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练松沉劲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_太极拳“劲”的悟练心得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_太极拳“劲”的悟练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c0a3a9ee45c3b3566ec8b3f.png)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_太极拳“劲”的悟练心得太极劲是修炼太极拳必不可少的一项修炼内容,只有形、意、气、劲全面修炼,才能全面继承太极武学的整套内容,使祖国优秀武学文化发扬光大。
根据老师的传授和自己练功的实践,笔者不揣浅陋,今把太极劲悟练的点滴心得体会整理成文,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对劲的认识劲是习拳者按照拳理拳法进行刻苦修炼而形成的一种力,内家拳修炼者称此种力为“劲”。
劲不同于力,力是不经修炼人身固有的本能,力的特点是僵硬、笨拙。
劲按形成因素划分,可分为三类。
外劲:经过太极拳“形”的修炼后,通过肢体外形运动而产生的力,是通过皮肉筋骨的伸缩而产生的。
内劲:通过形体放松、意念导引、内气流动、潜能开发而产生的能量,可超乎寻常。
混元劲(太极劲):内劲与外劲相合而形成的劲叫混元劲,太极人称其为太极劲。
内劲只有以通过外形招势才能通出而发挥威力,外形招势也只有以内劲相助,才不是空招空架,才能显示外劲的刚猛。
太极劲是巧劲,是灵劲。
其特点有五:一是刚柔相济。
太极劲轻运柔似行云流水,爆发刚似雷霆万钧。
二是快慢齐备。
太极劲能“急来急应,慢来缓随”,快时如闪电,慢时如抽丝。
三是轻沉双全。
太极劲既轻灵神妙,又沉坠稳重,有轻似鸿毛漂浮之态,灵像天平秤物之敏,沉如泰山压顶之势。
四是虚实相伴。
太极劲虚实分明,并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莫测。
五是合整浑圆。
通过外三合、内三合的修炼,形成周身一家、内外六合的整体劲,既能专注一方,又能支撑八面,周身合整,上下相随,圆活机动,绵绵不断,正如拳经所言“无断续、无凹凸、无缺陷”,既可轻灵地走化四方来力,又可自如地进行八方出击。
修炼愈深,其劲愈精,渐至“阶及神明”,终达“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出神入化的高深境界。
二、为什么要进行劲的修炼劲是太极拳形、意、气、劲四项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把太极拳的“劲”修炼好,才能全面提高太极拳的修炼效果。
杨氏太极拳的松沉劲怎么样练习
![杨氏太极拳的松沉劲怎么样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983547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1.png)
杨氏太极拳的松沉劲怎么样练习(2)杨氏太极拳的松沉劲怎么样练习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是体现杨式太极拳“十要”(即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的两个重要要素。
松和沉做好了,“十要”就不难做到。
反之,就打不好杨式太极拳。
在杨澄甫的太极拳练习“十要”中,有松、沉的要求,如“松腰”、“沉肩坠肘”;有寓松、沉之意于其中的,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分虚实”、“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等;也有以松、沉为前提而使之相辅相成的,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等。
就是在中国古典太极拳的经典拳论和拳诀中,松、沉也显得十分重要。
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就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四两拨千斤”等关于松、沉的论述。
在其他拳论、拳诀中,也不乏松、沉的论述和演绎。
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太极拳总论》);“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十三势歌》);“以心行气,务令沉着”、“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发劲沉着松净,专主一方”、“腹松静,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若车轮,腰如车轴”(《十三势行功心解》)等。
由此可见,松和沉,对于太极拳尤其是杨式太极拳来说,十分重要。
(一)关于松松,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其原义为使松(放松)或解开、放开。
相关词有松柔、松净、松活、松动、松开、松融、松垂、松静等。
还有松散、松弛、松懈、松垮等。
太极拳的松,应为前者而非后者。
杨式太极拳的松,是在身法中止,虚实分明、神舒体静、意气下行的前提下,做到内外放松。
也就是从内及外,周身松融贯通。
心安意静,内固精神;中正自然,外示安逸。
这才是杨式太极的真松。
只有这样,在行功走架、推手乃至技击时,才能够轻松自如,舒展大方,意清气凝,内劲盈充,沉静松净,应物自然。
太极拳的“松与紧”该如何修炼?
