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城市区域规划文本

城市区域规划文本

根据上周与张局的汇报结果,为在保障公司考核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部分管理局诉求,对智慧路灯项目建议如下:一、存量灯杆改造1、背景:依据《海江东局〔2021〕148号关于加快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的通知》相关工作。

2、项目性质:存量灯杆节能改造3、建设内容:将江东新区存量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和依据运营商需求改造为5G多功能智慧灯杆。

4、特许经营权。

结合项目建设运营的需求,根据可研运营内容包含租赁、节能、管养三项,需15二、5g智慧灯杆示范路段:1、投资模式:(1)新建灯杆杆体及配套投资模式(2)新建灯杆运营公司投资模式2、特殊经营权:2、期计划建设示范路段如下:(1)桂秀路,全程9.45km,灯杆数量351根,预估总造价4254.12万元,按14.38%为增加投资比例,需额外投资611.75万元(具体需要根据道路的建设情况进行核算),每根智慧灯杆需要政府给服务费1162元。

道路连接机场与起步区,是对外展示窗口之一,并且在“智慧江东二期”计划建设智能网车路协调同。

(2)起步区片区,全程20.04km,灯杆数量956根,预估总造价11586.72万元,按14.38%为增加投资比例,需额外投资1666.17万元(具体需要根据道路的建设情况进行核算),每根智慧灯杆需要政府给服务费1162元。

起步区CBD是未来江东新区核心地段,是江东新区的重要名片,领导参观江东新区成果的重要一站。

(3)江东大道二期,全程15.1km,灯杆数量839根,根据实际情况该路段为已建设未交接路段,且按普通市政路灯标准建设,具体需要根据道路的建设情况进行核算。

道路位于江东新区展示中心附近路段,是江东新区标志性道路及出入主干道,领导参观江东新区展示中心必见路段之一。

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方便居民生活,促进社会生产,加强现有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推进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优化陆良商业网点结构与布局。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3、《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4、《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5、商务部《关于贯彻实施<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通知》;6、《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2);7、《陆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8、《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9、其他相关规划文件及规划要求;第三条规划范围、内容本规划范围包括陆良县城及三岔河、马街、板桥、召夸四个重点乡镇。

其中,县城部分与《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一致。

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三岔河、马街、板桥、召夸四个重点乡镇商业集散地为重点的,多方面涉及城乡不同圈层的商业规划体系。

规划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陆良县城商业网点体系的总体规划布局,包括商业网点分级、区域布局、大型零售网点规划。

第二部分为陆良县城商业网点专题规划,包括特色商业街规划、商品交易市场规划、物流中心规划、生猪屠宰场规划、再生资源回收点规划等。

第三部分为四个重点乡镇商业网点建设指导。

第四条规划期限依据《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二章规划思想与规划原则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商品市场体系的总方针。

2、反映优化市场布局、调整市场结构、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主导思想。

3、体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改善产业服务功能、提高商业竞争力、服务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着力打造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宜居城市。

一、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城口县定位为生态宜居、产业多元、文化繁荣的宜居城市。

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城市规模稳定在10万左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城市规模稳定在15万左右,成为全省重要的农业和服务业基地;到2050年,完成城市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二、城市功能布局1.经济发展区:将县城及周边城镇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创业区。

2.生态旅游区:充分发挥城口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区域,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3.文化教育区: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倡多元文化交流,打造文化教育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城市空间布局1.城市建设:优化县城规划布局,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风格,打造宜居环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2.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3.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优化环境保护措施。

四、交通运输规划3.水运交通:充分利用城口县的水资源,建设内陆水运航道,提供货运和旅游的水路服务。

五、生态环境保护1.水资源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改善水环境质量。

2.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3.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的防治,提高环境质量。

