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发达国家的特点
发展中经济体的概念
发展中经济体的概念发展中经济体的概念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发展中经济体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那么,什么是发展中经济体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定义发展中经济体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经济水平、尚未完全工业化且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这些国家或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不足等特点。
二、分类根据联合国划分标准,发展中经济体可以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LDCs)、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其中,最不发达国家是指人均收入较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薄弱且高度依赖外援的国家;低收入国家是指人均GDP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倒数25%以内的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则是指人均GDP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处于25%至75%之间的国家。
三、特征1. 人口增长率高:发展中经济体通常具有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特点,导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2. 经济基础设施不足: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能源、通讯等。
3.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发展中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常常存在就业机会不足、职业技能低下等问题。
4. 资源依赖性强:发展中经济体往往依赖少数几种主要资源,如石油、矿产等。
5. 政治环境不稳定:发展中经济体的政治环境相对不稳定,政策风险较高。
6. 科技水平低:发展中经济体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影响因素1.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吸引外资和扩大贸易的重要因素。
较大的市场规模可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和扩大出口贸易,从而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
2.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吸引外资和扩大贸易的重要因素。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吸引外商投资和扩大出口贸易,从而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
3.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吸引外资和扩大贸易的重要因素。
健全的政策环境可以吸引外商投资和扩大出口贸易,从而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世界经济大调整三大阶段
世界经济一、举例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大调整三个阶段的特征。
答: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世界经济大调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开始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特征是:1、国际经济体系和组织的创立。
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召开了两个会议。
1944年7月1日—7月20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6年由美、英等19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筹备委员会,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从1947年1 月1日起临时生效。
2、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强调国家要制定经济政策,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体制的调整加上战后科技进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3、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
1952年7 月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由这三者合并组成的欧洲共同体,1960年5 月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除在西欧发达国家建立外,还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来,如1960年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64年成立的阿拉伯共同市场,1966年成立的中非关税经济同盟等。
4、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和转移。
世界技术革命到50年代逐渐进入高潮,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着重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某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海外转移。
50年代初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已占GDP 的50%以上,1956年在美国白领超过蓝领,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5、各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战略。
二次战后,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相继摆获得了政治独立。
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有的选择了“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有的选择了“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方式,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发展经济学
二、经济发展
(一)增长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 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 长。
发展的涵义更为广泛和丰富,它是以增长为核心 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包 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 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以至 文化结构的变化。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9个国家; (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15个国家(地区); (3)南亚的7个国家; (4)欧洲和中亚的30个国家(地区); (5)中东和北非的16个国家; (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23个国家(地区)。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 (1) 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很低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公开失业 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underemployment) 据估计,发展中国家 城市中的公开失业率一般为10%-15%, 15-24岁的青年失业率更高。 城乡劳动人口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部分差不多达到30%
5、二元结构 城市以工业为主,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劳动生 产率较高,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城市居民的收入较高,生活条件 较好。
最富的20%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
发达国家一般在40%左右,
中等收入国家则从40%到接近70%,
低收人国家从40%到60%不等。
各国最穷的40%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
在发达国家约为20%;
而在一些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中,这一比例低于10%。
