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社会文化,婚恋]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

合集下载

诗经中婚恋诗思想内容

诗经中婚恋诗思想内容

诗经中婚恋诗思想内容诗经是古代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战争历史、婚恋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诗经中的婚恋诗思想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婚姻观念和婚恋情感,传达出了对婚姻和爱情的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结合诗经中的具体诗篇,探讨其婚恋思想内容。

诗经业经载歌,民谣,赋诗,它广泛融会了古人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关注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婚姻和恋爱是每个个体都会经历和关注的阶段,因此,诗经中关于婚恋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诗经中展现了对于婚姻的重视和珍视。

例如,《鹿鸣》一诗中写道:“鹿鸣于山,不见其形,求之若何”,表达了男方对于女方的期盼与渴望。

这种追求婚姻对象的心态,体现了古人对于婚姻的重视程度。

同时,在《击鼓》一诗中,通过描述男方的心情变化,表达了对婚姻的珍视和追求。

这些诗篇中,抒发了男女之间追求和期盼婚姻的真挚情感。

其次,诗经中描绘了夫妻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扶持。

比如,《邶风·顿连山》一诗中写道:“君子居之,妻之。

此室家如何”,表达了丈夫对妻子的珍爱和对家庭的承诺。

这种相互关爱和责任感在古代婚姻观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诗经以其独特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此类情感。

此外,诗经中也描绘了婚姻生活中的困扰和挣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婚姻的现实性。

例如,《羔裘》一诗中写道:“羔裘如濡,洵直且泽。

如霜之露,如坚如铁”。

通过用衣物的比喻来形容夫妻之间的冷漠和疏离,折射出婚姻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困扰。

这种反思和思考让人们深入思考婚姻的本质和维持的困难。

此外,诗经中还探讨了婚姻中的忠诚和责任。

例如,《葛生》一诗中写道:“亦有和亲,南奔走尹。

尔其奔走,暴慢予心。

亦有旨酒,和皇君食,尔其奔走,不遑启处。

”这里讲述了一个维护婚姻的追求和责任感,反映了婚姻中的忠诚和对伴侣的责任。

总的说来,诗经中的婚恋诗思想内容广泛而丰富。

它不仅仅记录了古代婚姻观念和婚恋情感,更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摘要的,这不仅仅体现其真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更因为它反映出周代婚俗与现代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爱情境界。

本文尝试从《诗经》婚恋诗的内容体现出来的周代姻恋爱现象这一角度,分析了《诗经》中婚恋诗的类别、具体表现。

关键字:关键字:诗经婚恋诗周代婚俗类别历史价值《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婚恋诗占有一定的比例。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1] 情者也。

” 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三分之一、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言:“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壁……[2]他们的光彩竟照得全部的《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眩目起来。

”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了周代婚恋情况及成婚礼俗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生活、婚姻制度、社会问题等,都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一《诗经》中的婚恋诗类别<诗经>中表现男女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约有50余篇,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三类:(1)爱情诗即描写恋人之间互相爱慕、欢会、思念、烦恼的诗作。

由于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男女婚恋禁忌少,所以‘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自由活泼,生动地再现了男女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2)婚嫁诗婚嫁诗又可分为三类:一是描写结婚仪式与结婚情景,表达对结婚者的祝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在婚嫁后的欢乐、幸福等情感;三是写女子嫁后对亲人的思念。

描写结婚的场面或对新娘的赞美。

如‘卫风·硕人’、‘鄢风·君子偕老'、‘周南·桃天》等。

这是赞美和祝福新嫁娘的诗,不但赞美她的美丽,而且隐含着多生子嗣的祝愿。

还有的是描写男女主人公喜悦的心情或夫妻间的和谐幸福。

《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

《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

《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珍品之一,其中许多诗歌涉及婚姻和恋爱。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传达美好情感的工具,更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在中国古代,婚姻和恋爱是重要的社会事件,因此很多的婚恋习俗和传统在《诗经》中得以反映。

一、涉及婚嫁习俗许多《诗经》的诗歌都描述了婚姻仪式。

例如《卫风·氓》中的“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这描述了男女迎亲时要用绸带捆绑柴薪,表示两人在一起团结而坚定的决心。

《国风·周南·关雎》中则有“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这描述了新娘在离开家乡前,向家族告别的场景。

这些诗歌不仅仅描述了婚礼的细节,更深层次的表达了家族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婚姻的祝福和期待。