六、文化教育规划1.教育设施建设:加强教育设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根据湖南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对《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1年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如下: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指导思想及规划期限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 (12)第五章城市性质及职能 (15)第六章城市发展规模 (16)第七章城市发展方向 (17)第八章城市总体布局 (17)第九章城市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和住房保障规划 (21)第十章城市工业用地规划 (24)第十一章城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25)第十二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6)第十三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36)第十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8)第十五章城市形象与景观组织 (42)第十六章城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43)第十七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44)第十八章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48)第二十二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49)第二十三章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 (51)第二十四章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控制 (52)第二十五章城市分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规划 (56)第二十六章城市规划实施措施 (57)第二十七章附则 (5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科学指导娄底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规范城市建设行为,满足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4.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 年09 月);5. 《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6.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7. 《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8. 《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9. 《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0. 国家、湖南省及娄底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样本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设限制性分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城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体功能区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体系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建设指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产业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省规委会5.2)

1.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省规委会5.2)

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年)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 (3)第二节城市化发展思路和措施 (6)第三节城乡协调发展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6)第四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9)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 (11)第三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4)第一节城市规划区范围 (14)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规模 (15)第三节城区用地布局和组织 (15)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3)第五节城区景观风貌和绿地规划 (32)第六节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36)第七节城区供水工程规划 (39)第八节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40)第九节城区供电工程规划 (41)第十节城区通信工程规划 (42)第十一节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43)第十二节城区供热工程规划 (44)第十三节城区防灾工程规划 (44)第十四节城区环境保护和环卫工程规划 (47)第十五节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 (50)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 (51)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51)第二节远景规划 (53)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53)第六章附则 (55)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年)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承德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下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原则)编制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坚持以下三条原则:坚持(去掉)优化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我市(承德市)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实施建设‘大避暑山庄’战略构想‛,建设滨水新城;节约用地,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原则。

第3条编制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土地管理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本⽬录第⼀章总则 (3)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温州都市区规划 (25)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4)第五章主城区城市结构与⽤地布局 (34)第六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8)第七章主城区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 (40)第⼋章主城区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 (43)第九章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第⼗章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第⼗⼀章主城区城乡统⼀规划 (56)第⼗⼆章主城区给⽔⼯程规划 (58)第⼗三章主城区排⽔⼯程规划 (59)第⼗四章主城区电⼒⽹规划 (60)第⼗五章主城区邮政电信规划 (60)第⼗六章主城区燃⽓⼯程规划 (61)第⼗七章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4)第⼗⼋章主城区⽣态保护规划 (65)第⼗九章主城区环境卫⽣规划 (66)第⼆⼗章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6)第⼆⼗⼀章主城区城市开发强度控制 (68)1第⼆⼗⼆章主城区远景构想 (69)第⼆⼗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70)附表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地平衡表 (72)第⼀章总则1.0.1条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件。

1.0.2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

本次规划确定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全范围, 加上98版总规中确定的瓯北⽚、七⾥⽚的范围,总⾯积为2703 km2,其中陆域⾯积为1400km2。

1.0.3条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开发区)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1.0.4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 2000~2005年中期 2006~2010年远期 2011—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1.0.5条本规划⾃国务院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节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2.1.1条中⼼聚集,南北伸展:进⼀步强化市域中⼼城市的建设,提⾼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

白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白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白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更好的实施新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目标,对原城市规划进行了调整和修编。

此次修编后的总体规划经批准后,是白城市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在市域及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城市建设活动都必须依据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所指的市域范围包括: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通榆县、镇赉县。

第4条本规划所指规划区范围包括:市区、林海镇、保平乡、东风乡、候家乡、三合乡的全部;青山镇、平安镇、岭下镇、洮河镇、大岭乡、岭下乡、永胜乡、金祥乡、洮东乡的部分。

涉及一市,五镇,九乡。

总用地912KM2。

第5条本规划的期限确定为:近期1996—2000年;远期2001—2010年。

第6条本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白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如有变动报原审批机关审定批准。