![太极拳的“松与紧”该如何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41e3bc4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9.png)
太极拳的“松与紧”该如何修炼?松与紧是指身体的阴阳变化,也是功夫修炼的重要环节。
能松,才能紧。
没有松,就无从紧;没有紧。
松也是没有意义的。
有多大程度的松,才能有多大程度的紧,在松与紧这一对矛盾体中,双方即相互制约又相互转化。
在评价一个人功夫高低的诸多方面,这里占了相当的比重,松与紧相比,松是第一位的,是占主导地位的。
修炼者应先从松练起。
第一步先意松体松,全身放松;第二步再练意紧体松;第三步再练紧中松,进而综合训练松紧转换调节。
做到局部松转换为整体松;局部紧转换为整体紧;局部紧转换为整体松;局部松转换为整体紧,全身松到全身紧,大松大紧,小松小紧,始终保持体内力量的均衡匀整。
以上述说绝非绕口令似的故弄玄虚,只因必须如此,这样在技击中才能当松则松,当紧则紧,松紧转换调节随心所欲。
下面笔者就谈谈松与紧的修炼方法。
意松体松初练者应从意松体松,全身放松开始练起。
此时主要通过站桩求放松。
站好姿势,清净守神,呼吸自然,全身上下尽皆放松。
首先应从思想意念上放松,练功时思想上要排除一切杂念,喜怒哀乐忧思烦恼等情绪都要排除,甚至于连我在站桩求功夫这些想法都不要,因为你一这样想,身体上不由自主就会紧张,就会思虑自己的姿势正确与否,呼吸对不对等等。
头脑中有所思虑,精神就有了负担,有了负担就会阻碍自己放松下来。
思想放松要达到无我忘我的境界。
如此,全身各部位的筋肉关节才能节节放松下来。
练功时会有些人一时放松不下来,不免思虑万千,杂念丛生,排除不去,心里未免发急,一急又加剧了思想紧张。
此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坚持锻炼,过一段时间就会放松下来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把身上僵拙之力全部松去,松得越干净越好,直至松得手无缚鸡之力,仿佛浑身没有丝毫劲力,连一把爆米花都捧不住,如此才称初步完成松的要求。
再下一步可训练意紧体松。
意紧体松意紧体松是无敌若有敌的训练方法。
在技击对抗中,敌手当前,意念上未免紧张;意念上一紧张,肢体自然就随着紧张起来。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05c4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7.png)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太极拳的招法就是太极拳的技术和动作,也就是技法。
太极劲就是劲道、内劲。
我认为,劲力,或者说是太极劲,是离不开招法的,而招法也离不开劲力,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
欢迎阅读!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沾、连、随、粘是练内家拳者,特别是练太极拳者最基本的和特别讲究的一种劲力和招法。
这种劲力,人们称之为“沾连劲”或“随劲”;这种招法,称之为“粘随法”或“随法”。
沾、连、随、粘也是练太极拳者在推手或较手对抗中应该采用的重要的技术手法。
沾、连、随、粘这四个字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沾,即沾得住,沾贴在一起;连,即连接,连系在一起,不断开;随,即跟随对方,顺随对方,要哪儿给哪儿,不丢不抗,舍己从人,逆中求顺;粘,就是如胶似漆,粘粘糊糊,使对方无法摆脱自己:而且,只有粘,才能与对方沾贴在一起。
不会沾、连、随、粘,就无法“听劲”,所以沾连随粘是“听劲”的方法。
不会沾连随粘就谈不上“知劲”、“懂劲”,所以,沾连随粘又是“知劲”、“懂劲”的手段。
沾连随粘可以度量出对方招法的变化和劲力的大小、方向、快慢、长短、刚柔、虚实,所以沾连随粘又是知己知彼的手段。
较手中谁粘连随粘使用得好,谁就掌握了取胜的主动权。
沾连随粘不仅在对方平和的态势下运用,就是在其来势迅疾凶猛的情况下也要运用;不仅在我顺人背时使用,而且在彼顺我背,彼力大,我力小的情况下更应该使用。
沾、连、随、粘是“知己知彼”、“以小胜力大”、“以弱胜强”等独特的技击劲力和方法,贯穿在太极拳练较手的全部过程中。
那么怎样在较手中运用好沾连随粘呢?那就是必须把太极拳松、柔、圆、活的特点融入在沾连随粘之中。
所谓松(是用意不用力的表现);是指全身内外各个部位都充分地放松,没有拙力与僵劲;但是松绝不是松垮、疲沓、松懈。
所谓柔,是说身体各个部位都要柔和,柔顺,不可僵硬、死板。
柔不是萎软无力,而是柔中寓刚,即外操柔软,内含坚刚,积柔成刚,化刚为柔。
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55c84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a.png)
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太极松功非三五天的功夫,是一辈子追求的,下面整理了一些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翻硬币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洗净,放在身边。
闲时把玩。
方法:1、用拇指、食指的指肚轻轻捏住硬币,然后,食指内收,用拇指的指肚粘住硬币向食指指背(指甲下)翻去,中指内收,用中指肚粘住硬币,中、食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2、内收中、食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中指指背(指甲下)翻去,无名指内收,用无名指肚粘住硬币,中、无名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3、内收中、无名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无名指指背(指甲下)翻去,小指内收,用小指肚粘住硬币,小、无名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4、内收小、无名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食指指指背(指甲下)翻去....重复如1-4作用:便于打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便于劲贯指尖便于练就“信手拈来”的高深太极节拿法注:这些小功法,看似平常,久练奥妙无穷。
为历代拳家藏箱之物。
有缘人等,好自为之!(二)转碗碟平时吃完饭或喝茶,可以用掌敷在碗沿或杯口,悬空,轮动五指,慢慢的将碗碟平转,不要倾覆碗碟(保持水平),可右转、也可左转。
左手也如此。
初练时,当心打碎碗碟。
久之,空碗中可盛9分水,转动时,不要让水流出。
功效:同(一)另,能分清手腕虚实。
与人搭手,尺寸分毫皆知。
(三)解绳找一根筷子粗的绳(最好是牛皮绳),长50-60CM左右,随身可带,方便得很。
每天出门打上20个结,空时将结一一解开。
解绳方法:左右手拇指、食指解5个结;左右手拇指、中指解5个结;左右手拇指、无名指解5个结;左右手拇指、小指解5个结。
久之,可将绳结越打越紧。
注意:不能用指甲,要用指肚解结!功效:同(一)另,能加强指劲。
与人搭手,尺寸分毫,尽在掌握,切膜拿点,随心所悦。
(四)领手指每当双手空闲,可以徒手操练手指。