二、反映爱情观念在《诗经》中,恋爱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的幸福感受,更是社会决定性的因素。

例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闵其信,温其色,以远方来,遡其初。

”这描述了男女通过书信感情的发展过程,瓜子则成为他们的信物。

在这个故事中,瓜子既是爱情的见证,也是婚姻的预兆。

此外,在《国风·周南·关雎》中,男子用“踟蹰”来表达对恋人思念的程度。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是当时一种新的方式,男子在得到恋人的认可之前,会保持这种矜持。

三、体现命运和宿命观古代中国婚恋的一个关键词是“姻缘”,意思是婚姻的命运和安排。

在《诗经》中,也有很多诗歌反映了这种宿命观。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曾不识,来访故乡,乡人万户,相得益彰”这描述了在异地生活的恋人,在陌生环境下却能发现彼此,相遇相知,这种看似巧合的事实其实是前世的命运安排。

这种命运安排对中国人的情感堆积和寄托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虽然《诗经》是一本古老的诗歌集合,但其中描述的婚姻和恋爱仍然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传播爱情之美的载体,更是社会历史和人类文化的珍品。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珍品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涉及婚姻和恋爱的诗歌。

浅析《诗经》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

浅析《诗经》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

浅析《诗经》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学著作,不仅影响了大量后代文学家,而且在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等方面也探索了一些深刻的思想。

它的作品涉及到了婚恋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也把婚恋的文化内涵带入了一定的宗教信仰和思想经验,这是写《诗经》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的重要文献。

首先,《诗经》在婚恋诗中表达了一种自尊自爱的精神。

它不但强调婚恋的互惠互利,而且婚恋之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双方都有权利及义务的平等关系,以此来实现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

同时,《诗经》也进一步强调了婚恋本质上是一种爱情,追求真爱,而不是凭空捏造的爱情。

此外,《诗经》中所表达的诗意婚恋思想也体现了它对婚恋的一种认真对待,不让伴侣失望,不要负担比起责任的人,也不应该让伴侣沉迷于爱情的欢乐之中,而要让双方都能够充分地满足婚恋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诗经》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社会文化结构,以及中华文化中严格的家庭道德规范,它对婚恋的思想和文化解释,以及对婚恋的克制和管理,都让我们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萌芽。

总之,《诗经》在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方面的影响仍然非常深远,它不仅提倡爱情的互相尊重和家庭的尊严,也提供了一种进一步深化个人对婚恋的情感与思想的真诚原则,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婚恋关系的持久稳定,让双方都能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
的价值。

因此,我们今天可以从婚恋信仰中发现《诗经》的许多精神内涵,借鉴它的精神能量,为今后的婚恋提供更好的保障。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文化的审美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敏总集,其自产生以来,代代相传,朝朝传诵,被称作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

从整体说,主要原因是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蕴含思想的深邃,以及杰出艺术成就和灵活的艺术表现手法所决定。

但它所描述的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之一——爱情婚姻,无疑也构成了吸引历代读者的基本要素之一,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

男女情感不管是从古代至现代,甚至将来,永远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男女言情的诗歌在《诗经》中占了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一,尤以“国风”中数量最多。

周银韦复说:“《诗经》中数量最大、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爱情诗(包括恋爱、婚姻各种题材)。

光是‘国风’部分,这类作品就有六十多首。

它们数量虽多,却面目不同,恍如百花竞艳,各各呈现动人的风姿。

”这些爱情诗全面、细致地反映人们的婚姻、爱情生活和当时的社会婚俗、民俗,肯定和赞颂了对爱情、婚姻的专一与忠诚,表现劳动人民在爱情婚姻上的强烈的个性自由意识和大咀的'爱情追求,更体现爱情的含蓄美与朦成关,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一、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风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深巷瞰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的咏歌,各吉其情也。

”《诗经》的爱情诗是普递平民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很多诗篇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婚姻的专一。

《B 风·柏舟》写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旺席,不可卷也。

”诗中的女子尽管“觊闵既多,受悔不少”,但始终忠诚于自己的丈夫。

《庸风·柏舟》中也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专一,如“实维我仪,之死矢席它”这句话是女子喜欢那个男子,发誓一定要嫁始他。

对爱情的忠实不单是女子的专利,在《B风·击鼓》同样写出男子对爱情婚姻的专一。

诗中的男主人公将要远征,与妻子依依惜别之际,立下诺言“生死契线,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倍老”,表达对爱情的忠诚。

