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学理念

合集下载

大工程专业教育探析

大工程专业教育探析

大工程专业教育探析1.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来源与含义大工程观渊源于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的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是要使现在的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想。

它主要是针对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这种现象提出来的,强调工程不再是狭窄的科学与技术含义,而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含义。

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制定了新的工程教育专业评估标准,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n条评估标准。

其核心内涵是在具有一定的应用数学和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前提下,更强调工程人才要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实验、系统综合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处理好工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纷繁关系;还强调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

大工程观强调“大”,不能只从简单的大小来理解,它具有两层含义:(1)入且T工学院的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用大工程观来教育学生,就是树立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知方式和观念。

体现在知识构成方面,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体系内的知识要素和单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知识结构上体现宽与专的统一。

体现在工程能力方面,不仅仅强调工程单元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更强调单元工程与系统的关联,与环境的关联。

也就是说,大工程观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多样性。

大工程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

这与原苏联的教育模式不一样,教育环境、教育背景对人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传统意义上的专业面太窄,所教育的学生知识结构就很不合理。

(2)大工程观的“大”还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包括人文精神、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被领导能力、攻关能力,在美国高校、企业一流的人才从事管理工作,二流人才从事的是技术工作。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开发教学改革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开发教学改革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开发教学改革一、CDIO理念的基本内涵CDIO模式由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0年提出,旨在培养具有“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

“Conceive”指的是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创新思维能力;“Design”指的是对问题的设计和规划、工程设计能力;“Implement”指的是对问题的实施和落实、工程实施能力;“Operate”指的是对问题的运营和维护、系统运维能力。

CDIO模式强调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和跨学科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使其在工程实践中具备全面的素质。

二、软件开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软件开发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们在软件开发学习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传统软件开发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实践机会较少,缺乏对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全面理解。

针对软件开发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CDIO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CDIO模式强调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软件开发教学可以通过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探索和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2. 加强跨学科合作CDIO模式强调跨学科合作,软件开发教学可以引入跨学科合作的教学模式,促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跨学科合作,学生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软件开发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四、总结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开发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MIT OCW项目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与运行机制比较

MIT OCW项目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与运行机制比较

台 ( 图片储 存 、分享 服务 平 台 )上 。截 至 2 1 年 , 00 MI T已对外公 开 20 余 门课程 ( 图 1 00 如 所示 ) ,课 件 内容 涵 盖 了 MI 个 学 院 3 专 业 的 所 有 学 科 。 T5 O个
( C 网站 ,2 1 ) OW 0 0
我 国国家精 品课程建设项 目为典型代表 。本文拟从两 者的发展现状 、建设理念 、课 程 内容 、运行机制 4 方
二轮 的开放 课件 建设 。为 方便用 户分 享开放 教育 资 源 ,MI定 期 将课 程视 频 、音 频 、图片 等分 别放 到 T
Yuue 台 ( oT b 平 全球最 大 的视 频分享 网站 ) iu e 、 T ns 平 台 ( 果 公 司开 发 的数 字媒 体 平 台 )和 Fik平 苹 l r c
杂,技术平台数据兼容性较差,产权保 障和项 目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国家精品课 程在后期建设过程 中应该进一步拓
展 开放 共 享 的理 念 , 面 向全球 开放 共 享 ,优化 课 程 内容 质 量 ,发 挥 名 师 名教 示范 作 用 ,加 强 高校 间 以及 高校 与 社 会
组织 之 间的 合作 ,建 立灵 活 高效 的运 行机 制 。
关键词 : MI W ;国家精品课程 ;建设理念 ;运行机制 ;比较分析 T OC
中 图分 类 号 :4 4 文献 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 9 5 9 (0 10 — 0 4 0 o1.9 9 .s . 0 — 152 1 .3 0 G3 A 10 — 15 2 1 )3 0 5 — 6 d i03 6 6i n1 9 5 9 .0 1 . 8 s 0 00
面进行 比较分析 ,探求其异 同点 ,并为我 国国家精品 课 程项 目的建设提 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

mit高等数学教材清华在用

mit高等数学教材清华在用

mit高等数学教材清华在用MIT高等数学教材清华在用:窥探数学学科的精华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知名的学府都选择使用MIT(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

