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合集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数学探究

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数学探究

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数学探究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探究是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通过数学探究,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数学探究。

一、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数学课堂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首先需要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 营造积极的氛围: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赞赏,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和自信。

2. 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数学实验器材、计算工具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探究。

3. 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提出猜想和解决方案。

4.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合作,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

二、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探究性教学策略:1. 提问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式问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

2.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观察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践,通过实践探究,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4. 探究性作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培养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寻找解决路径: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在解决问题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得到的结论,并与数学概念和规律进行连接。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学习和创造——一节小学数学课的启示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学习和创造——一节小学数学课的启示
来 。 生 才 能 学 到 真 知 学 数 学来源 于现 实 , 也必 须扎根 于现 实, 这是数 学教 育权威佛赖灯塔 尔的基本主张。在上述例 题 中, 学生的 错 解是 因为他 们没有把 理论知 识与 实际联 系起 来 , 只
吗?
考虑 常规 的解题思路与规律 。教师 高明之 处在 于: 让学
错误 的解法。f 全班响起 了掌声) 师: 听到 你们热烈的掌声 , 明你们都 赞同他 们的 说
意见 了 。 吗 ? 是
生,他们 两个代表的分析纠正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 :
但 生: 方 法 更 为 简捷 , 认 为 这 种 方 法 更 好 。 ( 班 同 的 我 全 学表 示认 可 )
师 : 同学们摆 出的 图形可 以看 出, 长2 厘 米 、 从 在 0
宽 l厘 米 的 长方 形里 只 能摆 上 1个 半 径 为2 米 的 圆 。 2 5 厘 也 就 是 说 , 2 厘 米 、 1 厘 米 的 长 方 形铁 片 , 多 只 长 O 宽 2 最 能 剪 出1 个半径 为2 米的 圆形铁 片 ,而不能剪 出1 5 厘 9
面积 ÷ 块 圆 片的 面 积 = 每 圆片 的 块 数 ” 这 个 数 量 关 系去
解题 , 结果会是错误 呢?原 因在哪里?该如何纠正 它, 找 出正确答案呢?下面请各小组结合 刚才所摆 出的 图形 , 展开讨论 、 分析 。( 小组讨论后 汇报 )
生 从 摆 出的 图 形 可 以 看 出 , 方形 铁 片 的 长是 圆 : 长 片 直径 的 ( 0 4 倍 , 2 + ) 宽是 圆片 直 径 的 (2 4 倍 。也 就 是 1+ ) 说 , 块长方形铁 片含有 (0 4 x 1 ÷ ) 圆片位置 。 这 2 + ) (2 4 个 因此 , 正确 的解 法是 : 0 (x ) f2 (x) 【 + 22】 1÷221 2 × (0 4 × 1+ ) 1 ( ) 2 ÷ ) (2 4 = 5 块 。 师: 你们 觉得这 方法行 吗?( ) 行 还有 不 同的做 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师 : 不 能将 刚才 得 到 的结论 用 数 学语 言 再重 能
新表 达.
在 AA C中 , B 若 = C, A A 则 B= C, 或. . ‘ = C,. B: C( 角对等 边 ) .A A 等 ." . 反 思 : 节课 中若 学生 只学 会观 察是 不行 的 , 整 还 要将 自己观察 到 的东 西 用 语 言表 达 出来 , 也就 是 动
更 利于 培养 学生 的敏 锐观察 力.

些操作 的机 会 , 把学 习的 自主权交 到学生 的手 中 ,
相 信学 生在获 得亲 身体验 的 同时 , 仅能 收获知 识 , 不 更 能收 获快乐 .
5 ・ 0
发挥 了教 师 的主导作 用.
( ) 出 问题 解 决 , 化 应 用 意识 . 教 学 中, 4突 强 在
注重渗 透 “ 学 源 于 生 活 , 用 于 生 活 ” 数 又 的朴 素 思 想 , 学生 切身感 受到 学 习的乐趣 , 让 注重让 学生在 开
放性 的问题 情境 中拓展 思维 , 张扬个 性 , 养学 生的 培 创 新意 识 和实践能 力.

