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沉积有机质的演化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模拟条件下沉积有机质演化温度效应的资料对比 中国平顶山煤热模拟结果 温度(℃) 常温 200 250 Ro,max (%) 1.08 1.10 1.11 温度(℃) 300 350 500 Ro,max (%) 1.21 1.79 2.74 加热速率 缓慢 中等 快速 前苏联煤热模拟所需温度 (℃) 长焰煤 70~90 80~120 <300 肥 煤 瘦 煤 无烟煤 300~350 350~450 600~700
二、 沉积有机质演化标志
物理、化学标志应具备的条件
① 演化程度相同时,性质稳定或变异性较小;
② 在沉积有机质中分布广泛,易于寻找; ③ 演化程度不同时,同种参数的演化幅度要足够大;
④ 是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或重要成分,代表性较强;
⑤ 面积要足够地大,便于观察测量
主要的参数类型
物理参数:Ro,max、 Ro,ran 、 Ro,m
位置: Ro,max 0.6% CY Vdaf 43% Cdaf 80% 第 作用: 沥青化作用、芳构化作用 一 原生腐殖酸消失,进入烟煤阶段,油气开始大 次 量生成,出现次生显微组分(沥青质体,渗出 跃 产物: 沥青体) 变 物性: 反射率增大很快,次生荧光出现
位置:Ro,max 1.3%
JM
Vdaf 29%
(二)受热时间
演化时限:在某一温度段下演化发生进展的时
间,亦称有效受热时间。
演化程度与时间为线性关系,但与温度之
间表现为指数关系,因此温度是控制演化程度
的关键因素;如果演化程度一定,则温度与时 间互为补偿,即短时高温或长时低温可以达到 同样的演化效果。
• 就镜质组反射率为演化标志的模型而言,总体 上可概括为四大类模型与四个发展阶段,
• • • •
第一阶段,简单函数关系模型, 第二阶段,受热时间-经验法模型, 第三阶段,为反应活化能—温度函数模型, 第四阶段,平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沉积有机质成熟度与温度-时间关系的图解模型 (引自Bostick,1979)
结论
• 第一,受热温度如果无法达到临界活化能的需求,时 间效应则不显著; • 第二,在其他地质因素相近的情况下,演化程度的高 低取决于受热时间的长短; • 第三,演化程度与时间和温度的关系服从时温补偿原 理,短时高温和长时低温有可能达到同样的演化程度; • 第四,沉积有机演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一个不存 在构造不整合面的垂向连续剖面上,演化程度不应该 发生间断现象。
Cdaf 87%
作用:芳构化作用、环缩合作用、热解作用
第 产物:生油停止,CH 大量生成,裂隙气大量生成 4 二 次 光性 (荧光性消失,显微组分各向异性增长); 跃 最小 密度、水分、硬度、孔隙度、孔容、内 变 物性: 表面积、湿润热;
最大
第 三 次 跃 变
结焦性、发热量、脆度、内生裂隙
Ro,max 2.5% WY Vdaf 8% Cdaf 91% 位置: 热裂解(脱甲基)作用 作用:
表4-1 沉积有机质演化跃变的主要特征 跃变 特征 跃变 点 位置 跃变序次 第一次 0.6%Ro,max, 43%Vdaf, 80%Cdaf 第二次 1.3%Ro,max, 29%Vdaf, 87%Cdaf 第三次 2.5%Ro,max, 8%Vdaf, 91%Cdaf 第四次 3.7%Ro,max, 4%Vdaf, 93.5%Cdaf 环缩合作 用拼叠作 用 生烃作用 基本停止, 达到生气 死限 顺磁性暂 时消失, 孔 隙性演化 趋势发生 转折 第五次 6.5%Ro,max, 3%Vdaf, 96%Cdaf 环缩合作用 拼叠作用 秩理化作用 镜质组和壳 质组的预石 墨化进程显 著开始
显微组分 光学各向异 性急剧增大
第二节 沉积 有机质的演化产物
一、沉积固态有机质产物 二、流体有机质产物
一、沉积固态有机质产物
固态有机质产物的特征主要通过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得以体 现,物质组成包括了岩石学组成和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光学、吸附性、 孔隙性等
一、沉积固态有机质产物 一、沉积固态有机质产物
沉积有机质显微组分在演化过程中的脱氢、脱氧轨迹(据克瑞维伦,1961) A,藻类体;E,角质体;V,镜质组;F,丝质体
甲氧基(-COH3)和羧基 (-COOH)褐煤阶段的 消失, 演化阶段的关键标志 羰基(-C=O)逐渐脱落;
羟基(-OH)未成熟阶 段——泥炭的脱落较为显 著,但此后相当长的演化 阶段中脱落速度相对较慢, 进入高成熟(焦煤)阶段 后急剧脱落,在过成熟阶 段基本消失。
① 沉积有机质是呈渐进式演化还是呈阶跃式演化, 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聚集与分散有机质的演化能否相互对应?采用哪 些标志来定义其演化进程? 固态有机质与流体有机质的成生演化之间表现为 何种动态关系?
