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 精品课教案
幼儿园童谣乐园:传统民俗与歌曲表演的音乐教案
![幼儿园童谣乐园:传统民俗与歌曲表演的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e4a2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0.png)
幼儿园童谣乐园:传统民俗与歌曲表演的音乐教案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童谣表演是一种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教学形式。
童谣是指用儿歌的形式传唱和演唱的歌曲,通常包含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性内容。
通过童谣表演,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发声能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民俗文化。
本文将从传统民俗与歌曲表演的角度,探讨幼儿园童谣乐园的音乐教案。
二、传统民俗与歌曲表演1. 传统民俗的意义传统民俗是民间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了节日庆祝、歌舞表演、游戏娱乐等各种形式。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引入传统民俗元素能够增加幼儿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2. 歌曲表演的重要性歌曲表演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歌曲表演,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尤其是童谣表演,更能够贴近幼儿的生活,使他们在表演和演唱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音乐教案的设计1. 选取传统民俗童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和主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童谣,如《小白兔乖乖》、《小星星》等,让幼儿通过歌曲表演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编排表演内容在编排表演内容时,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唱歌、舞蹈、表演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展现童谣的魅力,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和参与热情。
3. 进行反复排练为了保证表演效果的质量,教师需要进行反复的排练和指导,引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气息和表情,培养他们良好的表演习惯和技能。
四、音乐教案的实施1. 引导幼儿感知歌曲在进行实施教案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模仿等方式,深入感知歌曲中蕴含的传统民俗文化元素,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意义。
2. 组织幼儿进行表演在幼儿摄取了足够的歌曲表演知识后,可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活动,让幼儿通过表演来展现自己的才艺和表现力,同时感受传统民俗在表演中的魅力。
3. 总结回顾教师在音乐教案实施结束后,可对表演活动进行总结回顾,让幼儿从整体和细节上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价和认识,提高他们对音乐表演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 精品教案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 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97c3fd49649b6648d7473a.png)
老师:这是追根溯源的研究方法,任何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它产生、发展的文化土壤。带着研究的心态去观察、发现问题,你会觉得,生活,真的很有意思。
主持人:经您这么一说,真有打通筋脉的畅快,谢谢刘老师。
四、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歌谣在历史上的价值
主持人:还有没有同学谈一下歌谣对你的影响。
学生:童谣对于我来说是时间的缩影,让我清晰地记得童年的快乐。记得小时候,每当我走不动时,就会让爸爸背着我,他就会给我唱他儿时的歌谣,在他偌大的肩膀上,我感到从没有过的安稳,渐渐地我长大了,爸爸再也背不动我了,他的肩膀不再像从前那么宽大,但是它仍旧坚韧有力,因为他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6月17号父亲节就要到了,在这里祝全天下父亲节日快乐。
同学:我们一共演唱了三首歌谣,这三首歌谣是关于西安、武汉还有我们熟悉的经典《茉莉花》,我们觉得西安、武汉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城市,而这两座城市的方言,一个代表南方方言,一个代表北方方言,一个又是普通话的经典,我们把三首歌谣串起来,觉得很有趣味性,值得研究。
三、介绍歌谣及其产生
主持人:感谢你们精彩的表演。民间歌谣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其历史悠久,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大众所思、所想、所求的集中表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那么歌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有请特邀嘉宾刘老师,为我们介绍歌谣。
学生:像以上同组同学说的那样,歌谣在抗战时期的作用确实是不容小觑的。举个例子,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抗战时期做了很多歌谣。1930年11月9日,为动员红七军主力安心北上,韦拔群编唱了一首《激励战士歌》送给即将北上的他们:“北外干革命,莫要恋家庭。跟着共产党,做个好红军。为民为自己,事业真光荣。革命成功了,共享幸福年。”受到鼓舞的士兵们在北上的途中都没有放弃,在最艰难的时候想到这首歌谣就会鼓励自己努力前行,才造就了后来红七军北上的成功。
民间歌谣及其特色教案
![民间歌谣及其特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fd35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3.png)
民间歌谣及其特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民间歌谣及其特色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歌谣的概念和特点;2. 探索民间歌谣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3. 学习并演唱一首民间歌谣;4. 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民间歌谣的定义和特征;2. 学习并演唱一首民间歌谣。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民间歌谣的音频或视频资源;3. 民间歌谣的歌词和乐谱;4. 学生的乐器或身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一些民间歌谣的场景和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民间歌谣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民间歌谣的特点。
探索民间歌谣:1. 向学生介绍民间歌谣的定义和特点,如口头传承、简单易学、反映民众生活等;2. 分享一些著名的民间歌谣,让学生通过听歌曲或观看视频的方式感受民间歌谣的魅力;3.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和节奏等元素,讨论民间歌谣的表达方式和特色。
学习民间歌谣:1.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民间歌谣,提供歌词和乐谱;2. 分段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带领学生逐句学唱;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讨论歌词中的隐喻和象征;4. 练习整首歌曲的演唱,加入适当的节奏和伴奏。
创作活动: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创作一段简短的民间歌谣;2.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歌词和旋律,或是改编已有的民间歌谣;3. 学生可以结合乐器或身体打击乐器,加入节奏和伴奏。
总结和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民间歌谣,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过程;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民间歌谣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民间歌谣,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演唱更多的民间歌谣;2.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歌谣比赛或音乐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3.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某个地区或民族的民间歌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幼儿园童谣趣味游:歌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案
