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只松鼠-1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只松鼠-1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正常并正确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寓意3.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的递进和比喻的运用2. 能力目标1.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关注并保护动物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出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小动物的爱好和保护意识2.学生在分组活动中,增强彼此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导入思维、交流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文中词汇及特有语言表述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唤醒学生记忆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中获得知识2.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深层媒介含义,领悟夹生的知识点2.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1.1 热身老师由图书馆里搬来一本关于松鼠的生态图书,并带领学生一起浏览图书。
老师有选择地依次将以下问题抛出给学生讨论题:•松鼠是什么?•松鼠用什么东西睡觉?•松鼠是什么时候活动的?1.2 引入通过以上热身的引导,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图书馆的室外,放出几只松鼠,并让学生围观松鼠,近距离观察松鼠的活动状态,感受松鼠在树叶上跳跃、俯视周围、独自一人等动作。
2. 学习过程2.1 教师出题老师让同学们回到教室,先自由交流一会,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活动。
教师从以下几个问题或者问题组合中选择一道发给同学,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于你来说,松鼠是怎样的动物? -松鼠在你居住的城市中是否常见?有什么特点? -熟悉动物的你,是否了解过松鼠的生态、习性?2.2 阅读文本学生回来后,老师熟悉学生小组活动成果后,着重让学生注意到在所小组活动中看到松鼠时所记录下的细节:松鼠在树上爬着、搜寻食物,或微微一动,就会被吓跑;松鼠会用前爪拿食物、夹小石头玩,用尾巴像气球一样。
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一遍。
2.3 师生互动•学生自由思考:松鼠为什么会受惊而飞奔?就其中的原因分组讨论并寻找相应的词语。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语文的相关知识点和重要性。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点,如字母、拼音、汉字的基本认识等;2.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1.认识字母、拼音、汉字的基本知识点;2.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难点1.如何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如何教学生认识汉字。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练习、小组合作等。
其中,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出发,通过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大家每天都在做什么?有哪些事情需要用到语文?),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应用场景,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5分钟)在导入过程之后,教师会向学生详细讲解字母、拼音、汉字等语文知识点,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练习(15分钟)在讲解过程之后,教师会通过一些小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语文知识点。
4. 小组合作(20分钟)本节课的重点是小组合作,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会让学生按一定方式分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题目。
学生需要在小组中一起讨论、研究,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5. 总结(5分钟)本节课结束时,教师会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并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小组合作的评分,二是学生的个人评估。
小组合作的评分主要是根据小组学习成果及合作的过程,结合教师的评价进行评估。
学生的个人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估。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西师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3)学会生词和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和结构,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3)学会生词和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讲解材料。
(2)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3)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初步了解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生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简单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3. 生词学习:(1)解释古诗中出现的生僻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2)让学生模仿例句,运用生词进行实际情景练习。
4. 内容理解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鉴赏与创作:(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和结构,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入。 1.〔播放古筝曲〕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这首曲子,想象你仿佛看到的景 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沟通〕 2.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专心去想象、感受、体会。这 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小组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潋滟、空潆〕 3.再读古诗,进一步读通顺。 4.诗句我们读通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把诗句读懂呢? 指名沟通,教师小结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以读促思。 1.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题意、诗意。〔2〕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小 组内合作解决。
得那么动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读了诗句,你们仿佛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生沟通〕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2
①〔挂图出示“潋滟〞“空潆〞的景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教学目标:
第2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1.体会作家平淡中蕴含高深的文字境地。
1 课时
泉映月》。
教学过程:
2.播放《二泉映月》。
一、导入新课:
3.引入———今日我们来拜读韩静霆的《听泉》,看他对盲人阿丙的
大家爱听音乐吗?听过民乐吗?有一首中国民乐使的指挥家小泽征 《二泉映月》有怎样的理解?
尔由衷倾倒,他说这首乐曲应当跪下来听,大家到底想不想听啊?