方法:舒展手掌,先由拇指开始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循序依次屈指成空心拳,而后在舒展手掌的同时,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次序再屈指成空心拳。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劲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劲](https://img.taocdn.com/s3/m/33dd4c1b6bec0975f565e22b.png)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劲练习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运动,要求每个动作做到松沉,并节节贯穿。
一般人由于成长过程都是用力气,就是肌肉力,所以认为肌肉力才是最大的,尤其是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
13、太极拳的“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
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
“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
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
14、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阶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点、速度及手、眼、身、法、步的合一,接手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要训练拳架式子的打法应用,当打法与内功整合之后就可练习自由搏击了。
双方动手交流前宜详辨甄别,明确交流规则,崇尚武德为好。
太极拳松沉劲入门松则灵,灵则虚,虚则静,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松则通经活络,丹田之气能循经走脉,畅行无阻,入于骨髓,充于肌肤,贯于四梢,归于丹田;松则全身协调,才能做到“意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以腰为主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松则人体处于高度自然状态,意气神形合一,技击时才能实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沾黏连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后发先至;松则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培养丹田之气,是增长内劲最佳的手段。
只有放松练习,才能获得入里透内、松活抖弹的内劲。
何谓松?简而言之,即是意松体松,内外皆松。
首先是意松。
人生在世,难以摆脱世俗纷扰;凡夫俗子,无法保持内心清静。
因此练拳时首先要洗心涤虑,平心静气,放下包袱,物我两忘,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精神状态。
其次是体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肌肤骨节都要松开。
松的关键在于全身筋络松开,筋络松开的关键在于节窍的放松。
训练太极拳沉劲动作的方法
![训练太极拳沉劲动作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4880a0b52acfc788ebc92a.png)
训练太极拳沉劲动作的方法太极拳的沉劲动作所谓沉劲,简言之即松沉、下按之劲,全身处处“放下”,安心舒体。
只有能沉,才能提,才能聚。
沉劲是内劲的主要表现与基础功力,这种内劲不是从腿向下,而是在心意引领下从腰脊、从丹田经过腿到脚下的可变的垂直性内劲。
沉劲有以下特点。
1.沉劲是内力、内劲,伴随内气而生。
2.沉劲不是僵拙、死板、蠢笨之劲。
3.沉劲垂直于地面,且有松柔性、沉稳性、自然和谐性及灵活性。
4.沉劲来源于周身的协调一致及所有关节的节节贯串。
5.沉劲的方向是三股内劲如绞索般垂直带螺旋的从上向下。
这三股内劲是:①从脊背由劲源点沿椎管内侧向下向脚趾骨点渗透;②内气经丹田、会阴及大腿内侧向涌泉渗透;③由脊椎椎骨骨髓空隙线向下经胯骨、腿骨、髁骨向脚底骨髓渗透。
6.沉劲有所积蓄时其发放有弹性,弹性的大小与速度决定于积蓄的大小与神经的灵敏程度。
7.沉劲的收蓄与发放由经络运行引领。
从上述特点可知,练沉劲是太极拳训练的重要原则与主要方法,它决定了养生太极拳训练的成败得失。
既然沉劲训练如此重要,那么其训练要素及方法有哪些呢?沉劲训练,需要在太极拳训练的大前提下进行,要遵循太极拳的基本要领,诸如立身中正、颈竖头悬、周身轻利、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圆裆开胯、塌腰溜臀、松腕弛踝等。
在这些要求中,沉劲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周身轻利(轻灵)及心地清净。
太极拳沉劲的训练方法1.单式训练在每个普通的单式训练中,都要落实沉劲的训练要素,体现沉劲的特点。
对于没有掌握沉劲的训练者,先不必侧重于整体套路的沉劲训练,而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单式进行训练,以点带面,从最简便的单式开始反复训练,以求落实并有所体悟。
以起式为例,尽管各门各派太极拳起式的外形不一定一致,但它们对于心、意、精、气、神的要求没有多大差别,练出的沉劲也大同小异。
在看似简单的双臂上抬下按中,能体会松柔沉稳、循经走脉、劲力向下的旨趣,在重复千次、反复缓慢的训练中,沉劲之趣自生。
2.单式训练练出了沉劲,就必须深入训练单式训练有了初步基石之后,接着便要在整体套路的演练中进行扩展并深化。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https://img.taocdn.com/s3/m/051734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3.png)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练习太极拳首先就是要学习好它的基本功,其中就有各种劲法的练习。
那么要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的方法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
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
而不能松懈、松瘪。
一定要在静中松、在松中静,在松中沉、在沉中松,松要松得透,要一松到底。
逐步达到通、空、开。
通就是上下通、内外通,空就是空荡荡,无一丝滞点,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此时也就明白什么叫真正开合了。
1、做动作时不许端肩膀,也就是做动作时最大限度地使肩膀保持自然站立时的高度放松状态。
2、动作慢,运劲如抽丝,虽动尤静。