![幼儿园童谣趣味游:歌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a1bb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e.png)
幼儿园童谣趣味游:歌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案幼儿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教育的地方,而童谣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童谣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感知和音乐节奏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童谣,孩子们可以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本文将以幼儿园童谣为主题,探讨歌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案。
一、童谣的重要性及教育意义1.1 律动感知和语言表达童谣是由简单的词语和旋律组成的,孩子们在歌谣中可以感受到律动和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通过歌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多经典的童谣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儿歌唱家》、《小白兔乖乖》等,通过这些歌谣,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歌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2.1 利用传统歌谣进行创编传统歌谣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可以通过传承的方式进行创编,例如在经典的歌谣基础上加入新的词语,让童谣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以此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2.2 制定幼儿园童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案针对童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幼儿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教案。
教案内容可以包括对传统歌谣的研究、创编流程以及实践活动等,以此促进童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开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文章写手,我认为童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案的制定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童谣创编,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通过传统歌谣传承,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只有让这些文化传承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真正做到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焕发出生机。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幼儿园童谣趣味游:歌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童谣的重要性与教育意义,歌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的观点和理解都得到了彻底的解析。
希望幼儿园能够充分重视童谣的传承与创编工作,制定出更加贴合实际的教案,让幼儿园的童谣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在我写手的指导下,我相信您已经对幼儿园童谣趣味游:歌谣创编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案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古韵唱响现代课堂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古韵唱响现代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2d09c8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2.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古韵唱响现代课堂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应该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其中,传统文化中的童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将古韵唱响现代课堂。
一、童谣的重要性童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通过简洁、朗朗上口的语言,传递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对于幼儿来说,童谣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认知启蒙的重要途径。
童谣中的音乐、节奏和诗意,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语言和音乐的感受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童谣的教学必不可少。
二、传统文化童谣教案设计1. 主题导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童谣,如《咏鹅》、《声声慢》等,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幼儿介绍童谣的特点和魅力,让幼儿产生对童谣的好奇心和向往感。
2. 传统文化背景介绍:通过故事、图片、音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童谣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历史典故、民俗传说等,让幼儿了解童谣的起源和所传承的文化价值。
3. 童谣学习与演唱:选择易学易唱的童谣,引导幼儿学习童谣的歌词、节奏和正确的发音,通过集体和个人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童谣的演唱,增强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创意活动与表演: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舞蹈创作等与童谣相关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鼓励幼儿展示他们对童谣的理解和表达,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民间艺术展示等形式,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活气息,加深他们对于童谣和传统文化的记忆和体验。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传统文化童谣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文化认同感。
童谣的学习和演唱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 精品教案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 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97c3fd49649b6648d7473a.png)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在人教版语文选修本《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梳理探究部分——歌谣的基础上形成。民间歌谣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历史悠久,曾经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起过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了解其产生、发展与演变有助于学生清晰掌握民间歌谣脉络,了解其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提高赏析能力。
主持人:刚才老师介绍了歌谣从最初的哼唷哼唷劳动号子发展而来,催生了四言诗、五言诗等文学形式。那么歌谣在历史上有过怎样的价值呢?有请第一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我首先来介绍的是元末的歌谣。《台、温、处树旗谣》“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当时政府特别黑暗,于是百姓就做了这首歌谣,这里“相公”讽刺的是封建官僚,这首歌谣反映的百姓对于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想要反抗的强烈愿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搜集大量资料来研究专题。
参考选题:
1.歌谣在历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2.歌谣的现状
3.歌谣离我们远吗?