三、师范读课文后,生再自由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语句或段落,
和练习刻苦,他 13 岁时就已娴熟把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
2.理解艺术家对于自然、人类生活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切感受。
乐器的演奏技艺。他的命运曲折坎坷,儿时丧母,二十岁丧父,三十多岁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标题:《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字词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和教辅材料。
2. 教师准备课堂教学用具,如黑板、彩色粉笔、图片、PPT等。
3.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或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3. 生字词语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学生跟读并做相应的练习。
4. 课文理解和表达: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并展开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拓展活动:通过游戏、歌曲、手工等形式,巩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2. 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

1、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手段:生字卡、日历知识与技能目标:1、自由读文,自主识字2、理解“烦恼”“觅食”“嚷”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识字,自由读文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感情重点:掌握生字音形义难点:识记生字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1、同学们,一年有哪些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呢?2、秋季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天向我们微笑》3、生齐读课题4、你读课题后想了些什么?(自由说)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完成2个学习目标,请齐读目标(同上1、2)三、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2、比一比,看谁读的音准,声响亮3分钟后抽学生轮读(一)、生自由读文(二)、比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每生读一句)师纠正不准确的音四、自学指导(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给生字组2个词,理解“烦恼、觅食、嚷”等词的意思。
(一)、自学生字并组词(二)、比认读生字、组词,指名认生字并组两个词。
说说“烦恼、觅食、嚷”的意思五、1、男女小组各轮读一节2、指导背诵六、作业:写生字各一排并组两个词。
教后反思:1、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手段:读悟知识与技能目标:1、品读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读中了解秋天特点,美丽情感态度目标:感受秋天的美丽重点:了解秋天特点难点:感受秋天的美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向我们微笑》生齐读题目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1、2)生齐读目标三、自学指导(一)自由读文,读到你喜欢的诗句画上横线,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一)、生读、画(二)、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读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自学指导(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说说秋天经我们带来些什么呢?下面开始自学,3分钟后检查(一)生读背(二)、第二次比读,比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课文1、指名读第一节,并说说写了秋天的什么?(桂花)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打上“Δ”它们指谁?(夏天)2、第二节、三节、四节、五节各写了些什么?并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版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版》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西师版》。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素材:课文、练习题、词汇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本课的课文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 逐段解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三、课文学习(25分钟)1. 分组阅读课文,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进行朗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语言运用(20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语言运用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做练习题,教师进行辅导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的复习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课文跟读、词汇复习等。
2. 强调学生的课后复习重点和方法。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火烧云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火烧云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教材内容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抗战时期爱国诗人丁玲的《火烧云》两首诗歌。
通过这两首诗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现代文学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和丁玲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青玉案·元夕》和《火烧云》两首诗歌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3.学习诗歌的词语及其意义,诗句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表达及词语积累;2.丁玲《火烧云》的基本含义及情感表达;3.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意义。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辛弃疾和丁玲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诗歌的文本结构和意义;2.朗读法:老师逐句地朗读诗句,要求学生模仿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味;3.分析法: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讨论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介绍本课所学内容:学习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和丁玲《火烧云》两首诗歌,了解两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学习《青玉案·元夕》(30分钟)1.朗读《青玉案·元夕》;2.分析《青玉案·元夕》中的词语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引导学生朗读《青玉案·元夕》,理解诗歌的韵味。
三、学习《火烧云》(30分钟)1.朗读《火烧云》;2.分析《火烧云》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火烧云》中的情感表达和诗句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只松鼠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只松鼠【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生词和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
2.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查字典、分析和推理的技能。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那只松鼠》。
【教学难点】提到树枝的不同角度和层次,如何让学生明确这些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1. 预习导引教师将“松鼠”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及时纠正学生对于松鼠的认知认知误区,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松鼠的印象和感觉。