恩格尔系数——衡量一个国家 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概括起来说,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 基本目标是—— 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言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1人均收入水平低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4、购买力评价法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计算出来的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思考题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不利: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有些地方比较贫困.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6个特点:政府宏观调控效率低下环境破坏严重农业保护力度小,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收人水平低3、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对外贸易.第一章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概念上的区别+衡量上的区别.详见发展经济学课件和教材.2、基尼系数重点:提出、概念、数值范围、我国的基尼系数.详见课件3、绿色GDP概念思考题1、依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如何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人均国民生产+ 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经济总量2、分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方面的制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自然资源方面,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的情况下,我国在资源资源方面的储量并不乐观.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存在着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口素质偏低的情况.结构型制约因素,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失衡,现在有着结构性经济过剩.有效需求制约,存在着一些,结构性过热、消费市场疲软、投资需求不足的状况.3、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人口问题:①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②人口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资源的利用问题: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衡,有些开发难度大,制约了我国的.3环境问题:环境破环日益严重,且国家环保资金投入不足.4缺乏适应技术(5)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6市场发育程度不足4、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加大可持续发展教育力度,加大相关教育科研投资,培育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2建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培育有效工业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3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5、如何治理北京雾霾1政府进行角色转换,实行多主体、网格化的治理模式.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能源结构改革.我们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产业,调整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比例,通过政策、税收手段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与支持力度,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产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完成创新技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清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3合理规划城镇,控制城镇人口密度:吸引人们向中小城市迁移,以此控制北京城市规模,同时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预有效防和控制空气污染.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城市大规模建筑的增加,使得原本地理位置三面环山,空气流通较差的北京空气流通状况更加恶劣.4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鼓励和刺激市场企业与个体参与治理雾霾.5合理引导国民的生活方式.政府应引导国民选择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6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共治.京津冀地区已经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第二章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和贝克尔,美国经济学家两个核心观点:①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②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2、钱纳里“两缺口模型”①提出:②三个“约束”:③等式I-S=M-X,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即“储蓄缺口”X-M是进口和出口差额即“外汇缺口”.④积极调整和消极调整.3、外资的利用与发展、引用外资的利弊:详见课件4、其他各种理论简单了解思考题1、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学理论,结合案例,对中国引进外资进行利弊分析.引进外资的益处:1、解决了国内发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的短缺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收入3、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升级了产业结构4、扩大了社会就业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6、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7、促进企业技术创新8、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9、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引进外资弊端:(1)造成对国外资源的技术依赖、阻碍了国内企业的竞争与技术创新(2)导致利润外流,国民财富流失(3)引进外资导致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威胁(4)“超国民待遇”的外资引进政策导致外资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内投资需求不足(5)加剧了国内收入分配不均(6)导致国内消费结构畸形发展,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和地区结构失衡(7)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会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转移.(8)外资利润汇出,加大了我国的外汇缺口2、如何有效利用外资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要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和对资源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2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推动东中西北部加强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沿边开放政策.3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4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外商综合投资环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实现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化、机制化.5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作用.6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创新优势.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龙头示范作用,促使开发区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7积极预防外资风险,提高利用外资有效性.控制外资经济规模,防止国民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关注外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加强相关政策出台,预防外资造成行业垄断.3、分析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1、教育深化:概念2、知识失业:概念3、智力外流:最初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授等迁移到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也被称为“智力反向外援”.后来人们把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留学人员滞留不归也划入智力外流的范畴.思考题:1、人口增长劳动力智力与创造力好处多还是坏处需求压力多好处:1带来廉价劳动力2巨大的市场3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弊端:1人才亟缺,存在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教育投入增长难以赶上人口增长速度.2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3环境压力大,由于不断扩大的物质需要,破坏生态系统2、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生产知识和技能—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知识化过程3、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和最主要投入,应当如何有效利用1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中每一份子的潜力;2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使更多人能够就业,为社会创造价值.