4.歌谣的创作
自主选题:
教学展示
教
学展示教学展示教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音乐中的民歌与民俗文化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音乐中的民歌与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a1bb1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5.png)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歌与民俗文化的传承 面临严峻挑战,许多传统民歌和民俗文化逐渐消失。
创新发展举措
挖掘整理
对传统民歌和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收集、记录、分类 、保存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和档案库。
创新演绎
在保持传统民歌和民俗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演绎,如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舞蹈、戏剧等,使其更加符 合现代审美需求。
通过介绍民歌与民俗文化,让学生了 解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 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将音乐与民俗文化相结合,进行跨学 科综合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 跨学科学习能力。
拓展音乐视野
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了 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拓展 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课件内容概述
0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 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传统和
风格。
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的民歌在旋律、节奏、 调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
演唱形式
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 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常常
伴有舞蹈和乐器伴奏。
04 民歌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CHAPTER
地域文化特色
地理环境
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迥异,如高原地区的民歌高亢激昂,平原地 区的民歌优美流畅,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的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拓展国际视野
在教授民歌与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入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 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谢谢
THANKS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e93a0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a.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童谣了解传统文化2. 学生能够在童谣中感受节奏和节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学生能够掌握童谣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童谣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2. 童谣的节奏和节拍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2. 帮助学生纠正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教学准备:1. 童谣音频或CD2. PPT或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童谣音频或CD,让学生听一听。
2. 教师放映PPT或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猜测今天的教学主题。
3. 学生猜测主题,教师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为“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学”。
二、讲解(20分钟)1. 教师分析童谣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童谣的基本特点。
2. 教师通过童谣演唱,让学生感受童谣的节奏和节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教师解释童谣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掌握童谣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编唱(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按小组分组,让每个小组选一首童谣。
2. 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童谣,自行编唱出新的童谣版本。
3.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表演自己编唱的童谣版本。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学习和编唱的童谣版本。
2.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和分析展示的童谣版本,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
2. 教师强调学习童谣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童谣教学,让孩子们了解了部分传统文化,并在童谣中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发扬想象,让他们的学习更有乐趣和深度。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复习与练习,帮助学生校正发音,提高正确掌握童谣的能力。
《第六单元活动民歌之旅》(教案)
![《第六单元活动民歌之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948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8.png)
-举例:介绍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并播放相关民歌曲目,让学生感受乐器在民歌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民歌地域风格的把握:学生对不同地区民歌风格的理解与把握。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聆听、分析不同地区的民歌,引导他们发现并理解地域风格差异。
《第六单元活动民歌之旅》(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活动民歌之旅》: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我国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主要内容包括:
1.民歌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民歌的概念、分类及地域特色。
2.课本所选民歌分析:详细讲解本单元所选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4)创作与实践:学生在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时,可能遇到的创作灵感、合作配合等问题。
-突破方法:提供创作素材和模板,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六单元活动民歌之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民歌?”(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民歌的奥秘。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欣慰的地方。例如,学生们对民族乐器的认识有所提高,能够初步欣赏到民族乐器在民歌中的作用。这让我觉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2.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创新意识:在创作实践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
幼儿园童谣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教案
![幼儿园童谣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c9236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e.png)