2. 畅想预测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于松鼠的印象和感觉,预测课文中将会讲述哪些有关于松鼠的话题。
3.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依次朗读课文,先大声朗读和读自己觉得重要和想识记的句子。
2)理解课文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问题点。
学生思考后,教师再进行详细解答。
问题列举:1. “明天我有许多事要办呢!”小樱鼓起了勇气,把松鼠领到花园,说道。
2. 小松鼠躲在里面告诉她:“这里一点都不危险,相反,这里可美呆了。
3. 松鼠的小脑袋突然想到,起身跳上树枝,然后迅速爬下去,用两只小手去抱那个葡萄。
4. 小樱眼睛一亮:“噢,这是‘权谋’。
”。
5. 小松鼠眨眨眼:“你真厉害,我都不会做饭呢!”3)学习生词让学生通过课文查找生词,完成生词小结。
教师在黑板上宣读生词并解释意思。
4)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到对于小动物充满爱心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教师从哪些方面出发,指引学生回顾课文时充分体验情感。
例如,在小松鼠被树枝辜负而他却不灰心丧气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人勇气和乐观向上的动力。
5)异化拓展开启异化拓展环节,将所学习过的知识和内容与现实世界和未来发展相联系,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我认为其中值得肯定的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们具有对于小动物充满爱心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的意识。
在这个意义上,本次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dda4bf9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e.png)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课程名称:古诗词欣赏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咏柳”的基本意思。
2.能够读出“咏柳”中的难字、生僻字。
3.能够领会“咏柳”的意境,感受春天的气息。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咏柳”。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词语的含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诗歌。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以“咏柳”为例的古诗词,录制音频并上传至学生端。
2.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适时展示识字、理解诗意的图文。
3.学生准备笔、纸,以便记录诗句或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一段春天的背景音乐。
2.向学生介绍古诗词,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主题。
二、识字1.展示“柳枝”、“依依”、“绿满”、“薄雾”等生硬的字词。
2.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识字动画或配图,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生僻词的含义。
三、朗读1.让学生自由阅读“咏柳”。
2.播放录制好的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
四、理解1.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讲解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措辞和意境。
3.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中所包含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用意。
五、表达1.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简单描述诗歌。
2.引导学生讲述个人体会、印象和思考。
六、作业1.让学生查找其他古诗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词,体验诗歌的魅力。
总结本节课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识,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词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优秀诗歌的欣赏,学生的艺术修养得以进一步提高,对文化传承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学生的生活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泄和释放,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表达能力。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猪八戒吃西瓜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猪八戒吃西瓜一、教学目标•了解《西游记》故事主人公猪八戒的形象特点•学习认知《猪八戒吃西瓜》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义,练习拼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猪八戒的形象特点•掌握生词词义,提高基础词汇量三、教学难点•了解猪八戒的性格特点,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四、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听猪八戒的经典语录。
比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引起学生注意,为后续教学做好心理准备。
2.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猪八戒的形象图片,让学生自由描述猪八戒的形象特点,并询问学生对猪八戒的印象。
3. 学习•让学生认真阅读《猪八戒吃西瓜》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1.课文的标题是什么?2.猪八戒在课文中吃了什么?3.猪八戒为什么想吃西瓜?4.猪八戒吃完西瓜之后是否感受到什么?5.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等等。
•教师在课文中突出生词,让学生了解生词的词义,并帮助学生练习拼音、拼读。
4. 拓展•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猪八戒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了解猪八戒的个性,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归纳•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五、作业•在课后,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独立阅读或背诵猪八戒相关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做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课堂应该充满活力,让学生通过轮流回答问题或自由发言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在课后有针对性的巩固和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2cd5b16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d.png)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001]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语文•教材版本:西师大版•年级: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阅读:《妈妈的信》•教学目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阅读;–疑问句的提问;–情感的表达和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如何促使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利用PPT展示一张小女孩写信的图片,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给家里写信的经历,并介绍信的格式。
–阅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然后学生再读一遍。
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划分段落和章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采用整体阅读或局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
–提问:教师在朗读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重点,让学生主动提问,引导学生用疑问句提问。