诗中发自峨啼之声,生死相随的爱情宣吉多么感人,多么美好啊!所以千古传诵至今。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族诗歌总集,编纂于西周时期。

它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深刻的意象闻名于世。

其中,婚恋诗意象作为《诗经》的主要题材之一,通过诗歌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婚恋、情感和家庭的思考和追求。

本文将对《诗经》中婚恋诗意象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一、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展现了一种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婚姻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诗经》中的诗人通过表达对婚姻仪式的赞美和重视来传递这种观念。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婚姻的认同和推崇,将婚姻视为美好而神圣的事物。

二、男女角色的描绘在《诗经》的婚恋诗中,男女角色的描绘常常突出了男子的英俊和女子的美丽。

这一特点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注重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这种价值观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国风·邶风·车胤》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也。

在我室兮,於良人也。

”中的彼姝者即指女子的美貌,於良人则对应着男子的英俊。

三、家庭关系的表达《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还展示了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表达。

古代社会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庭关系的和睦,这一观念贯穿于《诗经》的婚姻诗中。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有艳丽兮,如那令兮。

令兮者,舜之丞。

”中的舜之丞表达了家庭的关系和重要性,凸显了家族的延续和家庭的和睦。

四、爱情与人性的探索除了展现婚姻与家庭关系,婚恋诗意象也通过爱情的描绘和人性的探索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揭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内心的纠结。

例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这一句通过对待异性心态的描写,表达了对尚未相遇的爱人的期待和思念之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深沉、复杂的思考。

《诗经》 婚恋诗

《诗经》 婚恋诗

《诗经》婚恋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之作,集结了先秦时期各个地区的民间诗歌,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婚恋诗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描绘婚姻和恋爱的点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风俗和人们对爱情的渴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中的婚恋诗歌。

首先,婚恋诗歌中的男女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在《诗经》中,男子常常被描述为阳刚有力,英勇果敢的形象。

比如《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妻,美人之儿”,展现了男子对美丽女性的向往和追求。

而女子则被描绘为柔弱、婉约的形象,以及她们对婚姻的期待和祝愿。

比如《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击鼓其卒,踊跃摇旄。

土国有赔,我独南宫。

”女子的行为虽然不同寻常,却是为了寻找真爱,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坚持和勇敢。

其次,婚恋诗歌中的婚姻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家族和社会的关系纽带,因此,婚姻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例如在《周南·关雎》中,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告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男子对婚姻的诚挚期盼。

而女子也对婚姻抱有积极的态度,比如《邶风·扬之水》中的“扬之水,狂风淫雨。

扬之水,沂之浒。

我欲家之,请舍归止。

”女子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婚姻的渴望和希冀。

此外,婚恋诗歌中存在着丰富的婚礼仪式和习俗描写。

在《诗经》中,婚姻被视为一个庄重而神圣的仪式,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和仪式。

例如,男子迎娶女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迎亲”、“求娶”等环节,这些程序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婚姻习俗和礼仪规范。

同时,婚姻诗歌中还涉及到了婚姻生活的点滴琐事和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诗经》的婚恋篇章,也为后世的婚姻观念提供了借鉴。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婚恋诗歌通过男女形象的刻画、婚姻观念的表达以及婚姻仪式和习俗的描写,展示了古代社会婚姻风俗和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这些诗歌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婚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当代社会对待婚姻和爱情提供了启示。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分析《诗经》的婚恋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析《诗经》的婚恋诗,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共计305篇,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学遗产,它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社会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时以它独特的文学修养、文学表现方法和文学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影响了无数诗人作家。

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105篇,是其中最具生命力、最为强烈的旋律。

这些诗篇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感染激动了几千年来的无数欣赏者。

究其内容,可将此类诗篇分为两大类:情恋诗与婚姻诗。

情恋诗主要表达男女恋爱期间的喜悦悲伤,而婚姻诗则主要表现夫妻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情恋诗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学作品永远歌颂的主题。

《诗经》中的情恋诗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约会私赠、欢谑逗乐乃至爱情受阻和失恋的哀痛,接触到全部爱情生活、爱情心理。

它们发自恋人的肺腑,既有大胆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动;或借助纯真无邪的对话,描绘出情人邀约的风俗画;或借助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恼人的情思。

1.表追求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的诗篇,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向往,亦有对倾慕者由衷的称赞。