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初次配置,地区配置,部门和产业配置,职业配置;4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增强知识技能,进行人才培训5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投资质量效益5加大奖励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人才回流4、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答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人口素质社会财富分配城市化投资率与储蓄率第四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消费规律是什么答: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的比重.根据提出的标准:个人或家庭生活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50-60%为,40-50%为水平,20-40%为富裕,低于20%为最富裕.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农村居民家庭为%.总体上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恩格尔消费规律:当人均收入很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必需品的比例很高,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很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上升.食物和必需品基本上是农业部门生产的,而舒适品和奢侈品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需求引导生产.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生产食物的农业部门相对变小,而生产工业品和服务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逐渐加大.为了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资本品工业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所在,而经济结构转变又是直接由工业化推进的.2、为什么在工业或过程中要采取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有哪些效果怎样答:支持农业的原因:1、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工业需要反哺农业,以协调其原材料,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工业与农业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工业化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2、说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3农民承受的双重风险4农业生产的外部性5农业生产沉淀成本高6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我国支持农业的政策:1、农民承受的双重风险自然与市场方面: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互助组和专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品销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生产的外部性方面:对农民实行资金支持减免税收和直接补贴和信贷支持3、农业生产的沉淀成本高方面:稳定土地使用权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做的不好的: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发展不充分,由于农民组织化的发展受到许多体制制约,所以近年来,即使中央和各地方十分重视推进农民组织化,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3、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工业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实现工业化原因:1、工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是成正相关的,工业化过程是伴随经济不断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实现工业化,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物质条件更丰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有效率的运行轨道.2、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不利地位.为了摆脱贫困和受剥削的境地,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工业化使得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最终整个社会生产力增加.工业化的理论基础:1、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把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整个社会生产力就会增加.2、贸易条件恶化论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初级产品的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有长期下降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出口品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生产的,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不利地位.为了摆脱贫困和受剥削的境地,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概述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导向型,并评价.进口替代型: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代表国家: 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做法:1、出口自然资源原材料,进口资本品,用以发展民族工业和替代非耐用消费品的进口.2、实行高关税壁垒、进口许可和外汇管制等强制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3、建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等特点的工业体系,对资本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加以控制.优点:1、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巨大转变2、增强了拉美经济的自主性3、积累了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缺点:1、忽视了劳动资源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就业受到限制,大多数劳动者因工资水平低下而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得不到抑制.2、国内市场保护过度,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3、由于现代部门实行资本密集型技术,降低了该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就业率降低.4、实行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使得农业发展停滞,萎缩.出口导向型:以来带动本国的发展,净出口占本国GDP较大比重,经济的发展主要由来推动.代表国家:韩国.具体做法:1、从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入手,积累起重工业所需的巨额资本,在此基础上,实现基础工业产品的国际化.2、通过出口实行补贴,培植大型企业,以求降低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优点:在资本稀缺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较少的资本既能实现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又能在现代工业部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时候,城市人口就会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彻底改造.5、运用工业化理论,分析为什么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可以促进工农协调发展而走资本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使得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变一:在人均资源不足,资本稀缺,农业人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可以1较快地通过出口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从而更快的积累起工业化所需的资本.2轻工业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购买力上升,市场扩大,促进轻工业发展,使经济发展更稳健.3在资本稀缺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较少的资本既能实现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又能在现代工业部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4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时候,城市人口就会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彻底改造.