例如:•为什么小红的妈妈要离开家?•小红和弟弟帮助妈妈做了什么?•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情感表达:阅读故事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回顾情节,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鼓励学生用诸如“我感觉……”、“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写作:写一封家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书信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熟悉家书的格式和写作方法;–注重写作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写作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课所学的《妈妈的信》,提问学生是否想给自己的家人写封信?–讲解写作格式和方法: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等方式,讲解家书的格式和写作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和语言表达的规范,例如:称呼、正文、礼节性语言、祝福或叮嘱等。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过程与方法: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设疑自探(一)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
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
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解疑合探(一)1、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那么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呢?让学生讨论,看教材p3.2、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找学生总结: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称为物态变化设疑自探(二)1、什么是温度?符号?2、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及单位符号?3、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4、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怎样读?5、还应了解自然界中哪些温度值?6、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什么?解疑合探(二)〖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2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了解纳米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会在课外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纳米吗?你们能猜想出纳米是什么吗?让我告诉你们一件有趣的事吧。
(语文教案)西师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师版四班级语文上册教案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当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疼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一起看看西师版四班级语文上册教案!欢送查阅!西师版四班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 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共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1 依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 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
2 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1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吗(1)同学自由读课文。
(2)小组沟通、争辩。
2 全班沟通。
三、依据同学答复,相机导学课文(一)导学“求治〞局部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 沃克医生开头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3 刘伯承的“镇静〞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4 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导学“术前〞局部1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刘伯承为什么不愿用麻药2 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当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疼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 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4 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苦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5 有感情地朗读,依据提示读出坚决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局部1 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
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2 课堂沟通(CAI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比拟句子(正面描写):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
比拟句子(侧面描写):手术中,一向镇静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
手术中,镇静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
3 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受,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苦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金蝉脱壳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金蝉脱壳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明白得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奇异之处。
3.激发学生乐于观看周围事物的爱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4.学会观看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观、议等方式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品味金蝉脱壳的奇异。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异与乐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爱好。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金蝉脱壳的资料。
四、教学时刻: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要紧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奇异的大自然中既有漂亮的花草,可爱的虫鱼,更隐藏着许多隐秘。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金蝉脱壳》去开启大自然奇幻世界的大门。
1、揭示课题。
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明白得。
教师可适当补充介绍。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明白得文中词语意思。
(3)揣摩生字书写要点,识记生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学情形。
(1)投影出示生字,指名读,教师适时正音。
(2)交流词语意思。
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颜面。
和谐:配合得适当。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策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3)指导生字书写。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紧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什么,2、逐段练读,教师相机指导,要读通读顺。
3、讨论:本文要紧写了什么。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1、默读课文,摸索:文中那几段写我观看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2、学生默读。
3、集体交流: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掀开金蝉脱壳的隐秘。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失去的一天教案西师大版

25 失去的一天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惭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教学打算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爱好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诞生字、新词,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齐读课文,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状况。