标题:幼儿园童谣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教案序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备受关注。
童谣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童谣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教案设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教育活动。
正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童谣,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通过童谣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3.引导幼儿在童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1.传统童谣的介绍和赏析。
2.传统童谣的唱诵和表演。
3.传统童谣的创作和编排。
4.与传统童谣相关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
三、教学过程1.传统童谣的介绍和赏析(时间:1周)- 安排时间,播放传统童谣的音频或,让幼儿聆听并了解传统童谣的基本特点和内容。
- 组织赏析活动,对一些经典的传统童谣进行深入的解读,让幼儿逐渐了解其中的意境和价值。
2.传统童谣的唱诵和表演(时间:2周)- 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童谣的歌词,重点训练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 组织表演活动,让幼儿分组或个人表演他们学习过的童谣,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增强表现欲和自信心。
3.传统童谣的创作和编排(时间:2周)- 鼓励幼儿参与传统童谣的创作,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环境中汲取灵感。
-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童谣编排,形成小型节目,并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展示。
4.与传统童谣相关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时间:1周)- 组织手工或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或绘画形式表现对童谣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参与传统童谣教育活动。
2.游戏教学法:适当利用游戏的方式,增加童谣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3.激励性教学法:通过激励和表扬,调动幼儿参与童谣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力。
五、教学评价1.对幼儿在童谣学习、表演和创作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2.对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评价,关注幼儿对传统童谣的情感投入和价值认同。
民俗歌谣手势舞教案
![民俗歌谣手势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7bd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4.png)
民俗歌谣手势舞教案教案标题:民俗歌谣手势舞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民俗歌谣的特点和意义;2. 学习民俗歌谣的歌词和手势;3. 掌握民俗歌谣手势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4. 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表达能力;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民俗歌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源;2. 民俗歌谣的歌词和手势图示;3. 教室内适当的空间供学生进行舞蹈练习;4.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民俗歌谣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民俗歌谣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歌词学习:1. 播放民俗歌谣的录音,让学生聆听并跟随歌曲的节奏。
2. 分发歌谣的歌词,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歌词的意义。
3. 引导学生一起唱歌,并重复多次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手势学习:1. 展示民俗歌谣的手势图示,让学生观看并理解每个手势的含义。
2. 逐步教导学生每个手势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练习手势时,强调手势与歌词的配合,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歌词的意义。
舞蹈学习:1. 将手势与舞蹈动作结合,教导学生民俗歌谣手势舞的基本动作。
2. 分解舞蹈动作,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每个动作。
3. 整合歌词、手势和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
巩固与拓展:1. 分组演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教授歌谣手势舞,加强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2. 创编扩展: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歌谣手势舞,自行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或手势,展示个人创意和表达能力。
评估与总结: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准确度和表达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理解程度,进行课堂小结,并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教案:学习民间歌谣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教案:学习民间歌谣](https://img.taocdn.com/s3/m/c568d9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a.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教案:学习民间歌谣教学目的:1.能够了解民间歌谣的概念和种类;2.能够听懂并感受民间歌谣的韵律和节奏;3.能够从歌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1.民间歌谣的概念和种类;2.《小白兔过桥》;3.《小兔子乖乖》。
教学准备:1.录制好《小白兔过桥》和《小兔子乖乖》的歌曲;2.相关教具和材料;3.准备好课程设计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民间歌谣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幼儿们认识孙悟空、兔子、兔妈妈、青蛙等角色,并简单介绍本节课将要学的两首歌谣。
二、歌谣欣赏(10分钟)1. 播放《小白兔过桥》歌曲,引导幼儿们跟着歌声一起韵律地蹦跳,欣赏歌曲带来的欢快氛围。
2. 播放《小兔子乖乖》歌曲,引导幼儿们听歌,感受歌曲的轻快节奏,理解歌谣的歌词内容。
三、歌谣表演(10分钟)1. 分为两组,让每个小组各选一首歌谣进行表演。
2. 引导幼儿们按照角色分工进行排练,然后一起上台表演。
四、互动游戏(15分钟)1. 给每个孩子发放一张小纸条,上面有歌词的部分字母被打乱了,幼儿们需要按照顺序重新排列。
2. 然后对每组孩子分别进行抽签,发给孩子教师准备的问题,孩子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引导幼儿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民间歌谣、表演和游戏;2. 总结幼儿们学到的知识点和体验;3. 给予幼儿一些希望在平时能够多听、多唱、多感受民间歌谣的话语。
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小朋友们在班级内的一次汇报演出,来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也可以引导孩子们收藏自己所喜欢的歌谣,以此留下更多幸福的童年回忆。
(获得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让它们得到更好的实施)。
大班教案歌谣端午
![大班教案歌谣端午](https://img.taocdn.com/s3/m/ebd5c7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d.png)
大班教案歌谣端午教案标题:大班教案-歌谣《端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学唱歌谣《端午》,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歌谣表演,培养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歌谣《端午》的歌词和音乐。
2.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粽叶、线、玉米叶等材料,制作小粽子的实物。
4. 播放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制作小粽子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端午节的特色食物。