慢才能随时检查肩膀及手臂的状态(都不准使劲)。
3、除了动作的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肘抬起的高度必须低于手腕(以手腕把手臂领起,如同有一根绳把手腕吊起来,肘和肩即下坠,但又跟着向上走)。
4、腰胯的放松必须建立在中正安舒的基础上。
上身自然直和正。
5、做动作时,慢慢体会出最佳“松舒点”,比如做到动作的“定式”时,上身动作保持不动,腰胯可往左和往右转一下,找找哪一个地方腰跨觉得没使劲,哪个地方腰跨不别扭,哪个地方最自然舒服,找到这个点,以后做动作就直接往这个点上做。
6、膝盖任何情况下不许绷直,也想着放松。
7、手臂长时间不使劲,手臂自然的重量会使得手臂有一种往下掉的重量感,有了这种重量感,就是手臂的松沉感,这种手臂的松沉感就是手臂的松沉劲。
8、松沉劲练出来了,其他劲自然也就出来了。
松沉劲是逐渐练出来的,个人体会是由上往下的练出来,先是练出松肩坠肘,把松肩坠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练出来。
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就是不让使劲还要把手臂抬起来,不使劲能抬起来吗?能。
注意使的不是肌肉力,而是用关节之间的韧带劲。
其实,松肩坠肘,松腰松跨的目的就是要把身体各处的关节练得松开,骨关节韧带拉长,使得气血节节贯通,韧带长了,发出的松沉劲就越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功力全在这里面,身体整体放松的结果就是身体的关节练活练开了,也就练出整体的弹簧劲,这种劲有一种穿透力,这才是太极拳的内力。
太极拳这样练,很快就能体会到“松沉”
![太极拳这样练,很快就能体会到“松沉”](https://img.taocdn.com/s3/m/00fa0bf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5.png)
太极拳这样练,很快就能体会到“松沉”“松”,是太极拳练习中最核心的一项要领,而“沉”是太极拳的运用中最基本的法则。
练太极拳时,如果放松不下来,身上就会有僵劲,一旦身体僵硬,就会出现运转不灵,做不到快若迅雷,从而顾此失彼。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太极拳,其训练过程中都少不了“放松”的要求,这也是太极拳登堂入室的不二法门。
松的目的是为了沉,而“沉劲”是太极拳劲路的运用中最基本的原则,其实,“沉劲”是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力,太极拳反复强调的“道法自然”,也是这个意思。
什么是自然的力呢?假如我们背了一个包袱,也许开始时我们感觉不到这个包袱有多沉,但是随着我们背着包袱走的时间越长,我们会感觉到包袱越来越重,包袱本身没有往下使劲,不过它靠自身的重力而作用到我们身上的压力,就是一种自然的力。
而练太极拳时,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重力作用到对方身上,就是太极拳常讲的“沉劲”。
太极拳的练习,首先就是要放松,能松就能活,如此才能谈得上随屈就伸,舍己从人。
而太极拳的“沾粘连随”都是建立在“松沉”的基础上的。
如何练出太极拳的“松沉”之力呢?小编今天为您分享一个“水中按球”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水中单按球功”松沉劲练法:首先准备一个盛满水的水缸,然后在里面放一个大号的皮球。
练习时单手放在球上往下按,由于皮球收到下按之力与水的浮力双重作用,会上下左右起伏不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单手控制住它,不要让皮球浮上水面,这样不但可以练习松沉之力,还能练出太极拳的“粘黏连随”,两个手反复练习。
这个方法,一开始练习时手臂难免会出现僵硬的感觉,也可能会出现酸痛的现象,不要担心,练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体会到不丢不顶、无过不及的感觉,所用劲道刚刚好,一开始控制皮球是手臂在动,后面就是身体在动,一动无有不动,渐渐练至佳境,大家可自行体会。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与“沉”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与“沉”](https://img.taocdn.com/s3/m/8e354c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2.png)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与“沉”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通过长期的练习才会用所体会,那么你知道太极拳的“松沉”是什么吗?怎么样练出太极拳中的“松”与“沉”?下面跟随店铺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什么是“松”首先,谈谈“松”的问题。
凡是练太极拳的人几乎都知道松。
每一个初学者在开始学拳时,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松”。
为什么练太极拳要从松入手呢?这是由太极拳的本质决定的。
我们知道,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武术、导引术、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理论基础是太极阴阳理论。
其练习方法别具一格,要求用意不用力。
其外形动作是梢节引中节随根节催,螺旋缠绕,节节贯串。
练习者从松静入手,先以外形动作引动内气,再逐步以内气来带动外形动作,最后达到内外相合,刚柔相济,阴阳交融。
它是一种以柔克刚,外柔内刚,刚柔相济,至柔至刚的武功修炼。
然而,一般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拙力僵劲,肌肉、韧带、关节等都很紧,经络不通,全身协调性差。
如果不放松,不但无法做好太极拳的外形动作,而且无法培养丹田之气,更谈不上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可以说,练太极拳第一要领是松。
如果不从松入手,就无法练习太极拳。
更无法得到太极拳的精髓。
松则灵,灵则虚,虚则静,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松则通经活络,丹田之气能循经走脉,畅行无阻,入于骨髓,充于肌肤,贯于四梢,归于丹田;松则全身协调,才能做到“ 意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以腰为主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松则人体处于高度自然状态,意气神形合一,技击时才能实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沾黏连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后发先至;松则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培养丹田之气,是增长内劲最佳的手段。
只有放松练习,才能获得入里透内、松活抖弹的内劲。
何谓松?简而言之,即是意松体松,内外皆松。
首先是意松。
