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检索结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论文)题目: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分析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编号
邮箱
2012年12月18日
摘要
[摘要]:本文章重点关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偶像崇拜”的原因和认识;(2)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成因与特点;(3)“偶像崇拜”的影响。本文章的目的和追求,是希望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对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文化现象有个初步的了解,了解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文化选择的深层次内涵,研究本人身边偶像崇拜现象的背后原因及其影响,反思自己对“偶像崇拜”现象的看法或可能存在的偏见,尝试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更开阔的视野来观察这一现象。
[关键词]:青少年、偶像、偶像与崇拜、榜样力量、影响
[检索策略]:
1)由于研究的内容与外文关系不大,并且我找资料时使用数据库时是从校图书馆快速入口进入的,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在学校使用维普数据库时经常出现错误,所以我选用的是中国知网和万方这两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一方面,两个数据库收录文章都很多,信息全面,学校也购买了这两个数据库,下载文献方便;另一方面在信息检索过程中两个数据结合使用能有效避免查找过程中的重大疏漏。从专业角度讲,中国期刊网和万方都能提供多种字段检索的功能并且都有二次检索功能,并有分类检索、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四种方式,于是在写文章前我便决定主要使用这两个数据库。
1
2)下述列表中的数据并不是我写文章过程中记录下来,而是我在文章结束后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我电脑中保存的的论文以及我的回忆再次搜索时记录下来的,其中二次检索和高级检索的次数由于使用太多而没有在表中展示。查阅过程中我对于每个检索式都会在两个不同的数据库中认真搜索。
2
天津大学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论文
目录
1偶像与崇拜 (4)
1.1什么是崇拜 (4)
1.2偶像崇拜的起源及其演变 (4)
1.3偶像崇拜与榜样力量 (5)
2青少年集体与青少年偶像崇拜 (6)
2.1青少年集体的显著特征 (6)
2.2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成因与特点 (7)
3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的影响 (8)
3.1 偶像崇拜的积极影响 (8)
3.2 偶像崇拜的消极影响 (9)
参考文献 (10)
3
天津大学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论文
1偶像与崇拜
1.1什么是崇拜和崇拜心理
什么是崇拜呢?按照《辞海》的解释,“崇拜”一词可以阐释为“尊崇钦佩之至”。其他权威词典中,对崇拜的解释也大体相同。《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尊重拜授;尊崇奉拜;尊重敬佩”;《中文大辞典》对崇拜的解释是“尊敬也”。“崇拜”一词在英文中是worship,特指在宗教仪式中对所信奉上帝的敬仰和尊崇。黑格尔认为崇拜仪式是一个共同的活动或事情,也可以说是每个人都要参加的事情或劳动,这种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1]心理学认为,崇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现象,它源自人类对大自然神威的崇拜。[2]随着人格化神的出现,人类的崇拜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偶像崇拜越来越成为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是伴随意识觉醒和认知发展出现的观念形态。它体现了人类对自我和环境的理解和体验,并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在心理机制上,它时常表现为情感失控、情绪狂热、缺乏正常的独立自主精神,片面强调个体的作用并加以神化。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一般都具有不可比性,崇拜者能够清醒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崇拜中表达了人渴望、羡慕、敬佩、赞美欣赏的情感,体现了希望成功,追求完美的渴望[3]。
社会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暗示的一种响应[1]。社会互动理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把个体在接受暗示后对社会情境中某一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过程称为模仿。模仿的关键不在于暗示的性质,而在于能否对此暗示做出相类似的反应。在这当中,偶像崇拜可以看做是对社会文化日益标准式、快捷式的大众文化的回应。
1.2偶像崇拜的起源及其演变
在古代,由于知识和媒介的不发达,可供人们供奉的偶像屈指可数。如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先祖供奉过的偶像主要有黄帝、孔夫子、关公、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及大大小小的土地爷、财神爷们(如妈祖、黄道婆、黄大仙、二郎神等)。这些偶像都是人们世代供奉的神明人物。
4
天津大学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论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特别是电子媒介的蓬勃发展,人类的偶像崇拜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偶像崇拜越来越成为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也越来越变得情绪化、平民化和生活化。特别是如今经过媒介大量炒作的偶像,其性质已不再代表神明和权威,而主要代表了利益和利润。例如,乔丹这个名字不仅意味着“空中飞人”,它也意味着高消费和名牌效应。[1]
1.3偶像崇拜与榜样力量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发展的标准方向,因为青少年增强的欲望行动不能只指向父母及同辈人,也需指向像偶像这类较远的人。弗罗姆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这种幻想常被过分的强化或理想化了。将偶像崇拜理解为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而言,偶像崇拜可以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青少年需要从对不同杰出人物的认同和依恋中肯定自我的价值。青少年从自我迷茫和自我确认的拖延状态中走出来,时常需要经历一些冒险,也不接受任何说教和过早的自我确认。在这当中,对一些成年或同龄的偶像认同可使青少年寻求更高的价值并为进入成年角色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榜样学习也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榜样学习的理论当中,有两种理论占主导地位:精神分析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对适当的父母性人物的认同对于儿童的自我发展很重要,儿童不断地模仿并认同父母的态度和价值,会有助于其个性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榜样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基础,推动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和认识。缺乏这样一个可靠的基础,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忧虑、恐慌,并做出不成熟的自我表现。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模仿和榜样学习对帮助人们获得适当社会技巧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明,当儿童认同适合的人物时,榜样的积极作用就增强了。而替代学习也能使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或惩罚来调节自我的行为。榜样学习被证明在教授学生掌握新技巧和行为时特别有效。有研究家发现,对于那些怀疑自己学习能力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与那些成绩欠佳却不断努力而最终掌握知识的学生在一起。而就青少年自我确认来讲,对一些著名人物的认同可促进年轻人的自我思考和励志。在这种意义上说,把认同等同于模仿,但也有其他的心理学家认为认同比模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