2. 展示端午节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歌谣学唱:1.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先听一遍歌谣《端午》。
2. 分段学唱歌谣,带领学生逐句模仿。
3. 教师逐句解释歌谣的意思,让学生理解歌谣内容。
歌谣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歌谣段落。
2. 指导学生练习歌谣的表演动作和节奏。
3. 各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段落,其他学生鼓掌欢呼。
讨论与分享:1. 引导学生回顾歌谣的内容,询问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端午节时的经历和感受。
3. 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分发《端午节》的绘本,让他们自主阅读。
2. 制作端午节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挂饰等。
3. 观看有关端午节的动画片或纪录片,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
评估与总结:1. 观察学生在学唱和表演歌谣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议。
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的家长来学校,共同庆祝端午节,展示学生的表演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或民俗展览。
3. 继续学习其他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歌谣和文化知识。
教案特点:1. 结合实物、图片和音乐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和分享,培养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园优美童谣:传统民间文化传承与培养教案
![幼儿园优美童谣:传统民间文化传承与培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cdcbb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1.png)
幼儿园优美童谣:传统民间文化传承与培养教案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承担着培养孩子们基础素质和兴趣爱好的重要使命。
而幼儿园优美童谣的传统民间文化传承与培养教案,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传统童谣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童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童谣通过简洁、生动的言语,富有韵律感的旋律,能够深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言和音乐的兴趣。
童谣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元素,也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童谣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歌谣,更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传承。
2. 优美童谣的选材和编排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如何选材和编排优美的童谣尤为重要。
选材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内容要简单易懂,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在编排方面,要根据孩子们的芳龄和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安排,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层到深度,让孩子们能够逐步理解和接受。
3. 童谣的教学方法针对传统童谣的教学,幼儿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朗诵、歌唱、手指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结合游戏和手工制作,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童谣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的文章写手,我认为幼儿园优美童谣的传统民间文化传承与培养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传统童谣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语言和音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民间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高度重视传统童谣的选择和编排,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接受教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经过对幼儿园优美童谣的传统民间文化传承与培养教案的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传统童谣,孩子们能够在欢乐中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正确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观。
幼儿园的传统歌谣教案
![幼儿园的传统歌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71fa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e.png)
幼儿园的传统歌谣教案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发展语言、认知和社交技能。
而歌谣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们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关于幼儿园传统歌谣的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歌谣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传统歌谣的兴趣和喜爱。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4.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歌谣的介绍和欣赏。
2. 歌谣的儿童演唱及动作表演。
3. 创编和改编歌谣。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传统歌谣的介绍和欣赏(时间: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音频的形式,向幼儿们介绍一些经典的传统歌谣,如《捉泥鳅》、《一闪一闪亮晶晶》等,并简要说明其由来和特点。
2. 播放相关歌谣的音频,引导幼儿们欣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同时,让他们感受歌谣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步骤二:歌谣的儿童演唱及动作表演(时间:3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们重复唱歌谣并教授简单的动作,引导幼儿们跟随节奏齐唱。
2. 分组练习,让幼儿们自由展示舞台表演的能力,比如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手脚动作。
3. 教师与幼儿们共同演唱歌谣,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并体验音乐的魅力。
步骤三:创编和改编歌谣(时间:30分钟)1. 教师鼓励幼儿们发挥想象力,尝试创编和改编歌谣。
可以根据季节、日常生活或其他主题进行创作。
2. 幼儿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歌谣曲调,改编歌词,或者根据既有的歌谣曲调进行全新的创作。
3. 分组排练和展示,让幼儿们相互分享和欣赏彼此创作的歌谣。
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指导和鼓励。
步骤四:总结和评价(时间:1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谈谈自己对于这次歌谣教学活动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对每个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民族传统与文化传承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民族传统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296903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1.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民族传统与文化传承引言在现代社会,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尤其是在幼儿园教育中。