例如《诗经》首篇,《周南·关雎》,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诗中的称谓和场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人公是社会上层人物。

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中,轻盈的身姿和娴熟的手法激起了贵族男子的强烈爱慕,致使他朝思慕想,辗转反侧,坐立不安。

诗经婚恋诗对当代人的启示

诗经婚恋诗对当代人的启示

诗经婚恋诗对当代人的启示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篇章,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而且对
于当代人的婚姻和恋爱也有很多启示。

首先,诗经中各类婚恋诗歌传递出的是一种传统婚恋价值观念,这种
传统价值观念包括尊重婚姻、珍爱感情、敬重亲人等。

比如,《蒹葭》中写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所
表达的便是对于爱情的珍重和对于异地爱人的关怀,体现出了对于爱
情和婚姻的尊重和珍视。

其次,诗经中的婚恋诗也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要珍惜拥有的人
和感情。

比如,《关睢》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对于爱情和感情的珍惜和呼唤,我们
应该珍惜身边的人和感情,好好维护这段感情,不要轻易放弃,更不
能为了些微的矛盾而放弃一段感情。

另外,诗经中的婚恋诗也有助于我们理性看待爱情和恋爱,特别是在
当今社会中,很多人被热恋迷蒙,容易陷入无底深渊中。

比如,《卫风·木瓜》中写到:“含兮吐兮,得人兮公牛。

君子所居,仁则吉。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选择配偶时不要单纯地看外貌和桃花运,而是要
看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等,这才是长久恋爱的基础。

总之,诗经婚恋诗虽然已有千年之久,但其传递的婚恋价值观念至今仍然有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珍爱婚姻、尊重爱情、珍惜拥有的感情,理性看待恋爱,这些都是诗经婚恋诗对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出一条理性、健康的婚恋之路。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第一篇: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摘要:《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

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

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恋爱情纯真痴情恋歌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

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

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雎》,是一首杰出的恋歌。

《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

《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

《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十永恒的主题。

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很走比重。

本文通过时《诗经》爱情诗的详细解读.重温了远古人类单纯好、真孳自然的爱-隋生活.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探掘《诗经》爱情诗在当夸社会的现实意艾.激发现代人类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感态度现实意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

时至今日,这些抒发爱意和歌颂纯真爱情的诗篇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一、单纯美好、真挚自然1.生命奉能情感的自然流霉《诗经》中的爱情诗,紧贴现实生活,不作无病呻吟.感情真挚自然.弃了世俗偏见,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

譬如《周南-关》“JIM’就是写男子对立子的爱慕之情。

此篇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是一首贵族青年的恋歌。

Ⅲ(嘲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对鸠鸟在河中小洲上关关地呜叫求偶,此情此景,触发了主人公对河边采姑娘的爱慕与追求。

“鱼的外形是女阴崇拜的象征.鱼的多子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这是古人性观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Ⅲ(圈’鸟口中有鱼就不再鸣了,男子有妻就不用再求了.这正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直接比照。

这种觅偶、择偶的过程.也反映了周民在两性关系上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有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制,而且表明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

诗中男子择偶的标准是貌美(窈窕)且心美(贤淑).说明周人的爱情观中不仅有审美观,还有道德观。

卒章“钟鼓乐之”。

钟鼓属大典之乐。

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

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

从而看出此诗真实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追求。

再看《郑风・凛》1扎九中的描写:“漳与,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简兮。

女日:‘观乎?‘士日:‘既且。

’ ……”诗中“涣涣:水盛貌。

浏:水清貌”。

四(Ply)这首诗描述了一次仲春之会的盛况.写一对青年幽会.游玩,临别峭物定情的景况。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它们是《诗经》中晶莹的明珠瑰宝。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中的婚恋诗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中的婚恋诗一、《诗经》中的《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豳风·伐柯》、《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都属于婚恋诗。

二、比如《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表现出了青年男女还有自由择偶的自由;比如《豳风·伐柯》等诗则反映出平民的婚姻已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婚礼的约束。

三、《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

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中的婚恋诗的现代意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其中,婚恋诗是《诗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婚姻制度以及人们对爱情的看法。

以下是对《诗经》婚恋诗的简要分析。

1.婚姻观念在《诗经》的婚恋诗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

首先,婚姻被视为家族延续和繁荣的重要手段。

在很多诗歌中,婚姻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其次,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邶风·柏舟》中的“有穹之实,易粪之才。