中国著名的清华大学也采用了MIT高等数学教材,下面将介绍该教材在清华使用的情况及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1. MIT教材:数学教育的瑰宝MIT高等数学教材是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的经典教材之一,以其严谨的逻辑、清晰的文字和全面的内容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套教材涵盖了高等数学的各个分支,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矩阵论等。

每个领域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典型例题,涉及的知识点繁多,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参考。

2. 清华大学的选择: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高等数学教育方面,清华大学从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秀的教材,以确保学生在数学学科上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清华大学选择了MIT高等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用书,以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

3. 教学优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MIT高等数学教材在教学中有诸多优势。

首先,教材注重全面理解并深入探索数学原理,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把握和理论的理解。

同时,教材强调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大量的例题和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

4. 提升学习效果:强化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MIT高等数学教材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和困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材还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和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5. 发展数学学科: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MIT高等数学教材书中不仅仅包含已经被证明的数学定理和公式,还包括了一些未解决的数学问题和著名的数学猜想。

百利天下:Mind and Hand——走进麻省理工学院

百利天下:Mind and Hand——走进麻省理工学院

百利天下:Mind and Hand——走进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所世界顶级研究型私立大学。

百利天下留学介绍,麻省理工学院无论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导力量。

经过麻省理工学院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至今日,但凡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人人皆首推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Mens et Manus(拉丁语),翻译成英文是Mind and Hand,意为"心和手",即动脑也动手。

百利天下留学介绍,不仅仅是校训,MIT校园里别具风格的钢架雕塑同样可以它理性务实的性格。

全世界优秀的学子云集于MIT,就如他们一位教授说的“就是再优秀都还不够优秀”。

在这里紧张的理工科学习被誉为“高压锅”,新生们第一学期上的课都不给以字母表示的成绩,只给打“通过”或“不通过”。

这无疑是校方尽力想给学生们缓解点压力的结果。

在美国东北部漫长的冬天里,在枯燥的校园中,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一些学生情绪陷入低潮,对学校也是爱恨交加。

在Study (学习)、Sleep(睡觉)、Social activities(社会活动)中,一般的MIT学生只能做到两个,如果有谁三个都能做到那就是一个“超人”。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百利天下的蔡老师,来参观这所理工强校。

MIT的主楼,纪念MIT的创立者以及第一任校长William Barton Rogers。

MIT的本科教学极具特色,在这里,百利天下留学介绍,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市场的。

这里的学生性格外向开放,思维敏捷活跃。

校徽中铁砧旁边的劳动者和手拿书本的学者象征着威廉·巴顿·罗杰斯和麻省理工学院其他创始人在1860年所写成的《理工学院的办学目标和方案》一文中所提出的教育哲学:“为了商业利益,为了文化本身,也为了大众教育,真正的文化教育应该和工业研究很好地结合。

mit高等数学教材

mit高等数学教材

mit高等数学教材高等数学是一门在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必修的重要学科。

它建立在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数理方程等基础上,通过推导和证明来研究数学的更高层次的概念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介绍MIT高等数学教材,探讨其内容和特点。

一、概述MIT高等数学教材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编写的,它是由一系列教授讲授的课程结集而成。

该教材不仅是理论性强的教科书,同时也是一个严格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指导工具。

它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二、内容介绍MIT高等数学教材的内容非常全面和深入。

它涵盖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和数理方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每个主题都以清晰的章节和子章节展开,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各个领域。

该教材特别注重数学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在每个章节中,都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和案例,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培养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三、特点与优势1. 高度严谨:MIT高等数学教材采用了严密的推导和证明过程,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出自己的证明能力和逻辑思维。

2. 广泛的应用领域:该教材不仅覆盖了数学专业的核心知识,还涉及到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它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的需求,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学科中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3. 系统性和完整性:MIT高等数学教材将各个数学领域的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学生可以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学习,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4. 注重实践和应用:该教材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总结MIT高等数学教材是一本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数学教材。

它不仅适合数学专业的学生,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对数学有需求的学生。

密涅瓦大学颠覆传统大学教学的三大创新

密涅瓦大学颠覆传统大学教学的三大创新

密涅瓦大学颠覆传统大学教学的三大创新美国有一所建校仅五年的大学,既没有漂亮的校园、雄伟的教学楼、奢华的礼堂和图书馆,但却以2.8%的录取率,成为比哈佛大学还难考的大学,这就是美国全新的大学——密涅瓦大学。