绿荫如盖佩佳惭愧馋涎欲滴翻耕砌墙游手好闲麦茬地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精确、更流畅。
三、研读课文,习得方法(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沟通汇报读书收获,老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相机板书:睡坐吃游戏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
(板书:游手好闲)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惭愧”①说说“惭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惭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惭愧难受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
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相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
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果。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终一段。
“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⑦出示最终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西师版」第一章:认识四则混合运算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
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
1.3 教学步骤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四则混合运算。
讲解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练习一些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整数的乘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乘法运算。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的定义。
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整数乘法的例子。
2.3 教学步骤引入整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整数乘法。
讲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练习一些整数乘法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整数的除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除法运算。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整数除法的定义。
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整数除法的例子。
3.3 教学步骤引入整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整数除法。
讲解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练习一些整数除法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混合运算的顺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不同运算顺序下的结果。
4.3 教学步骤引入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讲解不同运算顺序下的结果,让学生能够正确确定运算顺序。
练习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实际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
5.3 教学步骤引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猪八戒吃西瓜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猪八戒吃西瓜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说、读、写“西瓜、吃、大、快乐”等词语。
2.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3.学生能够自由表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节和自己的感受。
4.学生能够掌握好奇、兴奋、高兴等情感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朗读故事。
2.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掌握好奇、兴奋、高兴等情感的表达方式。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和情节。
四、教学准备1.课件:《猪八戒吃西瓜》故事PPT。
2.教具:手偶(猪八戒)和西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开场动画,呈现猪八戒和西瓜。
2.引导学生对猪八戒和西瓜的外貌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猪八戒和西瓜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朗读故事1.呈现故事PPT,引导学生朗读故事中的字和词语:西瓜、吃、大、快乐等。
2.老师或学生朗读故事。
3.请学生自由表达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和情节。
3. 互动环节1.学生模仿猪八戒的样子,表达猪八戒的情感:好奇、兴奋、高兴等。
2.学生用手偶和西瓜模型重复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猪八戒的感受。
4. 拓展活动1.歌曲活动:唱歌“西瓜西瓜,甜甜的西瓜,吃了西瓜,快乐的不得了!”2.学生围成圆圈,传一个“瓜子”,谁手中有“瓜子”,就说出“我是猪八戒,我吃了一个非常大的西瓜,我非常快乐。
”并将“瓜子”传给下一个同学。
六、课堂总结1.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语言和知识点,巩固在故事中出现的词汇。
3.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好奇、兴奋、高兴等情感的表达方式。
4.老师给学生直观的表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1.在家中种植蔬菜或水果,将成长过程拍摄下来,在下节课上展示。
2.绘制猪八戒和西瓜的形象,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整理关于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一、直奔重点,质疑激趣齐读最后一个段,学生自由提问。
(如:“游手好闲”是什么意思?佩佳是怎样游手好闲的?佩佳是怎样过这一天的?他是怎样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的?)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在自己能读懂的地方旁批,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你读懂了什么?有些什么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初读体会(如:识记生字的方法、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体会、对问题的感悟)。
3.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梳理提炼。
三、合作探究,细读感悟根据学生提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选择重点问题讨论:1. 佩佳是怎样失去这一天的?(1)用“--”勾画出写佩佳心理活动的句子,用“Δ”标出写佩佳动作的词:睡、坐、吃、嬉戏。
(2)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
(3)结合勾出的词句理解“游手好闲”。
2. 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的?读一读妈妈说的话,读出妈妈对佩佳的关爱,读出妈妈语重心长的语气。
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3. 妈妈帮助佩佳,佩佳心里会想些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失去的一天”了吗?读第5段和最后一个段,读出佩佳的懊悔。
4.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认为佩佳应该怎样度过这一天?四、拓展延伸,领悟升华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等。
课后出一期《惜时歌》板报或手抄班报。
板书设计参考:失去的一天睡坐吃游手好闲嬉戏参考资料☆算一笔老账有人算过这么一笔账。
假如人能活70岁,而每天睡觉8小时,那么70年会睡掉204400小时,合8517天,合二十三年零四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四十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
如果每天吃早饭用20分钟,吃午饭用40分钟,吃晚饭用一小时,那么一天吃饭吃掉了两小时,70年要吃掉51100小时,合2129天,合五年零十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四十年零十个月时间。
如果每天搞个人卫生的时间为两小时,那么70年又会用掉五年零十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35年时间。
