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因素及方式研究-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因素及方式研究
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学领域,早期被学术界看作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的经济现象,而经济学本身又不能解释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活动,所以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还涉及到了政治学、管理学等诸多问题。因此对于教育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应当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拓展的过程。然而,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不是消除所有差距,就像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更不是平均主义,但是教育公平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
一、教育资源配置关涉的主要问题
在城镇化过程中,资源配置结构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社会中的普通学校应该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而乡镇学校也要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如何在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学校之间流通。在教育领域的资源流通过程中,由于教育费用大幅攀升,教育提供社会机会流动的功能渐趋减弱,由教育不公导致的社会不公以及阶层固化现象日益明显。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地区性差异过大。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差异过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与乡镇、东中部与西部及沿海与内地间的存在教育资源不均现象。第二、教育资源组成不合理。教育人口多,教育资源少;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比例不合理;党政人员多,专职老师少。
第三、资源分配不合理。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拨款包含很多项,但比例最大的是对学校经常性费用的拨款,即主要根据在校生和教职工人数,忽略了偏远学校的实际需求。第四、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不高。教育行政部门在配置观念上的主要是,就资源本身的价值与需求相比较,来决定把资源配备给哪个学校。一旦分配下去,资源就落户在一家,很少考虑怎样使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为更多的需求者服务。
二、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就是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任何资源配置都
必须面临的一对矛盾关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追求一方,必然会损害另一方,两者处于对立地位,难以兼得。只有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两者的统一。追求效率还是公平,是人生选择种的两个不同的倾向。选择效率意味着教育坚持能力至上,选择公平就在于根据个人的能力使其得其所得。能力超群者应该受到优越的教育,能力平庸者和低下者只能受到一般的教育。而平等主义则要求教育向社会大众开放,是社会各阶层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
现实的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坚持效率,还是平等,这取决于教育类型的性质。而我国教育的性质,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政府可以随意改变随意确定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丰富程度而变化。由于前提的不确定性,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及其原则也不该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与时俱进。在政府主导下坚持公平原则,同时注重效率,在保证教育资源配置均等的情况下,满足部分地区部分种类学校的特殊需求,实现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开发和利用。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一方面经济对于教育资源投入的加大使得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提高,从而促进人开发和培养,经济水平的提升为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高效的资源。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能够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生可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为前提的,正是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才能为每个人提供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所有的教育机构和学校都要接受教育制度的规范,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依赖于教育制度的公正。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教育制度是统一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各区域之间的教育制度基本一致,但是具体到各个地区,却总会在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上发生调整和变化。这是因为地方政府虽然执行的宏观教育制度相同,但具体在教育偏向和资源分配上却可能出现不同的格局,而这也会成为影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及划分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同其他社会资源一样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资源配置方式,但由于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并不能将它完全等同于普通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首先在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下,过去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是通过政府配置方式实施的。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为主角,通过行使行政指令,运用行政力量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各级教育单位没有选择没有能动性的接受行政分配。不可否认在特殊时期也就是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符合我国当时的教育环境的,也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渐活跃,教育机构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首先教育机构逐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但教育机构与市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依然按照传统的形式运行,这不仅形成资源浪费,导致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地方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配置方式要求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市场经济配置方式在进入到教育资源配置领域以后是根据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机分配,只能这样才能不断生产高等教育产品和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在这种环境下,精英人才必定是教育的核心主体,但是人文主义需要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让精英人才之外的教育主体无法获取教育资源,所以市场经济配置要求学校适应经济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也制约了教育往好的方面发展。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981])注释:
① 佟曾.基于公共物品理论视角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2,(6):85.
② 李淑玲,胡松瀛.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1):274-276.
③ 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2009,(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