第二章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第7条城市经济发展目标1 以电力工业为龙头,重点抓好电力工业的振兴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积极发展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品为骨干,适应国内新市场需求的产品为基础的新型工业结构。

2 转变城市单一的工业职能,加强城市商贸、金融、信息中心的职能。

积极发展服务业、文化教育事业,房地产业等多种经济体系,推动其经济发展,把白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型、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以带动白城市城镇的经济繁荣发展。

第8条城市建设发展目标1 近期目标:到2000年规划建设好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实施生态绿化环境,规划好并起步建设工、商、贸、游的新市区,创造一个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现代化投资环境。

2 远期目标: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吸引外资,抓好电力工业开发区的建设,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带动白城市经济的振兴发展。

建成功能齐全,吸引力强的外向经济区,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达到统一,使城市形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初步现代化城市。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第9条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吉林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吉林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基地。

07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07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2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一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 4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 4第三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 5第四章城镇性质、规模 ------------------------------------------------------------------------------------------------ 6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 ------------------------------------------------------------------------------------ 7第一节城镇总体布局----------------------------------------------------------------------------------------------------- 7第二节工业用地----------------------------------------------------------------------------------------------------------- 7第三节仓储用地----------------------------------------------------------------------------------------------------------- 7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 7第五节居住用地----------------------------------------------------------------------------------------------------------- 8第六节地价等级分区规划 ---------------------------------------------------------------------------------------------- 8第六章旧城的保护、改造与发展 -----------------------------------------------------------------------------------10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 11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12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13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14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4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4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14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15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15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16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16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 18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19第一节防震减灾规划---------------------------------------------------------------------------------------------------- 19第二节消防规划---------------------------------------------------------------------------------------------------------- 19第三节人防规划---------------------------------------------------------------------------------------------------------- 19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0第一节指导思想---------------------------------------------------------------------------------------------------------- 20第二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与规模 ----------------------------------------------------------------------------------- 20第三节近期建设项目--------------------------------------------------------------------------------------------------- 20第十四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 22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 23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发展,要抓住机遇,从区域角度分析,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指导和协调城镇各项建设,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并在云南省、曲靖市及师宗县各级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师宗县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划。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保障平武县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汶川大地震后平武县发展建设的需要,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科学有序地推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其职能作用的新要求,特制定《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充分考虑震后平武县实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各类恢复重建资金,发挥组合优势,加快恢复重建工作,重建一个充满活力与民族地域特色的新平武。

1、恢复重建期规划原则民生为本,稳定为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恢复为主,有所提高尊重自然,传承文化2、发展提升期规划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有序推进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4、《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775号)7、《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0)》8、《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规划(2008-2010)》9、《平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分为近期(恢复重建期) (2008—2010年)、远期(发展提升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5条规划范围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两个地域范围,即平武县域和平武县城。

1、平武县域平武县县域规划范围为:平武县行政管辖范围,辖9镇16乡,面积5974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文本

总体规划文本

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时间、人力等,以便能够有效地实施和管理项目。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总体规划文本样例。

总体规划文本本项目旨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环境保护和提升生活质量,我们将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一、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2. 原则: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科学规划、循序渐进。

二、重点任务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

- 建设新的交通枢纽,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

- 改善供水和供电系统,确保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 改善通信网络,提升信息交流和服务水平。

2. 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

- 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 保护并开发城市绿地和水域,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3. 公共服务提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 建设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 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 加强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计划: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目标、时间表和责任人。

2. 资源调配:确保各项任务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供给。

3. 实施措施:根据计划,有序地推进各项任务的实施。

4. 监督和评估: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措施。

四、风险控制1. 预见性管理: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 监测和预警: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问题的发展动态。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情况。

五、绩效评估1. 进展评估:根据计划进度,定期评估任务完成情况。

2. 绩效指标:制定相应的指标,用于衡量任务的实施效果。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新)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新)

一、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和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的《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围规划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即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中心城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控制围600平方公里。