二:在经济落后,资本稀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走资本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其代价是高昂的:1、由于农业长期投资不足,导致农业发展落后,不能为工业人口提供廉价的食品和轻工业所需的原料,轻工业的停滞不利于积累重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本.2、农业落后,必须进口部分粮食,从而挤占了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3、农村人口购买力低下,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品产品滞销,企业设备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低.4、由于现代部门实行资本密集型技术,降低了该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就业率降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变,农业发展长期滞缓,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后劲不足.6、总结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及模式,分析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理论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发展大中城市,一种是发展小城镇.前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走以大城市为主的城镇化道路是因为大中城市基础好,政策实施方便,而且还能起到规模效益的作用,能有效地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受上述观点的影响,我国实际上实施了四种不同的城镇化模式,这就是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中小城市模式、小城镇模式.目前,在实践中,四种模式有并行的趋势,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城镇化模式.后一种观点认为,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破除,城乡间各种生产要素还不能有效地流动.代表模式:苏南模式依靠集体资金和地方政府,乡镇集体工业占主导地位,以发展轻工业为主,形成了外资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温州模式由善于经商的人力资本和轻、小型的工业结构组成了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小城镇、供销员四位一体的市场经济模式珠江模式依靠外来资金和优惠政策,依靠合资、合作和外资占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来推动城镇化的模式1、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下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前提;2、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区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3、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4、保护资源环境、集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推进集约型的城镇化,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5、社会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基本要求.6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是制定规划包括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城市总体形象设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三是以定的资金投入;四是协调各。
10个最不发达国家
10个最不发达国家
第一名、津巴布韦:人均GDP0.1美元,极度的通货膨胀让津巴布韦沦为世界最穷的国家。
第二名、南苏丹:2016年人均GDP283美元,之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没有了统计数据。
第三名、非洲东北部的苏丹:2022年人均GDP441美元,近些年货币暴跌,国家已经进入紧急状态。
第四名、中非:2022年人均GDP是467美元,购买力平价计984美元。
第五名、非洲东南的马拉维:2022年人均GDP411美元,相当于每天赚人民币十元,真正到手的恐怕只有不到5元,难于维持生活,马拉维购买力平价计1103美元。
第六名、非洲中部的刚果(金):2022年人均GDP545美元,购买力平价计1143美元,刚果(金)是非洲第二大的国家,位于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热带雨林,基础设施落后,除了部分矿产,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开发。
第七名、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2022年的人均GDP是491美元,购买力平价计是1333美元,大部分国土温暖湿润,野生香蕉、椰子、螃蟹到处都是,大部分国土靠海,渔业资源也比较丰富,可惜国内消费能力太低。
第八名、非洲西部利比里亚:2022年的人均GDP621美元,购买力平价计人均GDP是1486美元,人口494万,可开发耕地380万公
顷,平均每人11.5亩耕地,四口之家就是46亩耕地,可惜战乱导致很多耕地至今没有开发,目前只开发了13%,人均耕地1.5亩。
第九名、塞拉利昂:人均年GDP739美元,塞拉利昂是西非的一个贫穷的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
第十名、阿富汗:人均GDP800美元,大概超过70%的阿富汗人每天的消费不超过2美元。
5.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尼日利亚、俄罗斯和日本
5)、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密度对比
国家
新加坡 孟加拉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人口(万人) 400
面积(万平方 千米)
0.068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 米)
5882
14000
14
1000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1、领土面积的大小: 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陆地面积最小的国家: 梵蒂冈,被称为“袖珍国”;面积居世界前六的依次 为: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多少: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印
度;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世界总人口
2011年资料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占28%
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
发展中国家
人口百分比
占16%
占84%
GDP百分比
占72%
占28%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欧洲的卢森堡人均国民收 入达到7.44万美元;非洲的布隆迪仅为150美元!
2、工业差异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科技水平_高__ 商品价格_高__ 赚钱多,利润__高
科技水平_低_ 商品价格_低_ 赚钱少,利润_低_
3、农业差异
发达国家农业 生产技术水平较 高
4、不同的交通
5、不同的教育
第五章 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 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世界的经济地理特征
添加标题
世界著名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 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等
添加标题
城市带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带不断发展壮大,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 重要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增长 城市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城市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 城市化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压力和挑战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加速技术转移和创新
提升产业结构
增强国际竞争力
世界各地区资源分布与利 用
章节副标题
世界资源种类与分布
世界资源种类: 矿物资源、水 资源、土地资 源、森林资源
等
世界资源分布 特点:不均衡 性、地区差异
性
世界资源利用 现状:过度开 发、浪费严重、
资源短缺
世界资源保护 措施:可持续 发展、资源循 环利用、国际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与浪费严重
应对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 环境保护政策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资源开发与环境 保护的平衡是世 界经济地理特征 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资源分 布与利用情况存 在差异,需要采 取不同的平衡策 略。
资源开发与环境 保护的平衡有助 于实现可持续发 展和绿色发展。
各国政府和企业 需要加强合作, 共同推动资源开 发与环境保护的 平衡发展。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稻壳学院
世界经济地理 特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世界各地区产业结构
世界各地区贸易与投资 世界各地区资源分布与利用
世界各地区城市化进程 世界各地区文化地理特征
6.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日益增强,需要在合作交往中建立必要的国际规则和经济 秩序,一些国际合作中的重要组织应运而生。
名 称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成 立 1989年11月5-7日
199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日益增强,需要在合作交往中建立必要的国际规则和经济 秩序,一些国际合作中的重要组织应运而生。
澳大利亚、新西兰。 发展中国家 (1)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 (2)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南北关系 为什么用“北”代表发达国家,用“南”代表发展中国家?