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还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历史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通过童谣教案来传承民族传统与文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1. 传统文化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在幼儿园教育中,童谣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而传统文化童谣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谣教育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文化,还能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到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引入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设计传统文化童谣教案的原则和方法在设计传统文化童谣教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和方法:(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童谣,如《梁祝》、《咏柳》等,确保内容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地域特色。
(2)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设计简单易学的歌词和旋律,注重情感表达和启发思维。
(3)将童谣融入游戏、手工等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参与中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4)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和表演,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和参与性,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童谣的记忆和理解。
3. 传统文化童谣教案与民族传统的关系传统文化童谣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民间故事、民俗传说等民族传统,因此传统文化童谣教案是民族传统的一种延伸和表现形式。
通过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体验民族传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统文化童谣教案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祖辈传统文化对话、传承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民族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4. 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其传承与发展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发展。
融合民俗文化的大班音乐教案:《闹花灯》教学案例分享
![融合民俗文化的大班音乐教案:《闹花灯》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5f774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8.png)
本文将分享一份融合民俗文化的大班音乐教案——《闹花灯》。
这一教案旨在通过音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孩子们:1.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九华山花灯文化;2.学习歌曲《闹花灯》及其歌词;3.掌握带有韵律感的打击乐器伴奏,锻炼孩子们的音乐感;4.表演《闹花灯》歌曲,展现孩子们的个人风采。
5.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节课将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多角度的知识传递。
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1.教学内容a.中国传统民俗——九华山花灯文化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同时也是九华山花灯文化的发源地。
九华山花灯起源于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非遗文化。
b.歌曲《闹花灯》及其歌词《闹花灯》是一首具有浓郁花灯文化气息的歌曲,歌曲中的节奏和音乐元素都充分体现了花灯文化的特色。
2.教学方法a.听课介绍:为孩子们简要介绍九华山花灯文化的由来以及其发扬光大的历史。
通过具体的图片和故事,带领孩子们感受花灯文化的美。
b.听歌乐队教学:介绍歌曲《闹花灯》的歌词,让孩子们参与到歌曲的演唱和韵律敲击中,让孩子们更好地领会歌曲的意思。
c.打击乐器演奏:带领孩子们认识和演奏带有韵律感的打击乐器,让孩子们锻炼音乐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d.表演舞台:安排孩子们在舞台上演唱《闹花灯》歌曲,并进行打击乐器伴奏和音乐表演。
3. 课堂活动设计本节课的活动设计是由听课介绍、歌曲演唱、打击乐器演奏和音乐表演四个环节组成。
详细活动设计如下:a.听课介绍首先教师会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介绍九华山花灯文化的由来和发扬光大的历史。
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穿插一些生动的图文资料和具体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花灯文化的魅力和美。
b.听歌乐队教学接下来,教师会播放歌曲《闹花灯》,并根据歌曲的韵律和故事情节,让孩子们跟随歌曲的节奏唱起来。
孩子们可以分组进行歌唱,其中一组唱主歌,另外一组唱副歌,接着再一起合拍演唱。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学案例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28d69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a.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学案例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学案例【序号一】引子:幼儿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教育的场所,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就给孩子们灌输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美德是一项重要任务。
而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词和旋律,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化知识。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学案例,分享如何有效教授传统文化知识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序号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童谣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美好;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序号三】教学准备:1. 搜集传统文化童谣的歌曲和歌词;2. 准备音响设备和幼儿喜爱的道具;3. 制作教具和视觉辅助材料,如图片、漫画等;4. 提前了解幼儿的音乐和文化基础。
【序号四】教学过程:1. 引入童谣文化:播放一段传统童谣的歌曲,激发幼儿对童谣文化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询问童谣的来源和意义。
2. 学习童谣歌词:通过逐句解读歌词,让幼儿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 选择一首简单的传统童谣,如《拔萝卜》。
- 逐句解读歌词,解释其中的文化元素和道德观念,如互助、友爱、勤劳等。
-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唱,加深记忆。
- 制作拔萝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拔萝卜的乐趣,并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
3. 创作童谣:鼓励幼儿自己编写童谣歌词,可以选择已有的旋律,或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编写全新的歌曲。
这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4. 比赛和展示:组织童谣歌曲比赛和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将他们创作的童谣歌曲表演出来。
通过比赛和展示,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5. 总结回顾: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幼儿分享他们对童谣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阅读材料,以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序号五】个人观点: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学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活动。