般形式 写出 了正确命题 的同时 , 对命题 的否定 的实
际含义还是不 甚理解 , 时利 用生活 当 中的实例 可 以 此 帮助学生深刻 理解命题 的否定 的实际意义 .
例 4 写出命题 “ 所有中国公 民的合法权利都 受 到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宪法保 护 ” 的否定 . 分 析 : 所有 中 国公 民” 应 于一 般 形 式 中的条 “ 对 件 “V ∈M ” “ 有 ” 全 称 量 词 , 素 “ 是 指 ,所 为 元 ”
方 法.
生,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尊重学生个性 () 2 改变 了课 堂 教 学 策 略. 去 的课 堂 教 学 中 , 过 较 多采用 的是单一 的启 发式 , 计较多 的问题让 学生 设 回答 和思考 , 不重 视学 生 的归 纳总 络 而 现在 课 堂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短,主动探索的能力有限,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自主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师恰当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调动学生感官,培养数学思维在教学中,应积极采取多种方法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让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数学思维。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学生会看、会听、会想、会动口说、会动手做,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会有很大帮助。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小学生来说,新奇的东西总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教具模型等直观教学形式,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不要以教师的讲解剥夺了学生观察的权利,但在观察前对学生的引导必不可少。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主题图,需要学生去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充分体现数学特点,要学生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看清图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避免学生自由发挥,把讲数学课变成故事课,以便达到编数学故事的真正目的。

2.指导学生学会去听。

学会听,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听是学生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学时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的兴趣,要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进一步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

教师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简洁明了,并以问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加深所听到的内容,加强听的效果,并能有效地避免思想上开小差,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说边回答,边听边想边记忆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创造探究环境:教师应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探索和发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愿意冒险尝试,不怕失败,因为他们知道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

设计有趣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设计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寻找答案。

提供必要的资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如教材、网络、实验器材等,以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

鼓励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学生需要独自完成所有任务。

相反,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教授探究方法: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外,教师还应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这些方法将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加有效和高效。

及时反馈和评价: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他们的表现如何,以及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的反馈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进行自主探究。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安全的学习环境,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源,鼓励合作学习,教授探究方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自主探索

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自主探索

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自主探索摘要精心设计,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自主学習、自我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在学習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形成手、口、脑互动的学習模式,培养多种能力,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学習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获得一般教学所不及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習实践操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成功的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身探索实践获得知识。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習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思抽象而产生的。

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巧妙引导,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活动机会,现实、直观、有趣和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颇有益处。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获得今后适应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生活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寓现实生活数学于课堂教学之中,从中培养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素质的全方位发展。

一、“做一做”——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操作能力现实生活中,劳动技能都是以数学知识为理论指导而提高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去“做一做”,以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首先让学生动手拉一拉三角形教具,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

然后引导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设计制造的。

搬出一张腿已经松动的凳子和铁钉、锤子等物品,启发学生:“你能运用今天学習的知识将这张凳子修一修,使它不摇晃吗?”学生们恍然大悟,纷纷举起小手。

当几位同学修理好后,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周围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坏了的桌凳椅,应该怎么办呢?”通过这一系列教学,学生不但学習知识、获得了技能,而且也受到了良好的劳动品德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韩加阳《数学课堂标准》呼唤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就是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方式。

它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主探索还给学生自主支配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发现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创新知识。

自主探索如此重要。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呢?现结合本人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动机是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诱发的。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要激发学生萌神探索的动机,首先,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对待问题要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海洋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学数学的乐趣。

其次,要为学生创设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探索的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既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似懂非懂,与旧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有可能进行思考和探索,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例如,我教学“乘法的初步知识”一课时,我拿着学生作业本走进课堂,我先给几个小组的同学每人发3本作业本,再提问:“你们小组一共发到几本?怎样列式?”A学生回答:“我们小组4人,一共12本。

列式为3+3+3+3”。

B学生回答:“我们小组5人,共15本。

列式为5个3相加”......我又提问:“如果要计算18位女同学一共发到几本?全班38人呢?又怎样列式?”学生就质疑:“照上面的方法列式计算会很长,并且算起来比较麻烦!”于是我就因势利导提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不管有多少个相同数相加,只需列一个简单的算式就解决了,你们想学吗?”这时学生兴趣更加浓厚,我就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索学习中去……二、拓展思维,教给学生探索方法。