人则我疑,子盍引之?”意为女子劝男子若能以栋梁之才为妻,就要抓住机会,不要被别人抢走。

最后,婚姻强调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在《邶风·击鼓》中,丈夫因战乱不能回家与妻子团聚,但仍表示“不抚其室,终以我行。

”即虽然不能在家尽责,但始终以尽忠职守为借口。

2.婚姻制度《诗经》婚恋诗也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

首先,一夫多妻制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诗经》中有不少诗歌描写了男子在多个妻子之间如何平衡关系,如《大雅·蒸民》中的“我行受阻,使你不得两个女子共侍一夫。

”其次,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在很多诗歌中,男女之间的感情要通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能成就美满姻缘。

如《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男子对淑女的思慕之情需要通过媒妁之言才能得到圆满解决。

3.爱情观《诗经》婚恋诗所表达的爱情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坦率直白的表达方式:在《诗经》的婚恋诗中,诗人常常以直接的语言表达对爱人的倾慕和思念之情。

如《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真挚追求。

(2)重视美貌和才情:在《诗经》的婚恋诗中,诗人常常将女子的美貌和才情作为赞美的对象。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doc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doc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doc《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集,其中涵盖了各种主题,如民俗、历史、自然、哲学、人生、婚恋等。

在这些主题中,婚恋题材是最常见的,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婚姻的诉求、期望、感受以及尴尬与痛苦。

首先,从婚姻的重要性和困境上入手,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重视和关注。

在《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描绘了两只雎鸠恋爱的场景,隐隐透露出古代民族姻亲、联姻的形式。

在《小雅·节南山》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主人公在此句中吐露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古代社会中婚姻束缚个人自由的局限。

其次,通过对于婚恋不同情境的描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古代社会中婚姻的复杂性和对于婚姻的期望。

在《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男性对于女性的爱慕之情,尤其是娶美貌的女性为妻,从而提高男性的社会地位。

在《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这首诗描述的情境是男女之间的友谊和爱情,而这种友谊也许是同性的,也许是异性的。

同时这样的友谊也是古代社会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感情关系建立方式。

在《国风·郑风·子衿》中,“子衿既出,狐裘尚飢。

家有婴兒,莫毒于母。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女子离婚后的孤独与困苦。

这一系列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范围、社会经济地位、人际关系的压力与矛盾。

最后,可以看出诗经中对于婚恋的描述,不仅仅是揭露婚姻的真实面貌,更是表达了对于婚姻美好追求的期盼及对于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关注。

在《国风·周南·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首诗寄托了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小雅·鹿鸣之什·君子居士》中,“君子居士,心静如水。

水清则无鱼,人修则无欲。

《诗经》婚恋诗浅析

《诗经》婚恋诗浅析

《诗经》婚恋诗浅析1 引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章,生动地展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集中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

就其思想内容而言,主要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生活、揭露和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人民苦于战争徭役以及劳动生活等题材的作品,其中关于婚恋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爱情是永恒的文学主题,自古而今每每被人们诉诸笔端。

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追求、是人类心灵世界的需求。

追求爱情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从人类有意识起就在心灵上和行动上孜孜以求的理想。

先秦时代,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却是不自由的;其时的婚俗文化还处在一个混乱的阶段,并必然会走向统一;在封建势力的作用下,女性的地位从那时起已由崇高走向了卑微。

前人论文往往只论述一个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这三者的相互联系。

本文试从上述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探求。

2 当时的恋爱与婚姻2.1自由的恋爱在周代,男女恋爱是自由的。

那时的婚姻风俗习惯不可能也没有摆脱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制约,但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妇女所受束缚相对较为宽松,男女社交相对自由。

所谓:“仲春之日,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1]《诗经》婚恋诗在这个现象上多有反映。

如《郑风·溱洧》[2]: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蒹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郑国的溱水与洧水一带每当春光明媚时节青年男女游春欢会的场面。

《后汉书·袁绍传》引韩《诗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详,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

”此诗中所描写的场面正反映了当时郑国风俗的一个方面,男女在一起欢聚游玩是比较自由的。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先出现的大型诗歌总集,收录了很多关于爱情婚姻的诗歌,其中包括了许多有关婚姻爱情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形式传递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高雅的情调。

一、《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1、神秘与浪漫。

《诗经》中强调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爱情、恋情沟通过程中神秘与浪漫的气息;同时也强调这种关系不可轻视。