人生在世,难以摆脱世俗纷扰;凡夫俗子,无法保持内心清静。
松沉劲的练习
![松沉劲的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719777901f69e3143329422.png)
“松”,是练习太极拳的一种最基本的要领。
“沉劲”是太极拳运用劲力的最基本法则。
在行拳过程中,如果不能放松,身体就会僵硬。
身体僵硬,就会运转不灵;身体僵硬,在进攻时,就做不到快捷迅猛;身体僵硬,在防守时,就会顾此失彼。
所以,太极拳各门派都特别强调和注重“放松”二字。
无论各派太极,不管其拳法如何刚猛,没有不注重放松的。
不能放松的拳脚功夫,在运用时动作就会僵滞,大脑反应就会迟钝,身手就不会敏捷。
所以,松是修行武术最基本的法门。
“沉劲”,太极拳特别强调这种劲路的用法。
其实,“沉劲”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力。
太极拳反复强调“自然”,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自然的力,可以打个比方。
我们背负一袋米,可能刚开始时感到不是很“沉”或“重”,但随着路途的增加,就会感到米袋也愈重。
米袋本身并没有往下使劲,可是它靠自身的重力而产生的这种压力,就叫“沉重”。
这就是一种自然的力。
在实战中,能把自己的轻微之力自然地作用于他人,动用的就是这种沾粘“沉劲”。
太极拳的沉劲就是如此,就是要把这种自然而然的力运用于太极拳的具体实战当中。
实战中,首先就是要放松;放松后,就可随屈就伸,舍己从人。
任其如何变化运转,都逃离不开我力的作用,这就是太极拳“沾粘连随”之功。
如能懂得沾粘连随,假以时日,就会达到“阴阳”、“虚实”与“刚柔”的转换。
到此,才会真正懂得“太极”之道。
“水中单按球功”松沉劲练法:在一口盛满水的大水缸中,投放一特大号的皮球或浮漂(海上养殖用的漂浮球),水缸过高,要在地上挖坑,按高度埋人土中一部分。
练者在缸侧蹲马步站立,一手放置球上,将皮球往水下按。
球受手的下按之力和水的浮力作用,上下左右前后起伏不定,手便要按住皮球不让它浮出水面。
以此法练习手的按力和听劲,同时还可练习手法的沾粘连随。
一手累乏后,再改换另一手反复练习。
说明:以此法练功,可以充分体会按劲的作用和意义。
练时不可多用蛮力,要屏心静气,气沉丹田。
即便是未练过太极拳的人,按此法训练,也能懂得太极拳的按法劲路。
太极拳的松沉劲
![太极拳的松沉劲](https://img.taocdn.com/s3/m/db0c93ed284ac850ac024212.png)
太极拳的松沉劲太极拳的松沉劲松沉劲就是通过形体放松和意气的修炼而形成的一种向下的松沉到脚底的沉劲。
修炼出松沉劲,自己的感觉是百会虚领,空胸松腹,意气下沉,周身意气、肌肉像气流、像水流从头、颈、肩、胸腹、后背到胯、经膝一直流到脚底,快时瞬间就到,意气与大地相合,久而久之成为自然,人体上虚下实,脚下生根。
松沉劲可使人体下盘稳固沉实,好像不倒翁一样;松沉劲是太极十三势的基础,没有松沉劲太极拳的“■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都难以发挥作用;松沉劲可使两脚自然、平稳、轻松地分出阴阳,行拳预备式时两脚平均承担体重,进入起势时只要意气沉向一只脚,这只脚必然会逐渐承接全身体重而下沉变实,另一脚自然会逐渐变虚而轻灵提起,松沉劲是利用重力行拳,而不是用体力蹬地把脚提起;松沉劲可使行拳中的猫步轻灵、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松沉劲拳经中“实中实”、“虚中虚”就是松沉劲在两脚虚实转换中的运用要领,实脚一侧(例如右弓步的右脚)意气再一次向下松沉到涌泉,就是实脚的“实中实”,同时虚脚(右弓步的左脚)自然会“虚中虚”变轻;当实脚涌泉沉满时,气到脚跟,脚跟下沉,自然虚灵顶劲,意气像泉水一样从脚底上涌到肩井,带动右胯托(或称抽)左胯,左胯提左膝,随即左脚跟离地,最后脚尖离地,左腿轻灵向前上步,脚跟轻轻落地,此时仍为右实左虚;然后左膝放松使整条腿再次放松,又达“虚中虚”,同时右脚又一次“实中实”松沉下落;随着右脚的下沉,大地产生反弹力从右脚上传,重心前移,意气像流水一样从右脚过胯流向左脚,使左脚掌落地,左脚变实,形成左弓步,转换成左实右虚。
此种轻灵、均匀而不断劲的猫步虚实变化,全是松沉劲的作用。
否则,蹬地提膝、“砸夯”落步,绝对达不到轻灵地用重力、借地力松沉行拳的内功行拳效果。
有了松沉劲,推手时可通过形体放松意气下沉到脚,把对方来力从接点吸入地下,让对方推而不动。
还可以像弹簧一样,先把对方来力吸到脚下,随即借地反坐把对方弹出。
松沉劲的作用还可列举许多。
太极拳练习整劲的秘诀如何练习
![太极拳练习整劲的秘诀如何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af557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3.png)
辅助使肩的力量到肘。形意拳有“肩扣则气力到肘”之说。肩开,就是把大臂根部的肱股头和肩胛骨之间的缝隙拉开,起到放长击远的目的。拉开后,用手可以摸到肩和臂的连结处有一小沟。我的老师萧功卓在肩展开时,开处可放下一个小酒杯。沉、扣、展三者同时运作,似乎互相矛盾,不易做到,这就要.求在肩的松柔情况下,慢慢去体悟,绝不能僵。所谓“坠肘”,也叫垂肘,坠的方向是既向下同时又向前。拳谱云“肘垂则气力到手”。但是如果只单纯下坠,没有向前动作的力量,就不能使气力到手。
太极拳练习整劲的秘诀
一、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五指自然分开,垂于体侧。两膝微曲,涌泉涵空,十趾微抓地面。尾闾中正,谷道上提。头正劲直,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静立片刻。
二、两臂由体前如太极起势那样缓缓直臂举起,与肩同高。两手之间约与肩同宽手心朝下,十指向前。两肘微曲,沉肩附肘。
三、两臂不动,腰向右旋,以腰催左臂向前水平伸出,此时,右臂恰好随腰右旋被拉回略向后,形成左臂间伸,右臂微后撤(注意:右臂的后撤是由腰的右旋催送左手而自然形成的,决不是右臂的单纯后收)的姿势。此时,再将腰左旋,以腰将右臂催送前伸。如此不停地用腰的左右拧旋来催送两手向前来回伸探,十指微曲,意在指端。初练时可缓慢运行,主要体会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熟练后可逐渐加快速度,体会浑身整体抖弹的感觉。当然,练习过程中两脚的微微蹬地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舍此则为无源之劲。但这只能*习练者从中认真体悟,非纸上所能说清的。
陈式太极拳中的松沉
![陈式太极拳中的松沉](https://img.taocdn.com/s3/m/acf75d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7.png)
陈式太极拳中的松沉松沉是太极拳中的对称关系,也是相辅而生的关系。
太极拳的特点是松沉,在陈式太极拳练习中,如何做到松沉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中的松沉。
欢迎阅读!浅谈陈式太极拳中的松沉所谓松沉就是放松之中,有沉坠的感觉,首先要放松,使全身内外、四肢百骸,使全身尽可能地放松。
松外就是身肢放长、伸筋拔骨、肌腱拉长、筋肉离骨、骨节开张,使经脉舒顺通畅,丝毫无滞。
譬如地下之沟渠,不塞而水行;输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体之经络,不闭而气通。
如何做到松沉,操作在心,心若放松,则全身内外都会放松,心想松开,则筋肉竹节无不松开,操作诀窍在于气贯注经穴。