云浮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云浮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2)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14)第四章城市总体用地布局 (16)第五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23)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3)第七章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37)第八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42)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46)第十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5)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63)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72)附录 1 规划用地平衡表 (74)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0 年,远景考虑到2030年。

第2条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云城区和云安县六都镇所辖行政范围,具体包括云城、高峰、河口、都杨、安塘、思劳、腰古、六都8个镇(街),总面积975.92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层次本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1)市域指云浮市行政区所辖范围,包括云城区、罗定市、新兴县、云安县、郁南县在内的一区一市三县,总面积7779.1平方公里。

(2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云城区的云城街道、高峰街道、河口街道、都杨镇和云安县六都镇,总面积692.23平方公里。

第二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市域总体发展战略第4条总体发展定位云浮的总体发展定位:“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循环经济和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市、广东富庶文明的大西关”。

第5条总体发展战略(1)集聚优势战略引导资源和相关企业向优势地域集中,使同一行业的产业链相对密集与完整,多企业、多环节紧密联系,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市域产业的整体升级,发挥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特色主导战略选择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技术进步快的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培植,集中资源投入,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3)中心崛起战略壮大中心城区规模,推进云城、云安同城化发展;推动中心城区滨江延伸,构筑现代化功能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增强中心城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2)第三章城镇性质 (3)第四章镇区用地规划 (3)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4)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5)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第八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6)第九章防灾规划 (7)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第十二章附则 (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青石镇的镇域体系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确定镇区的发展方向,统筹安排镇区各项建设用地,指导村镇建设和管理,实现青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条规划作用本规划是青石镇范围特别是青石镇镇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准则。

凡规划期内因建设需要编制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凡在镇区规划范围内从事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8.《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9.《蕲春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0.《青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1.黄冈市、蕲春县历年统计年鉴;12.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的和法律的文件。

第四条规划范围青石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全镇行政区划范围,东与黄梅县交界,北与向桥乡相邻,西与刘河镇接壤,南与武穴市毗邻,面积192平方公里,本规划称“镇域”。

青石镇中心镇区规划范围3.76平方公里,本规划称为“镇区”。

青石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望天畈村的大部分以及青石岭村西部、焦藤树村东部的小部分。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25年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名镇、文化大镇、经济强镇”发展战略。

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last)

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last)
5、《四川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成都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彭州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04年编)
9、《成都市工业布局规划》(2004年编)
10、《中国石油四川80万吨/年乙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1、国家和四川省有关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标准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
第二十条等级结构规划
彭州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由一级中心城市、二级城镇、三级城镇以及农村新型社区构成。其中一级中心城市为彭州市区;二级城镇为濛阳镇、丹景山镇;三级城镇包括九尺镇、通济镇、丽春镇、龙门山镇、磁峰镇、敖平镇、桂花镇、白鹿镇、三界镇、葛仙山镇、小渔洞镇等11个城镇。
第二十一条规模结构规划
(1)撤销隆丰镇、军乐镇,并入城市规划区;
(2)撤销新兴镇,并入通济镇;
(3)撤销升平镇,并入九尺镇发展规划
第二十六条建设控制分区
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
1、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规划将地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地下饮用水源核心区、文保单位的重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国家公园核心区、坡度大于25%的山体、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等划入禁止建设地区。
第七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湖州市城市规划文本

湖州市城市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促进湖州市城市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相关规定。

此外尚应符合国家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

第三条规划层次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分以下三个层次:1.市域重点确定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化战略、城镇体系布局、工业区整合、大型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建设、生态环境与流域保护及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等问题。

2.市区吴兴区、南浔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国土面积1567平方千米。

重点处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及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关系。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总面积为336.6平方千米。

重点确定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进行用地布局和项目安排。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7年,重点做好实施项目的布局;远期:2008年~2020年,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远景:2021年以后的30~50年,重点做好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的布局。

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指导,确定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优先、市场导向与整合提升、设施一体化、引导与管制相结合的弹性原则。