2、现实与流行。

《诗经》诗歌不仅描述现实生活,也将当时的流行话语与个人的内心情绪结合在一起,展现出爱情的繁冗与童谣,以明媚的口吻表达出情感的深广。

3、对比与平等。

《诗经》中的诗歌所挑战的都是传统的性别观念,强调男女在婚姻感情中的平等,认为性别只是爱情关系的一种浅表表现,男女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和付出,而不是一味地从自身利益出发。

二、《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影响1、提升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

《诗经》凝练写实的语言以及美丽情感的诗句,为当时的社会带来激励、说服、抒情等多层次积极影响。

2、促进了爱情及婚姻思想的变革。

《诗经》在思想上开创了一种新的爱情思想,它反映最新的爱情观念,强调爱情平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3、塑造中华文化的浪漫格调。

《诗经》给后人留下了浓郁的浪漫情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气质;以及关于爱情的传统价值及情景寓意,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重现。

总结来说,《诗经》中婚姻爱情诗歌以神秘、浪漫、现实和流行性为基础,特别强调男女在婚姻感情中的平等,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的步伐。

该诗集对当今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使婚姻感情被赋予新的生命魅力,让中华文化的爱情观得以传承、发扬。

《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

《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

《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关于《《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bsp;摘&nbsp;&nbsp;&nbsp;&nbsp; 要《诗经》中的婚恋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某些本质,具体而生动地再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婚恋生活和情感世界。

西周时期人们的婚恋,既有尚古之荒蛮自由,又开始受严格的宗法礼制的约束;既有对原始社会婚恋风俗的传承,又向封建婚恋风俗的过渡。

因此,从民俗意义的视角研读《诗经》婚恋诗,从而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更有助于今天的读者认识《诗经》的艺术原貌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

本文从3个方面来提示《诗经》时代人们的婚恋生活原貌,首先主要分析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念,即《诗经》时代人们的婚姻目的和男女双方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其次通过分析诗歌对当时人们的自由恋爱产生的环境和当时人们约会的1些情形作了介绍,最后着重分析周代的婚姻观念和等级观念对婚姻的影响以及当时的婚嫁仪式。

关键字:诗经;婚恋诗;民俗意义&nbsp;ABSTRACT"Poetry" the center love and marriage poem, has promulgated then social reality and the marital phenomenon certain essences by the high artistic summary strength, specifically and vividly has reappeared the ancient times time peoples love and marriage life and the emotion world. Western Zhou Dynasty time peoples love and marriage, both had still the ancient uncultivated land to be free, and started the strict clanlaw restraint; Both has to the primitive society love and marriage custom inheritance, and to feudal love and marriage custom transition. Therefore, reads "Poetry" from the folk custom significance angle of view the love and marriage poem, thus learned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early marital idea, the ritualwere vulgar and the love and marriage life custom, was helpful knows "Poetry" to today reader the artistic original condition as well as then social style.This article prompts "Poetr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time peoples love and marriage life original condition, first mainly analyzed at that time peoples marital idea, namely "Poetry" the time peoples marital goal and the male and female both sides in family life status, next the environment which free to choose a mate produced at that time to the people and people appointment some situations has made the introduction at that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poetry, finally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 Zhou Dynasty the marital idea and the rank idea to the marriage the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n marriage ceremony.Key words: Poetry; Love and marriage poem; Folk custom;significance.&nbsp;。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作者:谢蓓蓓刘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5期摘要: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诗经·国风》中,三百零五篇中它就占据了大约五十首。

它不仅数量多,且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反映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的恋歌,也有描写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的赞歌,还有反映了不幸婚姻给古代妇女造成巨大痛苦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广泛的反映了先秦时代人们的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表现了古代人们质朴、真挚的感情。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嫁;社会文化;意义作者简介:谢蓓蓓,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学生;刘茜,嘉兴学院文法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2一、爱情诗宋代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1]由此可见,歌咏爱情是《诗经》创作的重要主题。

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写得真实、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里有男女互相爱慕的诉语;有相爱男女之间的热烈、激情;也有恋爱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先秦时期礼教初设,礼教的兴起使得伦理道德思想开始占据人们的思想,在这样一个充满禁锢的社会环境中,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自由的。

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留影响尚存在,甚至当时的一些礼教也建立在民间的风俗之上,略微宽松的社会环境也给予了男女感情发展的土壤。

