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物种:依赖于
人类的运输。生物体对新环境有至少是中等程度的适应能力 才可望定居,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逐渐适应性扩张后成为入 侵种(如葛藤)。
6、有意引入:在大量有意引入的物种中有:狩猎或渔业种
(如驯鹿、各种鱼类);林业种(如杨树、桉树、松树等); 牧业种(如早熟禾、各种牧草、各种牲畜);渔业促进种 (如糖虾);驯化种(如欧掠鸟、舵鸟等);生物控制种 (如微型黄蜂)。
这6种入侵模式中绝大部分的生物入侵事件都是人类 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生物入侵可以认为是人类 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变化之一,在全球化中有着特殊 的地位与作用。
(二)生物入侵的机制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最后能否成为 入侵种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 二是该环境是否可被这个物种入侵。
2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美国蒙大拿大学等机构的 研究人员,利用同质种植园试验,在版纳植物园比较研究了 中国恶性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入侵种群(中国和印度)和 原产地种群(墨西哥)叶氮向细胞壁和光合机构分配的差异, 及其生理生态学后果,这对于认识外来植物入侵机理及其防 治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 刊》(PNAS)在线版上。
3、屏障去除后的入侵:由于人类去除天然屏障后,生物体能 自然穿越而引起分布扩展。这是淡水生物入侵的常见模式, 如七鳃鳗(sea lamprey)的入侵。
4、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依赖于人类运输,生物体入侵 后能适应新的环境。促进意外运输的因子有:小型或隐性生 殖体;有利于传输的进化学和适应;与栽培养殖物种相似; 与其他物种共生;船舶的压舱水;货物运输中无意夹带的入 侵种。
尽管入侵种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对其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目 前有关生物入侵的理论和假说还不能说明为什么入侵种具有 如此强的入侵能力。增强竞争能力的进化(EICA)假说是最有 影响的入侵理论之一,该假说认为入侵地的天敌缺乏将使外 来种通过进化降低天敌防御能力,而把原来用于防御的资源 用于生长和繁殖等过程,从而提高竞争力,能促进入侵。该 假说的前提是植物的防御是有成本的,生长和防御有权衡关 系,而这种权衡关系也已被很多研究所证实。
易入侵; 温带生态系统比热带生态系统易受入侵; 热带岛屿比欧洲和北美的岛屿易受入侵; 某一区域中参观者人数的增加会导致外来种数量
的增加。
4. 生境变化
一般认为栖息地受到干扰有利于生物入侵的发生, 近年来已有实验证据表明干扰越强烈,入侵越易 发生。
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都能在群落中 形成空的生态位,降低了这些区域的土著生物群 落对入侵的抵抗力,使外来种易于进入定居。人 为干扰如修建道路、城市化、垦荒、放牧等对土 著群落的破坏大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环境, 同时还促进了外来种的传播,对入侵的促进作用 一般很大。
在我国,仅粗略统计,几种主要入侵种每 年所造成的损失即高达574亿元,入侵种造成的 总体损失可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中国环境与发 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安全课题组2002)。
3.群落的可侵入性(invasibility)
生物多样性有时对抵抗外来种入侵起着关键性的作 用。物种组成较丰富的群落比组成简单的群落对生 物入侵的抵抗力强。
另外一种观点:多样性高的群落因其生境条件较好, 反而以利于外来种入侵。
群落的可侵入性一些结论:
岛屿比大陆易受入侵; 结构简单的群落比结构复杂的群落易受入侵; 新世界(New World)比旧世界(Old World)更
2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
与已有的研究相比,该文不仅明确了“资源” (氮)及其分配部位(光合机构和细胞壁),探讨 了氮分配进化的生理生态学后果,而且对理解专性 天敌和广谱天敌的作用及入侵植物的防治也有一定 的意义。专家认为该文使生物入侵机理研究到了一 个新的水平。
2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
2. 外来种