②
③
(一)固态沉积有机质的演化阶段
图4-1
Baidu Nhomakorabea
沉积有机质演化阶段与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流体地质有机质的演化阶段
地热场温度由大地热流形成,即地温梯度 乘埋藏深度再加上地表浅处恒温带温度。 地温梯度:单位深度条件下地温的变化幅 度,一般用℃/100m表示。 大地热流值:地温梯度与岩石热导率之间 的乘积, 用微卡 / 平方厘米 · 秒( HFU )或毫瓦 /米( mW/m 2 ) 表 示。
1HFU=1微卡/(平方厘米· 秒)=41.86毫瓦/平方米
无机流体:H2O、CO2、N2以及某些稀有气体等
有机流体:烃类,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为有机质在演化中形成的衍生物 干气:泥炭~褐煤 阶段 天然气的形成经历 湿气:气煤~瘦煤阶段 干气:贫煤~无烟煤阶段 生油门限或石油生成线:褐煤~长焰煤阶段 生油死限或石油死亡线:焦煤阶段的初期 “生油窗”:生油门限与生油死限之间
沉积固态有机质产物演化的总体规律
① 某些原生显微组分消失,同时新生成了某些显微组
分;
② 肉眼可见的光泽逐渐增强,条带状结构趋于明显; ③ 显微组分的荧光性和透光性逐渐消失,反光性持续 增强; ④ 孔隙性、吸附性等物理性质出现规律性演化;
二 流体有机质产物
广义的石油
气态的天然气(不包括沼气) 液态的原油、 固态的沥青和地蜡等 正构烷烃
120~140 >150 <300
150~180 250~350 420~480
结论
• 第一,当其他地质因素相同或相似时,沉积有 机质受热温度升高,其演化程度增高,生烃量 增大; • 第二,受热速率不仅是控制沉积有机质演化程 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隐含着时间的因素,是 短时高温或长时低温作用下均可能达到同样演 化效果的理论推测的显示形式; • 第三,受热温度受控于构造历史及其控制之下 古地热场类型和历史; • 第四,受热温度降低,沉积有机质的演化作用 将会停止,这是沉积有机质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的具体体现。
• 环缩合作用
分子间或分子内彼此原不相联结的两个碳原子联结起来形成新 的碳——碳键,从而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拼叠作用
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相互联结而使沉积有机质化学结构短程有序 化范围增大的作用。
作业: 简述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地 球化学机理在阶段性与阶跃性 上的表现特征。
二、有机质演化的地质因素
(一)受热温度
异常低热地热场:地温梯度小于2℃/100m 正常地热场:2~4℃/100m 异常高热地热场:大于4℃/100m
自然条件下沉积有机质演化温度效应的资料对比 贵州与河南煤 参数 成煤时代 最大埋深(m) 最高受热温度(℃) Ro,max (%) 盘县月亮田 晚二叠世 3650 105 0.92 惠水断杉 晚二叠世 4050 120 1.21 焦作焦西 早二叠世 3950 250~330 4.0± 参数 成煤时代 目前埋深(m) 上覆地层时代 Ro,max (%) 周口坳陷煤 南6井 早二叠世 897~1732 晚新生代 0.85 南 11 井 早二叠世 2940~4252 晚新生代 0.84
第四节
有机质演化的类型
一、有机质深成热演化作用
二、岩浆热演化作用 三、动力演化作用 四、燃烧热演化作用 五、热液热演化作用
一、深成演化作用
深成演化作用:是在正常地热场条件下、埋藏深度不
断加大的过程中进行的。
正常热演化作用 沉积有机质的 演化程度随埋 深的加大而增 高的现象。 希尔特定律或规则
第四章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作用
第一节 演化的阶段与标志 第二节 演化产物 第三节 演化的地质-地球化学机理 第四节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类型
第一节 演化的阶段与标志
一、 沉积有机质演化阶段
二、 沉积有机质演化标志
三、 沉积有机质演化跃变
一、 沉积有机质演化阶段 一、 沉积有机质演化阶段
