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美育对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它对幼儿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绘画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活动中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发挥创造的潜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教师引导得当,能吸引住幼儿,就能培养其有意注意,从而实现师幼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形成有效互动;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无味,教师在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达,使幼儿被动接受,幼儿与教师的教学难以产生共鸣,则产生无效互动。我认为,有效的师幼互动是绘画教学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在组织绘画教学活动时,我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和积极性,通过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发挥创造的潜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具体如下:
1、在充分了解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
通过几次活动,我大致了解了我班幼儿的绘画水平,从技巧上来说,甚至还不及小班的水平。能力差的幼儿只会画点小圆圈、小点点,小杆杆等符号性的图案。结合幼儿现阶段的水平,我在活动中除了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创作,还加入了技能技法的教育。例如:《好朋友》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我先请幼儿上前表演:谁会画人?然后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人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便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了孩子的个性。
2、教学程序避免模式化
传统的教学程序往往使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的训练,现实教学中像“喜不喜欢?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这些无效提问充斥着课堂。教师这种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幼儿形成习惯性的回答,教师问得越积极,幼儿感觉越无趣,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没有其他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用单纯的心灵去表现和创造,我认为上课的模式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入手,避免不必要的语言引导,可先让孩子感知所要描绘的事物,让其产生作画的愿望和信心,自己尝试构图与表现,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各种表现方式来随机进行指导,完善、丰富画面,这样能充分展示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愿望。如在进行《我爱我的幼儿园》主题画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将画本带到了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建筑的主体特征,幼儿每天都在园内活动,却很少有孩子仔细观察幼儿园的建筑、场地,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幼儿把握了幼儿园的主体特征,并能把看到的结合在幼儿园的活动,将主题画很好的表现出来。有的幼儿还会加入丰富的想象,为幼儿园穿上漂亮的外衣。
所以说教师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内在的美,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积极、有效的沟通,站在孩子的立场、角度去考虑如何引导、表达,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开发美育的内涵。
3、示范讲解要注意形象性,要善于开启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在讲解时要声情并茂,有一定的幽默性,突出教学难点、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为了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我在美育活动中尽量做到引导语言有童趣,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特别是在示范、讲解时更注意语言的形象化、儿童化。如教画《小绵羊吃青草》时,我根据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自编了一个小山羊吃青草的故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讲给小朋友听,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把握住小羊的外型特点,我把小绵羊的造型概括为:“波浪线组成的圆圈是小绵羊的头发,因为它最近赶时髦,烫了个卷卷头,眼睛像小黑豆,弯弯的两只小角像香蕉……”孩子们听起来都笑了,还饶有兴趣地边画边念:“小黑豆、卷头发、弯弯的小角像香蕉;真可爱”。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不是为画而画,而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是一种很有趣味的活动。
4、通过适当的评价,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幼儿绘画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工匠型的画家。因此,即使幼儿画出的作品很粗浅,在成人的眼里“不像什么”,但只要是他用心去表达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就有它存在的涵义,教师就应理解孩子内心的感悟,去鼓励和引导他。如我班的孩子在创作想象画时,爱要画些恐龙、奥特曼、红衣战士“火车侠”和“怪兽”交战的情节。有的造型准确,笔触熟练生动,有的却显得怪诞、滑谐。有些家长看到这些画时常说;“总爱画这些机器人什么的,怪怪的!”一幅不太满意的样子,诛不知,这些画是孩子们宣泄自己的正义感的创造性的表现,他们有着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所以我常赞赏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但也没有放任自流,在实践中我经常应用过程评价,时时调控幼儿创作过程,评价激励其表现更为完善;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幼儿进行自我反思,改进不足;进行相互评价,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评价则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从造型、构图、色彩及创新的角度给与激励性评价,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并鼓励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多看、多想、多动手操作。
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练习,它更是幼儿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有效的师幼互动,来共同感受人世间的美,大自然的美,享受其中无穷无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