表现男女之间的相恋和相思,是《诗经》中爱情诗最主要的部分。

如《邶风·静女》中就描绘了男女相会的恋爱场景:“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描写了相恋的男女幽会的场景,从男方的视角表达了对女子美好的德行以及美丽的外表的称颂,使得一位活泼善良的女子形象跃立于前。

而诗中也句句体现了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表现出男子沉浸在爱情的美好之中,整首诗都透露着热烈欢快、真挚动人的情感。

《诗经》中的爱情与社会

《诗经》中的爱情与社会

《诗经》中的爱情与社会《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它记录了周代的社会生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种种感情。

在这些诗篇中,爱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与此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将通过分析《诗经》中的爱情篇章,探讨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

一、《诗经》中的爱情形象《诗经》中的爱情形象丰富多样,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爱情中的男女情感。

例如,《卫风·硕人》中的“自求多福”,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真挚情感。

另外,《国风·周南·关睢》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则以让人联想到两情相悦的美好画面。

其次,爱情与婚姻也是《诗经》中的热门话题。

《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两人相爱并步入婚姻的美好愿望。

第三个方面是爱情的祝福和期望。

《国风·秦风·丘中有麻》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及《国风·山陕·白华》中的“终温且惠,淑慎其身”,都表达了对于爱情长久和美满的期盼。

最后,爱情也被表现在吊挂死者的挽歌中。

《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通过描写殉情的女子,表达了深深的爱情和对爱人的怀念之情。

二、《诗经》中的爱情与社会观念《诗经》不仅记录了古代爱情的形态,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首先是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在古代社会里,婚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也是家族延续的基础。

因此,爱情往往与婚姻紧密结合。

在《诗经》中,表达的爱情多数是在求婚之际,或者是为了迎接婚宴。

这是因为古代社会注重家族的继承和利益的传承。

其次是爱情的承诺和责任。

在《诗经》中,不少篇章都对男性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忠诚、负责和谨慎等品质。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性在婚姻中的责任感的重视,同时也凸显了婚姻制度的严肃性和责任性。

第三个方面是社会地位与爱情的关系。

在古代社会中,已婚男性的地位高于未婚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爱情诗
宋代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1]由此可见,歌咏爱情是《诗经》创作的重要主题。

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写得真实、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里有男女互相爱慕的诉语;有相爱男女之间的热烈、激情;也有恋爱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先秦时期礼教初设,礼教的兴起使得伦理道德思想开始占据人们的思想,在这样一个充满禁锢的社会环境中,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自由的。

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留影响尚存在,甚至当时的一些礼教也建立在民间的风俗之上,略微宽松的社会环境也给予了男女感情发展的土壤。

表现男女之间的相恋和相思,是《诗经》中爱情诗最主要的部分。

如《邶风静女》中就描绘了男女相会的恋爱场景: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描写了相恋的男女幽会的场景,从男方的视角表达了对女子美好的德行以及美丽的外表的称颂,使得一位活泼善良的女子形象跃立于前。

而诗中也句句体现了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表现出男子沉浸在爱情的美好之中,整首诗都透露着热烈欢快、真挚动人的情感。

《诗经》中不仅描写了男女情投意合的美好,也描写了在相恋过程中的矛盾与惆怅,如《郑风遵大路》中就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矛盾。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诗作刻画了相恋多年的男女,男子反目离开,女子抓住男子的衣袖苦苦哀求他留下的场面。

整首诗没有头尾,只刻画了这么一个场面,但却活灵活现,仿佛就能看到这样一对男女正在路边拉扯,大片的留白寄予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使这首诗有着意味绵长的风韵。

《诗经》中的爱情诗丰富多彩,除了以上的内容,还有许多优秀的篇章。

如《周南关雎》表露了男子对一个淑女的日夜思念;《王风木瓜》体现了男女之间对对方深情的心意的报答;如《曹风候人》反映了女子苦苦的单相思等。

《诗经》中的丰富多彩的爱情诗,生动的再现了先秦时代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展现了质朴而又自由的民风,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精神文化发展初期的面貌。

然而先秦时期礼教初设,伦理思想的禁锢一定程度上桎梏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自由追求。

《诗经》时代的青年男女的感情,已经开始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压迫,少有能自由择偶的权利了。

如《郑风将仲子》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仲子的劝告,担心这样的幽会会被父母兄弟及邻里发现,受到他们的指责和社会舆论的压迫。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开始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和禁锢,也使得千百年以来,青年男女逐渐直至完全失去了追求爱情的自由。

