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溶血性贫血是一种以红细胞过早破裂和破坏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疾病,常见的类型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1. 原发病治疗治疗溶血性贫血首先要明确病因,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是关键。
例如,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需要进行输血、药物治疗或骨髓移植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
2. 药物治疗(1)类固醇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活性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从而改善溶血性贫血症状。
(2)免疫抑制剂当激素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药物帮助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红细胞的破坏。
3. 输血治疗对于急性溶血危象或贫血明显加重的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以迅速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
4. 脾切除术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溶血性贫血病例,可以考虑进行脾切除术。
脾脏是参与溶血的主要器官之一,切除脾脏可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改善患者的贫血情况。
5. 病因治疗根据溶血性贫血的具体病因,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病因治疗的工作,通过积极治疗病因来预防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等多种手段的联合使用,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合理安排生活和饮食,进行规律的复诊和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及家属要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科学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在小儿,其发病率约占全部溶血性贫血的1/4,77%发生于1岁小儿均可发病,多继发于先天梅毒、麻疹、腮腺炎、水痘等,少数为原发性。
临床表现为遇冷后再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几分钟至几小时内突然出现腰腿酸痛,腹痛,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随后排出酱油色尿但多持续时间短,偶有几大者,可伴有黄疸和脾大。
本病罕见。
实验室检查存在红细胞破坏增多及红系造血代偿性增加的依据。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大部分患者为阳性,极少患者(2%~4%)始终阴性。
阴性多因为本实验敏感性不够,少数(0.5%~2.5%)是因为其自身抗体是IgA 型,如用抗IgA型抗体试验则可得到阳性结果。
另外,对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血红蛋白尿发作时此试验为阳性,发作间期为阴性。
冷凝集素试验:本试验阳性是诊断冷凝集素病的重要依据。
此类患者本实验阳性,4℃时效价>1:1000,少数患者2~5℃效价为1:16~2:56,温度接近体温时凝聚现象消失。
冷热溶血试验:本试验阳性是诊断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的重要依据。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发病时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缓解时可正常。
诊断标准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①临床表现: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多为女性,年龄不限。
临床表现除溶血性贫血外,无特殊症状。
半数有脾肿大,1/3患者有黄疸及肝大。
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伴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②实验室检查:贫血程度不一,有时很严重,可暴发急性溶血危象。
a.血片上可见大量球形红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及少量铁粒幼细胞,偶见红细胞被吞噬现象。
网织红细胞增多。
b.骨髓呈幼红细胞增生象,偶见红细胞系统轻度巨幼样变。
c.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时,网织红细胞极度减少,骨髓象呈再生障碍表现,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l ,3No .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朱家宝,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心血站。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
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因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我们对3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1.1对象3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男18例、女21例;年龄15~75岁,中位年龄44岁。
所有患者均按文献[2]的A IHI 的诊断标准确诊。
1.2临床表现极重毒贫血3例,重度贫血20例,中度贫血16例。
排浓茶样小便22例,出现发热36例,黄疸2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20例。
1.3输血指征⑶如果患者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仍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应及时输注少量浓缩红细胞,不能强调配血尚不完全相合而拒绝给患者输血。
这些情况是:(1)血红蛋白<40g/L 或血细胞比容<0.13者,并在安静状态下还有显著的贫血症状者;(2)血红蛋白>40g/L,但起病急、进展快,伴有心功能不全者;(3)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4)因溶血危象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生命者。
可通过输注红细胞,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并维持足够携氧能力。
2输血治疗体会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则是输用红细胞成分。
由于全血的血浆中含有大量补体成分,应避免全血输血。
2.1选择ABO 血型相合的供者血输注如果温和自身抗体显示出Rh 等相关特异性,应选择缺乏相关抗原的红细胞输注;倘若存在同种抗体,则必须选择与同种抗体相容的血液。
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在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在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由于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红细胞而导致溶血的疾病。
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是一种治疗AIHA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在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识别自身红细胞为外来侵略物质而引发的。
在这种疾病中,自身产生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解和贫血的发生。
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是一种治疗AIHA的治疗策略。
它是由人类血浆中提取的抗人红细胞抗体,可以选择性地清除体内的自身抗体,从而减轻溶血反应和红细胞破坏。
在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首先,它可以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结合,形成大量的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自身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过程。
这可以降低溶血反应的程度,减少红细胞的破坏。
其次,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还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针对溶血性贫血的免疫防御能力。