如何让小学生在自主、互动中学习数学论文

如何让小学生在自主、互动中学习数学论文

浅议如何让小学生在自主、互动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互动” ,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 ,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自主、互动中学习数学呢?我们不妨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自主、互动”的课堂氛围要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设计吸引学生互动的学习材料。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摆正教师角色。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应再是教科书的盲目执教者,而是要自觉的完成从被动的教材到主动地灵活应用教材的转变,要善于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在理解新课程的基础上,以自己先进的理念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只有这样自觉的转变角色,才能用好教材,创造新教法。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

这是推行《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教师角色转变的一大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

教师要从过去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合作者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教师不能把认识作为唯一的目的,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其次,尽量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学习材料。

小学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度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构成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也正是阻碍学生主动交往的本质所在。

因此,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况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为学生选择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有密切相关的,他们感兴趣的材料。

如我在教一年级孩子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我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购物有直接经验,因此在活动中好象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比生活中的活动更有目的性,每个学生都能凭借自身的经验,信心十足地与同伴交流,为学习活动的互动交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真正体现了”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一、认识数学自主学习数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学生自己也需要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勇于克服困难,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1. 提高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

只有对数学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兴趣,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2. 拓展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参与数学小组讨论、上网搜索相关的数学知识等方式,拓展自己的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己也要敢于尝试、不断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和问题,并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学习要有恒心和耐心,愿意接受挑战,乐于思考,勇于探索。

三、实施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引导和帮助学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摘要:教师应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找准启发探索的切入点,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便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初中数学创新自主探索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展能力,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索的情境,建立探索的氛围,促进探索的开展,把握探索的深度,评价探索的成败。

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索的目标,思考探索的问题,掌握探索的方法,敞开探索的思路,交流探索的内容,总结探索的结果。

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索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

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书本知识,忽略了数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呢?一、营造和谐、平等、宽容的课堂氛围。

只有营造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放松的、自主地去获得知识、训练智能、完善人格,不再以“顺从”表示对教师的尊重,不再害怕标新立异而遭嘲笑,不再担心出现错误受冷眼。

我班有个学生脑子活、反应快,每当我想出问题或传授新内容时,他总爱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发言时语无伦次、张冠李戴、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对此,我课改绝不是仅仅换教材而已,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的需要,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调整思路,转变教学方式,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教育理念的超越,只有我们在思想上突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可以引入小学生喜欢的玩具积木,让学生自主组合出不同的几何形状,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几何形状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二、引导问题探究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引导问题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在学习数的性质时,可以提问:“两个奇数之和是偶数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实践和验证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的性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探讨。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思路和解题步骤,互相帮助和鼓励。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共同探究问题,提高互动合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游戏、故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配比食材制作蛋糕,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持续跟踪和评估在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跟踪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持续跟踪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让孩子自主学习

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让孩子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难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则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

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的出现,旨在让孩子在学习数学时,能够通过自己的发掘和探索,自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案不仅仅是教材的简单搬运,更是让孩子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掌握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更深刻、更丰富的知识,更可以培养出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的内容也是非常有特点的。

教案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如数字运算、几何形状、数据统计等,教材内容丰富齐全。

但是,针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践训练,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

学生掌握知识不再只是单纯的记住定义和公式,而是能够了解知识的背景和具体应用场景,从而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另外,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孩子的互动和交流。

教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问题,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孩子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相信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会在数学中找到乐趣,喜欢学习数学。

通过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的实践经验,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更自信、更有热情地学习数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少学生甚至走到了数学竞赛的前沿。