幼儿园传统文化儿歌教案:启蒙传统文化引导计划
![幼儿园传统文化儿歌教案:启蒙传统文化引导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42ec19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3.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儿歌教案:启蒙传统文化引导计划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技和西方文化的快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为了让幼儿从小就能够接触、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儿歌教案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儿歌的形式,启蒙幼儿的传统文化认知,引导幼儿在乐趣中学习传统文化。
二、教案内容1. 儿歌选择在传统文化儿歌教案中,首先需要精心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儿歌。
这些儿歌可以涵盖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内容,例如《咏鹅》、《白兔奶奶》、《梁祝》等。
儿歌的选择需要符合幼儿的芳龄特点,旋律朗朗上口,同时歌词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引发他们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儿歌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儿歌的学唱与学诵,以及对儿歌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解释。
幼儿可以通过唱儿歌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应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儿歌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
3. 活动设计传统文化儿歌教案需要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例如制作传统文化主题的手工作品、举办传统文化儿歌比赛、进行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案意义1. 启蒙传统文化认知传统文化儿歌教案可以在幼儿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启蒙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通过儿歌,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引导价值观培养传统文化儿歌教案也是引导幼儿价值观培养的良好途径。
儿歌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有助于塑造幼儿的良好品格和道德观念,让他们在快乐学唱儿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价值观。
3. 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儿歌教案具有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瑰宝,通过儿歌的传唱、传颂,可以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让幼儿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分享及创意表演策划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分享及创意表演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935893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8.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共享及创意表演策划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童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文化童谣教案的共享和创意表演策划,既能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以及创意表演等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传统文化童谣教案的共享和创意表演策划。
二、传统文化童谣教案共享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是经历历史和传承文化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
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
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2. 童谣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童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间流传的短小精悍的歌谣形式。
童谣生动活泼,易于记忆,极具梦幻特色,深受儿童喜爱。
在幼儿园教育中,童谣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课外生活,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3. 传统文化童谣教案的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童谣编写教案,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从童谣的来源、内容、意义、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共享,让幼儿通过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童谣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创意表演策划1. 创意表演的意义创意表演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能够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感染力等,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
在幼儿园教育中,创意表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 传统文化童谣创意表演的价值将传统文化童谣与创意表演相结合,可以让幼儿通过表演形式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创意表演的策划教师可以针对传统文化童谣创意表演进行策划,包括角色设定、服装道具、舞台布置及表演形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有趣味性,值得研究。
三、介绍歌谣及其产生
主持人:感谢你们精彩的表演。民间歌谣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其
历史悠久,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大众所思、所想、所求的集中表
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那么歌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有请特邀
展
嘉宾刘老师,为我们介绍歌谣。
刘老师:《诗•魏风•园有桃》有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激发大家的劳动热情,减轻疲劳,就喊出了一些哼呦哼呦的调子,
这就是劳动号子,后来随着先民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
劳动号子就慢慢演变成了一种文学形式,就是歌谣。比如《诗经•
示
关雎》这就是最早的爱情歌谣。我们今天看到的文字,还保留了一
些歌谣的特征,比如里面双声叠韵,重章叠句的使用,就是为了它
的韵律感,大家试着读一读,读出韵律感来。
利。这首歌谣就是代表了饱受兴亡之苦的百姓的反抗,也可以反应
历史的变迁。我还想说得就是井冈山歌谣,这应该属于红色歌谣。
红色歌谣集中反映了井冈山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井冈山斗争时
期,党和红军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和
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红色歌谣成为当时一种主要的宣传手段。
学生:像以上同组同学说的那样,歌谣在抗战时期的作用确实是
3.探究歌谣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习、吟唱、创作、探究民间歌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吟唱、创作、探究民间歌谣,领悟其艺 术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梳理探究歌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 2.探究歌谣的现实意义。 会创作简单的歌谣。
教学方法
检索法、归纳法、探究法
学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想采访一
下刚才表演的同学们: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刚才演唱的歌谣?