经络犹如山谷中之通道,山川间之河流;经穴则犹如城镇和村寨,依靠通道和河流相互通达,经穴是内气流行最活跃、最敏感之处。
位于骨节之处的经穴谓节窍,是内气人于骨髓的窍门。
意气贯注经穴就是意想各节的节窍,如意想肩的节窍(肩井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肩关节自然放松松开;意想肘的节窍(曲池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肘关节自然放松松开。
意想胯的节窍(环跳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胯关节自然放松松开;意想胸的节窍(膻中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胸自然放松松开等等。
初学太极拳要学会放松,但是不能过于放松,送到一定程度要做到沉,做好松沉。
以此类推,以意想窍,循窍而行,日日贯注,昼夜贯输,则筋肉自然离骨,骨节自然开张,达到放松松开的效果。
又由于“意为气头,气随意行”的作用,所以在意想节窍放松松开的同时,内气由节窍人于骨髓之中,节节贯注,而又出于骨缝,充于肌肤,通于经络,达于四梢,则放松之中有沉着,久之便能达到松沉的效果。
另外,周身内外上下除顶劲虚领、舌舐上腭和会阴上提外,其余各部位都要有向下放松沉坠之意,如沉肩坠肘、胸空腹实、塌腰敛臀、坐胯屈膝、气沉丹田、上虚下实等等。
不论是站桩、定式,还是在周身运动时,都要想着放松松开沉坠,例如两手领臂向上松虚棚领时,手臂各节既要放松松开,手臂之阴面又要在沉肩坠肘、腰劲下沉的同时而有向下沉坠的意思。
太极拳松沉法
![太极拳松沉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cfcc2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4.png)
太极拳松沉法松沉劲是太极拳的基础劲,它就像高楼的地基一样重要,练太极拳者必须下苦功练好。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松沉法。
太极拳松沉法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
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
太极拳松沉法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
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
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太极拳松沉法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太极拳松沉法4、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
对此我赞成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太极拳松沉法5、有人把肩关节练得很灵活,以为松肩坠肘练到位了。
其实“松肩坠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 肩关节”好松,肩胛骨难松。
只有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又利于气沉丹田。
太极拳松沉法6、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太极拳松沉法7、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
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太极拳松沉法8、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
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太极拳松沉法9、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
解惑太极拳的“松”与“沉”
![解惑太极拳的“松”与“沉”](https://img.taocdn.com/s3/m/944f43b4844769eae109ed50.png)
解惑太极拳的“松”与“沉”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有这样的苦恼,学拳之初老师首先要求要“放松”,要“沉”,但如何放松?怎样为沉?得到的答复常常是南辕北辙,听者惑惑。
而流传下来的拳论、拳经,又过于艰深,难以理解。
第一、掌握“松”与“沉”.是太极拳健身的钥匙。
中国的中医学把人的身体分为若干穴位,血液在这些穴位的运行,是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说“气血相通”,若一个人气血不通,往往百病缠身。
太极拳的放松状态和“通三节、达四梢”、“力达指尖”的沉劲使血液的流动在意、气、力的作用下更加流畅、充分。
太极拳练爿也特别讲求运气,通过各个穴位的感觉,使全身处于一种类似充气的状态。
意、气、力的“内三合”也使身体内的血液无滞碍地直达末梢,有效地缓解人体因衰老而造成的末梢供血不足,改善微循环。
所以拳经说“气为君,肌为臣”。
而“松”“沉”的运动才能真正做到“气血相通”,起到通经化淤、按摩血管的作用。
第二、太极拳的“松”“沉”是实用技击的必然要求。
太极拳与世界上任何一种武术、搏击术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以力相搏,讲究以巧破千斤,后发制人。
但是如果没有通过“松”“沉”练就的无处不町发的发劲,你的“后发制人”必然被那些以命相搏的搏击拳师打的一败涂地。
当年的创派宗师无不是经过性命相搏,即使是被誉为最具健身功能的杨氏太极拳,也足以“无敌”之后才能创派。
太极拳既然不以力胜,凭什么做到后发制人,而且还要后发先至?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在同等的条件下先出手者,出力猛者当然是占先机者.你要想在后发的情况下不吃亏,除了要掌握太极拳套路以及它的实用技击内涵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套路中的单式在技击中以特有的要求”发”出来,这是需要功夫的。
而只有在“放松”“沉”的状态下的练习,才能获得这种功夫。
太极拳的攻击动作要领包含着两种力量的结合:一种是人的肌肉产生的爆发力,这个力量与其他运动项目,如拳击等相同,属于大多数搏击项目的用力方式;另一种是太极拳所独有的力量,是在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下,依靠人体本身的重量,当局部肌肉受神经的控制发出力量时身体随之而动,在靠近而未接触攻击对象时,肌肉的力量已提前停止,但身体的重量却在惯性的推动下不受阻滞地继续保持原有的速度和力量,击向攻击对象,这样的攻击不会产生反作用力,也没有全力攻击扑空以后失去重心的问题。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与“沉”(2)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与“沉”(2)](https://img.taocdn.com/s3/m/097716e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3.png)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与“沉”(2)太极拳松沉劲的修炼一、练好松功是修炼松沉劲的基础松功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