办学者用全新的办学理念,打造一所以智慧女神“密涅瓦”之名命名的与众不同的大学,并于2014 年招收了第一届学生。

密涅瓦大学的出现,将重新定义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模式,让大学回归学生学习这一本质。

与传统大学相比,密涅瓦大学在教学组织形式、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变革。

密涅瓦大学的目标是:“为世界培养批判性的智慧(Nurture Critical Wisdom for the Sake of the World)”: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教授书本知识。

密涅瓦大学教学变革的三大创新:创新之一:教学理念创新密涅瓦的教学理念分成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见图)。

图:密涅瓦大学教学理念三层金字塔结构模型金字塔的顶部,是密涅瓦大学希望学生毕业时候能够达到的目标,一共有4个,即领导力(Leadership);创新力(Innovation);开阔的思维(Broad Thinking);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

这四个目标是密涅瓦通过调查、咨询并综合美国顶尖企业领导层以及政府机构对人才的理解后整理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一名学生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一定会是未来社会的佼佼者。

为了让毕业生能达到这个目标,就有了金字塔的第二层,密涅瓦设计了4种能力的培养。

可以分成两大块: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

其中,个人能力有两点:第一个是批判性思维(Thinking Critically),第二个是创造性思维(Thinking Creatively)。

团队能力也包括两点:第一个是有效沟通(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第二个是有效互动(Interaction Effectively)。

世界名牌大学理念

世界名牌大学理念

部分名牌大学教学理念/493631644/infocenter1.Oxford University :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牛津大学:上帝赐予我们知识。

2.Cambridge University:Here is light and sacred knowledge.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3.University of Edinburgh:The learned can see twice.爱丁堡大学:智者能看到表象,也能发现内涵。

4.Harvard University: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5.Yale University:Truth and light.耶鲁大学:真理、光明。

6.Princeton University: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 nations.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7.Columbia University:In the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启示下我们寻找知识。

8.University of Michigan:Art,Science,Truth.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

9.Toronto University:As a tre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10.London University:Let everyone come to the university and merit the first prize.伦敦大学:我们为至高荣誉齐聚于此。

mit教育理念

mit教育理念

mit教育理念
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批判性思维:MIT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通过深入分
析和批判来推动知识和科学的进步。

2. 实践与实验:MIT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注重学生
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项目来学习和探索。

3. 跨学科交叉:MIT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和融合,相信
跨学科的合作能够产生创新和突破。

4. 自主学习:MIT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注重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全球视野:MIT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感的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MIT的教育理念着重于批判性思维、实践与实验、跨学科交叉、自主学习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浅议新型大学的教育理念创新——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

浅议新型大学的教育理念创新——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

认 为 应 给 年 青 人 提 供 职 业 和 工 程 教 育 ,这 种 工 大 学要 突破 传统 的束 缚首 先必 须在 教 育理念 上 有所 校 , 突破 , 世 界著 名学 府 , 必 是 教 育 理 念 的创 新 者 , 一 旦 程 教 育 应 以 广 泛 深 厚 的 科 学 知 识 作 为 基 础 而 不 应 过 这样 一所 学 校 , 不 仅仅 新的、 先 进 的教育 理念 成为 主 流 , 就 会 极 大 地 推 动 学 于 狭 窄 和 实 用 。 他 强 调 指 出 ,


麻 省理 工学 院 ( MI T) 的创 办
二、 “ Mi n d a n d H a n d ” : 科 学与 实践 并重
1 8 6 5年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正 式 成 立 , 在 不 断适 应 社
美 国最 初 的 大 学 模 式 来 源 于 英 国 , 1 6 3 6年 从 英 就 任 院 长 的 威 廉 国 来 美 的 清 教 徒 仿 照 牛 津 大 学 建 立 了 美 国 最 早 的 大 会 工 业 化 发 展 需 要 思 想 的 指 导 下 , 罗 杰斯 就 明确 提 出 , 麻 省 理 工 学 院应 成 为 “ 科 学 学 , 1 9世 纪 到 2 0世 纪 初 美 国 大 学 又 深 受 柏 林 大 学
关 娜( 1 9 8 3 一) , 女, 山 东郓城人 , 南京航 空航 天大学人文 学院博士 生。
他 深感 创 办 高 等 工 程 教 育 学 校 的迫 切 大学是 一个 理念 组 织 , 尽 管 各 个学 校 并 不完 全 基 础和 背景 , 并且 他 想 要 办 一 所 “ 超 过 国 内 任 何 大 学 ”的 学 等 同于一 个理 念 , 但 理 念 却 是 学 校 的 力 量 之 所 在 J 。 性 ,