• 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即在 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 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植)的物种、亚种或 更低级的分类群,包括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的任何 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 美国的生物区系中至少有5万种为外来种,我国外 来种的比例可能也较高。
• 广义的外来种包括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 。
紫茎泽兰
又名破坏草,种子和 花粉会引起马属动物哮 喘病,种子上带钩的纤 毛被牲畜吸入后直接往 气管和肺部钻,引起牲 畜组织坏死和死亡;用 它的茎叶垫圈或下田作 沤肥,会引起牲畜蹄子 腐烂、人的手脚皮肤发 炎。此外,使幼树衰弱 甚至死亡、田块减产, 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严重 下降。因此其又被称为 “绿色杀手”、“植物 食人鱼”。
美洲斑潜蝇(危害蔬菜)
稻水象甲:成虫在稻苗上取食
产卵,啃食叶片形成白条,影响 光合作用;低龄幼虫蛀食稻根, 大龄幼虫咬食稻根。
第一节 生物入侵
一、基本概念
1. 本地种 2. 外来种 3. 外来入侵种 4. 生物入侵
1. 本地种
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 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 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 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
如:巴西胡椒(Brazil pepper) 许多年来被人们栽种 于院落作为观赏树种,上个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突然爆发,至今人们还无法解释其泛滥成灾的真正 原因。
4. 生物入侵
• 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 野化种群(feral population),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 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 称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干扰对入侵的关系是复杂的。
首先,干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过强的干扰 会降低群落生物多样性而促进入侵,适当的干 扰则产生相反的效果。
其次,在某些缺乏干扰的情况下,土著群落 的一些种会爆发,从而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降 低,减弱对入侵的抵抗力。
全球变化也促进了生物入侵的发生。
从整个生物圈的角度看,全球变化会使气候带范 围发生改变,这必然会改变物种与资源的分布区 域,结果促进入侵。
全球变化促进了生物入侵,反过来生物入侵在全 球范围内影响了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继而反 馈性地影响全球环境,因而全球变化对生物入侵 的促进会对地球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
三、生物入侵的危害
1、生物人侵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签发总统令时提
到,按照一些专家的估计,生物入侵每年对美国 造成的损失高达1230亿美元。
互花米草1979年从美国引进。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为保滩 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和改善海滩生态环境。 ⑴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⑵堵塞航道;⑶ 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⑷威胁本 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互花米草




水葫芦




松 材 线 虫 危 害 状
外来种的类型
有益:如玉米、马铃薯、红薯、 花生、辣 椒、番茄、棉花、小麦。又称引进种。 中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维持相对稳定。如 广玉兰、桉树属植物等。 有害:外来有害种,入侵种。
3. 外来入侵种
指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 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 胁的外来种。 如喜旱莲子草、凤眼莲、微甘 菊、松材线虫、美洲斑潜蝇、紫茎泽兰等。
外来种成为入侵种的概率约为1/1000。
?问题
本地种、外来种及外来入侵种三者之间的界 限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如外来种在侵入1000 年后就很难从本地种中区分开来,有相当的 物种难以判定是本地种还是外来种。