凡练太极拳者都讲放松,但有的人只是嘴上说松、样子像松,实际却没有松。
这些人没有真正的松,所以也不会有真正的沉。
只有松了,才能通;只有通了,才能顺畅地沉。
太极拳的松从形体来说,是皮肉松、肌腱松、关节松、五脏六腑松。
形体的松是心松、意松的前提。
只有心松意松,才能神经松、经络松、血管松,引导形体松。
太极拳的松是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无处不包的彻底的松,只有松净、松透,全身经络、形体才能彻底打通。
尤其关节的放松至关重要,大关节先练松,小关节也要松,节节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上下通透、节节贯穿,像疏通的管道。
只有这样内气才能顺畅运行,从上到下一通到底,通到脚下涌泉,松沉劲自然形成。
如果有一处不松,就会形成关卡,必然阻断松沉劲的下沉。
修炼松功的方法,一是以意导松,意到气到,气到形松,意念关节、肌腱、周身放长、放大。
久而久之,周身像刚烤好的面包膨松饱满。
二是刻苦修炼基本功,这样可以加速放松进程,尤其是关节旳放松。
至于具体功法,各门派都有很好的方法,网络上也有很多介绍,例如肩胯放松的方法等等,在此不赘述。
但是,放松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就能完成的,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有脱胎换骨、不怕吃苦的精神。
松、通是有层次的,层层递进,只有通过修炼才能逐步达到上乘功夫。
老师说,练到老松到老,松到一无所有是真功。
二、循序渐进是练好松沉劲的方法在修炼松功的基础上,必须按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地修炼沉劲,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修炼出上乘的松沉劲。
1.“悬臂功”起步,找到两臂松沉的感觉(1)两脚开立同肩宽,立身中正,周身放松,思想入静,找到无极桩松静的感觉后,自然向前弯腰90度,两臂自然在体前下垂,意念两臂从肩关节脱开,然后腰胯左右摆动或转动,带动两臂像钟摆一样自由摆动或游荡。
两臂只靠重量下垂,丝毫不用力,要用意细细体认两掌发胀、两臂像灌了铅一样向下沉坠的感觉。
练太极怎样才能做好松和沉
![练太极怎样才能做好松和沉](https://img.taocdn.com/s3/m/4fb16c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a.png)
练太极怎样才能做好松和沉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知道,练太极拳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修身养性,而且老年人如果经常练太极拳,还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如果你想要练好太极拳,就必须要注意“松沉”。
那么练太极拳如何做到“松沉”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太极怎样才能做好松和沉。
欢迎阅读!练太极怎样才能做好松和沉太极拳中的“虚实”,是太极拳运行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所在。
怎样才能达到“虚实”的目的呐?只能,从太极拳运行中,通过“松沉”,达到周身一体、节节贯穿的“松”,来完成。
这就是常人所讲:打太极拳一辈子,就是练“松”一辈子!太极拳的“松”,关键是有“松沉”而来,而“松沉”就是在人体中,有意念支配自身的气息,在自身一定正能量的作用下,使得人体任何一个部位,通过轻轻的、徐徐的、有序不乱的下沉,连绵不断地舒展、膨胀,渐渐懈去这个部位僵硬、迟缓的状态,进而柔化成轻柔、绵韧;柔而不软,坚而不僵;轻灵、稳健、纹风不动的柔绵之“松”。
先举几个日常生活中,人人皆知的实例,从中去体验,实实在在、而又简单易学、“松沉”的方法。
1、会骑自行车、或者会开汽车的人,全身若无其事,轻松自如,甚至可以双脱手骑自行车,可以逍遥自在地抽着烟、打着手机,全然不顾地开着汽车。
此时此刻,心目中根本没有骑自行车、开汽车的意想,唯一的意念就是,安全、尽快地到达目的地。
这就是真正做到了忘我!全身心地“松沉”下来,才能,随心所欲地、习惯成自然地、轻轻松松骑自行车、或者开汽车。
2、放过风筝的都知道,随着风向,轻轻地将风筝抛起,风筝就会随风缓缓升起,然后只要,将牵引风筝的绳索徐徐放开,风筝就会随风越飞越高。
进而,只要轻轻牵动绳索,便可驾驭风筝于广阔的天际之中。
这就是舍己从绳索、超脱的“松沉”。
有“松”而其乐无穷!3.用鱼杆垂钓鱼,闲情、安逸地守候,一旦鱼儿上钩,只要,轻轻地握住鱼杆,缓缓地收拢鱼杆的绳索,等到鱼儿筋疲力尽、不再蹦弹之时,顷刻,将上钩的鱼儿,从水中、一跃而起,高兴不已地将鱼儿,收入囊中。
太极拳沉劲的正确方法
![太极拳沉劲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5da92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2.png)
太极拳沉劲的正确方法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其独特的沉劲是太极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虽然沉劲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实践起来却不容易。
正确掌握太极拳的沉劲,需要我们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沉劲的含义沉劲是太极拳中的一种特殊的气劲,就是整个身体感觉像是被一种沉重的力量所压迫,而能够发出强有力的能量。
太极拳所谓的“沉”是指手臂和身体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发出极强的稳定力,能够抵御敌人的攻击和保持身体的平稳。
因此,太极拳沉劲的正确方法,就是在身体的感觉和气功的技巧基础上,以达到沉厚沉稳的内外力量产生。
二、正确的站立姿势身体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保持稳定的站姿。
要站在两脚平行,肩宽舒展的位置,脊椎直,头顶高,膝盖微曲,脚跟和脚掌微分开的位置。
脚跟尽量不能离开地面。
如果站立不稳,沉劲就不能正确产生。
三、呼吸放松太极拳的呼吸很重要,因为呼吸可以让人放松。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呼吸放松。
呼气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深入的呼气,并且通过深度呼气,轻轻地吐出内在的烦恼和压力。
接着,用深度呼吸来吸气,让身体的能量充分地填满内外。
四、身体的感觉要学习正确的沉劲方法,需要身体能够感觉到身体的状态。
在进行太极拳的练习中,需要注意身体的重量、重心和重心的位置,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感受,以便更好地控制身体。