它可以激发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以应对自身免疫攻击的持续进展。
此外,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还可以促进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在溶血性贫血中,机体的免疫调节系统往往紊乱。
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浓度,恢复免疫调节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善溶血性贫血的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研究表明,它可以显著降低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程度,改善贫血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它的使用也与较少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相关。
然而,全人源抗人红细胞RhD全分子IgG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它的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湖北中山医院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和治疗发表者:严匡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系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自身抗红细胞抗体引起溶血性贫血(HA)。
根据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所需温度的不同,本病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温冷抗体混合型三种。
温抗体型AIHA(WAIHA)患者其致病抗体与抗原相结合的最适温度为37℃,抗体主要为IgG和C3。
冷抗体型AIHA的自身抗体主要为IgM,0~5℃时反应最活跃,其又可分为冷凝集素病(cold agglutinin disease,CAD)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 PCH),前者较为多见。
AIHA既可以是原发性疾病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淋巴增殖性疾病(LPD)、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及肿瘤等。
尽管多数AIHA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有效,但溶血性贫血仍不能根治,并且1/5的原发性AIHA会进展为淋巴增殖性疾病[1]。
本文就AIHA的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AIHA的诊断温抗体型AIHA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
温抗体型AIHA一般起病缓慢,以贫血症状为主;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可出现寒战、高热、腰背痛等溶血表现。
1/3患者伴有黄疸及中度肝脏肿大,1/2以上的患者脾脏肿大。
温抗体型AIHA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贫血程度不一,典型的血象呈正细胞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多升高。
骨髓涂片:增生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15%患者出现幼红细胞巨幼样变。
如发生再生障碍危象,骨髓象呈增生低下,类似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表现。
提示血管内溶血的检查:①游离血红蛋白:正常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仅10~40mg/L,血管内溶血时可增高。
②血清结合珠蛋白:血管内溶血时会降低。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及护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及护理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的综合征,其特征是由于免疫性血小板抑制,血小板的计数在体外容积抑制试验实验中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导致缺血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
二、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免疫抑制剂治疗
△非氧醇反应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通常应采用抗炎药,如氟哌酸、苯海拉明、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硫唑嘌呤、氯噻嗪、氢氯噻嗪、替诺福韦等。
2.单克隆抗体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主要是由于CD20+B细胞分泌的抗血小板抗体所导致的,因此近来,用CD20抗体结合细胞毒素的单克隆抗体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水平的成功,但由于费用昂贵,该治疗选择仍仅限于孩童或婴儿群。
3.免疫球蛋白治疗
免疫球蛋白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采用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抗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的抑制,从而缓解症状。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我们都知道,如果身体免疫低下的话,那么我们的身体就很容易被一些疾病所入侵,各种各样的疾病都有可能,严重的,不严重的几率都是很大的,而当自身免疫低下的时候还很容易出现溶血性贫血疾病,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及时的做治疗,不然后果很严重,特别是一些患上疾病的小孩子,那么溶血性贫血该如何来治疗呢?血劳指因先后天亏损,血液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溶血等耗伤血液,以致营血亏少,脏器失其濡养。
以面白舌淡,眩晕心悸,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贫血,如缺铁性、失血性贫血,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等。
用药治疗1、脾虚血亏证证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便溏,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脾养血。
主方:归芍六君子汤(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制半夏)。
加减:可选加黄芪、紫河车、阿胶;腹胀、便溏,加厚朴、山药、薏苡仁。
2、气血两虚证证候: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肢体麻木或瞳动,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舌淡,苔少,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主方: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川芎)。
加减:可加黄芪、紫河车、阿胶;兼出血,加棕榈炭。
3、心肝血虚证证候: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肢体麻木,或有多梦健忘,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心肝气血。
生活护理1.生活调理至关重要,要起居有常,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外感。
劳倦过度,包括体劳,神劳及房劳过度,均可加重本病,应加以避免。
2、饮食调理本病病机为虚夹杂,病久多为气血两亏,甚则脾肾俱虚。
平素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
禁忌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辛辣滋腻之品亦当避免或少食,精神调理正确对待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紧张、调清志、勿激动,可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但气血亏虚者勿练气功,以免动气耗血,加重气血虚。
通过以上的内容介绍,大家对这个溶血性贫血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知道了如何来治疗这个疾病的话那么心情就不要那么紧张了,这样的疾病是可以治疗好的,不过要坚持治疗,在治疗过中多给自己吃一些补血的食物,特别是阿胶,阿胶补血的功效是很好的。
溶血性贫血能不能治好呢?