在未来,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案将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让他们在数学中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
(2)为什么这些图形可以镶嵌成平面图形? (同一顶点处的角可以拼成周角);
(3)有哪些正多边形可以拼成没有缝隙的 自镶嵌正多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正 六边形等)为什么?(它们的内角可以整除 周角);
(4)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可以镶嵌几种不 同的平面图案?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呢?正 方形和正六边形呢?为什么?画出草图。
(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 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套 色方框中的9个数的和与该方框中正中间的数 的关系),比较(不同的其他这样的方框的 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 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
由此可见,这个关系对其他任意一个这样的 方框,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此后,让 学生再通过观察,相互合作交流,变换思维 方式,抛开已经探索出的规律,进一步让学 生探索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学生可 能发现如下的某些结论:第二行的个数的和, 第二列3个数的和,两条对角线上3个数的和 都相等。
三、教会学生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大胆的 猜测和验证
“几何画板”不仅仅是教师演示动画的辅助 教学工具,它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进行准确地 测量和验证的学习工具。由于“几何画板” 可以进行准确地测量,可以体现图形的变化 过程,容易形成规律,这样就有助于学生进 行大胆猜想,对很多证明题的中间步骤,都 可以先猜想,再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 最后运用推理进行证明。
[内容提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数学知识
综 合平 台 ・ 教学一得
广东汕头市外马路 第四小学( 5 1 5 0 0 0 ) 李少娟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 有效的数学学习 活 动 不能 单纯 地依 赖模 仿与记 忆 , 动 手实 践 、 自主探索 与合 作 交流 是学 生 学 习数学 的重要 方式 。”因此 在教 学 中我经
分别 举 例 说 明 , 比如“ 7和 1 4 ” 不 是互 质 , 而“ 7 和 1 5 ” 是 互
质。 正 当我想 组 织学 生对所 学知 识进 行梳 理 时 , 又 听到 一个
师: 像这种 情 况 , 你们 还能 举 出其他 例子 吗 ? 生, : 9的约数 中 。3也是 只写 一个 。 师: 同 学们 发 现 的 问题 真 多 , 现 在你 们 来总 结 一 下 , 怎 样 才 能准 确 地 写 出一 个 自然 数 的约 数 ,做 到 既 不重 复 , 也 不缺 漏 。 当学 生把 这个 问题解 决 后 ,我 又 引导学 生继 续探 索约
接着 , 我 让学 生 自由地说 出哪两 个数 是互 质数 , 而 我把 学 生举 的例 子板 书在 适当 的位 置 , 如:
3和 7 1 和 5 5和 7 1和 7 1 l 和 1 7 1和 1 0 9 9和 1 0 0 … … … 2 3和 2 9 1和 1 4
和 1 5 。
然后 , 让 学生 观 察每 个数 的约数 , 去发 现 问题 。 生. : 每个数 的 约数 中都有 l 。( 我把“ 1 ” 用红 色笔描 写。 ( 我
把“ 这 个数 ” 用 红色 笔描 写 ) 生 : “ 1 ” 比较 特殊 , 最 大和 最 小都 是 1 。
3和 7 5和 7 1 1和 1 7 … 2 3和 2 9 ( 两个 不同的 质数 )

大班数学教案娃娃游中国

大班数学教案娃娃游中国

大班数学教案:娃娃游中国1. 引言在大班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有趣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影响。

本教案以“娃娃游中国”为主题,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关系; - 学会使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掌握坐标系的基本知识;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准备•地图(中国地图或课堂地图)•小学生玩偶和房屋模型•小白板和马克笔•学生绘制坐标轴的纸4. 教学过程4.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有关坐标系和地理位置的内容。

•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4.2 活动一:娃娃住在哪里?1.教师拿起一个小学生玩偶,让学生猜测玩偶住在哪个地方。

2.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各自的观点。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坐标表示出玩偶的住所。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小白板上画出相应的坐标。

4.3 活动二:娃娃游中国1.教师将中国地图展示给学生,并放置一些标记物(如房屋模型)。

2.学生利用坐标轴纸和马克笔,在地图上标出房屋的位置。

3.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娃娃,规划娃娃的旅行路线,并在地图上标出。

4.小组展示自己规划的旅行路线,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4.4 活动三:问题解决1.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

–假设娃娃要从北京去上海,它可以经过哪些城市?–假设娃娃要从北京去长沙,它可以经过哪些城市?–如果娃娃要去西藏,它的旅行路线会经过哪些地方?2.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给予反馈并纠正错误。

4.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地理位置和坐标系的关系,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绘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地图,并规划娃娃的旅行路线;•引导学生进行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如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感到困难和枯燥。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数学知识,学生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使他们难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教师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一些启发式的讨论和探究型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讨并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个有趣的图形或者数列,鼓励他们尝试总结规律,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这种情景化的问题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旅行、运动等情境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式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教师可以结合数字化技术,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数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进行自主探究式的数学教学时,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搜索和筛选学习资源、如何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等等。

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是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先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一些结论,再通过证明来加深理解。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自己尝试解题,然后再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学习中,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数学学习资料、视频教程和在线练习题,从而拓宽知识面。

此外,还可以加入数学学习的在线社区或论坛,与其他数学爱好者交流经验和学习心得。

四、做题方法做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合理的做题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首先,要善于分析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其次,可以先从简单的题目入手,逐渐提升难度。