目前我们所定义的外来种中潜伏着一些未来的入 侵种,这也常常是外来种管理上的疏漏之处,因 为人们通常只注重那些已经产生危害的入侵种, 而忽视了即将出现的入侵种。
• 水盾草原产于美洲, 作为鱼缸草引进,最 后逃逸。3个月就能从 几根断枝,发育成连 片的“水底森林”,
• 在美国、澳大利亚等 地,水盾草的侵扰, 引起水库和池塘水平 面上升,导致渗漏的 增加、灌溉渠的堵塞; 草死亡后腐烂耗氧, 对渔业造成危害;妨 碍了湖泊和水库的美 学功能。
豚草
ຫໍສະໝຸດ Baidu
原产北美,30 年代传入我国,豚 草花粉能引起人患 皮炎和枯草高热病, 如连年复发,会并 发肺气肿、肺心病, 乃至丧失劳动能力 和死亡。 影响农业生产、绿 化及旅游事业。
2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
美国蒙大拿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 植物园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表明,外来入侵植
物斑点矢车菊(Centaurea maculosa)入侵种群的生长速度和
竞争能力高于原产地种群,但是入侵种群高的竞争能力并不 是以天敌防御能力降低为代价的。相反,入侵种群对广普天 敌和专性天敌的防御能力要高于原产地种群,它们不仅能更 好地抑制天敌取食(抗性),也能更好地忍耐天敌的攻击(耐 性)。
第七章 生物入侵与 生物安全
喜旱莲子草俗称“水花生”、“革命草”,以无性繁殖为主,地下
根系庞大,在节处可反复生出幼芽到达地面成为新幼苗,在强光或很 荫蔽的地方均可生长。
危害:可覆盖水面,堵塞航道,危害作物,滋生蚊蝇,破坏景观生态。 原产于巴西,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上海及华东地区。50年代后, 南方将此草作为猪饲料引种扩散,后逃逸为野生。
2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紫茎泽兰入侵种群和原产地种群叶片总 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入侵种群降低了叶氮向细胞 壁的分配比例,而把更多的氮分配到光合机构;氮 向光合机构和细胞壁的分配具有权衡关系,这种权 衡关系受单位面积叶重的调节,入侵种群单位面积 叶重显著低于原产地种群。
2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
2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
入侵种群高的天敌防御能力与其高的化学防御物质前体含量、 坚韧的叶片和多的叶毛有关。入侵种群的这些特性是由遗传 因素决定的。该研究表明,增强竞争能力的进化并不总是由 能量或资源向生长和防御分配的权衡关系导致的,这与传统 的生态学理论不同,与Blossey等提出的EICA假说也不同, 与冯玉龙等提出的氮分配进化假说也不一致,必将促进今后 相关领域的研究。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生态学期刊 《生态学专论》(Ecological Monographs,2008,78:396 -386)上。
紫茎泽兰入侵种群低的单位面积叶重和细胞壁氮含量表明其 对天敌尤其是专性天敌的防御能力降低,与此相适应,该文 还发现紫茎泽兰入侵种群叶片变小和叶片密度降低,表明紫 茎泽兰对入侵地的专性天敌缺乏作出了进化响应,降低了对 专性天敌的防御能力。紫茎泽兰入侵种群提高氮向光合机构 的分配比例,导致其高的光合能力和光合氮利用效率,这与 其入侵性有关,与此相适应,该文发现紫茎泽兰入侵种群地 茎和株高生长均比原产地种群快。
• 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三个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另两个 为全球气候变化和生境丧失。
二、生物入侵的模式与机制
(一)、生物入侵的模式
1、自然入侵: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 的扩展。这在现代史上极其罕见,如环颈鸽的 入侵。
2、人类辅助入侵:在人类改变了的环境中自然传 播并扩张其分布区域。事例不多,如鹭鸶的入 侵。
1.外来种的生物学特性
(1) 传播能力强(关键)(如美国白蛾,薇甘菊, 紫茎泽兰,凤眼莲 ,水盾草)
(2)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谷斑皮蠹) (3) 生命力强(如马铃薯金线虫)
2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
缺乏天敌的控制。 种间抑制。 外来种与本地种间的竞争。 外来种的协同入侵。 杂交促进入侵。
薇甘菊
烟粉虱:危害蔬
菜、观赏植物、棉花、 烟草等
非洲大蜗牛:也就
是人们常说和常食用的东 风螺、菜螺、花螺、法国 螺。非洲大蜗牛是繁殖很 快的大型陆生贝类,它们 危害农作物、蔬菜、生态 系统,而且还是许多人畜 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 主。
巴西龟
生长快,高繁 殖,易存活, 一旦放生野外, 将大量掠夺生 存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