“南北差距”——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别。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
D.亚洲各国经济发展都很平衡
2.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B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
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欧洲、大洋洲、亚洲
D.欧洲、亚洲、南美洲
3.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是( A )
A.欧洲西部 B.北非
C.东亚
D.撒哈拉以南非洲
4.我们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为( B )
农业差异
发展中国家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发达国家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读图说一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差异
工业差异
发展中国家 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为主
发达国家 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读图说一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阅读材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国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状况,通常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一般包括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里主要是指1960年成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4个成员国。
它们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冰岛、爱尔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
其中,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是7个最大的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只有日本是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绝大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也包括东欧一些国家。
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中国家可分为较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按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大致有四种类型:新兴工业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原料输出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少数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虽比某些发达国家还富裕,但按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4%,却拥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90%;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76%,只拥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0%。
据外国一些经济学家估计,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每年保持5%,发达国家增长率保持2.5%,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还需要150年。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这种经济差别,根源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在国际生产领域,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造成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结构是畸形的单一经济,如中东生产石油,东南亚生产橡胶、椰子和锡,非洲生产热带作物和有色金属,拉美生产咖啡、可可、香蕉,以及铝土;发达国家则早已形成以制成品为中心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原料产地)—发达国家(工业中心)”的国际生产格局。
最不发达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概述:最不发达国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LDCs)是联合国确定的指标,用于衡量全球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
这个名单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每年更新一次,目前共有46个国家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在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指标上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包括贫困、人口增长、失业等。
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为了确定一个国家是否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联合国所设定的标准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人类发展指标。
其中,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和贸易脆弱性;社会指标主要包括营养状况、卫生基础设施、教育、性别平等和基础设施建设;人类发展指标则涵盖人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标准化收入。
同时,对于国际衡量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说,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自然灾害频发等)也会被纳入考量。
挑战与问题:最不发达国家即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贫困问题。
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极低,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其次是教育问题。
这些国家由于基础设施缺乏、资源匮乏等原因,导致教育机会有限,很多人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构成了人力资本的严重缺失。
再者是卫生问题。
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医疗资源匮乏等原因,这些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卫生问题,包括传染病、营养不良等。
此外,这些国家也面临着环境问题、政治不稳定等挑战,制约了其发展。
国际支持与合作:国际社会对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非常关注,并且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支持和帮助。
首先是开发援助。
联合国及其成员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支持,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问题。
其次是贸易便利化。
一些国际组织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贸易优惠政策,通过减免关税、提供市场准入等方式,帮助这些国家增加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地理七年级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学反思
地理七年级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学反思1、地理七年级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在《世界的发展差异》这一章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是它的最重要的内容,它引入了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世界发展差异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为学生客观认识世界、今后学习好各世界组织、大洲、地区和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由“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三部分组成。