如果遇到困难或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思考一段时间,如果还是无法解答,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五、复习总结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复习总结。

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将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编写学习笔记,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料。

同时,可以进行自测和错题整理,查漏补缺,加深记忆。

总之,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技巧。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因此,学生应该积极尝试并合理应用自主学习方法,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中班数学教案: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数学世界

中班数学教案: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数学世界

在中班阶段,数学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一环。

针对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其中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数学世界可谓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幼儿认识数学的特点、设计数学活动的要点、运用数学游戏这一工具等方面着手,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数学世界。

一、幼儿认识数学的特点幼儿阶段是孩子较为发展敏感的时期,而数学的认知与智力发展息息相关。

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伦琴所说:“儿童能理解的数学知识,在人生中的任何时间都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学习数学,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1.抽象思维差:幼儿对于数学概念和符号亦或是公式往往抽象难懂,很难理解。

2.直观感官强:幼儿的认知主要基于直观感知,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应当以“看得见,摸得着”为前提。

3.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数学作为一项学科,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着眼于环境创设,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使其在学习中流淌。

二、设计数学活动的要点1.注意情境布置: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进行情境创设,使得数学知识能够填充到生活中,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

2.注重直观学习:例如,在鲜艳的图片上,设计数学问题,提高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3.体验式教学:幼儿阶段注重感官体验,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幼儿深刻体验数学的乐趣。

4.采用分步式教学:针对于有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采用分步式教学,让幼儿逐步掌握,自然而然进入数学世界。

5.注意听取幼儿的想法:多听取幼儿的想法,理解其语言,导入幼儿的思维方式,以达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数学世界的目的。

三、运用数学游戏这一工具数学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数学世界。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学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例如:“涂色数数”、“数学大冒险”等,坚持玩中学习的原则,让幼儿在娱乐中学习,体验到数学教育的乐趣与愉悦。

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幼儿,尽量不失机会,让幼儿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

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让学生品尝数学的“好玩”滋味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我们只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品味到数学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如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可以引入故事进行讨论:小明家有个木材加工厂,他看到很多丢弃的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四边形边角废料。

小明说,如果能把这些废料拼成地板,这样既环保又能赚钱。

旁边的工人师傅都说他傻得可爱,异想天开,你们认为他的想法能实现吗?实际的操作加上理论的支持,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感到非常有兴趣。

二、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对新知识的渴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可从生活中选取许多学生熟悉的物体。

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三、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发表时间:2012-06-05T08:32:58.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7月总第105期供稿作者:陈世梅
[导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陈世梅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张榕小学537800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命线,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自主获取新知。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呢?
一、自主探索
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而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如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复习旧知“1分米=0.l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并结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l米=0.10米=0.100米。

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

让学生结合上述所学,完整地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

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而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注意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畏惧为亲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课前,我带领学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操场的面积,一开始,学生兴趣高涨,个个跃跃欲试,然而没过多久,学生个个皱着眉头来找我,说:“老师,这样用面积单位去测量太麻烦了,要是我们测的面积更大,那可怎么办?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境中感到有必要寻求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从而激起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的积极的学习心向,教学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三、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

在互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学具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有效激活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增强合作观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学生知道了梯形的概念,正当老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时,胖乎乎的小名举手提问:“老师,能不能把梯形概念中的‘只’字去掉?”“能不能把‘四边形’去掉?”此语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1:“只”字去掉,变成了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那么,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一组对边平行,但它们不是梯形。

生2:如果“四边形”去掉,就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而有的图形是五边形、六边形,它们可能也有一组对边平行,难道有一组对边平行的五边形、六边形也是梯形吗?
生3:看来梯形概念中的“只”字和“四边形”不能去掉。

通过讨论,学生能及时查缺补漏,正本清源,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索的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实践活动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23-8”,我先让学生拿出23根小棒,摆一摆,再说算法。

学生经过操作,动脑思考,想出了三种算法:(1)先拿出1捆解开变成10根,与原来的3根合起来,再从13根里去掉8根,最后得15根。

(2)先拿出1捆解开,从10根里去掉8根,然后把剩下的2根与原来剩下的合起来,共15根。

(3)先把3根去掉,又拿出1捆解开去掉5根,最后也剩15根。

这样,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现象,使教师真正成了“导演”,学生则变成了“演员”,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