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The Development,Educational Ideas and Revelation
of MIT
作者: 别敦荣[1];李晓婷[2]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2]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
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高等理科教育
页码: 52-6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理念;手脑并重;国家责任
摘要: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一所大学的荣辱兴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的成功突出地表现在它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学院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实际上也是其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超越的过程。

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
教育理念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名校校训——麻省理工学院_成长故事

名校校训——麻省理工学院_成长故事

名校校训——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英文缩写“MIT”)是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与哈佛大学均在查尔斯河北岸,两者相距不到3公里,与波士顿市区隔河相望。

麻省理工学院的中文译名从清朝时沿用至今。

麻省理工学院由一位毕业于老牌名校威廉玛丽学院的地质学家威廉姆·巴顿·罗杰斯创立于1861年。

由于随后爆发的美国内战,直到1865年麻省理工学院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历经151年的风雨砥砺,今天,麻省理工学院已成为享誉全球的理工大学,但其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专业也傲视群雄。

迄今为止有77位诺贝尔奖得主、52位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和45位罗德奖学金得主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过。

在201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位列第5名。

麻省理工学院在新世纪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于2002年创建了面向全世界的开放式课程,以期建立全球统一的知识库,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和获得各项专业知识和资讯。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知行合一(拉丁文原文为“mensetmanus”,英译为“mindandhand”)。

也就是说,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建者罗杰斯希望创建一所认知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工大学,以应对19世纪科学和技术飞速进步带来的挑战,为快速工业化的美国培养实用型人才。

这所学校有别于注重古希腊文明教育的传统人文大学,更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的教授,并将“通过实践进行学习”作为学校的教育信条。

知行合一的建校理念、实践出真知的教学方针不仅使麻省理工学院最先响应美国工业化进程对技术性人才的强烈需求,更使麻省理工学院在今天成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徽为圆形徽章,于1863年制定并沿用至今。

徽章外沿的一圈文字是学校的英文校名,徽章中心是手捧教科书的学者和手持铁砧的工匠背对而立,两人之间是一个放置科学和艺术书籍的讲台。

mit 线性代数

mit 线性代数

mit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是一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信号处理等其他数学领域中所使用的基本数学工具。

线性代数是一门涉及向量、矩阵、空间、几何体和多重变换等内容的数学学科。

线性代数背后的基本概念是空间的抽象,它们用于描述实现空间中的向量、矩阵和几何体的结构关系和变换。

MIT的线性代数课程涉及空间的抽象,描述空间中向量、矩阵和几何体的结构关系和变换。

课程将研究从最基本的向量和矩阵开始,教授向量空间,到矩阵分解、范数、特征值等。

它们将被用来说明这些空间、矩阵和几何体之间的变换以及这些变换的性质。

MIT的线性代数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何课中的矢量分析、代数方面的矩阵论和线性变换、以及线性代数应用。

该课程将会介绍矩阵的性质,例如初等矩阵的性质、秩的概念、行列式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LU变换来求解线性方程组。

此外,也会讨论矩阵乘法中几何变换的性质,以及如何计算向量空间中的内积和距离。

此外,该课程还会讨论常见的线性代数应用,例如线性拟合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最小二乘方法的应用、最优解的求解、极大似然估计的应用等。

有关统计和信号处理等数学应用,也会详细讨论。

最后,课程还会介绍线性代数在空间变换、游戏开发、照片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MIT线性代数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理论推导出结果,并学会一些线性代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技
能。

该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完全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线性代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完该课程,学生们将掌握高效运用线性代数理论和技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线性代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本科课程设置新计划解读及思考——以MIT的EECS系为例

本科课程设置新计划解读及思考——以MIT的EECS系为例

本科课程设置新计划解读及思考——以MIT的EECS系为例俎云霄;于歆杰;郑君里【摘要】针对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EECS)系本科课程设置的新计划,对一些新增设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课程设置的修订进行了解读,说明了其修订的基本理念和目的,特别说明了新增设的两门导论课程的作用和特点;介绍了EECS系三个专业的特点及七个研究方向的选课方案,并对比了中国高等教育与MIT的差异,分析了从中得到的启示.【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课程设置【作者】俎云霄;于歆杰;郑君里【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6;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9.3麻省理工学院 (MIT)是世界名校,其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为我国的高等理工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