课本首先指出了全世界有60多亿人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从领土面积、人口、政治体制来说明各种类型的国家,其次讲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最后通过工农业生产、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说明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差异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图表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是本节教材的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大都来自边远的农村,学习基础比较差,悟性和理解能力比较差,灵活应变能力比较差,学生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刚养成适应初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习惯,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理解、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也没有形成辩证的理性思维,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儿童期阶段,心智还不成熟。
本节教材的教学应该遵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基本原则,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较浅的对比、分析、理解、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造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差异是学生学习本节教材最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不同类型的国家2、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差异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图表,找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提高图表分析能力。
摘要也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
摘要也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南北也门爆发独立战争,经过两个月的战争,南方军队失败。
同年九月也门萨利赫当选为也门的首任总统,掌权也门。
此后直至2011年11月,也门反对萨利赫声音高涨,加之国际社会斡旋,副总统哈迪从萨利赫手中接回总统职权。
也门的动乱局势一直没有能够平息,此外,也门存在着“基地组织”的恐怖组织势力和也门的“部落势力”,这些都是也门动乱的潜在因素。
战争破坏了也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工业和其它产业,给也门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也门的经济正在崩溃的边缘,也门亟需国际援助来帮组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避免也门走向崩溃。
中国、美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都是对也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和组织。
中国是也门最大的贸易伙伴,也门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一员,海湾合作委员会给予也门巨大的援助,美国对也门有反恐的要求。
中国、美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在也门的援助诉求不同,给予也门的援助也不一样,也门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援助,各方援助需要有效的配合,来帮助也门的发展。
关键词:援助比较也门援助也门局势AbstractYemen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1994 the civil war broke between the forces of the north and south, after two months of war, the southern army failed. In September of the same year Ali Abdullah Saleh was reelected as the president of Yemen. Since then until November 2011, Ali Abdullah Saleh faced rising uprising, coupl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mediate resolve to power transfer. Vice President Abdurabuah Hadi toke over the power of the presidency Yemen unrest has not been able to quell, in addition, to " al-Qaeda " terrorist organization, armed tribal forces are major potential factors the Yemeni unrest.Yemen's war-damaged public infrastructure, oil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to the Yemeni economy has caused tremendous trauma. Yemen's economy is the brink of collapse, Yemen urgent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to help them develop of Yemeni economy and to improve the lives and avoid Yemen collapse. China, GCC and the U.S. in Yemen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China is the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of Yemen, Yemen is a member of the GCC, and it receive the tremendous assistance from GCC, United Sta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unter-terrorism activates in Yemen, China and GCC assistance to Yemen is different than of U.S. aid but all these major power are coordinating for helping Yemen stand in its feet and proving Yemen with the assistance required for its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n all aspects in need of assistance.Keywords: Aid Comparison Aid to Yemen situation in Yemen目录第1章导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主义革命何以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何以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会主义革命何以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发达国家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不发达国家的特点使得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些地区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一点在历史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通常较为贫困,社会阶层分化明显,社会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土壤,因为群众更容易感受到阶级矛盾和压迫,从而愿意加入革命运动。
不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通常为独裁或专制统治,民众缺乏民主参与权利,社会矛盾积聚。
这种政治环境使得人民更倾向于通过革命手段推翻现有政权,以求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农民和工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这一特点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农民和工人群体更容易被动员起来,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特点使得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些地区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全球化进程中,这一现象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启示和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社会主义革命为何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原因,深入分析不发达国家的特点、社会主义革命的动力、社会结构对革命的影响、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以及外部干预和国际背景对革命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可以为今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启示,并展望未来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挑战。