第六条约束效力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正式生效,由湖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对于规划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七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近期2007年,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市域初步实现现代化,小康建设进入新阶段;远期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八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以接轨上海进而接轨国际”的大思路,与上海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拓展湖沪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独特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在城市开展的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城市开展的战略方向和开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例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过程。

2. 规划目标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城市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的开展目标。

例如,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根底设施,保护环境资源等。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开展提供指导。

3. 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还需要确定规划的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城市内部的各个区域,以及城市周边地区。

通过确定规划范围,可以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规划范围确定之后,城市总体规划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规划工作。

4. 规划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开展的潜力,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城市的人口结构、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城市开展的瓶颈和机遇,并为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提供依据。

5. 开展策略在进行规划分析的根底上,城市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相应的开展策略。

开展策略是指为实现规划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方案。

例如,可以采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等。

开展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城市的现实情况和开展需求,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6. 规划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

规划实施是指将规划策略转化为具体的工程和行动,以推动城市开展。

规划实施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同时,规划实施还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7. 结论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开展的重要组成局部。

通过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本文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般内容和过程,希望能对读者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有所帮助。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与深度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

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肯定,利于具体操作。

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文本字数2000字左右。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强制性内容◆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等生态敏感区以及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城市主干路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线等;◆城市防灾减灾。

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首页文本审批机关: XXX人民政府文本批准文号: XXXXXXXXX文本批准日期: XXXX.XX.XXX文本审查部门: XX规划局.建设厅等文本编制单位: XX规划设计院等文本编制日期: XXXX.XX.XXX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市域城镇发展与建设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用地及布局第七章城市道路与交通第八章城市能源第九章城市给水与排水第十章城市邮政与电信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十三章城市风貌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分区建设第十七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第十八章近期建设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管理第二十章附则第二十一章附录附录一: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附录二:XX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一览表附录三:XX市城市规划区用地汇总表附录四:XX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录五:XX市区工业企业布局调整一览表附录六:XX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目录附录七:X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纸目录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内容与深度文本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读,让读者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永川新区城市规划文本

永川新区城市规划文本

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一)﹑地理位置永川新城位于永川区的东北部,占地面积约为265016㎡,人口约为5万人,红旗河流经新城东南部,是现永川区正在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

(二)﹑气候条件新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

年平均降雨量1042.2㎜,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

(三)﹑基本概况新城内有永川区委、永川区人大、永川区政府等多个行政机构,新城内开发了许多楼盘,并修建了多条交通路线,为今后新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一)﹑绿地现状在新城内,主要绿地是附属绿地和公园绿地。

其中,附属绿地占85%,公园绿地占15%。

附属绿地在城市中占地比重大,分布广泛,是城市普遍绿化的基础。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所以新城绿地发展动力较强,绿地发展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二)﹑绿地分析由于新城是永川区新建不久的,在交通﹑商业﹑绿化等方面都较薄弱,特别是绿地率较低且整体质量较差,不利于新城的后期建设。

主要问题是污染较严重,整个新城不太整洁。

制约因素是空气质量差﹑在建大楼或道路所带的垃圾以及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等。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为了促进新城更好的建设,有利于从局部出发,把握整体,将永川区发展成一个全新的合理的现代化城市。

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一)﹑规划依据遵照《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二)﹑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三)﹑规划范围为昌州大道﹑汇龙大道﹑学府大道﹑红河大道所围合的区域。

(四)﹑规划规模为占地面积约为270000㎡,将起建设成为集行政﹑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的建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工作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GIS空间分析导论第一节空间数据一、空间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地理信息系统能够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就是其具有管理空间数据,并利用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为各行各业服务的能力。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

它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磁带机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GIS中,空间数据主要包括:1、空间实体的位置即在某一个已知坐标系中的几何坐标,标识了地理现象在自然界或某个地图区域的空间位置,如经纬度、平面直角坐标、极坐标等。