本文就MIT的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2007年新出台的本科课程设置新计划进行解读,并探讨给予我们的启示及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

EECS系有三个专业,分别是电气科学与工程(Electrical Science&Engineering,EE)、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Computer Science&Engineering,CS)和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EECS)。

新计划对此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均进行了修订,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

EECS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是:不断把高级课程中的共性内容抽取出来构成新的初级课程;实践环节特别强调“做中学”;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要采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EECS的兴趣。

三依式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三依式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三依式大学物理教学研究【摘要】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但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要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要以祖国需求和个人发展为依托,大力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促使其自觉投身到学习和工作中。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信仰能力培养物理教学在帮助学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及科学谋略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要借助教学改革的机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贯彻创新的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学中深入贯彻用信仰支撑的信念式教学。

一、以高中物理认知基础为学习依托,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物理现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物理学与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物理学的进步不但正在改变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正在改变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高中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对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学习,并且对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一些了解。

西点军校的教学方法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学员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学员既是受训者,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其教学普遍采用开放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的方法,注意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员的自主学习。

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可以借助学员的高中物理基础,优化组织教材,贯彻精讲理念,针对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注重物理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日趋深入,我们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员的个性化发展。

为此,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在高中物理学习基础上,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不断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觉学习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基本理论、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为其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著名大学校训校徽校风特色等

著名大学校训校徽校风特色等

1、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et:校训:Plato be your friend,and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美国建国后,消灭了基督宗教专制,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以后追求真理和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事业才逐渐兴盛起来,哈佛大学校训最终被确定为“真理”(Veritas)。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并不是哈佛的校训。

基本信息:哈佛大学创建的宗旨可以从其校徽和校训中得到体现。

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字样,译为汉语意即“真理”。

哈佛大学校训译作汉语即“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的校徽和校训,都昭示着该校以求是崇真为办学宗旨。

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而王冠上那夺人眼目的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学风资料:“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生机:革故鼎新。

质量并重。

教研结合。

内外协作。

哈佛大学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已在近年来衰弱了许多,而且哈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本世纪已跟不上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高科技教法。

在哈佛,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哈佛并不是神话,而是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高校中的成功典范 ,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 ,且有远见卓识 ,创新开拓精神的人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独特的办学宗旨和校风。

哈佛大学的校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创新教育思想 ,其核心内容是 :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 ,崇尚冒险和创业 ,崇尚对事业的追求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强调生活的富有应来自勤奋与努力 ,强调个人的智慧、毅力、能力和自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注意理性分析 ,讲求实际和办事成效。

MIT经典工程教育模式

MIT经典工程教育模式

10.3963/j .issn .1671-606X .2009.04.0322009年8月 第28卷 第4期Vol .28 No .4 August 2009理工高教研究Journa l of H igher Educati o n i n Science &Technology作者:王硕旺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洪成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C D I O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 D I O 课程大纲的解读王硕旺,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摘要: CD I O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一种经典模式。

该模式强调工程教育应当关注实践,以科技为基础,将教育过程置身于产品/系统生命周期的具体情境中,以培养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为目标。

课程大纲是CD I O 工程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详细规定了CD I O 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等。

通过对课程大纲的解读,分析C D I O 工程教育的内容和特点等,以期对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C D I O ; 课程大纲; 启示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606X (2009)04-0116-04一、CD I O 工程教育模式概述CD I O 是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

CD I O 是英文单词“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 )、“实施”(I m p le ment )、“运行”(Operate )的缩写。

其中,“构思”包括顾客需求分析,技术、企业战略和规章制度设计,发展理念、技术程序和商业计划制订;“设计”主要包括工程计划、图纸设计以及实施方案设计等;“实施”特指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包括制造、解码、测试以及设计方案的确认;“运行”则主要是通过投入实施的产品对前期程序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对系统的修订、改进和淘汰等。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