2. 正文2.1 不发达国家的特点不发达国家通常指经济相对落后、工业化程度低、人民生活贫困的国家。
这类国家常常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教育水平较低、社会不平等严重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质量较差。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通常以农业为主,农民占据了大多数人口。
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民们常常陷入贫困和生计困难之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章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在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分布着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的盖塔拉洼地,其最低点
在海平面以下133米,距离地中海约56千米。近年来,人们通过挖掘隧道,并利用中 国进口的真空管道整流高速输水系统技术,从地中海引水,建立了沙漠渔场,并获 得成功。 (1)简析盖塔拉洼地能够从地中海引水的有 利自然条件。(4分)
(1)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 2 ) 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出现环 境问题。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皆来源于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
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 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
内蒙古自治区有广阔的草场资源,同时还有丰富的煤炭、稀土和风能资源。
4.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不足, 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 A.重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开垦荒地,增加播种面积 D.突出畜牧业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但其草场资源丰富, 根据“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原则,可以突出畜牧业优势。
D.水源
由材料“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可知, 1949年前大洋溪村区位选择考虑的主要是地形因素,避开平坦的耕地,在一定 坡度依山而建,还可以抵御外敌,选B。
2.改革开放后,大洋溪村开始“下山”。到21 世纪初,原来的大洋溪村房屋彻底遭废弃,是 因为山下 A.灾害更为稀少 B.交通日益便利 C.水源更为充足 D.耕地日益肥沃
答案 地势低洼,能够引水自流;距地中海 近,工程量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试题及参考答案《各章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B )A. 战争与动荡B. 和平与发展C. 对话与合作D. 互利与共赢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主题是。
(A)A. 战争与革命B. 竞争与合作C. 和平与发展D. 对话与交流3、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C)A. 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B. 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 加强国际干预4、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是。
(D)A. 生活条件的改善B. 经济总量的提高C. 资源有效地利用D. 信息技术的推动5、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B)A. 发达国家的发展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 东方国家的发展D. 西方国家的发展6、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冷战思维的实质是什么?(B)A. 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B. 曲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C. 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D. 加强军事同盟,强化国际干预7、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B)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B. 推动南北对话C. 加强南南合作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什么?(D)A. 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B. 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C. 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2002年8月,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会议的宗旨是什么?(C)A. 为了人类的未来B. 贯彻《21世纪议程》C. 拯救地球,重在行动D.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10、中国的GDP居世界第( A )位。
A. 第三位B. 第四位C. 第七位D. 第九位11、中国是世界第( A )大新兴市场。
A. 第一大B. 第二大C. 第三大D. 第四大12、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有( B )个。
最不发达国家评判标准
最不发达国家评判标准最不发达国家评判标准的深度研究一、引言最不发达国家,通常指的是那些经济落后、发展缓慢,且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显著问题的国家。
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中亚、中东、拉美等地区。
对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评判标准在确定这些国家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将进行深入探讨。
二、政治与经济因素政治稳定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治不稳定会导致政策多变、社会动荡,严重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是评判一个国家是否为最不发达国家的关键因素。
人均GDP、GDP增速、产业结构等都是评价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三、社会与民生指标社会和民生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最不发达国家的重要依据。
教育、医疗、贫困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
教育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贫困人口多等社会问题,都会严重制约一个国家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也是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属于最不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交通通讯、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会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也会导致国家难以摆脱贫困状态。
五、国际地位与合作国际舞台上,援助比例和贸易往来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最不发达国家的地位提升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例如,国际援助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
然而,如果援助比例失调或援助效果不佳,反而会阻碍受援国的发展。
此外,贸易往来可以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因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等原因而受到限制。