对空间实体的位置进行描述,必须对其进行抽象表示。

一般来说,在二维分析空间,根据分析问题的尺度,我们把自然界中的物体抽象为点、线、面三种,在三维分析空间,则区分为点、线、面、体四种。

2、空间实体的关系实体之间的关系通常包括:①度量关系,如两个实体之间距离的远近;②延伸关系(或方位关系),定义了两个实体之间的方位;③拓扑关系,定义了两个实体之间的关联、邻接、包含关系。

3、空间实体的非几何属性一般简称属性,是指与地理实体相关联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

属性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数据包括名称、类型、特性等,如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行政区划等,定量数据包括数量、级别等,如土地面积、道路长度、人口数量、高程等;非几何属性一般是经过抽象、概括,通过分类、量算、统计得到。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分析、检索大部分都是通过对属性的操作运算实现的,因此,属性数据的分类系统、量算指标、准确性对系统功能的实现有较大的影响。

4、空间实体的时间特征指现象或空间实体随时间的变化。

空间实体的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相对于时间来说,常常呈相互独立的变化,即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位置不变,但是属性特征可能已经发生变化,或者相反。

二、空间数据的表示空间数据的表示,就是指将以图形模拟的空间物体表示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数字形式。

计算机对上述空间数据内容的描述,主要的差别体现在对空间数据位置及其关系的表达,对非几何属性的记录,一般都用关系表的形式或指针来完成。

计算机描述空间实体(位置及关系)有两种形式:显式描述和隐式描述。

显式表示,就是把表示的空间栅格化,通过给定栅格中一系列像元的编码、颜色、数值或符号来表示。

隐式表示是用一些坐标点或定义了起点和终点的线及某种连接关系的矢量来描述。

显式描述和隐式描述,从数据结构角度,一般称为栅格数据结构和矢量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空间数据结构,又称为网格结构或像元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像元或像素,有行列号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像素的属性值,或仅仅包含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栅格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在栅格结构中,点用一个栅格单元来表示;线状地物则用沿线走向的一组相邻栅格单元表示;面或区域用记有区域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集合来表示(如图8-1)。

一般,每个栅格单元都会和这个栅格单元的一个或一组属性值相连(如图8-2)。

矢量数据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图形数据结构,它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法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坐标空间为连续的,可以允许任意位置、长度、面积的精确定义。

在矢量数据结构中,每个点用一个X ,Y 坐标来记录,线用一组有序的X ,Y坐标来图8-1 点、线、面数据及其栅格表示记录,面用一组线段(这些线段可构成一个封闭的区域)的X,Y坐标来记录。

在面的表示中,多边形的第一个坐标和最后一个坐标总是相同的,在GIS软件中,一般是通过拓扑检查来实现的。

在Arc View 中,每一个点、线或面要素都有一个ID号,和其属性值相连。

如图8-3是一条公路的位置及其属性信息。

图8-3 查询矢量数据的属性值空间数据的这两种基本表示方法主要是对二维平面上的实体进行描述,除此之外,为了表示三维地形,对地表形态进行模拟,有一种特殊的栅格数据结构数字地面模型—DTM 和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

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当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所以说DEM是DTM的一个子集。

由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都是二维的,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是对二维空间信息描述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DEM 通常用地表规则网格单元来表示。

这个网格可以是矩形、正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

为了在数学上用矩阵来表示和计算机实现的方便(在计算机中,可以用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DEM对地表的表示都是用正方形的规则网格来实现的。

每个网格的行、列数表示地表的相对位置,每个网格的数值表示这个网格的高程值(见图8-4)。

对于每个网格的数值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认为该格网单元的数值是其中所有点的高程,即格网单元对应的地面面积内高程是均一的高度。

这种数字高程模型是一个不连续的函数,一般用来表示离散空间。

第二种认为该格网单元的数值是网格中心点的高程或该网格单元的平均高程值,这样则需要用一种插值方法来计算每个点的高程。

ArcView 中,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这种规则格网数据——栅格数据(DEM数据就是栅格数据的一种)的。