同学:我们一共演唱了三首歌谣,这三首歌谣是关于西安、武汉
还有我们熟悉的经典《茉莉花》,我们觉得西安、武汉是非常具有
特色的城市,而这两座城市的方言,一个代表南方方言,一个代表
北方方言,一个又是普通话的经典,我们把三首歌谣串起来,觉得
这话的意思就是,歌谣是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那么歌和谣又怎样
的区别呢?毛传云:“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也就是说“歌”
是受曲调和乐器的制约,节奏较为缓慢,“谣”没有曲调,也不配
乐器,采取吟诵方式传播,格式比较自由,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那
么歌谣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大家看一段小视频。这是劳动号子。歌
谣最早产生于号子。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先民在劳动过程中,为了
歌谣曾经在历史上有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今天,零零后对于 歌谣的认识还不够,仅仅停留在童谣的哼唱上。歌谣是什么?歌谣 在历史上有过怎样的意义?歌谣离我们的生活远吗?当下歌谣对于 现实生活又有着怎样的价值?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
1.了解歌谣的产生及定义。 知识与技能 2.梳理探究歌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学展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搜集大量资料来研究专题。 参考选题: 1.歌谣在历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2.歌谣的现状 3.歌谣离我们远吗? 4.歌谣的创作 自主选题:
活动环节
教
一、开头热场歌谣
《陕西人的歌》,《武汉精神》,《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歌曲串
烧。
二、主持人入场:感谢我们可爱的同学们。欢迎走进文化类节目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本课在人教版语文选修本《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梳理探究 部分——歌谣的基础上形成。民间歌谣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与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历史悠久,曾经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起 过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了解其产生、发展与演变有助于学生清晰掌 握民间歌谣脉络,了解其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提高赏析能力。
都没有放弃,在最艰难的时候想到这首歌谣就会鼓励自己努力前
行,才造就了后来红七军北上的成功。
学生:我关注的是少数民族的歌谣,比如广西壮族的刘三姐歌
谣。据传,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从小聪慧过人,12 岁即出
展
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
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
建官僚,这首歌谣反映的百姓对于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想要反抗的强
烈愿望。
学生:我补充一下,明末清初的时候,有这送给对巷赵大哥”,这里的“朱
家”指的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李家”指的是李自成的大顺政
权,赵大哥指的是努尔哈赤建立的清朝 。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
过了一把皇帝瘾,然而大顺政权政策根基不稳,所以最后清朝得
主持人:刚才老师介绍了歌谣从最初的哼唷哼唷劳动号子发展而
来,催生了四言诗、五言诗等文学形式。那么歌谣在历史上有过怎
样的价值呢?有请第一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我首先来介绍的是元末的歌谣。《台、温、处树旗谣》
“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当时政
府特别黑暗,于是百姓就做了这首歌谣,这里“相公”讽刺的是封
不容小觑的。举个例子,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抗战时期做了很
多歌谣。1930 年 11 月 9 日,为动员红七军主力安心北上,韦拔群
编唱了一首《激励战士歌》送给即将北上的他们:“北外干革命,
莫要恋家庭。跟着共产党,做个好红军。为民为自己,事业真光
荣。革命成功了,共享幸福年。”受到鼓舞的士兵们在北上的途中
主持人: 你能给我们简单哼唱下吗?
学生:我不太会唱,但是我知道我班有个壮族的学生会唱,我们
罄腹结舌,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例如“春天茶叫香又
香,茶山一片好风光,自己种来自己采,甜满心头香满筐。”就表
现了壮族人民知足常乐,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物内心
的和谐。又如爱情歌,“桐子拿来打灯油,妹在灯下做绣球,绣球
里面装红豆,一心一意望哥收”,刘三姐歌谣表达了壮族人民生活
的百态,更增进了壮族民族特色,为民族增添了生命力。
主持人:哇,原来不起眼的歌谣背后藏着这么深的文化渊源,
经过老师这么这么介绍,突然觉得好有文化底蕴哦。
老师:这是追根溯源的研究方法,任何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它产
生、发展的文化土壤。带着研究的心态去观察、发现问题,你会觉
得,生活,真的很有意思。
主持人:经您这么一说,真有打通筋脉的畅快,谢谢刘老师。
教
四、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歌谣在历史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