外加剂按照适量的比例配制而成的。
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水泥混凝土: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的混合物,经过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的优点:原材料丰富,成本低;混凝土中80%以上的是砂、石子,资源十分丰富。
良好的可塑性;利用模板可以制成任何形状、尺寸的构件;高强度,可用钢筋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20~55MPa.良好的耐久性;有抗冻、抗渗、抗风化、抗腐蚀等性能,比钢材、木材更耐久; 缺点:自重大;脆性材料;(二)分类:(1)混凝土按胶凝材料分类:1)水泥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 2)石膏混凝土;3)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较多; 4)聚合物混凝土等(2)按表观密度分类:特重混凝土( 0ρ>2500kg/m 3); 普通混凝土(1900<0ρ<2500kg/ m 3);轻混凝土(600<0ρ<1900kg/m 3); 特轻混凝土( 0ρ<600 kg/m3)(3)按施工工艺分类混凝土按施工工艺可分为泵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真空脱水混凝土、压力灌浆混凝土(预填骨料混凝土)、造壳混凝土(裹砂混凝土)、离心混凝土、挤压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热拌混凝土、太阳能养护混凝土等多种。
(4)按用途分类混凝土按用途可分为防水混凝土、防射线混凝土、耐酸混凝土、装饰混凝土、耐热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膨胀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下浇筑混凝土等多种。
(5)按掺合料分类混凝土按掺合料可分为粉煤灰混凝土、硅灰混凝土、碱矿渣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多种。
另外,混凝土按每立方米中的水泥用量(C)分为贫混凝土(C≤170 kg)和富混凝土(C≥230kg);按抗压强度(f cu)大小可分低强混凝土(f cu<30 MPa)、中强混凝土(f cu=30~60 MPa)、高强混凝土(f cu≥60 MPa)和超高强混凝土(f cu≥l00 MPa)等。
4.1.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与应用1.水泥:(1)水泥品种的选择:主要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参考规范选择;(2)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一般来说,配制高强度的混凝土,选用强度等级高的水泥;配制低强度的混凝土,选用强度等级低的水泥。
根据经验,一般水泥的强度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左右。
2.砂砂是用于拌和物混凝土的一种细骨料,一般指自然形成或由机械破碎,粒径在5mm 以下的岩石石颗粒(按国家标准粒径为4.75mm,新标为5mm)。
砂按加工方法来分有天然砂和人工砂。
天然砂中按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人工砂按组成不同又可分机制砂和混合砂。
机制砂指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砂按细度模数大小又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
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
3。
石石子是指由天然岩石经人工破碎而成,或经自然条件风化、磨蚀而成的粒径大于5。
00mm的岩石颗粒。
由人工破碎的称为碎石,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为卵石。
4,混凝土用水:凡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均可拌制混凝土。
解析:普通混凝土(简称为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另外还常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
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
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为一个坚实的整体。
解析:海水中含有硫酸、镁盐和氯化物,对水泥石有侵蚀作用,对钢筋也会造成锈蚀,因此不得用于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4.1.3混凝土用细骨料技术性质 1、骨料:普通混凝土所用骨料按粒径大小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
(1)粗骨料和细骨料划分的标准: 1)粗骨料:颗粒粒径大于5.00mm 的颗粒;混凝土用粗骨料通常有碎石和卵石两种。
2)细骨料:颗粒粒径小于5.00mm 的颗粒。
细骨料一般有河砂、海砂和山砂三类。
2.骨料的技术质量要求:混凝土用砂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规定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有:泥和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碱含量、级配和粗细程度、形状和表面特征及强度等。
3.砂的级配和粗细程度:骨料的级配:----指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搭配分布情况。
良好的级配,不但能减少水泥用量,而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等性能。
粗细程度:-----指不同粒径的颗粒混合物的平均粗细程度重点阐述筛分析法 将500g 干砂,依次通过一套孔径为4.75、2.36、1.18、0.660、0.30和0.15的六个标准筛,测量各筛筛余量的质量mi ,计算出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累计筛余量。