溶血性贫血能不能治好呢?对溶血性贫血的治疗目前来说,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希望广大的患者朋友们能够积极地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性质不同的疾病,其他的治疗方法并不能一概而论,几个治疗的原则来告诉大家。
一、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
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每日强的松40-60mg,分次口服,或氢化考的松每日200-300mg,静滴,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
三、脾切除术:脾切除适应证: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良好疗效;②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③地中海贫血伴脾功能亢进者可作脾切除术;④其他溶血性贫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亦可考虑作脾切除术,但效果不肯定。
四、输血:贫血明显时,输血是主要疗法之一。
但在某些溶血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给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可发生溶血反应,给PNH病人输血也可诱发溶血,大量输血还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机能,所以应尽量少输血。
有输血必要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
一般情况下,若能控制溶血,可借自身造血机能纠正贫血。
五、其它:并发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制剂,若长期血红蛋白尿而缺铁表现者应补铁。
但对PNH病人补充铁剂时应谨慎,因铁剂可诱使PNH病人发生急性溶血。
1、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
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
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
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取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输血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提供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在现代医学领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作为一种罕见但临床上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该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红细胞进行攻击,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解,从而引发贫血等严重后果[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不断发展,输血治疗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关注[2]。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近一年来,我院共收治了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其中30例被随机分配至对照组,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另外30例则被分配至研究组,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范围26-75岁,均值48.4±9.4岁;另30例患者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男22例,女8例,年龄范围28-77岁,均值47.5±8.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免疫调节疗法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免疫调节疗法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红细胞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它可以分为冷凝集素型和温抗体型,根据是否在低温环境下发生凝集。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以及目前常用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
一、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贫血及黄疸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头晕、心悸和呼吸困难等。
2. 实验室检查(1)外周全血象:AIHA患者常伴有红细胞计数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以及红细胞形态异常。
(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结果是AIHA的关键标志,提示存在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在患者红细胞表面。
(3)自身抗体检测:可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或其他特异性试验识别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
(4)骨髓穿刺活检:可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并评估骨髓造血功能。
3. 分类与分层(1)冷凝集素型AIHA:主要是由温度较低时产生的IgM导致;(2)温抗体型AIHA:主要是由IgG导致。
根据免疫学测试结果,可进一步将其分为典型类型、非典型类型和次佳类型。
二、免疫调节疗法1. 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药物。
它通过改变免疫系统的功能,并降低自身抗体的产生来控制溶血反应。
2. 免疫调节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免疫调节剂可考虑作为替代治疗。
(1)环孢素A:通过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
(2)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地靶向CD20表达的B细胞,通过溶解和细胞毒作用来减少异常免疫反应。
3. 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去除脾脏中可能存在的过多自身抗体以及参与溶血反应的红细胞,从而缓解溶血贫血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脾切除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并且术后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
4. 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抗体阳性但没有明显溶血表现的AIHA患者,通常不需要积极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李英梅;孙慧【摘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HIA)是由于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膜抗原的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寿命缩短.据有无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者约占50%.据致病抗体最佳活性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和冷温抗体混合型.诊断方面注意查明抗体类型及原发病.治疗方案多为经验性治疗,温抗体型AIHA首选糖皮质激素,有效率可达80%,但易复发,停药后持续缓解率小于20%;二线治疗方案包括脾切除和利妥昔单抗(R).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R有效率高达70%以上,部分学者认为应作为首选二线治疗方案,甚至用于一线治疗.传统治疗如环孢素、达那唑、环磷酰胺、硫唑嘌呤、人免疫球蛋白、吗替麦考酚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浆置换、全血置换等均报道有效;新药研究示阿伦单抗、奥法木单抗有效,但均需要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提供循证学依据.冷抗体型AIHA对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疗效差,R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30)010【总页数】5页(P1087-1091)【关键词】贫血,溶血性,自身免疫性;诊断;治疗【作者】李英梅;孙慧【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62孙慧,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内科医学部主任,血液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红细胞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血液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实验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及多个血液专业杂志编委,被评为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因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膜抗原的抗体、补体致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机体内红细胞破裂、溶解或过早被破坏,导致贫血的一类疾病。