六、具体案例分析以某非洲国家为例,该国长期以来政治局势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该国的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资源匮乏,贫困人口比例高。
在国际援助和贸易方面,该国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由于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该国至今仍被视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良好的国际合作对于一个国家摆脱最不发达国家地位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不发达国家的特点
3. 最不发达国家1的主要共同特点有:持续高度贫困,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国民总收入和出口收入(特别依赖初级产品出口)严重依赖农业,大量人们食物不足。
关于那些内陆最不发达国家,极端贫困问题以及对农业的依赖更为严重。
在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2个国家(大部分在非洲)的巨额外债还制约发展努力、经济增长和粮食安全的改进。
关于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统计指标,见本文附件1。
4. 农业是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的根本,是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的基础。
2农业增长缓慢,农业产出及价格波动很大,这些因素仍然是造成最不发达国家持续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由于世界农业市场日益边际化,70年代初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农业出口中仅占5%,而在90年代后期则只占1%。
5. 2002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3描述最不发达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贫困特点有:(i) 普遍性-在1995-99年期间这些国家靠一天不足一美元生活的总人数估计为3.07亿;(ii) 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特别严重;(iii) 日益严重-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整体的极端贫困发生率不断增长,而非最不发达发展中国家的极端贫困发生率下降;(iv) 不同性-特别是亚洲与非洲的极端贫困趋势不同;(v) 同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有关(特别是受到赤贫挑战的那些最不发达国家)。
6. 最不发达国家总人口中近75%(6.5亿)的人们生活在农村地区,经济活动总人口中的71%涉及农业。
因此,农业增值在这些国家的国内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2000年估计占31%。
然而,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及农产品出口,但在2000年这些农产品出口值仅占商品出口总值的14%-因为主要依赖初级出口产品。
总的来说,这些国家经历最持久的极端贫困,2000年人均国民总收入4估计数为259美元。
7. 自70年代初以来,最不发达国家中食物不足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没有大变化,在1969-71年和1998-2000年估计为38%,而食物不足的绝对人数则从1.16亿增至2.4亿。
但在同一时期,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食物不足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则从37%降至18%。
8. 此外,许多最不发达国家日益依赖粮食进口-从60年代的主要粮食净出口国变成80年代、90年代的粮食净进口国。
由于更大程度的市场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这些国家还受到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的挑战。
许多最不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以及在其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较差,这在上升的粮食进口费用中反映出来。
据目前预计至少在2015年之前最不发达国家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增加。
9. 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未能获取最先进的现有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私人投资较低。
在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在初级农业和乡村部门实际上没有什么外国直接投资。
这一投资空白未能得到外部援助的公共投资的弥补。
在食物不足最高一类国家(包括大部分最不发达国家)中,许多国家的农业公共开支没有反映出该部门在总收入中的重要性或者其对减轻饥饿和贫困的贡献潜力。
5此外,虽然海外每年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承诺额从1981-90年的平均每年1 290万美元增至1991-99年的1 560万美元,但在总承诺额中农业的比例下降20%。
6
内陆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10. 内陆发展中国家十分贫穷,2000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56美元。
这些国家的总人口中有73%是在农村地区,67%的经济活动人口参与农业。
16个最不发达内陆发展中国家7极端贫困最为显著,在各类国家中其人均国民总收入最低(186美元) ,依赖农业的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最高(82%)。
这些内陆发展中国家仍然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贫穷的国家,其经济增长最弱,出口收入严重依赖有限的几种商品。
11. 内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是,由于无法从陆地入海,它们与世界市场隔绝。
其中大部分国家的运输距离太远,其地形困难及公路和铁路状况差。
哈萨克斯坦是此类国家中最偏僻
的国家(离最近海岸3 750公里),其次是阿富汗、乍得、尼日尔、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离最近入海口的距离均超过2 000公里。
非洲内陆发展中国家的运费-出口值比率最高,据估计出口收入的40%用于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
12. 内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进口量和出口量中所占的数量很少。
然而,农业贸易是这些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份(内陆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微不足道)。
在2000年,最不发达内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出口值占商品出口总值的近37%。
内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过高运输费用往往带来比大多数最惠国更大的贸易限制壁垒,看来这是这些国家继续比较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粮农组织根据提出要求向最不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合作和紧急援助,通过其正常计划和预算外资源提供资金,并与双边捐助方、多边机构、联合国系统其它组织、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合作提供援助。
粮农组织落实对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所作承诺的方法是,逐项解决这些国家的具体问题,同时考虑到上述总的特点以及每个国家的特殊需要和挑战。
23. 将许多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纳入粮农组织关于提供技术援助及实地活动的办法。
10因内乱和自然资源而引起的
紧急情况还影响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包括若干内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乡村部门。
许多最不发达国家虽然目前有制约因素,但是有潜力利用其土地和水库提高农业(作物)、畜牧、渔业和林业部门的生产力-粮农组织许多非紧急技术援助的主要重点。
24. 本组织对无论是否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或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是根据以下三个总目标提供的11:(i) 确保全体人们在任何时候获取营养充分、安全、足够食品及到2015年将食物不足人数减少50%;(ii) 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包括渔业和林业)、社会经济进步及福利;(iii) 粮食和农业自然资源(包括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