⿇省理⼯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学校名称:所在位置:美国,77 Massachusetts Avenue Cambridge, MA 02139-4307 (617) 253-1000创建时间:1861QS排名:2USNEWS排名:5学费:40732录取率:0.1学校中⽂⽹址:学校概况:⿇省理⼯学院(简称MIT)是美国⼀所综合性私⽴⼤学。

⿇省理⼯学院的⾃然及⼯程科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语⾔学也同样优秀。

其林肯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及⼈⼯智能实验室、媒体实验室和斯隆管理学院⼗分著名。

有59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省理⼯学院学习或⼯作。

此外,⿇省理⼯的MBA教育也⾮常有实⼒。

⿇省理⼯学院⽹站:/ 校训: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 既学会动脑,⼜学会动⼿学校类型私⽴、专门性⼤学宗教关系⽆组成机构:设有6个学院,8个顶尖研究所建⽴时间 1861年所在地美国,⿇萨诸塞州,剑桥学⽣数量 10340 教师数量 974 校园环境市区介绍⿇省理⼯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是美国培养⾼级科技⼈才和管理⼈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与研究的⼀所私⽴⼤学。

1865年创建于波⼠顿,1961年迁到现在所在的坎布⾥奇。

位于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剑桥(Cambridge),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将其与波⼠顿的后湾区(Back Bay)隔开.虽然后来增设了⼈⽂、社会科学等系科,但该学院仍保持了其纯技术性质的特⾊,主要培养⼯程师和技术⼈员,其办学⽅向是把理论科学和应⽤科学的教育与研究结合起来。

MIT创建之初,只有15名学⽣。

经过近140年的发展,现已有学⽣近万名,并且已被世界公认为与⽜津、剑桥、哈佛等⽼牌⼤学齐名的、以理⼯科为主的、综合性的世界⼀流⼤学。

MIT OCW的成功之道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MIT OCW的成功之道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指 美 国麻 省 理 工 学 院 ,OC 是 O e C u s W ae 缩 写 , W p n o re r的
意为开放课件 。MI T为在远程学 习和e la nn 环境下找到 自 —e ri g 家精品课程 l 5 门,20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3 0q,20 年度 国 l 04 0f 05
自 己独 立 的 OC 的 热 潮 ,以 顺 应 教 育 国 际化 、 信 息 一 体 化 的 编写的核心教学 资料 的免费大餐 。 MI W T还打算将开 设的从本
时代潮流 ,如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项 目、卡耐基 ・ 梅隆大学 的 科 生到研 究生所有 的课程都 做成 开放课件 ,以 自己的实 际行 开 放学 习创新项 目 ( L : p n er ig Ii aie O IO e L ann nt t )、美 国 动 ,拓深 开放 课件 的理 念和 影响 ,将 “ i v 开放共享 ”的理念推向 索菲 娅社区学院发起的开放 内容创新项 目 ( oi OC : e 全世界 。在其影 响下全 世界现 已有 10 Sf a IOp n 0 多个 院校 也在 经营 自己 C n e t Iii ie o tn nt t )、英国开 放大学 开放 内容创新项 目 ( 的开放课件 ,正是这 “ av OU 开放共享”的理念使MI T找到了在竞争

拉美 、葡萄牙 、西班 牙的8 0 0 多所学 院与大学组成 的大学联 盟 品课 程 ,具 有 一 定 的借 鉴 性 和 启 示性 。


1持 有 “ 放 、共 享 ”的 教 育 创 新 理 念 与 高 瞻远 瞩 的 世 界 , 开
的开放与持续学 习中心 ( etr fr O e a d S san be 眼 光 ,顺 应 教 育 国际 化 的时 代 潮流 是MT OW 功 的先 决 条件 C n e o p n n u tia l I C成

MIT的通识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的启示

MIT的通识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的启示
提 出的 “ L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 ,即博 雅 教 育 或 自由教
1 9 8 5 ) 明确指出 : “ 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 教育……通识教育是人人所应受 的教育。”李( L e e
C T ) 提出 : “ 通识 教 育 只是 一 种 观 念 、 思 想 …… 当我
关 键 词
通识教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麻省理工学院; 理工大学; 发展策略
近年来 ,我 国高等教育 在经历 了大众化跨越 式发展 之后 , 质量 问题 逐渐 凸显 。高等 学校 的教 育模 式迫 切需 要从 以规 模 扩张 为基 本 特征 的外 延式发展 , 转 到 以质量 提升为核 心 的内涵 式发展 上 来 。因此 , 通识 教育作 为一种提 高人才 培养质 量 的教育模式 , 日益受 到高等教育 研究者 和管理
张 丽 ,李 冲
大连 理 工 大学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3