溶血性贫血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类,治疗原则根据病因、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一、治疗原则之理解病因溶血性贫血可以是由遗传因素引起,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也可以是由获得性因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因此,治疗的第一步就是要诊断病因以确定治疗方案。
1.对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目标是减少溶血发生、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输血、脾切除、骨髓移植等。
对于地中海贫血等严重疾病,骨髓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根治疾病。
2.对于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疾病的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红细胞的破坏。
感染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则需抗感染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辅助治疗,如输血、营养支持等。
二、治疗原则之改善病情无论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还是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对于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患者,可以观察治疗,以保持病情稳定。
2.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控制溶血和缓解症状。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镇痛药、抗感染药物等,以减少溶血的发生和缓解症状。
支持性治疗包括输血、营养支持、纠正贫血等,以保持患者的体力和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三、治疗原则之预防并发症溶血性贫血患者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要及时预防和处理。
1.黄疸的预防和处理:黄疸是溶血性贫血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红细胞溶解,大量的胆红素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黄疸。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⑤血管内溶血的检查:
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大量溶血时可检测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有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应与肌红蛋白尿鉴别 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阳性多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
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网织红细胞增多,绝对值升高
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红细胞形态异常:多染性、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红细胞碎片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溶贫的诊断步骤,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 掌握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贫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主要实验室检查特点
讲授主要内容
HA的定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病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临床表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耗损 溶血性疾病:发生溶血,骨髓能够代偿(6-8倍能力),不出现贫血
病 因
红细胞内在缺陷
遗传性: 膜的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酶的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 珠蛋白生成障碍:即血红蛋白病 肽链合成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 肽链质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作者:郑杰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14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在小儿,其发病率约占全部溶血性贫血的1/4,77%发生于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温度不同,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两种。
温抗体型AIHA温抗体一般在37℃时最活跃,主要是IgG,少数为IgM,为不完全抗体。
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因不明性(特发性)及继发性两种。
温抗体型AIHA可继发于:①造血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②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③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病毒感染;④免疫性疾病,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及免疫缺陷综合征;⑤胃肠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⑥良性肿瘤,如卵巢皮样囊肿。
冷抗体型AIHA冷抗体在20℃时作用最活跃,主要系IgM。
根据抗体的不同,冷抗体型AIHA可分为冷凝集素综合征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两种。
冷凝集素综合征中自身抗体为凝集素性IgM,可直接在血循环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所以是完全抗体;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中的自身抗体则为D-L抗体,是一种17S的IgG抗体。
冷凝集素综合征可继发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可继发于病毒或梅毒感染。
本病发生机制尚未阐明,有多种学说。
近年多强调免疫功能遭受破坏(如淋巴组织感染或恶性病变)而失去免疫监视(识别作用),导致了自身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不能排除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可能。
患者红细胞通常认为是正常的,但其表面吸附的红细胞自身抗体,可通过巨噬细胞介导的溶血机制导致AIHA红细胞损伤。
此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NK细胞)的作用也不能排除,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也与红细胞的免疫清除程度有关。
由温抗体型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主要为血管外溶血,当有补体参与时,也可发生血管内溶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及护理
定期复查
01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02
复查时间:根据病 情和医生建议,定
期进行复查
03
04
复查项目:血常规、 肝肾功能、骨髓检
查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感染和过度劳累,
注意饮食营养等
避免食物:辛辣、油腻、生 冷、刺激性食物
饮食禁忌:避免饮酒、吸烟、 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注意营养均衡, 避免刺激性食物
休息护理:保证充足的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
心理护理: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 护患关系, 尊重患者的 隐私和尊严
倾听患者的 感受和需求, 给予关心和
支持
提供疾病知 识和治疗方 案的讲解, 帮助患者了
解病情
鼓励患者参 与治疗决策, 增强患者的 自主性和信
心
提供心理辅 导和情绪调 节方法,帮 助患者应对 压力和焦虑
关注患者的 家庭和社会 支持系统, 鼓励家属参 与护理过程
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
01
经过治疗后可以恢复正
手术治疗
1
脾切除术:适用于严重 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改 善贫血症状
