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扣住文本分析作者的情感的能力为阅读古诗文 奠定基础。
问题反馈
1、文章是如何由乐转悲的?(2、4、10) 2、文章中“足以”的意思?(4) 3、文章前两段记叙兰亭聚会的盛况,作者为 什么会有“信可乐的”感受?(10) 4、课后研讨题
知识点(一):序
序(前言)---跋(后记)
按体裁分:书序、宴集序、赠序:临别赠言 性质的文字。 “序”是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有作者 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叫“自序”。 “序”是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有作者自 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叫“自序”。
后序:写在已有的序后面的序
知识点(二):纪年法
纪 年 法 王公年次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帝王年号纪年法
练习:
每人写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悟,一 起交流。
示例:
因为短暂,人生中一切欢乐 和美好的东西更显得珍贵。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 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 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 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 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 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 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 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 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周国平
欣赏名篇 记会
写景状物

畅叙幽情 所遇既倦 兰亭集序 慨叹 所欣已陈 终期于尽 昔感合一 明意 虚诞妄作 需有所为


乐 兰亭盛会
情缘事发
痛 人生感慨 悲 死生之辩 (作序目的)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 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 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 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 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 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 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公元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 人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 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 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 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天下第一行书
“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王 羲 之
兰 亭 集 序
一、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羲之以及“序”的文学常识。 2、朗读,疏通1-2段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信可乐也”具体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预习案教师只做补充掌握文体常识与作者及相 关写作背景。 2、文言知识及现象小组串讲完成。 3、师生合作探究作者的情感。
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和“妄作”, 提醒人们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 界限,提出“死生亦大矣”。提醒人们要抓 住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表达 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文的主题思想)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 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 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 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 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 求的。
生 词 注 音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激湍( tuān


流觞( shānɡ
骋怀( chěnɡ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ǔ
一契(

)

嗟悼( jiē dào
彭殇( shānɡ


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1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
问题二:
人们常说:“好花不 常开,好景不常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 席。”第二部分中, 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 的哪些“痛”?
痛之一: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
(所之既倦)
痛之二: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停无法掌控
(所欣已陈) 痛之三: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毋容抗拒 (终期于尽)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对生命进行再反思、阐明写作事由。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今之视昔)
问题三:
第三部分俯仰古今, 其“悲”与“痛”是一 样的情感吗?作者“悲” 什么?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 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 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 、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 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 我们“悲”古人,因为我们对生命的 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这 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 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 感人。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 居琅邪(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 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 绍兴),遂为绍兴人。王羲之官至 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同时 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 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王羲之的最 大成就在书法。相传王羲之 7 岁学 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 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游名 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 在洛阳看到蔡邕的石经,开始意识 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 书艺大进。他的行书最能体现雄逸 流动的艺术美,赞为“飘如浮云, 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境界扩大) 两种人 静者:晤言一室之内;动者:放浪形骸之外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所知既倦,情随事迁


俯仰之间,化为陈迹 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 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 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 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 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 。再接着笔锋 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 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 “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现在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之视今)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悲 夫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作 者怎样的生死观?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 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 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 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 命。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 脱,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 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 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 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 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 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记 叙 兰 亭 盛 况
时间: “永和…… ,…… 癸丑,暮春 …… ” 地点:“会于 …… 兰亭 …… ” 目的: “修禊事也” 人物:“群贤 …… ,少长 …… ” “此地有 ……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 环境: 活动: “引以为流殇曲水 …… ” 天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 “…… 信可乐也。”
2 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人杰: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地胜: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时美: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名士相聚之乐
环境优美之乐
相聚诗酒之乐 气候宜人之乐 生活美好之乐


林 修 竹
流 殇 曲 水
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要点?思考作者是如何让由乐转悲的? 抒发人生感慨。 (沉重 、悲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