在Arc View 中,每个网格的值被认为是栅格中心点的值。

通过DEM数据,在数字高程模型既然是地理空间定位的数字数据集合,因此凡牵涉到地理空间定位,在研究过程中又依靠计算机系统支持的课题,一般都要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从这个角度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

在测绘中可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图、坡向图、立体透视图、立体景观图,并应用于制作正射影像图、立体匹配片、立体地形模型及地图的修测。

在各种工程中可用于体积和面积的计算、各种剖面图的绘制及线路的设计。

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包括导弹及飞机的导航)、通讯、作战任务的计划等。

不规则三角网(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另外一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79.877.975.975.577.78086.793.78276.574.476.779.786.493.483.879.777.377.476.479.485.992.88177.777.778.784.390.882.679.279.273.977.682.488.180.380.376.47376.580.485.288.581.281.27375.379.182.2方法,它是通过从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线生成的连续三角面来逼近地形表面。

因格网DEM 数据模型不能精确表示地形的结构和细部,并且数据量很大,所以利用TIN模型可以在某一特定分辨率下能用更少的空间和时间更精确地表示更加复杂的表面。

特别是当地形包含有大量特征如断裂线、构造线时,TIN模型能更好地顾及这些特征从而能更精确地表达地表形态。

图8-5是根据等高线所构成的TIN模型,图8-6是构成的TIN在Arc View中的光照显示。

图8-6 TIN的光照显示TIN模型的基本要求有三点:①TIN是唯一的;②每个三角形应尽量接近等边形状;③保证最邻近的点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边长之和最小。

第二节空间分析一、空间分析的基本内容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指标。

传统的地图学中的地图应用就是一种空间分析。

在现代GIS领域,空间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获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对于空间分析的具体研究内容,目前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

根据空间分析作用的数据性质的不同,把空间分析分为:①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运算;②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③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其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二、空间分析基本方法概述空间分析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方法差别很大,要全部归纳是不现实的,在此,仅对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做一简要介绍。

1、 空间查询与量算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空间查询主要包括图形查属性、属性查图形、图形与属性混合查询;图形查属性是根据图形的空间位置来查询有关属性信息。

如根据鼠标所指的空间位置(或通过矩形、圆、多边形等选择空间范围),系统可以查出该位置或范围的空间实体及属性,并显示出该空间对象的属性列表,并可进行有关统计分析。

通常这种查询分为两步,首先,根据空间索引,在图形库中找出空间实体,再通过图形库和属性库的连接查出空间实体的属性列表,并显示。

在Arc View 中,是通过视图下的快捷键 点击空间物体来完成对属性信息的查询。

属性查图形是根据一定的属性条件来查询满足条件的空间实体的位置。

如在中国人口信息系统中查出城市人口大于500万的城市。

这类查询主要的操作是在属性库中进行,利用关系数据库的SQL 操作,得到查询结果,又利用属性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在图上亮显出选定实体的空间位置。

在ArcView 中,是通过TABLE 下的QUERY 命令来完成。

图形与属性的混合查询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查询,查询的条件并不仅仅是某些属性条件或某个空间范围,而常常是两者的综合,如用户想查询满足以下条件的县城:县城人口大于5万;距离某条铁路不超过10K M ;位于选定的某个区域等。

这样的查询常常是基于某些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比较复杂,在空间查询中,是比较难于完成的。

在Arc View 中,这类混合查询可以通过几个命令的综合来完成。

如上述例子可以通过Map query 和Neighborhood statistic 命令的结合来完成。

1、空间量算空间量算是指对空间信息的自动化量算,是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也是进行其它空间分析的定量化基础。

其中的主要量算有:①质心量算质心是描述地理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

地理目标的质心是目标的半径位置。

它是目标保持均匀分布的平衡点,它可通过对目标坐标值加权平均求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