3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轻 度溶血性贫血患者,可 减轻贫血症状
骨髓移植:适用于严重 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改 善贫血症状
2
输血治疗:适用于严重 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改 善贫血症状
4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低脂肪
食物选择:瘦肉、鸡蛋、牛 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发病原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护理课件
康复指导与预后评估
评估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康复情况 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在康复期间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
对病情较重或康复较慢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 供持续的康复指导和支持。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早发现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的迹象,以便及时治疗。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提高认识
向公众普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提
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
识别症状
教育公众学会识别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的症状,如乏力、黄疸、
尿色加深等,以便及时就医。
急性肾衰竭的预防与处理
密切监测肾功能,控制补液量,及时处理急性肾衰竭的相关症状。
PART 0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提高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增强身 体免疫力。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感染等诱发因素,降低自身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乏力、头晕、黄疸、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如寒战、 高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清抗红细胞抗体检测)进行综合评 估,确诊需依赖骨穿和活检。
PART 0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 治疗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 能够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减轻溶 血反应。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和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溶血)超过骨髓代偿时发生的贫血。
国外资料显示AIHA的年发病率为(0.8~3.0)/10万[1,2,3]。
为规范我国AIHA的诊治,经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专家讨论,特制订本共识。
一、AIHA诊断、分型及特异性检查1.诊断标准:①血红蛋白水平达贫血标准。
②检测到红细胞自身抗体。
③至少符合以下一条:网织红细胞百分比>4%或绝对值>120×109/L;结合珠蛋白<100 mg/L;总胆红素≥17.1 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2.分型:(1)依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3,4,5,6,7,8,9]。
(2)依据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所需的最适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包括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 CAS)及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 PCH)]和混合型。
(3)依据红细胞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自身抗体阳性型和自身抗体阴性型。
自身抗体阴性型AIHA临床符合溶血性贫血,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而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3.特异性检查[3,10,11]:(1)红细胞自身抗体检查: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检测被覆红细胞膜自身抗体。
温抗体自身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37 ℃,冷抗体自身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0~5 ℃。
②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AT)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温抗体。
③冷凝集素试验检测血清中冷凝集素。
冷凝集素是IgM型冷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0~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导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
有时红细胞的破坏能被骨髓红细胞生成所代偿,临床上不发生贫血,即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AIH)。
也有人仅可测及抗自身红细胞抗体(AI),而无明显溶血迹象。
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甚至白细胞抗体),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或全细胞减少)时,称之为Evans。
本病临床表现多端,温抗体型AIHA多为慢性起病,易于反复,部分患者有急性发作史,发作期间可见畏寒……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
有时红细胞的破坏能被骨髓红细胞生成所代偿,临床上不发生贫血,即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AIH)。
也有人仅可测及抗自身红细胞抗体(AI),而无明显溶血迹象。
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甚至白细胞抗体),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或全细胞减少)时,称之为Evans。
本病临床表现多端,温抗体型AIHA多为慢性起病,易于反复,部分患者有急性发作史,发作期间可见畏寒、发热、黄疸、腰背酸痛等,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少见于冷凝集素病,病情常反复,后期不易控制。
1,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感染所致的AIHA大多可治愈继发性卵巢囊肿,畸胎瘤等手术后可治愈,继发于造血系统肿瘤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可加强的松,多数患者需长期治疗。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常规性药物,治疗的机理是皮质激素抑制了巨嗜细胞清除被附抗体红细胞的作用,或抗体结合到红细胞的作用降低,或抑制抗体的产生。
一般在用药后4~5天,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受抗体或补体致敏红细胞的能力即见减退。
撤除激素后约10~16%患者,能获长期缓解,如治疗3周无效,需要及时更换中医疗法。
发生感染往往诱使溶血加重,增加药量,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3,免疫治疗:
对治疗无效的或必须加依赖大剂量激素维持者切脾禁忌,或者切脾无效者均可有使用。
治疗期间必须观察血象,至少每周检查1次,应注意骨髓抑制、严重感染。
4,脾脏切除:
适用于原发性温体抗体AIHA,年龄在四岁以上,激素治疗无效或有依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者。
脾内栓塞的远期疗效不如脾切除。
临床实践中一般脾切除的适应证为:
A、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者;
B、需大剂量皮质激素维持者;
C、溶血常复发者;
D、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者。
5,其他治疗:
A、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B、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C、达那矬,有效机制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
D、长春新碱;
E、血浆置换法。
AIHA患者输血原则是能不输血就尽量不输血,必要时应予以输注洗涤红细胞。
冷抗体型AIHA:轻型患者
不影响劳动。
需要注意保暖。
冷凝集素病以治疗原发病为主,预后也与原发病有关。
有明显溶血时输血要慎重,因为正常供血者的红细胞更易遭受冷抗体的损害,有冷抗体存在时配血有困难,可按温抗体型AIHA输血方案尽心,保温下输注浓缩红细胞,克
服组织缺氧状态。
尚
需免疫抑制剂抑制抗体的产生,可用在处理危重患者的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