沉积有机质的完整演化历程包括: 沉积作用:外、内营力地质作用 埋藏作用:内营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外、内营力地质作用 思考题:
热裂解气(干气)高峰 产物:
壳质组反射率大于惰质组,各向异性(△R)增长 物性:
位置:Ro,max 3.7% WY3~WY2 Vdaf 4% Cdaf 93.5%
作用:环缩合作用,秩理化作用、拼叠作用
第 四 次 跃 变 产物:进入超无烟煤(预石墨化)阶段,生烃作用停止 壳质组反射率最大; 顺磁性暂时消失; 物性 导电性明显增强; 孔隙性、大分子结构出现转折
第三节 沉积有机质 演化的地质-地球化学机理
一、有机质演化的地球化学机理*
二、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地质因素
一、演化的地球化学机理
演 缩聚作用:芳香稠环体系增大 化 降解作用:边基侧链发生降解 固态残余有机质 流体有机质
(一)脱边基侧链过程
脱氢过程:烷基与大分子骨架之间化学键的断裂 脱氧过程:羰基、羟基、醚基、羧基等与骨架的 键裂以及水、二氧化碳等逸出的过程 理想终点:H/C和O/C原子比均等于零
(二)芳香体系缩聚过程
芳环 缩合芳环
平面碳网
芳香稠环体系 基本结构单元:
延展度(La)
堆砌度(Lc) 层面间距(d) 碳网层数:堆砌度 与层面间距之比
沉积有机质大分子基本结构 单元维度示意图 (转引杨起等,1979)
• 沉积有机质缩聚过程主要起源于三种反 应机制, • 芳构化作用
非芳香化合物经由脱氢生成芳香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芳构化作用 跃变 沥青化作用 热裂解(脱 环缩合作用 甲基)作用 机理 芳构化作用 热裂解作用 原生腐殖酸 演化 消失,进入 产物 生油窗, 出 现次生组分 生油作用基 本结束, 甲 烷开始大量 生成 热裂解气大 量生成, 干 气生成达到 高峰
镜质组反射 镜质组的密 镜质组光学 主要 率开始显著 度、水分、 各向异性显 物理 增高, 次生 显微硬度、 著增大, 显 性质 荧光开始出 孔隙率等达 微硬度开始 变化 现 到最小值 急剧增高
化学参数: Vdaf、Qdaf、 Mad 有机元素: Cdaf、Hdaf、Odaf及其原子比(H/C和O/C) 辅助参数:显微硬度、荧光参数以及某些光谱参数等
三 、沉积有机质演化跃变
沉积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量的积累而在一定 演化位置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质变的特征,煤化
跃变或有机质成熟跃变
链烷烃 异构烷烃 饱和烃 环烷烃 单环 不饱和烃 芳香烃 多环
原油中的烃类
非烃
稠环
原
油
的 化 学 成
分
石油与天然气基本性质的差别
① 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②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比天然气更为复杂;
分子量 石油: 天然气: 75~275 <20 H/C原子比 1.4~2.2 3~4
③ 两者在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更为明显; ④ 二者的运移能力、运移速度、运移规模有差异。
(三)演化压力
静压力——上覆岩柱的重力所引起
动压力——构造挤压应力和构造剪切应力
静压力和动压力有利于沉积有机质物理性质的改变, 对其化学结构的改变起促进作用。
物理性质(孔隙性、全水分含量、发热量)
化学性质(反射率的变化)
结论
• 第一,静压力对沉积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影响水分微弱, 甚至可能由于妨碍气、液态反应产物的逸出导致反应 体系无法达到新的平衡,进而阻碍了化学结构演化的 进程, • 第二,尽管静压力对化学结构的演化可能是一种次要 因素甚至不利因素,但静压力和动压力均可直接导致 沉积有机质的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间接的促进演化 的进程; • 第三,强烈的构造剪切应力作用可促使芳香碳网或大 分子基本结构单元定向排列,极大地促进沉积有机质 化学结构的演化; • 第四,压力的影响一般只在局部发生,在区域上没有 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