A,分计筛余量mi :砂子通过六个标准筛时各筛上的筛余量,即mi(其中i=1,2,3,4,5,6);B,分计筛余率i α:各筛上的分计筛余量占砂样总质量(500g )的百分率; C,累计筛余率 i A :各筛与比该筛粗的所有分计筛余率之和;),,,,,(,654321500==i m i i α ),,,,,(,654321==∑J A I JJ i α 级配划分的标准:按GB/T14684-2001标准规定,砂按0.60mm 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计,可分三个级配,具体参见教材P59 表5.5 砂的颗粒级配区三个级配区:I 级配区砂: A 4 =(85~71)%;II 级配区砂: A 4 =(41~70)%;III 级配区砂:A 4 =(16~40)%。
砂的粗细程度:指不同粒径的颗粒混合物的平均粗细程度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一般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等;()11654321005A A A A A A A M x --++++=粗砂: x M =3.7~3.1; 中砂:x M =3.0~2.3;细砂: x M =2.2~1.6 特细砂:x M =1.5~0.7。
普通混凝土优先使用中砂 MX =3.0~2.3;【工程实例4-1】某工程用砂,用500烘干砂进行筛分试验,测得各筛的筛余量如细度模数:i =[(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15+36+60+80+97)-5×3]/(100-3)=2.81,中砂(3.0~2.3);β4=60∈(70~41),级配为Ⅱ区。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
3.含泥量、泥块含量和海砂中贝壳含量含泥量是指天然砂中粒径小于80μm 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 mm ,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30μm 的颗粒含量。
天然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5的规定,海砂中贝壳含量应符合表4-6的规定,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7的规定。
4.有害物质砂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盐等,其含量应符合表4-8的规定。
5.坚固性砂的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4-9的规定。
6.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
4.1.4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技术性质1.石子的颗粒级配:石子粒径D的一般范围:5.00mm<D<Dmax是指石子中不同石子粒径的搭配分布情况。
石子的颗粒级配与砂子一样,也是采用筛分析法来确定的,其标准筛的孔径为2.36、4.75、9.50、16.0、19.0、26.5、31.5、37.5、53.0、63.0、75.0和90mm共12个筛.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应满足表4-10 。
石子的颗粒级配按供应情况分为连续粒级和单粒级两种。
连续粒级:是按颗粒尺寸由大到小连续分级(4.75mm~Dmax),每一级粗骨料都有适量的比例。
单粒级:当粗颗粒最大粒径大于37.5mm时,粗颗粒的级配很不稳定、很不连续,此时的石子搭配很不均匀。
一般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优先选用连续级配;一般不宜选用“单一”的单粒级来设计混凝土。
建筑工程中考虑最大粒径Dmax的意义:1)在石子质量m相同时,当增大颗粒的最大粒径Dmax时,其表面积减小;2)用较大Dmax石子制做混凝土拌和物时,可以节约水泥的用量,因此比较经济。
3)故在混凝土设计中,尽可能选用最大粒径Dmax较大的石子。
2.石子最大粒径石子最大粒径选择的基本原则:1)从结构上考虑:石子的最大粒径应该考虑建筑构件的尺寸以及配筋的疏密。
最大粒径Dmax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石子的最大粒径Dmax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最大不得超过50mm。
2)从施工上考虑:从施工上,对最大粒径也有相应的限制。
当最大粒径过粗时,不利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搅拌和运输。
3)从经济上考虑:当Dmax 增大时,水泥用量减少,但是从下面曲线可见,当Dmax>150mm时,节约水泥的效果不明显。
所以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50mm。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用石子的最大粒径Dmax大致选择范围:一般水利、海港等大型工程中: 混凝土用石子最大粒径Dmax采用120mm或150mm;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用石子的最大粒径Dmax一般采用20mm、31.5 mm、40mm和60mm。
3.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卵石、碎石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有害物质卵石和碎石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其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5.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卵石和碎石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6.强度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表示。
(1)岩石抗压强度碎石的抗压强度测定,是将其母岩制成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火成岩应不小于80MPa,变质岩应不小于60MPa,水成岩应不小于3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