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范式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范式的比较
作者:闫冉冉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2年第07期
范式(paradigm),是指在科学领域和知识论行文中的思维的方式,也是指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的集合,这个概念和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一般而言,范式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可以理解为一种模式、框架,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一、范式理论的来源:由科学史实例引发的思考
二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自由落体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因此,“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就越快”。这一观察似乎接近日常生活的事实:除非在真空里,一张纸和一本书落地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把它们合在一起,下落得更快还是更慢?伽利略爬上了比萨斜塔,用一对同样大小的木球和铅球,以实验的方式,证明它们是同时落地的。现在的中学生都知道,亚氏理论是错的。
为什么二千年来,人们一直承袭着这个错误的认识呢?这就是常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托勒密的《至大论》、牛顿的《原理》和《光学》这样一些著作,都在一定时期里为以后几代的工作者暗暗规定了在某一领域中应当研究些什么问题,采用些什么方法。这些著作的成就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同时,这种成就又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即使已有压倒性的证据,一次真正的范式转移往往需要至少20年。”任何范式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自然过程。范式的消亡与人的死亡不同,特定范式的消亡意味着将产生一个新范式。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相对于古代科学,托勒密天文学相对于中世纪科学。
二、3种范式的整体比较
我们通常所说的范式主要有前现代主义范式、现代主义范式和后现代主义范式3种。前现代主义是指康德之前的哲学理念。现代主义是以笛卡尔和牛顿的现代秩序世界观为起源发展起来的范式,笛卡尔的方法论假定的是确定性的获得,而牛顿的可预见性假定的是一个稳定的、对称的和组织简单的宇宙,但现代范式中的系统观却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观。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现代性是密切相关的,现代性代表了现代主义、现代、现代化的综合,它相信理性和科学的进步,相信技术能够征服自然,相信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改革,就能控制和改善人类的状况。后现代社会表现出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形成性等特征,从而超越了现代范式的确定性、稳定性、普遍性、因果关系等特性。后现代范式还超越了现代范式中的控制观点,重新回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主题上。
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种范式的比较
后现代主义范式认为,社会现实是多元的、复杂的、自组织发展的、多方决定的,社会领域从来都不是封闭的终极性的结构,而是开放的、非稳定的、非统一的、寻求转变的、偶然的。后现代知识观的观点并不是对现代观点的全盘否定,而是对现代观点中不合理的成分提出的挑战,更加强调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偏好。后现代主义反对技术理性对人的奴役和控制,重视人与人之间内在的、深刻的联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希望双方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
总之,我们正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后现代主义范式这个大环境中,怎样将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以便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这将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发展所在。尤其是它所倡导的不确定性,对人的复杂性的重视,对技术的否定态度,都将是我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玲.现代范式、后现代范式课程观刍议\[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1).
\[2\]百度百科.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