但《诗经》中还描写了受到压迫的青年男女们为了追求自由爱情发出的反抗,如《鄘风柏舟》中,女子对于不能自主择偶,嫁给心上人而喊出了反抗的呼声,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更有写那些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下幽会甚至私奔的篇章,如《鄘风蝃蝀》中讽刺了一位不顾母命,携郎私奔的女子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这些都是爱情诗篇中最具有思想价值的诗篇,表达了人们不畏强权的自由抗争思想。

二、婚嫁诗
《诗经》中的婚嫁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婚嫁场景的描写,表达对新婚者的祝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婚嫁时的喜悦、快乐以及之后的失望、怨恨等情绪。

在《诗经》中有大量的诗篇来描写嫁娶场景。

《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当时婚礼的六个步骤:一纳采。

采择女也。

二、问名。

问女之姓氏,归以卜其吉凶。

三、纳吉。

卜于庙而吉,使使者往告。

四、纳徵。

使使者纳币以定婚。

五、请期。

告婚期。

六、亲迎。

往迎妇。

[2]男女婚嫁的六礼在《诗经》中就有体现。

如《邶风匏有苦叶》中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中记载的就是男人带着嘎嘎鸣叫的大雁,赶往女方家纳采的情形,再如《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中反映的就是问名后占卜的情况。

其余几礼在《诗经》中均有体现。

通过《诗经》的这些婚恋诗,我们更能清楚的了解《诗经》时期人们严守六礼的思想,体现了人们对礼的尊崇。

除了婚嫁仪式外,《诗经》中的婚嫁诗还包含了祝愿礼赞之诗,如《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中以灼灼动人的桃花来比喻新嫁娘的美貌,以果实丰硕、枝繁叶茂来表达对新嫁娘会给家族带来人丁兴旺、家业兴盛的祝愿。

此外,如《郑风女曰鸡鸣》中记载了男女和睦美好的婚后生活;《唐风绸缪》中描写了男女成亲时的喜悦满足;再如《齐风东方之日》中写道新郎对新娘的赞美以及新娘对新郎的依恋等。

然而婚姻生活并不一定全是喜悦和快乐,尤其是对女子而言。

如《邶风燕燕》中就描写了新娘远嫁,兄长依依难舍的送别,想到从此与家人离别万里,无论是新嫁娘还是亲人都有说不出的惆怅。

同样,《邶风泉水》也是描写了女子远嫁他国,怀念亲人与家乡,郁郁不得的感伤之情。

婚嫁诗在《诗经》中占有较大数量,一方面它让我们深层的了解了那一时期的婚姻习俗及其社会意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家庭生活的重视。

婚嫁诗独特的内容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至今惠及着后代的文学创作。

三、弃妇诗
《诗经》中还有大量描写了婚姻不幸甚至破裂的诗,并成为后代同题材诗词散文的典范。

《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3]于是,婚后夫妻感情的破裂,往往使得女性成为直接的受害者。

如《邶风柏舟》中就描写了女子对于自己不幸婚姻的哀叹。

然而即便如此,女子也摆脱不了如此痛苦的婚姻,獲得自由。

婚姻破裂最坏的结局就是女子被弃,表现这一现象的就是《诗经》中的弃妇诗。

由于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弃妇的命运实为最悲惨的。

《诗经》中最典型的弃妇诗就是《卫风氓》。

诗中的氓以忠厚老实的样子骗得了女子与他成亲,但当他取得了女子及她的财物时,就显出了原形。

而婚后女子不嫌弃氓的贫穷,还任劳任怨的操持家务,得到的回报却是氓的负心、虐待最后甚至抛弃。

这首诗以叙事展开抒情,生动地表达了女子相恋到被弃的过程的痛苦不堪,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以及婚后生活的不幸。

如《邶风古风》中描写了女子婚后辛苦操持家庭,而男子却喜新厌旧,最后甚至把女子赶出家门的不堪现实;又如《小雅谷风》中女子唾骂男子的无情以及对他的怨恨;再如《王风中谷有蓷》中女子反复咏吟遇人之艰难矣遇人之不淑矣,感叹自己遇人不淑,不幸被弃,追悔莫及的痛苦等。

从这些诗中,都表达了被弃妇女的悲惨命运,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当时社会女子地位的低下以及对女子的压迫与残酷。

纵观《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整部《诗经》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部分之一,它们在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的同时,有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值得当代人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与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