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说课稿-选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1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一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选自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第一节。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必修2中以铜锌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初步介绍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并简单介绍实用电池。选修4中原电池的设计上使用了盐桥,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改进,而是对旧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其优点是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节内容以双液原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第二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理解,又能用此原理去解释很多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Zn-CuSO4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设计双液电池的实验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盐桥的作用、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难点:①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发生

②设计双液原电池。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角度来说学生通过必修2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已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及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的书写。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有局限认识,认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知识掌握角度来说,学生原有的知识会出现遗忘。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三、【教法、学法的分析】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法: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设计为六个教学环节。下面我从这六个教学环节来介绍: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电池的图片,图片的正中间是一堆橙子正在给一个计算器充电。提出问题:如果用这些橙子给手机充电,需要多少个橙子呢?然后播放一个小视频:多少个橙子可以给手机充电。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忆起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环节二【新旧知识衔接】:

由于必修2和选修4的学习相隔时间较长,需要带领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我把高一必修2中判断原电池装置的一道题目给学生重做一遍,进而复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同时以铜锌原电池装置为例,从而复习原电池的正负极规律、外电路电子流向、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向,为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做准备。

环节三【学习新课】:

教师由铜锌原电池装置提出新问题:根据理论预测实验有什么现象发

生?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流表指针偏转;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教师提出质疑,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验证结论。

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1】组装铜锌原电池装置

1、组装铜锌原电池装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展示需重点观察的现象并填空。表格内容包括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

度情况、电极变化等。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逐渐减小,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锌片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经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红色、黑色物质均为铜。在此我简单解释铜出现黑色原因是铜粉吸收可见光引起的。同时以此为契机布置一个课外活动:实验验证黑色物质为铜。接着教师引导设疑:该简单原电池对外提供的电流是稳定、持久的吗?造成原电池提供电能的能力减弱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得到结论:这是一个低效率的原电池,不能持续对外提供电能。低效率的原因是Zn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在锌片上析出铜。

接下来教师创设问题:如何解决单液原电池效率低不能持续供电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设想:

①把锌片和硫酸铜溶液分开,不直接接触

②锌片插入非Cu2+的电解质溶液中

③使用盐桥(浸KCl滤纸条)构成闭合回路(教师引导提醒)

“理论是否符合实际?”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本节课第二个学生实验。

【实验探究2】:按上述设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他们非常惊讶地发现:表针同样偏转,且电流稳定,铜片表面仍有铜析出,但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无铜析出,取出“浸KCl滤纸条”时表针回零。

得出结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也可以构成原电池(双液),但需用到浸有饱和NaCl溶液的滤纸条(化学上叫“盐桥”)。

从而突破局限认识,构建双液电池模型,并很自然地引出“双液原电池”、“盐桥”的概念,为教材实验做准备。

展示、介绍:实验室常用的盐桥是在U型管里装含有琼胶的饱和KCl 溶液。

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双液原电池模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13页图1-9的实验。借助FLASH动画,帮助学生归纳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式、外电路电子流向、两极电解质溶液作用、盐桥内离子移向,盐桥的作用等。着重强调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开进行以及盐桥作用。归纳后再次提出问题:对比两种电池有何不同?通过对比,学生直观体会盐桥原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电池效率高。

【介绍电池发展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为下节课化学电源做铺垫。

环节四【巩固练习】:

为了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留出五分钟为当堂练习时间。我给出适量的随堂练习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认识

环节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思考与交流:你对原电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借以老师合适的指引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