如果每天用在走路、买东西上的时间为4小时,那么70年会用掉102200小时,合4258天,合十一年零八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二十三年零四个月时间。
如果每天用来和别人闲聊的时间为3小时,那么70年又聊掉了76650小时,合3194天,合八年零九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十四年零七个月时间。
如果每年用在看病、吃药、特别护理等事项上的时间为12天,那么70年要用掉840天,合两年零三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十二年零四个月时间。
而一般人每年都会有与别人发生口角、争端的事情,还有因不顺心而烦恼,以至不能做正经事的时间。
如果平均每年用在这种事情的时间为十天,那么70年要用掉700天,合一年零十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十年零六个月时间。
如此算来,一个人活到70岁,自己只有十年半时间可以用来为社会做些事。
这还不算为了挣钱吃饭而必须花掉的时间(那是因为很多人在谋生同时也为社会做了贡献),而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珍惜自己那十年半时间,一生就那么晃过去了。
另外,人们并不是都能活到70岁的。
可见,有人说“相当一部分人活了一辈子,不过是浪费粮食”,这是挺有道理的。
☆珍惜时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死人。
事实上,以上的那笔账,算得还是很保守的。
因为很多人每天睡觉不止八小时,吃饭也不止两小时,如此等等,那么,有十年半时间的,又有多少呢?弹琴的人,真正钻研琴学的时间又有多少呢?对于弹琴的人来说,钻研琴学、弘扬琴学的时间,实在是很紧的了。
珍惜时间,去实实在在地学习、研究,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这是很重要的。
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才谈得上在琴学上有所成就。
对于会珍惜时间的人,他(她)们钻研琴学的时间,可不止十年半。
这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挤出来的。
从以上那笔账上,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只要肯挤,时间还是挤得出来的。
每天多挤出一点时间,你的时间就比别人的长。
当然,所谓成功人士们的时间比别人长,只是他(她)的时间利用率高罢了。
☆请珍惜时间冬去春来,日升日落,稍不留意,时间便像调皮的小孩,悄无声息地从人群中穿过,像一缕轻风一拂而过,不留半点痕迹,步子是那样匆促。
当他走到远方,他便举起手向那浪费时间的人摆手,嘲笑他们的愚蠢和无能。
红花萎谢,绿叶凋零,红颜变成白发,稚童变成了老朽,时间是无情的,它像一把锋利的锥子,总刺着那颗受伤的心,又像一把无情的烙铁,深深地烙在人们身上,永远挥不去。
斗转星移,季节交替,绿叶发芽,花草开放,小草为大地披上绿装,带来生机。
时间又是有情的,它就像一位成熟、矫健的青年,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用自己的双手为世界添砖加瓦。
时间也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人,对于珍惜他的人,他总是慷慨地赠予无穷的智慧和财富。
时间不等人,要做时间的主人,就必须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起因:使者求婚比赛智慧巧分马驹会观察15聪明的使者经过:智辨根梢会学习蚂蚁穿线会思考结果:成功求婚一、师:同学们,老师带你们认识几位历史人物。
课件出示人物头像,串词引导复习事情的起因. (文成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臣禄东赞(板书:求婚))这位大臣其貌不扬,千百年来,人们却称他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他是聪明的使者?他为什么那么聪明?那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导学案的提示,完成《预习准备》指名汇报第二题。
面对这些使臣唐朝皇帝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板书比赛智慧)让我们穿越时空遂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比赛现场,看看题目有多难,禄东赞的方法有多好.二、比赛现场就设在课文的2。
3。
4自然段。
我们就深入课文,根据学案的提示去研究研究。
选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学习。
汇报第一个故事(生汇报时上台板书故事的标题)师:皇帝让使者们,(板书分马驹)。
把你感受的难读出来,抓词语“一百匹”数量多;“生的”,难度大。
方法的好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得? “分开关,隔一夜,一匹匹放”。
禄东赞的方法一定不会出错,你从哪句能看出来? “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来了,急忙扑上去吃奶。
”禄东赞能答对这道题,在于他会(板书会观察)。
禄东赞的办法真是巧妙(板书巧).巧分马驹可以当作这个故事的小标题.小标题可以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 你还有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吗?有不是选这个故事的吗?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你们的答案?第二个故事师:认根梢,方法基本同上。
皇帝出题让使者们(板书,辨根梢)从哪里你感受到这个问题的难?“一样大小”“一样光滑”“根”“梢”。
交流禄东赞的方法方法多简单呀!真那么简单吗?齐读勾画的语句。
学生提问,“为什么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
”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特点,靠近树根部密度大些,重些;靠近树梢部密度小些,轻些。
水的浮力知识: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在水中会沉,轻的在水中会浮。
其它的使者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吗?都无计可施,第二个题比第一个题(难),禄东赞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确实是一位(聪明)的使者,连皇帝都连连点头呢。
禄东赞的聪明是因为他(会学习)。
禄东赞用把木棍放入池中的办法,辨别出了木棍的根与梢。
”D,交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解答这个题?第三个故事请选择第三个小故事的同学举手。
你们一定有些迫不及待了吧,谁第一个来交流。
其它同学注意听,然后补充。
皇帝让使者们做什么?(板书穿洞眼).读出难,“丝线”“很小”“弯弯曲曲”。
“蚂蚁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
”重点理解“扭动”,可以看出蚂蚁行动的艰难,这题目是多么的难。
“努力”,是风和蜜糖起的作用。
如此难的题,用老方法行吗?题可是难上加难了。
别的使者(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禄东赞却能在着急中冷静下来(思考)(让回答的学生上台板书“会思考”),巧借蚂蚁和蜂蜜,创新方法,把线穿过玉石眼,他确实是个(聪明的使者。
)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三、师:面对唐朝皇帝一个又一个难题时,其余的使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能为力,禄东赞却显得是那样胸有成竹,结果怎样呢?请看到课文第五自然段。
(板书成功求婚,完成使命)禄东赞完成使命,还可以说完成什么?我们换个词语代替(任务)。
这两个词是否意思一样呢?(课件出示选择题)请同学回答四、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完成学案上的第四题。
指名汇报同学们,我们在写一件事的时候,也要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写具体事情的经过,简要写写事情的结果。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清楚明白.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现在请看着板书,总结禄东赞的聪明。
谁来看着板书说说,禄东赞为什么能成功求婚?……所以,我们说禄东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做到,在生活中做个爱观察的有心人,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在紧急关头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智慧的大门将永远为你们敞开。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夹竹桃的婉美、韧性的特点,了解作者看到夹竹桃时的想象。
2.学习作者由眼前景物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一边读一边想文字所描绘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了解夹竹桃的特点。
难点是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师导: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到季羡林爷爷家去欣赏夹竹桃。
二.品读语句,体会感悟。
师导: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作者来说,却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忆的花,可见作者多么的爱夹竹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语句点明了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反馈后,出示课件,读这句话。
师导:夹竹桃的婉美、韧性表现在哪里呢?它又引起我怎样的想象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 体会婉美。
1、.教师指名说“婉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