五、内在调节能力的培养太极拳沉劲需要内在调节能力的培养,通过呼吸调节身体内外的能量,并以意志力量调节身体的每个部分。
这需要长期的练习,通过慢慢的感悟和调整,理解和掌握内在气功的技巧和精髓。
六、当心过度紧张当人过度紧张时,往往会产生刻板的思维,使身体不能自然调节,导致沉劲产生困难。
要学会放松,充分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并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
综上所述,太极拳沉劲的正确方法需要长期的练习、内在调节和有效的呼吸。
通过正确站姿、身体感受、呼吸放松、内在调节能力的培养和当心过度紧张等步骤,才能够达到沉厚沉稳的内外力量产生,达到太极拳应有的拳理和内在的真谛。
太极拳支撑六面的劲力练习
![太极拳支撑六面的劲力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01b505a312b3169a451a4d7.png)
太极拳支撑六面的劲力练习1,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
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内功经》上叫“气调而匀,劲松而紧”,“松肩以出劲”,是说出劲之时,肩井穴用极柔之意松开,劲力才能畅通无阻。
只有肩关节松开,才能保证躯干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
唯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
要用腰背的劲把手臂拿起来,再顺着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要找出这种自然的惯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劲,这种力非常容易练,只要慢慢把松沉劲(自然的惯性力)甩出来就行了。
2,第二步:脊柱力(即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当肩关节松开,小臂的松沉之力练出来以后, 动作做顺了,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以脊柱带动小臂,用躯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加速。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只胳膊能练得像两根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这种力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
此劲出自筋骨,一旦练出,终身不退。
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能不能合一, 陷入空想(顽空),务必要做到形神合一.只有达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国武功的入门。
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经过上一步的训练,我们的攻击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杀伤力,但这只是初步功夫,所发之力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修练丹田之力,丹田(骶骨)是人体的总重心所在,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始终能把握自己的总重心,并体会出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
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切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一旦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训练阶段并形成本能反应后,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的能力,就找到了修练功力的关键所在,再通过桩功的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方法请参阅高华新著《六面整体浑圆力科学训练教程》),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不再产生内耗,旧称之为“劲路”打通,就好象把自己身体修练成一个管道,使能量能在自己身体内自由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如何练松沉劲
太极拳如何练松沉劲
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
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
而不能松懈、松瘪。
一定要在静中松、在松中静,在松中沉、在沉中松,松要松得透,要一松到底。
逐步达到通、空、开。
通就是上下通、内外通,空就是空荡荡,无一丝滞点,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此时也就明白什么叫真正开合了。
1、做动作时不许端肩膀,也就是做动作时最大限度地使肩膀保持自然站立时的高度放松状态。
2、动作慢,运劲如抽丝,虽动尤静。
慢才能随时检查肩膀及手臂的状态(都不准使劲)。
3、除了动作的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肘抬起的高度必须低于手腕(以手腕把手臂领起,如同有一根绳把手腕吊起来,肘和肩即下坠,但又跟着向上走)。
4、腰胯的放松必须建立在中正安舒的基础上。
上身自然直和正。
5、做动作时,慢慢体会出最佳“松舒点”,比如做到动作的“定式”时,上身动作保持不动,腰胯可往左和往右转一下,找找哪一个地方腰跨觉得没使劲,哪个地方腰跨不别扭,哪个地方最自然舒服,找到这个点,以后做动作就直接往这个点上做。
6、膝盖任何情况下不许绷直,也想着放松。
7、手臂长时间不使劲,手臂自然的重量会使得手臂有一种往下掉的重量感,有了这种重量感,就是手臂的松沉感,这种手臂的松沉感就是手臂的松沉劲。
8、松沉劲练出来了,其他劲自然也就出来了。
松沉劲是逐渐练出来的,个人体会是由上往下的练出来,先是练出松肩坠肘,把松肩坠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练出来。
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就是不让使劲还要把手臂抬起来,不使劲能抬起来吗?能。
注意使的不是肌肉力,而是用关节之间的韧带劲。
其实,松肩坠肘,松腰松跨的目的就是要把身体各处的关节练得松开,骨关节韧带拉长,使得气血节节贯通,韧带长了,发出的松沉劲就越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功力全在这里面,身体整体放松的结果就是身体的关节练活练开了,也就练出整体的弹簧劲,这种劲有一种穿透力,这才是太极拳的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