通识教 育作为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 口, 不断受到社会和 高校的重视 。 从教育理念、 人才培养 目标、 课 程设置和组织机制四个方面探讨M I T 的通识教育模式 ,并在分析我国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 吸收M I T 成功经验 的基础上, 能够寻找到发展具有我国特 色的通识教育的对策。
和表现个性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 自己的观 点。 第二 , 注意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多元视角 , 鼓励 学生 在寻找答案 的 自由探索的过程 中培养批 判性
人格。“ 识” 不仅局限于理性知识 , 还包括人的感情 、 意 志等 。[ 3 1
还有一些学者从通识教育 内容 的维度定 义通 识 教育 的概 念 , 强 调通识 教 育是非 专 业性 、 非 职 业性 和非功利性 的教育 。如 曾任 哈佛文理学院 院 长的亨利 ・ 罗索夫斯 基( H e n r y R o s o v s k y ) 围绕 哈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探析张立彬(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300071)郭丽梅(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内容摘要] 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对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究,进一步明确了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

其中,物理教育理念包括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实践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重视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的理念等。

物理教学方式主要有重视和坚持实践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等。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物理教育的改革应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和交互式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等。

[关键词] 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实践教育;通识教育;培养质量;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以下简称MIT) 始建于1861年,是世界闻名的私立大学,而且是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经过短短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MIT从一所默默无闻的技术学校发展成为一所闻名海外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现已被誉为与哈佛、剑桥、牛津等老牌大学齐名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并获得“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

MIT是以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既是美国的科学研究中心,也是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业家的摇篮。

它的建立与发展对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力的提高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导航系统在这里设计完成, 四名传奇宇航员的月球漫步更是从这里迈出,美国星战计划的高级雷达电子装置在这里研制成功,集成电路和磁存储器在这里相继问世,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游戏和第一个玩具机器人也是在这里诞生的,波士顿128公路高科技园区在这里繁荣……除此之外,MIT培养了78名诺贝尔获奖者,也培养了像前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丽娜(Carly Fiorina)、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Tim Berners)、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a. annan)等社会精英,美国国家研究协会更是把MIT在美国大学的知名度排为第一,《纽约时报》把MIT评为“全美最有声望的学校”。

[2]在追求普遍学问、学科设置齐全的基础上,世界一流大学都根据各自的传统有所侧重,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色学科。

MIT物理系在全美乃至世界久负盛誉,从20世纪初开始,MIT物理系就一直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其毕业生遍布世界主要大学和学院,联邦研究实验室以及各种工业实验室工作。

本文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分析探究MIT物理系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这对探索大学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未来知识经济的适用人才和敢与世界竞争的高科技人才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也为我国各大学物理教育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一种非常好的范例和参考。

1、MIT的物理教育理念MIT物理系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是长期形成的独特而成熟的教育理念,例如: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实践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重视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等。

1.1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MIT校、院长有特殊的办学意识,对办学育人、解决美国及世界问题有强烈的社会职业性敏感。

MIT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知识资源、技术资源,其使命是为科学、技术和其他学术领域增进知识,培养人才,以在21世纪为国家和世界提供最好的服务。

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解决公共问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3]MIT物理系的价值观是“有用”,促进科技领域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

他们强调通过教学和学术研究来推动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职责。

开设的课程适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为国家、社会服务的人才,以推动国家和全世界的建设和发展。

物理学几乎是一切工程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的成就直接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工程技术,同时推动了MIT工程学院的快速发展。

例如,机械、建筑科学就是经典力学原理的实际运用;电力、电子工业是电磁学发展的结果;光学特别是激光技术使得光纤通信、互联网、激光医学等蓬勃发展,在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技术使得人类的足迹不断地向宇宙深处延伸。

1.2实践教育理念MIT对人才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视,实践教育正成为一种制度化理念。

MIT在其教育理念和使命中都渗透了加强实践教育的思想,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

[4]MIT物理系增加实用课程和实际训练,推动课程的实用化和科学化的改革,譬如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更新实验课、习题课、见习课的内容,增加它们的学时数。

在课程教学中,MIT物理系不是一开始就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先介绍课程内容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设定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既巩固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课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还要安排2—3次见习课或实验课,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报告。

此外,还要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往往是和生产或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具有探索的价值,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等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这些观点具有创新性,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最终和该学科的考试成绩挂钩。

MIT物理系的老师认为对学生仅仅通过课堂接受教育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MIT物理系也注重与外界尤其是工业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形成了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学习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们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创业活动。

1.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MIT虽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但它也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英语和其它现代语言以及心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教育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也是为生活做准备,因而,学生受教育的整体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MIT物理系越来越重视文科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承担高级工作。

MIT物理系认为仅发展局部领域的知识是不够的,高等教育应使个体有能力和有效地参与集体文化,采取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为本科生提供了一种平衡的教育。

同时,在MIT物理系,“越少是越多”指导着本科生课程的设置,给予学生基础知识以帮助他们进行终身的自我教育,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与专业主题比掌握一堆事实更有助于培养未来的专家。

尽管内、外部的压力要求拓宽课程,但MIT物理系仍强调基本原理,不增加课程量。

与此同时,对整体课程也不断地进行评定和修改,而不是仅仅增加需要的零散饭。

MIT规定,学生如果要获得理科学士学位,就必须满足核心课程的学习要求。

这个要求覆盖科学∕数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

科学∕数学包括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微积分以及实验室和科学选修课。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求在五个类别中选择三个完成,即“文学及原著研究”、“语言、思想和价值”、“艺术”、“文化和社会”、“历史研究”。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物理学和工程学课程,同时,还要学习有关具体的应用物理课程。

应用物理课程分三轨:固体状态与量子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医学镜像物理。

所有三轨都包括入门课程、必修核心课程、两学期独立研究三部分。

入门课程安排在第一年,对应用物理有兴趣的学生该尽可能地学习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专业理士学位申请资格课程,主要是指入门课程以外的10门课,其中2门要经本科生学习部门认可,其他8门分三轨设计为系列。

学生要想获得理科学士学位,就必须达到理科要求。

全校要求学习的理科课程之一就是物理。

学校对物理的要求可以通过很多组合得以满足。

例如,开在春季的物理Ⅱ包括实验及工具包,开在秋季的物理Ⅰ是为那些在高中时很少有机会学习微积分和物理的学生开设,而且这两个学期的科目序列可以调换。

MIT希望毕业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学院的大部分学位计划都要求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这对他们塑造社会角色的意义非同寻常。

这种课程设置方法,既保证了学校的总体规划,使所培养的学生有大致的发展方向,又照顾到学生个体的需求和特点,给了学生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

[5]1.4重视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的理念MIT 将育人规格定得很高,历届校长都严格坚持“先有一流的教师,后有一流的学生,有了一流的教师和学生,最后才有一流大学”的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理念,所以非常重视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

MIT物理系在创办初期就遵循这一理念。

康普顿(Karl T. Compton)是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于1930—1949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第9任校长,他从物理系入手,以物理系为突破口来加强基础学科;积极倡导和鼓励学术性科研,推行扩大研究生教育,提高本科生录取标准。

他从哈佛大学聘任了年仅29岁的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斯雷特(John C. Slater)为系主任,斯雷特随之又聘任了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和格雷夫(Van de Graaf)等,从而大大充实了物理系的优秀师资力量。

1931年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建立了光谱实验室,1932年建立了伊斯特曼理化实验室。

到1937年,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跻身于全国优秀的三个物理系之列。

这个理念一直延续至今,采取优惠政策和一切有效办法吸引有天赋、有学识、有成就的人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授工作,例如:丁肇中,因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正教授;弗朗克·韦尔切克(Frank Wilczek),因发现了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渐进自由获得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正教授。

同时坚持这些一流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及指导实践教学的传统,实现了学高为师的师道原则。

对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入学录取,也实行严格选拔制度,既考核学生学科成绩,又同时进行全面素质考查,包括生活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等,所以录取的学生绝大部分基础是最优秀的。

正是在这种严格的人才培养条件下,MIT物理系培养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包括理察·费曼(Richard Feynman),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士学位,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取得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而获得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乔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 ,196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双学士学位(数学和物理),197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学位,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6]沃夫冈·凯特利(wolfgang Ketterle),因在玻色-爱因斯坦冷凝物方面的创造,2001年与他人共同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正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